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头阵 当先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主题系列发布会—— 《青岛自贸片区在推动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及下步创新举措》

浏览:101


  发布会日期:
  2024年6月28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牢记嘱托 打头阵 当先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主题系列的第四场,由青岛自贸片区发布。发布主题是:青岛自贸片区在推动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及下步创新举措。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 隋斌先生;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 郭宝存先生;
  青岛中德生态园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 张云清先生;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隋斌先生发布“青岛自贸片区在推动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及下步创新举措”,有请。
  隋斌: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关心与支持。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联动西海岸新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不断增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这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面,我从主要建设发展成效、建设发展情况和下步创新举措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青岛自贸片区有关工作情况。
  一、主要建设发展成效
  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探索出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创新举措,集聚起一大批带动性、引领性产业项目,推出一揽子精准性、实用性助企聚才举措,制度型开放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高效能创新更有带动力。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创建“区关港”“区税银”等联动创新机制,建立“市级统筹、上下协同、多方参与”的全链条制度创新工作体系,探索形成了300余项具有青岛特色的创新举措,有79项获国家和省级认可、推广,其中,“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获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和企业登记业务“智能表单”新模式两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获批以来,累计在营市场主体3.52万户,是批复前的3.13倍;累计纳税市场主体3.1万户,是批复前2.8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44%,税比达95%,全市第一。
  (二)高水平开放更有吸引力。发挥毗邻日韩、连接沿黄、辐射东北亚的区位优势,放大多重国家功能政策叠加优势,青岛中德中日国际客厅、自贸会客厅等开放平台建成运营,中日韩消费专区、日韩服贸港等平台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获批以来,新引聚欧力士、伊藤忠、托克等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到171个;集聚外籍港澳台专家400余名,国际人才2000余名;新增就业12.7万人,净增参保10.6万人。
  (三)高能级产业更有竞争力。统筹现代海洋、国际贸易、现代金融、航运物流、先进制造五大重点产业联动发展,“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等高能级产业支撑项目加快建设,万亿级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初具规模,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百亿级基因与细胞产业和百亿级智能家电产业扩能提质。获批以来,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1%,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到23%;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速22%,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4.1%提高到9.7%;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年均增速41%,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8%提高至26%。
  (四)高质量发展更有影响力。前湾综保区“五大中心”加快建设、提档升级,进入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A”列。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等20余项国内外高层次荣誉和称号。经商务部研究院评估,青岛自贸片区进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
  二、建设发展情况
  我们始终扛牢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任务,着力落实省、市工作部署,融合综合保税区、中德生态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政策资源,坚持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实施“规划引领、集中连片、组团发展”思路,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国有公司”运行服务模式,推进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不断展现新气象。
  (一)陆海统筹双向联动,彰显自贸开放特色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推动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航运物流能级跃升,健全完善航运政策体系,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服务模式,启运港退税政策惠及出口企业859家、货值136亿元。海铁联运班列开行70余条,箱量连续9年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四,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有力支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国际贸易稳固提质,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等创新模式,实施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等政策。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运营,业内首个大宗商品数字仓库平台建成,发布“隆众·青岛自贸大宗商品指数”。全省率先开展跨境电商“9710”“9810”业务,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跨境离岸贸易全省占比80%以上、全市占比90%以上,新型易货贸易实现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80%,成为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的新增长点。现代金融势头强劲,构建“金融创新实验室+专家智库+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创新生态,探索跨境投融资、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数字人民币等领域“先行先试”,“港云仓”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一等奖,“境内运费外汇支付新模式”“国际海运费项下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新模式”等举措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集聚银行、保险、期货、融资租赁、保理等220家金融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二)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夯实自贸发展根基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坚持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筑链强链延链发展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集群成园成势。
