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68


  发布会日期:
  2024年11月28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从2024年到2026年,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指示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切的突出隐患,以“八大行动”“五项整治”为重点,系统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集中攻坚一批深层次问题,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向社会各界介绍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伟先生;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魏刚先生;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庄建蓉女士;
  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 孙成新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冯伟先生发布介绍“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有请。
  冯伟: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青岛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情况。
  今年年初,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我市在严格落实上级部署的同时,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将治本攻坚的内容从企业生产向群众生活延伸,努力增强城市的韧性,筑牢安全底板,深入实施了“三个一批”工程:
  第一,着眼“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组织实施了一批“四防”措施:
  一是人防“1+1”,即企业定向培训+社会能力提升。企业培训方面,聚焦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外包施工等特殊作业,组织专家、服务机构,开展全过程、定制化指导培训,累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69.5万人次、员工207.9万人次。社会宣教方面,倡导“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和家庭安全第一责任人”,通过“安安全全”动漫IP、青岛应急广播、“大谈小玉”等应急栏目,进村入户、进电梯、进楼宇,实现全方位科普宣传。同时,持续激发公众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设置有奖举报公告牌3.6万块,发放举报奖金145.8万元,“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技防“1+1”,即企业智能监管+城市智慧布防。一方面,从重点高危企业到问题多发点位,全方位应用数字危化、智慧矿山等监管平台,完成全市105家危化企业、789个加油站联网联控;实现对23家矿山企业、6座尾矿库实时监管。社会布防方面,建成国家级试点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对百姓身边“看不见、难察觉”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布防。
  三是工程防“1+1”,即企业设备改造+城市设备更新。累计投入政府资金9228万元,对重点企业进行“三化”改造(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对工艺设备、安防工程进行全面提升,新增小型生产经营场所、老旧小区早期火灾报警装置25.8万套,完成5.3万台电梯安全筑底和16.5万只液化气瓶智能化改造。
  四是管理防“1+1”,即企业内部优化+行政效能升级。一方面,全面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累计创建标准化企业2992家,指导超2万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事项清单》。另一方面,立足“给企业减压、给基层减负”,着力减少执法频次、优化行政措施。实施“差异化”执法、“两书同达”等有效措施,对安全等级高的企业无事不扰、对安全隐患大的企业紧盯不放。开展护企优商、进街驻企等定向服务活动,对211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2万家重点企业“送安入企、服务上门”。
  第二,坚持“风险防于未萌,隐患治于未乱”,组织开展了一批集中整治行动,总的来说是“4+N”工作模式:
  “4”是四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联合发改、公安、住建、交通、消防等30余个部门,集中开展了“三违四业”(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规电气焊、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和外包施工)专项整治,对相关单位、人员、设备进行全面摸排,一企一册建立台账,逐一销号。同时,全面加强“关键设备”远程盯梢、科学布防,完成8263台电气焊机“加芯赋码”,实现以码管机、以码管人;对1300台叉车加装智慧监管系统,作业人员持证登陆、扫码开机。
  “N”是N个社会领域集中治理: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对群众关切的“两通道”(消防救援通道、安全疏散通道)整治,联合消防、城管等部门,开展破网、透窗、清道“三个行动”,累计清理占堵通道1.4万处。在全面组织排查的同时,加快推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清理违规停放车辆9008辆次,为1.3万部电梯加装电动车阻止系统,设置电动车充电端口15.6万处,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另外,我们针对节点性、季候性风险,组织开展了“两院一校”(医院、养老院、学校)夜查暗访,集中开展了海上加卸油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全面管控风险、消除隐患。眼下临近年关,结合岁末年终安全生产形势特点,我们刚刚启动了“冬日安澜”行动,重点聚焦消防、一氧化碳中毒、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开展进一步的集中整治。今年将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向基层、贫困家庭延伸,为他们加装一氧化碳报警系统。
  第三,立足“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研究制定了一批保障措施,概括来说是“三个有”:
  一是责任落实“有法可依”。重新修订了《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明确剧本杀、密室逃脱、旅游民宿等20个新兴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出台《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管理措施》和《生产经营单位危险作业安全指南》,明确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两个末端管理责任,从根源上改善了“看得见管不着、有人见没人管”的问题。
  二是履职尽责“有据可循”。制定了“三张清单”:第一是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各部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该怎么干、干什么;第二个是责任落实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责任落实的具体措施;第三个是常见违法行为清单,公开了危化、工矿商贸等领域企业131项常见违法行为,指导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是工作推进“行必有果”。一年来,市安委办通过“四不两直”“暗查暗访”等方式,对各项整治行动进行跟踪、督导、问效,大力实施“三函”制度:一是对重要节点特殊苗头性风险,发出风险提醒函;二是对检查发现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出问题督办函;三是对问题整改、工作落实不力的行为,发出追责建议函,对专项工作不是一发了之,而是闭环问效,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一头连着千企万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需要我们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同心、同向、同行、同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具体,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我的发布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冯伟先生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法治时代网 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了安全素质能力提升的问题,可否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中开展的具体工作做一下介绍?
