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新闻发布会

浏览:120


  发布会日期:
  2023年5月18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了17条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博士后聚青政策,完善了青岛博士后人才战略布局,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学俊同志;
  青啤公司制造副总裁、人力资源管理总部部长 汪岩同志;
  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孔伟金同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宋平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提问。
  首先,请刘学俊局长解读《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有请!
  刘学俊: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博士后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求我们“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博士后作为青年创新人才的杰出代表,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科学技术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青岛市博士后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青岛是全国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就获批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青岛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举措,正式拉开了青岛市招收培育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近年来,我们主动把博士后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的中心大局,创新实施“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计划”,在政策资助、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进站6972人,在站2761人,出站留青2753人,出站留青率76%。博士后人数、平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博士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350项,累计创造产值超过60亿元。
  最近,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实施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五大行动,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士后人才高地。《行动计划》重点把握四个原则:一是注重发挥政策和资金的最大效应;二是注重发挥用人单位招收博士后的主体作用;三是注重人才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相互融合;四是注重博士后创新项目落地及成果转化。到2025年,全市成功对接博士后“揭榜挂帅”项目10个;新增博士后站(基地)100个;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1000个;累计集聚博士后在青创新创业人才达到10000人。这是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十百千万”。
  《行动计划》主要聚焦五大行动、17条措施:
  一、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
  一是拓宽博士后招引渠道。开展博士后专场招聘活动,建立健全胶东经济圈博士后联合招引资源共享机制,组织赴外博士后招引和政策推介活动。
  二是实施博士后资助政策。对在站(基地)博士后,与设站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有关规定连续两年给予每月最高13000元生活资助;对出站(基地)博士后,在青落户并与我市企事业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最高40万元聚青资助。建立政策资源统筹叠加机制,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分别享受国家、省和市、区博士后资助政策。也就是说国家、省、市、区各级的政策是叠加享受的。
  三是扩大博士后引育规模。定期赴高校、科研院所宣讲博士后政策。实施博士后站(基地)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的博士后站(基地),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科研资助。开通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对急需紧缺的优秀博士后,可简化招聘程序,采取考察、面谈等招聘方式。事业单位已满编、超编的,可使用机动编制,相应岗位无空缺的,可通过申请特设岗位的方式予以聘用。
  二、实施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扩容行动。
  一是建立博士后站(基地)“蓄水池”。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设立全市博士后站(基地)储备库,做好入库企业选拔培育。
  二是创建博士后站(基地)“联合体”。立足全市重点产业园区、新兴产业(人才)孵化基地的发展实际,发挥园区平台优势,将入住企业整体打包,设立以园区为主体的博士后站(基地)。利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做好博士后招生培养、资助申领发放以及企业博士后导师培训等工作。这主要是对某一些园区里面单个企业没有资格或者没有能力招收博士后的,可以把园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打包。
  三是举办博士后站(基地)“擂台赛”。建立普惠制与竞争性选拔相结合的评价激励体系,对新设立并招收首位博士后的站(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资助。组织博士后站(基地)综合考评,对排名前10%的站(基地)给予优秀站(基地)资助30万元。
  四是争创博士后创新创业“示范园”。培育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争创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创业园区)示范园区。持续推进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引进或培育纳统企业2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项目产值突破10亿元。
  三、实施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行动。
  一是鼓励引导博士后积极参加“揭榜挂帅”。面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征集科技攻关难题和技术升级需求,发布张榜榜单,激发博士后及科研团队参与揭榜。对于在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市场化项目揭榜中取得产业化成果的,优先推荐参评市级“揭榜挂帅”优秀攻坚人才(团队),获奖后项目负责人纳入青岛市拔尖人才管理。
  二是以创新创业大赛加快项目落地。通过组织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储备一批、交易一批、转化一批”博士后及科研团队的创新项目。对于大赛中在我市落地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土地使用、办公场所补助、厂房建设、项目投资、政府基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省级以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金、银、铜奖得主,按照程序组织专家评议纳入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范围,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
