《<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及2025年花生收入保险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58


  发布会日期:
  2025年7月18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支持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稳定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产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户对高水平风险保障的需求,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应对灾害风险能力。为向社会各界发布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红女士;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孙嗣珩先生;
  市海洋发展局总工程师、一级调研员 张惠珺女士;
  青岛金融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丛旭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红女士发布介绍《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有关情况。有请。
  李红: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青岛市财政局,向各位新闻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业保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推动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增强农业应对灾害风险能力,提升我市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经市政府同意,2025-2026年我市将继续开展生鲜牛乳收入保险等9个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2019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逐步提高所占农业保险的比重。同时,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中央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支持。
  2024年,我市农业保险累计为近9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28亿元,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分散生产经营风险、稳定农民收入的作用。在财政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综合绩效评价中获评第一档,获得中央奖补资金8964万元,支持我市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
  为支持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稳定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产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户对高水平风险保障的需求,在总结往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并继续实施生鲜牛乳收入保险等7个保险试点,新增肉牛收入保险等2个保险试点,市财政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局、青岛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每年拟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
  二、主要内容
  2025-2026年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险种包括生鲜牛乳收入保险、蛋鸡收入保险、生猪收入保险、肉牛收入保险、蔬菜收入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蜜蜂气象指数保险、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等9个险种。实施期限为自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
  (一)生鲜牛乳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即墨区和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因产量下降或市场价格下跌,导致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生鲜牛乳收入保险投保时间。项目采取分期实施方式,每期保险期间为1个月,年度最多投保6期。保险金额和保费参考奶牛养殖期内的生产成本分四档确定,保险金额在2700元/头—3700元/头之间,保费在170.1元/头—233.1元/头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2400万元。
  (二)蛋鸡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保险主要保障一是因自然灾害、疾病或传染性疫病导致保险蛋鸡死亡;二是保险蛋鸡实际产蛋量降低,或鸡蛋实际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蛋鸡收入保险投保时间。项目分期实施,每期保险期间为2个月,年度内最多投保3期,存栏蛋鸡50万羽以上的最多投保2期。保险金额为20元/羽,保险费1元/羽。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1700万元。
  (三)生猪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保险主要保障一是因自然灾害、疾病或传染性疫病导致保险生猪死亡;二是因生猪出栏重量降低,或实际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生猪收入保险投保时间。保险期间自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保险生猪出栏销售结束时止,最长不超过3个月。保险金额为800元/头,保险费43.2元/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1000万元。
  (四)肉牛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一是因自然灾害、疾病或传染性疫病导致保险肉牛死亡;二是保险肉牛实际出栏重量降低,或实际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肉牛收入保险投保时间。保险期间自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保险肉牛出栏销售结束时止,最长不超过6个月。保险金额为7000元/头,保险费378元/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700万元。
  (五)蔬菜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在平度市开展秋季大白菜、大葱收入保险试点,在莱西市开展秋季大白菜、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收入保险试点。保险主要保障一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草鼠兔鸟害等导致保险蔬菜产量降低;二是保险蔬菜在理赔采价期间内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8月1日至9月30日为集中投保时间。保险蔬菜的每亩保险金额参照保险蔬菜在当年投入的物化成本确定,保险金额在1100元/亩—2500元/亩之间,保费在69.3元/亩—157.5元/亩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500万元。
  (六)果树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蓝莓、葡萄等7种果树因低温、风灾、暴雨、干旱、高温、雹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果树品种不同,保险金额在3500元/亩—5500元/亩之间,保费在220.5元/亩—346.5元/亩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40%,财政补贴60%,补贴上限2000万元。
