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新闻发布会

浏览:121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16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充分展示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优势特色,强化使命担当,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举措、创新案例、生动实践、阶段成果。今天,我们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共同围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进行发布介绍。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青岛市副市长 赵燕同志;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峰同志;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元韶同志;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全记同志;
  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 罗细亮同志;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 王永健同志。
  欢迎6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赵燕副市长介绍我市《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有关情况。有请。
  赵燕: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山东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青岛市作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加强黄河文化保护弘扬力度,持续深化与黄河流域城市在文旅、体育、教育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推动黄河流域人文交流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彰显底蕴特色,共谱黄河流域文旅新篇章
  成立文化和旅游领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谋划,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保护传承黄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认真落实全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积极开展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建成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齐长城文化馆,全面展示齐长城丰富的军事、经济和历史文化价值。加快推进青岛老城区申遗工作,确定了“20世纪新城规划思想下的亚洲宜居典范”的申遗主题,划定25.8平方公里申遗范围,组织编制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力争尽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积极参与共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黄河大集”、非遗购物节等重点节会268场次;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扶持一批带动性、示范性强的黄河非遗项目传承人。创新传承推广机制,我市“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入选山东省文化“两创”实践案例,获评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积极推动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深度挖掘海洋文化。
  二是持续加强黄河流域艺术交流合作。成功举办2023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青岛影视博览会,搭建黄河流域城市影视文化交流平台。组织指导文艺院团及艺术单位创作、演出和展示黄河流域艺术作品,举办“黄河·畅想”——2022青岛市沿黄河流域省市民歌云上歌会,邀请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民歌手参与展演。积极引进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演出剧目,加强与黄河流域戏曲交流,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新创《老青天》应邀来青演出。青岛交响乐团以“河海交响”为主题,赴黄河流域西宁、兰州、西安三市开展交响音画史诗《千里江山》巡演。市图书馆组织开展“黄河文化主题月”活动,举办主题讲座等公益活动13场。由青岛市美术馆发起,郑州、开封、烟台等地共同参与的《大河上下——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巡展》,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三是着力打通黄河流域旅游合作通道。高水平承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邀请沿黄九省(区)参与,期间启动“旅游中国美好生活——沿着黄河遇见海”全球推广活动,大会盛况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50多家国内媒体,美联社等近200家海外媒体广泛报道,全网阅读量达3.2亿次。建立“市场共建、线路互推、客源互送”机制,积极举办中国研学旅行及教育博览会、文旅康养城市联盟大会等活动,推动与黄河流域城市开展全方位旅游产业合作。连续3年组织赴西安、银川、兰州等10余个黄河流域主要客源地城市开展专题促销推介,举办“沿着黄河遇见海”“来自大海的邀约”黄河万里行活动,策划推出了一批适合不同客源市场的经典旅游线路和深度游主题线路。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开设黄河流域城市主题板块,与四川、宁夏、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级智慧文旅平台实现链接,进一步丰富和推介黄河文化特色旅游产品。
  四是积极拓展东西协作人文交流新渠道。组织开展“好客山东 如意甘肃”双向游启动暨“十万山东人陇上游”甘肃文旅推介活动;共同主办“陇南市美术馆(书画院)联盟书画作品交流展”;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分别与陇南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开展共建合作,邀请陇南和定西中小学生到我市开展非遗研学;在呼和浩特举办首届鲁蒙两地文化艺术交流节,组织3000名青岛市民共赴草原,为山东和内蒙两地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打造合作新样板。会同济南文旅部门共同赴香港和中东、日韩等主要客源国,开展文化交流与旅游推介,举办中国(山东)·科威特文化旅游年,全面弘扬黄河文化,开创“国之交、民相亲、心相通、情相融”的人文交流新渠道。
  二、深化赛事交流,共引黄河流域体育新风尚
  加强与黄河流域城市体育领域合作,推动体育赛事联办、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培育区域性品牌体育赛事。
  一是高水平打造黄河流域品牌赛事活动。举办山东·沿黄九市高尔夫球青岛公开赛、青岛马拉松、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等一批重大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积极邀请黄河流域城市选手参加,聚力塑造更具影响力的黄河流域体育赛事品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成功举办“沿黄‘骑’心行·共筑中国梦”沿黄九省区全民健身骑行暨沿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推介行活动,向沿黄九省区发起了沿黄流域体育高质量发展倡议。
