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123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2023年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2场,由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陈卫华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部部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处长 张敬星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文旅工作部部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处副处长 温立杰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陈卫华副主任介绍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等相关情况,有请。
  陈卫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2023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2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上下各级成员单位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实现了“开局之年”的“开门红”,取得了重要突破。2023年是三年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要求和决策部署,聚力打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精品工程。
  一、制定详细年度计划,拉单销项挂图作战
  今年,我们将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完成主要任务”要求,明确时间节点,把握关键环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计划再提前、工作再提速、标准再提高,着眼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丰富发展业态、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等重点任务,确保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目标。
  1.全面推进建设项目落地。2023年总计划建设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额28.3亿元、年度计划纳统额25.7亿元。历史城区计划建设项目22个,完成保护修缮15.6万平方米、城市更新2万平方米、道路景观提升3.2公里、停车场4处(车位620个)以及浮岛交通公园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中山路、大鲍岛片区亮化绿化、导览标识、交通设施等提升工程建设;邮轮港区计划建设项目9个,推进RCEP博览中心、海洋金融中心、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等共计61万平方米城市更新工程建设。
  2.聚力提升文旅业态品质。按照5A景区标准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完成15处游客中心建设、新增11处旅游厕所,提升19处旅游厕所软环境,建成核心区域休憩设施、3处景区主要出入口标志景观,营造景区氛围。完成产业招引、业态提升10万平方米,推进四方路、即墨路等10条重点街道开街运营,实现三江里、永寿里等20余个重点里院开业运营,将历史元素与新型业态有机结合,持续打造一批“引爆点”。同时,完成包括370个里院建筑在内的价值要素载体的历史资料挖掘工作,推进5处名人故居的开馆,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文化活动不少于800场,持续提升老城人气。
  二、抢抓旅发大会机遇,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我市举办,历史城区承载重点观摩任务。为全面迎接大会召开,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会同各分指挥部,围绕观摩路线、聚焦重点范围,在2023年建设项目基础上,明确重点任务、延展重点项目,逐一梳理、深化细化150项攻坚任务,统筹推进观摩区域“两轴两园四片区”项目建设。
  1.抓好“两轴”(中山路和胶州路)。一是中山路主轴完成12项攻坚任务,包括道路整治1.1公里、业态更新5.3万平方米、保护修缮1.2万平方米。主要开展中山路道路整治绿化、沿街店招立面提升、重点商厦升级更新、河南路片区立面整治、中山路商城人防停车场人行出口建设。二是胶州路主轴完成8项攻坚任务,包括道路整治0.5公里、业态更新5.7万平方米、保护修缮0.7万平方米。主要开展胶州路道路整治绿化、沿街商厦立面整治、里院修缮、三角地公园和地铁出入口建设。
  2.建设“两园”(太平路-栈桥公园和浮岛交通公园)。一是太平路-栈桥公园完成3项攻坚任务,包括道路整治0.8公里、业态更新0.2万平方米。主要开展太平路-栈桥区域道路提升、整修栈桥地下通道并落位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潮趣公园。二是浮岛交通公园完成4项攻坚任务。主要开展交通浮岛建设、桥上桥下绿化、周边环境整治和高架桥体亮化美化。
  3.提升“四片区”(大鲍岛、劈柴院、陵县路和邮轮港区)。一是大鲍岛片区完成43项攻坚任务,包括保护修缮4.7万平方米。主要对大鲍岛片区内建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建筑本体整体修缮和院内管网改造、院落铺装、景观打造,同步完成水龙池子广场和四方路公厕建设。二是劈柴院片区完成27项攻坚任务,包括保护修缮3.3万平方米。主要对劈柴院一期、二期项目范围内建筑进行本体修缮、院落配套提升和道路提升整治。三是陵县路片区完成38项攻坚任务,包括保护修缮2.8万平方米、道路整治0.2公里。主要对甘肃路、吴淞路、陵县路、上海路毗邻区域内建筑进行本体修缮、院落配套提升,同步完成武定路道路整治及聊城路周边环境整治。四是邮轮港片区完成2项攻坚任务,包括业态更新0.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打造邮轮港区六号码头餐饮集市,实施中港湾、邮轮港路、新疆路及周边环境整治。
