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稳就业 全力以赴惠民生 市人社局努力筑牢市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基础》 《深化改革提质效 优化服务惠民生 市医保局奋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新闻发布会

浏览:53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17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充分反映我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生动实践,全力展现青岛市公共服务品质的可喜变化,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主题系列的第四场。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围绕今年我市就业、社保、医保等领域惠民政策落地、经办服务提升等情况进行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学俊同志;
  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华同志;
  欢迎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刘学俊局长发布《持续发力稳就业 全力以赴惠民生 市人社局努力筑牢市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基础》的有关情况。有请。
  刘学俊: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人社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贡献了积极的人社力量。
  就业工作方面:就业优先导向显著增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我们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稳岗位、拓渠道、促匹配、兜底线并举,全市就业容量、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策加力促就业。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稳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优化调整稳就业11条意见、新就业形态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等“一揽子”政策,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扶持、激发创业活力带动就业等方面集中发力,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4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5万人的98.45%,增量、就业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3.49万人,同比增长32.3%。
  二是助企纾困稳就业。我们落实新一轮“降、贷、返、补”等惠企政策,为1.85万户企业发放社保补贴3.32亿元,稳定岗位3.8万个。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为企业减负7亿余元,助力企业减负纾困、稳岗扩岗。同时,联合金融机构为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企业提供低息资金支持,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1.4亿元。坚持市、区市联动,政府、市场协同,搭建了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全市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招聘活动810余场,为1.2万家企业发布用工需求40.1万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三是靶向施策保促就业。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们组织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攻坚行动,举办“就选青岛”“百日冲刺”等系列专项招聘活动195场次,累计发布岗位20余万个,全市吸纳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3.66万人。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服务率达100%,居全省首位。围绕保障农民工群体就业,我们以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为主线,举办“农民工招聘大集”等专场招聘400余场,“一区一家”打造零工之家10所,累计服务求职者超过37万人次。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通过靶向匹配优质岗位、配套提供交通补贴、精准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保障来青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截至10月底,全市在岗农民工208.7万人、同比增长3.8%。围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我们聚力实施城乡公益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兜底安置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就业困难人员5.05万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在全市社区布局建设500个“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对失业人员提供集失业登记、政策推介、就业指导、岗位推荐于一体的全链条就业服务,1-10月全市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8.9万人、同比增长71.02%,困难人员就业1.3万多人。
  四是创业升级带就业。为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我们创新打造创业创新赋能中心,建设全国首家以创业实训为目的的元宇宙体验中心,举办“青创四季”“创业能力提升营”“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等系列创业服务活动百余场次。实施创业孵化补贴和奖补,引导构建“孵化基地+加速器+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的孵化模式,为创业者提供最长3年的房租减免和投融资、人力资源、宣传推广等支持和服务。截至10月底,全市建成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6个,孵化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全市引领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8140人,同比增长36.6%。