  集成电路新兴产业聚链强芯,搭建“招商、融资、建设、服务”四大平台,加快建设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专业人才培育中心等产业服务配套完善到位,服务推动园区产能快速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园58万平方米新载体即将运行,电控板、高端功率芯片、光掩膜板、3D车载盖板等一批链条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新兴产业基地。基因科技未来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建设千亩基因科技产业园,承担全国自贸区提升发展任务,发起基因科技“三千”行动,“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已完成260余种。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健康产业园、清原创新中心等先导项目建设提速,锐翌生物、百迈客等“筑链”项目集聚发展。三千余名基因科技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园区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名单,打造长江以北最大的基因科技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优势产业提质扩容,西门子在德国以外的首个工业4.0创新中心运营,互联网智能制造基地建成投产,卡奥斯赋能的海尔中央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互联工厂先后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总量占全省五分之三。打造水联网生态制造基地,以“海尔施特劳斯净水科技产业园”为支撑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潍柴研发中心、荏原环境、斑科智能等产业链项目建成运营。
  (三)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积蓄自贸升级动能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集聚产业发展创新要素资源。
  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建设国家级“海洋基因库”,建成国际首个深海生命基因组数据库,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对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贡献度近30%、中国贡献度近50%,“南深圳,北青岛”之势基本形成。中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实现突破,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临床试验。高端装备智造迈出新步伐,华大智造建成国内首套全自动化大型超低温样本库,建立国内首个多模块、自动化测序酶试剂智能生产线,超大通量基因测序仪、集成式自动化核酸检测移动平台等产品全面投产。华大基因建成运营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发布时空组学技术,全球首次实现生命全景时空分子图谱。国际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成立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先后与国内外178个科研院所开展500余个项目合作,成功举办全球基因组学大会,发布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青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20余个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清原金卓平台服务覆盖150余个国家,85万用户。
  (四)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增强自贸服务效能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深化改革推动流程再造,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益企发展环境。
  政务法治服务便捷高效,率先在全国推行商事登记“自贸+”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惠及企业1万余家。成立全省首个专注人才、企业服务集团公司,服务覆盖企业3万余家。对德(对欧)合作中心成立,服务西门子、德国大陆、倍世集团等30余家德资(德语区)企业落地发展。“法润自贸”品牌深入企业,全国自贸区首个海事法院审判区揭牌运营、首个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揭牌,青岛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青岛中世合规自贸研究中心、自贸涉外法律培训基地落地运营。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以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建成运营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国际人才社区、留学生科创岛等功能载体。发布全国首个《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全省首家完全符合规范标准的区域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揭牌运营,连续评选表彰“百里挑一”筑区工匠。建成海外人才“全链帮”服务中心,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窗。绿色生态环境宜居宜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探索和实践绿色产业、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建设,创建全国首个基于“碳中和”理念的自贸试验区综合评价与发展体系,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认可推广。国内首座“智能绿塔”零碳建筑开工建设,在建绿色建筑300余万平方米。零碳试验区获国家三星级认证,闯创驿更新改造项目入选“中国城市更新十大典型项目”。
  三、下步创新举措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着力推进“一二三四五”工作提质增效,重点抓好抓实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上打头阵当先锋。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一般贸易、跨境电商、新型易货贸易、跨境离岸贸易等多场景融合创新,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
  (二)聚力在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上打头阵当先锋。发挥紧邻日韩、连接沿黄、辐射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供应链服务、船舶交易、船供服务、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三)聚力在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上打头阵当先锋。放大综合保税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山东自贸试验区深化版任务高效落实,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效能制度创新成果。
  (四)聚力在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上打头阵当先锋。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产业,着力打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集群,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努力当好全市开放发展排头兵。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隋斌先生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新闻社 记者: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方面开展先行先试,请问青岛自贸片区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方面发展成就有哪些?下步有何打算?