  4.统筹专项配套(交通标志、绿化景观、亮化工程、停车设施等)。一是交通标志专项完成1项攻坚任务,主要对历史城区内道路交通标志优化提升。二是绿化景观专项完成4项攻坚任务,主要对大鲍岛片区、劈柴院片区、陵县路片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周边实施绿化提升。三是亮化工程专项完成5项攻坚任务,对中山路、太平路-栈桥、大鲍岛、劈柴院、陵县路片区实施亮化美化。四是停车配套专项完成3项攻坚任务,包括推进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聊城路停车场、上海支路停车场建成运营。
  三、拓展文旅业态资源,激发百年老城活力
  着眼推动老城复兴文旅复苏,我们将坚持用业态、文化和旅游激活百年老城的时尚与活力,全力推进包括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业态更新提升、历史资料挖掘及讲解体系建设、文旅节庆活动等4部分共计108项文旅攻坚内容,让历史城区“活”起来、“火”起来。
  1.按照创5A景区标准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创建5A景区总体规划和6项专项规划,并以此为标准推动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建设完成历史城区核心区域内5个二级游客中心和10个三级游客中心建设,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二是新建完成11处旅游厕所,包括4处Ⅰ类旅游厕所、7处Ⅱ类旅游厕所;提升改造19处旅游厕所,包括6处Ⅰ类旅游厕所,13处Ⅱ类旅游厕所,便利市民游客游览,体现现代城市文明。三是推动完成核心区域旅游导览标识系统设计安装,构建景区标识系统。四是沿中山路、胶州路打造景观节点,建设3处景观主要出入口标志景观,完成特色休憩设施建设,持续营造景区氛围。
  2.聚焦文旅全产业链打好业态更新攻坚战。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网红潮牌新业态,力争完成产业招商、业态提升10万平方米。一是奋力完成大鲍岛等重点区域业态运营率任务。大鲍岛区域胶州路以南整体业态运营率将达到70%,胶州路以北整体运营率将达50%,沿街业态运营率达90%;劈柴院区域整体业态运营率达50%,内街业态运营率达90%;上海路-武定路街区整体业态运营率达40%,沿街业态运营率达60%。二是推进四方路、黄岛路、即墨路、李村路等10条重点街路开街运营。三是实现三江里、太兴里、永寿里等20余个重点里院开业运营。四是完成中山路1号、上街里Mall、城市花房、城市书店、邮轮母港集装箱部落等重点项目更新提升。
  3.围绕历史城区“可阅读”推动资料挖掘及讲解体系建设。为全面阐释历史城区价值,延续历史城区的文脉传承,做好文史资料挖掘工作:一是完成370个里院建筑、122栋文保建筑、32处名人故居、91栋历史建筑、53条风貌保护道路、25处景区景点以及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价值要素载体的历史资料挖掘工作。二是编撰中、英、日、德、韩五个语种的历史城区导游讲解词一套;建立包括二维码、公众号、小程序、自助电子语音等智慧讲解体系;三是组建培训一支包含专家、志愿者、专业讲解员、导游等300余人的多样化讲解服务团队。四是突出展现历史城区价值,策划制定不少于20条特色旅游主题线路,推进王统照等5处名人故居的布展开馆和4处名人故居征收。
  4.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旅节庆活动。用文化艺术激活百年老城,持续开展“青岛老城艺术展演季”活动,大力营造文化氛围。一是结合青岛特色,深入策划运营不少于8个庭院演艺项目,创新营造“老青岛·戏剧里院”时尚IP。二是两区按每季度完成大活动不少于1场、完成中小活动不少于30场的要求打造一批精品节庆文化活动,全年开展包括各类音乐角、非遗展演等特色主题文化活动不少于800场,持续丰富历史城区夜生活、夜经济。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2023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将多措并举、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突破创新,将年度建设任务和旅发大会攻坚任务部署落地落实落细,坚决打赢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这场攻坚战,打造更加活力、时尚、便捷、温馨的高品质历史文化街区,重聚老城人气,早日实现百年老城的繁荣复兴。
  我的发布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卫华副主任的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朋友们的提问环节,请就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记者。《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于今年的1月1日颁布实施,请问条例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发挥了什么的作用?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张敬星部长回答。
  张敬星:《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是我省第一部规范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对于推动当前我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有积极的意义。
