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浏览:196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今天,值“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为向广大市民汇报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的成绩单,我们召开本场发布会,介绍《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情况。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均雷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保护处处长龚振宇同志;

  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宋敏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均雷副局长介绍情况,有请。

  张均雷: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1年,全市上下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开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今天我们公开发布《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向全市市民汇报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的成绩单。

  一、天更蓝,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始终把空气质量改善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系统治理、深度治理,全力捍卫“青岛蓝”。加强统筹谋划,制定实施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攻坚“30条”,从强化工业、城市扬尘、机动车船、燃煤等方面协同控制。实施目标管理,将优良率等主要指标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区(市),逐月考核通报,压紧压实责任。紧盯秋冬季特征污染采取“1+N”攻坚模式联防联控,全力确保秋冬季空气质量。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治理,遏制臭氧污染。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全市43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关停。通过靶向施策、集中攻坚,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中向好良好态势,青岛“气质”始终排名全省前列。2021年,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浓度分别为28、56、8、30、14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PM2.5、PM10、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同比分别改善12.5%、6.7%、3.2%、1.4%和15.4%,二氧化硫浓度同比持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6,同比改善6.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全省排名第三;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首次未出现PM2.5重污染天。

  二、水更清,多项水环境指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全面强化水污染防治,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开展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进实施扩容提标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管网排查整治等16项综合性措施,“一河一策”力求根治污染源让河流“长治久清”。推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市跨市界12个和市域内14个生态补偿断面全部签订补偿协议,协同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入河排污(水)口监管,对全市772处入河湖排污口分类分步抓好溯源和规范化整治。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定期组织巡查治理,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群众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全市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同比改善10.98%,改善度为历年最高;新增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1234个,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49处。

  三、土更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组织应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推动完成2个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完成57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分类防控土壤污染风险。严格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通过扎实防治土壤污染,有效保障我市土壤环境安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切实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四、海更美,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达到99%,为历年最高。健全陆海统筹机制,强化陆岸海协同治理,着力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全面推行和严格落实湾长制,排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海湾治理,启动丁字湾整治。对前期组织排查确定的全市6174个入海排污口开展整治,健全完善“一口一档”,有效管控入海污染物排放。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灵山湾获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崂山湾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十四五”国家海洋生态环保规划,海洋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五、监管更优化,全市生态环境保持安全稳定,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成效。创新环境监管方式,着力提高执法效能。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推动“互联网+监管”,落实差异化执法监管,加大执法惩处力度;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10起,处罚1.1亿元,将44起严重违法和涉嫌环境违法行为案件移送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加强生态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合格率达到100%;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68万吨,其中涉疫情废物1017.38吨,全部安全处置。持续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全市辐射环境安全。严格落实放射源转移备案制度,全市放射源全部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全市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环境电磁辐射总体状况较好。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和部门联动,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全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53.6分贝,属“较好”水平,同比保持稳定;全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67.0分贝,属“好”水平,同比有所改善;全市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全部达标,同比保持稳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西海岸新区、胶州市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莱西市马连庄镇成功创建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成功创建第二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以上是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工作的简要介绍,详细情况请大家参阅《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朋友们,马上就要到6月5日环境日了,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此,我谨代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向为全市生态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今年,我市也将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我们热切希望和邀请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和参与,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海碧、水清、土净”的美丽家园,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生态环保力量!

  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均雷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2021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体现了我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请问下步我们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谢谢!

  张均雷: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陆源污染控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公众亲海体验,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坚持以“湾长制”为平台,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沿海区市各级湾长制办公室,强化海湾巡查监管,及时解决海湾保护中的突出问题。组织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海域综合治理成效。组织开展胶州湾海洋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全覆盖、拉网式海湾垃圾清理,从源头控制陆域垃圾入海,探索建立湾区海洋垃圾管理的工作体系。

  二是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以《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统领,以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为契机,总结经验,坚持“陆海统筹、海河共治”,推动崂山湾、西岸前海湾区建设,建成“水清滩净、渔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在清洁海洋的基础上,向健康海洋、和谐海洋迈进,助力青岛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三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加快完善海洋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海湾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乱捕乱养、乱排乱放、乱倒乱采、乱行乱游、乱填乱建等行为,严禁违法违规向海湾倾倒废物。对非法围填海、采砂等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海洋违法的惩处力度。

  四是强化海洋宣传和社会监督。拓展海洋生态环境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公众场所开展海洋生态环保宣传,增强市民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监督举报、污染企业的曝光宣传力度。通过聘请204名社会监督员、民间湾长,打造监督、宣传、践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市民融入到海洋环境保护行动中,形成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大格局。

  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青岛经济广播的记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请您介绍一下青岛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关情况。谢谢!

