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

浏览:171


  发布会日期:
  2023年6月21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的工作部署,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努力建设农业强市。从今天起,我们召开“乡村振兴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市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方面的生动实践、重大进展和典型经验。
  本场发布会是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由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政府副市长 宋明杰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袁瑞先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杜绍波同志;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程兴谟同志;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宋晓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宋市长介绍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情况。
  宋明杰: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青岛市政府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我市“三农”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使命、笃行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稳产保供基础持续夯实,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蔬菜600万吨以上、果品1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水产品100万吨左右,基本形成了“36111”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列。乡村产业加快融合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六,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显着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累计完成农村改厕91万户,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1%,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等串珠成链,21.96万户美丽庭院以“小美”聚“大美”。
  三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493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成员享受分红福利,3万余农民群众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上岗就业、稳定增收,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20820元增长到27701元,绝对值保持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率连续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4∶1到2.26:1。
  四是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路、水、电、客运、垃圾清运等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其中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1.7%,稳居全省前列,村内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
  五是乡风文明显着改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9%。大力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了“德育乡村”“绿色超市”“好家风加油站”等基层特色做法,全市建成131处结婚礼堂,推动形成了“喜事新办、新事简办”的婚庆新风。
  六是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融合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全面优化,全市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建立,“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等实现全面覆盖,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加快转变升级。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得益于广大“三农”工作者和农民朋友的不懈奋斗。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了四个方面。
  一、坚持顶格推动。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四个优先”的要求,把“三农”工作“重中之重”落到实处。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主任,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34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市委领导定期主持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建立五个专班定期通报会商制度,增加组织、财政、自规、住建四个部门分管领导为农办副主任,不断增强工作推进的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每年以“市委一号文件”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试行)》等重大政策文件。每年制定农业农村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清单,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乡村振兴每个专班、每个单位,实施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盘点、半年一督导、年底一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坚持要素统筹。统筹“人、地、钱”关键要素,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依托青岛农业大学,建立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汇聚国家、省、市专家40余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实施人才返乡入乡促进行动、“乡村英才”选培行动、“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等,累计建成农业领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74个,重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研发人员达4700余人,高素质农民总量达19万人。每年安排至少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建设期内给予每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5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把农业农村作为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出台《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适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推动各类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13项国家级、省级试点为抓手,推动城乡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在平度市、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开展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赋予农民群众更多财产权利。创新建设全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多部门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开展跨部门、多层级“一站式”联合审批。巩固改革成果,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累计突破88亿元,促进了农村资产资源优化配置。
  四、坚持典型引路。建立乡村振兴典型库,完善典型发现、培育、总结、推广工作机制,示范片区、“数智”农业、“道德乡村”等多项典型经验被省部级领导批示、在全国全省推广。仅2022年,就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政务平台推广我市“三农”经验40余次,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媒体平台宣传我市“三农”工作160余次。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展会宣传推介乡村振兴工作,先后承办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全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专题演示展示会、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中国国际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兽医大会等重要会议,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提升。
  下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谢谢。
  主持人:感谢宋市长的介绍。接下来,请袁瑞先局长介绍我市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有关情况。有请。
