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青岛市交通领域在助力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

浏览:110


  发布会日期:
  2024年6月17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5场,由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重点介绍“青岛市交通领域在助力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路玉军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高军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水运处处长 杨德志先生;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张炜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路玉军先生发布介绍“扛牢交通使命担当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有请。
  路玉军: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交通运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开展“促发展质量、促环境优化、促问题解决、促干劲提升”“四促”行动,重点办好系列交通运输民生实事,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
  1、首推“清单制+承诺制”政务“管家式服务”。组建“管家团队”,推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套餐式”政务审批服务,仅用36天完成穿越地质软弱、海况复杂的胶州湾浅滩海岸——女姑口特大桥旧桥横向拼接工程。以清单形式列明12种涉路工程的技术审查要点,做出“阳光审查、协同指导、快速推进”三项承诺,今年以来已为36个涉路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2、“数据赋能”创新水路运输智慧化审批新模式。在水路运输领域首推智能审批技术,办理的85件国内船舶代理、水路旅客运输代理等事项,企业免提交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系统自动调用电子印章,实现“一键填报”“智能秒批”,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和审批效率。
  3、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群众出行信息“感知服务”。建设出行服务一张网,实现了面向民航、公交、地铁、长途客运及“交通+旅游”等20余项出行信息服务。打造“以数利企”发展模式,面向企业提供交通运输多领域数据资源超10类、约30亿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保障。
  (二)优化政策环境,推动降本增效
  1、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印发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高水平举办青岛首届“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物流博览会。推动总投资超过50亿的央地合作园、上合国际枢纽港平台等项目签约。青岛成功入选“24个国家综合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中国物流绿色行动领创城市”。
  2、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市级层面顶格成立青岛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对上政策争取,《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有望近期获批,积极申报全国“人工智能+港口”应用示范区。加快兑现落实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奖励资金。
  3、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安装使用ETC的货车和纳入监管平台的营运大型客车给予85折通行费优惠。对行驶青兰高速部分路段、前湾港2号疏港高速部分路段安装使用ETC的五、六类货车,以及行驶青岛胶州湾大桥的一类客车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1-5月累计减免通行费约2.81亿元。
  (三)优化法治环境,净化市场秩序
  1、提升海上旅游品质。《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青岛市游艇租赁管理办法》分别于2月1日、5月18日正式实施,有效规范了海上旅游客运经营和游艇租赁市场行为。海上旅游客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五一”,青岛湾栈桥旅游客运码头正式启动运营,开通青岛湾至中苑码头、海底世界至八大峡码头等“一程多站”客运航线,实现一票通城。截至目前,我市海上旅游客运航线增至39条,海上旅游形象明显改善,涉海旅游投诉舆情大幅下降。
  2、实行企业监管“综合查一次”。为解决多头监管、重复检查问题,将涉企检查与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相结合,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推行“综合查一次”,对守法经营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无处不在”。
  3、强化运输市场秩序整治。紧盯沿海一线、交通场站、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500余起。坚持宽严相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说理式执法”,修订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调整“不罚”“轻罚”清单。今年以来,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9起,促进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四)优化要素环境,保障项目建设
  1、强化资金保障。今年计划实施106个交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1亿元,1-4月累计完成投资37.6亿元。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支出。G228丹东线(嘉陵江路西延)改线等4个普通国道项目申请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16.7亿元。
  2、强化服务保障。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全程服务。莱青高速用地预审手续获自然资源部批复。胶即快速通道、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跨区域的李王路贯通工程、正阳西路—胶州扬州东路贯通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潍烟高铁开展静态验收,下半年通车。
  3、强化标准建设。出台全国首个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团体标准——《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技术要求》。全省率先发布首个游艇码头建设的地方标准——《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范》。发布全省首个市级公路工程造价监督管理规范——《青岛市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在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评价中,我市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
  (五)优化人文环境,改善出行条件
  1、提升公共交通水平。4月26日,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补齐了西海岸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拓宽电子支付渠道,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在青岛地铁全网上线。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导向,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开通微循环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公交站点48处。与地铁衔接的公交线路已达241条,150米内衔接站点占比91.3%。
  2、打造个性出行服务。大力推动“站运游”一体化,积极打造“门票+车票”“车票+酒店”“旅游直通车”等“一站式”运游融合新产品。推进高铁“公交化”运行,去年以来加密增开济青高铁18列、达到67列,其中1.5小时左右的大站直达列车达到26列,三季度将再增开7列。红岛站、青岛机场站经停列车分别增至19列、30列。今年4月30日起,首次开行青岛至东营旅客列车,黄河入海口与青岛都市圈实现紧密连接。
  3、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加紧编制《青岛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印发指导意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即墨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为我市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县。2024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50公里、养护提升80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2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二、下步工作安排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交通要先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新使命新定位,我们将锚定“打头阵、当先锋”,优服务、提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坚持服务大局,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畅通沿黄达海的海陆大通道,织密“干支通、全网联”空中航线网络,主动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推动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不断在青岛汇聚融合,使青岛成为国内外资本、人才、要素、产业转移集聚的最优选。
