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浏览:138


  政策例行吹风会日期:
  2023年10月11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我市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政策内容,尽快释放政策效应,我们今天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有关负责人对政策措施进行发布和解读。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仉元明同志;
  市商务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王志刚同志;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杨伟伟同志;
  市南区副区长 张军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仉元明副主任介绍《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体情况,有请。
  仉元明: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新闻发布会上与大家见面。近期,市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了《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我将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下介绍。
  一、出台《方案》的背景
  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投资的“主平台”、促进消费的“主阵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为我们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南。
  近年来,全市服务业经济活力提升,重点行业稳步复苏,“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达到6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6%,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比如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服务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不显著、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尚待深入,人才、融资、用地等要素支撑亟待增强。
  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突破上述制约因素,加快促进服务业与青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亟需确立服务业主导产业,明确目前主要任务,开展下一步具体行动,实施切实管用保障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夯实服务业对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
  二、出台《方案》的宗旨
  (一)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突出两个“聚焦”,聚焦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赋能提升,聚焦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实结合。
  一是深化两业融合,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我市作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方案》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提升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的应用以及产品规划、设计管理等高附加值工业设计服务,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服务业+数字化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方案》提出,结合数字青岛建设,一方面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聚焦生活性服务业在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生活场景的数字化应用,打造数字生活服务样板城市。
  (二)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承载。生活性服务业与民生息息相关,服务业发展必须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以吸纳扩大就业、丰富服务供给、促进改善消费为重点,持续优化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一是着眼于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着力发挥服务业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提升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包容性,推动服务业吸收大量人口就业、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方案》提出创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培育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等工作措施。
  二是着眼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要把精神文明贯穿于服务业发展全过程,充分挖掘青岛文化资源,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独具青岛特色的生活服务业,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海洋旅游、数字文旅和文旅融合等产业,建成重要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三是着眼于提升区域消费中心辐射能力,推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此开展三年行动,打造消费新场景,扩大有效供给,增强消费预期,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便利化、品质化、多样化、体验化,实现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
  (三)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内在要求。发挥“区位”和“产业”两个优势,把握“品牌”和“品质”两个提升,使我市服务业向产业结构更优、特色产业更强、发展能级更高的方向迭代升级。
  一是突出发挥存量优势。以区位优势为“链接点”,《方案》提出,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承载国家战略的开放平台为“链接点”,持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市场。以产业优势为“出发点”,围绕我市七大优势产业链,使服务业发展在优势赛道跑出加速度,鼓励链主企业建设具有行业示范引领效应的服务载体,支持中小企业在供应链协同合作,以先发优势引领服务业发展。
  二是提升发展增量能级。在品牌提升方面,持续放大“青岛服务+青岛制造”的综合效应,《方案》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头部企业,服务业品牌、质量、标准进入国内城市一线方阵。在品质提升方面,《方案》提出以高端技术创新为引擎、以高端企业塑造为抓手,以高端环节突破为切入点,实现服务业品质更优,推动服务业品质化升级。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
  新体系主要体现在“四新”,分别是:新目标、新增长点、新路径、新举措。
  第一,新目标
  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提升服务品质效率,争取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左右,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新增长点
  锚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十大产业”,培育十个未来新增长点。
  现代金融,以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
  现代物流,以建设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争取2025年物流产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
  现代商贸,以推动传统商贸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目标,争取202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超21000亿元,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35%。
  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为目标,争取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
  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提升发展产品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工业设计服务,争取2025年全市科技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
  会展产业,以推进产展融合发展为目标,争取2025年会展产业链收入达到260亿元左右。
  商务服务,以培育集聚一批服务企业和机构、打造一批一体化商务中介服务平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新认定总部企业550家以上,培育50家以上商务服务领军企业。
