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崂山区乡村振兴有关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69


  发布会日期:
  2023年7月13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乡村振兴看区市”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由崂山区来发布。
  近年来,崂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举办乡村振兴崂山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崂山区副区长 苏文鹏同志;
  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妮妮同志;
  崂山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张子超同志;
  崂山区北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于晓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苏文鹏副区长介绍近年来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关情况。有请。
  苏文鹏: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乡村振兴看区市”系列发布会,在这里跟大家报告和交流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首先,我代表崂山区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崂山乡村振兴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青岛市新兴高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区、优质旅游资源的聚集区和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崂山区同时也是一个小城大乡、三元要素叠加的新城,挑战与机遇并存,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和美乡村建设前景广泛。
  近年,崂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目标,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国家级荣誉20余个、省市级荣誉30余个。
  下面,围绕发挥崂山区位优势,统筹推进组织、生态、产业、人才、文化“五大振兴”,与各位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进行交流。
  一、定目标、建机制,强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崂山区委、区政府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势推进。一是坚定“一个目标”。紧紧围绕“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牢牢把握富民强居这个核心,抓点带面、成方连片,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启动2023年-2027年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擘画“茶果飘香、山海仙居、红瓦绿树、民富村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蓝图。二是健全“一套体制”。201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区乡村振兴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办六委”工作架构;2019年,结合机构改革将领导小组改为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调整“一办五专班”工作体制。成立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专门工作机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开展实体化工作推动。三是完善“一套政策”。全省率先制定区县级扶持办法——《崂山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办法》,2022年以来配套出台了《关于推动崂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崂山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崂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补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强村惠农政策,形成一套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近年来共统筹各类资金约60亿元,优先用于农业农村,支持乡村振兴。
  二、强基础、抓治理,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创标杆,集中力量让基层基础硬起来、发展后劲强起来。一是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六基工程”。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之举,确定100项重点任务,区级领导同志挂帅,专班推进、清单落实。集中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提标育强了一批“创优”“示范”型党组织,东麦窑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晓望村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强化“头雁”带动,全面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以区管干部标准大抓村级班子建设,对139个村级班子全覆盖考察调研,创新组建以192名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后备力量“成长训练营”,储备村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典型培育,13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范围,5人被授予“崂山区基层基础建设贡献奖章”。三是整合治理资源,着力增强党建统领乡村治理效能。建立“7+X”标准化体系,打造12处“示范引领型”、24处“标准提升型”党群服务阵地,推动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创新开展“185”城乡治理体系、党建统领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治理“八小工程”,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培育10余个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三、美生态、优环境,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探索了一条“三四三”的新路子,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广。一是聚焦“三个关键”,着力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机制”上,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标准”上,细化20项具体要求,建立量化打分体系,确保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制度”上,相继出台农村改厕、污水处理设施建管等文件,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二是紧盯“四大难题”,着力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紧盯生活污水治理难题,敷设污水管网1500余公里,全省率先实现生活污水应治尽治、黑臭水体“整县制全域治理”;紧盯生活垃圾治理难题,创新施行“3+4+3”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垃圾分类农村社区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紧盯农村改厕管护难题,建立智能化管护系统平台,实现报抽、报修、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紧盯村容村貌治理难题,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9个,“美丽庭院”创建率连续三年领跑全市。三是创建“三项机制”,着力解决“保长效”的问题。抓实城乡一体化管护,垃圾收运市场化、区域管理网格化、作业主体多元化、质量监管经常化,实现山、海、林、田、河、村全域管理;抓实居民自治常态化,通过资金奖励、强化宣传等举措,提升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实督查考核激励,坚持“日巡查、周考核、月通报、年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始终位列全市第一。