  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人群覆盖面和保障能力同步增长。我们聚焦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要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多措并举促进社保体系建设稳中有进。当前,我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三项基金收入规模达到585.6亿元,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4.2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我们完善了劳动合同备案、就业登记与社保参保“三口合一”,跨部门实现企业设立、开户、参保“一链办”,优化职工就业参保“一件事”流程,推动数字一体化扩面。印发了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开展扩面提质行动,创新实施网约车司机等特定行业精准扩面。截至10月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318.5万人,提前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年度净增8万人的目标任务。全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5.9万人、333.9万人,较上年末净增4.46万人、3.99万人,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均超时序完成省下达的人社事业发展计划。
  二是全力推进社保改革任务。创新制定人才年金试行办法,加强对企业优秀人才的保障激励,在全省首创海洋人才参加企业年金,为人才年金实施提供了“青岛方案”。年金覆盖面持续扩大,我市建立年金计划企业数量达到2831家,超过深圳市,居全省首位,年金规模超过82亿元。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深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试点,全市133.6万人开立账户,缴存户数34万,缴存金额达到4亿元。在全国率先试行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实现职业人群工伤保障全覆盖,既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又让工伤失能人员能够体面生活。目前共有952家企业、8.1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318人享受伤养服务。发布了全国首个《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为劳动能力鉴定领域智能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青岛经验”。
  三是大力提升社保经办水平。为全市120.35万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补发养老待遇。提高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及供养亲属三项定期待遇,共惠及职工4639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身边一件事”帮办代办服务467件,协助解决疑难事项246件,落实合理化建议35条。不断深化社银合作“就近办”,56项常规社保业务延伸至全市6家银行的270余个网点办理,30余项人社服务可通过银行的智能柜台、24小时银行及线上渠道办理,打造“社银适老服务示范点”112个,提供到龄提醒、退休帮办、举办荣退仪式、协助养老认证等专属服务。创新推出“青岛视联社保”平台,30余项社保业务实现“视频办”。在全国首创“工伤保险智能服务平台”,实现工伤远程申报、远程视频调查、工伤认定与职业病同步确认等功能,900余名职工“足不出户”进行了远程认定鉴定。建成全国首个“社保卡主题公园”,在全国首创基于社保卡的民政养老服务卡,社保待遇领取资格综合认证率达99%以上。
  “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下一步,我们将聚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岗扩岗,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力巩固就业向好态势,让老百姓就业有门路、创业有舞台,端稳就业饭碗。我们将加大全民参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社保体系,按照上级部署适时调整社保待遇,不断优化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学俊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张华局长发布《深化改革提质效 优化服务惠民生 市医保局奋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的有关情况。有请。
  张华: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医保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持续提升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今年1-10月份,全市医保基金支出225亿元,保障了7674万人次就医购药结算,平均每天25万人次;行风评价全省第一,代表省参加全国评价获优秀等次;获省推进医保管理服务工作成效突出单位;我市医疗保障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正面激励;长护险团队获全国医保系统先进集体。
  一、坚持多措并举,努力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实施医保参保扩面行动。通过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员发动,推动广大市民积极参加医保。目前我市参保人已超过93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职工参保人门诊就医报销限额由每人每年1120元提高到1700元;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实行零起付线,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5%;扩大报销药品范围和签约医疗机构范围,原来在门诊不报销的CT、胃肠镜等检查现在也能报了,原来只能在基层医疗机构签约现在可以签约到二三级大医院了。
  三是持续增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综合考虑居民参保人个人负担、新冠疫情等因素,自2020年以来未上调居民参保人个人缴费,财政补助人均每年递增30元,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全省最高,比省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做好困难人员保障。对特困、低保等困难人员给予参保补助近4000万元,确保了8.92万名救助对象全部参加医保;困难人员发生的医疗费,在医保报销后再给予最高17万元的医疗救助,今年已支出1.92亿元救助了7万人,个人平均负担不到4%。
  五是办好长护险提质增效市办实事。今年开始,财政对居民参保人给予每人每年30元的长护险补助,1-10月份共支出6.93亿元帮助6.8万名失能失智人员享受长护险服务,切实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中央深改办、国家医保局领导专门来青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持续深化改革,奋力为群众“减负担”