  人力资源服务,以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人力资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检验检测认证,以打造多元化认证供给产业链新模式为目标,争取2025年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达70亿元。
  文化旅游,以基本建成重要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第三,新路径
  以七项行动、19项措施为实施路径,提升服务业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支撑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突破行动。包括打造创新平台、发展新兴业态、优化创新生态3项具体措施。聚焦24条产业链,每年培育引进10家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培育10个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
  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包括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发展新型消费、丰富消费场景3项具体措施。每年组织开展多次促消费活动,建设一批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地,发展“四首经济”,创建省级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一批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
  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包括壮大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细分领域成长企业、有序推进服务业主体“个转企”“小升规”3项具体措施。每年培育一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每年新增纳统规上服务业企业300家以上。
  平台载体支撑行动,包括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100座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楼宇,引进一批国内和世界500强服务业企业及重大建设项目。
  人才体系驱动行动,包括引培集聚国际化领军人才、综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项具体措施。建设国家级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每两年度培育市级现代服务业拔尖人才30名以上。
  就业容量扩大行动,包括创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市场吸纳就业能力2项具体措施,支持服务业平台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配套设施提升行动,包括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布局新兴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加强辐射带动区域能力建设3项具体措施。补齐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新算力、新网络、新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新标杆、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沿黄流域重要内陆枢纽城市的协同联动。
  第四,新举措
  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3项保障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行业部门、区市、企业常态化联系制度,强化协同联动。
  二是统筹用好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新兴领域培育壮大。
  三是进一步推动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核心要素自由流动,探索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准入、准营标准,构建开放协同、包容审慎的服务业监管新模式。
  以上是对《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的介绍。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仉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杨局长您好,我们都知道,金融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一下,在青岛市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杨伟伟:
  感谢您对青岛市金融业发展的关心。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近年来,青岛金融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三大任务为主线,结合我市实际,发力打造“三个中心”,也就是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带动全市金融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23.5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占全市比重超过十分之一,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近年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叠加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复杂环境,金融业主动应对、靠前发力,持续完善金融保障政策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重点领域融资保障,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发挥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作用。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2.9万亿元,存贷比108.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5个和22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活水”。
  二是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近年来,依托“三个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成功获批QDLP、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融资便利化等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成为北方唯一集合了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产品、商业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四项养老金融改革试点的城市。今年以来,成功推出“创投风投十条”3.0版政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等多项创新试点获批实施,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效应进一步发挥。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企业上市环境,在全国首创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十项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资本市场大培训,企业上市进程明显加快。今年以来,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7家,总数达到85家,稳居全省首位。此外,全市在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和管理规模分别突破2400只和1900亿元,各项增速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创投风投优质资本高地持续构建。
  四是金融招商引资取得实效。近年来,金融业坚持把项目招引作为核心驱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恒丰理财、联储证券、兴华公募基金、港信期货、意才基金销售等一批特色法人机构落户,填补多项业态空白。今年以来,国联证券资管子公司获证监会核准筹建,欧力士集团、深创投、中天期货金融项目实现落地,全省首家全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动优势落户,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营,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是金融风险防控持续健全。强化非法集资打防结合、打早打小,组建“星火”志愿宣讲团,启动百座楼宇非法集资风险大整治活动,切实为老百姓守住“钱袋子”。坚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一企一策”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点企业金融风险,加大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低于全国、全省,金融业实现安全稳健运行。
  下一步,金融业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按照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的有关部署,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金融力量。
