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三民”活动云发布》新闻发布会

浏览:186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17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青岛市“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系列云发布活动。
  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从今天起,将陆续邀请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一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惠民利民成效。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天传;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鞠立果;
  市民营经济局局长 郭振栋;
  市水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旭东。
  首先,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传发布。
  李天传:
  尊敬的各位市民朋友:
  大家好!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着力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动青岛连续三年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强,12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榜单上,青岛由全球第34位上升至23位,是近4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汇报:
  第一,着力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一是加强重大平台建设,聚焦经略海洋保障崂山实验室高水平发展。全国“十四五”首个获批首个开工的大科学装置中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总控数据中心主体封顶,山东能源研究院完成建设获批全省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二是加力基础科学研究,聚焦前沿领域,新增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4家省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8家占全省近40%。首次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今年立项支持250个项目。三是加速关键技术攻关,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超100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推出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四是加快高新产业培育,支持一汽解放商用车研究院二期建设,会同青岛高新区引进落地阿斯利康国药科技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阿斯利康实现我省跨国药企生产类项目零的突破。
  第二,着力锻造科技企业发展的强引擎。一是做大企业主体,打造科技企业梯队,科技型中小企业超9,300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超8,000家,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占到全省1/5。二是做强研发创新,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模式,帮助中小企业链接创新资源为企业解决难题1,800余项,获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三是做优政策落实,加强科技惠企政策宣传,辅导企业3,000多家,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近1.2万家,加计扣除总额超376亿元。四是做足金融支撑,进一步扩大科技信贷白名单覆盖面,涵盖9,100家企业,今年已投放信贷超860亿元。
  第三,着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获得感。一是医有所靠,深化医疗创新,为59万名儿童提供孤独症筛选治疗,为全市90%以上孕产妇提供唐氏综合征精准筛查,有效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二是住有所安,搭建大气环境监测一体化平台,精细化守护蓝天白云,科技兴警成效明显。开展电磁威胁目标识别技术研究,识别率达80%以上。三是食有所选。育成全国首个三倍体牡蛎水产新品种,解决牡蛎夏季供应空窗期问题,通过水肥调控等新技术,推动阳光玫瑰葡萄等一批经济类水果增产增收,丰富了百姓果盘。四是行有所畅,通过机场综合交通全域感知项目,打造“空陆轨”三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有力保障暑运等出行高峰。
  第四,着力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软环境。一是深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圣彼得堡、比什凯克等海外协同中心,成功承办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日韩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国际科创活动。二是聚拢创新人才,今年全省新增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均在我市深化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持A类有效工作许可证超1,200人,占全省60%。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出台具体措施,打通概念验证、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打造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探索跨区域、跨国界转移转化新机制。四是完善双创服务,新增两家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23家,占全省1/5。首创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方式,支持持股孵化专注投早投小投科技。一年来,通过各类渠道收到意见建议214条,已全部办结,总体看,科技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供给,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开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局面,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劲支撑。
  主持人:
  下面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发布。
  鞠立果:
  尊敬的市民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向大家报告2023年财政工作。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民生、促发展,财政运行稳中向好。
  一、聚焦稳定经济,加力扩内需、稳外贸支持稳市场主体。推出四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包,兑现企业扶持资金超100亿元。落实落细国家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降退缓税费超300亿元,"真金白银"为企业输血减负。积极扩内需,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556亿元,增长7.7%,其中专项债券499亿元,支持326个公益性项目,带动有效投资5100亿元。统筹1.3亿元发放消费券,带动消费近40亿元。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3条,为1.6万户企业出口退税350亿元,争取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起运港退税政策,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7%。
  二、聚焦重大战略,加力保重点、办大事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出台支持黄河战略32条、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45条,完善生态补偿、政府绿色采购、涉企资金"绿色门槛"等政策。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安排农业农村支出89亿元,支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足额发放耕地保护和种粮补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支持城市更新建设。统筹476亿元支持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重庆路高架、第二海底隧道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让城市"血脉"更通畅。
