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打造“六个城市”工作总体情况及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77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省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从今天起,将举办“走在前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大家介绍我市打造“六个城市”奋斗目标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场发布会是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重点介绍我市打造“六个城市”工作的总体情况和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工作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建军同志;

  市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 李苏满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解宏劲同志;

  市海洋发展局局长 殷世逸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建军副市长介绍我市打造“六个城市”工作的总体情况,有请。

  刘建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非常高兴能够向大家介绍青岛打造“六个城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情况。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青岛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的殷切期望,也是青岛的时代使命。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视察青岛,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作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赋予山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

  “一”就是“一个总目标”:即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就是“两个城市愿景”:即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三”就是“三个新突破”:即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人民城市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四”就是“四个发展导向”:即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发展导向;

  “六”就是“六个城市定位”:即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十”就是“十项重点工作”:即抓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区域统筹、经略海洋、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在“一二三四六十”体系中,“一个总目标”是今后五年青岛发展的战略指引;“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是从不同角度对总目标的分析解读;“六个城市”是落实总目标的“四梁八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造“六个城市”,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6个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各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个专班组长。坚持顶格推进、科学谋划,编制了《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对打造“六个城市”作出总体部署;制定了打造各个“城市”的《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分别明确了目标任务。目前,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即将印发实施。我们将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努力抓好落地见效。

  “六个城市”分开来看: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主要目标是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率先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主要目标是对标国内外一流海洋城市,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主要目标是持续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主要目标是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主要目标是彰显山海城湾一体特色,建设活力充沛、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美丽湾区。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主要目标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和数字青岛,让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发展底线更加牢固。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建军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解宏劲主任介绍打造“六个城市”目标的实施意见。

  解宏劲: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刚才,建军副市长系统介绍了“六个城市”工作的总体情况。下面,我再具体介绍一下《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起草“六个城市”《实施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改委牵头开展“六个城市”工作谋划和推进落实,会同科技、工信、公安、住建、海洋、商务6个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意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有关精神要求,起草编制《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具体路径和推进措施,共8大部分33条。到2026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聚焦重点任务,提出“六个城市”推进路径。

  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能级提升、数字经济提质扩面,加快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推进“育苗”“倍增”计划,夯实现代产业城市根基。到2026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0家,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以上。

  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聚焦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发展、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示范,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海上风电创新应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800万标箱。

  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聚焦创新策源、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加快建设吸气式发动机关键部件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创虚拟现实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进“未来之星”培养、“岛城工匠”培育等人才引育计划,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到202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聚焦国际合作、双向投资、综合交通和内外循环,放大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字号开放平台能级,高水平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争取承办首届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推动青岛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到202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1.3万亿元,使用外资超过75亿美元,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400万人次。

  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聚焦城市更新、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社会民生、乡村振兴,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深化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争创全国碳达峰示范城市,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到202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常住人口超过1100万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7亿人次。

  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聚焦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和数字青岛,深入推进“法智谷”建设,深化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到2026年,市级平安社区创建率达到60%,营商环境综合评比力争进入全国前5位。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六个城市”工作合力。

  专班化推进。“六个城市”按照“一城市一专班”的方式,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合力推进“六个城市”建设。

  指标化引领。坚持引领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原则,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构建“六个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清单化落实。围绕产业发展、科技研发、社会治理等方面,建立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推进进度、完成时限,抓好推进实施。

  责任化督导。把“六个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综合运用调度、督导、观摩、考核、激励、问责等手段,抓好落实,确保成效。

  阶段化评估。对重点指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行年度监测,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实施意见》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切实抓好“六个城市”建设工作。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解宏劲主任。下面,请殷世逸局长介绍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有关情况。

  殷世逸: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市海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发展新时代海洋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有关文件提出“支持深圳、青岛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赋予了青岛海洋发展新定位、新使命。从省级层面看,省委、省政府对青岛海洋发展始终寄予厚望,去年省委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青岛要勇当经略海洋的先锋。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青岛未来海洋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市级层面看,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持续深耕海洋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海洋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3%,2021年达到46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30%,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期,我们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了《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的愿景目标,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海洋国际事务交流等“五个中心”,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海洋贡献。

  一、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发展,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

  二是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加强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器等海洋基础研究,实施透明海洋与气候变化、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底发现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三是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建设。