  魏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三年行动中涉及安全素质提升的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行动、企业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针对不同群体和人员,我们采取分类分级、有的放矢的方式推进,具体可以总结为点上发力、线上延伸、面上覆盖:
  第一,点上发力,有效提升企业安全培训水平。一是深入组织“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用好用足“开工第一课”“企业晨会”、企业定向培训等形式,以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和从业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五职矿长”培训、工伤预防能力“六个一”等系列培训活动。组织专家、服务机构,对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外包施工等特殊作业,开展全过程、定制化安全指导。通过多维度、多渠道的培训组织,一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69.5万人次、企业职工培训207.9万人次。二是培育企业“明白人”。大力推行企业“内训师”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企业安全培训内训师管理办法(试行)》,前期在城阳区和莱西市试点,目前已在全市推广,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有730家企业选拔培养企业安全内训师2650名。自“内训师”制度推广以来,企业职工“大考试”一次性合格率由原来的87.6%上升至90.3%;在对重点企业执法检查中,“行政管理类”问题发生率下降了13.5%。与此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内训师选拔难的现实情况,大力实行内训师“外训”制度,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派出内训师到小微企业开展培训指导,对派出企业在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保证其工作积极性。一年来有460家企业派出内训师1380人次到260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培训指导。三是创新开展“云直播”。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入企指导+集中培训”相结合、“警示教育+标杆示范”相结合,开展多轮次主题宣讲和专家授课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深度讲解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录制包括《企业如何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山东省安全生产“八抓20项”创新举措专题辅导视频》等专题在内的50余场企业培训课程,组织30余次云上直播,超过5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线上观看,为帮助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培训主体责任发挥了重要保障。
  第二,线上延伸,全面优化职工培训考试质效。一方面,全面抓实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培训市场。自国家取消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格认可”行政审批后,随之暴露出培训机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重点针对考前“点穴式”培训、培训学时不达标等问题,结合培训考核走过场、证书涉假、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三个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32家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400余项,对涉嫌违法问题依法给予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形成强有力震慑,推动我市安全培训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另一方面,重点聚焦考场规范化运行,优化考试环境。我市每年参加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取证10万人左右,可以说数量大、需求多。为更好服务考生、方便企业,我们在全市布局了11处考试场所,同步建立了监考、巡考工作制度,并逐步统一理论考试设备、实时更新实操考试设施,竭诚为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在全面优化考场硬件配套的基础上,今年我们重点聚焦考评员短缺、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先后组织了两轮700人次的实操考评员培训,不断充实考评员队伍。同时,针对实操考试人工评分可能出现的“老熟人”“看面子”等问题,创新建立跨区选派考评员制度,最大限度确保考试公平。
  第三,面上覆盖,有力推动安全应急知识普及。一是借助传统媒体,实现“广覆盖”。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平台,定期播报应急知识、传递安全理念,助力大众筑牢安全意识、掌握必备技能,目前已开展宣传报道1200余次,内容涉及森林防灭火、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电动车安全充电等多个领域。在极端天气、防火防汛期、旅游旺季等节点,发布预警提示短信3200万条次,动员企事业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醒社会公众做好安全防范。二是用好新媒体,搭建“新平台”。微信公众号“青岛应急管理”既是“官宣”平台,也是公众获取应急知识的重要渠道。公众号设有应急关注、警示曝光、政民互动三大板块,涵盖政策解读、知识科普、政务查询等多个方面。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宣传要求,我们去年开通了抖音账号“青岛应急”,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应急科普和警示教育,目前已发布作品171期。三是丰富线下活动,展现“新活力”。我们不断创新活动主题、丰富活动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市民传递安全文化。今年6月16日我们举办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5万余条,首次开展海陆空联合演练,首次开通公交宣传专线等。今年我们组织开展的第八届“安全在我心中”应急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全市有120万人次、300多个单位(含学校、企业)参与其中,收集到各类应急安全作品10863份。