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189


  发布会日期:
  2023年5月12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即将在我市举办,这是我省推动青年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吸引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举办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到: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周春艳同志;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学俊同志;
  城阳区副区长 李守林同志;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范其伟同志;
  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 陈彩霞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周春艳副厅长介绍:山东省博士后工作整体情况及本届大赛总体安排,有请。
  周春艳: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我省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有关情况,邀请新闻界的朋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博士后优秀青年才俊来山东创新创业。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博士后人才作为青年人才中最具创新活力、创业潜力和发展动力的一支队伍,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领军人才的重要来源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博士后群体作为战略性人才资源,聚焦“引、育、留、用、服”全链条,坚持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不断推动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各类博士后科研平台超过1000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3家、科研工作站405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78家,实现全省16个设区市全覆盖、重点产业全覆盖和行业门类全覆盖。全省累计招收博士后1.5万余人,在站博士后数量突破6100人,2022年全省新引进博士后1771人,博士后平台数量、累计招收数量和在站博士后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我省新进站博士后311人,同比增长14.3%。其中“双一流”高校和海外高校进站博士分别增长27.3%和39.1%,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为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释放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加快聚集博士后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2019年开始,我们在全国率先举办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2022年我们又将大赛升级为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举办四年来,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近2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携带超过3100个项目前来参赛,累计创造产值超120亿元,带动了一大批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赛事品牌,受到海内外博士后青年人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深化大赛成果,推动博士后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决定举办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本届大赛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城阳区委、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承办。大赛主题是“博揽英才 创领未来”,聚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科研成果展示和转化的高位平台,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
  在时间安排上,大赛自5月上旬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新闻发布会后,我们将发布大赛公告,标志大赛正式启动,希望广大新闻媒体继续给予关注和报道。赛制安排方面,大赛设置创新赛、创业赛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今年的赛道设置更加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集群,第一次设置了海洋开发与应用赛道。现代海洋产业既是我省的特色产业更是我省的优势产业,在这里也真诚欢迎海洋领域的博士后青年才俊积极报名参赛。获奖支持方面,创新赛、创业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及优胜奖若干名。除此以外,为体现山东敬才、爱才的满满诚意,我们将为大赛金奖、银奖获得者颁发“山东惠才卡”,享受医疗保健、职称评定、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岗位聘用等29项优惠政策及便利服务。对报名参赛的项目,委托专业机构持续跟进,提供项目成果价值评估、洽谈对接、交易登记和投融资服务等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根据创业意向协助落实省内落地区域,并在土地使用、办公场地补助、厂房建设、项目投资、政府基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支持政策。
  各位媒体朋友,博士后研究人员是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既是对推动我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也是贯通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举措。今年,我们将在借鉴以往办赛的基础上,更加精心地谋划组织,力争将本次大赛办成一届务实、高效的大赛。今年山东还将承办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本次全国大赛也将为我省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提供了难得机遇,请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们同时对这两个大赛予以关注,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帮助人才了解山东的好政策、好制度、好环境,为大赛举办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吸引更多博士后报名参赛、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山东,助力更多人才在齐鲁大地创新创业!谢谢!
  主持人:感谢周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刘学俊局长介绍:青岛市博士后工作情况及博士后政策待遇,有请。
  刘学俊: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有幸和各位相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博士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展博士后工作。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就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青岛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举措,正式拉开了青岛市招收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近年来,我们主动把博士后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的中心大局,创新实施“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计划”,在政策资助、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累计培养博士后6972人,占全省总量的46%。
  一是政策引航,筑牢博士后创新创业“强地基”。去年,青岛出台《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涵盖六大类、21条新政,聚焦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人才需求,强化博士后平台建设,改善科研环境,保障生活水平,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主要是六项资助:一是设站资助,对于设立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给予50万元资助,设立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给予20万元资助。每两年对博士后站、基地进行考核评估,考核优秀的另外给予30万元资助。二是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博士后的,给予站、基地最高5万元科研资助。三是项目资助,对博士后承担的创新项目,按照5万元标准给予资助,评审优秀的标准提高到10万元。四是生活资助,对在站、基地博士后每月发放7000元的基本生活资助,对优秀博士后,根据类别再给予每月2000元、6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五是聚青资助,对于出站(基地)在青就业或创业的博士后,给予25万元聚青资助,对进入企业工作的,资助标准提高到40万元。六是创业资助,对在青岛通过创业将其相关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落地的博士后,连续三年每年按照其创办企业上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与本人在企业占股比例乘积的30%给予资助。形成了从单位到个人、从进站到出站、从工作到生活、从创新到创业的综合性博士后资助政策体系。