  (七)蜜蜂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蜜蜂所在区域遭遇低温、高温、风力、降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险金额为600元/箱,保险费37.8元/箱。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60万元。
  (八)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保险主要保障遭遇高温天气,且日最高气温超过30℃(含)以上造成的损失,分为普惠型与大灾型两类。保险金额12000元/亩,保费参照不同地区风险水平分两档设置,在432元/亩-756元/亩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40%,财政补贴60%,补贴上限800万元。
  (九)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保险主要保障投保区域内极大风速达到7级(13.9-17.1m/s)含以上时造成的损失。保险金额6500元/亩,保险费率不高于3.33%。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40%,财政补贴60%,补贴上限900万元。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组织实施、宣传引导相关工作,强化合规管理,创新农险险种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增效”,为广大农业、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更有效的灾害减损兜底保障,促进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最后,恳请社会各界和广大新闻媒体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及财政工作。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李红女士的发布介绍。接下来,请孙嗣珩先生发布介绍2025年花生收入保险试点有关情况。有请。
  孙嗣珩: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下发立项通知,我市申报的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2个项目均顺利获批立项,这是我市第3次获批该项目,同时也是全国唯一获批2个县域覆盖项目的市和山东省唯一获批的花生项目。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我市是花生种植和出口大市,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一直稳定在35万吨左右。为增强花生产业应对生产经营风险能力,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我市创新金融支农模式,积极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2023至2024年连续2年获批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承保花生20万亩,获得郑商所资金支持7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200万元,赔付率达126%,惠及农户5余万户。今年,经市政府同意,我市加大支持力度,财政资金配套投入增加到900万元,第3次获批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争取到郑商所资金700万元,支持我市花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
  根据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要求,在总结2023年和2024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方案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完善。试点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一)实施范围和投保主体。在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4个区(市)开展试点。试点区域内的花生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均可投保。花生收入保险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统一承保。
  (二)保险责任和保险金额。保险主要保障由于花生产量减少和市场价格降低导致的种植户实际收入损失。保险金额为每亩1600元,也就是说投保花生收入保险的种植户最高可获得每亩1600元的保险保障。
  (三)保费标准和投保时间。保险费每亩112元,财政、郑商所和期货公司共补贴80%的保费,农户只需自缴20%的保费,即每亩22.4元。7月1日至8月31日为花生收入保险投保时间。保险期间最晚不超过2026年2月28日。
  (四)赔偿处理。当保险花生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承保机构按照花生种植户的实际收入低于目标收入的数值计算赔偿金额。目标收入根据花生仁目标产量、目标价格和保险责任水平确定,实际收入根据实际平均产量和实际价格确定。
  三、特色亮点
  2025年花生收入保险试点,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又立足青岛实际进行创新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亮点:
  (一)提高保险保障水平。花生收入保险通过期货市场的对冲风险,补偿花生种植户因自然灾害和花生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与花生种植保险每亩600元的保障相比,花生收入保险的保险金额提高至每亩1600元,实现花生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有效保障种植户收入。同时,新增胶州市为实施范围,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二)实现精准投保理赔。建立包括投保主体基本情况、土地权属、地块位置等信息的承保数据库,实现精确匹配,夯实精准承保基础。同时,保险承保机构运用无人机、遥感、物联网等科技手段,为理赔工作提供准确的定损依据,有效提升对受灾农户的理赔效率和准确性。如遇大面积自然灾害造成农户收入减少,保险承保机构先行预付部分赔款,帮助农户快速恢复生产。
  (三)促进花生产业发展。青岛市拥有完整的花生产业链。开展花生收入保险试点,有利于提高种植户信心,稳定我市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此外,项目还将创新“保险+信贷+担保”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缓解花生收入保险投保主体的融资难题,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路径,助力花生产业链长期平稳有效运行。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动员各方面力量,采用明白纸、动漫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培训和宣传,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度。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指导保险承保机构规范承保理赔流程,不惜赔、不拖赔,让农业保险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定心丸”。
  最后,真诚地希望广大媒体朋友持续关心和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携手推动农业保险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农”。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孙嗣珩先生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农民日报 记者:
  请问本次实施的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与往年的特色险相比,有哪些特色亮点?