  四、显特色、扬优势,大力拓宽乡村致富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崂山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一是坚持示范引领。围绕“村村出精品、点线面提升”的目标,2022年以来聚力打造总投资10亿余元的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安排2亿余元推动23个村庄产业配套、微整治精提升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个示范片区分别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国家驰名商标企业3家、省着名商标企业5家,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5个。推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处,8家茶企入围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生产经营主体名录。组织成立崂山茶产业集群党建联盟,启动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成功申报“崂茶一号”国家品种登记,推出崂山茶“龙须”“凤羽”等高端品系,崂山茶文化系统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崂山茶区域品牌价值达15.98亿元,作为整个江北地区茶叶类唯一代表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前50名。三是推进农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是全省的“消费提振年”,崂山区以全省乡村好时节·LET’S购主题年的总体安排为主线,借助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东风,结合崂山区传统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旅资源,错峰谋划了樱桃花节、鲅鱼节、茶节、樱桃节、馒头节等特色的乡村振兴节会,全面展示了崂山全域皆景、四季可游的独特魅力,持续打造输出崂山区“特色产业+文化体验+节庆旅游”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的IP品牌,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转变、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思路,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品质提升行动,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的工作局面,涌现出仙居崂山、乐活美宿等一批融地域特征、人文风情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精品民宿。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乡旅精品路线1条,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称号120余个。
  五、统要素、促创新,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支撑、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多元参与、协同配合的发展格局,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一是强化人才支撑。出台《关于推动崂山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完善乡村人才“1+4”工作体系,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新时代“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全方位引育乡村人才。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发挥9家智库联盟单位和17名智库专家智力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培育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1名、齐鲁乡村之星11名,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处。累计完成高素质农民、“金蓝领”、 新型学徒等各类乡村技能人才培育5万余人次。二是强化文化引领。持续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成率100%,区级以上文明社区占比92.67%。抓好传统文化保护,打造全市首家山东手造·非遗体验中心,3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加大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培育省级文化先进社区2个,省级示范农家书屋、书香之村、书香农家等15个,创建第二届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区,北宅街道获评山东省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之乡”。三是强化改革创新。开展“百企进百村、促振兴共富裕”行动,22个村企建立合作关系,总投资1.4亿元的14个联建项目稳步推进。创新“12432”工作法,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账务分离。坚持“组织力+市场力”相结合,制定《强化党建统领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共享促村集体增收的实施意见》,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共享促村集体增收,累计成立乡村共富公司105家,带动村集体增收5177万元,2022年,75.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36%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71%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五十万元以上。
  六、聚合力、强帮扶,对口协作取得显着成效
  崂山区对口帮扶贵州省普定县、甘肃省礼县,2020年来,我们聚焦各方力量,协助帮扶地区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多次被甘肃省、贵州省评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单位。一是建机制,形成帮扶合力。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方案,汇聚全区各界力量、各方智慧参与到协作工作中。380余人次主动赴当地对接,问题导向、精准扶贫。二是育产业,创新消费扶贫。搭建桥梁,引导企业在协作地投资达4.1亿元,受益贫困人口7680人。“线上”“线下”结合,对协作地农特产品进行推广、促销,协助帮扶地区农特产品销售达6.93亿元。三是聚资源,深化帮扶领域。累计向协作地提供财政帮扶资金3.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教学医疗条件改善等项目;捐款捐物8000余万元,8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与协作地村庄建立结对关系;在协作地召开招聘会5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四是强支援,补齐医教短板。组织崂山区15家医疗机构帮助协作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举办专题培训30余次,培育4000余人;邀请医学专家赴协作地为留守儿童发起“光明行动”,其中,胸椎结核和唇腭裂手术填补当地该项手术史上的空白。援建马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张鲁集乡轩楼小学教学楼等,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组织崂山区学校与协作地80余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选派优秀校长及教学能手赴协作地交流。
