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浏览:131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推动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要素齐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航空产业链,我市充分结合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各省、市航空产业发展相关经验,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字〔2022〕7号)。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刘晶同志;

  市财政局副局长鞠立果同志;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袁海波同志。

  请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首先请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刘晶同志发布《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有请。

  刘晶: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航空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公共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共同构成民用航空的两翼,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新兴产业之一。航空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市研究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审议,现已正式印发。下面,我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一、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公共运输航空方面,目前我市形成以运输为主、保障配套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青岛乃至山东的对外连通能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2021年8月12日,胶东国际机场实现转场,我市航空运输迈入4F机场时代。胶东机场定位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未来将构建“沟通南北、辐射西部、面向日韩、连接世界”开放型航线网络布局。与流亭机场相比,胶东机场在运行等级、服务品质、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2021年,胶东国际机场完成航班起降13.87万架次,同比增长9.8%;旅客吞吐量1603.20万人次,同比增长10.1%;货邮吞吐量23.76万吨,同比增长14.9%。规划到2025年,胶东机场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二期规划到2045年,可满足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2万架次的保障需求。胶东机场转场运营后,全面提升了青岛的航空通达度,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航线网络支撑,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承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好发挥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意义重大。

  通用航空方面,我市自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以来,通航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已集聚空中客车直升机(青岛)有限公司、青岛直升机、九天国际飞行学院等一批优质企业。依托总装制造龙头项目,扩充通航产业链,带动维修改装、运营、培训、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协同发展。2021年,我市通航产业产值44.7亿元,同比增长17.4%。统筹使用四大通用机场,平度慈航机场已投入使用,西海岸通用机场加快开航,即墨、莱西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全市布局直升机起降点,实现多层级基础设施“连线成片”,建立健全通航运行保障能力,打造良好的通航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市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医疗救援、城市消防、警用航空、应急救援、港口引航等全方位航空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航空公共服务体系“青岛模式”。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提出21项政策,集中在航空运输业、通用航空产业、重点区域建设3个领域。对国家、省有明确要求的,对产业导向强、社会反响好的既有政策,延续并优化提出11项;借鉴外地城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出台10项。

  (一)提升发展航空运输业

  以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为目标,坚持“客货并举”,提出提升洲际及远程国际联通性、提高机场非高峰时段利用率、建设航空客运中转枢纽、搭建亚洲航空货运通道等11项政策。其中,延续优化6项,新出台5项。

  主要内容包括:提升洲际及远程国际联通性,对新开(续飞)洲际、远程亚洲、上合组织国家的客货运航线,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确定补助标准。拓展亚洲(地区)航空客运市场,对新开直飞亚洲(地区)定期客运航线,根据执飞机型和航点进行补助。提高机场非高峰时段利用率,对调整至机场非高峰时段运营的出港亚洲(地区)定期客运航班进行补助。建设航空客运中转枢纽,对航空公司开展国内与日韩互转、国内与洲际互转、国际(地区)与国际(地区)互转中转业务进行补助。支持客运航线更换大机型,对在已开直飞定期客运航线上更换宽体机的,根据航线类型进行补助。搭建亚洲(地区)航空货运通道,对新开直飞亚洲(地区)定期全货机航线,根据执飞航点进行补助。落实国际航线“客改货”措施,对国际(地区)客改货航线,根据航班进出港货量进行补助。完善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对新开直飞国内定期全货机航线,根据货机业载进行补助。拓展航空货源市场,对航空货运代理企业通过公路运输在胶东国际机场出港的腹地国际(地区)货邮,根据陆运距离进行补助。推进与航空公司战略合作,对航空公司在胶东国际机场新设立货运运营基地的,按照运营规模,给予补助。鼓励提升空管保障效率,根据胶东国际机场年度新增起降架次和航班放行正常率等,对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单位进行补助。

  (二)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聚焦通用航空器制造、维修、运营和人员培训等重点领域,发展通航制造产业、促进通航运营服务、鼓励开通低空航线、培育通航应用场景等8项政策,其中,延续优化3项,新出台5项。