  一是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基金运行绩效。以承担DRG付费改革国家试点为契机,建机制、打基础、推协同,通过按病种打包付费,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二级、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个人费用分别比去年下降15.25%、11.52%。
  二是深化药品耗材价格改革让市民及时用上集采药。全力推进国家、省集采药品耗材落地实施,501种药品、26类耗材平均降价分别超50%、70%,全年节省费用18亿元。进口降糖药——拜糖苹,原来一盒60元,现在只要7.5元,降幅达87%。针对有反映基层医药机构买不到集采药的问题,大力推进集采药进基层活动,目前在453家零售药店、1965家村卫生室、24家民营医院可以买到347个规格的集采药。
  三是加强“双通道”供药确保国家谈判药品买得到、报得了。国家谈判药品一般价格昂贵、患者必需,如今年纳入的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利司普兰口服溶液,年治疗费用从国家谈判前的30万元降到谈判后的11万元,为了确保这些好药、救命药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我们在督促医疗机构加强相关药品配备的同时,还开通了“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保障国家谈判药品供应,并直接联网报销,今年1-10月份共支出9.96亿元,保障了106万人次用药。
  三、不断优化服务,全力让群众“享便利”
  一是坚持数字赋能实现医保办事“少跑腿”。推出“医保数字人”“视频办”“医保地图”等新服务,在所有二、三级医院开通“医保码”,市民“动动手指”就可以在手机上办理参保缴费、查询个账、挂号购药、异地备案、门诊签约等业务。为方便参保单位办理业务,我们还搭建政企直连平台,把医保业务系统连接到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直连”,在企业就能一键办理参保、增减员等业务,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省了企业人力成本。
  二是坚持全面提标实现异地就医“自由行”。今年持续精简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拓展备案渠道、扩大结算机构覆盖面,实现住院、门诊慢特病、普通门诊医疗费省内、跨省双向联网结算。今年我市参保人外出就医46万人次,外地参保人来青就医84万人次,异地住院联网结算率达到88.7%,既减少了患者跑腿,又极大减轻患者垫付医疗费压力。省内临时异地就医不用备案,省外临时异地就医、长期异地就医网上自助备案,说走就走。
  三是坚持系统发力打造医保政策“直通车”。整合官网、官微、电话等诉求渠道,打造“医保易办”平台,为群众提供“打得通、说得清、办得快”的“直通车”服务,今年1-10月份接听群众来电42.9万次。建成基层医保工作站点3126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医保服务。组建宣讲团、打造“青岛医保直播间”、培训8000多名“医保政策明白人”,走进社区以及海尔、上合示范区等大企业、重点功能区,努力把医保政策讲清说透,帮助参保单位和参保群众维护好自身医保权益。
  今年,我们还延续执行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政策,全年为各类参保单位减负34.6亿元,坚持助企纾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医保各领域改革,持续提升作风能力,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购药负担,为群众提供更安心、更省心、更便捷的医保服务。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华局长的介绍。下面的时候请大家围绕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
  您好。当前,群众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多元化,请问人社部门为此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刘学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人社工作的关注。
  就业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在青乐业宜业体验感、幸福感,广搭平台、精准对接,帮助居民就近求职、乐享服务、临家宜业,以推进城乡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小切口,满足民生“大需求”。
  一是促进“家门口”就业。持续深化“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提升就业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发挥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最便捷优势,在全市启动建设500个“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打造集需求归集、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微站点”,实现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同时,加强数据互通共享,通过上门入户调查、大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掌握辖区内低保人员、残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需求,依托就业服务“微组织”开展岗位分类摸排,筹集一批就业门槛低、灵活性强的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符合自身需求的“靶向”就业机会。
  二是支持“家门口”微创业。我市围绕“台东步行街”周边、文娱婚庆特色街周边、李村网红夜市周边等,发展“投资少、门槛低、小快灵”的小餐饮、小百货、小手工等微创业项目。深度激发社区创业活力,融合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布局创业资源。比如,将历史城区焕新与社区创业相融合,吸引文创旅游、时尚消费等“流量创客”和“网红产业”入驻,梯次打造“创业里院”“创业大街”“创业小巷”等特色创业场景。此外,还在全市组建服务宣传团,建立“一对一”重点创业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开展创业服务“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举办“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开办“了不起的创业者”专题栏目,评选创业明星、大学生创业明星、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典型,营造“敢闯敢创”的社会氛围。