  同时,崂山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省内菏泽市郓城县的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援助资金4000余万元,硬化道路约6.3万平米、修建桥梁12座,惠及群众5.2万多人。协助引进的郓城修文外国语学校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已建成。
  下一步,崂山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崂山打造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生态振兴、生态致富的路子”“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农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全力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打造中创崂山标杆、作示范实践。
  我就发布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主持人:感谢苏区长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围绕着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请问,崂山区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借鉴了哪些先进理念,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王妮妮: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2023年,崂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初,我们便以浙江、成都等先进地区为标杆。最近全国都在学习的浙江“千万工程”的先进经验,正是崂山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具体实践的样板。结合实际,我们蹚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创新突破的崂山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显着成效。
  我们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浙江经验,于2019年开始,实施了“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并以此为抓手,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4年全市领先。2022年底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应治尽治;实现全区300户以上的村庄公厕覆盖率、村村通道路硬化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区级美丽乡村覆盖率“五个100%”,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城市般的公共基础配套和社会公共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崂山借助区位优势,不断地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奖补力度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我们连续14年投入1.1亿元实施崂山茶“直补”,推动崂山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获批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高质高效试点县”,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5.98亿元,一片叶子成了推动崂山都市乡村致富的“黄金叶”。我们创新开展“百企进百村 促振兴共富裕”行动,11对村企开展联建,共促共赢;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立105家乡村共富公司,带动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村庄由2019年的56个,增加到2022年的10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25453元,增加到2022年的31374元,增长23个百分点。
  我们坚持“抓点带面、成方连片”,把“抓示范促振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推动村庄联动、抱团发展。崂山的乡村产业发展布局先后经历了“产业示范带”“田园综合体”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不同类型、层级的蝶变提效。在前期打造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南九水休闲艺术示范带、标山乡村生活体验带、“两河”文旅双创示范带、北九水休闲康养示范带的基础上,聚力打造总投资10亿余元的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其中,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列入市级示范片区建设,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北宅街道“百果溪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人才赋能,以“六基工程”为抓手,先后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基层基础突破年”活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了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1+7”体系,从9个方面制定具体标准,分类搭建“擂台比武”“达标创建”“对标提升”不同载体,提标育强了一批“创优”“示范”型党组织。东麦窑村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晓望村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坚持人才赋能乡村,激活发展动力,选育12名乡村振兴带头人、46名区乡村之星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投入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党建产业联盟等平台聚集了更强大、更优越的人才资源,为乡村发展点燃活力和激情。
  崂山区紧邻青岛主城区,坐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亦城亦乡。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是我们乡村振兴的一条主要路径。我们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特色产业+文化体验+节庆旅游”农文旅深度融合的IP品牌建设,“三产融合,文旅赋能”的农业发展新态势逐渐转型升级,培育民宿800余家,年均接待游客40余万人,营业收入3亿余元,沙子口街道、王哥庄街道获评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乡旅精品路线1条,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称号120余个,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区”,“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入围省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下一步,崂山将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积极把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为营商环境,把农民主体和农民要求作为重要参考,抓实做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新突破乡村综合改革,系统推进乡村振兴“133456”的崂山打法,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当示范。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记者:去年以来,青岛市推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创新打法,各个区市都在行动。请问崂山在这个方面都有哪些有益的探索,能否有一个片区可以介绍一下?