  二是成立沿黄河流域省(区)城市体育发展联盟。2022年,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举办期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与太原、呼和浩特、郑州、成都、兰州、西宁、银川市等沿黄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沿黄河流域省(区)城市体育发展联盟,打造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共同体”。在沿黄河流域体育与活力城市青岛对话上发布《青岛宣言》,各联盟成员从体育协同发展、做强沿黄河流域省(区)城市发展联盟、打造沿黄活力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谋黄河流域城市间区域合作共赢之路。
  三、做实教研一体,共促黄河流域教育新发展
  聚焦推动教育办学、人才培养、科研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与沿黄城市、高校开展全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形成两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科共建的良好局面。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建强黄河流域教育链。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践教育,在中小学全面开设环境教育地方课程,深入开展节水、垃圾分类等主题教育活动。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筹建黄河中下游地区齐鲁农耕历史博物馆,开设黄河特色通识课程,编辑出版《黄河“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等教材,系统开展中华农业文明与黄河农耕文化研究。开展东西部“组团式”合作,全市247所中小学与甘肃269所学校结对,派出校长、骨干教师赴甘肃陇南、定西支教累计超过260人,两地干部教师交流、学生研学日益密切。
  二是坚持引育结合,建强黄河流域人才链。发挥教育集群优势,引进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黄河流域优质高教资源在青设立研究院,助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指导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打造了“培根秾育·厚德立地”等一批思政品牌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黄河流域产业一线,为区域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搭建人才实践平台,承办第三届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大赛,100余家沿黄流域企业参赛,助推黄河流域产教融合。加快职教高地建设,积极参与黄河流域产教联盟,与陇南市西和县开展“1+6”职教帮扶工程,选派108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对接帮扶,提升帮扶学校整体育人水平。成功举办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50多场学术会议和论坛吸引了沿黄流域189所高校参加。
  三是强化协同创新,建强黄河流域科研链。支持引导在青高校参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保护,推动中国海洋大学联合12家沿黄流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东营胜利油田等建设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展黄河三角洲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重点项目申报,推进黄河三角洲区域创新性应用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推动青岛科技大学获批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和1个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支持青岛农业大学发挥涉农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领衔建立起31支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研究团队,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赵燕副市长的发布。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围绕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人民网 记者:
  请问在推进黄河流域人文交流方面,今年咱们市文旅局还开展了哪些特色的活动,有什么亮点?谢谢。
  潘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全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抓手,通过主题展览、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等方式,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全面展示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特色,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一是打造一批反映黄河流域文化的文物特展。推动青岛市与沿黄省份文博机构强强联合,加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比如,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引进“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这是敦煌石窟艺术首次走进山东进行展示,展期共接待观众近12万人次。此外,我们还陆续开展了省内黄河文化展览交流,青岛市博物馆引进山东博物馆“虫·逢——世界珍稀昆虫标本展”,引进青州博物馆“拓传春秋——青州市博物馆藏拓片展”等。
  二是创办系列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主题活动。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诠释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特色及内涵,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多维度的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主题创意活动。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累计发布17期“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流域的山东故事”专题线上微课堂,选取黄河流域12处世界文化遗产,围绕其历史渊源、文化特色等方面开展图文展览。
  三是组织赴沿黄城市开展文旅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按照“‘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安排,组建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团走进宁夏吴忠,通过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等形式,将儿童剧巡演、两地书画联展、公益培训等项目带给当地市民、儿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青岛与沿黄城市间文化交流互鉴。
