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新闻发布会

浏览:190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青岛地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近期市农委印发了《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会就了我市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今天我们的发布会主要是围绕着《行动计划》进行一下解读发布。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市农委主任由翠玉同志,市农委宣传员史跃林同志,以及农委相关处室的负责人。

  下面我们就请由主任发布有关的情况。

  由翠玉: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近日,经市政府授权,市农委印发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青农发〔2018〕17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一、《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并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交给山东,这是总书记对山东的信任和肯定,更是我们“三农人”的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时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5个工作方案,召开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乡村振兴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张江汀书记先后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压实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在全市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

  我市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当前正在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经济优势、开放优势比较明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也比较高。在国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休闲农业收入达到140亿元,2017年农民收入19364元,居全省首位;美丽乡村省定达标村覆盖率59.3%,93.6%的村庄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5%,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实现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还有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我们出台了《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聚焦制约乡村振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实施“四大行动、十项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三个百千万”的目标,即到2022年,建成100个农业“新六产”产业园、壮大100家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00个农业节会;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培育1000个“三品一标”产品、培育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0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一)抓住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需要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了,更多的倾向于“吃出安全、吃出品味、吃出健康”。农业依然停留在追求规模、追求产量上,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为此,我们将实施四项工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这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规划建设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产能,确保人民群众口粮绝对安全。规划建设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实施农业“新六产”发展增效工程。这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核心所在。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提高产品效益的目的

  实施质量兴农工程。质量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坚持质量安全市创建和“青岛农品”品牌集群打造“两手抓、两手硬”。以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托底,实现从田间地头到人民群众餐桌的全过程有效控制;以打造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品牌,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水平。上个周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验收工作,农业部已经到我们市进行了验收,整个农产品安全市的创建,从验收的情况来看还是给予我们青岛高度评价,特别是我们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样,从源头上确保我们市民朋友、农民朋友吃的安全、放心,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这个牌子的含金量应该是很高的,我们从2014年着手创建,现在应该说有了一个结果。另外,我们在品牌农业发展上主要围绕绿色品质、世界共享我们打造“青岛农品”这个品牌,最近我们和有关媒体、报业集团包括电视台以及有关媒体,现在正在搞青岛市民最喜爱的农产品品牌的评选,踊跃度、参与度非常高,说明大家对于这项工作是非常关心和关注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吃的安全、吃的放心,所以这几年,包括今后几年抓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品牌打造,仍然是我们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实施智慧农业富民工程。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农业产业提升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个东风,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让农产品优质优价。在这里,特别是还要感谢媒体朋友们为我们农产品卖一个好价钱大家都做了很大的工作。

  (二)抓住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这个短板,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行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据我们调查,当前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要求十分迫切。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难度大等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此,我们将实施两项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

  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创建工程。每年建设10个集聚类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达标提升村,通过我们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品质乡村的生活,让美丽乡村成为大都市的标志,成为美丽青岛的底色。

  实施绿色田园建设工程。转变过去大肥大药大水的粗放生产模式,真正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集约、绿色、生态上来。落实“四减四增”要求,让农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三)抓住农村“空心化”这个普遍现象,大力推进科技和人才引领行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务农人员素质还不是很高。

  实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围绕着力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施“三乡”行动,推动农村能人回乡,优秀青年下乡,科技人员兴乡,通过实施1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和万名乡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真正让乡村的人气旺起来,人才聚起来,发展活起来。

  实施科技装备提升工程。乡村发展必须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围绕着力解决好“怎么种好地”问题,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四)抓住农村经济组织薄弱这个弱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发展行动。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我市一家一户承包土地、分散经营的局面仍未彻底改观,农村经济组织不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我们将实施两项工程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我们主要目的是消灭集体经济薄弱村,下一步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经济组织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实施《行动计划》,对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好《行动计划》,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岛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由主任的介绍,下面大家有什么问题请提问。

  提问:由主任,您好,您刚才发布当中提到习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文姓、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我想问一下,对于青岛市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这五个方面的振兴哪一个是最首要和最迫切的?谢谢。

  由翠玉:谢谢这位朋友,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社会各界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推进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只有产业的兴旺,尤其是实现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我们乡村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其他都无从谈起。

  在产业振兴方面,青岛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我们有产能优势,目前青岛市粮食、蔬菜、肉蛋奶人均拥有量在全国是首位的,青岛市人民的饭碗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包括我们的菜篮子、果盘子、奶罐子我们基本上都能达到自己自给,我们自己的产能基础很好,而且我们今年开始我们规划建设了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这一些为我们下一步提高产能,包括我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青岛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小镇,比如蓝莓小镇、绿茶小镇等等特色小镇,应该说咱们产能优势还是明显的。