  这个问题我先回答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行动方案》中提到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涉及百姓日常生活,是一项便民工程,请问一下市商务局,我们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王志刚: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新时代新时期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也是惠民生、暖民心的便民工程。有研究显示,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都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也就是步行15分钟的距离,这意味着,社区消费在生活服务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便民生活圈服务民生和消费载体作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生活和服务。
  2021年,商务部等12个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在全国启动试点工作,青岛成功入选首批30个试点城市。前期,市级各有关部门会同区市,做了大量工作,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宗旨,不断完善便民设施功能,补齐设施短板,已完成39个试点便民生活圈建设,涉及5000多个商业网点,服务居民总人数超过50万人。今年打造的3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积极推进中。试点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满足感明显增强。
  9月22日,“全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现场会”在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召开。会议现场观摩了上流佳苑幸福街,推广了典型经验。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打造了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品质优良、服务有序的邻里街区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下一步,全市各部门将围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六个一”,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继续打造一批网点集聚、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品质优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升级版。
  一是聚焦“三个重点”。针对居民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和需求,加快补齐短板。重点发展“一店一早”。“一店”是便利店,“一早”是早餐店,推动更多连锁化、品牌化的便利店和早餐店进社区,同时引入特色化、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重点补齐“一菜一修”。“一菜”是菜市场,不但要有,而且要好。“一修”是日常的修鞋、配钥匙、握裤角等“小修小补”,不一定都要遍地开花,但一定要有、找得到。重点服务好“一老一小”。“一老”是老年康护,“一小”是幼儿托管,要配套完善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所等服务设施,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二是突出“三个深化”。在建设内容上深化,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化社区消费空间布局,配强消费载体设施,丰富多元业态,突出便民服务,改善消费条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配置要求上深化,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业态,鼓励发展特色餐饮、运动健身、健康养生、新型书店、休闲娱乐等品质提升类业态,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提高品牌连锁化覆盖率。在政策保障上深化,加强横向协调,集成多部门政策,为便民生活圈建设提供支撑保障。推动便民生活圈、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身体育圈等“圈圈融合”,方便群众,服务大众。
  三是用好“三个抓手”。发挥党建引领,把便民生活圈作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抓手,一个圈一个圈的逐步推动,加快实现全市域覆盖。确定一批典型社区。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样板、典型社区,通过试点先行,带动全面推开。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发挥大型物业商产权集中的优势,引导向“物业+生活服务”转型;培育壮大一批专业运营商,推动连锁经营企业下沉社区,提升社区商业的服务品质。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半岛都市报 记者: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城区,在未来三年将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推动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谢谢。
  张军: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的主城区,服务业一直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年稳定在90%左右。下一步,市南区将持续突出产业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重点从三个方面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北方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一是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引擎,在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辖区服务业转型升级,扩大产业服务半径,是市南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在金融业方面,市南区在巩固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态基础上,还将提升发展财富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业态;在航运贸易方面,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赋能物流行业,推动网络货运业务发展,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北方重要航运贸易枢纽;高端商务方面,积极吸引国内外顶尖专业服务业机构落户市南,打造服务半岛乃至北方的“专业服务中心”。同时,市南区也将加快服务业的补短提升,启动修订新一轮服务业各领域相关发展政策,深挖服务业发展潜力,加快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是融合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打响“时尚消费到市南”品牌。在时尚消费领域,市南区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下一步,市南区将持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统筹东西两大区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东部区域夯实高端商业定位,结合浮山湾商圈升级,持续攻坚消费载体提升,推进百丽广场更新改造,打造奥帆时尚消费中心,集聚另一个“可逛、可玩、可购、可游”的时尚文旅新地标和购物娱乐综合体。持续推动国际一线品牌集聚,每年新增国际品牌体验店、旗舰店等首店20家以上,推进大型商业载体向各类消费体验中心转变。西部区域打造城市更新消费场景,全面整合历史城区“食、宿、恋、集、礼、博、游、乐”等特质资源,发展“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探索商文旅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打造中山路“冬日经济”样板,切实将中山路区域“流量”变“留量”。
  三是创新载体更新建设,持续擦亮楼宇经济“名片”。楼宇经济是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全省最早发展楼宇经济的区市,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市南区已跻身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未来市南区将通过政策激励驱动、产业招引带动、多方利益联动三管齐下,从楼宇空间拓新、产业迭代升级、运营服务提升等方面全面发力,加速商务楼宇增量供给,推进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元宇宙产业大厦建设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提升。盘活老旧楼宇存量资源,撬动5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改造楼宇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整合业权、运营权分散楼宇面积10万平方米。开展邻近楼宇联通试点,加强楼宇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和开发利用。每年新培育亿元楼2座、产业特色楼宇10座、评选优秀运营商10家,配套服务和智能化水平向一线标杆城市看齐,推动楼宇经济“拔节生长”,不断攀登服务业发展能级跃升新高度。
  主持人:
  感谢张区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有关详细政策,会后请在青岛政务网查询。如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发展改革委,联系电话:85913585。
