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十年·青岛》主题新闻发布会

浏览:120

主持人:(刘升勤青岛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青岛市委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山东这十年·青岛”主题新闻发布会,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同志,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军同志,共同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青岛牢记总书记厚望嘱托,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赵豪志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赵豪志: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十年来青岛的发展成就和历程,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交流。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青岛各方面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青岛视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岛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18年6月,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青岛,要求我们“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19年4月,总书记在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倡议。2019年6月,总书记向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致贺信,发出促进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的倡议。2019年10月,总书记向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致贺信,郑重宣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同时,总书记还赋予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紧紧盯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走好具有青岛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全力守牢“一排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倡树实践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锻造高素质“实干家”干部队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十年寒暑,春华秋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以勇当山东发展龙头的自信与担当,开创了青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正朝着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昂首奋进。

  这十年,是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我们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的合格答卷。全市生产总值跨越8个千亿级台阶,突破1.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1368.3亿元。我们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等7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一汽大众、芯恩、京东方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四新”经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突破30%。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国字号”研发平台加快推进,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54家、占全省27%。我们不断稳投资、扩内需、增后劲、强活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6000亿元、翻了一番,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翻了两番,上市公司达到76家、增加2倍多,人才总量达到257万人。

  这十年,是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我们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千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我们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起势。我们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建成高标准农田419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我们牢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新建城市道路1500多公里,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00多万平方米,中山路片区等历史城区焕发新活力,4F级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启用,地铁总里程进入全国城市前十位,见山透海、推窗见绿的公园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这十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城市发展活力实现历史性增强的十年。我们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断拓展改革深度和广度,“放管服”、国资国企、财富管理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们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84.3%、达到2021年的849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591亿元、占全省39%;国际友城“朋友圈”持续扩大,拓展至47个国家85个城市。

  这十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十年。我们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实事、办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8.7%,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54万人。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6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省定贫困村、市定经济薄弱村镇全部脱贫摘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成效显著。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4%,医疗床位数年均增长6%,基本实现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4万套,获评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平安青岛建设深入推进,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十年,是文化自信充分彰显,城市软实力实现历史性提高的十年。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公民文明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市建设跃上新台阶。我们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5000余个文明实践中心全域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们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全市博物馆达到111座,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次十年间增加6倍,“十五分钟文化圈”“八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我们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建成使用。

  这十年,是污染防治力度空前,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变化的十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深入实施“四减四增”,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37.1%和46.5%。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PM2.5平均浓度下降57.6%,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这十年,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的十年。我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持续提升。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深化“莱西会议”经验,建立城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纵深推进“清廉之岛”建设,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回顾十年历程,我们深切感到,青岛取得的一切进步、一切成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奋进新时代,我们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以打造“六个城市”为支撑,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刘升勤:谢谢赵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光明日报记者:刚才赵市长提到,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岛擘画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能否介绍一下,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哪些具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岛打算怎么做?谢谢。

  赵豪志: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青岛的重大任务,是青岛的时代使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青岛放在新发展格局和新的历史方位中审视和谋划,明确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目标,就是打造“六个城市”。“六个城市”,我逐一作一简要介绍:

  一是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青岛是一座产业型城市,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我们将大力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着力提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七个优势产业,加快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十个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七个现代服务业,不断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突出的特色优势。十年来,全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我们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大力提升现代海洋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青岛是创新创业的热土,拥有29所高校,9个国家级和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企业上榜“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0%。我们将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更大力度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加快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四是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青岛是国家重要的开放口岸,贸易往来遍及229个国家和地区,青岛港链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青岛机场通航全球126座城市。我们将发挥青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加快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好青岛都市圈,不断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五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青岛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是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我们将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加快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完善轨道交通和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品质,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六是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文明和谐、安定有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长效机制日益完善。我们将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数字青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们已起草完成“六个城市”总体《实施意见》,并逐一编制了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实行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六个城市”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加快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谢谢赵豪志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青岛在经略海洋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岛时,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殷切希望和嘱托。请问青岛在落实经略海洋要求、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刘建军:谢谢您的提问。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争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30%,达到4685亿元,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首位。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近年来,我们积极整合涉海科研力量,海洋科技领先优势更加突出。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顺利推进,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平台正加快建设。重大科技攻关方面,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刷新了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世界纪录,23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二是壮大现代海洋产业集群。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良好,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业、海水利用业等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发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8处,占全国的1/9,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首次成功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并实现首批收鱼。推动海洋制造业提质增效,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成为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全球首个万吨级半潜式储油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在青岛交付使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目前全球上市的16个海洋创新药物中,我国的2个药物全部由青岛原创研发并在国内上市;全市海水淡化能力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三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稳居世界级大港前列,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持续扩大港口规模,建成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形成遍布全球的港口航线网络,2021年青岛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亿吨、2371万标箱,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加快提升服务能级。强化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大力培育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海铁联运量连续7年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的门户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四是扩大海洋开放合作。成功承办六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定期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国际海洋节等高端展会和海洋节会,搭建起国际海洋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努力打造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谢谢刘建军副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大众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青岛市一直以实体经济见长,也是著名的品牌之都和制造强市,能否介绍一下,青岛在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上有哪些重点举措?谢谢。