  郭宝存: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自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功能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功能培育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围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大力推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实现增量提质。国际贸易方面,片区成立以来,外贸进出口额接连跨越一千亿、两千亿大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2%,占全青岛市比重约23%。聚力推进贸易项目落地,先后推动伊藤忠、托克集团、延长石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片区成立贸易公司,目前已集聚外贸企业超过2000家。深化大宗商品贸易模式创新,先后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等国家级、省级创新模式,助力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建设轮胎、酒水等12个重点检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推出511项输韩农残前置检测,落地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口岸通关效率持续提升。推动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新型离岸贸易连续三年全省占比超过80%,全市占比超过90%;新型易货贸易实现全省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80%以上。航运物流方面,片区着力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航运政策体系,不断集聚航运资源要素。助力港口提升发展能级,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后,货源聚拢效应逐步显现,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五,航线总数达到220余条,航线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排名位居东北亚之首。提升港航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船舶交易,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员人才及海员产业专项政策,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创新机制,建设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畅通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70余条,箱量达220万标准箱,连续9年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
  下一步,片区将持续加强相关领域探索实践,推动外贸政策优化集成创新,加强对相关试点政策的研究分析,聚焦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创新实践,争取探索出更多新经验、新模式,为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青岛日报 记者:
  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青岛自贸片区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下步打算?
  张云清: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作为全市开放发展的排头兵,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围绕我市24条重点产业链,结合片区和园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了以智能家电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基因科技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等三大产业同步发力、梯次进阶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并已初步形成协同集聚态势。截至2023年底,片区拥有175家规上工业企业,年产值规模超过839亿元,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
  在智能家电优势产业方面:现已落户整机生产项目9个,配套项目12个,完成投资约110亿元。有2个突出特点:一是建成全国智能家电互联工厂最集聚的园区,形成了从解决方案的“软件”、实体工厂的“硬件”到专业人才培育的“要件”等“三件”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全球首个磁悬浮中央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全球最大滚筒洗衣机智能互联工厂、特大冰箱互联工厂相继入选“灯塔工厂”,占全市3/4、全省3/5,已建成首个“灯塔工厂”集聚区。二是开辟了水生态产业新赛道。已集聚8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2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水生态互联工厂项目已经竣工,有望打造成全球首家“水联网灯塔工厂”;总投资2亿美元、由世界级饮用水解决方案提供者—以色列施特劳斯集团投资的水智造设备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总投资6500万美元、由欧洲最大的水处理设备制造商—德国倍世集团投资的净水设备项目已经投产;另外,还有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德国代傲、总投资2800万美元的斑科变频等一批优质配套项目落地发展,这些水生态产业项目的集聚,将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水生态产业智能制造新高地。
  在集成电路新兴产业方面: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就落户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规划面积13550亩,主要采取“1+2”总体布局,“1”即产业核心承载区:目前开工建设近140万平方米,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研发设计及封测等领域项目。“2”即两大要素支撑:一是人才要素支撑,目前开工建设150多万平方米,努力建设全国性的集成电路高端人才社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协同要素支撑,建成面积 48.4万平方米,提供研发、保税等协同发展功能,联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全市十大新兴产业之首,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担任产业链链长,顶格推进。截至目前,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已累计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30个,总投资1758亿元,完成投资580亿元;吸引了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集成电路制造类项目—擎方科技,总投资25亿元的集成电路封测类项目—高端封测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的集成电路设备类项目—四方思锐半导体装备研发制造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集成电路材料类项目—广钢气体,总投资10亿元的集成电路模组类项目—中微创新高端智能功率模块等等,形成从设计到材料、设备、制造再到封测、模组的全套产业链。计划至2025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突破1.2万人,建成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
