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浏览:71


  吹风会日期:
  2024年7月10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向大家介绍解读相关内容,今天召开政策吹风会。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金灿先生;
  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孙云潭先生;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重大专项处处长 韩利军先生;
  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数据资源处处长 梁明君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话题。
  首先,有请张金灿先生介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有关情况。有请。
  张金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部署,立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人工智能产业纳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突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目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人工智能领域企业500余家,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680亿元,同比增长34%,“一核两翼多点”产业布局初见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出入口局即将获批设立,5家算力中心上线运营,算力规模超2300P。在工信部备案的大中型数据中心8个,标准机架突破5万架。出台了全国首个市、区一体化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支持政策,推动中科曙光总部基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引进培育了创新奇智、极视角、以萨技术、优必选等一批细分赛道领军企业。目前,我市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30个,高端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一批国字号创新中心加快布局。7个单位入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名单。已持续举办5届人工智能“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发布技术解决方案与场景需求清单超过1000项,累计7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典型场景,18个场景入选山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二、《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大力实施算力设施“强基”、算法模型“铸魂”、数据要素“提质”、核心产业“固链”、创新平台“领航”、产业生态“聚力”、场景应用“赋能”七大行动,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一、实施算力设施“强基”行动。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算力不足将影响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和精准度。为此,我们提出统筹布局智算中心,加快建设曙光、移动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按需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支撑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低时延业务应用;统筹调度算力资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为一体的算力支撑体系,努力实现2024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00P、2025年达到1万P、2026年达到1.2万P的建设目标。
  二、实施算法模型“铸魂”行动。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的“灵魂”,决定了系统如何理解和处理海量的数据。目前,青岛重点研发的大模型产品超过20个,创新奇智的“奇智孔明”,海尔的卡奥斯GPT、HomeGPT,海信的“星海”、赛轮的“橡链云聊”、以萨的“数智八斗”等一批垂直大模型在工业制造、智能家电、橡胶轮胎、社会治理等细分领域率先落地,未来我们还将在海洋、城轨、港口、金融、政务、医养等重点领域加速布局,支持企业共建大模型实验室和公共训练基地,培育一批大模型应用创新解决方案,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大模型体系和细分行业领先的垂直大模型体系。
  三、实施数据要素“提质”行动。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丰富的数据能让算法模型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各种模式。青岛在推进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产业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立了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前期,市大数据局梳理了全市当前已登记可交易的数据资产达30余项,涵盖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卫生医疗、金融服务、地理信息、遥感测绘和海洋等产业应用。下步,我们将统筹全市数据资源,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按需汇聚、有序供给。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化新路径和交易运作新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质检等业务,做大数据产品供应和交易服务市场。
  四、实施核心产业“固链”行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辅相成,必须协同开展产业培育。为此,我们梳理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关键环节,梳理了先进地区40家重点招引企业清单。下步,一是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积极招引人工智能加速卡、处理器芯片等智能硬件企业,提升图像、光电、声学、压力等智能传感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二是支持软件企业与硬件企业深度合作,重点开发复杂算法软件,推动软硬件兼容适配。三是支持智能终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丰富产品品类、创新产品形态,力争到2026年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
  五、实施创新平台“领航”行动。创新平台是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创新载体。前期,市科技局梳理了全市112个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37家、技术创新中心58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新型研发机构13家,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及示范项目21个。下步,我们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打造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机构。二是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示范,在中试验证、模型训练和算力算法等方面加大投入。三是培育高能级企业创新载体。支持企业创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到2026年,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六、实施产业生态“聚力”行动。构建开放产业生态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目前,青岛市已形成了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承载区,西海岸新区光谷软件园、市南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市北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城阳数据要素产业园和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为特色承载区的发展格局。下步,我们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算力服务支撑供给高地、软硬融合创新策源高地、智能化应用引领高地。支持相关区市依托现有产业载体,因地制宜打造细分领域特色园区。突出招大引强,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6年,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
  七、实施场景应用“赋能”行动。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青岛以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试点示范。我们按照《行动计划》部署,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8个重点领域,梳理了首批102项应用场景清单,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下步,我们将定期梳理、开放可应用人工智能的各类场景,加快资源要素释放,为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与赋能应用,培育推广200个“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努力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涵盖了算力统筹建设、算法模型应用、数据要素供给、场景应用赋能等诸多方面,在核心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平台等重要支撑上明确了发展重点。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落实,我们从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营造浓厚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各位媒体朋友们,“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技术、新产品,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为此,青岛市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的规划设计和任务安排,定期梳理、开放可应用人工智能的各类场景,加快资源要素释放,为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衔接融合。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金灿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 记者:
  “创新平台领航行动”作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请问我市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韩利军:
  感谢媒体朋友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科技局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创新链打造,通过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整合。其中,海尔数字科技“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于2022年获科技部批复建设,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国实集团“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于2023年获科技部批准筹建,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
  二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在青岛布局落地,“十四五”以来争取国家科技项目5项,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亿元;争取省科技项目6项,获省财政资金支持2.2亿元。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进行一体化、系统性布局,组织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项目,市财政资金支持3500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5亿元。
  三是强化产业赋能创新。积极对接浪潮、北航等头部企业和高校院所,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方向,筹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支持图灵科技与海信合作,打造基于大模型的新型智能系统;支持极视角开创国内首家AI视觉算法商城,助力人工智能+全场景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创新生态营造。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引领作用,不断完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功能建设,提升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撑能力。强化高水平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青岛市领军人才计划,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人才工程,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青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更多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示范。深入开展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情况调研,梳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需求,从人工智能领域基础层、核心层、应用层进行重点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等领域示范应用。
  三是加强创新资源招引。深化与浪潮合作,引进更多浪潮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充分发挥国创智慧云脑、创新奇智等优势企业带动作用,吸引集聚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在青落地集聚。
  大众网 记者:
  请问,青岛市建设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我们有哪些基础和优势,以及下步的主要举措都有哪些?