  二、加快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

  一是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加快推动养殖工船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水平。依托海岸、海岛优势资源,丰富海洋旅游业态,新打造一批高端海洋特色主题旅游产品。

  二是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巩固海水淡化领先优势,统筹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培育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三是积极培育深远海未来产业。依托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院所,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能力。

  三、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一是提升港口枢纽功能。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完善董家口港铁路集疏运体系,拓展海铁联运服务网络,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国际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进港口建设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港口智慧大脑,全力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海洋产业能力。加速集聚海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船舶管理、气象导航、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四、加快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

  一是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工作。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探索“一湾一策”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一批美丽海湾。

  二是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积极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加快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筹建落地,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机制。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海湾生态养护与修复。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加强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五、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一是打造海洋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要经济出海口作用,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深化海洋科技、产业、经贸、投资、人文、资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二是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推进“透明海洋”等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建设运行,深化海洋资源开发、深海极地研究、防灾减灾、技术转移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国际合作。

  三是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平台。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建设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海洋国际会展活动。

  我就报告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殷世逸局长。下面,请李苏满局长介绍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有关情况。

  李苏满: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基础条件、具体考虑和推进措施。

  一、开放“基因”提供坚实基础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多年来,青岛始终走在国家开放最前沿,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条件愈加成熟。

  一是战略叠加优势日益凸显。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肩负重大使命,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处于重要地位。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

  二是交通通达能力显著提高。青岛港链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2021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4位、第6位。4F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覆盖全球126座城市,洲际直飞航线11条,新开行27条国际国内班列,海铁联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城市首位。

  三是开放经济能级不断提升。投资贸易合作遍及230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货物进出口8498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9位,服务贸易进出口超1100亿元。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300亿元,全省首单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易货贸易完成通关测试。实际使用外资61.7亿美元,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6000亿元。

  四是国际交往水平持续提升。成功服务保障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外国驻青领事机构3家,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83个,与61个国家(地区)的111个城市(省州、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连续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二、精准“对标”锚定努力方向

  对标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城市,我们确定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就是聚焦“门户”和“枢纽”两大功能,围绕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链接,打造服务山东、辐射黄河流域、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26年,青岛全球通达能力、链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全球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具有一定地位。港口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达22%、国际通航城市数量达5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600亿元,货物进出口超1.3万亿元,服务进出口18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过千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达75亿美元,在青各类总部企业超500家。

  三、明确“打法”落实具体举措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青岛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未来五年,主要通过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投资贸易集聚能力、提升重大平台开放能级、提升国际交往合作水平四个方面推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近期,突出“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我们将实施八大具体行动:一是门户通道畅通行动,包括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提升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完善“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和“路网畅达、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体系。二是物流体系增效行动,包括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链、创新应用供应链体系和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三是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包括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总部经济培育增能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四是对外经贸拓展行动,包括高质量发展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和提升对外投资竞争力。五是国际消费提质行动,包括培育消费品牌矩阵、打造消费新地标、创新引领数字消费、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等方面。六是数字经济赋能行动,包括建设数字信息港、提升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数字贸易平台能级和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七是开放平台提升行动,包括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创新发展临空临港产业示范区和经开区综保区。八是国际交往深化行动,包括推广世界城市形象、拓展国际交往渠道、培育高端交流载体和优化国际公共服务。

  基本情况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苏满局长。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次全市打造“六个城市”中,海洋领域提出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型”的提法非常鼓舞人心,请问殷局长,青岛未来海洋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实现引领?

  殷世逸: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为落实好中央赋予青岛海洋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去年以来我们立足青岛海洋发展基础,邀请国内海洋领域专家学者深入论证研究,提出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这一愿景目标,并写入了省、市党代会报告,力争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引领示范:

  一是科技引领。青岛集聚了全国近1/3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全国30%左右的涉海两院院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开展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水器、海洋观测与预测等海洋基础研究,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持续加大海洋高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能力。

  二是产业引领。青岛曾先后引领了全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化浪潮,近年来,我们依托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不断探索深远海养殖新模式。今年我们的“深蓝1号”高端养殖装置也在黄海冷水团首次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也就是俗称的三文鱼。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今年也投入使用,并且在9月2号成功实现收鱼。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进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中国蓝色金融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海洋产业平台,全力打造现代渔业样板。