  (二)坚持开拓创新,引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鼓励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推进精品农村旅游公路建设,年内提升11条农村旅游公路服务功能。强化科技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三)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出行品质。加快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统筹实施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民生项目,不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桩建设,提升公路出行充电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整合海上旅游客运资源,打造海上旅游精品航线,持续提升海上旅游竞争力。
  市交通运输局将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交通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路玉军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法治时代网 记者:
  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而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环境。请问,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高军:
  感谢您对青岛交通的关注。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先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的供给,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等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交通基础设施三年攻坚行动的有关要求,全力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截至2023年底,青岛市基本构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形成覆盖全域、城乡一体、干支匹配的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里程达918.8公里,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铁路方面,形成“三主一辅”铁路客运枢纽格局,铁路里程673公里,高铁里程235公里。港口方面,加速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已建成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是全球服务货类最为齐全的港口之一。全市共有港口生产性泊位126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3.94亿吨;机场方面,胶东国际机场是省内唯一运营的4F级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2024年,我局按照“完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实施总投资1488.83亿元的106个重点交通项目,计划年度完成投资261.52亿元,截至四月底已完成投资37.6亿元。一是紧盯在建项目,加快完工一批。确保潍烟高铁、胶即快速通道(胶州段)、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二期)工程、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综合客运枢纽等9个项目建成投用,迅速发挥应有效能。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瑞昌路、甘泉路公交场站等18个项目倒排工期、加快建设。二是紧盯成熟项目,新增开工一批。创新路径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董家口至瓦日(兖石)铁路联络线、G228丹东线改建工程、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普通国省道大中修16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600公里。三是紧盯规划项目,精心储备一批。着眼长远发展,加快推进胶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李王路北延、正阳路西延、胶州营旧路等11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青岛港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再启动一批码头泊位、仓储堆场工程建设。抓好智慧交通建设,积极推动公路、港口、地铁等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新基建转型。
  下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乘势而上,当好战略发展环境的“瞭望员”,拧紧重大项目落地的“螺丝钉”,推动交通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助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样板和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请问,围绕我市海上旅游客运行业发展,在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德志:
  感谢您对青岛海上旅游客运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法治保障和丰富航线产品开发等三个方面,统筹推进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和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码头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统筹规划,推进海上旅游客运相关码头站点的资源整合,突出公共资源属性,促进码头站点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青岛湾栈桥码头一期工程经过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和日夜奋战,今年“五一”节正式建成投入运营,解决了青岛湾区域长期存在的码头站点“小、散、乱”现象,为船舶安全靠泊、游客安全上下船提供了舒适优质的环境。同时,积极推动前海一线海上旅游客运经营者开展联合运营,经过前期商谈和共同努力,目前已有9家企业就开展联合运营达成一致意见,为实现青岛湾和中苑码头区域的5统一(统一码头、统一航线、统一售票、统一结算、统一运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推动海上旅游客运地方立法。深入开展立法调研,经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我们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推动海上旅游客运行业品质提升,深化海上旅游客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资源整合,持续优化海上旅游客运发展环境。《办法》于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市依法科学管理海上旅游客运、改善海上旅游客运环境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有利于提高海上旅游客运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对助力海上旅游客运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加快打造海上旅游客运精品航线。不断丰富海上旅游客运产品,通过广泛调研论证,依托我市海上旅游资源特色,陆续开通了奥帆中心至海底世界、海底世界至青岛湾、青岛湾至中苑码头、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宫和“环游浮山湾”等多条具有代表性的航线。东至崂山、西至栈桥,形成了崂山-奥帆中心-海底世界-栈桥等“一程多站”“串点成线”的海上旅游客运航线网络,目前,全市海上旅游客运航线达到39条。目前已经实现了“海上看崂山”“海上看青岛”“海上看夕阳”“海上看灯光秀”的好现象,也成为青岛海上旅游的靓丽新名片,受到广大市民和来青游客的广泛赞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海上旅游客运新码头站点的规划建设,全面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借助青岛山海一色的禀赋资源,逐步拓展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海上旅游客运航线,进一步丰富海上旅游的产品,推动海上旅游空间由沿海一线向陆海互动发展和全域延伸,全面展示青岛城市旅游形象。
  青岛新闻网 记者:
  刚刚提到执法人员积极转变执法方式,推行柔性执法,那在交通运输领域日常执法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呢?