  李红: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本次实施的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又立足青岛实际进行创新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亮点:
  一是保险数量及覆盖范围逐步扩展。特色险试点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逐步扩大试点险种和覆盖范围。2025-2026年市级特色险在去年基础上,新增肉牛收入保险和蜜蜂气象指数保险等2个险种;同时,结合我市实际,部分险种相应增加新的试点范围,如生鲜牛乳收入保险增加了即墨区、蛋鸡收入保险增加了胶州市作为新的试点区域。
  二是保险方案进一步优化。将目标价格保险升级为收入保险,从单纯“保价格”优化为“既保产量,又保价格”,如蛋鸡收入保险、生猪收入保险、肉牛收入保险等,既能保障畜禽受灾死亡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保障因产量降低或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进一步维护养殖户利益,为投保农户收入兜底。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让投保农户受益。通过公开遴选方式确定承保机构,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适度竞争、鼓励创新、动态考核等原则,突出承保机构服务能力、合规经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注重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同时,将保险费率作为评分的一项重要指标,最终确定的保险费率与去年的同类保险相比有所降低,如生鲜牛乳收入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和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等,保费费率在去年基础上打了9折。
  四是部门协同联动顺畅高效。充分发挥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市财政、农业农村、海洋、保险监管等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各司其职、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保险试点顺利开展。加强保险政策宣传,多个部门联合制作农业保险政策解读,多渠道、多形式做好保险政策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政策知晓度,引导广大农户积极投保。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此次实施的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中包含了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两个渔业特色险种。请问这两个险种的设立是基于什么背景,可以为渔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作用?谢谢。
  张惠珺:
  首先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海洋经济和渔业产业的高度关注,我回答一下您的问题。海水养殖一直是青岛市海洋渔业的重要内容。2024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106.8万吨,渔业产值236.6亿元,其中养殖产量是84.9万吨。海参和牡蛎是青岛市最主要的养殖品类,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夏季高温天气频发,容易导致海参大量死亡,会使养殖主体造成很大的损失。而牡蛎一般生长在近岸浅海,风力大的时候会对牡蛎的养殖设施造成很大影响,也会把牡蛎冲失,造成养殖主体的损失。传统农业保险在水产养殖领域的覆盖面还是不足,针对性也不够强,再加上海水养殖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出险率高、承保风险大、定损理赔难度大,致使商业性海水养殖保险费率较高,养殖主体往往难以承担,购买意愿不强,从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弱,这不仅制约了渔业生产个体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稳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渔业保险”。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海洋渔业保险体系,自2024年,我局联合财政局、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实施政策性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和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通过提供一定比例财政补贴,提高“投”“承”两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一是提高海水养殖主体的投保主动性,在风险发生后为养殖主体及时提供经济补偿,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减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收入波动,增强养殖主体的经营信心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风险保障,有利于促进海参和牡蛎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养殖主体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进行规范养殖,提高产业整体质量。三是通过覆盖基础风险,降低商业保险的进入门槛,引导保险机构推出更多特色保险产品,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保险体系,促进全市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海洋发展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渔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指导保险承保机构优化操作流程,切实增强渔业养殖主体的获得感,提高政策性保险实施成效,推动我市海水养殖保险扩面、增品,以更加系统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护航“蓝色粮仓”。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