  龚振宇:感谢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自2019年起成立专班,全面系统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构建以区市为单位,整体打包,分步推进,全域治理和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融资、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护“六统一”的治理体系。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特点,主要采取建站、纳管、拉运等三种治理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年初确定治理计划,每月调度,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用好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破解资金难题。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约60亿元,高标准完成199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很多群众反映污水少了、臭味没有了、苍蝇蚊子减少了、村庄更干净了。我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省、市的多家媒体多次给予报道。借这个机会,也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方面,抓进度。今年,全市计划新完成治理村庄600个。这一任务也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大部分村庄虽然已经开工,但是由于前期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体进度距离计划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后面,市专班将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各个区市破解难题、抓紧推进,将前期受疫情影响的工期抢回来,确保11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务。

  另一方面,抓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我们将组织专人加强现场核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提升。同时帮助相关区市将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维护、管理有机衔接,建设智慧化运维管理平台,落实管护制度、人员等,实现治污设施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智慧化运维,确保长期发挥好作用。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来自南方财经的记者,各位领导好。请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生态环境部门是如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谢谢!

  宋敏: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部门把落实“六稳”“六保”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帮扶企业度过难关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积极主动落实“六稳”,坚持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

  一、无事不扰,让守法企业安心生产经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做到精确监管,精细管控、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工作走深走实。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规范化和制度化,明确纳入条件及纳入程序,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实行动态调整,坚持“无线索”不进行现场检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正向激励作用。

  二、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提高科学精准监管,帮扶企业提升治理水平。采用非现场执法方式,利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平台系统进行执法检查,同时用好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车等高科技手段辅助执法检查,通过整合线索、关联分析、综合研判,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查,在为企业指出问题的同时,为企业优化污染防治措施提出指导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截至5月份,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共利用非现场执法手段检查企业1310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84个。

  三、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严惩重罚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超排偷排、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联勤联动执法。

  近期,中高考已经临近,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自5月20日起,启动了“为考生送安静”行动,在为期一个月的中高考期间,我们对对重点管控区域的工业企业的噪声进行执法检查,特别是针对一些区域的工业企业的减噪降噪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居民区、学校周边的工业企业的噪声治理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休息、备考和考试环境。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99906。

  再次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浏览:196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今天,值“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为向广大市民汇报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的成绩单,我们召开本场发布会,介绍《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情况。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均雷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保护处处长龚振宇同志;

  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宋敏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均雷副局长介绍情况,有请。

  张均雷: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1年,全市上下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开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今天我们公开发布《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向全市市民汇报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的成绩单。

  一、天更蓝,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始终把空气质量改善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系统治理、深度治理,全力捍卫“青岛蓝”。加强统筹谋划,制定实施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攻坚“30条”,从强化工业、城市扬尘、机动车船、燃煤等方面协同控制。实施目标管理,将优良率等主要指标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区(市),逐月考核通报,压紧压实责任。紧盯秋冬季特征污染采取“1+N”攻坚模式联防联控,全力确保秋冬季空气质量。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治理,遏制臭氧污染。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全市43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关停。通过靶向施策、集中攻坚,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中向好良好态势,青岛“气质”始终排名全省前列。2021年,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浓度分别为28、56、8、30、14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PM2.5、PM10、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同比分别改善12.5%、6.7%、3.2%、1.4%和15.4%,二氧化硫浓度同比持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6,同比改善6.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全省排名第三;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首次未出现PM2.5重污染天。

  二、水更清,多项水环境指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全面强化水污染防治,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开展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进实施扩容提标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管网排查整治等16项综合性措施,“一河一策”力求根治污染源让河流“长治久清”。推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市跨市界12个和市域内14个生态补偿断面全部签订补偿协议,协同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入河排污(水)口监管,对全市772处入河湖排污口分类分步抓好溯源和规范化整治。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定期组织巡查治理,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群众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全市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同比改善10.98%,改善度为历年最高;新增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1234个,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49处。