  三是以创新项目评选推动成果转化。开展博士后创新项目评选,对获评一等、二等博士后创新项目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资助。邀请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创业园区、投资基金等参加项目路演。博士后创新项目成功转化落地创办企业的,连续三年每年按照其创办企业上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与本人在企业占股比例乘积的30%给予资助。
  四、实施博士后青年人才培育行动。
  一是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交流。每年从博士后站(基地)选派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进行访问交流或科研合作,留学期限6个月或12个月,享受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资助12万元。邀请海内外具有博士后经历的战略科学家、一流企业领军人才及优秀在站博士后,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
  二是设立博士后人才高级职称“直通车”。对博士后留(来)青工作,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审。我市博士后站(基地)中从事科研工作的在站博士后,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海内外博士后高层次人才提升“快车道”。对在我市重点领域、重大平台和重要团队中承担或参与关键项目的博士后,在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创新项目时予以优先支持。支持海外博士后申报海外引才专项,对于成功入选的视同符合博士后生活资助激励加发条件,从入选当月起,每月加发6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聚青资助标准提高到40万元。支持优秀博士后申报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评选,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五、实施博士后服务提升行动。
  一是融入“党管人才·人才向党”品牌。对有意向入党的博士后人才单列发展计划,营造博士后人才向党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高效便捷、一站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一支过硬的博士后服务专员队伍,定期举办交流座谈会、业务培训班,打造“一站一人”的博士后管理服务模式。
  三是实施“典型选树、榜样引领”激励办法。开展优秀博士后和优秀博士后导师评选,获选优秀博士后、优秀博士后导师的可受邀参加高层次人才健康休养等活动。开展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四是做好“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服务保障。聚焦博士后人才关心关注的社会保障、职称晋升、岗位发展、薪酬待遇等问题,统筹推动支持保障政策出台落实。着力解决博士后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问题,营造博士后人才发展一流生态。
  以上是我对《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情况介绍,希望媒体朋友做好青岛市博士后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引导和鼓励博士后人才聚青创新创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请提问。
  党政理论网 记者:宋处长,您好!我们注意到此次《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了“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请问在促进博士后更好地就业方面,市人社局做了哪些工作,提供怎样的政策?
  宋平: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和社会各界对青岛市博士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为加大博士后集聚招引的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大批国家级的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科研工作站和山东省、青岛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这些基地也发挥了很多作用。最近我们通过博士后的站(基地)收集了一大批博士后的需求,全市共收集博士后岗位需求1783个,涉及127家博士后站(基地)。从岗位需求来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66个国家级流动站提供博士后岗位需求1428个;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19个国家级科研工作站提供博士后岗位需求263个;青岛中电绿网新能源、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2个山东省、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博士后岗位需求92个。这次的岗位需求主要分布在(音)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等学科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等9大产业集群。
  同时在政策扶持方面,除了对设站的基地和博士后本人,除了享受国家、省政策外,也可以按照《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享受六大类资助:一是设站资助,对于设立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给予50万元资助,设立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给予20万元资助。对博士后站(基地)考核优秀的另外给予30万元设站资助。二是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博士后的,给予站、基地最高5万元科研资助。三是项目资助,对博士后承担的创新项目,按照一类项目10万元、二类项目5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四是生活资助,对在站、基地博士后每月发放7000元的基本生活资助,对优秀博士后,根据类别再加发2000元、6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五是聚青资助,对于出站(基地)博士后在青就业创业的给予最高40万元聚青资助。六是创业资助,对在青岛通过创业将其相关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落地的博士后,连续三年每年按照其创办企业上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与本人在企业占股比例乘积的30%给予资助。为了支持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创建博士后集聚载体,最近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青岛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认定工作,也希望我市经济实力强、科研水平高、有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申报。
  这次发布的《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博士后的岗位需求信息,请大家可以登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官网-通知公告栏目中查询。在这里我们真心地希望广大海内外博士后青年人才相聚在青岛,实现人生价值,谢谢!