  主要内容包括:发展通航制造产业,对新取得国家通用航空器生产许可证的通航制造企业,给予奖励。促进通航运营服务,对新取得通航运营资质的通航运营企业,给予奖励;对开展通航飞行活动产生的飞行保障相关费用,给予补助。延伸通航产业服务链条,对新取得通航维修资质的通航企业,给予奖励。鼓励开通低空航线,对新开通通航短途运输固定航线的通航运营企业,根据年度飞行时长、航线长度、飞行器服务能力等因素,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确定补助标准。培育通航应用场景,扩大公共服务和生产应用,鼓励低空飞行服务站建设,对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飞行计划、航空情报、航空气象、飞行情报、告警和协助救援等服务的低空飞行服务站,一次性安排扶持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对新建通用机场建设项目进行一定比例补助。鼓励开展通航租赁业务,支持企业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通航租赁(含售后回租、转租赁)业务。

  (三)完善重点区域建设

  以建设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延续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2项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进产业上下游核心及配套企业,大力发展飞机总装及零部件制造、维修改装等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培训、航空物流、航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落户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航小镇等重点区域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激励措施。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航小镇等重点区域航空配套场外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防汛等公共基础设施和专用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投入,系统性推进航空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为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帮助我们多宣传,吸引更多航空企业、人才、资源等要素集聚,共同为推动我市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晶副巡视员的介绍。下面请市财政局副局长鞠立果同志介绍一下财政部门在支持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情况,有请。

  鞠立果: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航空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我市航空产业起步较早,2016年市政府就出台了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在受新冠疫情冲击、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财政运行呈紧平衡状态、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的背景下,为强化航空产业政策引导,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重点围绕“补短板、强弱项、重示范”,在支持航空产业发展方面制定了21项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内容分四个方面解读:

  (一)奖补资金共担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谁受益、谁投资”“谁主张、谁负担”原则,客货运航线开发补助资金由市级财政、区(市)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对服务特定项目(企业)开通的客货运航线,开发补助资金由市级财政与项目(企业)所在区(市)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

  (二)拓宽资金扶持渠道。充分发挥现有投资基金的作用,探索设立我市航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航空产业相关企业、项目股权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加大对航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引入创投和天使基金、加大相关企业上市培育,促进航空企业发展。

  (三)强化航空人才支撑。加大设计、制造、飞行、机务、空管等航空类紧缺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与一流航空高校合作,鼓励本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航空类专业。对新引进符合条件的航空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安家补贴、人才住房等方面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对来青创新创业的航空产业高端人才,择优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市各类人才工程,对入选人才及时落实相应政策待遇。

  (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初步匡算,“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安排支持航空产业发展财政补贴(奖励)资金高达50亿元,其中:航空运输业方面约48亿元,通用航空产业方面约2亿元。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不断推动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推动我市航空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鞠立果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本次《实施意见》的出台期望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谢谢。

  刘晶: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我市通用航空和航空运输业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整体的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的,与国内国际的一些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是相对比较弱。所以这个时候是特别需要政策的一些支持和引导。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政策进一步提高产业要素的配置水平来优化我市航空产业的发展生态。这一次《实施意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的有效引导能够突破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的瓶颈,使航空产业成为青岛市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到2025年胶东国际机场服务保障能力充分释放,通航城市175个以上,基本建成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通用航空产业生态基本构建,通用航空器制造、维修、运营、培训以及航空金融等全产业链能够逐步完善,有效带动我市航空产业全面起势。

  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依托胶东临空经济区和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发展契机,我市的航空产业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实施意见》中,在支持航空运输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政策或者亮点?谢谢。

  袁海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借此机会,对媒体朋友多年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去年8月12日,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一夜转场,我市正式跨入4F机场时代。与流亭国际机场相比,胶东国际机场无论是服务品质和硬件设施各方面更加完备,原来制约我市航空运输发展的瓶颈得以打破,机场地面保障能力、口岸通关物能力各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胶东国际机场作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正在加速释放,为促进我市航空运输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新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定位新机场、新目标、新发展,我们根据问题导向,抓住机场全货机航线少这个短板、弱项,研究制定了全货机航线政策,提升发展航空运输业的方面我们有11项政策,其中延续优化了6项,新制定了5项,这5项当中其中有3项是专门针对开通开发全货机航线,主要针对国内、国际全货机航线的开发,包括国际客改货航线扶持政策,另外2项新增是进一步优化调整了腹地货邮和设立货运基地的扶持政策。开通更多的航空货运航线,搭建青岛连通世界的“空中丝路”,将为我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RCEP协定、推进“一带一路”和上合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好的助力,在此诚挚地欢迎和邀请国内外航空公司、包机商、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参与青岛航空货运市场的开发,我们也将做好相应的服务、保障和对接的工作。