  二是平台聚力,夯实博士后创新创业“黄金台”。建设了一批国家、省、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集中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青岛市共设立博士后站(基地)23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6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6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7家。在全省率先创建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博士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350项,累计创造产值超60亿元。
  三是大赛驱动,搭建博士后创新创业“竞技场”。从2019年到2022年,连续四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在青岛举办。大赛激发了博士后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潜能、释放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在2022年的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青岛荣获金奖1个、银奖4个、铜奖3个、优胜奖16个,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天2023年的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如期在青岛启动,希望博士后们能踊跃报名、广泛参与、接力奋发、更上台阶,释放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展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风采。
  以上是我对青岛市博士后工作的简要介绍,希望媒体朋友结合宣传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也同步做好青岛市博士后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引导和鼓励博士后人才在山东、在青岛创新创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请城阳区副区长李守林同志介绍:2023年大赛赛程安排、奖项设置等情况,有请。
  李守林: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对本次大赛的赛程安排、奖项设置等情况为大家做一下简要介绍。
  一、赛程安排
  (一)时间安排
  本届大赛举办时间从5月上旬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持续3个月时间。其中,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大赛组织报名时间,7月为大赛比赛阶段,8月中旬为大赛颁奖典礼、博士后招聘和成果技术对接洽谈等现场活动举办阶段。
  (二)报名审核
  本届大赛报名依托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系统进行,博士后或团队报名参赛需通过中国博士后网大赛专区(www.chinapostdoctor.org.cn)或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官网(www.sdhwrc.com)注册报名并提交材料。大赛报名于6月30日截止。由大赛组委会对报名项目进行完整性、真实性等资格审核,确保参赛项目符合大赛报名条件。
  (三)组织比赛
  本届大赛分为预赛、决赛两个环节。预赛由山东省各市分别组织遴选确定进入决赛项目,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实施,采用现场路演方式对项目进行遴选。
  二、奖励政策
  创新赛、创业赛颁发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若干个。金奖奖金10万元,银奖奖金5万元,铜奖奖金2万元,优胜奖奖金1万元。获奖项目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奖金和奖杯,其他参赛者颁发参赛证书;获奖博士后同时给予通报表扬。
  三、现场活动
  8月中旬将在青岛市城阳区举办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届时将设置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技术对接专区,邀请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博士后设站单位和企业,组织开展博士后招聘和成果技术对接洽谈活动。
  以上是本届大赛的赛程设置、奖项设置和现场活动的安排,请各参赛博士后和团队及时关注。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守林副区长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们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山东已连续四年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请问,大赛在山东博士后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另外,今年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也在山东举办,在省赛和国赛两项赛事的衔接方面,山东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周春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的提问。
  关于第一个问题,大赛在博士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吸附力”不断增强。刚才在介绍情况的时候也讲到,四年来,大赛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近2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携带超过3100个项目前来参赛,累计创造产值超120亿元。无论是大赛参赛博士后数量、参赛项目质量,还是大赛在国内和海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青年人才创新齐鲁、乐业山东。
  二是人才环境“生态圈”不断优化。我们通过举办大赛,推动建设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平台,贯通了科研和市场的“桥梁”。通过举办大赛,推动大赛平台与主流媒体合作,深度推介山东支持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度、平台,吸引更多海内外留学人员、博士、博士后人才到山东建功立业。
  三是项目孵化“全链条”机制更加健全。将大赛着力点放在促进项目对接转化上,采用“政府+市场”合作办赛新模式,集聚市场、资金等要素资源,广泛组织开展项目对接,促进博士后人才科研创新项目与企业需求对接、与园区孵化项目需求对接,有效激发了博士后创新潜能,释放了博士后创业活力。
  关于第二个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交给山东承办,充分体现了对我省博士后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也为我省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打造青年人才引育“强磁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全国赛在山东举办,为省赛办赛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经过前期研究论证,我们拟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两大赛事的衔接工作,更好的推动两项赛事为我省引才、聚才、留才服务。在赛制和日程安排上,省大赛单设创新赛、创业赛两个组别,两个组别的赛道设置、参赛条件和报名时间均与全国赛保持一致。同时,从方便博士后的角度出发,今年省赛报名统一使用全国赛报名系统,有意向参加全国赛且符合条件的省赛参赛博士后可直接通过全国赛系统报名省赛。在选拔机制上,为做好全国赛山东赛区参赛队员选拔工作,本届省赛同时承担我省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创业赛的选手遴选推荐工作。在本届省赛结束后,我们将从历届省大赛获奖选手中组织开展全国赛参赛人员遴选工作,最终确认我省全国赛参赛选手名单。同时,我省还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参加全国赛选手的项目书规范、着装礼仪、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辅导,帮助我省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在获奖待遇上,为鼓励我省参加全国赛的选手努力拼搏、勇争一流,我们将依托省博士后科学基金对代表山东参加全国大赛获奖的创新赛、创业赛参赛人员,给予比赛奖金1:1配套激励;对在全国揭榜领题赛中与山东发榜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的博士后,待项目启动实质性合作后,将提供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对在全国赛海外(境外)赛项目中在山东落地的项目,将依托省博士后科学基金,纳入“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年内给予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综合薪酬和不少于2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对注册企业的创业项目,我们将依托省博士后创业基金联盟,对落地企业涉及的用房、法律、税务与人力资源等事项,提供“一条龙”服务,并提供启动资金、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天使投资、股权投资等系列化的资金支持,更好地助力初创企业在我省快速成长。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日报 记者:近年来,博士后制度为青岛吸引聚集了一大批青年创新人才,下一步青岛市在博士后青年人才集聚等方面还将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刘学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对青岛博士后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像大众日报这位记者讲的一样,博士后制度确实为青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目前青岛市共累计招收博士后6972人,在站2761人,出站留青2753人,留青率76%。这个数字在全国还是比较高的,说明青岛的政策环境对博士后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下一步,青岛将坚持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强化部门之间联动,特别是政策和服务方面的支撑,最近我们正在制定《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主要提出了五大行动,聚焦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扩容行动、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行动、博士后青年人才培育行动、博士后服务提升行动,5大行动、17条措施,推动博士后工作再上新水平,政策当中主要有几个方面:
  强化博士后引育效果。将开展博士后专场招聘活动,建立健全胶东经济圈博士后联合招引资源共享机制,大批量组织赴外博士后招引和政策推介活动;继续强化博士后政策资助,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分别享受国家、省和市博士后资助政策,建立政策统筹叠加机制;开通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机关没有编制或者是没有岗位都可以特设岗位,没有编制都可以暂时超编来招收,对急需紧缺的专业博士后,对博士后的职称方面,博士后可以直接申报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
  高水平建设博士后平台。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设立全市博士后站(基地)储备库,这些企业暂时不具备招收博士后可以储备培育建立一些储备库,做好建站建基地的培育;立足全市重点产业园区、新兴产业(人才)孵化基地的发展实际,发挥园区平台优势,将入住企业整合打包,在园区里面某一个条件不够条件,但是企业整合起来,以园区作为一个单位,就具备建站、建基地的条件,通过以园区(孵化基地)作为整体建站、建基地;利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做好博士后招收培养、资助申领发放以及企业博士后导师培训等工作;培育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争创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创业园区)示范园区,持续推进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建设。
  多措并举加快项目落地。引导鼓励博士后积极参加“揭榜挂帅”,对取得优秀成果的优秀攻坚人才(团队),获评后项目负责人纳入青岛拔尖人才管理;通过组织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储备一批、交易一批、转化一批”博士后及科研团队的创新项目,通过大赛的平台吸引人才、转化成果、吸引项目;开展博士后创新项目评选,邀请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对博士后的项目进行评选,让博士后项目在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项目在青岛的成长。
  到2025年,全市拟成功对接博士后“揭榜挂帅”项目10个;新增博士后站(基地)100个;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1000个;累计集聚博士后在青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全方位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城阳区是大赛承办单位之一,位于城阳区的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更是全省唯一博士后产业园区,请问在推动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转化落地上有哪些政策优惠?谢谢。
  李守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对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城阳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媒体朋友特别多,特别真诚地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能够多宣传、推介城阳区的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今天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们真诚的邀请媒体朋友能够专程到城阳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去实地走走,看看这几年城阳区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在省厅、市局的支持下干得怎么样,我觉得事实胜于雄辩,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刚才省市领导从宏观的层面都讲了,城阳区从微观的角度只讲干货,把现在城阳具体在做的,能支持、能落地、能给各位博士后创新创业的人才实实在在的给予哪些支持,我今天给即将入驻或者是即将参加博士后大赛的博士后人才做一个推介。
  城阳区的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是山东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园多区”布局,目前有三个园区,有孵化区,也有加速区,既有高标准的厂房,也有高标准的办公写字楼区域,实际在使用的面积是7万多平米,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三年免租的创业孵化场地和加速场地,面积多大就看项目,如果想要一些办公场地,我们有办公场地;如果企业已经进入生产加速阶段,我们提供从几百平米到几千平米,甚至更大面积的厂房,博士后园区运行这几年,在新闻发布会之前特别和厅领导汇报这个事情,这几年我们在省厅、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有一批优秀的入园项目经过三年的孵化之后已经成功走出园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所以城阳区正在拿出宝贵的工业用地,把园区孵化的优秀项目落户到城阳,经过这几年的园区实际运行,城阳区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人才给城阳区带来的各种好处,所以城阳区既然是得到了好处,我们借助博士后创新创业园让大批高水平人才在这里聚集,我们下一步也更加坚定信心来推进这个事情。
  目前7万多平米的园区配备非常齐全,配备完善的共享服务空间,提供360度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有创意可以在这里设立创新型公司,如果我们的创意非常不错了,可以进行产业化,或者是在其他地方进行初步的产业化,还需要有更大的场地、更好的政策、更优的环境,我们也非常希望项目进入加速区,如果还有一些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做得非常不错,需要进入到下一个膨胀期的时候,可能有一些自己独立的土地、独立的厂房,城阳区也非常欢迎这种类型的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园区集聚区内外“人才、政策、产业、金融”等各类优质资源,建设了区级综合性人才协同创新赋能中心,为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共享服务。配建了全省首批试点“青年优徕”人才住房563套,让到园区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拎包入住”“即申即享”,满足青年人才安居需求,打造区域博士后人才集聚高地,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我们是全省第一家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也是全省试点的首批“青年优徕”人才住房,一是我们有场地,二是来了以后,青年人才、博士后人才到我们这里来创业,有场地、有场所,来了之后有住的地方,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吸引博士后青年人才来城阳创新创业,在青岛市出台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新政的基础上,城阳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配套出台了博士后创新创业政策,强化博士后平台建设,改善科研环境,保障生活水平,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城阳区作为一个区来讲,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出台了专门的博士后新创业的保障政策,主要是四项资助:一是博士后站(基地)设立资助,对于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给予市区两级共计150万元的设立资助,我们的政策一直都是叠加的,到了区一级,汇报的数字是省市区三级叠加,只要落到区里的博士后站或者是基地,区里叠加起来就是150万元。设立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给予市区两级共计70万元的设立资助。二是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博士后的,给予站、基地市区两级最高10万元的科研资助。三是生活资助,对在站、基地博士后每月发放市区两级共计1.05万元的基本生活资助,对优秀博士后,根据类别再给予市区两级每月3000元、9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这个金额算起来非常大,对我们在站博士后每月发放市区两级超过1万,对于我们急需的和再分类的,我们再额外给予分类别为3000元、9000元,对于某一些博士后生活资助就接近2万,这个数字在青岛乃至全国,这个数字已经非常高了。四是安家资助,对于出站(基地)后来城阳区创新创业的博士后,给予市区两级共计37.5万元的资助,对进入企业工作的,资助标准提高到市区两级共计60万元。
  此外,城阳区还推出了“人才科创金”“人才创业险”“人才购房券”政策。其中,“人才科创金”首期财政出资3000万元,对大赛获奖项目可进行直投,这次大赛获奖的一些项目,可以用这笔资金直接投进去。“人才创业险”包括“创业企业项目研发失败补偿保险,这也是做了一个尝试,因为有很多的研发不能保证100%的成功,我们也是为博士后的创新创业人才分担万一失败之后的补偿。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和创业人才人身保障保险”3款“人才保险”,为人才创业强力护航;“人才购房券”,除最高30万元奖补外,高层次人才另可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在座的各位媒体都知道,城阳区交通四通八达,也是进出青岛主城区的交通枢纽,城阳区的房价特别亲民,创新创业首先还要安居乐业,在城阳区房价比较亲民的地方,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政策比较好的地方创新创业,我相信能够更加地助力创新创业的成功,希望海内外的博士后朋友多到青岛、多到城阳来走走、来看看,创业首选城阳,我们也是以最大的诚意欢迎海内外的博士后朋友到城阳来,谢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各位在屏幕前或是通过各种媒体看今天发布会的博士后,能够看到、能够再来城阳,谢谢!