  我的回答就这些,谢谢各位。
  大众日报 记者:青啤集团作为2000年国家级科研工作站,是青岛市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市属企业,请问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及人才招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汪岩:谢谢提问,感谢对青岛啤酒的关注。青岛啤酒2000年建立啤酒行业首个博士后工作站,成为企业凝聚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工作平台,同时2013年青岛啤酒成为酿酒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那就是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基于这两个平台,青岛啤酒一直将构筑高能级研发平台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加入工作站。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所、企业国重的力量和资源,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探索。应该说通过对前沿技术的攻关,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企业的科研水平,同时保持了青岛啤酒的行业技术领先地位,也使青岛啤酒获得了多项荣誉。
  目前青岛啤酒形成了以三项国家级奖项为代表的核心技术6项,其他技术100多项,并形成了青岛啤酒九大品类70多款系列产品。2020年,青岛啤酒博士后工作站项目《“苦爽回甘”皮尔森啤酒的开发及产业化》从全球880多个项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最高奖-金奖,这也是大赛仅有的两个金奖之一。该项目成为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的典范,在学校及企业的宣讲活动中反响比较强烈,为博士后创新创业起到了比较好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当前,青岛啤酒正在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青岛啤酒也在打造“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世界一流企业”。青岛啤酒将牢牢把握博士后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吸纳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为建设青岛做出更大的贡献!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对青岛啤酒的关爱和支持!我就简要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信息港 记者:青岛大学作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推动博士后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孔伟金:谢谢记者的提问,也感谢你对青岛大学的关注。博士后是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青岛大学高度重视博士后服务青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我们是作为一所以城市命名的高校,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今年,学校围绕博士后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构建博士后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体系。我们在学校层面,在我们的工作站流动站方面成立了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来强化对服务青岛的指导。另外我们从博士后的管理和评价制度上进行了优化,把服务青岛融入到博士后入站、选题、基金申报以及出站等各个环节。二是着力构建了博士后服务青岛校地协同发展的机制。学校坚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构建了博士后对接校地、汇集信息、统筹合作、引导供需、招才引智的工作机制。学校统筹全校10个博士后工作站创新的资源,在课题研究、项目申报、成果评价等方面引导博士后深入融入到我们青岛市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现代金融等实体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们也作为青岛市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的理事长单位,我们先后与山东孚日集团等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60人,与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等3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招收博士后72人,通过联合招生,我们也推进了我们的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四链深度融合。也形成了博士后校地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博士后成果落地的青岛创新生态。学校把成果转化作为博士后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选种、育苗、培果、孵化,推动博士后优质科研项目在青岛加速落地,营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良生态系统。例如我们学校博士后相宏飞获得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银奖,他获得的成果也及时地在全国10余家三甲医院进行转化,打破脊柱微创设备被进口垄断的局面,成功完成国产创新替代。青岛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我们具有学科门类齐全和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基础,学校也把服务青岛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把博士后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我们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为博士后服务青岛提供更优良的工作条件。
  在此,我也诚挚邀请大家到青岛大学去指导工作,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大学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我就简要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孔校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5911276。
  本场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5月18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了17条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博士后聚青政策,完善了青岛博士后人才战略布局,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学俊同志;
  青啤公司制造副总裁、人力资源管理总部部长 汪岩同志;
  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孔伟金同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宋平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提问。
  首先,请刘学俊局长解读《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有请!
  刘学俊: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博士后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求我们“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博士后作为青年创新人才的杰出代表,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科学技术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青岛市博士后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青岛是全国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就获批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青岛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举措,正式拉开了青岛市招收培育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近年来,我们主动把博士后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的中心大局,创新实施“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计划”,在政策资助、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进站6972人,在站2761人,出站留青2753人,出站留青率76%。博士后人数、平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博士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350项,累计创造产值超过60亿元。