  孙云潭: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海洋是青岛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青岛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实力雄厚,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国内同类城市首位,海洋治理规范有序,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海洋国际合作广泛,海洋综合实力突出。在发展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青岛具备算力、算法、数据和场景等四大核心要素的先发优势,为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在算力方面。拥有国家级“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具备了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全国规模最大、性能最优、支撑重大专项最多的国产超算集群。二是在算法方面。充分发挥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作用,率先培育了“瀚海星云”“问海”“琅琊泊”等一批基础大模型和海洋特色大模型,在海洋综合治理、海洋气象预报、海洋防灾应急等领域开展了大模型研发攻关。三是在数据方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海洋大数据存储体系、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等,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数据支持。四是在应用场景方面。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在青岛皆有布局,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518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下一步,围绕建设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我们将着力构建“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1”,即一个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内的基础大模型矩阵;“N”,即以“问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为代表的N个行业大模型;“X”,即X个重点应用场景。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力推进大模型研发。整合数据、算力、人才等多方资源,组建攻坚团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海洋大模型基座研发建设,推动“问海”大模型、港口大模型等垂直大模型早见成效。二是加快集聚头部企业。建设全国首个海洋产业大脑,制定产业规划,组建产业联盟,梳理我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链生命树”,招引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和服务机构。三是持续拓展应用场景。聚焦海洋气象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智慧港口建设、海洋智能感知等垂直领域,建立应用场景库,助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专项债券的支撑作用,吸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招引关键人才团队,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
  在刚才的发布中,提到要开展数据要素“提质”行动,包括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产业化三个方面。能否介绍青岛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进展如何?
  梁明君:
  感谢您的提问。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我们围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形成“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模式。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出台《青岛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产业化,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开发利用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35项制度规范,正在推动数据立法,全面规范数据收集、汇聚、共享、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近期,我们围绕“加快推动数据流通交易,繁荣数据要素市场”已出台相关财政支持政策。
  二是强化数据供给。全市融合汇聚高质量公共数据总量超过2200亿条,包括1.3万个可共享数据集、27万路视频监控资源、420余个AI算法资源和18万个物联感知设备数据,电子公文、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领域已基本形成了“数满质高”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资源池。建设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在政务领域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打造“城市之声”和医保政策问答等场景。开展青岛市数据要素供需对接会,吸引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在内的70余家国内外头部企业和知名数商参会,在医疗、交通、教育、化工等领域促成一批数据要素合作落地事项。当前,我们正以应用场景为牵引,进一步加强数据汇聚治理,建设一批高质量语料库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三是培育产业生态。建成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引育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超过80家,发起成立“公共数据运营全国统一大市场联盟”“海洋大数据合作发展平台”。提升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服务能力,上架347个数据产品,实现从会员入驻、数据资产登记挂牌、供需撮合、在线交易、在线结算、争议解决等全流程线上“金融监管闭环”。建成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汇聚治理48亿余条全球海洋数据资源,提供海洋地质等10余类海洋数据交易服务,累计交易额近1560万元。
  6月28日,我们启动了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山东分赛青岛选拔赛,旨在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创新的积极性,在我市形成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引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在数据生产标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和数据场景开放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数据要素“提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数据产业创新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数据力量。
  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
  感谢梁明君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216。
  本场政策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吹风会日期:
  2024年7月10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向大家介绍解读相关内容,今天召开政策吹风会。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金灿先生;
  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孙云潭先生;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重大专项处处长 韩利军先生;
  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数据资源处处长 梁明君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话题。
  首先,有请张金灿先生介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有关情况。有请。
  张金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部署,立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人工智能产业纳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突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目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人工智能领域企业500余家,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680亿元,同比增长34%,“一核两翼多点”产业布局初见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出入口局即将获批设立,5家算力中心上线运营,算力规模超2300P。在工信部备案的大中型数据中心8个,标准机架突破5万架。出台了全国首个市、区一体化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支持政策,推动中科曙光总部基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引进培育了创新奇智、极视角、以萨技术、优必选等一批细分赛道领军企业。目前,我市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30个,高端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一批国字号创新中心加快布局。7个单位入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名单。已持续举办5届人工智能“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发布技术解决方案与场景需求清单超过1000项,累计7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典型场景,18个场景入选山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二、《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大力实施算力设施“强基”、算法模型“铸魂”、数据要素“提质”、核心产业“固链”、创新平台“领航”、产业生态“聚力”、场景应用“赋能”七大行动,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一、实施算力设施“强基”行动。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算力不足将影响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和精准度。为此,我们提出统筹布局智算中心,加快建设曙光、移动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按需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支撑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低时延业务应用;统筹调度算力资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为一体的算力支撑体系,努力实现2024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00P、2025年达到1万P、2026年达到1.2万P的建设目标。