  四是开展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文化活动。以山东省2023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组织创作了“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歌曲,组织市图书馆举办了“沿着黄河来旅行——探寻黄河之美,触摸华夏文明”阅读“心”体验读者沙龙活动;联合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开展了系列黄河文化美学沙龙、读书会、写生创作与展览等。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组织各区(市)及相关企业,赴青海、宁夏等沿黄流域开展第二轮专题旅游促销活动,持续加强与黄河流域城市间的人文交流,促进海洋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创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谢谢大家!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高等教育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在提升我市高等教育能级、促进与沿黄城市教育交流等方面,市教育局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姜元韶: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高等教育的关注和关心,借这个机会,下面将我市高等教育的情况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青岛市教育系统聚焦高等教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搭平台、强内涵、促发展,着力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努力为沿黄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是搭平台、建机制,青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出台《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在青高校第三方评估和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支持高校通过设立服务青岛办公室、创建现代产业学院等,主动融入城市产业布局,实现高校与城市同频共振。2022年,在青高校与市域内企事业单位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1100余项、转化科研成果400余项。建设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常态化推动产学研对接。全市24所高等教育机构立项科研项目1933项、创建科研平台182个、在青科技成果转化201项、孵化企业345家、签订技术合同805项、获批专利2456项。
  二是强内涵、促融合,高校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加强。聚焦我市24条重点产业链,强化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印发《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等文件,重点建设50个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推动高校与市域内500余家企业深度融合。创建高水平、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等30余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今年10月,市教育局联合山东大学举办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成立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联盟,引领推动产教融合持续走深走实。
  三是重合作、助发展,青岛高等教育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署四方共建协议,与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对接,奋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城市发展能级。积极承办高层次展会论坛活动,山东科技大学承办首届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包括6位院士、60多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600余名专家和企业人员在青深度研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承办第三届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大赛,100余家沿黄流域企业参赛。市教育局承办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189所沿黄流域高校参加,参展规模、参展企业、参会人次均为历届之最。
  高校兴则城市兴,高校强则城市强。我们将继续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个行动计划,奋力推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提升黄河流域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源源不断贡献青岛教育力量!
  谢谢大家!
  青岛新闻网 记者:
  体育在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体育局在加强与沿黄城市体育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请问除了刚才提到举办品牌赛事活动和成立体育发展联盟,市体育局还做了哪些工作,能否介绍一下?谢谢。
  蔡全记:
  感谢您的提问和您对青岛体育的关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市体育局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与沿黄城市加强体育领域互联互通,通过联合创办品牌体育赛事、成立体育发展联盟等,搭建交流合作新平台,促进沿黄城市体育交流、共同发展。
  一是推进企业合作共赢。在刚刚落幕的2023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上,我们成功举办了2023山东省“四沿”赛事体系发布会暨优质体育产业资源推介会,邀请甘肃、河南等沿黄省市体育部门参加,部分城市围绕“九九黄河,赛事魅力之路”进行了主题推介。在市体育局的号召下,我市众多体育企业积极走出去,与沿黄城市开展多维度合作。2021年以来,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甘肃渭源、临夏回民自治州捐赠全民健身器材、足球场地等,累计价值330万元。今年9月份,国恩力生与新华社、半月谈、滨州市体育局,共同邀请全国9省44地市体育局部门,举办了第一届“九九黄河”体育高质量论坛。青岛我爱体育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陕西省体育集团合作,推进全国第一个市场化“体育资源及IP交易平台”共享共建。
  二是加强竞技体育合作。市体育局与甘肃省陇南市体育部门,签订了竞技体育交流合作意向书,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体育项目、人才合作机制,互相培养各自缺项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我市不定期组织运动员、教练员赴陇南开展训练、培训和技术交流,安排陇南市运动员来青训练、项目教练来青跟班学习。充分利用陇南高原气候、山地运动资源等优势,合作共建竞技体育有关项目训练基地,共同推进竞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举办线上体育赛事活动。除刚才提到的帆船、高尔夫、骑行等线下赛事活动,在2023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期间,我们还举办了黄河流域暨胶东五市数字体育运动会,包含沿黄九省区在内的近千名运动员,进行了线上马拉松、围棋、电竞等10个项目的角逐。吸引了沿黄城市及胶东五市权威媒体、商家、协会、群众代表参与,各项赛事活动得到各城市协办单位、当地代表队观众、媒体、参赛队员、众多企业商协会代表一致好评。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积极探索长效合作交流机制,用大平台、大赛事、大活动来营造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大生态,不断促进沿黄城市间的人文交流,引领体育事业在沿黄流域解开新篇章。