  我市历史城区尤其是中山路周边聚集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它们展现了青岛的百年历史,彰显了青岛的城市风貌,在我们开展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尤其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条例》共七章,五十三条,以规范促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为基本定位,紧扣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立法主线,聚焦保护制度体系建设、鼓励多方式活化利用两大环节,从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保护、利用、保障与监督等七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主要作用有:一是拓展保护范围。除了历史建筑外,将传统风貌建筑纳入了调整范围。当前我们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正在开展的众多保护更新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对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出台《条例》后,就有了更规范的工作依据、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明确各级保护主管部门职责和保护责任分工;二是完善保护体系。明确保护责任主体,规定保护责任人和政府相关责任,提出分类保护、整体保护、原址保护等要求,明确修缮要求和审批手续,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保护制度,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中能够对这些建筑进行更大限度的保护,在修缮和审批环节,也有了明确的对照要求;三是提出政策支持。鼓励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活化利用,发挥文化价值,为我们的建筑利用方式提供了方向,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中,我们也已经通过将历史建筑做成城市记忆馆、将里院等传统风貌建筑做成博物馆、茶饮店等众多方式,对老建筑进行业态植入和招商运营,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消费;四是鼓励数字化管理。运用技术手段为建筑保护提质赋能,我们已建立历史城区核心区域数字三维底板、开展“一栋一表”,建立了历史建筑的身份档案;采集历史建筑高精点云数据,实现了三维数字化管理。
  总的来说,《条例》的出台,有助于解决我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遇到的部分问题,能够有力促进老建筑的价值要素保护和更新利用使用,发挥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用,服务于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品质和群众幸福指数。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青岛财经日报的记者。随着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进程的推进,青岛历史城区是如何组织开展业态更新,激活时尚活力,从而不断提升历史城区人气与商气,推动重现繁荣景象?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温立杰部长回答。
  温立杰:历史城区是青岛城市文化和商业文明的源头,在这里,艺术与商业,名流与市井共聚于此,融汇共生。自2022年以来,我们积极推动建筑保护修缮与业态植入有机融合,围绕“吃住游购娱”的全文旅要素丰富业态,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文旅产品,提升街区可逛性、可读性,打造市区消费新高地。截至目前,已引入特色餐饮、零售、住宿、文创、娱乐等各类别业态151家,运营面积达7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在业态招引上持续发力,让历史城区持续绽放活力、更有魅力。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沿中山路主轴进行重点项目更新提升。在栈桥建设风从海上来灯光秀、开设栈桥太平路滨海风情夜市;中山路壹号设立老青岛人博物馆、设置啤酒主题餐厅;对百盛大厦业态进行提质升级,引入年轻人喜爱的轻奢、时尚品牌,打造上街里Mall综合购物休闲体验中心;中山路91号引进城市花坊项目、打造观赏园艺体验馆;中山路117号城市书店项目打造集图书、咖啡、演出等于一体的城市级潮流书店,中山路139号引进巧克力博物馆,形成新的潮流打卡点。
  二是海誓山盟广场区域。布设特色市集常态化运行;安娜别墅打造为最美婚姻登记处、爱情文化婚恋地标;在圣心修道院与国内专业的演艺机构合作,拟推出沉浸式演艺项目;同时,不断集聚文博展览机构,建立国际文化交流窗口。
  三是大鲍岛区域。南区太兴里为青岛最大的里院综合体,围绕打造“创意美食空间”“美学社交空间”和“微醺主题街区”三大主题定位,将太兴里打造成为青岛最具时尚活力的里院商业综合体;四方路沿街落位八月小馆、木心茶堂、里院糕点局等文化休闲、时尚餐饮类业态;黄岛路街区引入专业化的影视机构和时尚演艺活动,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艺术街区。在平康五里、广兴里开展沉浸式庭院演艺及戏剧演出。大鲍岛北区,即墨路、李村路等区域的里院主要以引进live house,特色日式、韩式餐饮等业态项目,打造国际餐饮聚集区。
  四是劈柴院区域,劈柴院目前正在进行整体修缮,计划于今年5月完成修缮,劈柴院南院将与西安袁家村团队合作完成整体业态升级,策划推进特色餐饮业态落位江宁会馆;劈柴院北院重点布局数字沉浸体验、艺术展览、潮牌零售、老字号体验等六大业态,打造数字艺术文化示范区。
  五是邮轮母港区域,TEU集装箱部落项目将引入艺术空间、户外运动、精品美食、咖啡生活等内容;海鲜集市项目以地标性建筑、无限滨海风光、最青岛海鲜美食为亮点,打造青岛第一海鲜餐饮目的地。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业态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来这里寻找老街里蕴含的城市记忆,加快聚集历史城区人气、商气和烟火气。
  我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财经齐鲁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财经齐鲁的记者。目前中山路周边保护更新工作已凸显成效,尤其是彰显我市特色的里院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针对里院的保护更新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张敬星部长回答。