  山东商报 记者: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综合性海洋大学,近年来在优秀人才引育,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请介绍一下在吸引博士后等优秀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范其伟: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感谢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对海大博士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海洋大学经国家批准作为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工作,坚持把博士后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博士后工作作为关系到学校事业发展全局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大事来谋划和推动,在国家和省市人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了大批博士后来校、来青、来鲁工作。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各位媒体朋友介绍学校的加强博士后的有关情况。
  一是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提供好的平台。学校围绕重点学科,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建设”支持,按照“方向-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持续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目前学校共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每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均有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平台支持,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包括院士等各类高水平人才,另外还通过学校“绿卡人才工程”邀请了一批顶尖学者来校合作交流、联合进行博士后培养和团队建设,使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开放的、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科研平台,保证了博士后的培养质量。
  二是加大对博士后的支持力度。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后来学校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校专门制定了《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对博士后实行分类管理,分为重点资助类博士后和一般资助类博士后,重点资助类博士后平均年薪21-30万元,一般资助类平均年薪16-25万元。年薪分基础薪酬和科研绩效两部分,科研绩效主要对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和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等取得重要成果的博士后,对于获得国家博士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资助的博士后可叠加享受学校的相关待遇,博士后最高薪酬可达65万元。为加大博士后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学校特别将获选省级以上博士后大赛奖励纳入了博士后绩效工作的范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青岛市唯一的金奖就是海大的博士后取得的。
  三是畅通博士后职业发展通道。我们把博士后作为学校人才队伍的蓄水池,为博士后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学校目前设有筑峰/繁荣/青年英才等校内人才工程,构建了层次分明、引育并举、专兼结合、衔接有力的独具中国海大特色的人才工程体系。这些人才工程对所有博士后是开放的,博士后出站的时候可以申请进入相应的人才工程。学校也高度重视博士后产学研工作,出台了《教职工校外兼职及离岗创业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博士后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开展合作,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些举措极大助力了博士后的职业发展,学校培养的博士后中有多人成长为院士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众所周知,海信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全球市场发展势头正盛,作为青岛市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请问有什么经验做法?谢谢。
  陈彩霞: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您对海信的关心和关注。
  海信坚持将博士后青年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高度重视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用好,助力海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海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企业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已累计招收博士后205人,目前在站博士后83人。在引才聚才用才机制,以人才集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人才是本,构建生态,让博士后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基于产业布局和战略发展要求,海信制定了内外部人才供给策略,进行专业人才队伍前瞻规划,解决人才布局滞后于业务需求的矛盾。海信在海外有几十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充分用好海外研发中心和基地引才桥头堡作用,开展全世界揽才模式。与山东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加深战略合作,积极对接人才引进,同时也积极参与青岛市人社局组织的“百所高校千名博士企业行”,对接吸纳高层次人才。在机制上设置“举贤荐能奖”“伯乐奖”,激励以才引才。同时,受益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真金实银”的博士后资助政策,近三年海信工作站及博士后个人获得资助2500余万元,良好的人才土壤和生态系统使得博士后青年人才近悦远来。
  二是坚持平台育才,创新机制,让博士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海信通过“平台+项目+人才”的配套培养机制,推广“技术孵化产业”和股权激励的创新模式,激发人才积极性。建立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的双晋升渠道,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遴选评价体系,做到人尽其才、岗能相宜。通过“信动力计划”“登峰计划”遴选高潜年轻人才加速培养,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近几年,海信通过变革、组织与机制,激发组织与人才活力,确保人才能从聚集实现聚合,跟团队产生真正的化学作用,形成稳定的群落。
  三是坚持事业用才,产才融合,让博士后青年人才大显身手。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海信对勇于突破重大前沿研究课题的承担者,最高给予800万元奖励。集团内每年举办科技创新奖评选、优秀设计成果展,出资1000多万激励做出创造性贡献、取得重要成果的团队和个人。
  成就人才就是成就企业,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切实转化为企业的第一发展动力,事实证明海信这几年的新产业拓展,高端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是我的简要回答,谢谢!