  三、聚焦产业升级,加力转动能、调结构
  支持科创与产业融合。科技投入39亿元,支持"沃土""海创"等计划实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680家。首创"硕果金"等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以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0亿元社会资本。基金赋能产业。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打造超14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围绕24条产业链参股设立139支基金,投资青岛项目480个,支持17家企业上市,100余家企业获评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等称号。支持项目招引集聚。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每园区每年支持1亿元。出台"以商招商"及社会化招商等支持政策,推动优质项目招引和补链强链。
  四、聚焦民生保障,加力办实事、增福祉
  前11个月全市民生支出1139亿元,占比73.4%。稳就业支出17亿元。创设5万多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众,实施就业社保补贴、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惠及21万人次。1-11月,全市新增就业35万余人。教育支出271亿元、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400元、600元;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8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70所。卫生健康支出133亿元。提高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长期护理保险等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新建、改造齐鲁医院二期、第八人民医院等基础设施;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发展示范试点,获奖励2亿元。养老支出120亿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提高4%。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支持新(扩)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5处、养老服务站600处。出台老年人助餐财政补助政策,市财政每人每天给予3元补贴。发放救助金11亿元,为9.6万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保障,临时救助2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0元、43元。支持安居宜居。统筹35亿元支持473个老旧小区改造,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安排55亿元支持公交、供水、供热等公用事业发展。
  五、聚焦管财理财,加力促改革、强监管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行动,推行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将成本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抢抓上级改革机遇,争取获批海洋生态保护等15个国家、省级试点示范,1-11月争取上级转移支付203亿元。守牢风险底线,1-11月下达区市转移支付282亿元,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强化地方债务风险监测预警。针对义务教育、社保基金等7个领域民生资金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严查资金使用,严肃财经纪律。
  今年以来,通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各种渠道收集到1238条市民意见建议,已全部按时办结。一年来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公共服务还不均衡,惠企政策还需加力,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强资源统筹,集中财力保民生、办大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
  下面请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发布。
  郭振栋: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汇报工作。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市民和广大民营企业支持下,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深化作风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切实优化“发展、市场、赋能、政策、法治、政商”六大环境,在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中努力彰显“民营特色”、培树“民营品牌”、贡献“民营力量”。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一、坚持梯度培育,厚植企业主体新优势
  一是“专精特新”全面起势。新公告5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完成认定5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企业获评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四新经济”快速崛起。新认定雏鹰企业297家、瞪羚企业117家。举办第五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培育独角兽企业14家,居全国第五位。三是“数字化转型”强力破局。编制实施方案,市领导带队赴工信部参与答辩,以全国第七名的成绩入选第一批试点城市。四是“领军标杆”持续发力。16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百强企业,12名企业家入选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单,居全省第一位。
  二、坚持协同创新,激活企业发展新引擎
  一是形成国内国际“聚合力”。成功举办第十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2023青岛市中小企业国际采购洽谈会,为企业增进了交流,带来了订单。二是汇集校企合作“合伙人”。开展“千校万企”行动,召开“百场万企”发布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发布技术成果近300个。与职业院校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近30家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三是聚焦卡位入链“提能级”。举办“卡位入链”和供需对接会7场次,发布需求100余项。新认定24家省级、190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58家企业获得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扶持资金4亿余元。四是推进示范引领“创标杆”。新增2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4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优秀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
  三、坚持优化赋能,展现营商环境新面貌
  一是法治环境更加规范健全。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首进全国前十名。推进《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切实做好清理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二是融资环境更加优质高效。累计为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超330亿元;今年以来,纳入我局统计的18家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总额近118亿元。三是政策环境更加公正便捷。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依托“青岛政策通”,搭建青岛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统一平台。创新设立青岛市初创企业政策服务站。
  四、坚持提振信心,构筑亲清政商新生态