  三、土更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组织应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推动完成2个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完成57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分类防控土壤污染风险。严格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通过扎实防治土壤污染,有效保障我市土壤环境安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切实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四、海更美,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达到99%,为历年最高。健全陆海统筹机制,强化陆岸海协同治理,着力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全面推行和严格落实湾长制,排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海湾治理,启动丁字湾整治。对前期组织排查确定的全市6174个入海排污口开展整治,健全完善“一口一档”,有效管控入海污染物排放。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灵山湾获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崂山湾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十四五”国家海洋生态环保规划,海洋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五、监管更优化,全市生态环境保持安全稳定,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成效。创新环境监管方式,着力提高执法效能。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推动“互联网+监管”,落实差异化执法监管,加大执法惩处力度;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10起,处罚1.1亿元,将44起严重违法和涉嫌环境违法行为案件移送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加强生态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合格率达到100%;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68万吨,其中涉疫情废物1017.38吨,全部安全处置。持续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全市辐射环境安全。严格落实放射源转移备案制度,全市放射源全部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全市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环境电磁辐射总体状况较好。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和部门联动,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全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53.6分贝,属“较好”水平,同比保持稳定;全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67.0分贝,属“好”水平,同比有所改善;全市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全部达标,同比保持稳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西海岸新区、胶州市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莱西市马连庄镇成功创建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成功创建第二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以上是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工作的简要介绍,详细情况请大家参阅《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朋友们,马上就要到6月5日环境日了,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此,我谨代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向为全市生态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今年,我市也将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我们热切希望和邀请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和参与,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海碧、水清、土净”的美丽家园,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生态环保力量!

  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均雷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2021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体现了我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请问下步我们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谢谢!

  张均雷: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陆源污染控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公众亲海体验,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坚持以“湾长制”为平台,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沿海区市各级湾长制办公室,强化海湾巡查监管,及时解决海湾保护中的突出问题。组织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海域综合治理成效。组织开展胶州湾海洋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全覆盖、拉网式海湾垃圾清理,从源头控制陆域垃圾入海,探索建立湾区海洋垃圾管理的工作体系。

  二是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以《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统领,以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为契机,总结经验,坚持“陆海统筹、海河共治”,推动崂山湾、西岸前海湾区建设,建成“水清滩净、渔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在清洁海洋的基础上,向健康海洋、和谐海洋迈进,助力青岛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三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加快完善海洋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海湾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乱捕乱养、乱排乱放、乱倒乱采、乱行乱游、乱填乱建等行为,严禁违法违规向海湾倾倒废物。对非法围填海、采砂等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海洋违法的惩处力度。

  四是强化海洋宣传和社会监督。拓展海洋生态环境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公众场所开展海洋生态环保宣传,增强市民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监督举报、污染企业的曝光宣传力度。通过聘请204名社会监督员、民间湾长,打造监督、宣传、践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市民融入到海洋环境保护行动中,形成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大格局。

  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青岛经济广播的记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请您介绍一下青岛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关情况。谢谢!

  龚振宇:感谢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自2019年起成立专班,全面系统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构建以区市为单位,整体打包,分步推进,全域治理和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融资、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护“六统一”的治理体系。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特点,主要采取建站、纳管、拉运等三种治理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年初确定治理计划,每月调度,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用好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破解资金难题。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约60亿元,高标准完成199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很多群众反映污水少了、臭味没有了、苍蝇蚊子减少了、村庄更干净了。我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省、市的多家媒体多次给予报道。借这个机会,也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方面,抓进度。今年,全市计划新完成治理村庄600个。这一任务也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大部分村庄虽然已经开工,但是由于前期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体进度距离计划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后面,市专班将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各个区市破解难题、抓紧推进,将前期受疫情影响的工期抢回来,确保11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务。

  另一方面,抓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我们将组织专人加强现场核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提升。同时帮助相关区市将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维护、管理有机衔接,建设智慧化运维管理平台,落实管护制度、人员等,实现治污设施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智慧化运维,确保长期发挥好作用。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来自南方财经的记者,各位领导好。请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生态环境部门是如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谢谢!

  宋敏: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部门把落实“六稳”“六保”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帮扶企业度过难关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积极主动落实“六稳”,坚持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

  一、无事不扰,让守法企业安心生产经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做到精确监管,精细管控、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工作走深走实。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规范化和制度化,明确纳入条件及纳入程序,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实行动态调整,坚持“无线索”不进行现场检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正向激励作用。

  二、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提高科学精准监管,帮扶企业提升治理水平。采用非现场执法方式,利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平台系统进行执法检查,同时用好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车等高科技手段辅助执法检查,通过整合线索、关联分析、综合研判,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查,在为企业指出问题的同时,为企业优化污染防治措施提出指导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截至5月份,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共利用非现场执法手段检查企业1310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84个。

  三、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严惩重罚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超排偷排、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联勤联动执法。

  近期,中高考已经临近,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自5月20日起,启动了“为考生送安静”行动,在为期一个月的中高考期间,我们对对重点管控区域的工业企业的噪声进行执法检查,特别是针对一些区域的工业企业的减噪降噪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居民区、学校周边的工业企业的噪声治理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休息、备考和考试环境。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99906。

  再次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