  三是推动“家门口”公益培训。我们坚持需求导向,深化技能培训促就业功能,帮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学技术、提技能,增强就业适配能力。紧盯重点领域,实施“技能培训进万家”,开设社区职业培训大讲堂,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中西面点等培训服务。紧盯重点群体,试点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面向快递、网约车等青年群体择业意愿较强行业,开展技能培训1.61万人次。率先在全省创办“技能提升夜校”,组织农民“坐在家门口、免费学技能”,更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紧盯特色需求,针对社区居民咖啡烘焙、剪纸手编等个性培训需求,推出“咖啡点亮老城区”“非遗项目”进社区等活动,为老城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整合有效社会资源,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和方式,努力培育更多具有青岛特色、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让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规范便捷、高效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大众日报 记者:
  您好。刚才您提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咱们青岛作为全国先行试点城市,对我们广大的青岛市民来说,是好事,也是件新鲜事,我们大家对这项制度也是非常关注的。您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情况,对我们市民来说,有哪些保障作用,这项工作开展近一年的时间,目前工作进展怎样?谢谢。
  刘学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人社工作的关注。
  个人养老金政策自去年正式出台之后,社会各方面都比较关注,人社部也在全国选了36我市也是全国首批36个试点城市之一,制度的实施使得我们岛城市民提前一年享受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政策红利。
  目前,我们的养老保险体系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这个是由政府主导的,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类基本养老保险。目前,我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第二支柱是企业(职业)年金,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目前,我市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已经有15.6万人,积累基金82亿元。第三支柱,就包括了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有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个人养老金制度属于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个人自愿参加、缴费。市民可自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逐月或一次性向账户注入资金,目前,每人每年缴费的上限是1.2万元。以后还会适时调整缴费上限。在缴费阶段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都在账户里滚存,到达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时,就可以一次性或分期领取,用于养老支出。缴费金额享受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投资收益也不征税,等到将来领取时按3%较低税率征税。
  实行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够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有利于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退休后再多一份收入保障。我市去年底试点以来,已经有133.6万人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34万人缴存了个人养老金,缴存金额超4亿元。我们也广泛听取民意,不断总结改进试点工作,向国家人社部提报了“设置缴存后悔期”和“放宽个人养老金提取条件”两项建议。国家人社部向中央电视台推荐了青岛试点经验,央视《朝闻天下》以“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稳步推进”专题报道了我市试点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组织宣传推广力度,确保把这项利民的好政策做实做好,也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新闻网 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员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异地就医成为普遍现象。请问张局长,如果青岛参保人已经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因病情需要再到其他城市就医,还能不能再享受医保待遇了?
  张华: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事情。肯定的答案是可以享受。在同一时间段内,我市允许参保人同时在两个城市分别办理一条长期备案和一条临时备案。
  比如,如果参保人已经办理了长期备案,期间要去其他城市临时异地就医的,可以再办理一条临时备案。同样,如果参保人已经办理了临时备案,期间要去其他城市长期就医的不需要取消原临时备案,只需再办理一条长期备案。如果要去其他城市临时就医的,需要把原临时备案取消,再办理新的临时备案。
  为更好的服务参保人异地就医,我市开通了多种备案渠道。可以通过“青岛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青岛医保”微信小程序、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官网进行自助备案;跨省异地就医,还可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办理。当然,对于手机操作不方便的群体,也可以前往我市任意一家医保经办大厅或医保工作站(点)办理,全市通办。办理备案时,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省份即可,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通用一条备案信息,无需分别备案。
  在待遇方面,参保人在长期备案地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享受与本市就医相同的医保报销比例;在临时备案地住院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比本市同级医疗机构降低5个百分点。
  特别提醒的是,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区域双向联网结算。其中,门诊慢特病省内联网结算已实现病种全覆盖;门诊慢特病省外联网方面,因目前国家在全国范围内仅开通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五个病种进行跨省联网结算,是说参保人在省外门诊慢特病就医只有这五个病种可以直接联网结算,其他病种仍需要个人全额垫付后回青进行手工报销。此外,由于全国各地门诊慢特病病种存在差异,参保人进行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疗机构,以门诊慢特病的形式进行结算,不要按普通门诊结算医疗费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您。
  主持人:
  感谢张华局长的介绍。