  张敬星:里院建筑,是我们青岛特有的一种具有围合态势的商住(或居住)建筑形式,属于近代中国形成的“里”式建筑这一大类中的分支,在青岛地区的地域性诠释,是青岛近代城市形成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自1898年以来、贯穿各个时期华商和劳动者在青打拼、创业和成长的历史印记。里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青岛城市发展的印记,可以说保护里院就是保护青岛的根和魂。为保护里院,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梳理整理里院资料。组织专家研讨会确定里院定义及数量,组织人员实地查勘里院保存现状。经统计,截止2023年2月14日,全市共有里院建筑370处。其中中山路周边约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有317处里院,已完成修缮102处,正在修缮89处,正在进行方案设计阶段67处,已完成业态落位的35处。
  二是做好里院的价值要素保护。在修缮前,系统收集整理里院建筑档案资料,包括大量图纸、档案、老照片等,为里院保护更新提供史料支撑。规划阶段即对价值要素勘察甄别,按照“一院一册”编制保护图册。施工阶段制定“价值要素保护专篇”,利用定期现场巡查等方式及时制止破坏“价值要素”的行为。深层次挖掘“价值要素”经典工艺工法,以“绣花功夫”打造“修旧如旧”修复效果。竣工阶段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开展价值要素保护评价,科学串联起全过程的建筑价值要素保护。
  三是打造串里串院重现里院生活记忆。里院建筑修缮完成后,打通里院建筑原有通道,提倡开放式业态,尽量让每个里院互通,形成“串里串院”独特的空间格局。积极导入咖啡店、酒吧、文化沙龙、科技馆、手作体验店等新业态,丰富里院文化节等主打节会品牌,重现里院市井烟火与原创潮趣有机融合的生活记忆。
  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百度青岛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百度青岛的记者。5A景区打造贯穿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各项工作中,我们之前在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相关情况发布会中提到,推动历史城区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现在历史城区人气很高,请问如何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漫步老城、阅读老城、记住老城?谢谢。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温立杰部长回答。
  温立杰:我们始终坚持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创5A景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三位一体推进,聚焦市民和游客需求,聚力打造富有文化气息和现代时尚活力的“城市客厅”,提供人性化、知识化的游览体验,让人们更好地漫步老城、阅读老城、记住老城。
  游有所憩,游有所观,游有所侍,人们才能更好地漫步老城:
  游有所憩。我们将完善区域休憩设施,做好无障碍设计,为不同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游览环境,打造可漫步的城市公共空间;我们将构建多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游客中心内为游客提供特色售卖、饮水、咨询等各类服务,解决游客后顾之忧。
  游有所观。我们将推动景区主要出入口标志景观和主要道路景观打造,推动水龙池子等节点景观建设,打造四时有景的街区空间。春节期间推出的“大艺术家系列IP装置艺术展”主题景观,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打卡;我们还会持续推出各种游客喜闻乐见的主体景观。我们将利用老城建筑风貌特色,围绕栈桥激光秀等特色亮化景观,揭起夜游老城新风尚。
  游有所侍。历史城区范围广阔、路网密集,游客承载量大。我们将推动实现区域内旅游厕所服务半径全覆盖,游客在400米以内便可以找到旅游厕所;同时推动业态厕所在营业时间全部向市民游客开放。我们将对周边已有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提升,建成包含全景图、道路导向标识、景点介绍牌等的区域旅游导览标识系统,方便游客游览参观。
  游有所获,游有所庆,人们才能更好地阅读老城:
  游有所获。我们在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料,厚植老城文化底蕴基础上,建立高素质讲解服务团队,以智慧讲解系统为补充;同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筛选史料,用心编写老城讲解词,讲好老城故事。我们根据青岛老城历史文化内涵特色,策划制定名人故居线路等文化特色旅游主题线路,突出展现历史城区价值。让市民群众在游览中深入了解老城历史,体会老城文化内涵,真正阅读老城,实现游所收获。
  游有所庆。2023年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逛街里和大鲍岛民俗等节庆活动,广获市民游客欢迎。后续,我们将策划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季·逛春天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庭院演艺、艺术展览、音乐角、非遗展演等各类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确保每月有节会、每周有活动。不断丰富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提升历史城区文化品质,实现游有所庆。
  相信市民游客漫步老城的时候,感受到城市更新提质赋能所带来的温度;阅读老城的时候,感受到纯正老青岛文化和精致城市美学,一定会获得美好的游览体验,记住老城,爱上老城。