  谢谢大家!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
  我们都知道,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学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罗细亮:
  感谢记者朋友对青岛科技大学的关注。我校紧紧围绕“两服务一引领”战略目标,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实施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获批2个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1个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设石化行业工矿场地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二是开展校地融合,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建成1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紧密对接黄河流域和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创建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获批省市深空自主导航重点实验室,共建先进材料与高端化学品检测创新平台等,深度融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与淄博共建教科产融合基地,与济宁、枣庄、德州等地共建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推动20余个项目落地和3个科创平台申报,签约经费超过3.5亿元。
  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引领行业进步能力。依托橡胶化工特色优势,为黄河流域行业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青科大方案”。先后与山东亘元生物、济宁亿联化工、枣矿集团签订11亿元项目,与华大、赛轮等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与东方国信、海尔数字等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建12个现代产业学院,开展黄河流域技术转移人才中级培训等。培育支撑了软控、赛轮等9家上市公司,孵化相关产业链公司400余家,为我国橡胶化工行业创造产值超过1000亿元。
  四是加强人文交流,提升弘扬黄河文化能力。在文艺创作方面,我校教师以灵山岛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野云船》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金奖,崂山故事纪录片项目获“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程”,以青岛“五月的风”为创作灵感的音乐作品《旋动五月》登陆央视等。在服务社会方面,树立“志愿者,找青科”的好口碑,圆满完成上合峰会青岛系列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今年有32支社会实践队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交流。在体育赛事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三平台五结合一体化”体育综合育人创新实践,获批全省高校首个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形成了体育综合改革的“青科大经验”,在黄河流域100余所高校广泛推广,《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报刊进行宣传报道。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帆船赛冠军等80余项荣誉,获评山东体育强省建设先进集体,为山东省和青岛市争光添彩。
  谢谢大家!
  财经齐鲁 记者:
  作为一所农业类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积极推进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具体开展了哪些特色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王永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青岛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
  青岛农业大学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的回信精神,围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以人才链为总抓手,激活创新链、优化教育链、服务产业链,加速推进“四链融合”。近年来,学校以山东青岛为战略服务的基点,服务区域扩展至省内沿黄各地市,内蒙古、甘肃等沿黄省份,取得丰硕成果。
  第一,推动人才赋能,构建“四链融合”新格局。学校汇聚国家级高端人才20余名,领衔建设31支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研究团队,组织遴选100余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打造“一场”“一园”“七区”试验布局,建成占地1000亩的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集群。种植牧草、农作物、藜麦、果树等16类299个品种品系,开发关键技术49项,形成黄河流域农业综合利用突破性成果10项。推动建设500名规模的盐碱地农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沿黄流域2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打造黄三角盐碱地农业技术培训平台,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蓄水池。
  第二,推进科研创新,打造“四链融合”新平台。聚焦黄河中下游地区盐碱地特色产业,强化校地企有效联动,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基地”模式,参与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共建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青岛市现代种业创新中心、青岛市特种食品产业园,推动成立黄河流域生态草牧业、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生产装备等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国内一流盐碱地农业新业态综合研发平台,打造黄河中下游地区种业、健康产业和制造业高地。
  第三,促进人文交流,激发“四链融合”新动能。依托青岛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平台开展政策研究,为生态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筹建黄河中下游地区齐鲁农耕历史博物馆,实施黄河文化研究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工程,系统开展黄河农耕文化研究。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类型”的多维融合黄河文化特色课程矩阵,打造“培根秾育厚德立地”课程思政品牌,开设黄河特色通识课程12门,编辑出版《黄河“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教材。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发挥涉农高校优势,有效推动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加快集聚,持续推进“四链”深度融合,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农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王永健副校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文旅局,联系电话:8581523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16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充分展示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优势特色,强化使命担当,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举措、创新案例、生动实践、阶段成果。今天,我们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共同围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进行发布介绍。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青岛市副市长 赵燕同志;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峰同志;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元韶同志;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全记同志;