  最近,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实施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五大行动,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士后人才高地。《行动计划》重点把握四个原则:一是注重发挥政策和资金的最大效应;二是注重发挥用人单位招收博士后的主体作用;三是注重人才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相互融合;四是注重博士后创新项目落地及成果转化。到2025年,全市成功对接博士后“揭榜挂帅”项目10个;新增博士后站(基地)100个;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1000个;累计集聚博士后在青创新创业人才达到10000人。这是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十百千万”。
  《行动计划》主要聚焦五大行动、17条措施:
  一、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
  一是拓宽博士后招引渠道。开展博士后专场招聘活动,建立健全胶东经济圈博士后联合招引资源共享机制,组织赴外博士后招引和政策推介活动。
  二是实施博士后资助政策。对在站(基地)博士后,与设站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有关规定连续两年给予每月最高13000元生活资助;对出站(基地)博士后,在青落户并与我市企事业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最高40万元聚青资助。建立政策资源统筹叠加机制,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分别享受国家、省和市、区博士后资助政策。也就是说国家、省、市、区各级的政策是叠加享受的。
  三是扩大博士后引育规模。定期赴高校、科研院所宣讲博士后政策。实施博士后站(基地)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的博士后站(基地),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科研资助。开通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对急需紧缺的优秀博士后,可简化招聘程序,采取考察、面谈等招聘方式。事业单位已满编、超编的,可使用机动编制,相应岗位无空缺的,可通过申请特设岗位的方式予以聘用。
  二、实施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扩容行动。
  一是建立博士后站(基地)“蓄水池”。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设立全市博士后站(基地)储备库,做好入库企业选拔培育。
  二是创建博士后站(基地)“联合体”。立足全市重点产业园区、新兴产业(人才)孵化基地的发展实际,发挥园区平台优势,将入住企业整体打包,设立以园区为主体的博士后站(基地)。利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做好博士后招生培养、资助申领发放以及企业博士后导师培训等工作。这主要是对某一些园区里面单个企业没有资格或者没有能力招收博士后的,可以把园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打包。
  三是举办博士后站(基地)“擂台赛”。建立普惠制与竞争性选拔相结合的评价激励体系,对新设立并招收首位博士后的站(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资助。组织博士后站(基地)综合考评,对排名前10%的站(基地)给予优秀站(基地)资助30万元。
  四是争创博士后创新创业“示范园”。培育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争创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创业园区)示范园区。持续推进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引进或培育纳统企业2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项目产值突破10亿元。
  三、实施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行动。
  一是鼓励引导博士后积极参加“揭榜挂帅”。面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征集科技攻关难题和技术升级需求,发布张榜榜单,激发博士后及科研团队参与揭榜。对于在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市场化项目揭榜中取得产业化成果的,优先推荐参评市级“揭榜挂帅”优秀攻坚人才(团队),获奖后项目负责人纳入青岛市拔尖人才管理。
  二是以创新创业大赛加快项目落地。通过组织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储备一批、交易一批、转化一批”博士后及科研团队的创新项目。对于大赛中在我市落地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土地使用、办公场所补助、厂房建设、项目投资、政府基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省级以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金、银、铜奖得主,按照程序组织专家评议纳入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范围,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
  三是以创新项目评选推动成果转化。开展博士后创新项目评选,对获评一等、二等博士后创新项目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资助。邀请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创业园区、投资基金等参加项目路演。博士后创新项目成功转化落地创办企业的,连续三年每年按照其创办企业上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与本人在企业占股比例乘积的30%给予资助。
  四、实施博士后青年人才培育行动。
  一是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交流。每年从博士后站(基地)选派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进行访问交流或科研合作,留学期限6个月或12个月,享受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资助12万元。邀请海内外具有博士后经历的战略科学家、一流企业领军人才及优秀在站博士后,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
  二是设立博士后人才高级职称“直通车”。对博士后留(来)青工作,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审。我市博士后站(基地)中从事科研工作的在站博士后,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海内外博士后高层次人才提升“快车道”。对在我市重点领域、重大平台和重要团队中承担或参与关键项目的博士后,在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创新项目时予以优先支持。支持海外博士后申报海外引才专项,对于成功入选的视同符合博士后生活资助激励加发条件,从入选当月起,每月加发6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聚青资助标准提高到40万元。支持优秀博士后申报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评选,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五、实施博士后服务提升行动。
  一是融入“党管人才·人才向党”品牌。对有意向入党的博士后人才单列发展计划,营造博士后人才向党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高效便捷、一站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一支过硬的博士后服务专员队伍,定期举办交流座谈会、业务培训班,打造“一站一人”的博士后管理服务模式。
  三是实施“典型选树、榜样引领”激励办法。开展优秀博士后和优秀博士后导师评选,获选优秀博士后、优秀博士后导师的可受邀参加高层次人才健康休养等活动。开展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四是做好“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服务保障。聚焦博士后人才关心关注的社会保障、职称晋升、岗位发展、薪酬待遇等问题,统筹推动支持保障政策出台落实。着力解决博士后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问题,营造博士后人才发展一流生态。
  以上是我对《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情况介绍,希望媒体朋友做好青岛市博士后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引导和鼓励博士后人才聚青创新创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请提问。
  党政理论网 记者:宋处长,您好!我们注意到此次《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了“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请问在促进博士后更好地就业方面,市人社局做了哪些工作,提供怎样的政策?