  一是创设“民企时间”。以“倾听企业声音、服务企业发展”为主题,面对面与企业家交流,听建议、解难题,已举办24期活动。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举办2023年青岛企业家日暨企业家宣传周活动,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民营经济创意会、市长杯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三是坚持党建领航。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主题教育示范培训班。指导成立3个青岛市民营企业产业链党建联盟。打造“情系民企”党代表工作室。截至10月,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9.1%的投资,70.8%的进出口,84.3%的城镇新增就业,98.4%的市场主体数量。
  今年以来,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共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8件,吸收采纳市民建议138条,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标广大市民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期望仍有很大差距。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企业所思所需所急所盼,聚力“培育、赋能、服务、保障”四项重点,以更加踏实有力的工作,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请市水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东发布。
  张旭东:
  尊敬的市民代表:
  大家好!我代表市水务管理局汇报年度工作,请予评议。
  2023年,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服务水民生,全力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和水治理能力提升,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水务支撑。
  一、统筹水资源,为发展注入“水动力”
  面向2035年城市发展愿景,谋划编制《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总投资1400亿元的311个项目储备库,成功入选全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并在全国水网建设现场会上展示工程进展。全力推进总投资430亿元的76个重点水务项目,全市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打响官路水库建设大会战。我们会同有关部门3个月啃下征迁“硬骨头”,10个月完成万亩土地征用手续,12.7公里的围坝工程全线施工,刷新了大型水利工程征迁和建设新纪录。2025年水库完工蓄水后,将保障青岛拥有120天以上的水源储备能力。
  同步推进水库输配水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158.6亿元的4条原水管线和7座大型水厂,投资16亿元的小沽河治理工程年内主体完工,投资9亿元的桃源河、祥茂河等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快速推进,投资131亿元的9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0%、强化河湖连通工程、2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5.53亿立方米,调引客水3.5亿立方米,为全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青岛连续第4次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在全国住建系统推广经验。
  二、保护水生态,为城市提升“水颜值”
  我们发力河湖复苏、污水治理、水美乡村,努力为人水和谐的美丽青岛增添光彩。编制20条中小河流治理方案,开展大沽河下游、南胶莱河、五沽河等重点边界河道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抗灾减灾救灾国债资金,一批影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得到治理。全面推进李村河、张村河等城区河道治理,加快打造主城区绿色廊道,实施柏果树等6个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水系绿化达标率超过75%,深化河长制抓镇促村考评,完成32条重点河道健康评价,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765处,苑庄河等30条美丽示范河湖串起多个农业高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旅游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城乡河道,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深化“两个清零、一个提标”,6230公里的市政污水管网全面完成排查,城市黑臭水体未出现返黑返臭问题,胶州湾的16座污水处理厂,4座完成提标、7座开工建设、5座明年开工,明年底全部完成提标。迟滞多年的李村河北岸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麦岛、团岛2座污水处理厂下地改造加快规划建设,在闹市区营造一片绿色休闲空间,争取中央资金2.1亿元,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惠及 280个移民村。
  三、服务水民生,为生活增添“水温度”
  把群众急难愁盼的涉水问题,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改造342公里供水主管网和320个村庄村内管网,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1220个,54个未通自来水村庄管网全部改造建设,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流程水质管控。针对政务热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反映的涉水问题,建立台账、督办销号,水压、水质、水费等市民烦心事同比下降30%,推广“青水管+”“三上门、三集成”服务,累计开展业务12000余次,打通供水服务“最后一米”,安装排水窨井防坠设施32.6万套,织牢市民“脚下安全网”,推出优化水务营商环境20条,实施用水报装即办即结,擦亮了“兴水利民”行业品牌。
  市民朋友们,去年“三民”活动收到市民意见建议5条,今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2件,受理市长信箱问题28件,群众反映12345热线问题198个,已全部办结。我们深切的感到,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时刻放在心上,就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023年,水务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供水排水服务等方面,离广大市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持续优化行风服务,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水务力量。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前介绍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就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那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天传:
  源头创新方面,今年以来我们是加快推进三个体系的建设。
  第一个体系,就是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崂山实验室是我们海洋领域战略的科技力量,另外还有一个在西海岸的中华热物理实验装置,这是大科学装置,在我们青岛源头创新当中发挥一个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体系,是基础科研平台体系。我们把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这么一个机会,获批了8家,占到了山东省的40%。青岛市还具有5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93家青岛市的重点实验室,源源不断的产生出一些优质的、高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第三个体系,我们首次设立了青岛市的自然科学基金,250个项目立项,来支撑一些青年人才围绕着产业的需求去创新。
  记者:
  今年市财政在保障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鞠立果:
  首先就是继续加大税赋的支持力度,对新兴的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创新的企业要加强创新的力度,今年的1—11月份我们的减税降费缓税一共达到300多个亿。第二个就是关于这个产业升级方面对我们的先进制造业,比如说我们的轨道交通、智能家电这些产业,我们今年也加大了扶持的力度。今年我们用于这方面资金支出增长了10%。再比如我们今年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里面包含了22条财政政策,争取入选了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城市,也获得了中央1.5亿元的支持。同时,我们市财政也是统筹不少于4亿元的资金来支持数字化的转型。
  记者:
  青岛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的惠企政策,怎么样保证这些政策可以实际惠及到我们这些市场主体?我们有没有一些后续的跟进措施?