  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 罗细亮同志;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 王永健同志。
  欢迎6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赵燕副市长介绍我市《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有关情况。有请。
  赵燕: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山东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青岛市作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加强黄河文化保护弘扬力度,持续深化与黄河流域城市在文旅、体育、教育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推动黄河流域人文交流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彰显底蕴特色,共谱黄河流域文旅新篇章
  成立文化和旅游领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谋划,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保护传承黄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认真落实全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积极开展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建成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齐长城文化馆,全面展示齐长城丰富的军事、经济和历史文化价值。加快推进青岛老城区申遗工作,确定了“20世纪新城规划思想下的亚洲宜居典范”的申遗主题,划定25.8平方公里申遗范围,组织编制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力争尽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积极参与共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黄河大集”、非遗购物节等重点节会268场次;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扶持一批带动性、示范性强的黄河非遗项目传承人。创新传承推广机制,我市“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入选山东省文化“两创”实践案例,获评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积极推动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深度挖掘海洋文化。
  二是持续加强黄河流域艺术交流合作。成功举办2023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青岛影视博览会,搭建黄河流域城市影视文化交流平台。组织指导文艺院团及艺术单位创作、演出和展示黄河流域艺术作品,举办“黄河·畅想”——2022青岛市沿黄河流域省市民歌云上歌会,邀请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民歌手参与展演。积极引进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演出剧目,加强与黄河流域戏曲交流,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新创《老青天》应邀来青演出。青岛交响乐团以“河海交响”为主题,赴黄河流域西宁、兰州、西安三市开展交响音画史诗《千里江山》巡演。市图书馆组织开展“黄河文化主题月”活动,举办主题讲座等公益活动13场。由青岛市美术馆发起,郑州、开封、烟台等地共同参与的《大河上下——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巡展》,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三是着力打通黄河流域旅游合作通道。高水平承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邀请沿黄九省(区)参与,期间启动“旅游中国美好生活——沿着黄河遇见海”全球推广活动,大会盛况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50多家国内媒体,美联社等近200家海外媒体广泛报道,全网阅读量达3.2亿次。建立“市场共建、线路互推、客源互送”机制,积极举办中国研学旅行及教育博览会、文旅康养城市联盟大会等活动,推动与黄河流域城市开展全方位旅游产业合作。连续3年组织赴西安、银川、兰州等10余个黄河流域主要客源地城市开展专题促销推介,举办“沿着黄河遇见海”“来自大海的邀约”黄河万里行活动,策划推出了一批适合不同客源市场的经典旅游线路和深度游主题线路。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开设黄河流域城市主题板块,与四川、宁夏、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级智慧文旅平台实现链接,进一步丰富和推介黄河文化特色旅游产品。
  四是积极拓展东西协作人文交流新渠道。组织开展“好客山东 如意甘肃”双向游启动暨“十万山东人陇上游”甘肃文旅推介活动;共同主办“陇南市美术馆(书画院)联盟书画作品交流展”;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分别与陇南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开展共建合作,邀请陇南和定西中小学生到我市开展非遗研学;在呼和浩特举办首届鲁蒙两地文化艺术交流节,组织3000名青岛市民共赴草原,为山东和内蒙两地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打造合作新样板。会同济南文旅部门共同赴香港和中东、日韩等主要客源国,开展文化交流与旅游推介,举办中国(山东)·科威特文化旅游年,全面弘扬黄河文化,开创“国之交、民相亲、心相通、情相融”的人文交流新渠道。
  二、深化赛事交流,共引黄河流域体育新风尚
  加强与黄河流域城市体育领域合作,推动体育赛事联办、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培育区域性品牌体育赛事。
  一是高水平打造黄河流域品牌赛事活动。举办山东·沿黄九市高尔夫球青岛公开赛、青岛马拉松、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等一批重大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积极邀请黄河流域城市选手参加,聚力塑造更具影响力的黄河流域体育赛事品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成功举办“沿黄‘骑’心行·共筑中国梦”沿黄九省区全民健身骑行暨沿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推介行活动,向沿黄九省区发起了沿黄流域体育高质量发展倡议。