  袁瑞先: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首先我想借这个机会,先向各位简要通报一下大家所关心的今年小麦生产的情况。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我市夏收从6月2日开镰收割,6月13日进入集中收获期,截至6月20日,今年全市340多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颗粒归仓。得益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措施实,今年全市小麦面积同比增长大约2%,亩均单产同比增长2%左右,小麦总产同比增长4%左右,良种覆盖率达到99%,呈现小麦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品种优“三增一优”的特点,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实施开展了五大行动:
  一、实施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我们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设7个(西海岸、即墨、胶州各1个,平度、莱西各2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统筹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六化同步”,实现良种使用、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等“七个全覆盖”,带动全市305万亩粮田科技增产。6月19日,经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实打测产,平度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核心基地小麦亩产达到837.2公斤,刷新青岛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粮食生产大县5个,其中,平度市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称号,连续10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
  二、实施产业链和大项目建设行动。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升级。每年签约过亿元农业项目30个以上,今明两年,全市共开工建设过亿元农业大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688亿元,年度总投资156亿元。其中,总投资18亿美元、占地1790亩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是青岛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上合绿色农产品博览中心,将建成国家级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的利群农产品精深加工类物流项目,将打造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仓配一体化智慧物流基地。实施强龙头战略,优选26家农业“金花”和15家链主企业,重点培育,打造市场广、知名度高、带动性强的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20家,带动形成2条千亿级,8条百亿级和15条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25.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达到432.7亿元,稳居全国城市首位。今年一季度,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三、实施现代农业“双强”行动。创新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争取市级资金4500万,在全国率先创设“拨改投”种子金,在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板块均培育出种业单项冠军;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中,青岛市有9家入选,居同类城市第一位。高起点打造青农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调度中心、农村三资监管中心、乡村振兴可视化展示中心“四大中心”一体化集成。创建1个国家级、4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全球首艘10万吨智慧养殖工船正式运营。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实施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点推进“2+7+N”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
  四、实施改革激发产业活力行动。坚持以10项国家级、3项省级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化承包地改革,在平度市、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开展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不同类型村庄延包路径。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3万,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赋予农民群众更多财产权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576家、示范家庭农场413家。构建从市到村四级互联互通、有机衔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市累计交易额突破88亿元。
  五、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坚持面上整治、点上突破、片上示范,循序渐进,推动美丽乡村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梯次跃升。面上。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新开展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打造“微景观”2.3万处。今年,按照“清底子、建机制、固长效”的思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清理农村垃圾6.3万吨,治理村内外乱堆乱放点5.7万余处。点上。以美丽乡村抓点带面,实施美丽乡村、美丽村居、美丽庭院“三美”示范创建,实现141个省级、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21.96万户美丽庭院“三美”共融、美美与共。片上,以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突破口,立足全国一流的目标定位,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索青岛路径。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锚定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这一目标,牵牢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以乡村产业蝶变升级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市做出农业农村部门新的更大贡献。
  汇报完毕。
  主持人:谢袁局长的介绍。下面是媒体朋友提问环节,请大家提问。
  大众网 记者: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经成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开展这项工作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
  杜绍波: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你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关注。
  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指示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要求的一项具体措施,目的是立足青岛实际,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青岛实践路径。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聚焦产业兴、组织强、环境美、治理优、要素活、生活富的目标,坚持党建统领农民主体。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规划引领、系统集成、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既重面子,又重里子,系统地打造乡村“五个振兴”的共同体,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求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体现差异性和独特性、各美其美。
  坚持要素集聚、协同推进,整合人、地、钱集中投入,干一件成一件,不撒胡椒面,形成市、区市、镇街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应该说十个市级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工作经验做法被全国和全省推广,这项工作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22年度十大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乡村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每个示范片区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初步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比如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示范片区乡村旅游、崂山流清湾示范片区的民宿经济都发展迅速、初具规模。杨家山里示范片区仅“五一”一个假期就接待游客超过了10人次;平度市向阳红示范片区的西红柿全产业链不断延伸,业态不断丰富,每个种植大棚就可实现纯收入20万元以上。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显着提升。示范片区内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养老、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改厕实现应改尽改,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庄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今年我们又安排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项目42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三是强村富民的效应逐步显现。扎实推进以强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成改革,目前10个市级示范片区共承担9项国家级和省级的改革试点任务,有效地激活了土地、房屋等资源要素,促进了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2022年,经初步统计,示范片区的村集体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高于所在区域的平均水平。