  郭振栋: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政策再多再好,重点在于落实,关键也在于落实。而惠企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企业最有发言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依托青岛政策通,搭建了青岛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统一平台及线上申报、实时咨询、在线审批、结果公示、资金兑现、流程监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我们局也会同财政局等部门,逐项上线市级财政资金扶持政策项目,细化各类惠企政策主题,不断提高企业查询政策匹配度。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市级惠企政策应上尽上。今年已经有超过1万家企业完成了线上的申报,按期申报率达到了100%。
  记者:
  官路水库建设是关乎长远、惠及民生、全省上下都非常关注一件事情,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旭东:
  官路水库是个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国家水网和山东省水网的重要的一个节点工程。水利人期盼建设这个大水库,期盼了30多年。去年我们启动前期工作,创造了大型水库前期工作的“青岛速度”,10个月完成了69项前期工作。
  今年官路水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到目前为止,围绕官路水库的两条河道已经完成了主体施工。官路水库的围坝工程整个工程量超过了15%。建成之后将实现青岛市双渠双库保障,调引客水的能力将达到8亿立方米,是现在的4倍,我们就会像北京、上海一样,拥有超过120天的水源的储备能力。
  主持人: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17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青岛市“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系列云发布活动。
  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从今天起,将陆续邀请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一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惠民利民成效。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天传;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鞠立果;
  市民营经济局局长 郭振栋;
  市水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旭东。
  首先,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传发布。
  李天传:
  尊敬的各位市民朋友:
  大家好!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着力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动青岛连续三年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强,12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榜单上,青岛由全球第34位上升至23位,是近4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汇报:
  第一,着力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一是加强重大平台建设,聚焦经略海洋保障崂山实验室高水平发展。全国“十四五”首个获批首个开工的大科学装置中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总控数据中心主体封顶,山东能源研究院完成建设获批全省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二是加力基础科学研究,聚焦前沿领域,新增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4家省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8家占全省近40%。首次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今年立项支持250个项目。三是加速关键技术攻关,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超100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推出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四是加快高新产业培育,支持一汽解放商用车研究院二期建设,会同青岛高新区引进落地阿斯利康国药科技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阿斯利康实现我省跨国药企生产类项目零的突破。
  第二,着力锻造科技企业发展的强引擎。一是做大企业主体,打造科技企业梯队,科技型中小企业超9,300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超8,000家,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占到全省1/5。二是做强研发创新,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模式,帮助中小企业链接创新资源为企业解决难题1,800余项,获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三是做优政策落实,加强科技惠企政策宣传,辅导企业3,000多家,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近1.2万家,加计扣除总额超376亿元。四是做足金融支撑,进一步扩大科技信贷白名单覆盖面,涵盖9,100家企业,今年已投放信贷超860亿元。
  第三,着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获得感。一是医有所靠,深化医疗创新,为59万名儿童提供孤独症筛选治疗,为全市90%以上孕产妇提供唐氏综合征精准筛查,有效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二是住有所安,搭建大气环境监测一体化平台,精细化守护蓝天白云,科技兴警成效明显。开展电磁威胁目标识别技术研究,识别率达80%以上。三是食有所选。育成全国首个三倍体牡蛎水产新品种,解决牡蛎夏季供应空窗期问题,通过水肥调控等新技术,推动阳光玫瑰葡萄等一批经济类水果增产增收,丰富了百姓果盘。四是行有所畅,通过机场综合交通全域感知项目,打造“空陆轨”三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有力保障暑运等出行高峰。
  第四,着力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软环境。一是深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圣彼得堡、比什凯克等海外协同中心,成功承办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日韩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国际科创活动。二是聚拢创新人才,今年全省新增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均在我市深化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持A类有效工作许可证超1,200人,占全省60%。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出台具体措施,打通概念验证、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打造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探索跨区域、跨国界转移转化新机制。四是完善双创服务,新增两家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23家,占全省1/5。首创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方式,支持持股孵化专注投早投小投科技。一年来,通过各类渠道收到意见建议214条,已全部办结,总体看,科技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供给,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开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局面,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劲支撑。