  刘建军:谢谢您的提问。实体经济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轻纺工业曾经享有“上青天”的美誉,培育了享誉中外的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现在新兴产业领域正在涌现一批“新金花”。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落实这一部署,我们实施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发展重点产业链。对接省“十强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一方面,加快提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七条优势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突破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十条新兴产业链,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第二,持续壮大企业规模。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扩能增产、提质增效,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全市遴选了100家倍增企业,“一企一策一专班”精准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业,尽快实现营业收入翻番。争取到2025年,全市千亿级企业集团达到5家左右,百亿级企业20家以上。

  第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引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等平台功能,积极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过5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积极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达到1万家。

  第四,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聚焦十条新兴产业链,加快15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优质资源集聚地和创新高地。每个园区都按照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套综合政策、1支专业招商队伍、1支产业基金“5个1”机制推进,建好专业化配套设施,依托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力争到2025年,园区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希望通过上述措施,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塑造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感谢刘建军副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青岛是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近年来,又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还拥有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请问青岛是如何发挥开放优势,不断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谢谢。

  刘建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作为中国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年间,青岛外贸进出口额连续跨越4个“千亿级台阶”,2021年达到8498亿元;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61.7亿美元,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开放平台。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上合示范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获批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载体。上合示范区获批建设三年来,坚持“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已集聚贸易主体1700余家,引进培育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10个贸易平台,2021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61.8%。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三年来,加强首创性、集成性、差异性探索,形成创新成果226项,有29项在全省推广,外贸、外资均实现两年翻一番,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同时,12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链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高效便捷。

  二是着力深化经贸合作。我们坚持稳规模、提质量、促创新,推动经贸合作纵深推进、多点开花。外贸创新发展方面,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2.2万家,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服务贸易突破千亿元大关。双向投资合作方面,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项目达到374个,实有外资企业达到1.4万户,对外投资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地区)。重大活动举办方面,成功服务保障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青岛的国际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三是着力拓宽开放通道。我们高标准建设立体化开放通道,加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海运通达全球,青岛港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国际航线达200余条,在沿黄流域布局了30个内陆港。民航跨越提升,山东首座4F级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成投入运营,铁路公路提质升级,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等建成通车,形成“三纵四横五连”高速公路和“三环十射九横十纵”国省干线公路网,全市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等干线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四是着力优化开放环境。我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策供给方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政务服务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无感审批”“不见面审批”等业务。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模式,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青岛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持续争先进位,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RCEP与“一带一路”机遇,发挥重大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努力让青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步伐越走越实。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谢谢刘建军副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青岛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李沧上流佳苑社区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当前,青岛正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请问青岛是如何考虑的?有哪些重点措施?谢谢。

  刘建军:谢谢您对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推动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今年年初,我们启动实施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一是让交通出行更加顺畅。谋划了总投资2911亿元的174个交通设施项目,全面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着力畅通城市内部交通循环,2021年以来成功打通未贯通道路50余条,一批重点市政工程提速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加紧推进。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青岛”,正在加快建设总里程219公里的11条地铁线路,建成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

  二是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扭住城市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营造让本地居民舒心、让外地游客向往的洁净优美城市环境。环境卫生方面,推进环卫行业全时段、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监管,全市城市道路保洁总面积达到8780万平方米。拆违方面,今年年初摸排的存量违建已全部清零,新生违建防控网络逐步织密,力争三年内实现全市建成区存量违建基本清零。治乱方面,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十乱”问题治理,长效推进市容秩序整治。增绿方面,加快推进60个山头公园整治,实施“见缝插绿、拆违增绿、拆墙透绿”等工程,着力打造公园城市。