  四是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通过示范片区建设,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着增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建设村庄、治理乡村的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推行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德育银行积分制等做法也全面推广,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民对乡村振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普遍增强。
  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今年全市“三夏”生产进展顺利,夏收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请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以及在下步夏管工作中有什么具体举措来保障秋粮丰产增收?谢谢。
  程兴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媒体和记者朋友对今年“三夏”生产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全市“三夏”生产也由夏收过渡到夏播、夏管阶段,各项工作正有序顺利推进。刚才,袁局长对今年夏粮生产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得益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措施实,我市夏粮再获丰收,打赢了粮食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起了个好步。与往年比较,今年“三夏”生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措施实、产量增。为确保今年夏粮丰收,我市强化惠农政策落实,高质量开展麦田管理。对全市种植小麦的农户,按照每亩131元的补贴标准,共计4.87亿元,将于6月底前全部发放到户,受惠农户达50.1万户;同时全面落实种植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切实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小麦面积稳定增加。抓实了小麦秋种、春管、夏收每个关键期的田间管理,组织1000多名农技人员服务生产一线,培训指导农民3万余人,环环相扣、一招不落,科学应对了播期偏晚、秋冬寒潮等不利影响,全市水浇地和旱地小麦实现均衡增产。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837.2公斤,刷新了小麦单产青岛历史最高纪录,标志着青岛小麦单产提升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是技术高、质量优。全市种植的济麦22号等10个主导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实现了节水高产。突出绿色增粮技术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以上,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50多万亩;依托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精量播种、精准喷药、智能监控和智能收获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播种、田管质量,减少了收获环节产量损失,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内;狠抓了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实施穗期“一喷三防”385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整体较轻,小麦条锈病零发现;全市小麦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三是保障好、进度快。麦收期间,全市组织上阵小麦联合收割机8000多台,机收率100%。在辖区内高速路口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25个,组建了覆盖全部产粮镇村的农机作业应急服务体系,公布了全市6个24小时服务保障电话,储备100多台烘干设备和机关大院、社区广场、学校操场等各类晒粮场所1万余处。针对6月19日可能出现的降雨过程,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会商联动、加密服务,从6月16日起加快麦收进程,日收获面积均超过40万亩,确保全市小麦雨前基本收获完毕,保证了丰收到手。
  近日,我市出现普遍降雨过程,为夏播夏管提供了有利条件,截至6月20日,全市已播种夏玉米267万亩,进程过7成,近期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加快夏播速度,及时开展夏管工作,打好秋粮丰产基础。主要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重点落实玉米、大豆和花生单产提升任务,依托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二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切实管控安全生产风险。科学应对夏季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统筹救灾资金,提早做好物资、技术准备。三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田管水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服务生产,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控等,确保秋粮稳产丰收。
  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请问我市如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使农民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改革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谢谢。
  宋晓: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近年来,我市立足青岛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依托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验区等改革载体和一批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65亿元,成员分红7.1亿元;农村居民实现可支配收入27701元,较2018年增长33%。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扎实搞好确权,为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493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315亿元,较2018年增加53.4%,年均增速达10%以上。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清查回收土地5.4万亩。开展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总结了“平原村”“山岭村”“城郊村”延包模式,探索承包关系长久稳定的青岛路径。
  二、稳步推进赋权,为集体产权提高“含金量”。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明确了集体股权占有、收益、继承、退出、质押等办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探索有偿退出,实现农村产权财产价值。开展改革试点,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审查机制、补偿机制;率先建成市级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农户“零跑腿”申请审批功能;制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有偿退出办法,有偿退出宅基地1300多宗。开展担保抵押,激活农村资源金融属性。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25亿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1.1亿元,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拓展发展路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全市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相对薄弱村抱团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试点等五大行动,探索出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入股等发展路径,促进了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三、有序实现活权,为乡村资源打造“活水池”。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抓手,培育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全市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5%。以争创国家农村产权交易整市试点为契机,打造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配置“三位一体”,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结算清分、统一监督管理和分级办理业务“六统一分”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乡村资源要素统一起来,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媒体朋友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66999635。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6月21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的工作部署,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努力建设农业强市。从今天起,我们召开“乡村振兴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市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方面的生动实践、重大进展和典型经验。