  青岛拥有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海西湾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这个基地先后制造了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等世界顶级产品,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能力青岛也位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还将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方向,继续大力发展智能船舶与海洋装备,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基地。

  三是开放引领。青岛作为中亚国家和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承担着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国家重点任务,在海洋开放合作方面区位优势突出。今年1—7月,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73万标准箱,海铁联运箱量连续7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强化航运枢纽功能,做优“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服务品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四是生态示范。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出台《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以上,胶州湾的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等工作,努力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各位好,中国商报记者提问。

  在当前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青岛如何通过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

  李苏满: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这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招商引资尤其是招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实现一种平衡协调的发展,把这些能够加快融入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格局当中。借由这次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作为重点来进行发力。

  一是通过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资源双向流动基础网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要素国际流动效率。近期,我们有两个行动要推进,推进门户通道畅通行动、物流体系增效行动,也有一系列指标指引我们,到2024年我们有这样一些指标要完成:青岛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6亿吨;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这也是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力争要达到21%,这个提高还是比较大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争取达到205万标准箱;机场国际通航城市数量达到36个;机场全货机航线14条;国际班列通达国际城市数量至少要达到53个。在这个建设当中,我们已经确定下来这样一些指标体系。

  二是通过建设国际投资贸易门户,贯通投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更加畅通内外,实现良性互动。这方面也有几个行动:第一是招商引资的突破行动,现在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尤其是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重大项目招引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第二是对外经贸的拓展行动;第三是国际消费提质行动;第四是数字经济赋能行动。围绕这四个行动也有一系列目标要实现,都是可量化的,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争取能够实现年均增长8%以上的目标;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7%,因为去年我们增长了32.4%,实现了“十四五”开局比较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去年进了一位,我们由全国第6位到了第5位;再一个就是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90亿美元,今年的预期应该能够超过60亿美元,到2024年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规模;再一个,对外投资累计能够实现50亿美元。通过这四大行动实现这些目标。

  三是通过打造开放核心支撑载体,大家也都知道,青岛对外开放的载体还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很多,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强化这些开放平台战略引领,能够提升全球资源配置集聚能力。近期,我们也有一个开放平台的行动,从四个主要方面,也就是四类平台:首当其冲的就是上合示范区,从上合示范区来讲我们有三个追求。首先是考虑对于中亚国家来讲,我们要打造一个他们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因为他们都在内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个,对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要实现上合组织国家多双边贸易合作的示范区域,为全国作示范。第三个,作为双方来讲,双向投资合作的新高地。除此以外,在文化、旅游、医疗、法律等诸多方面我们也可以在这些重点领域进行交流合作,打造这样一些中心,这是作为上合示范区。第二个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它的优点是和港口实现了区港大的联动,这在全国自贸区当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个优势。第一,我们要达到一个制度创新先行区的目标。第二,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中日韩,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也是我们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航运贸易金融耦合产业发展示范区。这是对于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诉求。第三个是临空经济发展样板,我们寄希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枢纽经济发展示范区。第四个是在开发区和综保区的层面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青岛市丰富的资源禀赋、基础和各区的功能政策优势,“一区一策”实现错位发展,为青岛在高附加值主导产业的形成方面贡献他们的力量。这是关于开放平台方面我们的一些想法。

  四是通过建立全球合作的融通示范窗口,用来拓展内外交往的渠道和空间,汇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资源要素,提高汇聚能力。近期也是有行动,国际交往深化行动也是在具体执行当中。这里面要构建两个体系,一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基础的陆上友城网络体系,二是以海洋友城为坐标的沿海友城网络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拓展我们的朋友圈。这里面还有一系列的平台,需要借由这些平台去放大这些效应,譬如说我们的上合峰会,譬如说我们今年6月份刚刚举行的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对外开放交往交流的平台。除此以外,我们在推进国际城市战略方面要很好地利用青岛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帆船之都”“啤酒之城”“电影之都”这种文化辨识度比较高的、国际化特色比较鲜明的城市品牌,来增强整个城市的吸引力,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吸引国内外人才更好地感知青岛、驻足青岛,最终能够生根青岛,助力整个城市的发展。

  今天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李苏满局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发改委,联系电话85911321;市海洋发展局,联系电话:85886972;市商务局,联系电话:85910310。