  三是让老旧城区更具活力。计划用三年时间,改造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启动改造73个城中村,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和主城区内的城中村改造。今年,启动了29个城中村拆迁和31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坚持把旧城旧村改造与产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以10个低效用地片区开发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四是让历史街区更富魅力。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建设中,我们将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夯实了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到建筑单体三个层级的保护规划体系。坚持保护性更新,推行“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对里院、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实施整体性修复,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坚持既传承文脉,又丰富业态,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今年以来,历史城区75个商旅文新项目开业运营,百年中山路焕发新活力,成为了青岛旅游新热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已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努力推动城市面貌实现新变化,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感谢刘建军副市长。请提问最后一个问题。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当前,各个城市都在竞相推动数字化发展。我们了解到,青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力度很大,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中,位居全国第6位。请问青岛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赵豪志:谢谢您对青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近年来,我们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青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来推动,不断推进各领域数字变革创新,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数字青岛。

  一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在加快产业数字化方面:立足青岛传统工业优势,创新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海尔卡奥斯4次蝉联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位,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啤酒饮料等40多个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推动数字赋能百业,近年来每年推动1000多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从2012年的56提高到2021年的93.4。在加快数字产业化方面:加大力度布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了芯恩、歌尔、京东方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规划建设了一批专业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企业超过500家。被评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十年增长5.5倍。

  二是不断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加快审批事项全程数字化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提升“一网统管”水平,建成城市云脑和全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正在加快构建数字化一体化城市管理体系。提升数字便民水平。以服务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双12”改革,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群众爱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比如,我们推出“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打通学生入学各个环节,实现“零跑腿”报名入学。我们正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场景建设,努力实现具备条件的车位全部入网共享,今年将链接停车泊位30万个以上,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三是全面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坚持适度超前,统筹布局5G基站、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入选了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和首批千兆城市。开通运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5G基站2.8万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快建设国际信息通信枢纽。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青岛建设,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民生提质、为治理增效,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感谢赵豪志市长。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青岛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青岛这十年的发展,各位媒体朋友既是见证者、记录者,又是参与者、推动者。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青岛、宣传青岛,用心用情讲好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为青岛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加油鼓劲!

  再次感谢赵豪志市长、刘建军副市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山东这十年·青岛》主题新闻发布会

浏览:120

主持人:(刘升勤青岛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青岛市委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山东这十年·青岛”主题新闻发布会,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同志,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军同志,共同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青岛牢记总书记厚望嘱托,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赵豪志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赵豪志: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十年来青岛的发展成就和历程,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交流。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青岛各方面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青岛视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岛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18年6月,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青岛,要求我们“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19年4月,总书记在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倡议。2019年6月,总书记向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致贺信,发出促进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的倡议。2019年10月,总书记向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致贺信,郑重宣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同时,总书记还赋予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紧紧盯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走好具有青岛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全力守牢“一排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倡树实践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锻造高素质“实干家”干部队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十年寒暑,春华秋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以勇当山东发展龙头的自信与担当,开创了青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正朝着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昂首奋进。

  这十年,是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我们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的合格答卷。全市生产总值跨越8个千亿级台阶,突破1.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1368.3亿元。我们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等7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一汽大众、芯恩、京东方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四新”经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突破30%。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国字号”研发平台加快推进,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54家、占全省27%。我们不断稳投资、扩内需、增后劲、强活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6000亿元、翻了一番,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翻了两番,上市公司达到76家、增加2倍多,人才总量达到257万人。

  这十年,是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我们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千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我们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起势。我们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建成高标准农田419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我们牢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新建城市道路1500多公里,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00多万平方米,中山路片区等历史城区焕发新活力,4F级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启用,地铁总里程进入全国城市前十位,见山透海、推窗见绿的公园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这十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城市发展活力实现历史性增强的十年。我们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断拓展改革深度和广度,“放管服”、国资国企、财富管理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们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84.3%、达到2021年的849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591亿元、占全省39%;国际友城“朋友圈”持续扩大,拓展至47个国家85个城市。

  这十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十年。我们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实事、办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8.7%,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54万人。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6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省定贫困村、市定经济薄弱村镇全部脱贫摘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成效显著。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4%,医疗床位数年均增长6%,基本实现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4万套,获评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平安青岛建设深入推进,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十年,是文化自信充分彰显,城市软实力实现历史性提高的十年。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公民文明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市建设跃上新台阶。我们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5000余个文明实践中心全域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们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全市博物馆达到111座,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次十年间增加6倍,“十五分钟文化圈”“八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我们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建成使用。