  二、实施算法模型“铸魂”行动。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的“灵魂”,决定了系统如何理解和处理海量的数据。目前,青岛重点研发的大模型产品超过20个,创新奇智的“奇智孔明”,海尔的卡奥斯GPT、HomeGPT,海信的“星海”、赛轮的“橡链云聊”、以萨的“数智八斗”等一批垂直大模型在工业制造、智能家电、橡胶轮胎、社会治理等细分领域率先落地,未来我们还将在海洋、城轨、港口、金融、政务、医养等重点领域加速布局,支持企业共建大模型实验室和公共训练基地,培育一批大模型应用创新解决方案,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大模型体系和细分行业领先的垂直大模型体系。
  三、实施数据要素“提质”行动。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丰富的数据能让算法模型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各种模式。青岛在推进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产业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立了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前期,市大数据局梳理了全市当前已登记可交易的数据资产达30余项,涵盖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卫生医疗、金融服务、地理信息、遥感测绘和海洋等产业应用。下步,我们将统筹全市数据资源,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按需汇聚、有序供给。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化新路径和交易运作新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质检等业务,做大数据产品供应和交易服务市场。
  四、实施核心产业“固链”行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辅相成,必须协同开展产业培育。为此,我们梳理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关键环节,梳理了先进地区40家重点招引企业清单。下步,一是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积极招引人工智能加速卡、处理器芯片等智能硬件企业,提升图像、光电、声学、压力等智能传感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二是支持软件企业与硬件企业深度合作,重点开发复杂算法软件,推动软硬件兼容适配。三是支持智能终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丰富产品品类、创新产品形态,力争到2026年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
  五、实施创新平台“领航”行动。创新平台是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创新载体。前期,市科技局梳理了全市112个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37家、技术创新中心58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新型研发机构13家,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及示范项目21个。下步,我们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打造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机构。二是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示范,在中试验证、模型训练和算力算法等方面加大投入。三是培育高能级企业创新载体。支持企业创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到2026年,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六、实施产业生态“聚力”行动。构建开放产业生态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目前,青岛市已形成了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承载区,西海岸新区光谷软件园、市南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市北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城阳数据要素产业园和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为特色承载区的发展格局。下步,我们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算力服务支撑供给高地、软硬融合创新策源高地、智能化应用引领高地。支持相关区市依托现有产业载体,因地制宜打造细分领域特色园区。突出招大引强,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6年,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
  七、实施场景应用“赋能”行动。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青岛以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试点示范。我们按照《行动计划》部署,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8个重点领域,梳理了首批102项应用场景清单,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下步,我们将定期梳理、开放可应用人工智能的各类场景,加快资源要素释放,为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与赋能应用,培育推广200个“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努力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涵盖了算力统筹建设、算法模型应用、数据要素供给、场景应用赋能等诸多方面,在核心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平台等重要支撑上明确了发展重点。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落实,我们从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营造浓厚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各位媒体朋友们,“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技术、新产品,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为此,青岛市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的规划设计和任务安排,定期梳理、开放可应用人工智能的各类场景,加快资源要素释放,为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衔接融合。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金灿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 记者:
  “创新平台领航行动”作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请问我市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韩利军:
  感谢媒体朋友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科技局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创新链打造,通过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整合。其中,海尔数字科技“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于2022年获科技部批复建设,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国实集团“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于2023年获科技部批准筹建,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
  二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在青岛布局落地,“十四五”以来争取国家科技项目5项,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亿元;争取省科技项目6项,获省财政资金支持2.2亿元。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进行一体化、系统性布局,组织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项目,市财政资金支持3500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5亿元。
  三是强化产业赋能创新。积极对接浪潮、北航等头部企业和高校院所,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方向,筹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支持图灵科技与海信合作,打造基于大模型的新型智能系统;支持极视角开创国内首家AI视觉算法商城,助力人工智能+全场景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创新生态营造。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引领作用,不断完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功能建设,提升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撑能力。强化高水平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青岛市领军人才计划,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人才工程,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青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更多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示范。深入开展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情况调研,梳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需求,从人工智能领域基础层、核心层、应用层进行重点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等领域示范应用。
  三是加强创新资源招引。深化与浪潮合作,引进更多浪潮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充分发挥国创智慧云脑、创新奇智等优势企业带动作用,吸引集聚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在青落地集聚。
  大众网 记者:
  请问,青岛市建设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我们有哪些基础和优势,以及下步的主要举措都有哪些?