  请问金融监管局在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丛旭: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年来,我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9.32%,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2024年,农业保险为我市各类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128.3亿元,开办险种99个,涵盖主要粮食品种、重要经济作物、牲畜养殖、林业等领域,也包括崂山茶、胶州大白菜、西海岸蓝莓、平度生猪、莱西牛乳以及海参、牡蛎等具有青岛特色的农产品保险,惠及农户89.5万户次,保障规模、受益农户户次持续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一;支付赔款4.6亿元,创历史新高,综合赔付率93.99%,位居全国第七,服务农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青岛金融监管局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强化央地协同,切实加强监管,持续提升服务,不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加强行业监管,不断优化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坚持合规经营,紧盯承保理赔等关键环节,综合采取各项监管措施,始终保持农业保险合规经营态势。构建自律约束,指导保险行业协会出台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规范,发布特色农险示范条款,制定自律服务评价办法,对7家机构开展了首次评价并业内通报。推进“双精准”落地,会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研究精准投保、精准理赔具体实施方案,支持保险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地图等创新模式,在平度、西海岸等区(市)先行先试。严格产品管理,支持农业保险产品合理转型,2024年以来备案的特色农产品保险中,价格指数类、收入类占比达78%,有效满足特色农业的风险保障需求。
  另一方面,重视服务质效,不断增强参保农户获得感。指导保险机构加大投入,持续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目前,农业保险服务网点已覆盖我市所有涉农乡镇,网络覆盖面和市场渗透度在“三农”领域金融服务中居领先地位,在提高农户满意度的同时,有力支持了乡村就业。积极引入科技赋能,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牛脸识别、生命周期生长监测等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广泛应用,基本实现线上验标、电子公示、承保信息校验、出单支付等全流程在线办理。扎实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面对高温、寒潮等灾害,第一时间发出通知,指导保险机构主动作为,发布预警信息,提出防灾减损建议;鼓励行业加大救灾资源投入,深入一线协助开展救灾,尽可能降低灾害损失。持续提升理赔服务质效,在去年的玉米保险大灾理赔中,首次建立牵头抓总机制,实现政府、监管、行业协同推进,已决赔款达2.1亿元,简单赔付率175%,有效补偿了农户经济损失、助力农业再生产。
  下一步,我局将以提高精准投保理赔为重点,引领保险业持续夯实农业保险发展基础,加强合规能力建设,结合我市农业特点不断研发新的保险产品,持续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效,更好地服务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丛旭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记者朋友们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财政局:85855283;市农业农村局:6699963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5年7月18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支持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稳定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产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户对高水平风险保障的需求,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应对灾害风险能力。为向社会各界发布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红女士;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孙嗣珩先生;
  市海洋发展局总工程师、一级调研员 张惠珺女士;
  青岛金融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丛旭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红女士发布介绍《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有关情况。有请。
  李红: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青岛市财政局,向各位新闻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业保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推动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增强农业应对灾害风险能力,提升我市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经市政府同意,2025-2026年我市将继续开展生鲜牛乳收入保险等9个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2019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逐步提高所占农业保险的比重。同时,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中央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支持。
  2024年,我市农业保险累计为近9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28亿元,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分散生产经营风险、稳定农民收入的作用。在财政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综合绩效评价中获评第一档,获得中央奖补资金8964万元,支持我市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
  为支持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稳定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产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户对高水平风险保障的需求,在总结往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并继续实施生鲜牛乳收入保险等7个保险试点,新增肉牛收入保险等2个保险试点,市财政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局、青岛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每年拟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
  二、主要内容
  2025-2026年青岛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险种包括生鲜牛乳收入保险、蛋鸡收入保险、生猪收入保险、肉牛收入保险、蔬菜收入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蜜蜂气象指数保险、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等9个险种。实施期限为自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
