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青岛市人民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浏览:116


  吹风会日期:
  2024年4月26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期,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2024年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为向社会各界介绍《意见》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大川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王好东先生;
  市科技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学辉先生;
  市商务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王志刚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的有关情况。
  刘大川: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青岛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3月27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工业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几年,工业在保障疫情防控、稳固经济大盘、应对风险挑战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保底性、支撑性作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在上升,经济全面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工业经济稳大盘挑大梁的地位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业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指出一个是粮食饭碗必须端牢,再一个是制造业必须筑牢;在去年9月22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李强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也提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等部署,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工业经济摆到头号工程的突出高度,连续高规格召开4个全省性工作会议,引领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合力。今年2月4日,再次以工业为主题,召开全省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大会,并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持续狠抓头号工程的坚定决心。
  为紧抓发展机遇,2月22日,青岛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曾赞荣书记部署推动,赵豪志市长提出要求,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意义,立足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战略,坚持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同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意见》、实施九大行动,进一步明确主目标、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落细落实各项工作,提高工作靶向性精准度,切实增强工作信心和决心。通过《意见》的实施,将强化青岛在山东的龙头地位,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意见》主要内容
  整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作目标。立足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以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在目标设置上适当抬高标准,主要从综合质效、投资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发展、市场主体培育等6方面,对全年工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力争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为全省经济发展做贡献。
  综合质效方面,2024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今年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全省第三名,为全国、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做出了青岛贡献。投资支撑方面,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保持稳中有升。数实融合方面,数字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以上,其中核心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15家以上、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4家以上。市场主体培育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新培育省级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5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聚焦工业强市提振、科技创新引领、首季稳增长、规上工业扩量、技改升级焕新、优质项目支撑、产业结构提档、建群强链聚力、数实融合赋能等九大行动和28条举措,以更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领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工业强市提振行动。树牢头号工程鲜明导向,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措施,多维度全方位降低企业全要素成本、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二是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夯实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集群发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基因与细胞等产业新赛道。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制定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三是首季稳增长行动。落实开门红政策激励措施,兑现2023年度省“稳进提质”企业奖励资金。强化工业稳增长督导服务,摸清工业运行形势,发动各级机关干部进企业、下一线,持续抓好企业联系服务,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走访全覆盖。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是规上工业扩量行动。加强“小升规”企业培育,以年度“小升规”数量目标的1.2倍遴选年营业收入1000至2000万元的优质小微企业入库,实施梯度培育。开展扩产企业包靠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和跟踪推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扩量提质,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赛道。
  五是技改升级焕新行动。创建国家新型技改城市试点,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支持企业购置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提升企业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和本质安全水平。开展企业技改系列服务活动,分行业梳理技改典型案例、遴选技改综合服务商,开展企业技改公益诊断活动,鼓励存量工业项目“零增地”技改。
  六是优质项目支撑行动。按照“大抓项目”工作要求,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推动44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招引落地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未来产业项目,开展制造业项目落地攻坚,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七是产业结构提档行动。加强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创新,增强高端产品供给,加快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优化绿色低碳政策供给,完善绿色制造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提升。
  八是建群强链聚力行动。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集群向世界级迈进,支持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参与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动态梳理更新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一体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九是数实融合赋能行动。实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行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培训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发布场景清单1000个以上,带动智改数转网联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国家级“双跨”平台和垂直平台做大做强。推动数字新基建扩容提速,推进5G深度覆盖。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融合发展、创新政策供给、强化企业服务、加大宣传引导等5个方面,明确具体工作要求,更好凝聚共识、更强形成合力,促成“全市一盘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和市、区(市)联动,将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形成工作闭环。
  二是支持中央、省驻青单位和市属企业更好融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统筹布局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区域内、区(市)间产业互补互通、共建共享。
  三是聚焦企业做强做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用好政策平台,推动惠企资金快申快享,打造市区(市)协同、协会联动、企业受益的政策服务机制。
  四是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市政府领导同志示范带动作用;用好“青岛政策通”“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青诉即办”等平台,实现政策一口兑现、服务一站对接、诉求一口受理。