  在基因科技未来产业方面:全面瞄准装备及原料生产、基因技术应用服务“两大方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三箭齐发”,精准布局海洋生物解读、基因测序装备及试剂、分子生物育种、基因精准健康和合成生物等五大领域。目前,成功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纳入青岛市基因与细胞产业核心区,现已引进华大智造、清原生物、国信制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44家,总投资超120亿元,七国院士杨焕明教授、丹麦皇家爵士拉斯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领衔的专家团队项目落户,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科技研发到民生健康、高端装备、产业基金的基因科技产业生态圈。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建设全球最大通量、最小体积测序仪生产基地,国内唯一、全球第二测序酶试剂研发生产基地;建设世界规模最大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领域基因数据库储量、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破译贡献度达28%,占中国贡献的49%;设立华大基因研究院,获评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海洋生物分中心;全球首个时空基因谷开工建设,率先突破全球唯一能同时实现“亚细胞级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的技术。国信制药打造国内首个蓝色药库,建立国内最大海洋药物中试研发中心,生产的骨质疏松特效药连续五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清原生物除草剂研发领域位列我国第一,全球首创循环打靶碱基编辑(CSE)、基因敲高(KSE)等技术居全球前列,参与完成项目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化学信息工业化互联网平台--金卓平台(KingDraw),累计用户超130万,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按照“强存量、扩增量、锻链条、建园区、优保障”的发展路径,依托链主企业实施靶向招商、以商招商,聚焦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链项目,做强做专产业链,做大做优产业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玉清先生的解答,请媒体朋友提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进行提问。好,中国商报的记者。
  中国商报 记者:
  青岛片区自2019年8月批复至今已近五年时间,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高能级平台,请问青岛片区在推动制度创新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果?谢谢。
  隋斌: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自贸区的使命任务,很重要的就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获批近五年的时间,青岛自贸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条件,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总得来看,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可复制、可推广性比较强,我们五年探索的制度创新成果,有79项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复制推广。其中,有1项入选国务院的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有2项入选了国务院的最佳实践案例,还有3项是获得了国务院自贸部级联席工作会议的简报推广,这是在国务院层面复制推广案例的三个类别,我们实现了全覆盖。
  第二就是我们的系统集成性是比较强的,我们围绕着数字生态、围绕着口岸通关和绿色发展这三个领域的不同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集成性的创新和全方位的探索,着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实现了制度创新的系统化、和集成化。
  第三个是青岛的特色明显,我们围绕着海洋经济和国际贸易青岛自贸片区最具特色的两个领域,深度开展制度创新,在全国的自贸区中形成了差异化的,特色化的探索。
  这是三个特点。
  具体来看,是有五个领域我们取得了较好的制度创新的成效。
  第一就是在口岸通关便利化这个领域,我们围绕着货物的“进、存、转、销”全流程,来开展全链条的创新探索。比如说在进境环节,我们打造了以“先放后检”的理念为代表的通关模式,也就是说货物经现场检查合格即可提离现场,离开口岸监管场所,无须等待试验室的检测结果,这样就为市场主体大大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成本。那么经过探索,我们这方面的实践已经覆盖了原油、成品油、铁矿、铜精矿等多品类货种。目前,我们在口岸便利化领域已经探索形成了19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二是数字化贸易功能领域,我们重点围绕了数字仓储、数字仓单、数字金融这个全链条,针对外贸企业在仓储期间占用资金的问题,通过创新来破解监管难、质押难、融资难的痛点和堵点,打通“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路径,构建了可信的数字仓单融资体系,赋予了动产货物金融属性,也盘活了企业库存货物资产。目前,我们自贸片区在数字化贸易领域已经探索形成了像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8项省级及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第三个领域就是绿色发展的体系。我们聚焦国家的双碳战略,在全国首创基于低碳理念下的“绿色自贸”发展指标体系,弥补了全国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的空白,并且赋能青岛片区集聚了3家世界经济论坛的“灯塔工厂”,也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的一个“灯塔基地”。目前我们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已经探索形成了14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第四个领域就是海洋创新,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深化海洋生物基因的探索、强化海洋治理创新能力这方面我们精准发力,例如在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登记方面,我们探索了“智能标签”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经济活动的商事主体前置认定模式和新方法,应该说对全国提升了海洋治理水平的水平,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在这方面海洋领域,我们探索形成了12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第五个领域就是贸易业态的多元培育,我们聚焦多元化贸易需求,围绕创新推动易货贸易、离岸贸易,和跨境电商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先后打造了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退税新模式、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机制等10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下一步,我们也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争创制度型开放的示范区,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自贸创新力量!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感谢隋斌先生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有采访的需求,会后请各媒体朋友联系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联系电话:8676866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4年6月28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牢记嘱托 打头阵 当先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主题系列的第四场,由青岛自贸片区发布。发布主题是:青岛自贸片区在推动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及下步创新举措。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 隋斌先生;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 郭宝存先生;