  于晓:感谢您的关注和提问,下面我以北宅街道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崂山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些探索和做法。
  北宅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市委、区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积极推动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申报和建设工作。今年4月份,百果溪谷示范区正式列为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聚焦规划引领,绘就乡村发展蓝图
  北宅街道始终坚持从乡村的角度出发,结合“三区三线”调整、产业发展需求等,以适合村庄发展需求的理念编制规划。在对“五谷九峰”优势资源进行统筹谋划、整合的基础上,对标省内样板示范区、国内领先示范区,坚持高标准、高定位规划,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美成在久”为目标,确定了“一轴携两心、两谷十二珠”的百果溪谷示范区规划布局,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积极发展花果赏摘、乡村漫游、森林康养、田园农趣等新业态、新模式,让“爱上北宅·慢悠游”的区域品牌活起来,全面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突出党建统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北宅围绕“五大振兴”,以党建为统领,以百果溪谷省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效应,组建崂山樱桃谷等5个党建产业联盟,深入开展“三会一课”进田间、进基地、进农户“三进”活动,依托“田间流动党校”“生产课堂”等方式提升村民素质能力,建立街道乡村振兴人才库,发挥人才支撑引领作用。聚焦“五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推行“导师帮办”工作机制,磨砺担当铁肩膀,练就攻坚克难真本领。实施干部队伍“红色壮骨”工程,常态化开展党组织书记“强基争先”擂台赛,逐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实施区域融合“红色提效”工程,积极探索“项目对接、党建先行”运行机制,开展“村企联建”活动,探索共富公司建设的崂山模式,搭建村企互通交流平台,以党建融合助力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生态助力振兴,打造最美精致乡村
  北宅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市委“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目标定位,围绕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部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来统筹谋划,锚定全域皆景区,持续用力,接续奋斗,不断出新招、出实招,通过“顶格推进、上下联动,党员示范、奖励激励,精细精准、分段施策,强化督导、压实责任,抓细抓常、效益凸显”五项措施,把“村美人幸福”的理念根植于村民的思想之中,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爱护”,打造精致新北宅,多次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考核名列前茅,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路子,为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北宅已成为村里人乐享、城里人向往的宜居宜游之地,今年举办的青岛首届樱桃花节、青岛2023樱桃节暨第28届北宅樱桃节共吸引游客200万人次、创收10.2亿元,实现了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下一步,北宅街道将进一步围绕乡村振兴规划蓝图,抢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机遇,以“绿水青山”为基底,以“富民强村”为主线,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
  重点在挖掘盘活乡村资源、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合伙人平台、启用项目库和资源银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增效等方面下实功夫、细功夫,为项目引入、产业发展、富民强村夯基础、指方向、添动力。目前,北宅街道正在深入细致谋划百果溪谷示范片区建设各项工作,锚定目标,狠抓落实,推动“五谷九峰”全域振兴,用心用情用力建设生态共富新北宅。
  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提问,希望大家来北宅实践体验,对我们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用更多积极的力量助推北宅百果溪谷示范区在齐鲁大地上作出崂山示范,走在全省一流。
  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刚才,我注意到区长谈到了崂山区在东西部协作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东西部协作为国家战略,崂山区下一步在帮扶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陇南市礼县,请谈一谈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子超:感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崂山区东西部协作地主要是甘肃省的定西市陇西县和陇南市的礼县。2023年上半年,我们筹集财政资金1530万元已经拨付到位。签订了四个产业项目,总投资3.8亿元。结合“春风行动”,采取线上推送和线下宣传方式加强崂山企业招聘推介活动,通过“点对点”地输送累计来青就业脱贫劳动力478人;开展了今年的“协作地年货大采购”,帮助两地销售各类农产品累计3453万元;组织全区各单位、驻区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协作地社会捐赠捐物活动,累计捐赠金额795万元。下一步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深化协作对接,强化工作落实
  落实东西协作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互访交流,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协作重点,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围绕东西部协作“六大任务”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职责,靠实责任,确保东西部协作任务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深化劳务合作,促进稳定就业
  建立完善劳务协作和服务保障机制,紧密对接协作地区企业用工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东部企业,我们崂山青岛的东部企业到协作地投资兴业,为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供更多岗位,保证稳定就业增收。
  (三)深化产业协作,保障群众增收
  建立产业带动机制,支持艾迪生物、飞熊领先、百睿利恩特、时创科技等企业赴协作地通过共建产业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等方式,共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和跨区域合作。兴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持投资企业数、实际投资额、吸纳就业人口方面持续增长势头。通过牵线搭桥拓展两地消费协作销售渠道,加强供给需求对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会展、直播带货平台促进更多“甘货”出山,协助协作地将土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四)深化人才交流,推进智力帮扶
  继续加大协作双方在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交流力度,促进观念互道,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崂山区教育、卫生、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两地学校、医院和企业结对帮扶机制,向协作地输送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协作地专业人员能力水平。
  (五)深化帮扶形式,拓展帮扶领域