  五是加强政策解读宣传与舆论引导,营造全市重视工业经济、支持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下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充分发挥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等统筹协调作用,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一道,积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新担当、新作为扬起工业龙头、挺起制造业脊梁,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站排头。
  借此机会,也真诚期待广大新闻界的朋友继续关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讲好“青岛工业发展故事”,为建设“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工业报 记者:
  项目建设是牵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请问下一步我市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王好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市发改委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投资引导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着力推动工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为落实好《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我们将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产业布局谋划、重大项目建设、政策要素保障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速效并进。
  (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谋划产业布局
  近期,市发改委开展了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初步提出三个重点发展方向。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提高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水平。二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抢占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等产业新赛道,推动以前沿科技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发展路径。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因此,我们要推动重点产业建群强链,提升智能家电、交通装备、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加强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创新,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二)加强服务管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聚力抓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近年来,我们每年滚动调度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今年共梳理400个项目,总投资5768亿元,我们建立了“七张清单”,逐个项目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滚动推进服务。二是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近期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重大项目前期谋划、签约落地、建设推进、投产达效等全流程管理服务。三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我们联合市国资委牵头成立了市深化与央企合作工作专班,以存量项目为牵引,吸引更多央企投资项目落地。积极对接北京海淀区等国内创新策源地,承接外溢高精尖产业,实现多方共赢。
  (三)加力利企惠企,强化政策要素保障
  一是出台稳增长政策清单。去年,我们先后推出4批政策清单、308项具体措施,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稳步恢复。今年,我们推出了“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首批政策清单,共68项具体政策,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当前正在研究制定第二批政策清单。二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扩大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三是做好电力保障。马上进入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强化运行调度,统筹做好本地电源支撑和省电网保障支撑,加快推进华电青岛燃机、岛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电力需求。
  大众网 记者:
  请问我市在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学辉: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发展需求,打造高速列车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供给源头。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全国60%高铁动车、25%地铁车辆均在我市生产。支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支持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近1.8亿元。通过创新中心建设,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整合全球产业创新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二是推动行业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组织集成电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产业链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共18项,省财政资金支持总额达1.7亿元;布局市强链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项目26项,财政资金支持总额达8000万元。其中,省、市各级科技项目的布局中,均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作为重点,相关领域项目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强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对生产力的更新换代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沃土计划”,建立“科小-高企-上市企业”发展梯队,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特点配置相应政策,将研发机构、科研投入、载体建设、社会资本、创新服务等各类要素优化整合,充分向企业集聚,厚植企业成长沃土。截至2023年底,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9343家,占全省五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920家,占全省四分之一,总数增量均居全省首位。
  观海新闻 记者:
  今年青岛商贸流通行业消费扩容升级趋势明显,家电以旧换新等成为市场热点和群众期盼,请市商务局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志刚:
  答:感谢您的提问。商贸流通行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是连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纽带,是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标准谋划,全方位推进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推动消费扩容升级。
  2023年,青岛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8.9亿元,同比增长7.3%。在中国长江以北的城市中,青岛的消费总量仅次于北京,是消费领域的“北方第二城”,消费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我市今年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办好2024“乐购青岛”消费促进年,开展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促进活动,实施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系列举措。
  同时,今年我市还将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引进知名品牌首店、体验店等30家以上。深化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新建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方便居民消费,推动消费扩容升级。今年一季度,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7%,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实现了消费首季“开门红”、开门好。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家电名城、重要的家电研发和制造基地,也是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优势明显、销售情况良好、回收拆解体系较为完善。近期,市商务局会同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聚焦汽车、家电两大重点消费领域,突出消费、回收等关键环节,便民利民,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一是牵头研究制定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打通家电和汽车生产、销售、流通、回收拆解等全链条,实现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各项支持政策叠加效应。我局正会同市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具体政策将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统筹考虑市、区两级财政承受能力,形成针对性、便民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实现政策精准便捷、优惠补贴直达消费者,方便居民参与以旧换新的目的。
  三是积极营造以旧换新的浓厚氛围。在全市组织举办家电、汽车等各类大型促消费活动,掀起消费品以旧换新热潮,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青岛消费市场扩容升级。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52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吹风会日期:
  2024年4月26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期,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2024年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为向社会各界介绍《意见》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大川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王好东先生;
  市科技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学辉先生;
  市商务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王志刚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的有关情况。
  刘大川: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青岛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3月27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工业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几年,工业在保障疫情防控、稳固经济大盘、应对风险挑战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保底性、支撑性作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在上升,经济全面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工业经济稳大盘挑大梁的地位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业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指出一个是粮食饭碗必须端牢,再一个是制造业必须筑牢;在去年9月22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李强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也提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等部署,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工业经济摆到头号工程的突出高度,连续高规格召开4个全省性工作会议,引领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合力。今年2月4日,再次以工业为主题,召开全省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大会,并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持续狠抓头号工程的坚定决心。
  为紧抓发展机遇,2月22日,青岛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曾赞荣书记部署推动,赵豪志市长提出要求,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意义,立足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战略,坚持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同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意见》、实施九大行动,进一步明确主目标、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落细落实各项工作,提高工作靶向性精准度,切实增强工作信心和决心。通过《意见》的实施,将强化青岛在山东的龙头地位,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意见》主要内容
  整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作目标。立足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以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在目标设置上适当抬高标准,主要从综合质效、投资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发展、市场主体培育等6方面,对全年工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力争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为全省经济发展做贡献。
  综合质效方面,2024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今年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全省第三名,为全国、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做出了青岛贡献。投资支撑方面,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保持稳中有升。数实融合方面,数字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以上,其中核心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15家以上、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4家以上。市场主体培育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新培育省级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5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聚焦工业强市提振、科技创新引领、首季稳增长、规上工业扩量、技改升级焕新、优质项目支撑、产业结构提档、建群强链聚力、数实融合赋能等九大行动和28条举措,以更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领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工业强市提振行动。树牢头号工程鲜明导向,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措施,多维度全方位降低企业全要素成本、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二是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夯实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集群发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基因与细胞等产业新赛道。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制定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三是首季稳增长行动。落实开门红政策激励措施,兑现2023年度省“稳进提质”企业奖励资金。强化工业稳增长督导服务,摸清工业运行形势,发动各级机关干部进企业、下一线,持续抓好企业联系服务,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走访全覆盖。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是规上工业扩量行动。加强“小升规”企业培育,以年度“小升规”数量目标的1.2倍遴选年营业收入1000至2000万元的优质小微企业入库,实施梯度培育。开展扩产企业包靠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和跟踪推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扩量提质,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赛道。
  五是技改升级焕新行动。创建国家新型技改城市试点,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支持企业购置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提升企业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和本质安全水平。开展企业技改系列服务活动,分行业梳理技改典型案例、遴选技改综合服务商,开展企业技改公益诊断活动,鼓励存量工业项目“零增地”技改。
  六是优质项目支撑行动。按照“大抓项目”工作要求,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推动44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招引落地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未来产业项目,开展制造业项目落地攻坚,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七是产业结构提档行动。加强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创新,增强高端产品供给,加快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优化绿色低碳政策供给,完善绿色制造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提升。
  八是建群强链聚力行动。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集群向世界级迈进,支持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参与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动态梳理更新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一体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九是数实融合赋能行动。实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行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培训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发布场景清单1000个以上,带动智改数转网联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国家级“双跨”平台和垂直平台做大做强。推动数字新基建扩容提速,推进5G深度覆盖。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融合发展、创新政策供给、强化企业服务、加大宣传引导等5个方面,明确具体工作要求,更好凝聚共识、更强形成合力,促成“全市一盘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和市、区(市)联动,将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形成工作闭环。
  二是支持中央、省驻青单位和市属企业更好融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统筹布局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区域内、区(市)间产业互补互通、共建共享。
  三是聚焦企业做强做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用好政策平台,推动惠企资金快申快享,打造市区(市)协同、协会联动、企业受益的政策服务机制。
  四是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市政府领导同志示范带动作用;用好“青岛政策通”“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青诉即办”等平台,实现政策一口兑现、服务一站对接、诉求一口受理。
