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

浏览:97


  发布会日期:
  2024年6月26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2023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辛磊先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仲思卿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处处长 姜佐臣先生;
  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娃女士。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辛磊先生发布介绍我市2023年以来“无废城市”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有请。
  辛磊: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一下近段时期以来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前期,根据国家、省有关“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市出台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领域固体废物治理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一)体制机制方面
  为推动实现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总目标,保障“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高质量有序推进,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区(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织11个区市(含高新区)印发区市级“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N”个方面统筹推进,搭建“1+11+N”工作推进机制,组织印发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形成市级引领、区市共创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二)指标进展方面
  印发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任务清单》,从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确定了60项指标。目前,60项指标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27项指标已达到目标值,协同推进22个“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9亿元。评选发布“无废城市”LOGO等三大品牌形象;运用数字赋能,推进“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系统建设,打造“无废城市”智能管理和公众参与平台;编制“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等12个“无废细胞”创建指南,累计推动完成176个“无废细胞”建设。高质量完成省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任务的4项工作任务。
  (三)重点任务推进方面
  在工业领域,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到54家,印发《青岛市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意见》,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面提升循环化利用水平。发布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引导性公告,优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进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稳步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全市水肥一体化达130万亩,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均下降6%,构建废旧农膜三级回收体系,实现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在生活领域,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904条,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在建筑领域,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3亿平方米,制定《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在海洋领域,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合监管制度,36家港口经营企业全部签订船舶油污水接收协议,推树“星级绿色港口”典型示范,青岛港前湾港公司、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分获“四星级绿色港口”“五星级绿色港口”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进绿色转型,提升工业固废利用水平
  严格落实落后产能退出要求,完成轮胎行业落后产能退出,推动董家口化工园区等5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西海岸新区废旧轮胎再利用项目等9个固体废物利用项目投产运行。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固体废物产、储、运、处信息化管理,202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
  (二)完善回收体系,促进农业固废资源化
  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储运中心11个、回收站187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86个,实现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2023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92%以上。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养殖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推广生态养殖、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等技术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三)推进分类收集,保障生活源固废处置规范化
  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推动商品包装绿色转型,严厉打击过度包装,限制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生产和使用。推动快递塑料包装治理,提升可循环包装等替代产品应用,全市邮政快递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8.5%。
  (四)推广绿色建筑,推动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资源化
  持续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3年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0.7万平方米。推进绿色建材应用试点,绿色建材一体化交易监管平台交易额累计突破47.1亿元,全市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40%,累计培育市级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2家,2023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8%。
  (五)统筹海陆共治,推动海洋固体废物治理
  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制度,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水陆衔接。完成胶州湾海洋塑料垃圾“海上清漂”试点,累计清理面积144万平方米,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约1700余吨。全力打好浒苔处置“攻坚战”,实施“空-天-海-岸”立体监测,开辟前置打捞与近岸防御打捞两个阵地,2023年全市打捞浒苔约31万余吨,资源化利用浒苔5万余吨。
  (六)拓展多元渠道,提升固体废物处理保障力
  创新金融服务渠道,2023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绿色贷款余额361.4亿元,较基准值增长195.8%。鼓励银行机构重点将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碳汇等8种绿色权益纳入合格抵(质)押物,指导青岛银行打造以碳贷通、绿贷通、光贷通、环贷通为主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绿色金融服务。强化技术支持保障,对“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化再利用装置与技术研发”等5项技术予以资金支持。
  (七)打造特色亮点,引领“无废城市”建设
  积极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样板”,推动青岛市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一体化体系建设,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平台,打造家电领域绿色低碳“灯塔工厂”;推动建成平度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提高尾矿、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规模化利用水平,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青岛模式”;发挥即墨汽车产业园区优势,建成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无废工厂”,推动汽车制造领域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示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将按照国家、省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汲取先进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和模式,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措施,统筹推进各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落实。
  一是细化工作措施,做好统筹协调。根据国家、省“无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加强建设成效考核调度管理。健全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建设,保障“无废城市”建设支撑力度,建立任务目标台账,有序推进工作开展。
  二是发挥示范引领,积极推进“无废细胞”创建。实施33个重点项目,开展家电、汽车等领域无废供应链试点,实现以点带面,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模板”。继续推动12类“无废细胞”建设,年底前至少完成500个“无废细胞”创建,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市固体废物治理水平提升。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无废理念”普及度。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宣传,制作“无废城市”建设系列科普读本,深入学校、企业等开展系列“无废理念”宣传,提升全社会“无废城市”建设参与水平,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建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辛磊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 记者:
  加快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请介绍一下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情况?