  (一)生鲜牛乳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即墨区和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因产量下降或市场价格下跌,导致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生鲜牛乳收入保险投保时间。项目采取分期实施方式,每期保险期间为1个月,年度最多投保6期。保险金额和保费参考奶牛养殖期内的生产成本分四档确定,保险金额在2700元/头—3700元/头之间,保费在170.1元/头—233.1元/头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2400万元。
  (二)蛋鸡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保险主要保障一是因自然灾害、疾病或传染性疫病导致保险蛋鸡死亡;二是保险蛋鸡实际产蛋量降低,或鸡蛋实际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蛋鸡收入保险投保时间。项目分期实施,每期保险期间为2个月,年度内最多投保3期,存栏蛋鸡50万羽以上的最多投保2期。保险金额为20元/羽,保险费1元/羽。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1700万元。
  (三)生猪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保险主要保障一是因自然灾害、疾病或传染性疫病导致保险生猪死亡;二是因生猪出栏重量降低,或实际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生猪收入保险投保时间。保险期间自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保险生猪出栏销售结束时止,最长不超过3个月。保险金额为800元/头,保险费43.2元/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1000万元。
  (四)肉牛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一是因自然灾害、疾病或传染性疫病导致保险肉牛死亡;二是保险肉牛实际出栏重量降低,或实际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为肉牛收入保险投保时间。保险期间自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保险肉牛出栏销售结束时止,最长不超过6个月。保险金额为7000元/头,保险费378元/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700万元。
  (五)蔬菜收入保险试点方案。在平度市开展秋季大白菜、大葱收入保险试点,在莱西市开展秋季大白菜、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收入保险试点。保险主要保障一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草鼠兔鸟害等导致保险蔬菜产量降低;二是保险蔬菜在理赔采价期间内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每年8月1日至9月30日为集中投保时间。保险蔬菜的每亩保险金额参照保险蔬菜在当年投入的物化成本确定,保险金额在1100元/亩—2500元/亩之间,保费在69.3元/亩—157.5元/亩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500万元。
  (六)果树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蓝莓、葡萄等7种果树因低温、风灾、暴雨、干旱、高温、雹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果树品种不同,保险金额在3500元/亩—5500元/亩之间,保费在220.5元/亩—346.5元/亩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40%,财政补贴60%,补贴上限2000万元。
  (七)蜜蜂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保险主要保障蜜蜂所在区域遭遇低温、高温、风力、降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险金额为600元/箱,保险费37.8元/箱。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60万元。
  (八)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保险主要保障遭遇高温天气,且日最高气温超过30℃(含)以上造成的损失,分为普惠型与大灾型两类。保险金额12000元/亩,保费参照不同地区风险水平分两档设置,在432元/亩-756元/亩之间。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40%,财政补贴60%,补贴上限800万元。
  (九)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实施范围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保险主要保障投保区域内极大风速达到7级(13.9-17.1m/s)含以上时造成的损失。保险金额6500元/亩,保险费率不高于3.33%。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40%,财政补贴60%,补贴上限900万元。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组织实施、宣传引导相关工作,强化合规管理,创新农险险种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增效”,为广大农业、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更有效的灾害减损兜底保障,促进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最后,恳请社会各界和广大新闻媒体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及财政工作。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李红女士的发布介绍。接下来,请孙嗣珩先生发布介绍2025年花生收入保险试点有关情况。有请。
  孙嗣珩: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下发立项通知,我市申报的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2个项目均顺利获批立项,这是我市第3次获批该项目,同时也是全国唯一获批2个县域覆盖项目的市和山东省唯一获批的花生项目。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我市是花生种植和出口大市,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一直稳定在35万吨左右。为增强花生产业应对生产经营风险能力,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我市创新金融支农模式,积极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2023至2024年连续2年获批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承保花生20万亩,获得郑商所资金支持7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200万元,赔付率达126%,惠及农户5余万户。今年,经市政府同意,我市加大支持力度,财政资金配套投入增加到900万元,第3次获批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争取到郑商所资金700万元,支持我市花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