  第二,咱们发展产业,咱们得有科技优势,科技优势在青岛也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目前青岛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我们农作物机械化综合率达到87%,高出全国21%,我们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了67.5%,高出全国10%。目前在青岛的涉农重点实验室已经达到39个,包括大家知道我们袁隆平院士、舒怀瑞、赵振东、玉米的李登海,虽然不是院士,他也是院士当中的院士,杂交玉米就是他研究的,这些科学家、院士都在青岛有工作站,所以我们青岛的科技优势比较明显。

  第三,我们的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比较明显,在青岛从今年开始争取全域创造新六产示范区,产值达到1300亿,出口咱们已经达到360多亿,连续多年稳定在城市当中的首列。咱们青岛还实现了一业一策行动计划,农业园区将近1000个,带动农民就业将近10万人,特别是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我们真正把农业的园区变成了景区,我们的农民变成了导游,我们有一些农产品变成了我们农民的作品或者是工艺品卖给了城里人,所以这一块我们产业融合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第四,我们的品牌优势比较明显,咱们青岛去年开始,我们整体推进了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品牌,现在青岛涉农商标达到2.2万个,著名商标是166个,驰名商标10个,三品一标1042个,应该说这些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我们是走在了首位,特别刚才我和媒体朋友介绍的,我们这几年持续不断的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创建,比如说在青岛,已经全域禁止销售使用高度高残留农业了,大家知道管住了农药的药瓶子,就管住了农产品质量的命根子,这几年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咱们青岛地产我一直说地产的农产品,历届农业部和省听合格率都在98.5%以上,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这些优势,为我们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刚才行动计划当中我说下一步重点围绕产业振兴,我们实施了十大工程,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

  提问:您好,我是华文频道的记者,产业兴旺是实行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刚才的《行动计划》当中提到青岛市要实行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我的问题是目前青岛市实现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有哪些优势?谢谢。

  由翠玉:这位朋友,刚才我回答的产业优势,产业振兴优势我刚才回答了四个优势比较明显,我想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回答了,我们的产能优势很明显,科技优势很明显,产业融合优势很明显,品牌优势很明显。所以,下一步我们产业发展在这个地方还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四个方面优势应该说都非常明显的。

  提问: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大家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那么请您介绍一下,现在我市目前农村改革的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由翠玉:您好,这几年市农委始终坚持以确权颁证为核心,让农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目前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农村改革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围绕着富裕农民更多财产权,围绕着农民增收主要做了几项事。

  一个是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咱们青岛市基本完成,现在全市已经有96.3%的村庄颁发了土地证,涉及89.2万本,为500多万块承包地建立了数字的身份证,应该说近百万户农民吃上发展的定心丸,这一个确权颁证工作,而且这个工作我们通过了省里的验收,青岛市这项工作是作为验收,作为优秀等次,全省优秀一共是4个,这是一点。

  第二,改革我们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有序进行,13.5万亩发放了土地经营全证,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302万亩,规模化率达到了65%,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了577万亩,综合托管率达到59.2%,这是三权分置改革。

  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上快完成了,这项改革中央要求是2019年全部完成,青岛市目前完成了90%,6015村庄完成了90%,目前量化资产458亿元,分红18.8亿元,为全市434万农民落实了集体资产的股份占有权和收益权,这项工作咱们在全国走在了前列,特别是我们一些改革的经验得到了中央和省里的肯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是实实在在的,农民分红18.8亿,三项改革我们目前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有序的进行,而且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整个青岛市的清产核资任务截止到今天全部结束了,这就说我们为下一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为全面的改革奠定了一个基础,我就回答这些。

  提问:您好,我是腾讯的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是农委下一步有哪些举措?谢谢。

  史跃林: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委在生态振兴方面特别是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主要有这么一些工作,一个是测土配方施肥,每年都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到目前已经累计达到600万亩,再一个就是水肥一体化,无论是山东省还是青岛市都非常重视废水一体化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达到60多万亩。还有绿色防控,咱们全市已经推广接近150万亩,另外在秸秆利用方面,青岛市也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同时,在粪便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禽畜粪便处理设施已经建了2400多家,覆盖率达到94%,禽畜粪便的综合处理率已经达到了84%,在全国也走在了前面,农业部也推广了青岛的经验。

  生态振兴实际上除了农业绿色发展,在生态有机方面,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是扎扎实实的推进十百千工程,十是十个新型示范社区的建设,一百个是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千个是省级达标村的建设,青岛市目前有122个达到了美丽乡村的标准,另外是咱们美丽乡村的覆盖率也达到了60%以上,应该说总体形势还是不错的。