  孙云潭: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海洋是青岛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青岛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实力雄厚,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国内同类城市首位,海洋治理规范有序,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海洋国际合作广泛,海洋综合实力突出。在发展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青岛具备算力、算法、数据和场景等四大核心要素的先发优势,为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在算力方面。拥有国家级“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具备了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全国规模最大、性能最优、支撑重大专项最多的国产超算集群。二是在算法方面。充分发挥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作用,率先培育了“瀚海星云”“问海”“琅琊泊”等一批基础大模型和海洋特色大模型,在海洋综合治理、海洋气象预报、海洋防灾应急等领域开展了大模型研发攻关。三是在数据方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海洋大数据存储体系、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等,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数据支持。四是在应用场景方面。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在青岛皆有布局,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518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下一步,围绕建设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我们将着力构建“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1”,即一个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内的基础大模型矩阵;“N”,即以“问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为代表的N个行业大模型;“X”,即X个重点应用场景。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力推进大模型研发。整合数据、算力、人才等多方资源,组建攻坚团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海洋大模型基座研发建设,推动“问海”大模型、港口大模型等垂直大模型早见成效。二是加快集聚头部企业。建设全国首个海洋产业大脑,制定产业规划,组建产业联盟,梳理我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链生命树”,招引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和服务机构。三是持续拓展应用场景。聚焦海洋气象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智慧港口建设、海洋智能感知等垂直领域,建立应用场景库,助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专项债券的支撑作用,吸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招引关键人才团队,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
  在刚才的发布中,提到要开展数据要素“提质”行动,包括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产业化三个方面。能否介绍青岛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进展如何?
  梁明君:
  感谢您的提问。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我们围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形成“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模式。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出台《青岛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产业化,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开发利用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35项制度规范,正在推动数据立法,全面规范数据收集、汇聚、共享、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近期,我们围绕“加快推动数据流通交易,繁荣数据要素市场”已出台相关财政支持政策。
  二是强化数据供给。全市融合汇聚高质量公共数据总量超过2200亿条,包括1.3万个可共享数据集、27万路视频监控资源、420余个AI算法资源和18万个物联感知设备数据,电子公文、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领域已基本形成了“数满质高”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资源池。建设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在政务领域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打造“城市之声”和医保政策问答等场景。开展青岛市数据要素供需对接会,吸引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在内的70余家国内外头部企业和知名数商参会,在医疗、交通、教育、化工等领域促成一批数据要素合作落地事项。当前,我们正以应用场景为牵引,进一步加强数据汇聚治理,建设一批高质量语料库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三是培育产业生态。建成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引育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超过80家,发起成立“公共数据运营全国统一大市场联盟”“海洋大数据合作发展平台”。提升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服务能力,上架347个数据产品,实现从会员入驻、数据资产登记挂牌、供需撮合、在线交易、在线结算、争议解决等全流程线上“金融监管闭环”。建成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汇聚治理48亿余条全球海洋数据资源,提供海洋地质等10余类海洋数据交易服务,累计交易额近1560万元。
  6月28日,我们启动了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山东分赛青岛选拔赛,旨在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创新的积极性,在我市形成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引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在数据生产标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和数据场景开放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数据要素“提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数据产业创新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数据力量。
  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
  感谢梁明君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216。
  本场政策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