  二是成立沿黄河流域省(区)城市体育发展联盟。2022年,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举办期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与太原、呼和浩特、郑州、成都、兰州、西宁、银川市等沿黄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沿黄河流域省(区)城市体育发展联盟,打造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共同体”。在沿黄河流域体育与活力城市青岛对话上发布《青岛宣言》,各联盟成员从体育协同发展、做强沿黄河流域省(区)城市发展联盟、打造沿黄活力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谋黄河流域城市间区域合作共赢之路。
  三、做实教研一体,共促黄河流域教育新发展
  聚焦推动教育办学、人才培养、科研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与沿黄城市、高校开展全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形成两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科共建的良好局面。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建强黄河流域教育链。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践教育,在中小学全面开设环境教育地方课程,深入开展节水、垃圾分类等主题教育活动。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筹建黄河中下游地区齐鲁农耕历史博物馆,开设黄河特色通识课程,编辑出版《黄河“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等教材,系统开展中华农业文明与黄河农耕文化研究。开展东西部“组团式”合作,全市247所中小学与甘肃269所学校结对,派出校长、骨干教师赴甘肃陇南、定西支教累计超过260人,两地干部教师交流、学生研学日益密切。
  二是坚持引育结合,建强黄河流域人才链。发挥教育集群优势,引进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黄河流域优质高教资源在青设立研究院,助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指导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打造了“培根秾育·厚德立地”等一批思政品牌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黄河流域产业一线,为区域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搭建人才实践平台,承办第三届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大赛,100余家沿黄流域企业参赛,助推黄河流域产教融合。加快职教高地建设,积极参与黄河流域产教联盟,与陇南市西和县开展“1+6”职教帮扶工程,选派108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对接帮扶,提升帮扶学校整体育人水平。成功举办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50多场学术会议和论坛吸引了沿黄流域189所高校参加。
  三是强化协同创新,建强黄河流域科研链。支持引导在青高校参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保护,推动中国海洋大学联合12家沿黄流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东营胜利油田等建设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展黄河三角洲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重点项目申报,推进黄河三角洲区域创新性应用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推动青岛科技大学获批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和1个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支持青岛农业大学发挥涉农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领衔建立起31支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研究团队,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赵燕副市长的发布。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围绕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人民网 记者:
  请问在推进黄河流域人文交流方面,今年咱们市文旅局还开展了哪些特色的活动,有什么亮点?谢谢。
  潘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全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抓手,通过主题展览、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等方式,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全面展示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特色,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一是打造一批反映黄河流域文化的文物特展。推动青岛市与沿黄省份文博机构强强联合,加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比如,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引进“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这是敦煌石窟艺术首次走进山东进行展示,展期共接待观众近12万人次。此外,我们还陆续开展了省内黄河文化展览交流,青岛市博物馆引进山东博物馆“虫·逢——世界珍稀昆虫标本展”,引进青州博物馆“拓传春秋——青州市博物馆藏拓片展”等。
  二是创办系列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主题活动。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诠释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特色及内涵,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多维度的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主题创意活动。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累计发布17期“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流域的山东故事”专题线上微课堂,选取黄河流域12处世界文化遗产,围绕其历史渊源、文化特色等方面开展图文展览。
  三是组织赴沿黄城市开展文旅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按照“‘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安排,组建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团走进宁夏吴忠,通过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等形式,将儿童剧巡演、两地书画联展、公益培训等项目带给当地市民、儿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青岛与沿黄城市间文化交流互鉴。