  在这里,我也除了生态振兴之外,我也想和各位记者朋友交流一下总书记提到的五个振兴之间的关系,生态振兴咱们刚才说了是支撑,产业振兴由主任说了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文化振兴是灵魂,组织振兴是保障,这五个方面都是不可偏废了,作为农业部门,实际上突出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就是我刚才说的,一个是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一个是农业的绿色发展,同时,我们在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方面也有一些相应的工作,也是我们农委不可缺少的一个工作,谢谢各位!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刚才您提到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一些成效,咱们清产核资已经完成了,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大家也是比较关注,我想问一下怎么样来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一块?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谢谢。

  史跃林:从壮大集体经济的角度来讲,实际上目前咱们青岛市委市政府也应该采取了非常卓有成效的一些措施,比如说现在我们市委派往几个区市平度莱西乡村振兴工作队,这都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这是乡村工作队方面,同时我们项目的资金支持,涉及农业的资金支持都要往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村进行集中,支持他们经过几年的发展,每个村级集体村级收入都要超过3万元以上。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现在我们刚才由主任提到了,在组织方面主要是合作社,我们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改制,会有一部分收入,同时我们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造,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会通过产业振兴,增加集体经济的实力,这项工作实际上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产业振兴虽然是基础,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我们市委市政府这些文件,通过各级扎扎实实的工作来把这项工作逐渐的推动起来,让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的才力不断的壮大起来,谢谢。

  由翠玉:我不在补充一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可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在青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特别是在产业振兴方面,把产业振兴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项重要的一个途径,这几年采取这么几项措施:

  一个是搞好农村所有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对农村的资源性资产主要是确权颁证到老百姓手里赋予老百姓共同的资源性资产的权利。对于其他的一些资源性资产,包括一些固定资产,一些财产性资产我们通过清产核资以后,确立股份,成立股份合作社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觉得这是一条途径。

  第二,这几年我们对于经济薄弱村,市里派来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现在全市是175个,主要是帮助消除经济薄弱村的空壳村,而且他们的任务是工作队两年以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通过组织帮扶的形式。

  第三,我们通过村集体领办的各种股份合作社,比如说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等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总体来说壮大集体经济是路径是多种的,各个村因地制宜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会后可以联系市农委,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青岛地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近期市农委印发了《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会就了我市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今天我们的发布会主要是围绕着《行动计划》进行一下解读发布。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市农委主任由翠玉同志,市农委宣传员史跃林同志,以及农委相关处室的负责人。

  下面我们就请由主任发布有关的情况。

  由翠玉: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近日,经市政府授权,市农委印发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青农发〔2018〕17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一、《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并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交给山东,这是总书记对山东的信任和肯定,更是我们“三农人”的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时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5个工作方案,召开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乡村振兴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张江汀书记先后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压实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在全市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

  我市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当前正在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经济优势、开放优势比较明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也比较高。在国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休闲农业收入达到140亿元,2017年农民收入19364元,居全省首位;美丽乡村省定达标村覆盖率59.3%,93.6%的村庄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5%,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实现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还有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我们出台了《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聚焦制约乡村振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实施“四大行动、十项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三个百千万”的目标,即到2022年,建成100个农业“新六产”产业园、壮大100家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00个农业节会;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培育1000个“三品一标”产品、培育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0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一)抓住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需要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了,更多的倾向于“吃出安全、吃出品味、吃出健康”。农业依然停留在追求规模、追求产量上,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为此,我们将实施四项工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这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规划建设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产能,确保人民群众口粮绝对安全。规划建设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实施农业“新六产”发展增效工程。这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核心所在。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提高产品效益的目的

  实施质量兴农工程。质量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坚持质量安全市创建和“青岛农品”品牌集群打造“两手抓、两手硬”。以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托底,实现从田间地头到人民群众餐桌的全过程有效控制;以打造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品牌,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水平。上个周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验收工作,农业部已经到我们市进行了验收,整个农产品安全市的创建,从验收的情况来看还是给予我们青岛高度评价,特别是我们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样,从源头上确保我们市民朋友、农民朋友吃的安全、放心,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这个牌子的含金量应该是很高的,我们从2014年着手创建,现在应该说有了一个结果。另外,我们在品牌农业发展上主要围绕绿色品质、世界共享我们打造“青岛农品”这个品牌,最近我们和有关媒体、报业集团包括电视台以及有关媒体,现在正在搞青岛市民最喜爱的农产品品牌的评选,踊跃度、参与度非常高,说明大家对于这项工作是非常关心和关注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吃的安全、吃的放心,所以这几年,包括今后几年抓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品牌打造,仍然是我们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实施智慧农业富民工程。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农业产业提升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个东风,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让农产品优质优价。在这里,特别是还要感谢媒体朋友们为我们农产品卖一个好价钱大家都做了很大的工作。

