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浏览:200


  吹风会日期:
  2024年6月13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近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了2024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是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向社会各界介绍《行动计划》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吹风会。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大川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颜丙峰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高军先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仲思卿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的有关情况。有请。
  刘大川: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有关部门,起草了《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并正式印发。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各级各部门、行业企业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建立起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注入了强大动能,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青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链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整车企业为链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目前,全市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8家,整车产能130.2万辆。在技术路线方面,形成了涵盖传统燃油车、LNG清洁能源车和纯电动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完整技术路线体系;在产品体系方面,形成了涵盖轿车、SUV、交叉乘用车、轻中重卡、客车、特种(专用)车辆等全品类的产品体系;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了涵盖模具、内外饰、车桥、动力总成、轮胎、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变速箱控制系统等领域较为完善的配套生态。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形势日新月异。我们将围绕进一步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升级,在“稳存量、谋增量”的基础上,通过“铸长板、补短板”,加快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的现代产业运行体系,进一步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新技术链,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行动计划》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以青岛国际汽车城为主要载体,以推动现有整车企业产能爬坡和转型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整车出口达到18万辆左右,车企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60亿元;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核心配套,轮胎、车身等特色配套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和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5%左右;全市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4万台和11万台以上,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5万台。
  《行动计划》按照提升整车水平、做强配套产业、开拓更大市场、打造产业生态、赋能应用场景的逻辑主线,着力实施包括“整车能力提升”“关键配套进档”“智能网联突破”“应用场景引领”“出口动能牵引”“后市场体系构建”“技术创新驱动”“资源要素保障”“产业生态打造”等九大行动。
  其中,“整车能力提升”行动主要以乘用车倍增发展和商用车优势打造为目标,积极争取整车企业在我市布局高端乘用车畅销车型,提高现有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鼓励商用车企业在做好燃油、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等产品基础上,加快探索纯电(含换电)、混合动力、氢燃料动力等多元化技术路线,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关键配套进档”行动以产业补链强链目标,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核心配套产业,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育,填补车用电机、电控领域空白,推动存量动力电池企业扩产增效,争取超充动力电池项目落地。
  “智能网联突破”行动以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定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放路权和应用场景,推动有条件的区(市、功能区)按规定全域开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和车联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积极争取“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着力招引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高成长型企业。
  “应用场景引领”行动以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目标,通过开展公共领域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提升更多绿色产品供给,充分挖掘应用场景,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为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和业态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出口动能牵引”行动以打造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为目标,充分利用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出口便利优势,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港、查验、装箱、出运“一站式”集中作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吸引更多整车企业选择青岛作为主要出海口岸。同时,创新KD(散件组装)出口模式,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
  “后市场体系构建”行动以推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布局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回收拆解再生利用、维修保养等环节,降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维修成本,完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驱动”行动以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为目标,聚焦车用芯片、基础软件、车身轻量化材料、新体系动力电池等共性技术和核心部件,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资源要素保障”行动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目标,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第二批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清单,落实谷峰分时电价政策,强化产业链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成投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生态打造”行动以优化产业生态为目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补能便利性,推动充电服务网络向乡村有序延伸,科学规划加氢设施,合理布局商用车专用充换电站,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金融服务。
  在组织实施方面,我们将从强化组织领导、夯实人才基础、强化项目带动等3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统筹全市资源力量,集聚高端产业人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动《行动计划》落实实施。
  各位媒体朋友们,《行动计划》从前期研究、专题调研到计划文本起草,经过多轮专家论证,是今明两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将不断健全行动计划实施机制,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高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全国基层党建网 记者:
  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支撑,今年我市也把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能不能介绍一下我市充电桩建设推广的情况?
  颜丙峰:
  我市是国内最先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之一,2012年起即被国家选为第一批充电设施建设试点城市。2023年-2024年,我市连续两年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5月,我市共保有电动汽车充电桩7.24万个,中心城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已达0.81千米,市区实现公共充电站“5分钟”服务圈,乡村区域充电基础设施提前实现“乡乡有站”的布局目标,有力服务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推广。
  结合今年的充电桩建设“市办实事”工作推进,我们进一步注重从数量、布局、技术、服务四个维度发力,推动充电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助力市民朋友充电更便捷、更高效、体验感更强。
  第一是推广数量上,坚持充电设施保有量快速增长。去年市办实事目标推广1.6万个、完成2万个,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推广目标,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预测情况,设置2.4万个的推广目标,截至5月底已经完成新增充电设施1.2万个,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第二是布局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充电服务有效覆盖。城市建成区,进一步推动公共充电站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城区周边乃至城乡结合部延伸,同时示范开展一批综合功能服务站建设。乡村区域结合村委、文旅景点、公路设施等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补齐充电设施布局短板,满足群众日常充电需要。
  第三是技术应用上,加快引导新技术升级应用。推动快充桩推广数量进一步提升,鼓励新建公共充电站采用液冷超充等大功率充电设施,试点建设具备反向送电功能的车网互动充电项目。我市首个具备“车网互动”“反向送电”功能的充电站已在西海岸新区薛家岛充电站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实现调度反向送电12次。
  第四是运营模式上,支持“充电网+”等模式创新发展。在公共充电服务的基础上结合车辆维修租赁、购物用餐等综合服务,打造一批具备综合充电消费场景的新业态场站。结合节假日、乡村旅游等车流量大等特点,在重点景区、公路部署推广公共移动充电设施,形成“多类互补、灵活可靠”的高峰充电保障能力。
  齐鲁法制网 记者:
  去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青岛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请问在汽车出口方面,我们将利用哪些优势,推进哪些工作,做大整车出口?