  主持人:
  下面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发布。
  鞠立果:
  尊敬的市民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向大家报告2023年财政工作。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民生、促发展,财政运行稳中向好。
  一、聚焦稳定经济,加力扩内需、稳外贸支持稳市场主体。推出四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包,兑现企业扶持资金超100亿元。落实落细国家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降退缓税费超300亿元,"真金白银"为企业输血减负。积极扩内需,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556亿元,增长7.7%,其中专项债券499亿元,支持326个公益性项目,带动有效投资5100亿元。统筹1.3亿元发放消费券,带动消费近40亿元。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3条,为1.6万户企业出口退税350亿元,争取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起运港退税政策,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7%。
  二、聚焦重大战略,加力保重点、办大事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出台支持黄河战略32条、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45条,完善生态补偿、政府绿色采购、涉企资金"绿色门槛"等政策。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安排农业农村支出89亿元,支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足额发放耕地保护和种粮补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支持城市更新建设。统筹476亿元支持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重庆路高架、第二海底隧道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让城市"血脉"更通畅。
  三、聚焦产业升级,加力转动能、调结构
  支持科创与产业融合。科技投入39亿元,支持"沃土""海创"等计划实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680家。首创"硕果金"等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以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0亿元社会资本。基金赋能产业。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打造超14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围绕24条产业链参股设立139支基金,投资青岛项目480个,支持17家企业上市,100余家企业获评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等称号。支持项目招引集聚。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每园区每年支持1亿元。出台"以商招商"及社会化招商等支持政策,推动优质项目招引和补链强链。
  四、聚焦民生保障,加力办实事、增福祉
  前11个月全市民生支出1139亿元,占比73.4%。稳就业支出17亿元。创设5万多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众,实施就业社保补贴、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惠及21万人次。1-11月,全市新增就业35万余人。教育支出271亿元、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400元、600元;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8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70所。卫生健康支出133亿元。提高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长期护理保险等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新建、改造齐鲁医院二期、第八人民医院等基础设施;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发展示范试点,获奖励2亿元。养老支出120亿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提高4%。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支持新(扩)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5处、养老服务站600处。出台老年人助餐财政补助政策,市财政每人每天给予3元补贴。发放救助金11亿元,为9.6万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保障,临时救助2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0元、43元。支持安居宜居。统筹35亿元支持473个老旧小区改造,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安排55亿元支持公交、供水、供热等公用事业发展。
  五、聚焦管财理财,加力促改革、强监管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行动,推行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将成本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抢抓上级改革机遇,争取获批海洋生态保护等15个国家、省级试点示范,1-11月争取上级转移支付203亿元。守牢风险底线,1-11月下达区市转移支付282亿元,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强化地方债务风险监测预警。针对义务教育、社保基金等7个领域民生资金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严查资金使用,严肃财经纪律。
  今年以来,通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各种渠道收集到1238条市民意见建议,已全部按时办结。一年来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公共服务还不均衡,惠企政策还需加力,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强资源统筹,集中财力保民生、办大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
  下面请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发布。