  本场政策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政策例行吹风会日期:
  2023年10月11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我市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政策内容,尽快释放政策效应,我们今天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有关负责人对政策措施进行发布和解读。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仉元明同志;
  市商务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王志刚同志;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杨伟伟同志;
  市南区副区长 张军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仉元明副主任介绍《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体情况,有请。
  仉元明: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新闻发布会上与大家见面。近期,市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了《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我将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下介绍。
  一、出台《方案》的背景
  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投资的“主平台”、促进消费的“主阵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为我们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南。
  近年来,全市服务业经济活力提升,重点行业稳步复苏,“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达到6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6%,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比如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服务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不显著、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尚待深入,人才、融资、用地等要素支撑亟待增强。
  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突破上述制约因素,加快促进服务业与青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亟需确立服务业主导产业,明确目前主要任务,开展下一步具体行动,实施切实管用保障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夯实服务业对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
  二、出台《方案》的宗旨
  (一)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突出两个“聚焦”,聚焦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赋能提升,聚焦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实结合。
  一是深化两业融合,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我市作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方案》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提升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的应用以及产品规划、设计管理等高附加值工业设计服务,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服务业+数字化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方案》提出,结合数字青岛建设,一方面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聚焦生活性服务业在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生活场景的数字化应用,打造数字生活服务样板城市。
  (二)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承载。生活性服务业与民生息息相关,服务业发展必须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以吸纳扩大就业、丰富服务供给、促进改善消费为重点,持续优化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一是着眼于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着力发挥服务业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提升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包容性,推动服务业吸收大量人口就业、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方案》提出创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培育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等工作措施。
  二是着眼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要把精神文明贯穿于服务业发展全过程,充分挖掘青岛文化资源,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独具青岛特色的生活服务业,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海洋旅游、数字文旅和文旅融合等产业,建成重要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三是着眼于提升区域消费中心辐射能力,推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此开展三年行动,打造消费新场景,扩大有效供给,增强消费预期,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便利化、品质化、多样化、体验化,实现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
  (三)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内在要求。发挥“区位”和“产业”两个优势,把握“品牌”和“品质”两个提升,使我市服务业向产业结构更优、特色产业更强、发展能级更高的方向迭代升级。
  一是突出发挥存量优势。以区位优势为“链接点”,《方案》提出,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承载国家战略的开放平台为“链接点”,持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市场。以产业优势为“出发点”,围绕我市七大优势产业链,使服务业发展在优势赛道跑出加速度,鼓励链主企业建设具有行业示范引领效应的服务载体,支持中小企业在供应链协同合作,以先发优势引领服务业发展。
  二是提升发展增量能级。在品牌提升方面,持续放大“青岛服务+青岛制造”的综合效应,《方案》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头部企业,服务业品牌、质量、标准进入国内城市一线方阵。在品质提升方面,《方案》提出以高端技术创新为引擎、以高端企业塑造为抓手,以高端环节突破为切入点,实现服务业品质更优,推动服务业品质化升级。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
  新体系主要体现在“四新”,分别是:新目标、新增长点、新路径、新举措。
  第一,新目标
  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提升服务品质效率,争取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左右,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新增长点
  锚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十大产业”,培育十个未来新增长点。
  现代金融,以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
  现代物流,以建设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争取2025年物流产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
  现代商贸,以推动传统商贸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目标,争取202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超21000亿元,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35%。
  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为目标,争取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
  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提升发展产品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工业设计服务,争取2025年全市科技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
  会展产业,以推进产展融合发展为目标,争取2025年会展产业链收入达到260亿元左右。
  商务服务,以培育集聚一批服务企业和机构、打造一批一体化商务中介服务平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新认定总部企业550家以上,培育50家以上商务服务领军企业。