  谢谢大家,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青岛发布的记者。相比于2016年出台的《实施意见》,本次新增了很多通用航空的政策,通航产业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能还有点陌生,我市发展通航产业的必要性和侧重点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刘晶: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通用航空与公共运输航空共同构成民用航空的两翼。青岛市“十四五”规划指出:在航空领域,推进新型通用直升机、民用小型飞机、无人机等研发和产业化,综合提升航空等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若干救援直升机起降点,不断完善航空应急体系。我市通用航空产业目前来讲在全国不管是在制造业还是在运营上,我们都是走在前列的,通用航空的产业链是从制造、维修、运营等其他的配套产业,制造业方面,我市空客H135直升机青岛项目,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唯一在拥有国际主流机型的生产线,这是在制造业方面的一个龙头。我们国家发改委也希望青岛能成为中国的通航产业的重要支点。在运营方面,我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8架直升机的服务,包括消防2架直升机,包括引航2架H135直升机,警航1架H135直升机,应急1架H135直升机,航空医疗救援2架H135直升机,共8架,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所以我们依托H135总装线和购买的直升机的运营服务,我们通过两步发展,要建立完整的通航产业链,要把通航产业发展起来,所以这一次在《实施意见》里面也是增加了一些通航的产业政策,我们就期待通过这个政策的引导,再加上我市还有全国的通航产业的国家级示范区,我们想通过这些来共同推动,把我市的通航产业发展起来,成为我们下一步重要的产业发展的方向。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晶副巡视员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发改委。联系电话:51915017。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推动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要素齐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航空产业链,我市充分结合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各省、市航空产业发展相关经验,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字〔2022〕7号)。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刘晶同志;

  市财政局副局长鞠立果同志;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袁海波同志。

  请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首先请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刘晶同志发布《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有请。

  刘晶: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航空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公共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共同构成民用航空的两翼,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新兴产业之一。航空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市研究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审议,现已正式印发。下面,我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一、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公共运输航空方面,目前我市形成以运输为主、保障配套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青岛乃至山东的对外连通能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2021年8月12日,胶东国际机场实现转场,我市航空运输迈入4F机场时代。胶东机场定位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未来将构建“沟通南北、辐射西部、面向日韩、连接世界”开放型航线网络布局。与流亭机场相比,胶东机场在运行等级、服务品质、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2021年,胶东国际机场完成航班起降13.87万架次,同比增长9.8%;旅客吞吐量1603.20万人次,同比增长10.1%;货邮吞吐量23.76万吨,同比增长14.9%。规划到2025年,胶东机场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二期规划到2045年,可满足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2万架次的保障需求。胶东机场转场运营后,全面提升了青岛的航空通达度,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航线网络支撑,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承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好发挥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意义重大。

  通用航空方面,我市自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以来,通航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已集聚空中客车直升机(青岛)有限公司、青岛直升机、九天国际飞行学院等一批优质企业。依托总装制造龙头项目,扩充通航产业链,带动维修改装、运营、培训、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协同发展。2021年,我市通航产业产值44.7亿元,同比增长17.4%。统筹使用四大通用机场,平度慈航机场已投入使用,西海岸通用机场加快开航,即墨、莱西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全市布局直升机起降点,实现多层级基础设施“连线成片”,建立健全通航运行保障能力,打造良好的通航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市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医疗救援、城市消防、警用航空、应急救援、港口引航等全方位航空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航空公共服务体系“青岛模式”。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提出21项政策,集中在航空运输业、通用航空产业、重点区域建设3个领域。对国家、省有明确要求的,对产业导向强、社会反响好的既有政策,延续并优化提出11项;借鉴外地城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出台10项。