  本场发布会是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由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政府副市长 宋明杰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袁瑞先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杜绍波同志;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程兴谟同志;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宋晓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宋市长介绍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情况。
  宋明杰: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青岛市政府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我市“三农”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使命、笃行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稳产保供基础持续夯实,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蔬菜600万吨以上、果品1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水产品100万吨左右,基本形成了“36111”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列。乡村产业加快融合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六,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显着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累计完成农村改厕91万户,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1%,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等串珠成链,21.96万户美丽庭院以“小美”聚“大美”。
  三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493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成员享受分红福利,3万余农民群众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上岗就业、稳定增收,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20820元增长到27701元,绝对值保持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率连续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4∶1到2.26:1。
  四是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路、水、电、客运、垃圾清运等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其中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1.7%,稳居全省前列,村内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
  五是乡风文明显着改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9%。大力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了“德育乡村”“绿色超市”“好家风加油站”等基层特色做法,全市建成131处结婚礼堂,推动形成了“喜事新办、新事简办”的婚庆新风。
  六是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融合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全面优化,全市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建立,“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等实现全面覆盖,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加快转变升级。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得益于广大“三农”工作者和农民朋友的不懈奋斗。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了四个方面。
  一、坚持顶格推动。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四个优先”的要求,把“三农”工作“重中之重”落到实处。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主任,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34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市委领导定期主持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建立五个专班定期通报会商制度,增加组织、财政、自规、住建四个部门分管领导为农办副主任,不断增强工作推进的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每年以“市委一号文件”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试行)》等重大政策文件。每年制定农业农村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清单,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乡村振兴每个专班、每个单位,实施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盘点、半年一督导、年底一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坚持要素统筹。统筹“人、地、钱”关键要素,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依托青岛农业大学,建立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汇聚国家、省、市专家40余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实施人才返乡入乡促进行动、“乡村英才”选培行动、“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等,累计建成农业领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74个,重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研发人员达4700余人,高素质农民总量达19万人。每年安排至少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建设期内给予每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5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把农业农村作为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出台《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适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推动各类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13项国家级、省级试点为抓手,推动城乡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在平度市、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开展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赋予农民群众更多财产权利。创新建设全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多部门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开展跨部门、多层级“一站式”联合审批。巩固改革成果,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累计突破88亿元,促进了农村资产资源优化配置。
  四、坚持典型引路。建立乡村振兴典型库,完善典型发现、培育、总结、推广工作机制,示范片区、“数智”农业、“道德乡村”等多项典型经验被省部级领导批示、在全国全省推广。仅2022年,就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政务平台推广我市“三农”经验40余次,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媒体平台宣传我市“三农”工作160余次。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展会宣传推介乡村振兴工作,先后承办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全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专题演示展示会、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中国国际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兽医大会等重要会议,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提升。
  下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谢谢。
  主持人:感谢宋市长的介绍。接下来,请袁瑞先局长介绍我市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有关情况。有请。