  四是开展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文化活动。以山东省2023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组织创作了“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歌曲,组织市图书馆举办了“沿着黄河来旅行——探寻黄河之美,触摸华夏文明”阅读“心”体验读者沙龙活动;联合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开展了系列黄河文化美学沙龙、读书会、写生创作与展览等。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组织各区(市)及相关企业,赴青海、宁夏等沿黄流域开展第二轮专题旅游促销活动,持续加强与黄河流域城市间的人文交流,促进海洋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创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谢谢大家!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高等教育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在提升我市高等教育能级、促进与沿黄城市教育交流等方面,市教育局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姜元韶: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高等教育的关注和关心,借这个机会,下面将我市高等教育的情况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青岛市教育系统聚焦高等教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搭平台、强内涵、促发展,着力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努力为沿黄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是搭平台、建机制,青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出台《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在青高校第三方评估和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支持高校通过设立服务青岛办公室、创建现代产业学院等,主动融入城市产业布局,实现高校与城市同频共振。2022年,在青高校与市域内企事业单位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1100余项、转化科研成果400余项。建设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常态化推动产学研对接。全市24所高等教育机构立项科研项目1933项、创建科研平台182个、在青科技成果转化201项、孵化企业345家、签订技术合同805项、获批专利2456项。
  二是强内涵、促融合,高校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加强。聚焦我市24条重点产业链,强化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印发《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等文件,重点建设50个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推动高校与市域内500余家企业深度融合。创建高水平、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等30余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今年10月,市教育局联合山东大学举办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成立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联盟,引领推动产教融合持续走深走实。
  三是重合作、助发展,青岛高等教育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署四方共建协议,与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对接,奋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城市发展能级。积极承办高层次展会论坛活动,山东科技大学承办首届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包括6位院士、60多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600余名专家和企业人员在青深度研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承办第三届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大赛,100余家沿黄流域企业参赛。市教育局承办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189所沿黄流域高校参加,参展规模、参展企业、参会人次均为历届之最。
  高校兴则城市兴,高校强则城市强。我们将继续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个行动计划,奋力推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提升黄河流域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源源不断贡献青岛教育力量!
  谢谢大家!
  青岛新闻网 记者:
  体育在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体育局在加强与沿黄城市体育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请问除了刚才提到举办品牌赛事活动和成立体育发展联盟,市体育局还做了哪些工作,能否介绍一下?谢谢。
  蔡全记:
  感谢您的提问和您对青岛体育的关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市体育局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与沿黄城市加强体育领域互联互通,通过联合创办品牌体育赛事、成立体育发展联盟等,搭建交流合作新平台,促进沿黄城市体育交流、共同发展。
  一是推进企业合作共赢。在刚刚落幕的2023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上,我们成功举办了2023山东省“四沿”赛事体系发布会暨优质体育产业资源推介会,邀请甘肃、河南等沿黄省市体育部门参加,部分城市围绕“九九黄河,赛事魅力之路”进行了主题推介。在市体育局的号召下,我市众多体育企业积极走出去,与沿黄城市开展多维度合作。2021年以来,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甘肃渭源、临夏回民自治州捐赠全民健身器材、足球场地等,累计价值330万元。今年9月份,国恩力生与新华社、半月谈、滨州市体育局,共同邀请全国9省44地市体育局部门,举办了第一届“九九黄河”体育高质量论坛。青岛我爱体育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陕西省体育集团合作,推进全国第一个市场化“体育资源及IP交易平台”共享共建。
  二是加强竞技体育合作。市体育局与甘肃省陇南市体育部门,签订了竞技体育交流合作意向书,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体育项目、人才合作机制,互相培养各自缺项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我市不定期组织运动员、教练员赴陇南开展训练、培训和技术交流,安排陇南市运动员来青训练、项目教练来青跟班学习。充分利用陇南高原气候、山地运动资源等优势,合作共建竞技体育有关项目训练基地,共同推进竞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举办线上体育赛事活动。除刚才提到的帆船、高尔夫、骑行等线下赛事活动,在2023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期间,我们还举办了黄河流域暨胶东五市数字体育运动会,包含沿黄九省区在内的近千名运动员,进行了线上马拉松、围棋、电竞等10个项目的角逐。吸引了沿黄城市及胶东五市权威媒体、商家、协会、群众代表参与,各项赛事活动得到各城市协办单位、当地代表队观众、媒体、参赛队员、众多企业商协会代表一致好评。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积极探索长效合作交流机制,用大平台、大赛事、大活动来营造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大生态,不断促进沿黄城市间的人文交流,引领体育事业在沿黄流域解开新篇章。
  谢谢大家!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