  张炜: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法治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交通运输执法领域不断创新执法方式,转变执法理念,推行柔性执法,提升执法效能,在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法治、社会效果相统一。
  一、转变执法理念,完善机制保障
  一方面,通过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整治、举办执法人员素质能力集中学习、专题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树牢执法为民理念,提升执法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法》有关“首违不罚”“轻微不罚”要求,对于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建立“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清单,让行政相对人签订“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书”,采用对行为主体权益减损最小的方式实现法律目的,做到宽严相济、过罚相当。同时,对制度实施情况专项督察,建立“不罚”“轻罚”事项案件评查和容错免责机制,把“清单”落到实处,今年已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9件。
  二、创新执法方式,丰富柔性举措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出“12345”系列举措:
  1:涉企“综合查一次”。梳理涉企执法检查计划清单,对同一市场主体推行合并检查或联合检查,降低对市场主体的干扰。
  2:实施“两书同达”。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变“事后通知”为“事前提醒”,发放告知书571份。
  3:推行“说理式执法”。围绕事前普法、事中说理、罚后释疑三个环节,把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说明白、危害后果讲清楚、处罚依据列出来,使执法者成为“送法者”,送达说理式执法文书92份。
  4:畅通“四种沟通渠道”。通过“义务监督员座谈会”“执法站所开放日”“案件处理负责人接待日”“沉浸式”执法体验等活动,多方打开与企业、群众沟通交流渠道。
  5:开展“五进”普法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成立公职律师志愿服务队,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普法,累计发放普法资料2万余份。
  三、强化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秩序
  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严格执法和柔性执法并重,对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管严办。实施“智能化”技防,对违法行为快速取证、精准查处;实施“协作式”联防,加大与公安、市场监管、海事、海警等部门联合执法协作,凝聚执法合力,切实维护良好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以法治“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推动交通运输执法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互融共进。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交通运输局,联系电话:88018693。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4年6月17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5场,由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重点介绍“青岛市交通领域在助力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路玉军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高军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水运处处长 杨德志先生;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张炜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路玉军先生发布介绍“扛牢交通使命担当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有请。
  路玉军: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交通运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开展“促发展质量、促环境优化、促问题解决、促干劲提升”“四促”行动,重点办好系列交通运输民生实事,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
  1、首推“清单制+承诺制”政务“管家式服务”。组建“管家团队”,推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套餐式”政务审批服务,仅用36天完成穿越地质软弱、海况复杂的胶州湾浅滩海岸——女姑口特大桥旧桥横向拼接工程。以清单形式列明12种涉路工程的技术审查要点,做出“阳光审查、协同指导、快速推进”三项承诺,今年以来已为36个涉路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2、“数据赋能”创新水路运输智慧化审批新模式。在水路运输领域首推智能审批技术,办理的85件国内船舶代理、水路旅客运输代理等事项,企业免提交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系统自动调用电子印章,实现“一键填报”“智能秒批”,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和审批效率。
  3、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群众出行信息“感知服务”。建设出行服务一张网,实现了面向民航、公交、地铁、长途客运及“交通+旅游”等20余项出行信息服务。打造“以数利企”发展模式,面向企业提供交通运输多领域数据资源超10类、约30亿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保障。
  (二)优化政策环境,推动降本增效
  1、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印发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高水平举办青岛首届“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物流博览会。推动总投资超过50亿的央地合作园、上合国际枢纽港平台等项目签约。青岛成功入选“24个国家综合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中国物流绿色行动领创城市”。
  2、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市级层面顶格成立青岛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对上政策争取,《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有望近期获批,积极申报全国“人工智能+港口”应用示范区。加快兑现落实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奖励资金。
  3、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安装使用ETC的货车和纳入监管平台的营运大型客车给予85折通行费优惠。对行驶青兰高速部分路段、前湾港2号疏港高速部分路段安装使用ETC的五、六类货车,以及行驶青岛胶州湾大桥的一类客车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1-5月累计减免通行费约2.81亿元。
  (三)优化法治环境,净化市场秩序
  1、提升海上旅游品质。《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青岛市游艇租赁管理办法》分别于2月1日、5月18日正式实施,有效规范了海上旅游客运经营和游艇租赁市场行为。海上旅游客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五一”,青岛湾栈桥旅游客运码头正式启动运营,开通青岛湾至中苑码头、海底世界至八大峡码头等“一程多站”客运航线,实现一票通城。截至目前,我市海上旅游客运航线增至39条,海上旅游形象明显改善,涉海旅游投诉舆情大幅下降。
  2、实行企业监管“综合查一次”。为解决多头监管、重复检查问题,将涉企检查与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相结合,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推行“综合查一次”,对守法经营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无处不在”。