  发挥市场主体、民间力量、商会、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开展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社会捐助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形成多方力量,多种形式、更宽领域参与帮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解读东西部协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全面宣传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帮扶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挖掘先进经验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各项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
  我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会后可以联系崂山区农业农村局,电话是:8899633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7月13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乡村振兴看区市”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由崂山区来发布。
  近年来,崂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举办乡村振兴崂山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崂山区副区长 苏文鹏同志;
  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妮妮同志;
  崂山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张子超同志;
  崂山区北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于晓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苏文鹏副区长介绍近年来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关情况。有请。
  苏文鹏: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乡村振兴看区市”系列发布会,在这里跟大家报告和交流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首先,我代表崂山区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崂山乡村振兴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青岛市新兴高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区、优质旅游资源的聚集区和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崂山区同时也是一个小城大乡、三元要素叠加的新城,挑战与机遇并存,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和美乡村建设前景广泛。
  近年,崂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目标,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国家级荣誉20余个、省市级荣誉30余个。
  下面,围绕发挥崂山区位优势,统筹推进组织、生态、产业、人才、文化“五大振兴”,与各位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进行交流。
  一、定目标、建机制,强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崂山区委、区政府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势推进。一是坚定“一个目标”。紧紧围绕“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牢牢把握富民强居这个核心,抓点带面、成方连片,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启动2023年-2027年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擘画“茶果飘香、山海仙居、红瓦绿树、民富村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蓝图。二是健全“一套体制”。201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区乡村振兴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办六委”工作架构;2019年,结合机构改革将领导小组改为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调整“一办五专班”工作体制。成立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专门工作机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开展实体化工作推动。三是完善“一套政策”。全省率先制定区县级扶持办法——《崂山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办法》,2022年以来配套出台了《关于推动崂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崂山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崂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补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强村惠农政策,形成一套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近年来共统筹各类资金约60亿元,优先用于农业农村,支持乡村振兴。
  二、强基础、抓治理,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创标杆,集中力量让基层基础硬起来、发展后劲强起来。一是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六基工程”。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之举,确定100项重点任务,区级领导同志挂帅,专班推进、清单落实。集中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提标育强了一批“创优”“示范”型党组织,东麦窑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晓望村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强化“头雁”带动,全面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以区管干部标准大抓村级班子建设,对139个村级班子全覆盖考察调研,创新组建以192名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后备力量“成长训练营”,储备村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典型培育,13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范围,5人被授予“崂山区基层基础建设贡献奖章”。三是整合治理资源,着力增强党建统领乡村治理效能。建立“7+X”标准化体系,打造12处“示范引领型”、24处“标准提升型”党群服务阵地,推动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创新开展“185”城乡治理体系、党建统领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治理“八小工程”,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培育10余个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三、美生态、优环境,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探索了一条“三四三”的新路子,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广。一是聚焦“三个关键”,着力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机制”上,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标准”上,细化20项具体要求,建立量化打分体系,确保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制度”上,相继出台农村改厕、污水处理设施建管等文件,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二是紧盯“四大难题”,着力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紧盯生活污水治理难题,敷设污水管网1500余公里,全省率先实现生活污水应治尽治、黑臭水体“整县制全域治理”;紧盯生活垃圾治理难题,创新施行“3+4+3”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垃圾分类农村社区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紧盯农村改厕管护难题,建立智能化管护系统平台,实现报抽、报修、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紧盯村容村貌治理难题,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9个,“美丽庭院”创建率连续三年领跑全市。三是创建“三项机制”,着力解决“保长效”的问题。抓实城乡一体化管护,垃圾收运市场化、区域管理网格化、作业主体多元化、质量监管经常化,实现山、海、林、田、河、村全域管理;抓实居民自治常态化,通过资金奖励、强化宣传等举措,提升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实督查考核激励,坚持“日巡查、周考核、月通报、年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始终位列全市第一。