  五是加强政策解读宣传与舆论引导,营造全市重视工业经济、支持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下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充分发挥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等统筹协调作用,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一道,积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新担当、新作为扬起工业龙头、挺起制造业脊梁,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站排头。
  借此机会,也真诚期待广大新闻界的朋友继续关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讲好“青岛工业发展故事”,为建设“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工业报 记者:
  项目建设是牵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请问下一步我市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王好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市发改委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投资引导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着力推动工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为落实好《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我们将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产业布局谋划、重大项目建设、政策要素保障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速效并进。
  (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谋划产业布局
  近期,市发改委开展了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初步提出三个重点发展方向。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提高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水平。二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抢占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等产业新赛道,推动以前沿科技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发展路径。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因此,我们要推动重点产业建群强链,提升智能家电、交通装备、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加强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创新,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二)加强服务管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聚力抓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近年来,我们每年滚动调度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今年共梳理400个项目,总投资5768亿元,我们建立了“七张清单”,逐个项目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滚动推进服务。二是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近期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重大项目前期谋划、签约落地、建设推进、投产达效等全流程管理服务。三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我们联合市国资委牵头成立了市深化与央企合作工作专班,以存量项目为牵引,吸引更多央企投资项目落地。积极对接北京海淀区等国内创新策源地,承接外溢高精尖产业,实现多方共赢。
  (三)加力利企惠企,强化政策要素保障
  一是出台稳增长政策清单。去年,我们先后推出4批政策清单、308项具体措施,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稳步恢复。今年,我们推出了“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首批政策清单,共68项具体政策,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当前正在研究制定第二批政策清单。二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扩大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三是做好电力保障。马上进入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强化运行调度,统筹做好本地电源支撑和省电网保障支撑,加快推进华电青岛燃机、岛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电力需求。
  大众网 记者:
  请问我市在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学辉: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发展需求,打造高速列车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供给源头。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全国60%高铁动车、25%地铁车辆均在我市生产。支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支持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近1.8亿元。通过创新中心建设,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整合全球产业创新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二是推动行业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组织集成电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产业链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共18项,省财政资金支持总额达1.7亿元;布局市强链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项目26项,财政资金支持总额达8000万元。其中,省、市各级科技项目的布局中,均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作为重点,相关领域项目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强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对生产力的更新换代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沃土计划”,建立“科小-高企-上市企业”发展梯队,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特点配置相应政策,将研发机构、科研投入、载体建设、社会资本、创新服务等各类要素优化整合,充分向企业集聚,厚植企业成长沃土。截至2023年底,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9343家,占全省五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920家,占全省四分之一,总数增量均居全省首位。
  观海新闻 记者:
  今年青岛商贸流通行业消费扩容升级趋势明显,家电以旧换新等成为市场热点和群众期盼,请市商务局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志刚:
  答:感谢您的提问。商贸流通行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是连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纽带,是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标准谋划,全方位推进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推动消费扩容升级。
  2023年,青岛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8.9亿元,同比增长7.3%。在中国长江以北的城市中,青岛的消费总量仅次于北京,是消费领域的“北方第二城”,消费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我市今年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办好2024“乐购青岛”消费促进年,开展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促进活动,实施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系列举措。
  同时,今年我市还将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引进知名品牌首店、体验店等30家以上。深化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新建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方便居民消费,推动消费扩容升级。今年一季度,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7%,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实现了消费首季“开门红”、开门好。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家电名城、重要的家电研发和制造基地,也是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优势明显、销售情况良好、回收拆解体系较为完善。近期,市商务局会同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聚焦汽车、家电两大重点消费领域,突出消费、回收等关键环节,便民利民,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一是牵头研究制定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打通家电和汽车生产、销售、流通、回收拆解等全链条,实现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各项支持政策叠加效应。我局正会同市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具体政策将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统筹考虑市、区两级财政承受能力,形成针对性、便民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实现政策精准便捷、优惠补贴直达消费者,方便居民参与以旧换新的目的。
  三是积极营造以旧换新的浓厚氛围。在全市组织举办家电、汽车等各类大型促消费活动,掀起消费品以旧换新热潮,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青岛消费市场扩容升级。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52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