  这十年,是污染防治力度空前,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变化的十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深入实施“四减四增”,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37.1%和46.5%。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PM2.5平均浓度下降57.6%,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这十年,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的十年。我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持续提升。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深化“莱西会议”经验,建立城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纵深推进“清廉之岛”建设,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回顾十年历程,我们深切感到,青岛取得的一切进步、一切成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奋进新时代,我们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以打造“六个城市”为支撑,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刘升勤:谢谢赵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光明日报记者:刚才赵市长提到,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岛擘画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能否介绍一下,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哪些具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岛打算怎么做?谢谢。

  赵豪志: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青岛的重大任务,是青岛的时代使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青岛放在新发展格局和新的历史方位中审视和谋划,明确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目标,就是打造“六个城市”。“六个城市”,我逐一作一简要介绍:

  一是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青岛是一座产业型城市,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我们将大力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着力提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七个优势产业,加快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十个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七个现代服务业,不断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突出的特色优势。十年来,全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我们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大力提升现代海洋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青岛是创新创业的热土,拥有29所高校,9个国家级和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企业上榜“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0%。我们将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更大力度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加快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四是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青岛是国家重要的开放口岸,贸易往来遍及229个国家和地区,青岛港链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青岛机场通航全球126座城市。我们将发挥青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加快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好青岛都市圈,不断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五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青岛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是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我们将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加快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完善轨道交通和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品质,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六是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文明和谐、安定有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长效机制日益完善。我们将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数字青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们已起草完成“六个城市”总体《实施意见》,并逐一编制了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实行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六个城市”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加快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谢谢赵豪志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青岛在经略海洋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岛时,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殷切希望和嘱托。请问青岛在落实经略海洋要求、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刘建军:谢谢您的提问。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争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30%,达到4685亿元,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首位。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近年来,我们积极整合涉海科研力量,海洋科技领先优势更加突出。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顺利推进,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平台正加快建设。重大科技攻关方面,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刷新了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世界纪录,23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二是壮大现代海洋产业集群。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良好,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业、海水利用业等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发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8处,占全国的1/9,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首次成功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并实现首批收鱼。推动海洋制造业提质增效,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成为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全球首个万吨级半潜式储油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在青岛交付使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目前全球上市的16个海洋创新药物中,我国的2个药物全部由青岛原创研发并在国内上市;全市海水淡化能力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三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稳居世界级大港前列,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持续扩大港口规模,建成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形成遍布全球的港口航线网络,2021年青岛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亿吨、2371万标箱,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加快提升服务能级。强化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大力培育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海铁联运量连续7年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的门户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四是扩大海洋开放合作。成功承办六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定期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国际海洋节等高端展会和海洋节会,搭建起国际海洋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努力打造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谢谢刘建军副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大众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青岛市一直以实体经济见长,也是著名的品牌之都和制造强市,能否介绍一下,青岛在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上有哪些重点举措?谢谢。

  刘建军:谢谢您的提问。实体经济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轻纺工业曾经享有“上青天”的美誉,培育了享誉中外的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现在新兴产业领域正在涌现一批“新金花”。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落实这一部署,我们实施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发展重点产业链。对接省“十强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一方面,加快提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七条优势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突破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十条新兴产业链,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第二,持续壮大企业规模。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扩能增产、提质增效,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全市遴选了100家倍增企业,“一企一策一专班”精准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业,尽快实现营业收入翻番。争取到2025年,全市千亿级企业集团达到5家左右,百亿级企业20家以上。

  第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引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等平台功能,积极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过5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积极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达到1万家。

  第四,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聚焦十条新兴产业链,加快15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优质资源集聚地和创新高地。每个园区都按照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套综合政策、1支专业招商队伍、1支产业基金“5个1”机制推进,建好专业化配套设施,依托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力争到2025年,园区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希望通过上述措施,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塑造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感谢刘建军副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青岛是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近年来,又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还拥有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请问青岛是如何发挥开放优势,不断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谢谢。

  刘建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作为中国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年间,青岛外贸进出口额连续跨越4个“千亿级台阶”,2021年达到8498亿元;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61.7亿美元,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开放平台。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上合示范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获批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载体。上合示范区获批建设三年来,坚持“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已集聚贸易主体1700余家,引进培育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10个贸易平台,2021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61.8%。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三年来,加强首创性、集成性、差异性探索,形成创新成果226项,有29项在全省推广,外贸、外资均实现两年翻一番,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同时,12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链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高效便捷。