  四、显特色、扬优势,大力拓宽乡村致富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崂山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一是坚持示范引领。围绕“村村出精品、点线面提升”的目标,2022年以来聚力打造总投资10亿余元的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安排2亿余元推动23个村庄产业配套、微整治精提升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个示范片区分别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国家驰名商标企业3家、省着名商标企业5家,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5个。推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处,8家茶企入围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生产经营主体名录。组织成立崂山茶产业集群党建联盟,启动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成功申报“崂茶一号”国家品种登记,推出崂山茶“龙须”“凤羽”等高端品系,崂山茶文化系统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崂山茶区域品牌价值达15.98亿元,作为整个江北地区茶叶类唯一代表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前50名。三是推进农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是全省的“消费提振年”,崂山区以全省乡村好时节·LET’S购主题年的总体安排为主线,借助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东风,结合崂山区传统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旅资源,错峰谋划了樱桃花节、鲅鱼节、茶节、樱桃节、馒头节等特色的乡村振兴节会,全面展示了崂山全域皆景、四季可游的独特魅力,持续打造输出崂山区“特色产业+文化体验+节庆旅游”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的IP品牌,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转变、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思路,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品质提升行动,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的工作局面,涌现出仙居崂山、乐活美宿等一批融地域特征、人文风情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精品民宿。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乡旅精品路线1条,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称号120余个。
  五、统要素、促创新,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支撑、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多元参与、协同配合的发展格局,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一是强化人才支撑。出台《关于推动崂山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完善乡村人才“1+4”工作体系,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新时代“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全方位引育乡村人才。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发挥9家智库联盟单位和17名智库专家智力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培育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1名、齐鲁乡村之星11名,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处。累计完成高素质农民、“金蓝领”、 新型学徒等各类乡村技能人才培育5万余人次。二是强化文化引领。持续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成率100%,区级以上文明社区占比92.67%。抓好传统文化保护,打造全市首家山东手造·非遗体验中心,3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加大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培育省级文化先进社区2个,省级示范农家书屋、书香之村、书香农家等15个,创建第二届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区,北宅街道获评山东省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之乡”。三是强化改革创新。开展“百企进百村、促振兴共富裕”行动,22个村企建立合作关系,总投资1.4亿元的14个联建项目稳步推进。创新“12432”工作法,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账务分离。坚持“组织力+市场力”相结合,制定《强化党建统领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共享促村集体增收的实施意见》,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共享促村集体增收,累计成立乡村共富公司105家,带动村集体增收5177万元,2022年,75.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36%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71%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五十万元以上。
  六、聚合力、强帮扶,对口协作取得显着成效
  崂山区对口帮扶贵州省普定县、甘肃省礼县,2020年来,我们聚焦各方力量,协助帮扶地区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多次被甘肃省、贵州省评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单位。一是建机制,形成帮扶合力。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方案,汇聚全区各界力量、各方智慧参与到协作工作中。380余人次主动赴当地对接,问题导向、精准扶贫。二是育产业,创新消费扶贫。搭建桥梁,引导企业在协作地投资达4.1亿元,受益贫困人口7680人。“线上”“线下”结合,对协作地农特产品进行推广、促销,协助帮扶地区农特产品销售达6.93亿元。三是聚资源,深化帮扶领域。累计向协作地提供财政帮扶资金3.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教学医疗条件改善等项目;捐款捐物8000余万元,8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与协作地村庄建立结对关系;在协作地召开招聘会5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四是强支援,补齐医教短板。组织崂山区15家医疗机构帮助协作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举办专题培训30余次,培育4000余人;邀请医学专家赴协作地为留守儿童发起“光明行动”,其中,胸椎结核和唇腭裂手术填补当地该项手术史上的空白。援建马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张鲁集乡轩楼小学教学楼等,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组织崂山区学校与协作地80余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选派优秀校长及教学能手赴协作地交流。
  同时,崂山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省内菏泽市郓城县的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援助资金4000余万元,硬化道路约6.3万平米、修建桥梁12座,惠及群众5.2万多人。协助引进的郓城修文外国语学校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已建成。