  青岛中德生态园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 张云清先生;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隋斌先生发布“青岛自贸片区在推动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及下步创新举措”,有请。
  隋斌: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关心与支持。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联动西海岸新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不断增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这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面,我从主要建设发展成效、建设发展情况和下步创新举措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青岛自贸片区有关工作情况。
  一、主要建设发展成效
  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探索出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创新举措,集聚起一大批带动性、引领性产业项目,推出一揽子精准性、实用性助企聚才举措,制度型开放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高效能创新更有带动力。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创建“区关港”“区税银”等联动创新机制,建立“市级统筹、上下协同、多方参与”的全链条制度创新工作体系,探索形成了300余项具有青岛特色的创新举措,有79项获国家和省级认可、推广,其中,“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获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和企业登记业务“智能表单”新模式两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获批以来,累计在营市场主体3.52万户,是批复前的3.13倍;累计纳税市场主体3.1万户,是批复前2.8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44%,税比达95%,全市第一。
  (二)高水平开放更有吸引力。发挥毗邻日韩、连接沿黄、辐射东北亚的区位优势,放大多重国家功能政策叠加优势,青岛中德中日国际客厅、自贸会客厅等开放平台建成运营,中日韩消费专区、日韩服贸港等平台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获批以来,新引聚欧力士、伊藤忠、托克等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到171个;集聚外籍港澳台专家400余名,国际人才2000余名;新增就业12.7万人,净增参保10.6万人。
  (三)高能级产业更有竞争力。统筹现代海洋、国际贸易、现代金融、航运物流、先进制造五大重点产业联动发展,“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等高能级产业支撑项目加快建设,万亿级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初具规模,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百亿级基因与细胞产业和百亿级智能家电产业扩能提质。获批以来,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1%,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到23%;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速22%,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4.1%提高到9.7%;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年均增速41%,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8%提高至26%。
  (四)高质量发展更有影响力。前湾综保区“五大中心”加快建设、提档升级,进入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A”列。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等20余项国内外高层次荣誉和称号。经商务部研究院评估,青岛自贸片区进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
  二、建设发展情况
  我们始终扛牢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任务,着力落实省、市工作部署,融合综合保税区、中德生态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政策资源,坚持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实施“规划引领、集中连片、组团发展”思路,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国有公司”运行服务模式,推进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不断展现新气象。
  (一)陆海统筹双向联动,彰显自贸开放特色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推动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航运物流能级跃升,健全完善航运政策体系,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服务模式,启运港退税政策惠及出口企业859家、货值136亿元。海铁联运班列开行70余条,箱量连续9年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四,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有力支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国际贸易稳固提质,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等创新模式,实施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等政策。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运营,业内首个大宗商品数字仓库平台建成,发布“隆众·青岛自贸大宗商品指数”。全省率先开展跨境电商“9710”“9810”业务,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跨境离岸贸易全省占比80%以上、全市占比90%以上,新型易货贸易实现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80%,成为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的新增长点。现代金融势头强劲,构建“金融创新实验室+专家智库+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创新生态,探索跨境投融资、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数字人民币等领域“先行先试”,“港云仓”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一等奖,“境内运费外汇支付新模式”“国际海运费项下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新模式”等举措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集聚银行、保险、期货、融资租赁、保理等220家金融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二)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夯实自贸发展根基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坚持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筑链强链延链发展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集群成园成势。