  (二)抓住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这个短板,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行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据我们调查,当前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要求十分迫切。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难度大等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此,我们将实施两项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

  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创建工程。每年建设10个集聚类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达标提升村,通过我们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品质乡村的生活,让美丽乡村成为大都市的标志,成为美丽青岛的底色。

  实施绿色田园建设工程。转变过去大肥大药大水的粗放生产模式,真正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集约、绿色、生态上来。落实“四减四增”要求,让农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三)抓住农村“空心化”这个普遍现象,大力推进科技和人才引领行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务农人员素质还不是很高。

  实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围绕着力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施“三乡”行动,推动农村能人回乡,优秀青年下乡,科技人员兴乡,通过实施1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和万名乡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真正让乡村的人气旺起来,人才聚起来,发展活起来。

  实施科技装备提升工程。乡村发展必须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围绕着力解决好“怎么种好地”问题,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四)抓住农村经济组织薄弱这个弱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发展行动。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我市一家一户承包土地、分散经营的局面仍未彻底改观,农村经济组织不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我们将实施两项工程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我们主要目的是消灭集体经济薄弱村,下一步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经济组织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实施《行动计划》,对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好《行动计划》,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岛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由主任的介绍,下面大家有什么问题请提问。

  提问:由主任,您好,您刚才发布当中提到习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文姓、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我想问一下,对于青岛市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这五个方面的振兴哪一个是最首要和最迫切的?谢谢。

  由翠玉:谢谢这位朋友,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社会各界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推进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只有产业的兴旺,尤其是实现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我们乡村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其他都无从谈起。

  在产业振兴方面,青岛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我们有产能优势,目前青岛市粮食、蔬菜、肉蛋奶人均拥有量在全国是首位的,青岛市人民的饭碗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包括我们的菜篮子、果盘子、奶罐子我们基本上都能达到自己自给,我们自己的产能基础很好,而且我们今年开始我们规划建设了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这一些为我们下一步提高产能,包括我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青岛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小镇,比如蓝莓小镇、绿茶小镇等等特色小镇,应该说咱们产能优势还是明显的。

  第二,咱们发展产业,咱们得有科技优势,科技优势在青岛也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目前青岛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我们农作物机械化综合率达到87%,高出全国21%,我们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了67.5%,高出全国10%。目前在青岛的涉农重点实验室已经达到39个,包括大家知道我们袁隆平院士、舒怀瑞、赵振东、玉米的李登海,虽然不是院士,他也是院士当中的院士,杂交玉米就是他研究的,这些科学家、院士都在青岛有工作站,所以我们青岛的科技优势比较明显。

  第三,我们的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比较明显,在青岛从今年开始争取全域创造新六产示范区,产值达到1300亿,出口咱们已经达到360多亿,连续多年稳定在城市当中的首列。咱们青岛还实现了一业一策行动计划,农业园区将近1000个,带动农民就业将近10万人,特别是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我们真正把农业的园区变成了景区,我们的农民变成了导游,我们有一些农产品变成了我们农民的作品或者是工艺品卖给了城里人,所以这一块我们产业融合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第四,我们的品牌优势比较明显,咱们青岛去年开始,我们整体推进了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品牌,现在青岛涉农商标达到2.2万个,著名商标是166个,驰名商标10个,三品一标1042个,应该说这些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我们是走在了首位,特别刚才我和媒体朋友介绍的,我们这几年持续不断的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创建,比如说在青岛,已经全域禁止销售使用高度高残留农业了,大家知道管住了农药的药瓶子,就管住了农产品质量的命根子,这几年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咱们青岛地产我一直说地产的农产品,历届农业部和省听合格率都在98.5%以上,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这些优势,为我们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刚才行动计划当中我说下一步重点围绕产业振兴,我们实施了十大工程,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

  提问:您好,我是华文频道的记者,产业兴旺是实行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刚才的《行动计划》当中提到青岛市要实行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我的问题是目前青岛市实现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有哪些优势?谢谢。

  由翠玉:这位朋友,刚才我回答的产业优势,产业振兴优势我刚才回答了四个优势比较明显,我想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回答了,我们的产能优势很明显,科技优势很明显,产业融合优势很明显,品牌优势很明显。所以,下一步我们产业发展在这个地方还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四个方面优势应该说都非常明显的。