今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累计覆盖超1100万人次,“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这个问题我先回答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近年来,“厂中厂”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请问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庄建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厂中厂”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区域内,两个及以上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这类企业往往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意识不强,且由于地处偏远隐蔽,监管不到位,致使事故多发易发。今年8月份,市安委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厂中厂”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全市组织开展“厂中厂”安全专项整治,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责任。全面梳理“厂中厂”安全管理责任链条,明确了属地政府及工信、公安、自规、城管、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行业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按照“所有人、使用人、受益人”共同负责的原则,制定了出租方和承租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清单”,明确了出租、承租双方共32项安全生产责任,指导出租方与承租方以及承租方之间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和应急救援互助协议,共同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是摸排底数。以区市为单位,组织行业部门和镇街、社区共同参与,开展“厂中厂”起底式摸排,采取规范提升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等措施,系统进行整治。目前,全市共摸排“厂中厂”区域613处,涉及经营主体1905家,整治安全隐患2292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77项),实施行政处罚43起。
  三是精准帮扶。应急、住建、消防等部门联合成立5个工作组,深入镇街和企业一线,对重点区域、高风险企业开展风险辨识、诊断评估和“科目式”培训,有效提升了“厂中厂”的安全管理能力。
  四是群防群治。将“厂中厂”纳入有奖举报和企业内部职工隐患报告体系,引导高风险企业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用全员参与和市场化手段除隐患、防事故。
  青岛日报 记者:
  据了解,对企业开展执法服务是近年来我局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战略的重要举措,请问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成新: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作为履职的首要价值取向,以提升“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发展质量”为主线,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将帮扶指导纳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主要举措有:
  一是坚持执法普法相结合。推行“说理式执法”,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普法教育融入执法检查全过程,指导企业健全制度措施、明晰管理重点、了解违法后果、掌握整改路径,遇有疑难入企指导,帮助企业“当明白人、做专业事”,不断树牢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二是推广“说理+教学式”执法。聚焦重点领域、专精特新、复工复产企业,开展“助企合规”系列安全生产执法定向活动,落实“执法-培训-座谈”机制,帮助37家企业排查问题隐患340余项,召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会14场,对周边174家同类型企业进行带动式培训,辐射带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了“帮扶示范一家,规范同类企业”的效果和目的。
  三是推行“宽严相济”执法。持续强化“三违”行为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从严实施“一案双罚”。慎用查封、扣押、停止供电等强制措施,对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组织开展全域性异地执法、重点行业领域外包施工专项检查等行动,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805家,整治违法行为36604项,其中免于行政处罚4起。
  四是主动服务“助企塑信”。对守信经营主体、严重失信主体和重点关注对象实施清单管理,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企业,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明白纸,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在整改复查时,协助失信企业现场采集整理信用修复材料;满足修复条件的,主动帮助其完成修复流程,助力企业重塑信用。
  五是政企互动共谋安全。以“守安全底线、优营商环境、促经济发展”为主题,组织执法人员和受检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围绕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改进部门监管执法方式,开诚布公建言、坦诚相待献策,拓展了企业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举措,促进了政府监管与企业自管同频共振,实现了法治秩序和经济效益“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创新创优执法帮扶融合方式,进一步完善“执法+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服务,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应急力量,助力企业安全发展。
  山东商报 记者: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了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请问在防高坠整治和高处作业防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更进一步的措施来加强高处作业安全?谢谢!