  袁瑞先: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首先我想借这个机会,先向各位简要通报一下大家所关心的今年小麦生产的情况。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我市夏收从6月2日开镰收割,6月13日进入集中收获期,截至6月20日,今年全市340多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颗粒归仓。得益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措施实,今年全市小麦面积同比增长大约2%,亩均单产同比增长2%左右,小麦总产同比增长4%左右,良种覆盖率达到99%,呈现小麦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品种优“三增一优”的特点,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实施开展了五大行动:
  一、实施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我们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设7个(西海岸、即墨、胶州各1个,平度、莱西各2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统筹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六化同步”,实现良种使用、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等“七个全覆盖”,带动全市305万亩粮田科技增产。6月19日,经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实打测产,平度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核心基地小麦亩产达到837.2公斤,刷新青岛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粮食生产大县5个,其中,平度市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称号,连续10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
  二、实施产业链和大项目建设行动。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升级。每年签约过亿元农业项目30个以上,今明两年,全市共开工建设过亿元农业大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688亿元,年度总投资156亿元。其中,总投资18亿美元、占地1790亩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是青岛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上合绿色农产品博览中心,将建成国家级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的利群农产品精深加工类物流项目,将打造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仓配一体化智慧物流基地。实施强龙头战略,优选26家农业“金花”和15家链主企业,重点培育,打造市场广、知名度高、带动性强的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20家,带动形成2条千亿级,8条百亿级和15条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25.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达到432.7亿元,稳居全国城市首位。今年一季度,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三、实施现代农业“双强”行动。创新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争取市级资金4500万,在全国率先创设“拨改投”种子金,在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板块均培育出种业单项冠军;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中,青岛市有9家入选,居同类城市第一位。高起点打造青农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调度中心、农村三资监管中心、乡村振兴可视化展示中心“四大中心”一体化集成。创建1个国家级、4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全球首艘10万吨智慧养殖工船正式运营。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实施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点推进“2+7+N”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
  四、实施改革激发产业活力行动。坚持以10项国家级、3项省级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化承包地改革,在平度市、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开展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不同类型村庄延包路径。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3万,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赋予农民群众更多财产权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576家、示范家庭农场413家。构建从市到村四级互联互通、有机衔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市累计交易额突破88亿元。
  五、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坚持面上整治、点上突破、片上示范,循序渐进,推动美丽乡村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梯次跃升。面上。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新开展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打造“微景观”2.3万处。今年,按照“清底子、建机制、固长效”的思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清理农村垃圾6.3万吨,治理村内外乱堆乱放点5.7万余处。点上。以美丽乡村抓点带面,实施美丽乡村、美丽村居、美丽庭院“三美”示范创建,实现141个省级、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21.96万户美丽庭院“三美”共融、美美与共。片上,以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突破口,立足全国一流的目标定位,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索青岛路径。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锚定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这一目标,牵牢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以乡村产业蝶变升级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市做出农业农村部门新的更大贡献。
  汇报完毕。
  主持人:谢袁局长的介绍。下面是媒体朋友提问环节,请大家提问。
  大众网 记者: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经成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开展这项工作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
  杜绍波: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你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关注。
  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指示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要求的一项具体措施,目的是立足青岛实际,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青岛实践路径。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聚焦产业兴、组织强、环境美、治理优、要素活、生活富的目标,坚持党建统领农民主体。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规划引领、系统集成、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既重面子,又重里子,系统地打造乡村“五个振兴”的共同体,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求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体现差异性和独特性、各美其美。
  坚持要素集聚、协同推进,整合人、地、钱集中投入,干一件成一件,不撒胡椒面,形成市、区市、镇街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应该说十个市级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工作经验做法被全国和全省推广,这项工作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22年度十大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乡村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每个示范片区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初步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比如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示范片区乡村旅游、崂山流清湾示范片区的民宿经济都发展迅速、初具规模。杨家山里示范片区仅“五一”一个假期就接待游客超过了10人次;平度市向阳红示范片区的西红柿全产业链不断延伸,业态不断丰富,每个种植大棚就可实现纯收入20万元以上。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显着提升。示范片区内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养老、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改厕实现应改尽改,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庄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今年我们又安排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项目42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三是强村富民的效应逐步显现。扎实推进以强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成改革,目前10个市级示范片区共承担9项国家级和省级的改革试点任务,有效地激活了土地、房屋等资源要素,促进了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2022年,经初步统计,示范片区的村集体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高于所在区域的平均水平。
