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日期:
2024年6月11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6月5日起,我市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是主题系列的第二场,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学俊先生;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传华先生;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董海波先生;
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党委副书记、一级调研员 李玉龙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学俊先生发布《持之以恒优环境 全力以赴惠民生 以实干实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有请。
刘学俊: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人社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人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构建政策供给更加精准、要素保障更加充分、经办流程更加便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的工作体系。2023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0条”,32项创新工作或指标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了积极的人社力量。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优化政策供给方面:政策落实更加精准有力,企业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高质量政策供给的支持。人社政策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企业群众关注度高。我们坚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靶向出台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人社政策“直达快享”,让企业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一是推出助企惠企“政策包”。我们聚焦企业所需所盼,在涉企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先后出台稳就业行动方案、创业担保贷款、补充工伤保险等“一揽子”政策,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1-5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1万人,同比增长4.1%,总量全省第一。我市被评为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
二是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今年以来,我们落实新一轮“降、贷、返、补”等惠企政策,为1.21万户企业发放社保补贴1.59亿元,稳定岗位2.27万个。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为企业减负4.5亿元,助力企业减负纾困、稳岗扩岗。同时,联合金融机构为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企业提供低息资金支持,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5.89亿元。
三是打造政策宣传“新阵地”。我们打破传统的授课式、讲座式政策解读模式,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人社政策“月月讲”“周周问”在线直播栏目,每月每周固定时间段,组织政策宣讲员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进工地,就企业群众关注的高频政策进行在线访谈、答疑释惑,目前已播出79期,观看量突破1300万人次。同时,我们建立了人社热点问答动态更新机制,通过市人社局官网、公众号和视频号动态发布人社热点问题解答,目前“青岛人社”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148万人,入选山东省百强政务新媒体。
强化要素保障方面: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劳动力供给充分有效。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用工保障是项目落地的基础支撑。我们全面提升全链条要素供给能力,实施重点产业“一业一案”“一企一策”,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引才需求,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一是实施用工保障专项行动。我们推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方法,在全市组建了400余人用工服务专员队伍,全面摸清全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缺工企业劳动力要素需求,为全市916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岗位发布、招聘对接、劳务协作等用工服务保障。靶向开展“壮链强企”“国聘行动”“民企专场”等活动550场,提供岗位28万余个,有力解决企业招工难题。
二是建立重点项目引才机制。我们聚焦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部门协同、市区联动”“项目吹哨、专员报到”“需求驱动、服务定制”等工作机制,精准对接100个市级重点招才引智项目和链主企业,征集岗位需求4.4万余个。我们着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出台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1-5月份,全市引进集聚人才9.95万人,同比增长2.84%。
三是锻造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我们全面推进博士后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平台扩容等五大行动,今年以来全市新增48家博士后科研平台,新招收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93人。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开展技能等级认定10076人次,支持726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出台新一轮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开展“兴产业强链条”紧缺人才培训行动,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5.22%,居全省首位。
再造经办流程方面:高水平建设“数字人社”,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人社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处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服务范围广、事项多。我们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积极打造“一件事”集成服务,精简提速办事流程,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人社服务。
一是大力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我们完善了劳动合同备案、就业登记与社保参保“三口合一”,跨部门实现企业设立、开户、参保“一链办”。立足企业和群众需求,打造“农民工工资权益一件事”等12个集成服务,在全省率先建成“社保参保一件事”,压缩办理环节24个,精简办事材料21项,实现社保、医保、公积金业务联办。建立“政策找人、政策找企”服务机制,实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10项业务“免申即享”、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等11项业务“直达快办”。