  仲思卿:
  各位记者朋友好,很高兴有机会就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交流。
  持续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全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
  一是规模上不断扩大。工业绿色化发展,成为统筹经济发展与减排、兼顾“绿色”和“增长”的关键支撑。通过市区两级共同努力,工业领域形成了政-企-服“三位一体”绿色制造推进格局,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体系,着力打造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业园区,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和园区源头减排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2024年市级绿色制造申报评选工作,新培育市级绿色工厂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市级绿色工厂12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7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和绿色工业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培育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二是政策上有效支撑。近几年我局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首次纳入“鼓励引导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内容,对绿色项目和绿色示范实行差异化资金奖励,累计拨付市级奖补资金5980万元。同时,我们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强化全要素效能评价结果在差别化用地、用能、绿色金融、产业奖补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企业提质增效。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统筹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夯实绿色制造基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让青岛市制造业绿色生态底色更加浓郁。
  齐鲁法制网 记者:
  青岛港是世界前列的国际性枢纽港,刚才在介绍中提到了“无废城市”建设要实现“统筹海陆共治”,那么对船舶污染物的管理和处置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吗?
  姜佐臣: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非常重视绿色港口建设,始终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港口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及《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要求,我们统筹谋划,积极引导和支持港口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等相继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五星级绿色港口”称号,港口的绿色发展能级不断增强。
  在港口和船舶污染物防治方面,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单位的备案及诚信管理。一是牵头编制了《青岛市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对船舶与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确保港口和船舶污染物处置合规。二是会同海事、环境、城管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试行)的通知》,对船舶水污染物从收集到处置实行全链条管理,实现了“一单通管,监管联动”的工作模式。三是严格行业监管,从严做好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单位的备案及诚信管理,每年开展专项检查,不定期开展抽查,确保相关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四是结合对港口经营企业、港口服务企业年度检查和专项督查,督促港口经营企业与具备资质的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单位签订协议,为船舶水污染物处置提供保障。
  2023年共接收船舶油类污染物20.8万立方米,船舶垃圾约1.7万立方米,生活污水超8000立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备案的具备船舶污染接收资质的企业共有70家,涉及船舶停靠的港口经营企业均按要求签订了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协议,确保船舶水污染物依法依规得到处置。
  观海新闻 记者:
  我市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搭建了“1+11+N”工作体系,作为区市的代表,请问即墨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高娃:
  按照省、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即墨区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有序推进各领域固体废物治理工作,有效实现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指标体系建设。我们出台了区级《工作方案》,结合即墨区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实际,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个体系,细化成53项建设指标,明确了12类任务模块,形成了职责明确、责任清晰、合力攻坚的“无废城市”创建架构。
  二是全面启动,建设指标进展有序。“无废城市”建设启动以来,协同推进7个“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45个“无废城市细胞”参与创建,打造了全市唯一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信息化智慧平台,全区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到5家,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三是围绕支柱产业,打造区域亮点。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围绕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奇瑞汽车青岛分公司等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开展“无废工厂”创建工作,目前已指导帮扶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无废工厂”,先后创新实施了5大“无废”项目建设,完成污泥减量约 50%、实现了废水性溶剂危废减量高达 90%、废溶剂型溶剂回收利用率达到 60%、CO2减排 3.8万吨。企业整体危险废物减量化超过 3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接近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率实现100%,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汽车行业“无废工厂”建设模式,相关工作经验先后被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
  下一步,即墨区将继续加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力度,一是推动一汽大众青岛基地升级创建省级和国家级“无废工厂”。二是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推广复制“无废工厂”成功经验,以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为基础,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探索打造汽车行业协同一体的“无废链条”新模式。三是推进省级美丽海湾鳌山湾“无废岛屿”建设,鼓励岛上实现生态修复、景观保护、新能源应用。四是实现“无废景区”“无废机关”“无废医院”等“无废城市细胞”全域覆盖,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为加快建设美丽山东、美丽青岛做出即墨贡献。
  主持人:
  感谢高娃女士的回答,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7004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4年6月26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2023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辛磊先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仲思卿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处处长 姜佐臣先生;
  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娃女士。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辛磊先生发布介绍我市2023年以来“无废城市”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有请。
  辛磊: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一下近段时期以来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前期,根据国家、省有关“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市出台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领域固体废物治理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一)体制机制方面