  如果有深度的采访,会后可以联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51915659;市医疗保障局,联系电话:8577015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2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17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充分反映我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生动实践,全力展现青岛市公共服务品质的可喜变化,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主题系列的第四场。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围绕今年我市就业、社保、医保等领域惠民政策落地、经办服务提升等情况进行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学俊同志;
  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华同志;
  欢迎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刘学俊局长发布《持续发力稳就业 全力以赴惠民生 市人社局努力筑牢市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基础》的有关情况。有请。
  刘学俊: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人社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贡献了积极的人社力量。
  就业工作方面:就业优先导向显著增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我们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稳岗位、拓渠道、促匹配、兜底线并举,全市就业容量、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策加力促就业。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稳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优化调整稳就业11条意见、新就业形态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等“一揽子”政策,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扶持、激发创业活力带动就业等方面集中发力,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4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5万人的98.45%,增量、就业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3.49万人,同比增长32.3%。
  二是助企纾困稳就业。我们落实新一轮“降、贷、返、补”等惠企政策,为1.85万户企业发放社保补贴3.32亿元,稳定岗位3.8万个。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为企业减负7亿余元,助力企业减负纾困、稳岗扩岗。同时,联合金融机构为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企业提供低息资金支持,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1.4亿元。坚持市、区市联动,政府、市场协同,搭建了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全市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招聘活动810余场,为1.2万家企业发布用工需求40.1万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三是靶向施策保促就业。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们组织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攻坚行动,举办“就选青岛”“百日冲刺”等系列专项招聘活动195场次,累计发布岗位20余万个,全市吸纳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3.66万人。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服务率达100%,居全省首位。围绕保障农民工群体就业,我们以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为主线,举办“农民工招聘大集”等专场招聘400余场,“一区一家”打造零工之家10所,累计服务求职者超过37万人次。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通过靶向匹配优质岗位、配套提供交通补贴、精准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保障来青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截至10月底,全市在岗农民工208.7万人、同比增长3.8%。围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我们聚力实施城乡公益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兜底安置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就业困难人员5.05万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在全市社区布局建设500个“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对失业人员提供集失业登记、政策推介、就业指导、岗位推荐于一体的全链条就业服务,1-10月全市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8.9万人、同比增长71.02%,困难人员就业1.3万多人。
  四是创业升级带就业。为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我们创新打造创业创新赋能中心,建设全国首家以创业实训为目的的元宇宙体验中心,举办“青创四季”“创业能力提升营”“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等系列创业服务活动百余场次。实施创业孵化补贴和奖补,引导构建“孵化基地+加速器+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的孵化模式,为创业者提供最长3年的房租减免和投融资、人力资源、宣传推广等支持和服务。截至10月底,全市建成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6个,孵化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全市引领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8140人,同比增长36.6%。