  (一)提升发展航空运输业

  以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为目标,坚持“客货并举”,提出提升洲际及远程国际联通性、提高机场非高峰时段利用率、建设航空客运中转枢纽、搭建亚洲航空货运通道等11项政策。其中,延续优化6项,新出台5项。

  主要内容包括:提升洲际及远程国际联通性,对新开(续飞)洲际、远程亚洲、上合组织国家的客货运航线,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确定补助标准。拓展亚洲(地区)航空客运市场,对新开直飞亚洲(地区)定期客运航线,根据执飞机型和航点进行补助。提高机场非高峰时段利用率,对调整至机场非高峰时段运营的出港亚洲(地区)定期客运航班进行补助。建设航空客运中转枢纽,对航空公司开展国内与日韩互转、国内与洲际互转、国际(地区)与国际(地区)互转中转业务进行补助。支持客运航线更换大机型,对在已开直飞定期客运航线上更换宽体机的,根据航线类型进行补助。搭建亚洲(地区)航空货运通道,对新开直飞亚洲(地区)定期全货机航线,根据执飞航点进行补助。落实国际航线“客改货”措施,对国际(地区)客改货航线,根据航班进出港货量进行补助。完善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对新开直飞国内定期全货机航线,根据货机业载进行补助。拓展航空货源市场,对航空货运代理企业通过公路运输在胶东国际机场出港的腹地国际(地区)货邮,根据陆运距离进行补助。推进与航空公司战略合作,对航空公司在胶东国际机场新设立货运运营基地的,按照运营规模,给予补助。鼓励提升空管保障效率,根据胶东国际机场年度新增起降架次和航班放行正常率等,对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单位进行补助。

  (二)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聚焦通用航空器制造、维修、运营和人员培训等重点领域,发展通航制造产业、促进通航运营服务、鼓励开通低空航线、培育通航应用场景等8项政策,其中,延续优化3项,新出台5项。

  主要内容包括:发展通航制造产业,对新取得国家通用航空器生产许可证的通航制造企业,给予奖励。促进通航运营服务,对新取得通航运营资质的通航运营企业,给予奖励;对开展通航飞行活动产生的飞行保障相关费用,给予补助。延伸通航产业服务链条,对新取得通航维修资质的通航企业,给予奖励。鼓励开通低空航线,对新开通通航短途运输固定航线的通航运营企业,根据年度飞行时长、航线长度、飞行器服务能力等因素,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确定补助标准。培育通航应用场景,扩大公共服务和生产应用,鼓励低空飞行服务站建设,对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飞行计划、航空情报、航空气象、飞行情报、告警和协助救援等服务的低空飞行服务站,一次性安排扶持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对新建通用机场建设项目进行一定比例补助。鼓励开展通航租赁业务,支持企业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通航租赁(含售后回租、转租赁)业务。

  (三)完善重点区域建设

  以建设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延续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2项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进产业上下游核心及配套企业,大力发展飞机总装及零部件制造、维修改装等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培训、航空物流、航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落户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航小镇等重点区域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激励措施。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航小镇等重点区域航空配套场外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防汛等公共基础设施和专用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投入,系统性推进航空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为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帮助我们多宣传,吸引更多航空企业、人才、资源等要素集聚,共同为推动我市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晶副巡视员的介绍。下面请市财政局副局长鞠立果同志介绍一下财政部门在支持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情况,有请。

  鞠立果: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航空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我市航空产业起步较早,2016年市政府就出台了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在受新冠疫情冲击、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财政运行呈紧平衡状态、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的背景下,为强化航空产业政策引导,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重点围绕“补短板、强弱项、重示范”,在支持航空产业发展方面制定了21项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内容分四个方面解读:

  (一)奖补资金共担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谁受益、谁投资”“谁主张、谁负担”原则,客货运航线开发补助资金由市级财政、区(市)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对服务特定项目(企业)开通的客货运航线,开发补助资金由市级财政与项目(企业)所在区(市)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

  (二)拓宽资金扶持渠道。充分发挥现有投资基金的作用,探索设立我市航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航空产业相关企业、项目股权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加大对航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引入创投和天使基金、加大相关企业上市培育,促进航空企业发展。