  人力资源服务,以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人力资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检验检测认证,以打造多元化认证供给产业链新模式为目标,争取2025年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达70亿元。
  文化旅游,以基本建成重要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第三,新路径
  以七项行动、19项措施为实施路径,提升服务业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支撑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突破行动。包括打造创新平台、发展新兴业态、优化创新生态3项具体措施。聚焦24条产业链,每年培育引进10家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培育10个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
  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包括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发展新型消费、丰富消费场景3项具体措施。每年组织开展多次促消费活动,建设一批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地,发展“四首经济”,创建省级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一批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
  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包括壮大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细分领域成长企业、有序推进服务业主体“个转企”“小升规”3项具体措施。每年培育一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每年新增纳统规上服务业企业300家以上。
  平台载体支撑行动,包括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100座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楼宇,引进一批国内和世界500强服务业企业及重大建设项目。
  人才体系驱动行动,包括引培集聚国际化领军人才、综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项具体措施。建设国家级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每两年度培育市级现代服务业拔尖人才30名以上。
  就业容量扩大行动,包括创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市场吸纳就业能力2项具体措施,支持服务业平台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配套设施提升行动,包括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布局新兴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加强辐射带动区域能力建设3项具体措施。补齐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新算力、新网络、新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新标杆、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沿黄流域重要内陆枢纽城市的协同联动。
  第四,新举措
  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3项保障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行业部门、区市、企业常态化联系制度,强化协同联动。
  二是统筹用好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新兴领域培育壮大。
  三是进一步推动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核心要素自由流动,探索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准入、准营标准,构建开放协同、包容审慎的服务业监管新模式。
  以上是对《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的介绍。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仉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杨局长您好,我们都知道,金融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一下,在青岛市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杨伟伟:
  感谢您对青岛市金融业发展的关心。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近年来,青岛金融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三大任务为主线,结合我市实际,发力打造“三个中心”,也就是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带动全市金融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23.5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占全市比重超过十分之一,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近年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叠加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复杂环境,金融业主动应对、靠前发力,持续完善金融保障政策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重点领域融资保障,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发挥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作用。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2.9万亿元,存贷比108.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5个和22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活水”。
  二是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近年来,依托“三个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成功获批QDLP、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融资便利化等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成为北方唯一集合了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产品、商业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四项养老金融改革试点的城市。今年以来,成功推出“创投风投十条”3.0版政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等多项创新试点获批实施,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效应进一步发挥。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企业上市环境,在全国首创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十项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资本市场大培训,企业上市进程明显加快。今年以来,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7家,总数达到85家,稳居全省首位。此外,全市在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和管理规模分别突破2400只和1900亿元,各项增速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创投风投优质资本高地持续构建。
  四是金融招商引资取得实效。近年来,金融业坚持把项目招引作为核心驱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恒丰理财、联储证券、兴华公募基金、港信期货、意才基金销售等一批特色法人机构落户,填补多项业态空白。今年以来,国联证券资管子公司获证监会核准筹建,欧力士集团、深创投、中天期货金融项目实现落地,全省首家全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动优势落户,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营,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是金融风险防控持续健全。强化非法集资打防结合、打早打小,组建“星火”志愿宣讲团,启动百座楼宇非法集资风险大整治活动,切实为老百姓守住“钱袋子”。坚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一企一策”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点企业金融风险,加大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低于全国、全省,金融业实现安全稳健运行。
  下一步,金融业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按照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的有关部署,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金融力量。