  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人群覆盖面和保障能力同步增长。我们聚焦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要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多措并举促进社保体系建设稳中有进。当前,我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三项基金收入规模达到585.6亿元,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4.2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我们完善了劳动合同备案、就业登记与社保参保“三口合一”,跨部门实现企业设立、开户、参保“一链办”,优化职工就业参保“一件事”流程,推动数字一体化扩面。印发了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开展扩面提质行动,创新实施网约车司机等特定行业精准扩面。截至10月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318.5万人,提前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年度净增8万人的目标任务。全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5.9万人、333.9万人,较上年末净增4.46万人、3.99万人,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均超时序完成省下达的人社事业发展计划。
  二是全力推进社保改革任务。创新制定人才年金试行办法,加强对企业优秀人才的保障激励,在全省首创海洋人才参加企业年金,为人才年金实施提供了“青岛方案”。年金覆盖面持续扩大,我市建立年金计划企业数量达到2831家,超过深圳市,居全省首位,年金规模超过82亿元。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深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试点,全市133.6万人开立账户,缴存户数34万,缴存金额达到4亿元。在全国率先试行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实现职业人群工伤保障全覆盖,既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又让工伤失能人员能够体面生活。目前共有952家企业、8.1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318人享受伤养服务。发布了全国首个《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为劳动能力鉴定领域智能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青岛经验”。
  三是大力提升社保经办水平。为全市120.35万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补发养老待遇。提高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及供养亲属三项定期待遇,共惠及职工4639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身边一件事”帮办代办服务467件,协助解决疑难事项246件,落实合理化建议35条。不断深化社银合作“就近办”,56项常规社保业务延伸至全市6家银行的270余个网点办理,30余项人社服务可通过银行的智能柜台、24小时银行及线上渠道办理,打造“社银适老服务示范点”112个,提供到龄提醒、退休帮办、举办荣退仪式、协助养老认证等专属服务。创新推出“青岛视联社保”平台,30余项社保业务实现“视频办”。在全国首创“工伤保险智能服务平台”,实现工伤远程申报、远程视频调查、工伤认定与职业病同步确认等功能,900余名职工“足不出户”进行了远程认定鉴定。建成全国首个“社保卡主题公园”,在全国首创基于社保卡的民政养老服务卡,社保待遇领取资格综合认证率达99%以上。
  “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下一步,我们将聚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岗扩岗,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力巩固就业向好态势,让老百姓就业有门路、创业有舞台,端稳就业饭碗。我们将加大全民参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社保体系,按照上级部署适时调整社保待遇,不断优化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学俊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张华局长发布《深化改革提质效 优化服务惠民生 市医保局奋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的有关情况。有请。
  张华: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医保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持续提升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今年1-10月份,全市医保基金支出225亿元,保障了7674万人次就医购药结算,平均每天25万人次;行风评价全省第一,代表省参加全国评价获优秀等次;获省推进医保管理服务工作成效突出单位;我市医疗保障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正面激励;长护险团队获全国医保系统先进集体。
  一、坚持多措并举,努力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实施医保参保扩面行动。通过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员发动,推动广大市民积极参加医保。目前我市参保人已超过93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职工参保人门诊就医报销限额由每人每年1120元提高到1700元;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实行零起付线,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5%;扩大报销药品范围和签约医疗机构范围,原来在门诊不报销的CT、胃肠镜等检查现在也能报了,原来只能在基层医疗机构签约现在可以签约到二三级大医院了。
  三是持续增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综合考虑居民参保人个人负担、新冠疫情等因素,自2020年以来未上调居民参保人个人缴费,财政补助人均每年递增30元,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全省最高,比省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做好困难人员保障。对特困、低保等困难人员给予参保补助近4000万元,确保了8.92万名救助对象全部参加医保;困难人员发生的医疗费,在医保报销后再给予最高17万元的医疗救助,今年已支出1.92亿元救助了7万人,个人平均负担不到4%。
  五是办好长护险提质增效市办实事。今年开始,财政对居民参保人给予每人每年30元的长护险补助,1-10月份共支出6.93亿元帮助6.8万名失能失智人员享受长护险服务,切实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中央深改办、国家医保局领导专门来青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持续深化改革,奋力为群众“减负担”
  一是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基金运行绩效。以承担DRG付费改革国家试点为契机,建机制、打基础、推协同,通过按病种打包付费,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二级、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个人费用分别比去年下降15.25%、11.52%。