  下一步,崂山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崂山打造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生态振兴、生态致富的路子”“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农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全力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打造中创崂山标杆、作示范实践。
  我就发布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主持人:感谢苏区长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围绕着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请问,崂山区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借鉴了哪些先进理念,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王妮妮: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2023年,崂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初,我们便以浙江、成都等先进地区为标杆。最近全国都在学习的浙江“千万工程”的先进经验,正是崂山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具体实践的样板。结合实际,我们蹚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创新突破的崂山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显着成效。
  我们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浙江经验,于2019年开始,实施了“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并以此为抓手,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4年全市领先。2022年底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应治尽治;实现全区300户以上的村庄公厕覆盖率、村村通道路硬化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区级美丽乡村覆盖率“五个100%”,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城市般的公共基础配套和社会公共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崂山借助区位优势,不断地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奖补力度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我们连续14年投入1.1亿元实施崂山茶“直补”,推动崂山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获批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高质高效试点县”,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5.98亿元,一片叶子成了推动崂山都市乡村致富的“黄金叶”。我们创新开展“百企进百村 促振兴共富裕”行动,11对村企开展联建,共促共赢;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立105家乡村共富公司,带动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村庄由2019年的56个,增加到2022年的10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25453元,增加到2022年的31374元,增长23个百分点。
  我们坚持“抓点带面、成方连片”,把“抓示范促振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推动村庄联动、抱团发展。崂山的乡村产业发展布局先后经历了“产业示范带”“田园综合体”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不同类型、层级的蝶变提效。在前期打造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南九水休闲艺术示范带、标山乡村生活体验带、“两河”文旅双创示范带、北九水休闲康养示范带的基础上,聚力打造总投资10亿余元的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其中,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列入市级示范片区建设,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北宅街道“百果溪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人才赋能,以“六基工程”为抓手,先后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基层基础突破年”活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了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1+7”体系,从9个方面制定具体标准,分类搭建“擂台比武”“达标创建”“对标提升”不同载体,提标育强了一批“创优”“示范”型党组织。东麦窑村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晓望村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坚持人才赋能乡村,激活发展动力,选育12名乡村振兴带头人、46名区乡村之星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投入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党建产业联盟等平台聚集了更强大、更优越的人才资源,为乡村发展点燃活力和激情。
  崂山区紧邻青岛主城区,坐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亦城亦乡。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是我们乡村振兴的一条主要路径。我们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特色产业+文化体验+节庆旅游”农文旅深度融合的IP品牌建设,“三产融合,文旅赋能”的农业发展新态势逐渐转型升级,培育民宿800余家,年均接待游客40余万人,营业收入3亿余元,沙子口街道、王哥庄街道获评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乡旅精品路线1条,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称号120余个,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区”,“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入围省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下一步,崂山将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积极把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为营商环境,把农民主体和农民要求作为重要参考,抓实做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新突破乡村综合改革,系统推进乡村振兴“133456”的崂山打法,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当示范。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记者:去年以来,青岛市推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创新打法,各个区市都在行动。请问崂山在这个方面都有哪些有益的探索,能否有一个片区可以介绍一下?
  于晓:感谢您的关注和提问,下面我以北宅街道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崂山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些探索和做法。
  北宅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市委、区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积极推动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申报和建设工作。今年4月份,百果溪谷示范区正式列为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聚焦规划引领,绘就乡村发展蓝图