  二是着力深化经贸合作。我们坚持稳规模、提质量、促创新,推动经贸合作纵深推进、多点开花。外贸创新发展方面,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2.2万家,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服务贸易突破千亿元大关。双向投资合作方面,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项目达到374个,实有外资企业达到1.4万户,对外投资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地区)。重大活动举办方面,成功服务保障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青岛的国际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三是着力拓宽开放通道。我们高标准建设立体化开放通道,加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海运通达全球,青岛港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国际航线达200余条,在沿黄流域布局了30个内陆港。民航跨越提升,山东首座4F级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成投入运营,铁路公路提质升级,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等建成通车,形成“三纵四横五连”高速公路和“三环十射九横十纵”国省干线公路网,全市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等干线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四是着力优化开放环境。我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策供给方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政务服务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无感审批”“不见面审批”等业务。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模式,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青岛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持续争先进位,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RCEP与“一带一路”机遇,发挥重大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努力让青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步伐越走越实。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谢谢刘建军副市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青岛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李沧上流佳苑社区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当前,青岛正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请问青岛是如何考虑的?有哪些重点措施?谢谢。

  刘建军:谢谢您对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推动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今年年初,我们启动实施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一是让交通出行更加顺畅。谋划了总投资2911亿元的174个交通设施项目,全面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着力畅通城市内部交通循环,2021年以来成功打通未贯通道路50余条,一批重点市政工程提速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加紧推进。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青岛”,正在加快建设总里程219公里的11条地铁线路,建成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

  二是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扭住城市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营造让本地居民舒心、让外地游客向往的洁净优美城市环境。环境卫生方面,推进环卫行业全时段、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监管,全市城市道路保洁总面积达到8780万平方米。拆违方面,今年年初摸排的存量违建已全部清零,新生违建防控网络逐步织密,力争三年内实现全市建成区存量违建基本清零。治乱方面,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十乱”问题治理,长效推进市容秩序整治。增绿方面,加快推进60个山头公园整治,实施“见缝插绿、拆违增绿、拆墙透绿”等工程,着力打造公园城市。

  三是让老旧城区更具活力。计划用三年时间,改造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启动改造73个城中村,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和主城区内的城中村改造。今年,启动了29个城中村拆迁和31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坚持把旧城旧村改造与产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以10个低效用地片区开发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四是让历史街区更富魅力。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建设中,我们将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夯实了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到建筑单体三个层级的保护规划体系。坚持保护性更新,推行“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对里院、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实施整体性修复,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坚持既传承文脉,又丰富业态,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今年以来,历史城区75个商旅文新项目开业运营,百年中山路焕发新活力,成为了青岛旅游新热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已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努力推动城市面貌实现新变化,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感谢刘建军副市长。请提问最后一个问题。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当前,各个城市都在竞相推动数字化发展。我们了解到,青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力度很大,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中,位居全国第6位。请问青岛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赵豪志:谢谢您对青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近年来,我们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青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来推动,不断推进各领域数字变革创新,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数字青岛。

  一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在加快产业数字化方面:立足青岛传统工业优势,创新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海尔卡奥斯4次蝉联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位,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啤酒饮料等40多个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推动数字赋能百业,近年来每年推动1000多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从2012年的56提高到2021年的93.4。在加快数字产业化方面:加大力度布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了芯恩、歌尔、京东方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规划建设了一批专业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企业超过500家。被评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十年增长5.5倍。

  二是不断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加快审批事项全程数字化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提升“一网统管”水平,建成城市云脑和全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正在加快构建数字化一体化城市管理体系。提升数字便民水平。以服务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双12”改革,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群众爱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比如,我们推出“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打通学生入学各个环节,实现“零跑腿”报名入学。我们正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场景建设,努力实现具备条件的车位全部入网共享,今年将链接停车泊位30万个以上,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三是全面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坚持适度超前,统筹布局5G基站、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入选了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和首批千兆城市。开通运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5G基站2.8万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快建设国际信息通信枢纽。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青岛建设,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民生提质、为治理增效,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升勤:感谢赵豪志市长。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青岛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青岛这十年的发展,各位媒体朋友既是见证者、记录者,又是参与者、推动者。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青岛、宣传青岛,用心用情讲好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为青岛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加油鼓劲!

  再次感谢赵豪志市长、刘建军副市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