  提问: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大家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那么请您介绍一下,现在我市目前农村改革的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由翠玉:您好,这几年市农委始终坚持以确权颁证为核心,让农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目前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农村改革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围绕着富裕农民更多财产权,围绕着农民增收主要做了几项事。

  一个是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咱们青岛市基本完成,现在全市已经有96.3%的村庄颁发了土地证,涉及89.2万本,为500多万块承包地建立了数字的身份证,应该说近百万户农民吃上发展的定心丸,这一个确权颁证工作,而且这个工作我们通过了省里的验收,青岛市这项工作是作为验收,作为优秀等次,全省优秀一共是4个,这是一点。

  第二,改革我们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有序进行,13.5万亩发放了土地经营全证,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302万亩,规模化率达到了65%,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了577万亩,综合托管率达到59.2%,这是三权分置改革。

  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上快完成了,这项改革中央要求是2019年全部完成,青岛市目前完成了90%,6015村庄完成了90%,目前量化资产458亿元,分红18.8亿元,为全市434万农民落实了集体资产的股份占有权和收益权,这项工作咱们在全国走在了前列,特别是我们一些改革的经验得到了中央和省里的肯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是实实在在的,农民分红18.8亿,三项改革我们目前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有序的进行,而且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整个青岛市的清产核资任务截止到今天全部结束了,这就说我们为下一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为全面的改革奠定了一个基础,我就回答这些。

  提问:您好,我是腾讯的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是农委下一步有哪些举措?谢谢。

  史跃林: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委在生态振兴方面特别是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主要有这么一些工作,一个是测土配方施肥,每年都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到目前已经累计达到600万亩,再一个就是水肥一体化,无论是山东省还是青岛市都非常重视废水一体化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达到60多万亩。还有绿色防控,咱们全市已经推广接近150万亩,另外在秸秆利用方面,青岛市也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同时,在粪便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禽畜粪便处理设施已经建了2400多家,覆盖率达到94%,禽畜粪便的综合处理率已经达到了84%,在全国也走在了前面,农业部也推广了青岛的经验。

  生态振兴实际上除了农业绿色发展,在生态有机方面,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是扎扎实实的推进十百千工程,十是十个新型示范社区的建设,一百个是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千个是省级达标村的建设,青岛市目前有122个达到了美丽乡村的标准,另外是咱们美丽乡村的覆盖率也达到了60%以上,应该说总体形势还是不错的。

  在这里,我也除了生态振兴之外,我也想和各位记者朋友交流一下总书记提到的五个振兴之间的关系,生态振兴咱们刚才说了是支撑,产业振兴由主任说了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文化振兴是灵魂,组织振兴是保障,这五个方面都是不可偏废了,作为农业部门,实际上突出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就是我刚才说的,一个是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一个是农业的绿色发展,同时,我们在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方面也有一些相应的工作,也是我们农委不可缺少的一个工作,谢谢各位!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刚才您提到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一些成效,咱们清产核资已经完成了,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大家也是比较关注,我想问一下怎么样来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一块?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谢谢。

  史跃林:从壮大集体经济的角度来讲,实际上目前咱们青岛市委市政府也应该采取了非常卓有成效的一些措施,比如说现在我们市委派往几个区市平度莱西乡村振兴工作队,这都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这是乡村工作队方面,同时我们项目的资金支持,涉及农业的资金支持都要往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村进行集中,支持他们经过几年的发展,每个村级集体村级收入都要超过3万元以上。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现在我们刚才由主任提到了,在组织方面主要是合作社,我们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改制,会有一部分收入,同时我们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造,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会通过产业振兴,增加集体经济的实力,这项工作实际上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产业振兴虽然是基础,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我们市委市政府这些文件,通过各级扎扎实实的工作来把这项工作逐渐的推动起来,让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的才力不断的壮大起来,谢谢。

  由翠玉:我不在补充一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可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在青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特别是在产业振兴方面,把产业振兴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项重要的一个途径,这几年采取这么几项措施:

  一个是搞好农村所有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对农村的资源性资产主要是确权颁证到老百姓手里赋予老百姓共同的资源性资产的权利。对于其他的一些资源性资产,包括一些固定资产,一些财产性资产我们通过清产核资以后,确立股份,成立股份合作社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觉得这是一条途径。

  第二,这几年我们对于经济薄弱村,市里派来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现在全市是175个,主要是帮助消除经济薄弱村的空壳村,而且他们的任务是工作队两年以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通过组织帮扶的形式。

  第三,我们通过村集体领办的各种股份合作社,比如说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等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总体来说壮大集体经济是路径是多种的,各个村因地制宜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会后可以联系市农委,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