  庄建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高处作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登高架设作业,一类是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由于高处作业亡人事故频发,我市从2023年起开展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强化法规约束。修订了《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明确了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方能上岗作业、遇恶劣天气停止作业等要求,从法制层面保障了高处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是强化信息监测。要求室外空调安装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经施工监督人员拍照上传系统验证后,才可领取高处作业补贴,提高了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宣传培训。组织专家开展高处作业专题培训,制作“高处作业六个应该”宣传图片,每周向企业、社区推送事故警示案例和执法典型案例,提醒作业人员知风险、会避险,全市高处作业人员共52万人次接受教育。
  四是强化明查暗访。将防高坠作为各类综合性督导和专项督导的必查内容,今年以来共抽查企业3.2万家,发现整改高处作业方面的隐患3427项,对企业及其负责人实行“一案双罚”2次,督查督办突出问题39项。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我们在防高坠治本措施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接下来,将立足于治本攻坚,在系统治理上进一步发力:一是编制《高空防坠落作业场景辨识及管理参考目录》,汇集12个行业、132个高处作业场景,每个场景提出一套“四防”措施,精准指导作业单位和人员做好安全防护。二是持续组织摸排,动态更新作业单位、作业人员“两个台账”,定期组织定向培训。三是鼓励企业分类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改造,通过配置升降平台、设置悬挂轨道、扩大网络监控平台应用范围等方式,解决安全绳不会挂、没地方挂、不想挂等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部门支持,推进高处作业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起草工作,进一步规范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主持人:
  感谢庄建蓉女士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媒体朋友,请会后联系市应急管理局,联系电话:85913508。
  媒体朋友们,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希望媒体朋友给予高度关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参与报道,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4年11月28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从2024年到2026年,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指示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切的突出隐患,以“八大行动”“五项整治”为重点,系统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集中攻坚一批深层次问题,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向社会各界介绍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伟先生;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魏刚先生;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庄建蓉女士;
  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 孙成新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冯伟先生发布介绍“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有请。
  冯伟: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青岛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情况。
  今年年初,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我市在严格落实上级部署的同时,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将治本攻坚的内容从企业生产向群众生活延伸,努力增强城市的韧性,筑牢安全底板,深入实施了“三个一批”工程:
  第一,着眼“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组织实施了一批“四防”措施:
  一是人防“1+1”,即企业定向培训+社会能力提升。企业培训方面,聚焦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外包施工等特殊作业,组织专家、服务机构,开展全过程、定制化指导培训,累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69.5万人次、员工207.9万人次。社会宣教方面,倡导“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和家庭安全第一责任人”,通过“安安全全”动漫IP、青岛应急广播、“大谈小玉”等应急栏目,进村入户、进电梯、进楼宇,实现全方位科普宣传。同时,持续激发公众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设置有奖举报公告牌3.6万块,发放举报奖金145.8万元,“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技防“1+1”,即企业智能监管+城市智慧布防。一方面,从重点高危企业到问题多发点位,全方位应用数字危化、智慧矿山等监管平台,完成全市105家危化企业、789个加油站联网联控;实现对23家矿山企业、6座尾矿库实时监管。社会布防方面,建成国家级试点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对百姓身边“看不见、难察觉”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布防。