  二是深化药品耗材价格改革让市民及时用上集采药。全力推进国家、省集采药品耗材落地实施,501种药品、26类耗材平均降价分别超50%、70%,全年节省费用18亿元。进口降糖药——拜糖苹,原来一盒60元,现在只要7.5元,降幅达87%。针对有反映基层医药机构买不到集采药的问题,大力推进集采药进基层活动,目前在453家零售药店、1965家村卫生室、24家民营医院可以买到347个规格的集采药。
  三是加强“双通道”供药确保国家谈判药品买得到、报得了。国家谈判药品一般价格昂贵、患者必需,如今年纳入的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利司普兰口服溶液,年治疗费用从国家谈判前的30万元降到谈判后的11万元,为了确保这些好药、救命药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我们在督促医疗机构加强相关药品配备的同时,还开通了“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保障国家谈判药品供应,并直接联网报销,今年1-10月份共支出9.96亿元,保障了106万人次用药。
  三、不断优化服务,全力让群众“享便利”
  一是坚持数字赋能实现医保办事“少跑腿”。推出“医保数字人”“视频办”“医保地图”等新服务,在所有二、三级医院开通“医保码”,市民“动动手指”就可以在手机上办理参保缴费、查询个账、挂号购药、异地备案、门诊签约等业务。为方便参保单位办理业务,我们还搭建政企直连平台,把医保业务系统连接到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直连”,在企业就能一键办理参保、增减员等业务,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省了企业人力成本。
  二是坚持全面提标实现异地就医“自由行”。今年持续精简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拓展备案渠道、扩大结算机构覆盖面,实现住院、门诊慢特病、普通门诊医疗费省内、跨省双向联网结算。今年我市参保人外出就医46万人次,外地参保人来青就医84万人次,异地住院联网结算率达到88.7%,既减少了患者跑腿,又极大减轻患者垫付医疗费压力。省内临时异地就医不用备案,省外临时异地就医、长期异地就医网上自助备案,说走就走。
  三是坚持系统发力打造医保政策“直通车”。整合官网、官微、电话等诉求渠道,打造“医保易办”平台,为群众提供“打得通、说得清、办得快”的“直通车”服务,今年1-10月份接听群众来电42.9万次。建成基层医保工作站点3126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医保服务。组建宣讲团、打造“青岛医保直播间”、培训8000多名“医保政策明白人”,走进社区以及海尔、上合示范区等大企业、重点功能区,努力把医保政策讲清说透,帮助参保单位和参保群众维护好自身医保权益。
  今年,我们还延续执行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政策,全年为各类参保单位减负34.6亿元,坚持助企纾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医保各领域改革,持续提升作风能力,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购药负担,为群众提供更安心、更省心、更便捷的医保服务。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华局长的介绍。下面的时候请大家围绕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
  您好。当前,群众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多元化,请问人社部门为此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刘学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人社工作的关注。
  就业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在青乐业宜业体验感、幸福感,广搭平台、精准对接,帮助居民就近求职、乐享服务、临家宜业,以推进城乡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小切口,满足民生“大需求”。
  一是促进“家门口”就业。持续深化“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提升就业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发挥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最便捷优势,在全市启动建设500个“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打造集需求归集、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微站点”,实现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同时,加强数据互通共享,通过上门入户调查、大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掌握辖区内低保人员、残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需求,依托就业服务“微组织”开展岗位分类摸排,筹集一批就业门槛低、灵活性强的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符合自身需求的“靶向”就业机会。
  二是支持“家门口”微创业。我市围绕“台东步行街”周边、文娱婚庆特色街周边、李村网红夜市周边等,发展“投资少、门槛低、小快灵”的小餐饮、小百货、小手工等微创业项目。深度激发社区创业活力,融合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布局创业资源。比如,将历史城区焕新与社区创业相融合,吸引文创旅游、时尚消费等“流量创客”和“网红产业”入驻,梯次打造“创业里院”“创业大街”“创业小巷”等特色创业场景。此外,还在全市组建服务宣传团,建立“一对一”重点创业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开展创业服务“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举办“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开办“了不起的创业者”专题栏目,评选创业明星、大学生创业明星、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典型,营造“敢闯敢创”的社会氛围。
  三是推动“家门口”公益培训。我们坚持需求导向,深化技能培训促就业功能,帮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学技术、提技能,增强就业适配能力。紧盯重点领域,实施“技能培训进万家”,开设社区职业培训大讲堂,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中西面点等培训服务。紧盯重点群体,试点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面向快递、网约车等青年群体择业意愿较强行业,开展技能培训1.61万人次。率先在全省创办“技能提升夜校”,组织农民“坐在家门口、免费学技能”,更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紧盯特色需求,针对社区居民咖啡烘焙、剪纸手编等个性培训需求,推出“咖啡点亮老城区”“非遗项目”进社区等活动,为老城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整合有效社会资源,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和方式,努力培育更多具有青岛特色、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让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规范便捷、高效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大众日报 记者:
  您好。刚才您提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咱们青岛作为全国先行试点城市,对我们广大的青岛市民来说,是好事,也是件新鲜事,我们大家对这项制度也是非常关注的。您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情况,对我们市民来说,有哪些保障作用,这项工作开展近一年的时间,目前工作进展怎样?谢谢。
  刘学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人社工作的关注。
  个人养老金政策自去年正式出台之后,社会各方面都比较关注,人社部也在全国选了36我市也是全国首批36个试点城市之一,制度的实施使得我们岛城市民提前一年享受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政策红利。
  目前,我们的养老保险体系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这个是由政府主导的,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类基本养老保险。目前,我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第二支柱是企业(职业)年金,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目前,我市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已经有15.6万人,积累基金82亿元。第三支柱,就包括了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有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个人养老金制度属于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个人自愿参加、缴费。市民可自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逐月或一次性向账户注入资金,目前,每人每年缴费的上限是1.2万元。以后还会适时调整缴费上限。在缴费阶段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都在账户里滚存,到达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时,就可以一次性或分期领取,用于养老支出。缴费金额享受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投资收益也不征税,等到将来领取时按3%较低税率征税。
  实行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够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有利于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退休后再多一份收入保障。我市去年底试点以来,已经有133.6万人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34万人缴存了个人养老金,缴存金额超4亿元。我们也广泛听取民意,不断总结改进试点工作,向国家人社部提报了“设置缴存后悔期”和“放宽个人养老金提取条件”两项建议。国家人社部向中央电视台推荐了青岛试点经验,央视《朝闻天下》以“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稳步推进”专题报道了我市试点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组织宣传推广力度,确保把这项利民的好政策做实做好,也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新闻网 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员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异地就医成为普遍现象。请问张局长,如果青岛参保人已经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因病情需要再到其他城市就医,还能不能再享受医保待遇了?
  张华: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事情。肯定的答案是可以享受。在同一时间段内,我市允许参保人同时在两个城市分别办理一条长期备案和一条临时备案。
  比如,如果参保人已经办理了长期备案,期间要去其他城市临时异地就医的,可以再办理一条临时备案。同样,如果参保人已经办理了临时备案,期间要去其他城市长期就医的不需要取消原临时备案,只需再办理一条长期备案。如果要去其他城市临时就医的,需要把原临时备案取消,再办理新的临时备案。
  为更好的服务参保人异地就医,我市开通了多种备案渠道。可以通过“青岛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青岛医保”微信小程序、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官网进行自助备案;跨省异地就医,还可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办理。当然,对于手机操作不方便的群体,也可以前往我市任意一家医保经办大厅或医保工作站(点)办理,全市通办。办理备案时,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省份即可,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通用一条备案信息,无需分别备案。
  在待遇方面,参保人在长期备案地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享受与本市就医相同的医保报销比例;在临时备案地住院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比本市同级医疗机构降低5个百分点。
  特别提醒的是,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区域双向联网结算。其中,门诊慢特病省内联网结算已实现病种全覆盖;门诊慢特病省外联网方面,因目前国家在全国范围内仅开通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五个病种进行跨省联网结算,是说参保人在省外门诊慢特病就医只有这五个病种可以直接联网结算,其他病种仍需要个人全额垫付后回青进行手工报销。此外,由于全国各地门诊慢特病病种存在差异,参保人进行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疗机构,以门诊慢特病的形式进行结算,不要按普通门诊结算医疗费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您。
  主持人:
  感谢张华局长的介绍。
  如果有深度的采访,会后可以联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51915659;市医疗保障局,联系电话:8577015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2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