  北宅街道始终坚持从乡村的角度出发,结合“三区三线”调整、产业发展需求等,以适合村庄发展需求的理念编制规划。在对“五谷九峰”优势资源进行统筹谋划、整合的基础上,对标省内样板示范区、国内领先示范区,坚持高标准、高定位规划,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美成在久”为目标,确定了“一轴携两心、两谷十二珠”的百果溪谷示范区规划布局,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积极发展花果赏摘、乡村漫游、森林康养、田园农趣等新业态、新模式,让“爱上北宅·慢悠游”的区域品牌活起来,全面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突出党建统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北宅围绕“五大振兴”,以党建为统领,以百果溪谷省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效应,组建崂山樱桃谷等5个党建产业联盟,深入开展“三会一课”进田间、进基地、进农户“三进”活动,依托“田间流动党校”“生产课堂”等方式提升村民素质能力,建立街道乡村振兴人才库,发挥人才支撑引领作用。聚焦“五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推行“导师帮办”工作机制,磨砺担当铁肩膀,练就攻坚克难真本领。实施干部队伍“红色壮骨”工程,常态化开展党组织书记“强基争先”擂台赛,逐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实施区域融合“红色提效”工程,积极探索“项目对接、党建先行”运行机制,开展“村企联建”活动,探索共富公司建设的崂山模式,搭建村企互通交流平台,以党建融合助力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生态助力振兴,打造最美精致乡村
  北宅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市委“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目标定位,围绕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部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来统筹谋划,锚定全域皆景区,持续用力,接续奋斗,不断出新招、出实招,通过“顶格推进、上下联动,党员示范、奖励激励,精细精准、分段施策,强化督导、压实责任,抓细抓常、效益凸显”五项措施,把“村美人幸福”的理念根植于村民的思想之中,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爱护”,打造精致新北宅,多次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考核名列前茅,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路子,为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北宅已成为村里人乐享、城里人向往的宜居宜游之地,今年举办的青岛首届樱桃花节、青岛2023樱桃节暨第28届北宅樱桃节共吸引游客200万人次、创收10.2亿元,实现了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下一步,北宅街道将进一步围绕乡村振兴规划蓝图,抢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机遇,以“绿水青山”为基底,以“富民强村”为主线,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
  重点在挖掘盘活乡村资源、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合伙人平台、启用项目库和资源银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增效等方面下实功夫、细功夫,为项目引入、产业发展、富民强村夯基础、指方向、添动力。目前,北宅街道正在深入细致谋划百果溪谷示范片区建设各项工作,锚定目标,狠抓落实,推动“五谷九峰”全域振兴,用心用情用力建设生态共富新北宅。
  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提问,希望大家来北宅实践体验,对我们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用更多积极的力量助推北宅百果溪谷示范区在齐鲁大地上作出崂山示范,走在全省一流。
  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刚才,我注意到区长谈到了崂山区在东西部协作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东西部协作为国家战略,崂山区下一步在帮扶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陇南市礼县,请谈一谈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子超:感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崂山区东西部协作地主要是甘肃省的定西市陇西县和陇南市的礼县。2023年上半年,我们筹集财政资金1530万元已经拨付到位。签订了四个产业项目,总投资3.8亿元。结合“春风行动”,采取线上推送和线下宣传方式加强崂山企业招聘推介活动,通过“点对点”地输送累计来青就业脱贫劳动力478人;开展了今年的“协作地年货大采购”,帮助两地销售各类农产品累计3453万元;组织全区各单位、驻区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协作地社会捐赠捐物活动,累计捐赠金额795万元。下一步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深化协作对接,强化工作落实
  落实东西协作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互访交流,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协作重点,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围绕东西部协作“六大任务”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职责,靠实责任,确保东西部协作任务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深化劳务合作,促进稳定就业
  建立完善劳务协作和服务保障机制,紧密对接协作地区企业用工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东部企业,我们崂山青岛的东部企业到协作地投资兴业,为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供更多岗位,保证稳定就业增收。
  (三)深化产业协作,保障群众增收
  建立产业带动机制,支持艾迪生物、飞熊领先、百睿利恩特、时创科技等企业赴协作地通过共建产业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等方式,共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和跨区域合作。兴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持投资企业数、实际投资额、吸纳就业人口方面持续增长势头。通过牵线搭桥拓展两地消费协作销售渠道,加强供给需求对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会展、直播带货平台促进更多“甘货”出山,协助协作地将土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四)深化人才交流,推进智力帮扶
  继续加大协作双方在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交流力度,促进观念互道,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崂山区教育、卫生、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两地学校、医院和企业结对帮扶机制,向协作地输送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协作地专业人员能力水平。
  (五)深化帮扶形式,拓展帮扶领域
  发挥市场主体、民间力量、商会、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开展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社会捐助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形成多方力量,多种形式、更宽领域参与帮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解读东西部协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全面宣传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帮扶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挖掘先进经验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各项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
  我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会后可以联系崂山区农业农村局,电话是:8899633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