  这个问题我先回答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行动方案》中提到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涉及百姓日常生活,是一项便民工程,请问一下市商务局,我们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王志刚: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新时代新时期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也是惠民生、暖民心的便民工程。有研究显示,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都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也就是步行15分钟的距离,这意味着,社区消费在生活服务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便民生活圈服务民生和消费载体作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生活和服务。
  2021年,商务部等12个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在全国启动试点工作,青岛成功入选首批30个试点城市。前期,市级各有关部门会同区市,做了大量工作,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宗旨,不断完善便民设施功能,补齐设施短板,已完成39个试点便民生活圈建设,涉及5000多个商业网点,服务居民总人数超过50万人。今年打造的3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积极推进中。试点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满足感明显增强。
  9月22日,“全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现场会”在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召开。会议现场观摩了上流佳苑幸福街,推广了典型经验。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打造了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品质优良、服务有序的邻里街区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下一步,全市各部门将围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六个一”,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继续打造一批网点集聚、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品质优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升级版。
  一是聚焦“三个重点”。针对居民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和需求,加快补齐短板。重点发展“一店一早”。“一店”是便利店,“一早”是早餐店,推动更多连锁化、品牌化的便利店和早餐店进社区,同时引入特色化、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重点补齐“一菜一修”。“一菜”是菜市场,不但要有,而且要好。“一修”是日常的修鞋、配钥匙、握裤角等“小修小补”,不一定都要遍地开花,但一定要有、找得到。重点服务好“一老一小”。“一老”是老年康护,“一小”是幼儿托管,要配套完善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所等服务设施,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二是突出“三个深化”。在建设内容上深化,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化社区消费空间布局,配强消费载体设施,丰富多元业态,突出便民服务,改善消费条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配置要求上深化,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业态,鼓励发展特色餐饮、运动健身、健康养生、新型书店、休闲娱乐等品质提升类业态,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提高品牌连锁化覆盖率。在政策保障上深化,加强横向协调,集成多部门政策,为便民生活圈建设提供支撑保障。推动便民生活圈、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身体育圈等“圈圈融合”,方便群众,服务大众。
  三是用好“三个抓手”。发挥党建引领,把便民生活圈作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抓手,一个圈一个圈的逐步推动,加快实现全市域覆盖。确定一批典型社区。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样板、典型社区,通过试点先行,带动全面推开。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发挥大型物业商产权集中的优势,引导向“物业+生活服务”转型;培育壮大一批专业运营商,推动连锁经营企业下沉社区,提升社区商业的服务品质。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半岛都市报 记者: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城区,在未来三年将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推动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谢谢。
  张军: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的主城区,服务业一直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年稳定在90%左右。下一步,市南区将持续突出产业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重点从三个方面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北方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一是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引擎,在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辖区服务业转型升级,扩大产业服务半径,是市南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在金融业方面,市南区在巩固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态基础上,还将提升发展财富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业态;在航运贸易方面,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赋能物流行业,推动网络货运业务发展,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北方重要航运贸易枢纽;高端商务方面,积极吸引国内外顶尖专业服务业机构落户市南,打造服务半岛乃至北方的“专业服务中心”。同时,市南区也将加快服务业的补短提升,启动修订新一轮服务业各领域相关发展政策,深挖服务业发展潜力,加快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是融合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打响“时尚消费到市南”品牌。在时尚消费领域,市南区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下一步,市南区将持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统筹东西两大区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东部区域夯实高端商业定位,结合浮山湾商圈升级,持续攻坚消费载体提升,推进百丽广场更新改造,打造奥帆时尚消费中心,集聚另一个“可逛、可玩、可购、可游”的时尚文旅新地标和购物娱乐综合体。持续推动国际一线品牌集聚,每年新增国际品牌体验店、旗舰店等首店20家以上,推进大型商业载体向各类消费体验中心转变。西部区域打造城市更新消费场景,全面整合历史城区“食、宿、恋、集、礼、博、游、乐”等特质资源,发展“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探索商文旅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打造中山路“冬日经济”样板,切实将中山路区域“流量”变“留量”。
  三是创新载体更新建设,持续擦亮楼宇经济“名片”。楼宇经济是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全省最早发展楼宇经济的区市,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市南区已跻身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未来市南区将通过政策激励驱动、产业招引带动、多方利益联动三管齐下,从楼宇空间拓新、产业迭代升级、运营服务提升等方面全面发力,加速商务楼宇增量供给,推进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元宇宙产业大厦建设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提升。盘活老旧楼宇存量资源,撬动5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改造楼宇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整合业权、运营权分散楼宇面积10万平方米。开展邻近楼宇联通试点,加强楼宇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和开发利用。每年新培育亿元楼2座、产业特色楼宇10座、评选优秀运营商10家,配套服务和智能化水平向一线标杆城市看齐,推动楼宇经济“拔节生长”,不断攀登服务业发展能级跃升新高度。
  主持人:
  感谢张区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有关详细政策,会后请在青岛政务网查询。如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发展改革委,联系电话:85913585。
  本场政策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