  本场发布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观海、蓝睛视听的“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省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从今天起,将举办“走在前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大家介绍我市打造“六个城市”奋斗目标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场发布会是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重点介绍我市打造“六个城市”工作的总体情况和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工作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建军同志;

  市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 李苏满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解宏劲同志;

  市海洋发展局局长 殷世逸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建军副市长介绍我市打造“六个城市”工作的总体情况,有请。

  刘建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非常高兴能够向大家介绍青岛打造“六个城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情况。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青岛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的殷切期望,也是青岛的时代使命。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视察青岛,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作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赋予山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

  “一”就是“一个总目标”:即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就是“两个城市愿景”:即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三”就是“三个新突破”:即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人民城市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四”就是“四个发展导向”:即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发展导向;

  “六”就是“六个城市定位”:即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十”就是“十项重点工作”:即抓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区域统筹、经略海洋、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在“一二三四六十”体系中,“一个总目标”是今后五年青岛发展的战略指引;“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是从不同角度对总目标的分析解读;“六个城市”是落实总目标的“四梁八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造“六个城市”,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6个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各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个专班组长。坚持顶格推进、科学谋划,编制了《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对打造“六个城市”作出总体部署;制定了打造各个“城市”的《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分别明确了目标任务。目前,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即将印发实施。我们将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努力抓好落地见效。

  “六个城市”分开来看: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主要目标是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率先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主要目标是对标国内外一流海洋城市,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主要目标是持续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主要目标是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主要目标是彰显山海城湾一体特色,建设活力充沛、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美丽湾区。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主要目标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和数字青岛,让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发展底线更加牢固。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建军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解宏劲主任介绍打造“六个城市”目标的实施意见。

  解宏劲: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刚才,建军副市长系统介绍了“六个城市”工作的总体情况。下面,我再具体介绍一下《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起草“六个城市”《实施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改委牵头开展“六个城市”工作谋划和推进落实,会同科技、工信、公安、住建、海洋、商务6个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意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有关精神要求,起草编制《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具体路径和推进措施,共8大部分33条。到2026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聚焦重点任务,提出“六个城市”推进路径。

  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能级提升、数字经济提质扩面,加快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推进“育苗”“倍增”计划,夯实现代产业城市根基。到2026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0家,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以上。

  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聚焦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发展、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示范,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海上风电创新应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800万标箱。

  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聚焦创新策源、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加快建设吸气式发动机关键部件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创虚拟现实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进“未来之星”培养、“岛城工匠”培育等人才引育计划,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到202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聚焦国际合作、双向投资、综合交通和内外循环,放大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字号开放平台能级,高水平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争取承办首届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推动青岛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到202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1.3万亿元,使用外资超过75亿美元,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400万人次。

  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聚焦城市更新、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社会民生、乡村振兴,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深化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争创全国碳达峰示范城市,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到202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常住人口超过1100万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7亿人次。

  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聚焦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和数字青岛,深入推进“法智谷”建设,深化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到2026年,市级平安社区创建率达到60%,营商环境综合评比力争进入全国前5位。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六个城市”工作合力。

  专班化推进。“六个城市”按照“一城市一专班”的方式,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合力推进“六个城市”建设。

  指标化引领。坚持引领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原则,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构建“六个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清单化落实。围绕产业发展、科技研发、社会治理等方面,建立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推进进度、完成时限,抓好推进实施。

  责任化督导。把“六个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综合运用调度、督导、观摩、考核、激励、问责等手段,抓好落实,确保成效。

  阶段化评估。对重点指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行年度监测,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实施意见》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切实抓好“六个城市”建设工作。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解宏劲主任。下面,请殷世逸局长介绍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有关情况。

  殷世逸: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市海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发展新时代海洋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有关文件提出“支持深圳、青岛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赋予了青岛海洋发展新定位、新使命。从省级层面看,省委、省政府对青岛海洋发展始终寄予厚望,去年省委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青岛要勇当经略海洋的先锋。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青岛未来海洋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市级层面看,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持续深耕海洋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海洋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3%,2021年达到46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30%,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期,我们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了《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的愿景目标,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海洋国际事务交流等“五个中心”,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海洋贡献。

  一、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发展,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

  二是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加强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器等海洋基础研究,实施透明海洋与气候变化、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底发现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三是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建设。