  我的问题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温立杰部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媒体朋友会后请联系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8280228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2023年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2场,由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陈卫华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部部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处长 张敬星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文旅工作部部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处副处长 温立杰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陈卫华副主任介绍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等相关情况,有请。
  陈卫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2023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2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上下各级成员单位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实现了“开局之年”的“开门红”,取得了重要突破。2023年是三年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要求和决策部署,聚力打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精品工程。
  一、制定详细年度计划,拉单销项挂图作战
  今年,我们将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完成主要任务”要求,明确时间节点,把握关键环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计划再提前、工作再提速、标准再提高,着眼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丰富发展业态、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等重点任务,确保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目标。
  1.全面推进建设项目落地。2023年总计划建设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额28.3亿元、年度计划纳统额25.7亿元。历史城区计划建设项目22个,完成保护修缮15.6万平方米、城市更新2万平方米、道路景观提升3.2公里、停车场4处(车位620个)以及浮岛交通公园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中山路、大鲍岛片区亮化绿化、导览标识、交通设施等提升工程建设;邮轮港区计划建设项目9个,推进RCEP博览中心、海洋金融中心、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等共计61万平方米城市更新工程建设。
  2.聚力提升文旅业态品质。按照5A景区标准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完成15处游客中心建设、新增11处旅游厕所,提升19处旅游厕所软环境,建成核心区域休憩设施、3处景区主要出入口标志景观,营造景区氛围。完成产业招引、业态提升10万平方米,推进四方路、即墨路等10条重点街道开街运营,实现三江里、永寿里等20余个重点里院开业运营,将历史元素与新型业态有机结合,持续打造一批“引爆点”。同时,完成包括370个里院建筑在内的价值要素载体的历史资料挖掘工作,推进5处名人故居的开馆,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文化活动不少于800场,持续提升老城人气。
  二、抢抓旅发大会机遇,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我市举办,历史城区承载重点观摩任务。为全面迎接大会召开,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会同各分指挥部,围绕观摩路线、聚焦重点范围,在2023年建设项目基础上,明确重点任务、延展重点项目,逐一梳理、深化细化150项攻坚任务,统筹推进观摩区域“两轴两园四片区”项目建设。
  1.抓好“两轴”(中山路和胶州路)。一是中山路主轴完成12项攻坚任务,包括道路整治1.1公里、业态更新5.3万平方米、保护修缮1.2万平方米。主要开展中山路道路整治绿化、沿街店招立面提升、重点商厦升级更新、河南路片区立面整治、中山路商城人防停车场人行出口建设。二是胶州路主轴完成8项攻坚任务,包括道路整治0.5公里、业态更新5.7万平方米、保护修缮0.7万平方米。主要开展胶州路道路整治绿化、沿街商厦立面整治、里院修缮、三角地公园和地铁出入口建设。
  2.建设“两园”(太平路-栈桥公园和浮岛交通公园)。一是太平路-栈桥公园完成3项攻坚任务,包括道路整治0.8公里、业态更新0.2万平方米。主要开展太平路-栈桥区域道路提升、整修栈桥地下通道并落位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潮趣公园。二是浮岛交通公园完成4项攻坚任务。主要开展交通浮岛建设、桥上桥下绿化、周边环境整治和高架桥体亮化美化。
  3.提升“四片区”(大鲍岛、劈柴院、陵县路和邮轮港区)。一是大鲍岛片区完成43项攻坚任务,包括保护修缮4.7万平方米。主要对大鲍岛片区内建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建筑本体整体修缮和院内管网改造、院落铺装、景观打造,同步完成水龙池子广场和四方路公厕建设。二是劈柴院片区完成27项攻坚任务,包括保护修缮3.3万平方米。主要对劈柴院一期、二期项目范围内建筑进行本体修缮、院落配套提升和道路提升整治。三是陵县路片区完成38项攻坚任务,包括保护修缮2.8万平方米、道路整治0.2公里。主要对甘肃路、吴淞路、陵县路、上海路毗邻区域内建筑进行本体修缮、院落配套提升,同步完成武定路道路整治及聊城路周边环境整治。四是邮轮港片区完成2项攻坚任务,包括业态更新0.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打造邮轮港区六号码头餐饮集市,实施中港湾、邮轮港路、新疆路及周边环境整治。