  三是工程防“1+1”,即企业设备改造+城市设备更新。累计投入政府资金9228万元,对重点企业进行“三化”改造(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对工艺设备、安防工程进行全面提升,新增小型生产经营场所、老旧小区早期火灾报警装置25.8万套,完成5.3万台电梯安全筑底和16.5万只液化气瓶智能化改造。
  四是管理防“1+1”,即企业内部优化+行政效能升级。一方面,全面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累计创建标准化企业2992家,指导超2万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事项清单》。另一方面,立足“给企业减压、给基层减负”,着力减少执法频次、优化行政措施。实施“差异化”执法、“两书同达”等有效措施,对安全等级高的企业无事不扰、对安全隐患大的企业紧盯不放。开展护企优商、进街驻企等定向服务活动,对211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2万家重点企业“送安入企、服务上门”。
  第二,坚持“风险防于未萌,隐患治于未乱”,组织开展了一批集中整治行动,总的来说是“4+N”工作模式:
  “4”是四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联合发改、公安、住建、交通、消防等30余个部门,集中开展了“三违四业”(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规电气焊、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和外包施工)专项整治,对相关单位、人员、设备进行全面摸排,一企一册建立台账,逐一销号。同时,全面加强“关键设备”远程盯梢、科学布防,完成8263台电气焊机“加芯赋码”,实现以码管机、以码管人;对1300台叉车加装智慧监管系统,作业人员持证登陆、扫码开机。
  “N”是N个社会领域集中治理: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对群众关切的“两通道”(消防救援通道、安全疏散通道)整治,联合消防、城管等部门,开展破网、透窗、清道“三个行动”,累计清理占堵通道1.4万处。在全面组织排查的同时,加快推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清理违规停放车辆9008辆次,为1.3万部电梯加装电动车阻止系统,设置电动车充电端口15.6万处,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另外,我们针对节点性、季候性风险,组织开展了“两院一校”(医院、养老院、学校)夜查暗访,集中开展了海上加卸油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全面管控风险、消除隐患。眼下临近年关,结合岁末年终安全生产形势特点,我们刚刚启动了“冬日安澜”行动,重点聚焦消防、一氧化碳中毒、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开展进一步的集中整治。今年将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向基层、贫困家庭延伸,为他们加装一氧化碳报警系统。
  第三,立足“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研究制定了一批保障措施,概括来说是“三个有”:
  一是责任落实“有法可依”。重新修订了《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明确剧本杀、密室逃脱、旅游民宿等20个新兴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出台《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管理措施》和《生产经营单位危险作业安全指南》,明确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两个末端管理责任,从根源上改善了“看得见管不着、有人见没人管”的问题。
  二是履职尽责“有据可循”。制定了“三张清单”:第一是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各部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该怎么干、干什么;第二个是责任落实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责任落实的具体措施;第三个是常见违法行为清单,公开了危化、工矿商贸等领域企业131项常见违法行为,指导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是工作推进“行必有果”。一年来,市安委办通过“四不两直”“暗查暗访”等方式,对各项整治行动进行跟踪、督导、问效,大力实施“三函”制度:一是对重要节点特殊苗头性风险,发出风险提醒函;二是对检查发现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出问题督办函;三是对问题整改、工作落实不力的行为,发出追责建议函,对专项工作不是一发了之,而是闭环问效,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一头连着千企万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需要我们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同心、同向、同行、同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具体,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我的发布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冯伟先生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法治时代网 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了安全素质能力提升的问题,可否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中开展的具体工作做一下介绍?