  3、强化运输市场秩序整治。紧盯沿海一线、交通场站、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500余起。坚持宽严相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说理式执法”,修订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调整“不罚”“轻罚”清单。今年以来,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9起,促进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四)优化要素环境,保障项目建设
  1、强化资金保障。今年计划实施106个交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1亿元,1-4月累计完成投资37.6亿元。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支出。G228丹东线(嘉陵江路西延)改线等4个普通国道项目申请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16.7亿元。
  2、强化服务保障。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全程服务。莱青高速用地预审手续获自然资源部批复。胶即快速通道、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跨区域的李王路贯通工程、正阳西路—胶州扬州东路贯通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潍烟高铁开展静态验收,下半年通车。
  3、强化标准建设。出台全国首个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团体标准——《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技术要求》。全省率先发布首个游艇码头建设的地方标准——《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范》。发布全省首个市级公路工程造价监督管理规范——《青岛市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在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评价中,我市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
  (五)优化人文环境,改善出行条件
  1、提升公共交通水平。4月26日,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补齐了西海岸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拓宽电子支付渠道,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在青岛地铁全网上线。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导向,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开通微循环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公交站点48处。与地铁衔接的公交线路已达241条,150米内衔接站点占比91.3%。
  2、打造个性出行服务。大力推动“站运游”一体化,积极打造“门票+车票”“车票+酒店”“旅游直通车”等“一站式”运游融合新产品。推进高铁“公交化”运行,去年以来加密增开济青高铁18列、达到67列,其中1.5小时左右的大站直达列车达到26列,三季度将再增开7列。红岛站、青岛机场站经停列车分别增至19列、30列。今年4月30日起,首次开行青岛至东营旅客列车,黄河入海口与青岛都市圈实现紧密连接。
  3、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加紧编制《青岛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印发指导意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即墨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为我市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县。2024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50公里、养护提升80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2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二、下步工作安排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交通要先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新使命新定位,我们将锚定“打头阵、当先锋”,优服务、提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坚持服务大局,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畅通沿黄达海的海陆大通道,织密“干支通、全网联”空中航线网络,主动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推动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不断在青岛汇聚融合,使青岛成为国内外资本、人才、要素、产业转移集聚的最优选。
  (二)坚持开拓创新,引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鼓励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推进精品农村旅游公路建设,年内提升11条农村旅游公路服务功能。强化科技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三)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出行品质。加快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统筹实施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民生项目,不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桩建设,提升公路出行充电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整合海上旅游客运资源,打造海上旅游精品航线,持续提升海上旅游竞争力。
  市交通运输局将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交通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路玉军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法治时代网 记者:
  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而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环境。请问,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高军:
  感谢您对青岛交通的关注。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先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的供给,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等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交通基础设施三年攻坚行动的有关要求,全力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截至2023年底,青岛市基本构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形成覆盖全域、城乡一体、干支匹配的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里程达918.8公里,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铁路方面,形成“三主一辅”铁路客运枢纽格局,铁路里程673公里,高铁里程235公里。港口方面,加速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已建成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是全球服务货类最为齐全的港口之一。全市共有港口生产性泊位126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3.94亿吨;机场方面,胶东国际机场是省内唯一运营的4F级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2024年,我局按照“完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实施总投资1488.83亿元的106个重点交通项目,计划年度完成投资261.52亿元,截至四月底已完成投资37.6亿元。一是紧盯在建项目,加快完工一批。确保潍烟高铁、胶即快速通道(胶州段)、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二期)工程、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综合客运枢纽等9个项目建成投用,迅速发挥应有效能。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瑞昌路、甘泉路公交场站等18个项目倒排工期、加快建设。二是紧盯成熟项目,新增开工一批。创新路径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董家口至瓦日(兖石)铁路联络线、G228丹东线改建工程、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普通国省道大中修16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600公里。三是紧盯规划项目,精心储备一批。着眼长远发展,加快推进胶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李王路北延、正阳路西延、胶州营旧路等11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青岛港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再启动一批码头泊位、仓储堆场工程建设。抓好智慧交通建设,积极推动公路、港口、地铁等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新基建转型。