  二、加快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

  一是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加快推动养殖工船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水平。依托海岸、海岛优势资源,丰富海洋旅游业态,新打造一批高端海洋特色主题旅游产品。

  二是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巩固海水淡化领先优势,统筹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培育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三是积极培育深远海未来产业。依托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院所,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能力。

  三、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一是提升港口枢纽功能。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完善董家口港铁路集疏运体系,拓展海铁联运服务网络,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国际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进港口建设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港口智慧大脑,全力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海洋产业能力。加速集聚海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船舶管理、气象导航、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四、加快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

  一是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工作。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探索“一湾一策”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一批美丽海湾。

  二是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积极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加快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筹建落地,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机制。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海湾生态养护与修复。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加强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五、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一是打造海洋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要经济出海口作用,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深化海洋科技、产业、经贸、投资、人文、资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二是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推进“透明海洋”等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建设运行,深化海洋资源开发、深海极地研究、防灾减灾、技术转移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国际合作。

  三是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平台。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建设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海洋国际会展活动。

  我就报告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殷世逸局长。下面,请李苏满局长介绍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有关情况。

  李苏满: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基础条件、具体考虑和推进措施。

  一、开放“基因”提供坚实基础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多年来,青岛始终走在国家开放最前沿,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条件愈加成熟。

  一是战略叠加优势日益凸显。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肩负重大使命,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处于重要地位。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

  二是交通通达能力显著提高。青岛港链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2021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4位、第6位。4F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覆盖全球126座城市,洲际直飞航线11条,新开行27条国际国内班列,海铁联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城市首位。

  三是开放经济能级不断提升。投资贸易合作遍及230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货物进出口8498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9位,服务贸易进出口超1100亿元。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300亿元,全省首单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易货贸易完成通关测试。实际使用外资61.7亿美元,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6000亿元。

  四是国际交往水平持续提升。成功服务保障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外国驻青领事机构3家,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83个,与61个国家(地区)的111个城市(省州、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连续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二、精准“对标”锚定努力方向

  对标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城市,我们确定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就是聚焦“门户”和“枢纽”两大功能,围绕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链接,打造服务山东、辐射黄河流域、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26年,青岛全球通达能力、链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全球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具有一定地位。港口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达22%、国际通航城市数量达5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600亿元,货物进出口超1.3万亿元,服务进出口18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过千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达75亿美元,在青各类总部企业超500家。

  三、明确“打法”落实具体举措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青岛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未来五年,主要通过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投资贸易集聚能力、提升重大平台开放能级、提升国际交往合作水平四个方面推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近期,突出“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我们将实施八大具体行动:一是门户通道畅通行动,包括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提升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完善“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和“路网畅达、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体系。二是物流体系增效行动,包括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链、创新应用供应链体系和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三是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包括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总部经济培育增能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四是对外经贸拓展行动,包括高质量发展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和提升对外投资竞争力。五是国际消费提质行动,包括培育消费品牌矩阵、打造消费新地标、创新引领数字消费、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等方面。六是数字经济赋能行动,包括建设数字信息港、提升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数字贸易平台能级和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七是开放平台提升行动,包括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创新发展临空临港产业示范区和经开区综保区。八是国际交往深化行动,包括推广世界城市形象、拓展国际交往渠道、培育高端交流载体和优化国际公共服务。

  基本情况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苏满局长。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次全市打造“六个城市”中,海洋领域提出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型”的提法非常鼓舞人心,请问殷局长,青岛未来海洋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实现引领?

  殷世逸: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为落实好中央赋予青岛海洋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去年以来我们立足青岛海洋发展基础,邀请国内海洋领域专家学者深入论证研究,提出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这一愿景目标,并写入了省、市党代会报告,力争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引领示范:

  一是科技引领。青岛集聚了全国近1/3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全国30%左右的涉海两院院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开展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水器、海洋观测与预测等海洋基础研究,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持续加大海洋高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能力。

  二是产业引领。青岛曾先后引领了全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化浪潮,近年来,我们依托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不断探索深远海养殖新模式。今年我们的“深蓝1号”高端养殖装置也在黄海冷水团首次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也就是俗称的三文鱼。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今年也投入使用,并且在9月2号成功实现收鱼。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进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中国蓝色金融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海洋产业平台,全力打造现代渔业样板。