  4.统筹专项配套(交通标志、绿化景观、亮化工程、停车设施等)。一是交通标志专项完成1项攻坚任务,主要对历史城区内道路交通标志优化提升。二是绿化景观专项完成4项攻坚任务,主要对大鲍岛片区、劈柴院片区、陵县路片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周边实施绿化提升。三是亮化工程专项完成5项攻坚任务,对中山路、太平路-栈桥、大鲍岛、劈柴院、陵县路片区实施亮化美化。四是停车配套专项完成3项攻坚任务,包括推进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聊城路停车场、上海支路停车场建成运营。
  三、拓展文旅业态资源,激发百年老城活力
  着眼推动老城复兴文旅复苏,我们将坚持用业态、文化和旅游激活百年老城的时尚与活力,全力推进包括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业态更新提升、历史资料挖掘及讲解体系建设、文旅节庆活动等4部分共计108项文旅攻坚内容,让历史城区“活”起来、“火”起来。
  1.按照创5A景区标准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创建5A景区总体规划和6项专项规划,并以此为标准推动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建设完成历史城区核心区域内5个二级游客中心和10个三级游客中心建设,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二是新建完成11处旅游厕所,包括4处Ⅰ类旅游厕所、7处Ⅱ类旅游厕所;提升改造19处旅游厕所,包括6处Ⅰ类旅游厕所,13处Ⅱ类旅游厕所,便利市民游客游览,体现现代城市文明。三是推动完成核心区域旅游导览标识系统设计安装,构建景区标识系统。四是沿中山路、胶州路打造景观节点,建设3处景观主要出入口标志景观,完成特色休憩设施建设,持续营造景区氛围。
  2.聚焦文旅全产业链打好业态更新攻坚战。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网红潮牌新业态,力争完成产业招商、业态提升10万平方米。一是奋力完成大鲍岛等重点区域业态运营率任务。大鲍岛区域胶州路以南整体业态运营率将达到70%,胶州路以北整体运营率将达50%,沿街业态运营率达90%;劈柴院区域整体业态运营率达50%,内街业态运营率达90%;上海路-武定路街区整体业态运营率达40%,沿街业态运营率达60%。二是推进四方路、黄岛路、即墨路、李村路等10条重点街路开街运营。三是实现三江里、太兴里、永寿里等20余个重点里院开业运营。四是完成中山路1号、上街里Mall、城市花房、城市书店、邮轮母港集装箱部落等重点项目更新提升。
  3.围绕历史城区“可阅读”推动资料挖掘及讲解体系建设。为全面阐释历史城区价值,延续历史城区的文脉传承,做好文史资料挖掘工作:一是完成370个里院建筑、122栋文保建筑、32处名人故居、91栋历史建筑、53条风貌保护道路、25处景区景点以及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价值要素载体的历史资料挖掘工作。二是编撰中、英、日、德、韩五个语种的历史城区导游讲解词一套;建立包括二维码、公众号、小程序、自助电子语音等智慧讲解体系;三是组建培训一支包含专家、志愿者、专业讲解员、导游等300余人的多样化讲解服务团队。四是突出展现历史城区价值,策划制定不少于20条特色旅游主题线路,推进王统照等5处名人故居的布展开馆和4处名人故居征收。
  4.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旅节庆活动。用文化艺术激活百年老城,持续开展“青岛老城艺术展演季”活动,大力营造文化氛围。一是结合青岛特色,深入策划运营不少于8个庭院演艺项目,创新营造“老青岛·戏剧里院”时尚IP。二是两区按每季度完成大活动不少于1场、完成中小活动不少于30场的要求打造一批精品节庆文化活动,全年开展包括各类音乐角、非遗展演等特色主题文化活动不少于800场,持续丰富历史城区夜生活、夜经济。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2023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将多措并举、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突破创新,将年度建设任务和旅发大会攻坚任务部署落地落实落细,坚决打赢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这场攻坚战,打造更加活力、时尚、便捷、温馨的高品质历史文化街区,重聚老城人气,早日实现百年老城的繁荣复兴。
  我的发布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卫华副主任的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朋友们的提问环节,请就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记者。《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于今年的1月1日颁布实施,请问条例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发挥了什么的作用?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张敬星部长回答。
  张敬星:《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是我省第一部规范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对于推动当前我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有积极的意义。