  集成电路新兴产业聚链强芯,搭建“招商、融资、建设、服务”四大平台,加快建设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专业人才培育中心等产业服务配套完善到位,服务推动园区产能快速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园58万平方米新载体即将运行,电控板、高端功率芯片、光掩膜板、3D车载盖板等一批链条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新兴产业基地。基因科技未来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建设千亩基因科技产业园,承担全国自贸区提升发展任务,发起基因科技“三千”行动,“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已完成260余种。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健康产业园、清原创新中心等先导项目建设提速,锐翌生物、百迈客等“筑链”项目集聚发展。三千余名基因科技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园区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名单,打造长江以北最大的基因科技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优势产业提质扩容,西门子在德国以外的首个工业4.0创新中心运营,互联网智能制造基地建成投产,卡奥斯赋能的海尔中央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互联工厂先后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总量占全省五分之三。打造水联网生态制造基地,以“海尔施特劳斯净水科技产业园”为支撑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潍柴研发中心、荏原环境、斑科智能等产业链项目建成运营。
  (三)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积蓄自贸升级动能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集聚产业发展创新要素资源。
  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建设国家级“海洋基因库”,建成国际首个深海生命基因组数据库,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对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贡献度近30%、中国贡献度近50%,“南深圳,北青岛”之势基本形成。中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实现突破,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临床试验。高端装备智造迈出新步伐,华大智造建成国内首套全自动化大型超低温样本库,建立国内首个多模块、自动化测序酶试剂智能生产线,超大通量基因测序仪、集成式自动化核酸检测移动平台等产品全面投产。华大基因建成运营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发布时空组学技术,全球首次实现生命全景时空分子图谱。国际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成立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先后与国内外178个科研院所开展500余个项目合作,成功举办全球基因组学大会,发布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青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20余个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清原金卓平台服务覆盖150余个国家,85万用户。
  (四)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增强自贸服务效能
  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深化改革推动流程再造,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益企发展环境。
  政务法治服务便捷高效,率先在全国推行商事登记“自贸+”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惠及企业1万余家。成立全省首个专注人才、企业服务集团公司,服务覆盖企业3万余家。对德(对欧)合作中心成立,服务西门子、德国大陆、倍世集团等30余家德资(德语区)企业落地发展。“法润自贸”品牌深入企业,全国自贸区首个海事法院审判区揭牌运营、首个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揭牌,青岛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青岛中世合规自贸研究中心、自贸涉外法律培训基地落地运营。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以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建成运营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国际人才社区、留学生科创岛等功能载体。发布全国首个《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全省首家完全符合规范标准的区域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揭牌运营,连续评选表彰“百里挑一”筑区工匠。建成海外人才“全链帮”服务中心,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窗。绿色生态环境宜居宜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探索和实践绿色产业、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建设,创建全国首个基于“碳中和”理念的自贸试验区综合评价与发展体系,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认可推广。国内首座“智能绿塔”零碳建筑开工建设,在建绿色建筑300余万平方米。零碳试验区获国家三星级认证,闯创驿更新改造项目入选“中国城市更新十大典型项目”。
  三、下步创新举措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着力推进“一二三四五”工作提质增效,重点抓好抓实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上打头阵当先锋。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一般贸易、跨境电商、新型易货贸易、跨境离岸贸易等多场景融合创新,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
  (二)聚力在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上打头阵当先锋。发挥紧邻日韩、连接沿黄、辐射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供应链服务、船舶交易、船供服务、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三)聚力在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上打头阵当先锋。放大综合保税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山东自贸试验区深化版任务高效落实,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效能制度创新成果。
  (四)聚力在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上打头阵当先锋。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产业,着力打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集群,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努力当好全市开放发展排头兵。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隋斌先生的发布。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新闻社 记者: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方面开展先行先试,请问青岛自贸片区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方面发展成就有哪些?下步有何打算?
