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日期:
2024年5月6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2024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也是青岛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为向大家介绍我市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和庆祝成立110周年有关活动安排,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青岛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会长 高嵘先生;
青岛微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于海波先生;
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 李延照先生;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科(OPO)主任 许传屾。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话题。
首先,请高嵘先生介绍我市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和庆祝成立110周年有关活动安排,有请。
高嵘: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青岛市红十字会向大家拨冗莅临本场新闻发布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青岛市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也是青岛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和庆祝成立110周年有关活动安排。
1914年8月,日德战争在青岛爆发,10月,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吕海寰召集青岛商绅宗教界人士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分会,由德国传教士、青岛礼贤书院创始人卫礼贤任会长,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地从事博爱、恤兵、救灾、赈饥等人道事业,青岛红十字会的设立打开了近代青岛人道主义事业的大门,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开始在青岛传播。1952年9月7日,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市分会(简称“青岛市红十字会”)正式改组成为在青岛市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2003年2月18日,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理顺青岛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设置青岛市红十字会机关,列群团机关序列,由市政府领导联系,青岛市红十字会开始走上了独立办会之路。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工作,3次出台促进全市红十字工作的意见,颁布施行《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2022年4月,印发《青岛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完善了市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工作体制,同年10月,市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聘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名誉会长,在全省率先完善了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为青岛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市红十字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博爱人间”品牌被命名为青岛市机关名牌。
全市红十字会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在人道领域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推动青岛红十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市连续27年13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微尘”获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十大公益之星、中华慈善奖、改革开放40年感动山东人物(群体),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获评全国志愿者服务示范团体、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山东省红十字先进集体,一大批热心参与红十字事业的志愿者获评全国、全省先进典型。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人道助手作用
主动融入应急管理工作大局。全市17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年均参与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山地水域人员搜救400余次、救助人员400余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携手沿黄流域7省17城、12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举办青岛交流会。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1.75亿元,出动志愿者13.3万余人次,志愿服务16.7万余小时,环境消杀9600万平方米,39名志愿者组建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服务队、急救转运服务队,分赴上海、北京开展消杀、转运服务。特别是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历经15年发展,历练成为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救援团队,具备山岳、急流与洪水、山火、地震搜索与救援等10类救援能力,先后参与青海玉树、甘肃积石山、土耳其等国内外地震救援,北京、河南特大暴雨、天水泥石流等灾害救援,参与山火扑救、山地水域人员搜救1000余次、救助1625人;承办国家级救援技能培训班,培训中外学员300余人,面向全国实施“星火燎原”计划,为30个省份消防、公安及社会救援组织培训8337人次。
着力提升市民院前自救互救能力。承办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8期,培训复训师资238人次,全市拥有师资305名,为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质扩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持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六进” (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市8.4万余人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市政府高度重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2017年3月,修订施行《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自主采购配备AED,2018年以来,3次将“在人员密集场所配置AED”列为市办实事项目,由市政府主导,红十字会负责在全市配置AED,目前共配置AED1750余台,配置比例为每10万人约16.9台。2019年以来,24名红十字救护员利用所学急救技能或配合使用AED成功施救19人,9人获评“山东省最美红十字救护员”、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红十字救护员”,青岛地铁集团7名职工获评“山东省最美红十字救护员”群体。