  (三)强化航空人才支撑。加大设计、制造、飞行、机务、空管等航空类紧缺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与一流航空高校合作,鼓励本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航空类专业。对新引进符合条件的航空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安家补贴、人才住房等方面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对来青创新创业的航空产业高端人才,择优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市各类人才工程,对入选人才及时落实相应政策待遇。

  (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初步匡算,“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安排支持航空产业发展财政补贴(奖励)资金高达50亿元,其中:航空运输业方面约48亿元,通用航空产业方面约2亿元。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不断推动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推动我市航空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鞠立果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本次《实施意见》的出台期望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谢谢。

  刘晶: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我市通用航空和航空运输业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整体的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的,与国内国际的一些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是相对比较弱。所以这个时候是特别需要政策的一些支持和引导。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政策进一步提高产业要素的配置水平来优化我市航空产业的发展生态。这一次《实施意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的有效引导能够突破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的瓶颈,使航空产业成为青岛市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到2025年胶东国际机场服务保障能力充分释放,通航城市175个以上,基本建成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通用航空产业生态基本构建,通用航空器制造、维修、运营、培训以及航空金融等全产业链能够逐步完善,有效带动我市航空产业全面起势。

  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依托胶东临空经济区和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发展契机,我市的航空产业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实施意见》中,在支持航空运输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政策或者亮点?谢谢。

  袁海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借此机会,对媒体朋友多年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去年8月12日,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一夜转场,我市正式跨入4F机场时代。与流亭国际机场相比,胶东国际机场无论是服务品质和硬件设施各方面更加完备,原来制约我市航空运输发展的瓶颈得以打破,机场地面保障能力、口岸通关物能力各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胶东国际机场作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正在加速释放,为促进我市航空运输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新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定位新机场、新目标、新发展,我们根据问题导向,抓住机场全货机航线少这个短板、弱项,研究制定了全货机航线政策,提升发展航空运输业的方面我们有11项政策,其中延续优化了6项,新制定了5项,这5项当中其中有3项是专门针对开通开发全货机航线,主要针对国内、国际全货机航线的开发,包括国际客改货航线扶持政策,另外2项新增是进一步优化调整了腹地货邮和设立货运基地的扶持政策。开通更多的航空货运航线,搭建青岛连通世界的“空中丝路”,将为我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RCEP协定、推进“一带一路”和上合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好的助力,在此诚挚地欢迎和邀请国内外航空公司、包机商、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参与青岛航空货运市场的开发,我们也将做好相应的服务、保障和对接的工作。

  谢谢大家,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青岛发布的记者。相比于2016年出台的《实施意见》,本次新增了很多通用航空的政策,通航产业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能还有点陌生,我市发展通航产业的必要性和侧重点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刘晶: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通用航空与公共运输航空共同构成民用航空的两翼。青岛市“十四五”规划指出:在航空领域,推进新型通用直升机、民用小型飞机、无人机等研发和产业化,综合提升航空等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若干救援直升机起降点,不断完善航空应急体系。我市通用航空产业目前来讲在全国不管是在制造业还是在运营上,我们都是走在前列的,通用航空的产业链是从制造、维修、运营等其他的配套产业,制造业方面,我市空客H135直升机青岛项目,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唯一在拥有国际主流机型的生产线,这是在制造业方面的一个龙头。我们国家发改委也希望青岛能成为中国的通航产业的重要支点。在运营方面,我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8架直升机的服务,包括消防2架直升机,包括引航2架H135直升机,警航1架H135直升机,应急1架H135直升机,航空医疗救援2架H135直升机,共8架,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所以我们依托H135总装线和购买的直升机的运营服务,我们通过两步发展,要建立完整的通航产业链,要把通航产业发展起来,所以这一次在《实施意见》里面也是增加了一些通航的产业政策,我们就期待通过这个政策的引导,再加上我市还有全国的通航产业的国家级示范区,我们想通过这些来共同推动,把我市的通航产业发展起来,成为我们下一步重要的产业发展的方向。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晶副巡视员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发改委。联系电话:51915017。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