  根据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要求,在总结2023年和2024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方案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完善。试点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一)实施范围和投保主体。在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4个区(市)开展试点。试点区域内的花生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均可投保。花生收入保险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统一承保。
  (二)保险责任和保险金额。保险主要保障由于花生产量减少和市场价格降低导致的种植户实际收入损失。保险金额为每亩1600元,也就是说投保花生收入保险的种植户最高可获得每亩1600元的保险保障。
  (三)保费标准和投保时间。保险费每亩112元,财政、郑商所和期货公司共补贴80%的保费,农户只需自缴20%的保费,即每亩22.4元。7月1日至8月31日为花生收入保险投保时间。保险期间最晚不超过2026年2月28日。
  (四)赔偿处理。当保险花生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承保机构按照花生种植户的实际收入低于目标收入的数值计算赔偿金额。目标收入根据花生仁目标产量、目标价格和保险责任水平确定,实际收入根据实际平均产量和实际价格确定。
  三、特色亮点
  2025年花生收入保险试点,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又立足青岛实际进行创新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亮点:
  (一)提高保险保障水平。花生收入保险通过期货市场的对冲风险,补偿花生种植户因自然灾害和花生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与花生种植保险每亩600元的保障相比,花生收入保险的保险金额提高至每亩1600元,实现花生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有效保障种植户收入。同时,新增胶州市为实施范围,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二)实现精准投保理赔。建立包括投保主体基本情况、土地权属、地块位置等信息的承保数据库,实现精确匹配,夯实精准承保基础。同时,保险承保机构运用无人机、遥感、物联网等科技手段,为理赔工作提供准确的定损依据,有效提升对受灾农户的理赔效率和准确性。如遇大面积自然灾害造成农户收入减少,保险承保机构先行预付部分赔款,帮助农户快速恢复生产。
  (三)促进花生产业发展。青岛市拥有完整的花生产业链。开展花生收入保险试点,有利于提高种植户信心,稳定我市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此外,项目还将创新“保险+信贷+担保”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缓解花生收入保险投保主体的融资难题,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路径,助力花生产业链长期平稳有效运行。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动员各方面力量,采用明白纸、动漫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培训和宣传,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度。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指导保险承保机构规范承保理赔流程,不惜赔、不拖赔,让农业保险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定心丸”。
  最后,真诚地希望广大媒体朋友持续关心和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携手推动农业保险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农”。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孙嗣珩先生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农民日报 记者:
  请问本次实施的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与往年的特色险相比,有哪些特色亮点?
  李红: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本次实施的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又立足青岛实际进行创新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亮点:
  一是保险数量及覆盖范围逐步扩展。特色险试点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逐步扩大试点险种和覆盖范围。2025-2026年市级特色险在去年基础上,新增肉牛收入保险和蜜蜂气象指数保险等2个险种;同时,结合我市实际,部分险种相应增加新的试点范围,如生鲜牛乳收入保险增加了即墨区、蛋鸡收入保险增加了胶州市作为新的试点区域。
  二是保险方案进一步优化。将目标价格保险升级为收入保险,从单纯“保价格”优化为“既保产量,又保价格”,如蛋鸡收入保险、生猪收入保险、肉牛收入保险等,既能保障畜禽受灾死亡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保障因产量降低或价格下降造成投保主体收入损失,进一步维护养殖户利益,为投保农户收入兜底。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让投保农户受益。通过公开遴选方式确定承保机构,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适度竞争、鼓励创新、动态考核等原则,突出承保机构服务能力、合规经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注重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同时,将保险费率作为评分的一项重要指标,最终确定的保险费率与去年的同类保险相比有所降低,如生鲜牛乳收入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和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等,保费费率在去年基础上打了9折。
  四是部门协同联动顺畅高效。充分发挥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市财政、农业农村、海洋、保险监管等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各司其职、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保险试点顺利开展。加强保险政策宣传,多个部门联合制作农业保险政策解读,多渠道、多形式做好保险政策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政策知晓度,引导广大农户积极投保。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此次实施的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中包含了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两个渔业特色险种。请问这两个险种的设立是基于什么背景,可以为渔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作用?谢谢。
