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日期:
2024年8月29日
8月29日下午,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商务部有关负责同志等介绍本届峰会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起生省政府新闻发言人 孙起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俞子荣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 张庆伟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波
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致首届峰会贺信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下,于8月27日至2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成果。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孙起生用三个“进一步”简要介绍本次峰会举办情况以及成效:
一、进一步凝聚了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思想共识。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今年是习近平主席向首届峰会致贺信五周年,本届峰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举办的首个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庆伟在讲话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与跨国公司一道,在开放发展的大舞台上增进互信、共享机遇,不断谱写中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新篇章”。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视频致辞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愿与广大跨国公司共享重大战略机遇,共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共拓广阔消费市场,共促绿色低碳转型,共创开放合作生态”。本届峰会,邀请到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451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140家、行业领军企业311家,首次参加峰会的跨国公司达到99家;参会嘉宾以会为“媒”,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凝聚起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广泛共识。
二、进一步放大了峰会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功能。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再次亲临山东视察,要求山东“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本届峰会围绕提升能级、放大功能,共安排13场主体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五个首次、多个层面”。
“一个主题”即继续聚焦“跨国公司与中国”,进一步突出跨国公司主体地位,拉近与跨国公司关系、扩大与跨国公司合作;峰会期间,有近百位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各项活动中演讲推介,介绍在华发展新战略和投资合作的新意向。
“五个首次”即首次在开幕式后接续举办跨国公司发展论坛,首次设计跨国公司投资交流合作会,首次组织上合示范区等功能区主题推介,首次安排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首次开展海洋领域创新人才专场推介会,进一步丰富了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渠道。
“多个层面”即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交流和对话,比如在国家层面,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举办了闭门会,对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进行权威解读,听取跨国公司意见建议。在省级层面,召开2024年山东省政府经济咨询顾问会议,精心安排“好品山东”互动体验,同时邀请海南省作为主宾省、举办了海南自贸港与跨国公司恳谈活动;在企业层面,日本瑞穗银行等跨国公司现场举办推介活动,借助峰会舞台分享在华发展战略和成功经验。通过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活动,有效放大了“立足山东、服务全国”的平台功能,成功搭建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三、进一步释放了持续扩大开放带来的广阔市场机遇。习近平主席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多次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把办好青岛峰会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高效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深耕山东,共享高水平开放、现代化建设所释放出的重大历史机遇。
一是高层推动。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会见参会的世界500强全球总裁,介绍山东发展优势、提振投资山东的信心;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发表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指出“山东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
二是全面推介。峰会期间,由省领导牵头,开展了11条标志性产业链招商活动,向跨国公司重点推介了330个优质项目;16个市也围绕各自优势产业,分别举办了招商推介活动。同时,坚持全国一盘棋共享资源原则,18个省的商务部门分别与跨国公司开展了招商推介、交流洽谈等一系列活动。
三是精准推进。围绕合作意向,组织开展了百余场“小而准”的撮合活动,促成了一大批合作项目。峰会期间,共签约投资贸易项目163个,其中投资项目121个、投资金额129亿美元;贸易项目42个、合同金额404亿美元,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也展现出跨国公司与中国、与山东巨大的合作潜力和机遇。
下一步,山东将充分发挥峰会高能级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峰会国际影响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新篇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俞子荣介绍,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峰会在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跨国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在不断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会上,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新机遇》研究报告,强调了跨国公司是中国发展的直接参与力量,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纽带。
截至2024年6月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0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3万亿元人民币。我国通过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了外部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各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吸引外资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吸引外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内容。外资企业以占我国经营主体不到2%的比重,贡献了约1/12的就业、1/6的税收、超过1/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约1/3的货物进出口额、1/2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以及约6成的技术进出口额,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纽带。
其次,吸引外资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外商在华投资已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在制造业领域,有31个大类、548个小类都有外商投资。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吸引外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外资企业包括它的供应商通过资本、技术、原材料、产品、服务等跨境流动,使我们国家深度参与到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我国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具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
此外,吸引外资也有助于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62.9万人/年增加到78.4万人/年,研发投入从 2015.1亿元增加到3672.2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数从7.5万件增加到27.5万件,分别增长了24.7%、82.2%和268.9%。今后,我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创新,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最后,在参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华投资的企业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外汇局发布数据显示,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9%,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以及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今年2月,华南美国商会发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在中国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九成美资企业在华盈利。总的来看,积极吸引外资,对内是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对外是更好地以开放促合作促共赢,既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有利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乐见外资与开放的中国共同成长,欢迎更多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和山东省一道,努力发挥好峰会助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兴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青岛峰会打造成为更加务实高效的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的平台,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峰会在今天上午举办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专题推介会。请问,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新时期对外开放新高地,请问您如何评价上合示范区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对上合示范区未来发展有何展望?
俞子荣:
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亲自宣布设立的,致力于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高质量发展。2020年,上合示范区与包括商务部在内的9个国家部委单位建立了省部市协作机制。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和山东省的支持指导下,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五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经初步搭建起了框架完整的经贸合作平台,上合组织区域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国际交流的“四大中心”功能不断强化;上合示范区积极打造实体型、制度型、机制型、智力型四大类国际公共产品,显著提升上合组织国家间贸易投资、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上合示范区累计推出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上合银关通”“上合贸易指数”等23项案例获国家部委推广,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上合示范区主动链接上海、大湾区、长三角以及沿边等国内开放高地和上合国家经贸合作重点地区,加快形成了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下一步,上合示范区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发力“三区一高地”中远期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一方面将不断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之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经贸合作,更好地发挥出链接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的桥梁纽带作用, 把自身进一步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最佳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上合示范区将持续践行更多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制度型开放创新,加强同共建国家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相通相容,把自身进一步打造成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伊拉克如道电视台记者:
首先,祝贺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成功举办。请您介绍一下,相比前四届峰会,本届峰会有哪些新亮点?