  郭宝存: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自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功能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功能培育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围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大力推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实现增量提质。国际贸易方面,片区成立以来,外贸进出口额接连跨越一千亿、两千亿大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2%,占全青岛市比重约23%。聚力推进贸易项目落地,先后推动伊藤忠、托克集团、延长石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片区成立贸易公司,目前已集聚外贸企业超过2000家。深化大宗商品贸易模式创新,先后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等国家级、省级创新模式,助力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建设轮胎、酒水等12个重点检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推出511项输韩农残前置检测,落地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口岸通关效率持续提升。推动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新型离岸贸易连续三年全省占比超过80%,全市占比超过90%;新型易货贸易实现全省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80%以上。航运物流方面,片区着力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航运政策体系,不断集聚航运资源要素。助力港口提升发展能级,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后,货源聚拢效应逐步显现,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五,航线总数达到220余条,航线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排名位居东北亚之首。提升港航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船舶交易,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员人才及海员产业专项政策,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创新机制,建设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畅通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70余条,箱量达220万标准箱,连续9年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
  下一步,片区将持续加强相关领域探索实践,推动外贸政策优化集成创新,加强对相关试点政策的研究分析,聚焦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创新实践,争取探索出更多新经验、新模式,为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青岛日报 记者:
  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青岛自贸片区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下步打算?
  张云清: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作为全市开放发展的排头兵,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围绕我市24条重点产业链,结合片区和园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了以智能家电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基因科技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等三大产业同步发力、梯次进阶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并已初步形成协同集聚态势。截至2023年底,片区拥有175家规上工业企业,年产值规模超过839亿元,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
  在智能家电优势产业方面:现已落户整机生产项目9个,配套项目12个,完成投资约110亿元。有2个突出特点:一是建成全国智能家电互联工厂最集聚的园区,形成了从解决方案的“软件”、实体工厂的“硬件”到专业人才培育的“要件”等“三件”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全球首个磁悬浮中央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全球最大滚筒洗衣机智能互联工厂、特大冰箱互联工厂相继入选“灯塔工厂”,占全市3/4、全省3/5,已建成首个“灯塔工厂”集聚区。二是开辟了水生态产业新赛道。已集聚8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2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水生态互联工厂项目已经竣工,有望打造成全球首家“水联网灯塔工厂”;总投资2亿美元、由世界级饮用水解决方案提供者—以色列施特劳斯集团投资的水智造设备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总投资6500万美元、由欧洲最大的水处理设备制造商—德国倍世集团投资的净水设备项目已经投产;另外,还有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德国代傲、总投资2800万美元的斑科变频等一批优质配套项目落地发展,这些水生态产业项目的集聚,将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水生态产业智能制造新高地。
  在集成电路新兴产业方面: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就落户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规划面积13550亩,主要采取“1+2”总体布局,“1”即产业核心承载区:目前开工建设近140万平方米,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研发设计及封测等领域项目。“2”即两大要素支撑:一是人才要素支撑,目前开工建设150多万平方米,努力建设全国性的集成电路高端人才社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协同要素支撑,建成面积 48.4万平方米,提供研发、保税等协同发展功能,联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全市十大新兴产业之首,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担任产业链链长,顶格推进。截至目前,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已累计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30个,总投资1758亿元,完成投资580亿元;吸引了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集成电路制造类项目—擎方科技,总投资25亿元的集成电路封测类项目—高端封测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的集成电路设备类项目—四方思锐半导体装备研发制造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集成电路材料类项目—广钢气体,总投资10亿元的集成电路模组类项目—中微创新高端智能功率模块等等,形成从设计到材料、设备、制造再到封测、模组的全套产业链。计划至2025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突破1.2万人,建成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