着力提升人道救助服务质效。发挥引领型、枢纽型公益组织作用,引导公益基金协同联动,推动公益组织共建共创共赢,常态化开展助医、助困、助老、助孤、助学等救助。坚持“微尘”品牌引领,发挥微尘基金、日善基金、慈明基金、玫瑰基金的影响感召力,成立各类专项基金26个,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数字赋能,首创推出“博爱青岛”“月捐月美”网络募捐平台,发布“博爱之星 月捐月美”爱心品牌,推出主题筹资项目33个,努力打造集筹资、信息公开、人道传播及公益资源共建共享于一体的网络筹资生态链。微尘基金累计筹集款物1亿余元,在11个省20个地区开展救助项目30余个,直接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救灾支出4.08亿元,受益人数21.8万余人,救助支出2.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0.8万余人。玫瑰基金、日善基金项目获评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三捐献”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推动颁布施行《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服务专业的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机制,首创开展公务员献血日、无偿献血宣传推动月、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等系列活动,建立安全高效、无缝衔接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青岛模式,“爱心汇聚 血脉相连”品牌引领推动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融合发展。建成省内首个“青岛市志愿捐献遗体者奉献林”“红十字生命奉献展厅”,在医疗机构设置“九月天使爱心岗”,成立“九月天使”人道救助基金,确定3月30日为遗体和人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日,“九月天使”品牌铸就遗体和人体器官(角膜)捐献丰碑。截至目前,我市累计261万余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192例,登记遗体和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6万余人,完成遗体捐献1297例、器官捐献1309例、角膜捐献2153例,4000余名角膜致盲者重见光明,近5000名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为助力健康青岛建设贡献红十字力量。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在服务基层中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聚力大抓基层夯实基础。出台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召开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举办基层组织工作者培训班,努力提升基层组织覆盖率。全市现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1342个,实现全市138个镇(街)基层组织全覆盖,建立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红十字会基层组织1204个,社区(新村)基层组织覆盖率达到55.7%,建设红十字博爱家园111个,冠名医疗机构1所。发展成人会员1.8万余人,团体会员单位167个,注册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147支,登记红十字志愿者1.08万余人。
红十字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圆满完成奥帆赛、残奥帆赛、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赛事服务保障任务,“四位一体”(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服务基地、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激励表彰)志愿者工作模式被总会推广。设立博爱青岛·志愿服务公益引导基金,10个扶持项目对接落地区(市)基层组织,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联合青岛农商银行面向会员、志愿者发行专属“博爱卡”,激励引导会员志愿者社会认同。仅2023年,开展主题活动120余次,动员百余家单位、团队开展公益集市进社区16场次,为逾6万名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人道服务,“党建引领、品牌赋能、公益惠民”工作经验获得总会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在全国推广。
四是注重文化传播,在国内国际交流中助力提升城市形象
青岛特色红十字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创设红十字文化研究会,多元化视角探讨“微尘”精神,出版专著《寻找微尘——一座城市的良心》,电影《寻找微尘》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开展“微尘公益之星”推选宣传活动。编纂发行《青岛红十字运动史》,举办纪念建会百年图片展,全面展示青岛市红十字会百年历程。引进翻译出版《红十字之父——亨利·杜南传》等专著4本,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国内国际交流成果丰硕。推动红十字国际学院“一带一路”人道合作教学研究基地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揭牌并开班授课;圆满承办由总会事业发展中心、青岛市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康养产品产业展示会,助力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与韩国大邱市红十字会建立友好关系,常态化开展工作互访和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积极宣传动员驻青外国友人参与公益事业,青岛红十字国际医疗服务团(原青岛红十字中韩医疗团)成立15年深入农村义诊116次,为4万多名群众提供免费诊疗送药服务,获得韩国总统颁发的韩国杰出民间外交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在110年的发展历程中,青岛红十字会始终与我们的国家、与青岛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引领社会向上向善良好风气,彰显着青岛这座美丽城市的爱心温度和文明高度。站在110周年的历史新节点上,青岛红十字会将自觉继承弘扬其百折不挠、为爱前行、与国家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人道基因,更好地建功新时代。今年,我们将安排举办一系列庆祝宣传活动。
一是回望不凡历程,谋划未来蓝图。在青岛红十字会诞生之地现三十七中(礼贤中学)礼贤楼建设青岛红十字运动历史文化展厅,以历史影像和实物形式浓缩展示110周年发展历程,从红十字会角度展现青岛这座城市的爱心足迹;举办庆祝青岛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座谈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以及韩国大邱友城红十字会座谈交流,回顾总结人道历程,为青岛未来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二是传承“微尘”大爱,彰显青岛特色。“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寻找不到,却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这是2006年青岛“微尘”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群体)的颁奖词,今年是寻找微尘20年,我们将联合微尘公益基金会、媒体及社会各界共同发起“寻找微尘20年城市印迹”系列活动,举办“第九届微尘公益之星”宣传推介、发行纪念封、与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成立青岛红十字文化与微尘公益研究院、编写《微尘大爱》书籍,保持“微尘”大爱靓丽底色,展现城市博爱品格。
三是传播急救知识,护航生命健康。助力健康青岛建设,举办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邀请区市、企业组队参加技能比武,宣传营造“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协调举办黄河流域城市社会救援力量工作交流,推动黄河流域节点城市红十字会和社会救援力量的融合互促。以市办实事项目为牵引,内引外联打造中心城区5分钟爱心急救圈。发挥国际人道组织优势,邀请多国籍驻青中外医疗专家和志愿者组织“爱心跨越国界”青岛都市圈红十字国际义诊。
四是坚持公益引领,弘扬人道精神。吸纳优秀红十字文化宣讲专家,成立青岛红十字文化宣讲团,走进街道(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关爱生命——人道的力量”系列宣讲活动,丰富基层红十字文化传播形式,感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人道公益事业。助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合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将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纳入“青岛市见义勇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先进群体”表彰,鼓励引导市民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
110年的人道历程,110年的大爱传承。新时代新征程,红十字会作为人道领域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将继续传承博爱精神、践行公益使命,团结凝聚各界爱心力量,高举人道旗帜勇毅前行,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高嵘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 记者:
在青岛市红十字会建会110周年,微尘作为城市良心如何拓展品牌影响力?