  主持人:感谢陈总裁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5911276。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5月12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即将在我市举办,这是我省推动青年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吸引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举办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到: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周春艳同志;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学俊同志;
  城阳区副区长 李守林同志;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范其伟同志;
  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 陈彩霞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周春艳副厅长介绍:山东省博士后工作整体情况及本届大赛总体安排,有请。
  周春艳: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我省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有关情况,邀请新闻界的朋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博士后优秀青年才俊来山东创新创业。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博士后人才作为青年人才中最具创新活力、创业潜力和发展动力的一支队伍,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领军人才的重要来源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博士后群体作为战略性人才资源,聚焦“引、育、留、用、服”全链条,坚持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不断推动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各类博士后科研平台超过1000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3家、科研工作站405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78家,实现全省16个设区市全覆盖、重点产业全覆盖和行业门类全覆盖。全省累计招收博士后1.5万余人,在站博士后数量突破6100人,2022年全省新引进博士后1771人,博士后平台数量、累计招收数量和在站博士后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我省新进站博士后311人,同比增长14.3%。其中“双一流”高校和海外高校进站博士分别增长27.3%和39.1%,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为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释放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加快聚集博士后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2019年开始,我们在全国率先举办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2022年我们又将大赛升级为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举办四年来,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近2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携带超过3100个项目前来参赛,累计创造产值超120亿元,带动了一大批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赛事品牌,受到海内外博士后青年人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深化大赛成果,推动博士后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决定举办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本届大赛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城阳区委、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承办。大赛主题是“博揽英才 创领未来”,聚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科研成果展示和转化的高位平台,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
  在时间安排上,大赛自5月上旬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新闻发布会后,我们将发布大赛公告,标志大赛正式启动,希望广大新闻媒体继续给予关注和报道。赛制安排方面,大赛设置创新赛、创业赛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今年的赛道设置更加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集群,第一次设置了海洋开发与应用赛道。现代海洋产业既是我省的特色产业更是我省的优势产业,在这里也真诚欢迎海洋领域的博士后青年才俊积极报名参赛。获奖支持方面,创新赛、创业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及优胜奖若干名。除此以外,为体现山东敬才、爱才的满满诚意,我们将为大赛金奖、银奖获得者颁发“山东惠才卡”,享受医疗保健、职称评定、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岗位聘用等29项优惠政策及便利服务。对报名参赛的项目,委托专业机构持续跟进,提供项目成果价值评估、洽谈对接、交易登记和投融资服务等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根据创业意向协助落实省内落地区域,并在土地使用、办公场地补助、厂房建设、项目投资、政府基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支持政策。
  各位媒体朋友,博士后研究人员是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既是对推动我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也是贯通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举措。今年,我们将在借鉴以往办赛的基础上,更加精心地谋划组织,力争将本次大赛办成一届务实、高效的大赛。今年山东还将承办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本次全国大赛也将为我省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提供了难得机遇,请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们同时对这两个大赛予以关注,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帮助人才了解山东的好政策、好制度、好环境,为大赛举办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吸引更多博士后报名参赛、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山东,助力更多人才在齐鲁大地创新创业!谢谢!
  主持人:感谢周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刘学俊局长介绍:青岛市博士后工作情况及博士后政策待遇,有请。
  刘学俊: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有幸和各位相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博士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展博士后工作。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就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青岛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举措,正式拉开了青岛市招收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近年来,我们主动把博士后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的中心大局,创新实施“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计划”,在政策资助、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累计培养博士后6972人,占全省总量的46%。
  一是政策引航,筑牢博士后创新创业“强地基”。去年,青岛出台《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涵盖六大类、21条新政,聚焦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人才需求,强化博士后平台建设,改善科研环境,保障生活水平,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主要是六项资助:一是设站资助,对于设立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给予50万元资助,设立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给予20万元资助。每两年对博士后站、基地进行考核评估,考核优秀的另外给予30万元资助。二是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博士后的,给予站、基地最高5万元科研资助。三是项目资助,对博士后承担的创新项目,按照5万元标准给予资助,评审优秀的标准提高到10万元。四是生活资助,对在站、基地博士后每月发放7000元的基本生活资助,对优秀博士后,根据类别再给予每月2000元、6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五是聚青资助,对于出站(基地)在青就业或创业的博士后,给予25万元聚青资助,对进入企业工作的,资助标准提高到40万元。六是创业资助,对在青岛通过创业将其相关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落地的博士后,连续三年每年按照其创办企业上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与本人在企业占股比例乘积的30%给予资助。形成了从单位到个人、从进站到出站、从工作到生活、从创新到创业的综合性博士后资助政策体系。