  下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乘势而上,当好战略发展环境的“瞭望员”,拧紧重大项目落地的“螺丝钉”,推动交通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助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样板和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请问,围绕我市海上旅游客运行业发展,在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德志:
  感谢您对青岛海上旅游客运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法治保障和丰富航线产品开发等三个方面,统筹推进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和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码头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统筹规划,推进海上旅游客运相关码头站点的资源整合,突出公共资源属性,促进码头站点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青岛湾栈桥码头一期工程经过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和日夜奋战,今年“五一”节正式建成投入运营,解决了青岛湾区域长期存在的码头站点“小、散、乱”现象,为船舶安全靠泊、游客安全上下船提供了舒适优质的环境。同时,积极推动前海一线海上旅游客运经营者开展联合运营,经过前期商谈和共同努力,目前已有9家企业就开展联合运营达成一致意见,为实现青岛湾和中苑码头区域的5统一(统一码头、统一航线、统一售票、统一结算、统一运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推动海上旅游客运地方立法。深入开展立法调研,经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我们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推动海上旅游客运行业品质提升,深化海上旅游客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资源整合,持续优化海上旅游客运发展环境。《办法》于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市依法科学管理海上旅游客运、改善海上旅游客运环境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有利于提高海上旅游客运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对助力海上旅游客运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加快打造海上旅游客运精品航线。不断丰富海上旅游客运产品,通过广泛调研论证,依托我市海上旅游资源特色,陆续开通了奥帆中心至海底世界、海底世界至青岛湾、青岛湾至中苑码头、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宫和“环游浮山湾”等多条具有代表性的航线。东至崂山、西至栈桥,形成了崂山-奥帆中心-海底世界-栈桥等“一程多站”“串点成线”的海上旅游客运航线网络,目前,全市海上旅游客运航线达到39条。目前已经实现了“海上看崂山”“海上看青岛”“海上看夕阳”“海上看灯光秀”的好现象,也成为青岛海上旅游的靓丽新名片,受到广大市民和来青游客的广泛赞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海上旅游客运新码头站点的规划建设,全面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借助青岛山海一色的禀赋资源,逐步拓展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海上旅游客运航线,进一步丰富海上旅游的产品,推动海上旅游空间由沿海一线向陆海互动发展和全域延伸,全面展示青岛城市旅游形象。
  青岛新闻网 记者:
  刚刚提到执法人员积极转变执法方式,推行柔性执法,那在交通运输领域日常执法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呢?
  张炜: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法治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交通运输执法领域不断创新执法方式,转变执法理念,推行柔性执法,提升执法效能,在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法治、社会效果相统一。
  一、转变执法理念,完善机制保障
  一方面,通过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整治、举办执法人员素质能力集中学习、专题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树牢执法为民理念,提升执法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法》有关“首违不罚”“轻微不罚”要求,对于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建立“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清单,让行政相对人签订“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书”,采用对行为主体权益减损最小的方式实现法律目的,做到宽严相济、过罚相当。同时,对制度实施情况专项督察,建立“不罚”“轻罚”事项案件评查和容错免责机制,把“清单”落到实处,今年已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9件。
  二、创新执法方式,丰富柔性举措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出“12345”系列举措:
  1:涉企“综合查一次”。梳理涉企执法检查计划清单,对同一市场主体推行合并检查或联合检查,降低对市场主体的干扰。
  2:实施“两书同达”。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变“事后通知”为“事前提醒”,发放告知书571份。
  3:推行“说理式执法”。围绕事前普法、事中说理、罚后释疑三个环节,把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说明白、危害后果讲清楚、处罚依据列出来,使执法者成为“送法者”,送达说理式执法文书92份。
  4:畅通“四种沟通渠道”。通过“义务监督员座谈会”“执法站所开放日”“案件处理负责人接待日”“沉浸式”执法体验等活动,多方打开与企业、群众沟通交流渠道。
  5:开展“五进”普法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成立公职律师志愿服务队,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普法,累计发放普法资料2万余份。
  三、强化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秩序
  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严格执法和柔性执法并重,对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管严办。实施“智能化”技防,对违法行为快速取证、精准查处;实施“协作式”联防,加大与公安、市场监管、海事、海警等部门联合执法协作,凝聚执法合力,切实维护良好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以法治“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推动交通运输执法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互融共进。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交通运输局,联系电话:88018693。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