  青岛拥有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海西湾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这个基地先后制造了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等世界顶级产品,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能力青岛也位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还将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方向,继续大力发展智能船舶与海洋装备,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基地。

  三是开放引领。青岛作为中亚国家和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承担着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国家重点任务,在海洋开放合作方面区位优势突出。今年1—7月,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73万标准箱,海铁联运箱量连续7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强化航运枢纽功能,做优“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服务品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四是生态示范。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出台《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以上,胶州湾的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等工作,努力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各位好,中国商报记者提问。

  在当前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青岛如何通过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

  李苏满: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这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招商引资尤其是招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实现一种平衡协调的发展,把这些能够加快融入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格局当中。借由这次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作为重点来进行发力。

  一是通过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资源双向流动基础网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要素国际流动效率。近期,我们有两个行动要推进,推进门户通道畅通行动、物流体系增效行动,也有一系列指标指引我们,到2024年我们有这样一些指标要完成:青岛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6亿吨;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这也是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力争要达到21%,这个提高还是比较大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争取达到205万标准箱;机场国际通航城市数量达到36个;机场全货机航线14条;国际班列通达国际城市数量至少要达到53个。在这个建设当中,我们已经确定下来这样一些指标体系。

  二是通过建设国际投资贸易门户,贯通投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更加畅通内外,实现良性互动。这方面也有几个行动:第一是招商引资的突破行动,现在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尤其是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重大项目招引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第二是对外经贸的拓展行动;第三是国际消费提质行动;第四是数字经济赋能行动。围绕这四个行动也有一系列目标要实现,都是可量化的,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争取能够实现年均增长8%以上的目标;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7%,因为去年我们增长了32.4%,实现了“十四五”开局比较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去年进了一位,我们由全国第6位到了第5位;再一个就是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90亿美元,今年的预期应该能够超过60亿美元,到2024年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规模;再一个,对外投资累计能够实现50亿美元。通过这四大行动实现这些目标。

  三是通过打造开放核心支撑载体,大家也都知道,青岛对外开放的载体还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很多,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强化这些开放平台战略引领,能够提升全球资源配置集聚能力。近期,我们也有一个开放平台的行动,从四个主要方面,也就是四类平台:首当其冲的就是上合示范区,从上合示范区来讲我们有三个追求。首先是考虑对于中亚国家来讲,我们要打造一个他们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因为他们都在内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个,对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要实现上合组织国家多双边贸易合作的示范区域,为全国作示范。第三个,作为双方来讲,双向投资合作的新高地。除此以外,在文化、旅游、医疗、法律等诸多方面我们也可以在这些重点领域进行交流合作,打造这样一些中心,这是作为上合示范区。第二个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它的优点是和港口实现了区港大的联动,这在全国自贸区当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个优势。第一,我们要达到一个制度创新先行区的目标。第二,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中日韩,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也是我们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航运贸易金融耦合产业发展示范区。这是对于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诉求。第三个是临空经济发展样板,我们寄希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枢纽经济发展示范区。第四个是在开发区和综保区的层面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青岛市丰富的资源禀赋、基础和各区的功能政策优势,“一区一策”实现错位发展,为青岛在高附加值主导产业的形成方面贡献他们的力量。这是关于开放平台方面我们的一些想法。

  四是通过建立全球合作的融通示范窗口,用来拓展内外交往的渠道和空间,汇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资源要素,提高汇聚能力。近期也是有行动,国际交往深化行动也是在具体执行当中。这里面要构建两个体系,一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基础的陆上友城网络体系,二是以海洋友城为坐标的沿海友城网络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拓展我们的朋友圈。这里面还有一系列的平台,需要借由这些平台去放大这些效应,譬如说我们的上合峰会,譬如说我们今年6月份刚刚举行的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对外开放交往交流的平台。除此以外,我们在推进国际城市战略方面要很好地利用青岛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帆船之都”“啤酒之城”“电影之都”这种文化辨识度比较高的、国际化特色比较鲜明的城市品牌,来增强整个城市的吸引力,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吸引国内外人才更好地感知青岛、驻足青岛,最终能够生根青岛,助力整个城市的发展。

  今天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李苏满局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发改委,联系电话85911321;市海洋发展局,联系电话:85886972;市商务局,联系电话:85910310。

  本场发布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观海、蓝睛视听的“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