  二是平台聚力,夯实博士后创新创业“黄金台”。建设了一批国家、省、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集中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青岛市共设立博士后站(基地)23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6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6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7家。在全省率先创建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博士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350项,累计创造产值超60亿元。
  三是大赛驱动,搭建博士后创新创业“竞技场”。从2019年到2022年,连续四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在青岛举办。大赛激发了博士后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潜能、释放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在2022年的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青岛荣获金奖1个、银奖4个、铜奖3个、优胜奖16个,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天2023年的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如期在青岛启动,希望博士后们能踊跃报名、广泛参与、接力奋发、更上台阶,释放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展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风采。
  以上是我对青岛市博士后工作的简要介绍,希望媒体朋友结合宣传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也同步做好青岛市博士后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引导和鼓励博士后人才在山东、在青岛创新创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请城阳区副区长李守林同志介绍:2023年大赛赛程安排、奖项设置等情况,有请。
  李守林: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对本次大赛的赛程安排、奖项设置等情况为大家做一下简要介绍。
  一、赛程安排
  (一)时间安排
  本届大赛举办时间从5月上旬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持续3个月时间。其中,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大赛组织报名时间,7月为大赛比赛阶段,8月中旬为大赛颁奖典礼、博士后招聘和成果技术对接洽谈等现场活动举办阶段。
  (二)报名审核
  本届大赛报名依托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系统进行,博士后或团队报名参赛需通过中国博士后网大赛专区(www.chinapostdoctor.org.cn)或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官网(www.sdhwrc.com)注册报名并提交材料。大赛报名于6月30日截止。由大赛组委会对报名项目进行完整性、真实性等资格审核,确保参赛项目符合大赛报名条件。
  (三)组织比赛
  本届大赛分为预赛、决赛两个环节。预赛由山东省各市分别组织遴选确定进入决赛项目,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实施,采用现场路演方式对项目进行遴选。
  二、奖励政策
  创新赛、创业赛颁发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若干个。金奖奖金10万元,银奖奖金5万元,铜奖奖金2万元,优胜奖奖金1万元。获奖项目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奖金和奖杯,其他参赛者颁发参赛证书;获奖博士后同时给予通报表扬。
  三、现场活动
  8月中旬将在青岛市城阳区举办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届时将设置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技术对接专区,邀请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博士后设站单位和企业,组织开展博士后招聘和成果技术对接洽谈活动。
  以上是本届大赛的赛程设置、奖项设置和现场活动的安排,请各参赛博士后和团队及时关注。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守林副区长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们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山东已连续四年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请问,大赛在山东博士后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另外,今年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也在山东举办,在省赛和国赛两项赛事的衔接方面,山东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周春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的提问。
  关于第一个问题,大赛在博士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吸附力”不断增强。刚才在介绍情况的时候也讲到,四年来,大赛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近2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携带超过3100个项目前来参赛,累计创造产值超120亿元。无论是大赛参赛博士后数量、参赛项目质量,还是大赛在国内和海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青年人才创新齐鲁、乐业山东。
  二是人才环境“生态圈”不断优化。我们通过举办大赛,推动建设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平台,贯通了科研和市场的“桥梁”。通过举办大赛,推动大赛平台与主流媒体合作,深度推介山东支持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度、平台,吸引更多海内外留学人员、博士、博士后人才到山东建功立业。
  三是项目孵化“全链条”机制更加健全。将大赛着力点放在促进项目对接转化上,采用“政府+市场”合作办赛新模式,集聚市场、资金等要素资源,广泛组织开展项目对接,促进博士后人才科研创新项目与企业需求对接、与园区孵化项目需求对接,有效激发了博士后创新潜能,释放了博士后创业活力。
  关于第二个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交给山东承办,充分体现了对我省博士后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也为我省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打造青年人才引育“强磁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全国赛在山东举办,为省赛办赛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经过前期研究论证,我们拟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两大赛事的衔接工作,更好的推动两项赛事为我省引才、聚才、留才服务。在赛制和日程安排上,省大赛单设创新赛、创业赛两个组别,两个组别的赛道设置、参赛条件和报名时间均与全国赛保持一致。同时,从方便博士后的角度出发,今年省赛报名统一使用全国赛报名系统,有意向参加全国赛且符合条件的省赛参赛博士后可直接通过全国赛系统报名省赛。在选拔机制上,为做好全国赛山东赛区参赛队员选拔工作,本届省赛同时承担我省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创业赛的选手遴选推荐工作。在本届省赛结束后,我们将从历届省大赛获奖选手中组织开展全国赛参赛人员遴选工作,最终确认我省全国赛参赛选手名单。同时,我省还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参加全国赛选手的项目书规范、着装礼仪、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辅导,帮助我省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在获奖待遇上,为鼓励我省参加全国赛的选手努力拼搏、勇争一流,我们将依托省博士后科学基金对代表山东参加全国大赛获奖的创新赛、创业赛参赛人员,给予比赛奖金1:1配套激励;对在全国揭榜领题赛中与山东发榜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的博士后,待项目启动实质性合作后,将提供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对在全国赛海外(境外)赛项目中在山东落地的项目,将依托省博士后科学基金,纳入“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年内给予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综合薪酬和不少于2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对注册企业的创业项目,我们将依托省博士后创业基金联盟,对落地企业涉及的用房、法律、税务与人力资源等事项,提供“一条龙”服务,并提供启动资金、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天使投资、股权投资等系列化的资金支持,更好地助力初创企业在我省快速成长。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日报 记者:近年来,博士后制度为青岛吸引聚集了一大批青年创新人才,下一步青岛市在博士后青年人才集聚等方面还将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刘学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对青岛博士后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像大众日报这位记者讲的一样,博士后制度确实为青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目前青岛市共累计招收博士后6972人,在站2761人,出站留青2753人,留青率76%。这个数字在全国还是比较高的,说明青岛的政策环境对博士后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下一步,青岛将坚持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强化部门之间联动,特别是政策和服务方面的支撑,最近我们正在制定《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主要提出了五大行动,聚焦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扩容行动、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行动、博士后青年人才培育行动、博士后服务提升行动,5大行动、17条措施,推动博士后工作再上新水平,政策当中主要有几个方面:
  强化博士后引育效果。将开展博士后专场招聘活动,建立健全胶东经济圈博士后联合招引资源共享机制,大批量组织赴外博士后招引和政策推介活动;继续强化博士后政策资助,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分别享受国家、省和市博士后资助政策,建立政策统筹叠加机制;开通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机关没有编制或者是没有岗位都可以特设岗位,没有编制都可以暂时超编来招收,对急需紧缺的专业博士后,对博士后的职称方面,博士后可以直接申报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
  高水平建设博士后平台。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设立全市博士后站(基地)储备库,这些企业暂时不具备招收博士后可以储备培育建立一些储备库,做好建站建基地的培育;立足全市重点产业园区、新兴产业(人才)孵化基地的发展实际,发挥园区平台优势,将入住企业整合打包,在园区里面某一个条件不够条件,但是企业整合起来,以园区作为一个单位,就具备建站、建基地的条件,通过以园区(孵化基地)作为整体建站、建基地;利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做好博士后招收培养、资助申领发放以及企业博士后导师培训等工作;培育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争创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创业园区)示范园区,持续推进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建设。
  多措并举加快项目落地。引导鼓励博士后积极参加“揭榜挂帅”,对取得优秀成果的优秀攻坚人才(团队),获评后项目负责人纳入青岛拔尖人才管理;通过组织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储备一批、交易一批、转化一批”博士后及科研团队的创新项目,通过大赛的平台吸引人才、转化成果、吸引项目;开展博士后创新项目评选,邀请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对博士后的项目进行评选,让博士后项目在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项目在青岛的成长。
  到2025年,全市拟成功对接博士后“揭榜挂帅”项目10个;新增博士后站(基地)100个;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1000个;累计集聚博士后在青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全方位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城阳区是大赛承办单位之一,位于城阳区的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更是全省唯一博士后产业园区,请问在推动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转化落地上有哪些政策优惠?谢谢。
  李守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对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城阳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媒体朋友特别多,特别真诚地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能够多宣传、推介城阳区的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今天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们真诚的邀请媒体朋友能够专程到城阳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去实地走走,看看这几年城阳区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在省厅、市局的支持下干得怎么样,我觉得事实胜于雄辩,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刚才省市领导从宏观的层面都讲了,城阳区从微观的角度只讲干货,把现在城阳具体在做的,能支持、能落地、能给各位博士后创新创业的人才实实在在的给予哪些支持,我今天给即将入驻或者是即将参加博士后大赛的博士后人才做一个推介。
  城阳区的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是山东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园多区”布局,目前有三个园区,有孵化区,也有加速区,既有高标准的厂房,也有高标准的办公写字楼区域,实际在使用的面积是7万多平米,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三年免租的创业孵化场地和加速场地,面积多大就看项目,如果想要一些办公场地,我们有办公场地;如果企业已经进入生产加速阶段,我们提供从几百平米到几千平米,甚至更大面积的厂房,博士后园区运行这几年,在新闻发布会之前特别和厅领导汇报这个事情,这几年我们在省厅、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有一批优秀的入园项目经过三年的孵化之后已经成功走出园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所以城阳区正在拿出宝贵的工业用地,把园区孵化的优秀项目落户到城阳,经过这几年的园区实际运行,城阳区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人才给城阳区带来的各种好处,所以城阳区既然是得到了好处,我们借助博士后创新创业园让大批高水平人才在这里聚集,我们下一步也更加坚定信心来推进这个事情。
  目前7万多平米的园区配备非常齐全,配备完善的共享服务空间,提供360度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有创意可以在这里设立创新型公司,如果我们的创意非常不错了,可以进行产业化,或者是在其他地方进行初步的产业化,还需要有更大的场地、更好的政策、更优的环境,我们也非常希望项目进入加速区,如果还有一些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做得非常不错,需要进入到下一个膨胀期的时候,可能有一些自己独立的土地、独立的厂房,城阳区也非常欢迎这种类型的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园区集聚区内外“人才、政策、产业、金融”等各类优质资源,建设了区级综合性人才协同创新赋能中心,为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共享服务。配建了全省首批试点“青年优徕”人才住房563套,让到园区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拎包入住”“即申即享”,满足青年人才安居需求,打造区域博士后人才集聚高地,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我们是全省第一家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也是全省试点的首批“青年优徕”人才住房,一是我们有场地,二是来了以后,青年人才、博士后人才到我们这里来创业,有场地、有场所,来了之后有住的地方,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吸引博士后青年人才来城阳创新创业,在青岛市出台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新政的基础上,城阳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配套出台了博士后创新创业政策,强化博士后平台建设,改善科研环境,保障生活水平,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城阳区作为一个区来讲,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出台了专门的博士后新创业的保障政策,主要是四项资助:一是博士后站(基地)设立资助,对于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给予市区两级共计150万元的设立资助,我们的政策一直都是叠加的,到了区一级,汇报的数字是省市区三级叠加,只要落到区里的博士后站或者是基地,区里叠加起来就是150万元。设立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给予市区两级共计70万元的设立资助。二是科研资助,对招收1名及以上博士后的,给予站、基地市区两级最高10万元的科研资助。三是生活资助,对在站、基地博士后每月发放市区两级共计1.05万元的基本生活资助,对优秀博士后,根据类别再给予市区两级每月3000元、9000元的激励生活资助。这个金额算起来非常大,对我们在站博士后每月发放市区两级超过1万,对于我们急需的和再分类的,我们再额外给予分类别为3000元、9000元,对于某一些博士后生活资助就接近2万,这个数字在青岛乃至全国,这个数字已经非常高了。四是安家资助,对于出站(基地)后来城阳区创新创业的博士后,给予市区两级共计37.5万元的资助,对进入企业工作的,资助标准提高到市区两级共计60万元。
  此外,城阳区还推出了“人才科创金”“人才创业险”“人才购房券”政策。其中,“人才科创金”首期财政出资3000万元,对大赛获奖项目可进行直投,这次大赛获奖的一些项目,可以用这笔资金直接投进去。“人才创业险”包括“创业企业项目研发失败补偿保险,这也是做了一个尝试,因为有很多的研发不能保证100%的成功,我们也是为博士后的创新创业人才分担万一失败之后的补偿。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和创业人才人身保障保险”3款“人才保险”,为人才创业强力护航;“人才购房券”,除最高30万元奖补外,高层次人才另可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在座的各位媒体都知道,城阳区交通四通八达,也是进出青岛主城区的交通枢纽,城阳区的房价特别亲民,创新创业首先还要安居乐业,在城阳区房价比较亲民的地方,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政策比较好的地方创新创业,我相信能够更加地助力创新创业的成功,希望海内外的博士后朋友多到青岛、多到城阳来走走、来看看,创业首选城阳,我们也是以最大的诚意欢迎海内外的博士后朋友到城阳来,谢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各位在屏幕前或是通过各种媒体看今天发布会的博士后,能够看到、能够再来城阳,谢谢!