  魏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三年行动中涉及安全素质提升的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行动、企业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针对不同群体和人员,我们采取分类分级、有的放矢的方式推进,具体可以总结为点上发力、线上延伸、面上覆盖:
  第一,点上发力,有效提升企业安全培训水平。一是深入组织“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用好用足“开工第一课”“企业晨会”、企业定向培训等形式,以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和从业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五职矿长”培训、工伤预防能力“六个一”等系列培训活动。组织专家、服务机构,对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外包施工等特殊作业,开展全过程、定制化安全指导。通过多维度、多渠道的培训组织,一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69.5万人次、企业职工培训207.9万人次。二是培育企业“明白人”。大力推行企业“内训师”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企业安全培训内训师管理办法(试行)》,前期在城阳区和莱西市试点,目前已在全市推广,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有730家企业选拔培养企业安全内训师2650名。自“内训师”制度推广以来,企业职工“大考试”一次性合格率由原来的87.6%上升至90.3%;在对重点企业执法检查中,“行政管理类”问题发生率下降了13.5%。与此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内训师选拔难的现实情况,大力实行内训师“外训”制度,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派出内训师到小微企业开展培训指导,对派出企业在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保证其工作积极性。一年来有460家企业派出内训师1380人次到260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培训指导。三是创新开展“云直播”。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入企指导+集中培训”相结合、“警示教育+标杆示范”相结合,开展多轮次主题宣讲和专家授课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深度讲解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录制包括《企业如何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山东省安全生产“八抓20项”创新举措专题辅导视频》等专题在内的50余场企业培训课程,组织30余次云上直播,超过5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线上观看,为帮助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培训主体责任发挥了重要保障。
  第二,线上延伸,全面优化职工培训考试质效。一方面,全面抓实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培训市场。自国家取消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格认可”行政审批后,随之暴露出培训机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重点针对考前“点穴式”培训、培训学时不达标等问题,结合培训考核走过场、证书涉假、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三个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32家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400余项,对涉嫌违法问题依法给予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形成强有力震慑,推动我市安全培训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另一方面,重点聚焦考场规范化运行,优化考试环境。我市每年参加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取证10万人左右,可以说数量大、需求多。为更好服务考生、方便企业,我们在全市布局了11处考试场所,同步建立了监考、巡考工作制度,并逐步统一理论考试设备、实时更新实操考试设施,竭诚为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在全面优化考场硬件配套的基础上,今年我们重点聚焦考评员短缺、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先后组织了两轮700人次的实操考评员培训,不断充实考评员队伍。同时,针对实操考试人工评分可能出现的“老熟人”“看面子”等问题,创新建立跨区选派考评员制度,最大限度确保考试公平。
  第三,面上覆盖,有力推动安全应急知识普及。一是借助传统媒体,实现“广覆盖”。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平台,定期播报应急知识、传递安全理念,助力大众筑牢安全意识、掌握必备技能,目前已开展宣传报道1200余次,内容涉及森林防灭火、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电动车安全充电等多个领域。在极端天气、防火防汛期、旅游旺季等节点,发布预警提示短信3200万条次,动员企事业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醒社会公众做好安全防范。二是用好新媒体,搭建“新平台”。微信公众号“青岛应急管理”既是“官宣”平台,也是公众获取应急知识的重要渠道。公众号设有应急关注、警示曝光、政民互动三大板块,涵盖政策解读、知识科普、政务查询等多个方面。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宣传要求,我们去年开通了抖音账号“青岛应急”,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应急科普和警示教育,目前已发布作品171期。三是丰富线下活动,展现“新活力”。我们不断创新活动主题、丰富活动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市民传递安全文化。今年6月16日我们举办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5万余条,首次开展海陆空联合演练,首次开通公交宣传专线等。今年我们组织开展的第八届“安全在我心中”应急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全市有120万人次、300多个单位(含学校、企业)参与其中,收集到各类应急安全作品10863份。今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累计覆盖超1100万人次,“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这个问题我先回答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近年来,“厂中厂”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请问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庄建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厂中厂”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区域内,两个及以上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这类企业往往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意识不强,且由于地处偏远隐蔽,监管不到位,致使事故多发易发。今年8月份,市安委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厂中厂”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全市组织开展“厂中厂”安全专项整治,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责任。全面梳理“厂中厂”安全管理责任链条,明确了属地政府及工信、公安、自规、城管、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行业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按照“所有人、使用人、受益人”共同负责的原则,制定了出租方和承租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清单”,明确了出租、承租双方共32项安全生产责任,指导出租方与承租方以及承租方之间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和应急救援互助协议,共同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是摸排底数。以区市为单位,组织行业部门和镇街、社区共同参与,开展“厂中厂”起底式摸排,采取规范提升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等措施,系统进行整治。目前,全市共摸排“厂中厂”区域613处,涉及经营主体1905家,整治安全隐患2292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77项),实施行政处罚43起。