  在基因科技未来产业方面:全面瞄准装备及原料生产、基因技术应用服务“两大方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三箭齐发”,精准布局海洋生物解读、基因测序装备及试剂、分子生物育种、基因精准健康和合成生物等五大领域。目前,成功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纳入青岛市基因与细胞产业核心区,现已引进华大智造、清原生物、国信制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44家,总投资超120亿元,七国院士杨焕明教授、丹麦皇家爵士拉斯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领衔的专家团队项目落户,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科技研发到民生健康、高端装备、产业基金的基因科技产业生态圈。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建设全球最大通量、最小体积测序仪生产基地,国内唯一、全球第二测序酶试剂研发生产基地;建设世界规模最大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领域基因数据库储量、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破译贡献度达28%,占中国贡献的49%;设立华大基因研究院,获评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海洋生物分中心;全球首个时空基因谷开工建设,率先突破全球唯一能同时实现“亚细胞级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的技术。国信制药打造国内首个蓝色药库,建立国内最大海洋药物中试研发中心,生产的骨质疏松特效药连续五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清原生物除草剂研发领域位列我国第一,全球首创循环打靶碱基编辑(CSE)、基因敲高(KSE)等技术居全球前列,参与完成项目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化学信息工业化互联网平台--金卓平台(KingDraw),累计用户超130万,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按照“强存量、扩增量、锻链条、建园区、优保障”的发展路径,依托链主企业实施靶向招商、以商招商,聚焦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链项目,做强做专产业链,做大做优产业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玉清先生的解答,请媒体朋友提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进行提问。好,中国商报的记者。
  中国商报 记者:
  青岛片区自2019年8月批复至今已近五年时间,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高能级平台,请问青岛片区在推动制度创新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果?谢谢。
  隋斌: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自贸区的使命任务,很重要的就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获批近五年的时间,青岛自贸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条件,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总得来看,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可复制、可推广性比较强,我们五年探索的制度创新成果,有79项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复制推广。其中,有1项入选国务院的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有2项入选了国务院的最佳实践案例,还有3项是获得了国务院自贸部级联席工作会议的简报推广,这是在国务院层面复制推广案例的三个类别,我们实现了全覆盖。
  第二就是我们的系统集成性是比较强的,我们围绕着数字生态、围绕着口岸通关和绿色发展这三个领域的不同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集成性的创新和全方位的探索,着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实现了制度创新的系统化、和集成化。
  第三个是青岛的特色明显,我们围绕着海洋经济和国际贸易青岛自贸片区最具特色的两个领域,深度开展制度创新,在全国的自贸区中形成了差异化的,特色化的探索。
  这是三个特点。
  具体来看,是有五个领域我们取得了较好的制度创新的成效。
  第一就是在口岸通关便利化这个领域,我们围绕着货物的“进、存、转、销”全流程,来开展全链条的创新探索。比如说在进境环节,我们打造了以“先放后检”的理念为代表的通关模式,也就是说货物经现场检查合格即可提离现场,离开口岸监管场所,无须等待试验室的检测结果,这样就为市场主体大大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成本。那么经过探索,我们这方面的实践已经覆盖了原油、成品油、铁矿、铜精矿等多品类货种。目前,我们在口岸便利化领域已经探索形成了19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二是数字化贸易功能领域,我们重点围绕了数字仓储、数字仓单、数字金融这个全链条,针对外贸企业在仓储期间占用资金的问题,通过创新来破解监管难、质押难、融资难的痛点和堵点,打通“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路径,构建了可信的数字仓单融资体系,赋予了动产货物金融属性,也盘活了企业库存货物资产。目前,我们自贸片区在数字化贸易领域已经探索形成了像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8项省级及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第三个领域就是绿色发展的体系。我们聚焦国家的双碳战略,在全国首创基于低碳理念下的“绿色自贸”发展指标体系,弥补了全国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的空白,并且赋能青岛片区集聚了3家世界经济论坛的“灯塔工厂”,也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的一个“灯塔基地”。目前我们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已经探索形成了14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第四个领域就是海洋创新,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深化海洋生物基因的探索、强化海洋治理创新能力这方面我们精准发力,例如在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登记方面,我们探索了“智能标签”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经济活动的商事主体前置认定模式和新方法,应该说对全国提升了海洋治理水平的水平,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在这方面海洋领域,我们探索形成了12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第五个领域就是贸易业态的多元培育,我们聚焦多元化贸易需求,围绕创新推动易货贸易、离岸贸易,和跨境电商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先后打造了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退税新模式、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机制等10项省级以上的复制推广成果。
  下一步,我们也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争创制度型开放的示范区,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自贸创新力量!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感谢隋斌先生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有采访的需求,会后请各媒体朋友联系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联系电话:8676866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