  四是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通过示范片区建设,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着增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建设村庄、治理乡村的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推行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德育银行积分制等做法也全面推广,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民对乡村振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普遍增强。
  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今年全市“三夏”生产进展顺利,夏收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请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以及在下步夏管工作中有什么具体举措来保障秋粮丰产增收?谢谢。
  程兴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媒体和记者朋友对今年“三夏”生产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全市“三夏”生产也由夏收过渡到夏播、夏管阶段,各项工作正有序顺利推进。刚才,袁局长对今年夏粮生产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得益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措施实,我市夏粮再获丰收,打赢了粮食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起了个好步。与往年比较,今年“三夏”生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措施实、产量增。为确保今年夏粮丰收,我市强化惠农政策落实,高质量开展麦田管理。对全市种植小麦的农户,按照每亩131元的补贴标准,共计4.87亿元,将于6月底前全部发放到户,受惠农户达50.1万户;同时全面落实种植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切实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小麦面积稳定增加。抓实了小麦秋种、春管、夏收每个关键期的田间管理,组织1000多名农技人员服务生产一线,培训指导农民3万余人,环环相扣、一招不落,科学应对了播期偏晚、秋冬寒潮等不利影响,全市水浇地和旱地小麦实现均衡增产。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837.2公斤,刷新了小麦单产青岛历史最高纪录,标志着青岛小麦单产提升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是技术高、质量优。全市种植的济麦22号等10个主导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实现了节水高产。突出绿色增粮技术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以上,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50多万亩;依托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精量播种、精准喷药、智能监控和智能收获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播种、田管质量,减少了收获环节产量损失,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内;狠抓了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实施穗期“一喷三防”385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整体较轻,小麦条锈病零发现;全市小麦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三是保障好、进度快。麦收期间,全市组织上阵小麦联合收割机8000多台,机收率100%。在辖区内高速路口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25个,组建了覆盖全部产粮镇村的农机作业应急服务体系,公布了全市6个24小时服务保障电话,储备100多台烘干设备和机关大院、社区广场、学校操场等各类晒粮场所1万余处。针对6月19日可能出现的降雨过程,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会商联动、加密服务,从6月16日起加快麦收进程,日收获面积均超过40万亩,确保全市小麦雨前基本收获完毕,保证了丰收到手。
  近日,我市出现普遍降雨过程,为夏播夏管提供了有利条件,截至6月20日,全市已播种夏玉米267万亩,进程过7成,近期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加快夏播速度,及时开展夏管工作,打好秋粮丰产基础。主要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重点落实玉米、大豆和花生单产提升任务,依托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二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切实管控安全生产风险。科学应对夏季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统筹救灾资金,提早做好物资、技术准备。三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田管水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服务生产,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控等,确保秋粮稳产丰收。
  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请问我市如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使农民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改革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谢谢。
  宋晓: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近年来,我市立足青岛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依托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验区等改革载体和一批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65亿元,成员分红7.1亿元;农村居民实现可支配收入27701元,较2018年增长33%。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扎实搞好确权,为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493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315亿元,较2018年增加53.4%,年均增速达10%以上。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清查回收土地5.4万亩。开展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总结了“平原村”“山岭村”“城郊村”延包模式,探索承包关系长久稳定的青岛路径。
  二、稳步推进赋权,为集体产权提高“含金量”。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明确了集体股权占有、收益、继承、退出、质押等办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探索有偿退出,实现农村产权财产价值。开展改革试点,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审查机制、补偿机制;率先建成市级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农户“零跑腿”申请审批功能;制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有偿退出办法,有偿退出宅基地1300多宗。开展担保抵押,激活农村资源金融属性。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25亿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1.1亿元,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拓展发展路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全市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相对薄弱村抱团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试点等五大行动,探索出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入股等发展路径,促进了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三、有序实现活权,为乡村资源打造“活水池”。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抓手,培育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全市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5%。以争创国家农村产权交易整市试点为契机,打造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配置“三位一体”,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结算清分、统一监督管理和分级办理业务“六统一分”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乡村资源要素统一起来,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媒体朋友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66999635。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