  我市历史城区尤其是中山路周边聚集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它们展现了青岛的百年历史,彰显了青岛的城市风貌,在我们开展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尤其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条例》共七章,五十三条,以规范促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为基本定位,紧扣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立法主线,聚焦保护制度体系建设、鼓励多方式活化利用两大环节,从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保护、利用、保障与监督等七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主要作用有:一是拓展保护范围。除了历史建筑外,将传统风貌建筑纳入了调整范围。当前我们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正在开展的众多保护更新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对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出台《条例》后,就有了更规范的工作依据、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明确各级保护主管部门职责和保护责任分工;二是完善保护体系。明确保护责任主体,规定保护责任人和政府相关责任,提出分类保护、整体保护、原址保护等要求,明确修缮要求和审批手续,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保护制度,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中能够对这些建筑进行更大限度的保护,在修缮和审批环节,也有了明确的对照要求;三是提出政策支持。鼓励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活化利用,发挥文化价值,为我们的建筑利用方式提供了方向,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中,我们也已经通过将历史建筑做成城市记忆馆、将里院等传统风貌建筑做成博物馆、茶饮店等众多方式,对老建筑进行业态植入和招商运营,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消费;四是鼓励数字化管理。运用技术手段为建筑保护提质赋能,我们已建立历史城区核心区域数字三维底板、开展“一栋一表”,建立了历史建筑的身份档案;采集历史建筑高精点云数据,实现了三维数字化管理。
  总的来说,《条例》的出台,有助于解决我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遇到的部分问题,能够有力促进老建筑的价值要素保护和更新利用使用,发挥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用,服务于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品质和群众幸福指数。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青岛财经日报的记者。随着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进程的推进,青岛历史城区是如何组织开展业态更新,激活时尚活力,从而不断提升历史城区人气与商气,推动重现繁荣景象?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温立杰部长回答。
  温立杰:历史城区是青岛城市文化和商业文明的源头,在这里,艺术与商业,名流与市井共聚于此,融汇共生。自2022年以来,我们积极推动建筑保护修缮与业态植入有机融合,围绕“吃住游购娱”的全文旅要素丰富业态,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文旅产品,提升街区可逛性、可读性,打造市区消费新高地。截至目前,已引入特色餐饮、零售、住宿、文创、娱乐等各类别业态151家,运营面积达7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在业态招引上持续发力,让历史城区持续绽放活力、更有魅力。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沿中山路主轴进行重点项目更新提升。在栈桥建设风从海上来灯光秀、开设栈桥太平路滨海风情夜市;中山路壹号设立老青岛人博物馆、设置啤酒主题餐厅;对百盛大厦业态进行提质升级,引入年轻人喜爱的轻奢、时尚品牌,打造上街里Mall综合购物休闲体验中心;中山路91号引进城市花坊项目、打造观赏园艺体验馆;中山路117号城市书店项目打造集图书、咖啡、演出等于一体的城市级潮流书店,中山路139号引进巧克力博物馆,形成新的潮流打卡点。
  二是海誓山盟广场区域。布设特色市集常态化运行;安娜别墅打造为最美婚姻登记处、爱情文化婚恋地标;在圣心修道院与国内专业的演艺机构合作,拟推出沉浸式演艺项目;同时,不断集聚文博展览机构,建立国际文化交流窗口。
  三是大鲍岛区域。南区太兴里为青岛最大的里院综合体,围绕打造“创意美食空间”“美学社交空间”和“微醺主题街区”三大主题定位,将太兴里打造成为青岛最具时尚活力的里院商业综合体;四方路沿街落位八月小馆、木心茶堂、里院糕点局等文化休闲、时尚餐饮类业态;黄岛路街区引入专业化的影视机构和时尚演艺活动,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艺术街区。在平康五里、广兴里开展沉浸式庭院演艺及戏剧演出。大鲍岛北区,即墨路、李村路等区域的里院主要以引进live house,特色日式、韩式餐饮等业态项目,打造国际餐饮聚集区。
  四是劈柴院区域,劈柴院目前正在进行整体修缮,计划于今年5月完成修缮,劈柴院南院将与西安袁家村团队合作完成整体业态升级,策划推进特色餐饮业态落位江宁会馆;劈柴院北院重点布局数字沉浸体验、艺术展览、潮牌零售、老字号体验等六大业态,打造数字艺术文化示范区。
  五是邮轮母港区域,TEU集装箱部落项目将引入艺术空间、户外运动、精品美食、咖啡生活等内容;海鲜集市项目以地标性建筑、无限滨海风光、最青岛海鲜美食为亮点,打造青岛第一海鲜餐饮目的地。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业态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来这里寻找老街里蕴含的城市记忆,加快聚集历史城区人气、商气和烟火气。
  我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财经齐鲁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财经齐鲁的记者。目前中山路周边保护更新工作已凸显成效,尤其是彰显我市特色的里院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针对里院的保护更新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张敬星部长回答。