  为推动实现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总目标,保障“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高质量有序推进,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区(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织11个区市(含高新区)印发区市级“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N”个方面统筹推进,搭建“1+11+N”工作推进机制,组织印发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形成市级引领、区市共创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二)指标进展方面
  印发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任务清单》,从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确定了60项指标。目前,60项指标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27项指标已达到目标值,协同推进22个“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9亿元。评选发布“无废城市”LOGO等三大品牌形象;运用数字赋能,推进“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系统建设,打造“无废城市”智能管理和公众参与平台;编制“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等12个“无废细胞”创建指南,累计推动完成176个“无废细胞”建设。高质量完成省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任务的4项工作任务。
  (三)重点任务推进方面
  在工业领域,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到54家,印发《青岛市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意见》,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面提升循环化利用水平。发布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引导性公告,优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进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稳步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全市水肥一体化达130万亩,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均下降6%,构建废旧农膜三级回收体系,实现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在生活领域,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904条,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在建筑领域,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3亿平方米,制定《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在海洋领域,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合监管制度,36家港口经营企业全部签订船舶油污水接收协议,推树“星级绿色港口”典型示范,青岛港前湾港公司、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分获“四星级绿色港口”“五星级绿色港口”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进绿色转型,提升工业固废利用水平
  严格落实落后产能退出要求,完成轮胎行业落后产能退出,推动董家口化工园区等5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西海岸新区废旧轮胎再利用项目等9个固体废物利用项目投产运行。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固体废物产、储、运、处信息化管理,202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
  (二)完善回收体系,促进农业固废资源化
  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储运中心11个、回收站187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86个,实现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2023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92%以上。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养殖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推广生态养殖、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等技术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三)推进分类收集,保障生活源固废处置规范化
  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推动商品包装绿色转型,严厉打击过度包装,限制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生产和使用。推动快递塑料包装治理,提升可循环包装等替代产品应用,全市邮政快递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8.5%。
  (四)推广绿色建筑,推动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资源化
  持续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3年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0.7万平方米。推进绿色建材应用试点,绿色建材一体化交易监管平台交易额累计突破47.1亿元,全市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40%,累计培育市级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2家,2023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8%。
  (五)统筹海陆共治,推动海洋固体废物治理
  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制度,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水陆衔接。完成胶州湾海洋塑料垃圾“海上清漂”试点,累计清理面积144万平方米,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约1700余吨。全力打好浒苔处置“攻坚战”,实施“空-天-海-岸”立体监测,开辟前置打捞与近岸防御打捞两个阵地,2023年全市打捞浒苔约31万余吨,资源化利用浒苔5万余吨。
  (六)拓展多元渠道,提升固体废物处理保障力
  创新金融服务渠道,2023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绿色贷款余额361.4亿元,较基准值增长195.8%。鼓励银行机构重点将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碳汇等8种绿色权益纳入合格抵(质)押物,指导青岛银行打造以碳贷通、绿贷通、光贷通、环贷通为主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绿色金融服务。强化技术支持保障,对“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化再利用装置与技术研发”等5项技术予以资金支持。
  (七)打造特色亮点,引领“无废城市”建设
  积极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样板”,推动青岛市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一体化体系建设,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平台,打造家电领域绿色低碳“灯塔工厂”;推动建成平度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提高尾矿、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规模化利用水平,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青岛模式”;发挥即墨汽车产业园区优势,建成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无废工厂”,推动汽车制造领域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示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将按照国家、省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汲取先进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和模式,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措施,统筹推进各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落实。
  一是细化工作措施,做好统筹协调。根据国家、省“无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加强建设成效考核调度管理。健全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建设,保障“无废城市”建设支撑力度,建立任务目标台账,有序推进工作开展。
  二是发挥示范引领,积极推进“无废细胞”创建。实施33个重点项目,开展家电、汽车等领域无废供应链试点,实现以点带面,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模板”。继续推动12类“无废细胞”建设,年底前至少完成500个“无废细胞”创建,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市固体废物治理水平提升。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无废理念”普及度。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宣传,制作“无废城市”建设系列科普读本,深入学校、企业等开展系列“无废理念”宣传,提升全社会“无废城市”建设参与水平,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建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辛磊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 记者:
  加快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请介绍一下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情况?