  宋平: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和社会各界对青岛市博士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为加大博士后集聚招引的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大批国家级的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科研工作站和山东省、青岛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这些基地也发挥了很多作用。最近我们通过博士后的站(基地)收集了一大批博士后的需求,全市共收集博士后岗位需求1783个,涉及127家博士后站(基地)。从岗位需求来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66个国家级流动站提供博士后岗位需求1428个;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19个国家级科研工作站提供博士后岗位需求263个;青岛中电绿网新能源、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2个山东省、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博士后岗位需求92个。这次的岗位需求主要分布在(音)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等学科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等9大产业集群。
  同时在政策扶持方面,除了对设站的基地和博士后本人,除了享受国家、省政策外,也可以按照《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享受六大类资助:一是设站资助,对于设立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给予50万元资助,设立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给予20万元资助。对博士后站(基地)考核优秀的另外给予30万元设站资助。二是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博士后的,给予站、基地最高5万元科研资助。三是项目资助,对博士后承担的创新项目,按照一类项目10万元、二类项目5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四是生活资助,对在站、基地博士后每月发放7000元的基本生活资助,对优秀博士后,根据类别再加发2000元、6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五是聚青资助,对于出站(基地)博士后在青就业创业的给予最高40万元聚青资助。六是创业资助,对在青岛通过创业将其相关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落地的博士后,连续三年每年按照其创办企业上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与本人在企业占股比例乘积的30%给予资助。为了支持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创建博士后集聚载体,最近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青岛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认定工作,也希望我市经济实力强、科研水平高、有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申报。
  这次发布的《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博士后的岗位需求信息,请大家可以登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官网-通知公告栏目中查询。在这里我们真心地希望广大海内外博士后青年人才相聚在青岛,实现人生价值,谢谢!
  我的回答就这些,谢谢各位。
  大众日报 记者:青啤集团作为2000年国家级科研工作站,是青岛市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市属企业,请问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及人才招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汪岩:谢谢提问,感谢对青岛啤酒的关注。青岛啤酒2000年建立啤酒行业首个博士后工作站,成为企业凝聚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工作平台,同时2013年青岛啤酒成为酿酒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那就是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基于这两个平台,青岛啤酒一直将构筑高能级研发平台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加入工作站。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所、企业国重的力量和资源,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探索。应该说通过对前沿技术的攻关,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企业的科研水平,同时保持了青岛啤酒的行业技术领先地位,也使青岛啤酒获得了多项荣誉。
  目前青岛啤酒形成了以三项国家级奖项为代表的核心技术6项,其他技术100多项,并形成了青岛啤酒九大品类70多款系列产品。2020年,青岛啤酒博士后工作站项目《“苦爽回甘”皮尔森啤酒的开发及产业化》从全球880多个项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最高奖-金奖,这也是大赛仅有的两个金奖之一。该项目成为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的典范,在学校及企业的宣讲活动中反响比较强烈,为博士后创新创业起到了比较好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当前,青岛啤酒正在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青岛啤酒也在打造“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世界一流企业”。青岛啤酒将牢牢把握博士后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吸纳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为建设青岛做出更大的贡献!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对青岛啤酒的关爱和支持!我就简要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信息港 记者:青岛大学作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推动博士后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孔伟金:谢谢记者的提问,也感谢你对青岛大学的关注。博士后是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青岛大学高度重视博士后服务青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我们是作为一所以城市命名的高校,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今年,学校围绕博士后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构建博士后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体系。我们在学校层面,在我们的工作站流动站方面成立了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来强化对服务青岛的指导。另外我们从博士后的管理和评价制度上进行了优化,把服务青岛融入到博士后入站、选题、基金申报以及出站等各个环节。二是着力构建了博士后服务青岛校地协同发展的机制。学校坚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构建了博士后对接校地、汇集信息、统筹合作、引导供需、招才引智的工作机制。学校统筹全校10个博士后工作站创新的资源,在课题研究、项目申报、成果评价等方面引导博士后深入融入到我们青岛市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现代金融等实体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们也作为青岛市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的理事长单位,我们先后与山东孚日集团等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60人,与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等3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招收博士后72人,通过联合招生,我们也推进了我们的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四链深度融合。也形成了博士后校地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博士后成果落地的青岛创新生态。学校把成果转化作为博士后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选种、育苗、培果、孵化,推动博士后优质科研项目在青岛加速落地,营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良生态系统。例如我们学校博士后相宏飞获得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银奖,他获得的成果也及时地在全国10余家三甲医院进行转化,打破脊柱微创设备被进口垄断的局面,成功完成国产创新替代。青岛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我们具有学科门类齐全和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基础,学校也把服务青岛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把博士后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我们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为博士后服务青岛提供更优良的工作条件。
  在此,我也诚挚邀请大家到青岛大学去指导工作,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大学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我就简要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孔校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5911276。
  本场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