  张惠珺:
  首先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海洋经济和渔业产业的高度关注,我回答一下您的问题。海水养殖一直是青岛市海洋渔业的重要内容。2024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106.8万吨,渔业产值236.6亿元,其中养殖产量是84.9万吨。海参和牡蛎是青岛市最主要的养殖品类,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夏季高温天气频发,容易导致海参大量死亡,会使养殖主体造成很大的损失。而牡蛎一般生长在近岸浅海,风力大的时候会对牡蛎的养殖设施造成很大影响,也会把牡蛎冲失,造成养殖主体的损失。传统农业保险在水产养殖领域的覆盖面还是不足,针对性也不够强,再加上海水养殖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出险率高、承保风险大、定损理赔难度大,致使商业性海水养殖保险费率较高,养殖主体往往难以承担,购买意愿不强,从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弱,这不仅制约了渔业生产个体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稳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渔业保险”。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海洋渔业保险体系,自2024年,我局联合财政局、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实施政策性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和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通过提供一定比例财政补贴,提高“投”“承”两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一是提高海水养殖主体的投保主动性,在风险发生后为养殖主体及时提供经济补偿,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减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收入波动,增强养殖主体的经营信心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风险保障,有利于促进海参和牡蛎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养殖主体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进行规范养殖,提高产业整体质量。三是通过覆盖基础风险,降低商业保险的进入门槛,引导保险机构推出更多特色保险产品,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保险体系,促进全市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海洋发展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渔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指导保险承保机构优化操作流程,切实增强渔业养殖主体的获得感,提高政策性保险实施成效,推动我市海水养殖保险扩面、增品,以更加系统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护航“蓝色粮仓”。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
  请问金融监管局在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丛旭: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年来,我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9.32%,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2024年,农业保险为我市各类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128.3亿元,开办险种99个,涵盖主要粮食品种、重要经济作物、牲畜养殖、林业等领域,也包括崂山茶、胶州大白菜、西海岸蓝莓、平度生猪、莱西牛乳以及海参、牡蛎等具有青岛特色的农产品保险,惠及农户89.5万户次,保障规模、受益农户户次持续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一;支付赔款4.6亿元,创历史新高,综合赔付率93.99%,位居全国第七,服务农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青岛金融监管局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强化央地协同,切实加强监管,持续提升服务,不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加强行业监管,不断优化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坚持合规经营,紧盯承保理赔等关键环节,综合采取各项监管措施,始终保持农业保险合规经营态势。构建自律约束,指导保险行业协会出台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规范,发布特色农险示范条款,制定自律服务评价办法,对7家机构开展了首次评价并业内通报。推进“双精准”落地,会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研究精准投保、精准理赔具体实施方案,支持保险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地图等创新模式,在平度、西海岸等区(市)先行先试。严格产品管理,支持农业保险产品合理转型,2024年以来备案的特色农产品保险中,价格指数类、收入类占比达78%,有效满足特色农业的风险保障需求。
  另一方面,重视服务质效,不断增强参保农户获得感。指导保险机构加大投入,持续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目前,农业保险服务网点已覆盖我市所有涉农乡镇,网络覆盖面和市场渗透度在“三农”领域金融服务中居领先地位,在提高农户满意度的同时,有力支持了乡村就业。积极引入科技赋能,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牛脸识别、生命周期生长监测等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广泛应用,基本实现线上验标、电子公示、承保信息校验、出单支付等全流程在线办理。扎实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面对高温、寒潮等灾害,第一时间发出通知,指导保险机构主动作为,发布预警信息,提出防灾减损建议;鼓励行业加大救灾资源投入,深入一线协助开展救灾,尽可能降低灾害损失。持续提升理赔服务质效,在去年的玉米保险大灾理赔中,首次建立牵头抓总机制,实现政府、监管、行业协同推进,已决赔款达2.1亿元,简单赔付率175%,有效补偿了农户经济损失、助力农业再生产。
  下一步,我局将以提高精准投保理赔为重点,引领保险业持续夯实农业保险发展基础,加强合规能力建设,结合我市农业特点不断研发新的保险产品,持续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效,更好地服务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丛旭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记者朋友们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财政局:85855283;市农业农村局:6699963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