  仲思卿:
  各位记者朋友好,很高兴有机会就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交流。
  持续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全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
  一是规模上不断扩大。工业绿色化发展,成为统筹经济发展与减排、兼顾“绿色”和“增长”的关键支撑。通过市区两级共同努力,工业领域形成了政-企-服“三位一体”绿色制造推进格局,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体系,着力打造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业园区,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和园区源头减排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2024年市级绿色制造申报评选工作,新培育市级绿色工厂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市级绿色工厂12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7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和绿色工业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培育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二是政策上有效支撑。近几年我局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首次纳入“鼓励引导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内容,对绿色项目和绿色示范实行差异化资金奖励,累计拨付市级奖补资金5980万元。同时,我们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强化全要素效能评价结果在差别化用地、用能、绿色金融、产业奖补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企业提质增效。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统筹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夯实绿色制造基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让青岛市制造业绿色生态底色更加浓郁。
  齐鲁法制网 记者:
  青岛港是世界前列的国际性枢纽港,刚才在介绍中提到了“无废城市”建设要实现“统筹海陆共治”,那么对船舶污染物的管理和处置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吗?
  姜佐臣: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非常重视绿色港口建设,始终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港口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及《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要求,我们统筹谋划,积极引导和支持港口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等相继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五星级绿色港口”称号,港口的绿色发展能级不断增强。
  在港口和船舶污染物防治方面,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单位的备案及诚信管理。一是牵头编制了《青岛市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对船舶与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确保港口和船舶污染物处置合规。二是会同海事、环境、城管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试行)的通知》,对船舶水污染物从收集到处置实行全链条管理,实现了“一单通管,监管联动”的工作模式。三是严格行业监管,从严做好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单位的备案及诚信管理,每年开展专项检查,不定期开展抽查,确保相关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四是结合对港口经营企业、港口服务企业年度检查和专项督查,督促港口经营企业与具备资质的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单位签订协议,为船舶水污染物处置提供保障。
  2023年共接收船舶油类污染物20.8万立方米,船舶垃圾约1.7万立方米,生活污水超8000立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备案的具备船舶污染接收资质的企业共有70家,涉及船舶停靠的港口经营企业均按要求签订了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协议,确保船舶水污染物依法依规得到处置。
  观海新闻 记者:
  我市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搭建了“1+11+N”工作体系,作为区市的代表,请问即墨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高娃:
  按照省、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即墨区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有序推进各领域固体废物治理工作,有效实现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指标体系建设。我们出台了区级《工作方案》,结合即墨区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实际,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个体系,细化成53项建设指标,明确了12类任务模块,形成了职责明确、责任清晰、合力攻坚的“无废城市”创建架构。
  二是全面启动,建设指标进展有序。“无废城市”建设启动以来,协同推进7个“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45个“无废城市细胞”参与创建,打造了全市唯一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信息化智慧平台,全区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到5家,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三是围绕支柱产业,打造区域亮点。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围绕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奇瑞汽车青岛分公司等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开展“无废工厂”创建工作,目前已指导帮扶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无废工厂”,先后创新实施了5大“无废”项目建设,完成污泥减量约 50%、实现了废水性溶剂危废减量高达 90%、废溶剂型溶剂回收利用率达到 60%、CO2减排 3.8万吨。企业整体危险废物减量化超过 3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接近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率实现100%,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汽车行业“无废工厂”建设模式,相关工作经验先后被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
  下一步,即墨区将继续加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力度,一是推动一汽大众青岛基地升级创建省级和国家级“无废工厂”。二是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推广复制“无废工厂”成功经验,以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为基础,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探索打造汽车行业协同一体的“无废链条”新模式。三是推进省级美丽海湾鳌山湾“无废岛屿”建设,鼓励岛上实现生态修复、景观保护、新能源应用。四是实现“无废景区”“无废机关”“无废医院”等“无废城市细胞”全域覆盖,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为加快建设美丽山东、美丽青岛做出即墨贡献。
  主持人:
  感谢高娃女士的回答,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7004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