  三是精准帮扶。应急、住建、消防等部门联合成立5个工作组,深入镇街和企业一线,对重点区域、高风险企业开展风险辨识、诊断评估和“科目式”培训,有效提升了“厂中厂”的安全管理能力。
  四是群防群治。将“厂中厂”纳入有奖举报和企业内部职工隐患报告体系,引导高风险企业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用全员参与和市场化手段除隐患、防事故。
  青岛日报 记者:
  据了解,对企业开展执法服务是近年来我局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战略的重要举措,请问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成新: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作为履职的首要价值取向,以提升“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发展质量”为主线,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将帮扶指导纳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主要举措有:
  一是坚持执法普法相结合。推行“说理式执法”,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普法教育融入执法检查全过程,指导企业健全制度措施、明晰管理重点、了解违法后果、掌握整改路径,遇有疑难入企指导,帮助企业“当明白人、做专业事”,不断树牢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二是推广“说理+教学式”执法。聚焦重点领域、专精特新、复工复产企业,开展“助企合规”系列安全生产执法定向活动,落实“执法-培训-座谈”机制,帮助37家企业排查问题隐患340余项,召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会14场,对周边174家同类型企业进行带动式培训,辐射带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了“帮扶示范一家,规范同类企业”的效果和目的。
  三是推行“宽严相济”执法。持续强化“三违”行为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从严实施“一案双罚”。慎用查封、扣押、停止供电等强制措施,对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组织开展全域性异地执法、重点行业领域外包施工专项检查等行动,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805家,整治违法行为36604项,其中免于行政处罚4起。
  四是主动服务“助企塑信”。对守信经营主体、严重失信主体和重点关注对象实施清单管理,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企业,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明白纸,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在整改复查时,协助失信企业现场采集整理信用修复材料;满足修复条件的,主动帮助其完成修复流程,助力企业重塑信用。
  五是政企互动共谋安全。以“守安全底线、优营商环境、促经济发展”为主题,组织执法人员和受检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围绕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改进部门监管执法方式,开诚布公建言、坦诚相待献策,拓展了企业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举措,促进了政府监管与企业自管同频共振,实现了法治秩序和经济效益“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创新创优执法帮扶融合方式,进一步完善“执法+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服务,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应急力量,助力企业安全发展。
  山东商报 记者: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了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请问在防高坠整治和高处作业防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更进一步的措施来加强高处作业安全?谢谢!
  庄建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高处作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登高架设作业,一类是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由于高处作业亡人事故频发,我市从2023年起开展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强化法规约束。修订了《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明确了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方能上岗作业、遇恶劣天气停止作业等要求,从法制层面保障了高处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是强化信息监测。要求室外空调安装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经施工监督人员拍照上传系统验证后,才可领取高处作业补贴,提高了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宣传培训。组织专家开展高处作业专题培训,制作“高处作业六个应该”宣传图片,每周向企业、社区推送事故警示案例和执法典型案例,提醒作业人员知风险、会避险,全市高处作业人员共52万人次接受教育。
  四是强化明查暗访。将防高坠作为各类综合性督导和专项督导的必查内容,今年以来共抽查企业3.2万家,发现整改高处作业方面的隐患3427项,对企业及其负责人实行“一案双罚”2次,督查督办突出问题39项。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我们在防高坠治本措施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接下来,将立足于治本攻坚,在系统治理上进一步发力:一是编制《高空防坠落作业场景辨识及管理参考目录》,汇集12个行业、132个高处作业场景,每个场景提出一套“四防”措施,精准指导作业单位和人员做好安全防护。二是持续组织摸排,动态更新作业单位、作业人员“两个台账”,定期组织定向培训。三是鼓励企业分类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改造,通过配置升降平台、设置悬挂轨道、扩大网络监控平台应用范围等方式,解决安全绳不会挂、没地方挂、不想挂等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部门支持,推进高处作业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起草工作,进一步规范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主持人:
  感谢庄建蓉女士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媒体朋友,请会后联系市应急管理局,联系电话:85913508。
  媒体朋友们,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希望媒体朋友给予高度关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参与报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