张庆伟: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五年来,峰会秉持“跨国公司与中国”主题,搭建起各方交流合作的桥梁。与往届相比,本届峰会跨国公司参会嘉宾层级更高,参与领域更为广泛,合作成果更加丰硕。具体来讲,体现在三个“显著提升”:
一是跨国公司参会的嘉宾层级显著提升。峰会是专门为跨国公司量身定制的重大活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峰会时间”排上年度重要日程。正如刚才孙秘书长介绍的,本届峰会的“老朋友”不仅纷至沓来,更吸引了一批“新伙伴”,首次参会的嘉宾占到嘉宾总数的22.8%,特别是参会的451家跨国公司中,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40家,行业领军企业311家,这说明峰会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参会嘉宾纷纷表示,峰会是一个难得且高效的交流渠道,通过峰会,发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机遇”,找到了高质量发展“新资源”。
二是为跨国公司提供的参与机会显著提升。峰会精心构建了多元化的对接交流平台,旨在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在此期间,从开幕式暨跨国公司发展论坛,到投资交流合作会等一系列活动,全部设置了发言及对话环节。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峰会创新搭建了媒体采访通道和融媒体直播间,据初步统计,跨国公司在峰会期间发声300余次,在这里,他们的声音被充分聆听与传播,新质生产力、“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等议题成为高频词汇,彰显了峰会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回应。
三是与跨国公司达成的项目成果显著提升。本届峰会把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贯穿全程,山东省相关部门、16市与跨国公司积极对接,达成了一系列“含金量”满满的合作项目。签约的外资项目涵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等领域。首次引入并集中签约42个贸易项目,既包括“新三样”、高端制造等优质出口产品,也包含大宗商品、化学品、农产品等进口品类,合同金额超过400亿美元,显示了山东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庞大的市场潜力。这些项目的集中签约,相信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主宾省海南和各省市商务部门和企业,也利用峰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对接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体现峰会服务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山东将以打造“国际化、机制化、品牌化”高能级平台为目标,着力提升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能级,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山东愿与跨国公司一道,在开放发展的大舞台上增进互信,共享机遇,不断谱写山东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新篇章。
大众日报记者:
本届峰会即将圆满结束,青岛作为举办地,请问有哪些不同以往的新收获?下一步在持续放大峰会效应、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王波:
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视察山东时提出,要“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已经成功举办五届,见证了中国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也成为跨国公司了解中国、投资中国的重要平台。本届峰会,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余名嘉宾齐聚岛城、共商合作。青岛市强化责任担当,举全市之力做好峰会服务保障工作,为青岛与跨国公司搭建高效沟通桥梁,也进一步深化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举办地,青岛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新的收获。
一是服务保障水平有新提升。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青岛传承历届峰会经验和优良作风,建立联席会议及8个工作专班,做实做细各项工作,让与会嘉宾“参加一次峰会,留下一段美好回忆”。一方面是高标准做好嘉宾接待,为每位嘉宾量身定制参会方案,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服务。全力保障国家部委、省相关部门和地市、主宾省海南省的各项活动议程顺利举办。另一方面,做好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环境整治、新闻宣传等工作,营造浓厚的峰会氛围,青岛实现了城市品牌与峰会品牌相映生辉。
二是主场活动精彩纷呈。本次峰会期间,创新举办青岛“1场主场推介+3场平行推介”。以“汇聚新质生产力、打造开放新高地”为主题,举办青岛高质量发展国际城市合伙人对话会,提出了深化青岛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倡议。对话会吸引400余位嘉宾参加,其中境外全球副总裁级以上26人。中国美国商会、德国安迈铝业、日本住友、海信集团、青啤集团等海内外跨国公司领导人深度交流产业发展,谋划未来合作愿景。聚焦“一带一路”、生命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展了3场平行推介,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彰显了青岛在开拓合作空间、做大产业集群、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
三是合作成果务实丰硕。针对前来参会的451家跨国公司,梳理了220家重点对接的企业名单,组织了659次洽谈对接,力促参会商变投资商,达成合作意向36个。峰会期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日本瑞穗银行、京东集团与青岛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阿斯利康、韩国GS绿色能源等10个外商投资制造业项目,总投资14.4亿美元,其中阿斯利康连续三届在峰会上都有签约;签约山东港口伊藤忠青岛铁矿石国际中转项目、雪佛龙青岛丙烷进口等5个贸易项目,总金额51亿美元。会后,青岛还将加快推动新加坡星光能源、日本荏原环境等意向项目尽快落地。
当前,青岛正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未来,青岛愿与跨国公司共享城市发展机遇,开拓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下一步有三个方面的安排:一是持续放大峰会效应。整合峰会资源,分析跨国企业全球布局的趋势和投资意愿,结合青岛市发展规划,谋划一批合作项目,持续推动产业、科技、经贸、海洋、文旅、绿色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二是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实施跨国公司招商行动,深入开展交流推进,完善参会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推动峰会成果落地落实。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项目招引顶格推进机制,健全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精准匹配应用场景和支持政策,为投资方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青岛持续致力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多在青岛走一走,看一看,赏美景,吃海鲜,喝青岛啤酒,发现青岛更多的美好,更好地宣传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