  张敬星:里院建筑,是我们青岛特有的一种具有围合态势的商住(或居住)建筑形式,属于近代中国形成的“里”式建筑这一大类中的分支,在青岛地区的地域性诠释,是青岛近代城市形成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自1898年以来、贯穿各个时期华商和劳动者在青打拼、创业和成长的历史印记。里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青岛城市发展的印记,可以说保护里院就是保护青岛的根和魂。为保护里院,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梳理整理里院资料。组织专家研讨会确定里院定义及数量,组织人员实地查勘里院保存现状。经统计,截止2023年2月14日,全市共有里院建筑370处。其中中山路周边约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有317处里院,已完成修缮102处,正在修缮89处,正在进行方案设计阶段67处,已完成业态落位的35处。
  二是做好里院的价值要素保护。在修缮前,系统收集整理里院建筑档案资料,包括大量图纸、档案、老照片等,为里院保护更新提供史料支撑。规划阶段即对价值要素勘察甄别,按照“一院一册”编制保护图册。施工阶段制定“价值要素保护专篇”,利用定期现场巡查等方式及时制止破坏“价值要素”的行为。深层次挖掘“价值要素”经典工艺工法,以“绣花功夫”打造“修旧如旧”修复效果。竣工阶段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开展价值要素保护评价,科学串联起全过程的建筑价值要素保护。
  三是打造串里串院重现里院生活记忆。里院建筑修缮完成后,打通里院建筑原有通道,提倡开放式业态,尽量让每个里院互通,形成“串里串院”独特的空间格局。积极导入咖啡店、酒吧、文化沙龙、科技馆、手作体验店等新业态,丰富里院文化节等主打节会品牌,重现里院市井烟火与原创潮趣有机融合的生活记忆。
  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百度青岛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百度青岛的记者。5A景区打造贯穿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各项工作中,我们之前在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相关情况发布会中提到,推动历史城区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现在历史城区人气很高,请问如何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漫步老城、阅读老城、记住老城?谢谢。
  陈卫华:这个问题请温立杰部长回答。
  温立杰:我们始终坚持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创5A景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三位一体推进,聚焦市民和游客需求,聚力打造富有文化气息和现代时尚活力的“城市客厅”,提供人性化、知识化的游览体验,让人们更好地漫步老城、阅读老城、记住老城。
  游有所憩,游有所观,游有所侍,人们才能更好地漫步老城:
  游有所憩。我们将完善区域休憩设施,做好无障碍设计,为不同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游览环境,打造可漫步的城市公共空间;我们将构建多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游客中心内为游客提供特色售卖、饮水、咨询等各类服务,解决游客后顾之忧。
  游有所观。我们将推动景区主要出入口标志景观和主要道路景观打造,推动水龙池子等节点景观建设,打造四时有景的街区空间。春节期间推出的“大艺术家系列IP装置艺术展”主题景观,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打卡;我们还会持续推出各种游客喜闻乐见的主体景观。我们将利用老城建筑风貌特色,围绕栈桥激光秀等特色亮化景观,揭起夜游老城新风尚。
  游有所侍。历史城区范围广阔、路网密集,游客承载量大。我们将推动实现区域内旅游厕所服务半径全覆盖,游客在400米以内便可以找到旅游厕所;同时推动业态厕所在营业时间全部向市民游客开放。我们将对周边已有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提升,建成包含全景图、道路导向标识、景点介绍牌等的区域旅游导览标识系统,方便游客游览参观。
  游有所获,游有所庆,人们才能更好地阅读老城:
  游有所获。我们在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料,厚植老城文化底蕴基础上,建立高素质讲解服务团队,以智慧讲解系统为补充;同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筛选史料,用心编写老城讲解词,讲好老城故事。我们根据青岛老城历史文化内涵特色,策划制定名人故居线路等文化特色旅游主题线路,突出展现历史城区价值。让市民群众在游览中深入了解老城历史,体会老城文化内涵,真正阅读老城,实现游所收获。
  游有所庆。2023年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逛街里和大鲍岛民俗等节庆活动,广获市民游客欢迎。后续,我们将策划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季·逛春天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庭院演艺、艺术展览、音乐角、非遗展演等各类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确保每月有节会、每周有活动。不断丰富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提升历史城区文化品质,实现游有所庆。
  相信市民游客漫步老城的时候,感受到城市更新提质赋能所带来的温度;阅读老城的时候,感受到纯正老青岛文化和精致城市美学,一定会获得美好的游览体验,记住老城,爱上老城。
  我的问题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温立杰部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媒体朋友会后请联系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8280228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