二是构建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为了帮助创业者增强创业储备、降低试错成本,实现创业资源要素精准匹配、一站办理,我们整合全市创业资源,建设了全国首个公益性创业赋能中心,瞄准政、产、学、才、金、孵、奖、赛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助力创业者解决政策、场地、资金、项目、培训等创业难题。同时,我们开展“青创四季”“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启动2024“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创业项目遴选和资源对接平台。1-5月份,全市发放创业补贴1679.2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9亿元,扶持创业1.89万人,同比增长96%。
三是打造“人社政企直连”平台。我们打通政府与企业之间数据通道,实现人社业务经办平台与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无缝对接、实时交互、协同联动,企业办理人员录用解聘、社保缴费等业务,无需到人社部门申请,实现企业办事“零申请、直连办、一键办”,大幅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目前,全市已有599家企业近600万人次享受该服务。
提升服务温度方面:架起服务民生“暖心桥”,人社服务更有温度。公共服务是落实民生政策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受。我们以企业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以推进城乡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小切口,满足民生“大需求”。我市“就享家”服务品牌,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1亿元项目资金支持。
一是开展“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我们坚持“把办公桌搬到企业去,把经办窗口开到百姓家门口”的服务理念,人社系统工作人员走出工位、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深入企业当中,开展“帮办代办一件事”“协助解决一个难题”“落实一项合理化建议”系列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工伤职工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帮助企业群众查档案、找工龄,更好地为企业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目前已开展“身边一件事”帮办代办服务992件,解决难题549个。
二是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新模式。持续深化“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发挥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最便捷优势,在全市启动建设500个“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打造集需求归集、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微站点”。同时,通过上门入户调查、大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掌握辖区内低保人员、残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符合自身需求的“靶向”就业机会。1-5月份,全市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27万人,列全省首位。
三是提升12333民生服务热线效能。坚持“政策讲解到位、引导办事有序、信息查询准确、解释说明合理”服务标准,开展政务热线“降低办件量、降低不满意量、提高解决率”百日攻坚行动,组建“12333涉企政策服务党员先锋队”,着力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月份,12333热线受理来电68.7万件,热线接通率最高达99%,全省排名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加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提升人社服务质效,牢牢把优化营商环境抓在手上、干到实处,让老百姓就业创业有门路,让人才发展有保障、干事有舞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学俊先生的发布介绍。下面是提问时间。请记者朋友们就发布内容和关心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
请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人才开发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有哪些?
刘传华:
感谢您对我市就业人才工作的关心关注。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人才强青”政策落实效能提升,大力实施人才引进集聚攻坚行动,积极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质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是对接产业需求精准引才。坚持经济发展吸引人才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行项目引才,聚焦项目个性需求及难点痛点,积极跟进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发布100余个市级重点招才引智项目,征集岗位需求4.4万余个,涉及4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16家链主企业。持续优化活动引才,分别按照驻青院校、市外省内院校、省外国内院校、海外院校四个高校圈层,统筹招才引智活动,提升整体招聘效能。截至5月底,共组织1116家用人单位,开展招才引智活动44场,发布岗位需求4.9万个。做强做大实习引才,实施青年实习见习万岗募集计划,推动引才关口前移,截至5月底,共认定研究生实习基地205家,发布实习岗位1502个。
二是深化制度改革评价人才。突破“四唯”限制,创新开展按薪定才。给予市级产业链链主企业、重点企业专项人才服务政策定制权,帮助解决人才关切问题。坚持放权用人主体,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达到726家,累计评价3.5万人次。创新评价方式,畅通职称评价渠道。采取评审权限下放、基层定向评审、董事长总经理举荐等三项举措,激发专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千余名“土专家”“田秀才”直评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442人通过企业董事长或研发技术带头人“举荐”获评副高以上职称。
三是创新制度模式服务人才。实施新一轮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启用高层次人才码,持卡高层次人才“亮码”即可在我市畅享交通出行、就诊医疗、金融税务等30余项绿色通道服务,凭码还可体验邮轮港区邮轮旅游、研学教育等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标志着我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迈入“云”时代。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和“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目前,61个事项实行“一网通办”,30个事项实行手机掌上“移动办”。优化创业人才服务供给,实施提升人才便利度19条举措,提升来青回青人才对接服务能力。打造“198大学生服务总站”,为大学生打包提供岗位对接、创业扶持等九项系列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构建“四链”融合人才“引育留用”新机制,持续提升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效能。一是在加大招引力度上下功夫。聚焦重点招才引智项目,高频举办青雁归巢、招才引智高校行、千名博士青岛行、蓝洽会等系列人才主题活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聚青发展。二是在推进产才融合上下功夫。聚焦“四链”融合发展,实施联合招才、产教融合育才、人才评价激励、平台建设支持四大计划,推进“四链融合”协同发展。三是在推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持续开展人社政策“周周问、月月讲”,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让群众听得懂、看得懂。推进政策找人,加强普惠性政策精准推送,最大程度地缩短兑现周期,提高人才的获得感。
鲁网 记者: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青岛202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14.4万人,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已经到来的毕业季,请问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董海波:
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启航扬帆”行动,全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1-5月份,全市专科以上学历城镇新增就业6.91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着力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储备更多知识型、技术型岗位。发挥人力资源机构市场化资源配置作用,今年以来举办人力资源机构进校园活动35场,开设微技能培训夜校、社区公益课堂等近50场,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提高求职能力。
二是强化政策性岗位吸纳就业。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加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岗位招考进度。深入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城乡社区专项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
三是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全国创新构建“一体两翼八轮驱动”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建成创业元宇宙实训平台、“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创业服务数字人等数智化服务载体,助力青年人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出台新一轮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将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分别提高到30万元和400万元,并给予相应贴息支持。今年以来,扶持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创业1.89万人,带动就业1.9万人。
四是兜牢困难毕业生就业底线。扎实开展帮扶助航行动,精准锁定困难毕业生群体,完善“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措施,优先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指导、实训见习等服务。发挥好公益性岗位作用,对市场化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及时进行兜底安置。困难毕业生联系服务率动态保持100%,帮扶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就业服务关口前移。依托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家门口”“校门口”就业服务站,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求职招聘等活动,推进就业服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二是搭建高校集成服务平台。我们将协同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恒星技术学院等全省首批试点单位,建设实体化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为大学生提供集成式就业创业服务。
三是加大供需对接频次。接下来我们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大岗位投放频次,开展“百日千万”“产培融合 一链一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等系列招聘活动,确保日日有岗位、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
四是广泛组织就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青雁归巢”“名校师生青岛行”等职业体验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近距离观察企业、对话企业,提升职业感知度。持续推进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帮助毕业生增强求职竞争力。
青岛日报 记者:
刚刚在新闻发布中也提到了市人社部门在社保经办方面正在开展“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鼓励工作人员“出门”服务,帮助企业职工查档案、找工龄,能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李玉龙:
您提到的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出门”服务,帮助职工查档案、找工龄的例子,是人社部门在社保经办方面开展的“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中一项典型活动内容。为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起,市人社局创新开展了“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聚焦人社领域企业、群众所需所盼,通过帮办代办一件事、协助解决一个难题、提出并落实一项合理化建议等“三个一”务实举措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小切口”展现“大情怀”。
一是“帮办代办一件事”。我们这项活动,本着“打十次电话不如见面一次,讲十次流程不如帮办一次”的理念和初衷,通过推行授权代办、主动上门等方式,为特殊群体和情况特殊的企业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例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工伤职工,上门为其提供精准的“帮办代办”;对异地企业,通过远程指导或帮办代办业务,让服务对象实实在在感受到经办服务的暖心、高效。
二是“协助解决一个难题”。我们的活动提倡人社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工位,进入基层、进入企业、进入办事现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企业、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较难解决的疑难事项,积极采取帮助联系、代为沟通等方式帮其解决困难问题。例如,针对办理退休职工工龄认定、特殊工种退休等业务中的材料缺失问题,主动陪同到档案馆、企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多方式、多渠道帮助查找。
三是“提出并落实一项合理化建议”。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出门办”“陪同办”,设身处地地审视问题,提升现有服务。对在业务办理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难点和堵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加快工作机制的改进完善。例如,工作人员通过亲身“走流程”,站在企业和办事群众视角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业务流程,切实降低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办事成本。
通过开展“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企业、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高、经办服务质效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作风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共为企业和群众帮办代办事项992项,协助解决疑难事项549个,提出并落实合理化建议73条。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共收到锦旗79面、感谢信472封,取得了积极工作成效和良好社会效应。
为推进活动深入开展,今年,我们召开了“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推进会,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部署常态化开展“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久久为功,持续创新活动举措、丰富活动内涵,推动活动常态化开展、长效化发挥作用。特别是将在“扩围提质”上下功夫,将活动范围扩展至全市基层人社服务窗口和社银合作银行网点,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广大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5191565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