  郭振栋: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汇报工作。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市民和广大民营企业支持下,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深化作风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切实优化“发展、市场、赋能、政策、法治、政商”六大环境,在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中努力彰显“民营特色”、培树“民营品牌”、贡献“民营力量”。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一、坚持梯度培育,厚植企业主体新优势
  一是“专精特新”全面起势。新公告5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完成认定5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企业获评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四新经济”快速崛起。新认定雏鹰企业297家、瞪羚企业117家。举办第五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培育独角兽企业14家,居全国第五位。三是“数字化转型”强力破局。编制实施方案,市领导带队赴工信部参与答辩,以全国第七名的成绩入选第一批试点城市。四是“领军标杆”持续发力。16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百强企业,12名企业家入选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单,居全省第一位。
  二、坚持协同创新,激活企业发展新引擎
  一是形成国内国际“聚合力”。成功举办第十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2023青岛市中小企业国际采购洽谈会,为企业增进了交流,带来了订单。二是汇集校企合作“合伙人”。开展“千校万企”行动,召开“百场万企”发布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发布技术成果近300个。与职业院校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近30家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三是聚焦卡位入链“提能级”。举办“卡位入链”和供需对接会7场次,发布需求100余项。新认定24家省级、190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58家企业获得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扶持资金4亿余元。四是推进示范引领“创标杆”。新增2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4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优秀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
  三、坚持优化赋能,展现营商环境新面貌
  一是法治环境更加规范健全。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首进全国前十名。推进《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切实做好清理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二是融资环境更加优质高效。累计为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超330亿元;今年以来,纳入我局统计的18家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总额近118亿元。三是政策环境更加公正便捷。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依托“青岛政策通”,搭建青岛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统一平台。创新设立青岛市初创企业政策服务站。
  四、坚持提振信心,构筑亲清政商新生态
  一是创设“民企时间”。以“倾听企业声音、服务企业发展”为主题,面对面与企业家交流,听建议、解难题,已举办24期活动。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举办2023年青岛企业家日暨企业家宣传周活动,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民营经济创意会、市长杯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三是坚持党建领航。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主题教育示范培训班。指导成立3个青岛市民营企业产业链党建联盟。打造“情系民企”党代表工作室。截至10月,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9.1%的投资,70.8%的进出口,84.3%的城镇新增就业,98.4%的市场主体数量。
  今年以来,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共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8件,吸收采纳市民建议138条,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标广大市民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期望仍有很大差距。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企业所思所需所急所盼,聚力“培育、赋能、服务、保障”四项重点,以更加踏实有力的工作,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请市水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东发布。
  张旭东:
  尊敬的市民代表:
  大家好!我代表市水务管理局汇报年度工作,请予评议。
  2023年,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服务水民生,全力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和水治理能力提升,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水务支撑。
  一、统筹水资源,为发展注入“水动力”
  面向2035年城市发展愿景,谋划编制《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总投资1400亿元的311个项目储备库,成功入选全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并在全国水网建设现场会上展示工程进展。全力推进总投资430亿元的76个重点水务项目,全市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打响官路水库建设大会战。我们会同有关部门3个月啃下征迁“硬骨头”,10个月完成万亩土地征用手续,12.7公里的围坝工程全线施工,刷新了大型水利工程征迁和建设新纪录。2025年水库完工蓄水后,将保障青岛拥有120天以上的水源储备能力。
  同步推进水库输配水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158.6亿元的4条原水管线和7座大型水厂,投资16亿元的小沽河治理工程年内主体完工,投资9亿元的桃源河、祥茂河等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快速推进,投资131亿元的9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0%、强化河湖连通工程、2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5.53亿立方米,调引客水3.5亿立方米,为全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青岛连续第4次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在全国住建系统推广经验。