于海波:
微尘是感动中国的公益品牌,在青岛市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之际,我们将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微尘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微尘、加入微尘,扩大微尘品牌社会影响力。
一是通过优质的公益项目来提升品牌影响力。继续做好微尘阳光少年、博爱学校、大学生助学和爱心包等项目,为困境群体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公益项目的执行力,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够高效、透明地运作,提高微尘基金的公信力。
二是通过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来提升品牌影响力。我们将联合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微尘公益孔子学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公益传播;我们将与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成立青岛红十字文化与微尘公益研究院,发行《寻找微尘》书籍,记载一座大爱之城的微尘足迹。
三是通过做实事促宣传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将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讲述微尘故事,弘扬公益精神,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微尘大家庭。我们将举办“第九届微尘公益之星”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和颁奖盛典;与邮政合作发行寻找微尘20年邮票和纪念封;与报业集团合作发起寻找微尘20年城市印迹等系列活动。树立公益楷模,传递身边的“微尘”精神,见证城市文明发展的足迹。
最后,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注和支持。你们是公益事业的重要传播者,也是微尘品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岛城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谢谢!
山东台综合广播 记者:
请介绍一下2024年市红十字会推动市办实事项目及应急救护工作的具体做法?
李延照:
2024年,市红十字会将以承担市办实事为契机,全力推进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助力健康青岛行动。
一、扎实推进市办实事项目
2024年,市红十字会将承担“在人员密集场所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300台”的市办实事项目。本次市办实事投入资金700余万元,由市本级和部分区(市)两级财政出资,由市红十字会牵头负责,与部分区(市)共同承办。前期,经与各区(市)沟通对接,实际新增设AED320台,其中市本级100台、崂山区200台、平度市20台。
为扎实推进市办实事项目落地实施,确保按照时间节点优质高效完成AED设备布设及培训任务,按照市办实事要求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主动接受市政府督查室的督导检查,确保12月底完成AED设备的选点布设、招标采购、质量验收、人员培训等任务。后续,在AED设备全寿命周期内,我们与市急救中心、各布设场所保持密切联系,全时掌握AED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督促供应商严格履行巡视巡检、人员培训等售后服务职责,确保AED设备安全可靠管用。
二、扎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和群众自救互救成功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市红十字会系统已培训红十字救护员近9万余人次,市民成功实施自救互救的案例屡见报端。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市应急管理领域的重要辅助力量,为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4年,我们结合市办实事项目的推进,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扎实开展“生命教育+应急救护”活动,积极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着力提升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一是今年面向市民群众进行应急救护取证培训5万人、普及培训100万人次。二是以“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为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线上急救知识竞赛,力争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营造“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举办青岛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通过举办大赛,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四是做好红十字救护员成功施救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推荐参加山东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寻找最美救护员”评选,借助典型案例传播急救知识和技能,提升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意识。
倡议:应急救护工作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普及应急救护和防灾避险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是各级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参加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每一个灾害、事故现场,都有红十字救护员参与急救”——这是我们对应急救护工作的美好愿景和不懈努力的目标。
在此,真诚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共同倡导“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理念。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支持下,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人人争做应急救护的“第一响应人”必将成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青岛新闻网 记者:
请介绍一下目前青岛市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许传屾:
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延续,是爱的传递,也是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的年捐献与移植数量已位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2位。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到614万,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万余例,捐献器官已突破15万个,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器官捐献的伟大事业中来。肝脏、心脏、肺脏移植多个单中心移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患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已与国际水平持平,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国际水平。
自2010年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红十字会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团结协作,建立完善工作体系和标准流程,实现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量质双升。已形成并不断健全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依托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体系,建立了器官科学分配制度,启用COTRS系统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自动分配器官。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移植临床服务”“移植科学注册”“监管”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五大工作体系,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全国百强医院,近年来,在各级红十字会、卫健委和各位同道的支持与帮助下,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1982-1983年完成首例肾脏移植术和首例肝脏移植术以来,几代移植领路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2014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成立器官移植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心,拥有肝、肾、心、肺、胰腺、小肠6种移植资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肝脏移植1359例(儿童肝脏移植92例),肾脏移植2210例,心脏移植54例,肺脏移植35例,胰腺移植42例,器官移植手术数量及手术质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十年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致力于大力发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事业,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逐步建立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器官捐献获取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见证下,目前已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一千余例,成功挽救了四千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2023年青岛市百万人口捐献率达到11,居全国第8名。
尽管中国在器官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目前,虽然公众器官捐献意愿和理念认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器官捐献率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家建立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体系,推动人体器官捐献,规范人体器官获取和分配,提升人体器官移植服务能力,加强监督管理。”相信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完善,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一项充满温情和阳光的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造福人类的高尚行为。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截至目前,青岛市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6万余名,已实现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近4800例,实现所有重要脏器的本土捐献和移植,近万名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能够投身到这项伟大事业之中,我们感到使命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正是有了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奉献,众多生命得以延续,医学事业得以向前发展。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项传递生命和大爱的事业中来,为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带去光明和重生。
让我们共同携手,齐心协力,坚守初心、无私奉献,传播器官捐献理念,弘扬社会新风尚,号召全社会的人认识器官捐献,参与器官捐献,为那些渴望重生的人带去希望。
再次感谢大家对器官捐献及移植事业的支持!
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会后请联系市红十字会,联系电话:8597699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