  山东商报 记者: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综合性海洋大学,近年来在优秀人才引育,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请介绍一下在吸引博士后等优秀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范其伟: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感谢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对海大博士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海洋大学经国家批准作为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工作,坚持把博士后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博士后工作作为关系到学校事业发展全局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大事来谋划和推动,在国家和省市人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了大批博士后来校、来青、来鲁工作。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各位媒体朋友介绍学校的加强博士后的有关情况。
  一是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提供好的平台。学校围绕重点学科,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建设”支持,按照“方向-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持续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目前学校共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每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均有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平台支持,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包括院士等各类高水平人才,另外还通过学校“绿卡人才工程”邀请了一批顶尖学者来校合作交流、联合进行博士后培养和团队建设,使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开放的、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科研平台,保证了博士后的培养质量。
  二是加大对博士后的支持力度。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后来学校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校专门制定了《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对博士后实行分类管理,分为重点资助类博士后和一般资助类博士后,重点资助类博士后平均年薪21-30万元,一般资助类平均年薪16-25万元。年薪分基础薪酬和科研绩效两部分,科研绩效主要对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和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等取得重要成果的博士后,对于获得国家博士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资助的博士后可叠加享受学校的相关待遇,博士后最高薪酬可达65万元。为加大博士后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学校特别将获选省级以上博士后大赛奖励纳入了博士后绩效工作的范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青岛市唯一的金奖就是海大的博士后取得的。
  三是畅通博士后职业发展通道。我们把博士后作为学校人才队伍的蓄水池,为博士后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学校目前设有筑峰/繁荣/青年英才等校内人才工程,构建了层次分明、引育并举、专兼结合、衔接有力的独具中国海大特色的人才工程体系。这些人才工程对所有博士后是开放的,博士后出站的时候可以申请进入相应的人才工程。学校也高度重视博士后产学研工作,出台了《教职工校外兼职及离岗创业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博士后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开展合作,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些举措极大助力了博士后的职业发展,学校培养的博士后中有多人成长为院士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众所周知,海信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全球市场发展势头正盛,作为青岛市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请问有什么经验做法?谢谢。
  陈彩霞: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您对海信的关心和关注。
  海信坚持将博士后青年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高度重视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用好,助力海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海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企业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已累计招收博士后205人,目前在站博士后83人。在引才聚才用才机制,以人才集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人才是本,构建生态,让博士后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基于产业布局和战略发展要求,海信制定了内外部人才供给策略,进行专业人才队伍前瞻规划,解决人才布局滞后于业务需求的矛盾。海信在海外有几十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充分用好海外研发中心和基地引才桥头堡作用,开展全世界揽才模式。与山东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加深战略合作,积极对接人才引进,同时也积极参与青岛市人社局组织的“百所高校千名博士企业行”,对接吸纳高层次人才。在机制上设置“举贤荐能奖”“伯乐奖”,激励以才引才。同时,受益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真金实银”的博士后资助政策,近三年海信工作站及博士后个人获得资助2500余万元,良好的人才土壤和生态系统使得博士后青年人才近悦远来。
  二是坚持平台育才,创新机制,让博士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海信通过“平台+项目+人才”的配套培养机制,推广“技术孵化产业”和股权激励的创新模式,激发人才积极性。建立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的双晋升渠道,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遴选评价体系,做到人尽其才、岗能相宜。通过“信动力计划”“登峰计划”遴选高潜年轻人才加速培养,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近几年,海信通过变革、组织与机制,激发组织与人才活力,确保人才能从聚集实现聚合,跟团队产生真正的化学作用,形成稳定的群落。
  三是坚持事业用才,产才融合,让博士后青年人才大显身手。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海信对勇于突破重大前沿研究课题的承担者,最高给予800万元奖励。集团内每年举办科技创新奖评选、优秀设计成果展,出资1000多万激励做出创造性贡献、取得重要成果的团队和个人。
  成就人才就是成就企业,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切实转化为企业的第一发展动力,事实证明海信这几年的新产业拓展,高端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是我的简要回答,谢谢!
  主持人:感谢陈总裁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5911276。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