  二、保护水生态,为城市提升“水颜值”
  我们发力河湖复苏、污水治理、水美乡村,努力为人水和谐的美丽青岛增添光彩。编制20条中小河流治理方案,开展大沽河下游、南胶莱河、五沽河等重点边界河道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抗灾减灾救灾国债资金,一批影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得到治理。全面推进李村河、张村河等城区河道治理,加快打造主城区绿色廊道,实施柏果树等6个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水系绿化达标率超过75%,深化河长制抓镇促村考评,完成32条重点河道健康评价,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765处,苑庄河等30条美丽示范河湖串起多个农业高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旅游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城乡河道,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深化“两个清零、一个提标”,6230公里的市政污水管网全面完成排查,城市黑臭水体未出现返黑返臭问题,胶州湾的16座污水处理厂,4座完成提标、7座开工建设、5座明年开工,明年底全部完成提标。迟滞多年的李村河北岸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麦岛、团岛2座污水处理厂下地改造加快规划建设,在闹市区营造一片绿色休闲空间,争取中央资金2.1亿元,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惠及 280个移民村。
  三、服务水民生,为生活增添“水温度”
  把群众急难愁盼的涉水问题,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改造342公里供水主管网和320个村庄村内管网,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1220个,54个未通自来水村庄管网全部改造建设,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流程水质管控。针对政务热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反映的涉水问题,建立台账、督办销号,水压、水质、水费等市民烦心事同比下降30%,推广“青水管+”“三上门、三集成”服务,累计开展业务12000余次,打通供水服务“最后一米”,安装排水窨井防坠设施32.6万套,织牢市民“脚下安全网”,推出优化水务营商环境20条,实施用水报装即办即结,擦亮了“兴水利民”行业品牌。
  市民朋友们,去年“三民”活动收到市民意见建议5条,今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2件,受理市长信箱问题28件,群众反映12345热线问题198个,已全部办结。我们深切的感到,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时刻放在心上,就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023年,水务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供水排水服务等方面,离广大市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持续优化行风服务,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水务力量。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前介绍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就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那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天传:
  源头创新方面,今年以来我们是加快推进三个体系的建设。
  第一个体系,就是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崂山实验室是我们海洋领域战略的科技力量,另外还有一个在西海岸的中华热物理实验装置,这是大科学装置,在我们青岛源头创新当中发挥一个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体系,是基础科研平台体系。我们把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这么一个机会,获批了8家,占到了山东省的40%。青岛市还具有5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93家青岛市的重点实验室,源源不断的产生出一些优质的、高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第三个体系,我们首次设立了青岛市的自然科学基金,250个项目立项,来支撑一些青年人才围绕着产业的需求去创新。
  记者:
  今年市财政在保障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鞠立果:
  首先就是继续加大税赋的支持力度,对新兴的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创新的企业要加强创新的力度,今年的1—11月份我们的减税降费缓税一共达到300多个亿。第二个就是关于这个产业升级方面对我们的先进制造业,比如说我们的轨道交通、智能家电这些产业,我们今年也加大了扶持的力度。今年我们用于这方面资金支出增长了10%。再比如我们今年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里面包含了22条财政政策,争取入选了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城市,也获得了中央1.5亿元的支持。同时,我们市财政也是统筹不少于4亿元的资金来支持数字化的转型。
  记者:
  青岛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的惠企政策,怎么样保证这些政策可以实际惠及到我们这些市场主体?我们有没有一些后续的跟进措施?
  郭振栋: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政策再多再好,重点在于落实,关键也在于落实。而惠企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企业最有发言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依托青岛政策通,搭建了青岛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统一平台及线上申报、实时咨询、在线审批、结果公示、资金兑现、流程监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我们局也会同财政局等部门,逐项上线市级财政资金扶持政策项目,细化各类惠企政策主题,不断提高企业查询政策匹配度。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市级惠企政策应上尽上。今年已经有超过1万家企业完成了线上的申报,按期申报率达到了100%。
  记者:
  官路水库建设是关乎长远、惠及民生、全省上下都非常关注一件事情,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旭东:
  官路水库是个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国家水网和山东省水网的重要的一个节点工程。水利人期盼建设这个大水库,期盼了30多年。去年我们启动前期工作,创造了大型水库前期工作的“青岛速度”,10个月完成了69项前期工作。
  今年官路水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到目前为止,围绕官路水库的两条河道已经完成了主体施工。官路水库的围坝工程整个工程量超过了15%。建成之后将实现青岛市双渠双库保障,调引客水的能力将达到8亿立方米,是现在的4倍,我们就会像北京、上海一样,拥有超过120天的水源的储备能力。
  主持人: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