  我们都知道,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学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罗细亮:
  感谢记者朋友对青岛科技大学的关注。我校紧紧围绕“两服务一引领”战略目标,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实施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获批2个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1个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设石化行业工矿场地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二是开展校地融合,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建成1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紧密对接黄河流域和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创建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获批省市深空自主导航重点实验室,共建先进材料与高端化学品检测创新平台等,深度融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与淄博共建教科产融合基地,与济宁、枣庄、德州等地共建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推动20余个项目落地和3个科创平台申报,签约经费超过3.5亿元。
  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引领行业进步能力。依托橡胶化工特色优势,为黄河流域行业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青科大方案”。先后与山东亘元生物、济宁亿联化工、枣矿集团签订11亿元项目,与华大、赛轮等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与东方国信、海尔数字等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建12个现代产业学院,开展黄河流域技术转移人才中级培训等。培育支撑了软控、赛轮等9家上市公司,孵化相关产业链公司400余家,为我国橡胶化工行业创造产值超过1000亿元。
  四是加强人文交流,提升弘扬黄河文化能力。在文艺创作方面,我校教师以灵山岛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野云船》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金奖,崂山故事纪录片项目获“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程”,以青岛“五月的风”为创作灵感的音乐作品《旋动五月》登陆央视等。在服务社会方面,树立“志愿者,找青科”的好口碑,圆满完成上合峰会青岛系列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今年有32支社会实践队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交流。在体育赛事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三平台五结合一体化”体育综合育人创新实践,获批全省高校首个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形成了体育综合改革的“青科大经验”,在黄河流域100余所高校广泛推广,《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报刊进行宣传报道。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帆船赛冠军等80余项荣誉,获评山东体育强省建设先进集体,为山东省和青岛市争光添彩。
  谢谢大家!
  财经齐鲁 记者:
  作为一所农业类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积极推进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具体开展了哪些特色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王永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青岛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
  青岛农业大学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的回信精神,围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以人才链为总抓手,激活创新链、优化教育链、服务产业链,加速推进“四链融合”。近年来,学校以山东青岛为战略服务的基点,服务区域扩展至省内沿黄各地市,内蒙古、甘肃等沿黄省份,取得丰硕成果。
  第一,推动人才赋能,构建“四链融合”新格局。学校汇聚国家级高端人才20余名,领衔建设31支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研究团队,组织遴选100余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打造“一场”“一园”“七区”试验布局,建成占地1000亩的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集群。种植牧草、农作物、藜麦、果树等16类299个品种品系,开发关键技术49项,形成黄河流域农业综合利用突破性成果10项。推动建设500名规模的盐碱地农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沿黄流域2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打造黄三角盐碱地农业技术培训平台,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蓄水池。
  第二,推进科研创新,打造“四链融合”新平台。聚焦黄河中下游地区盐碱地特色产业,强化校地企有效联动,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基地”模式,参与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共建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青岛市现代种业创新中心、青岛市特种食品产业园,推动成立黄河流域生态草牧业、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生产装备等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国内一流盐碱地农业新业态综合研发平台,打造黄河中下游地区种业、健康产业和制造业高地。
  第三,促进人文交流,激发“四链融合”新动能。依托青岛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平台开展政策研究,为生态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筹建黄河中下游地区齐鲁农耕历史博物馆,实施黄河文化研究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工程,系统开展黄河农耕文化研究。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类型”的多维融合黄河文化特色课程矩阵,打造“培根秾育厚德立地”课程思政品牌,开设黄河特色通识课程12门,编辑出版《黄河“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教材。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发挥涉农高校优势,有效推动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加快集聚,持续推进“四链”深度融合,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农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王永健副校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文旅局,联系电话:8581523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