  刘高军:
  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青岛港是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开展整车出口业务优势明显。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青岛港的商品车航线网络不断拓展,目前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船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依托港区铁路线,开展了商品车铁路出口业务。主要优势:
  在集装箱航线方面:作为北方最大的集装箱干线港,青岛港与中远、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多家船公司有深度的合作,拥有遍布全球的190余条集装箱航线。老港区、前湾港区规划有多处商品车装箱场地,日装箱能力可达2000Teu,可满足各种规模形式的商品车出口业务。
  在滚、吊装航线方面:作为北方重要的件杂货港口,青岛港有老港区、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三个港区可进行件杂货船舶作业,拥有通往东南亚、远东、非洲、印度、地中海等地的共计20余条航线。2023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为支持企业发展汽车出口业务,为老港区新增新能源汽车装卸作业资质,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港口的服务能力。
  在海铁联运方面:青岛港老港区于2023年通过济南铁路局特货装卸车资质,可以直接进行铁路商品车运输,商品车可通过喀什等陆路口岸出口。每月都有发运计划,日常进行日韩过境二手车的运输,可以为客户提供二手车出口业务。
  受到现阶段航运市场形势影响,商品车航线运营呈现出典型的“以货引船,以船揽货”的特征,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整车出口开发力度。
  一是不断提高海向通达度。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强化与中远、马士基等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打造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深化海外仓建设,强化港口服务功能,做好贸易公司、船运公司、汽车出口企业的桥梁纽带,打造汽车出口产业全链条服务,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持续增强陆向辐射度。优化内陆港布局和功能,深化与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沿黄流域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合作。加大腹地货源开发,不断增加青岛港汽车出口货量,寻求更多“打底货”,促进港口航线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为汽车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出海条件。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船舶租赁、航运经纪、船舶代理、信息咨询等现代航运产业发展和企业集聚,促进港口、航运、金融、贸易深度融合,提高港航供应链服务水平,为青岛汽车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观海新闻 记者:
  请问青岛市政府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都做了哪些准备?接下来的目标和规划是什么?
  仲思卿:
  近年来,我市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瞄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围绕建立体制机制、搭建政策体系、开放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商业模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体制机制。成立了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组成的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联席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决策咨询、技术支撑、指导服务作用,为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搭建政策体系。出台《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先行示范区总体实施方案》《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青岛市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办法。据相关企业反馈,我市的政策审慎包容、开放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领先。
  三是拓展应用场景。以商业化应用为导向,聚焦环卫保洁、物流运输、短途接驳等领域,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和应用深度融合。其中,在无人配送领域,得益于国内领先的政策开放力度,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智能网联企业已与我市快递物流企业展开合作,年内拟分批次投放低速无人车,启动城市无人配送新模式。目前已经通过市智能网联汽车联席工作小组会议审议,近期就会在多个区域上路运行。
  四是健全产业生态。坚持向内培育与向外招引相结合,向内推动传统整车企业转型升级,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向外聚力高成长型零部件企业招引集聚,提升核心配套能力。目前,北汽制造、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已推出多款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持续深化。青岛慧拓智能、智腾微电子、宸芯科技、海信网络科技、青岛中瑞集团、青岛智度科技有限公司、识途(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加速成长,可提供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高精度传感器、全栈式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RSU(路侧单元)、OBU(车载单元)等关键核心配套产品和无人驾驶整车产品。此外,我市正在市域范围内选择典型区域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目前正在与相关机构研究启动区建设方案,未来考虑逐步推广到全域全场景。以此为契机,诚挚邀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青投资兴业,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关于目标和规划,刚才局长在介绍行动计划的时候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下一步,我们在完成《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既定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还将围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依托整车研发能力和既有的产业基础,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产业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协同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座舱、传感决策、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产业,争取打造中国北方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153。
  本场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吹风会日期:
  2024年6月13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近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了2024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是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向社会各界介绍《行动计划》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吹风会。
  出席本场吹风会的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大川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颜丙峰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高军先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仲思卿先生。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的有关情况。有请。
  刘大川: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有关部门,起草了《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并正式印发。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各级各部门、行业企业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建立起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注入了强大动能,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青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链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整车企业为链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目前,全市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8家,整车产能130.2万辆。在技术路线方面,形成了涵盖传统燃油车、LNG清洁能源车和纯电动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完整技术路线体系;在产品体系方面,形成了涵盖轿车、SUV、交叉乘用车、轻中重卡、客车、特种(专用)车辆等全品类的产品体系;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了涵盖模具、内外饰、车桥、动力总成、轮胎、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变速箱控制系统等领域较为完善的配套生态。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形势日新月异。我们将围绕进一步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升级,在“稳存量、谋增量”的基础上,通过“铸长板、补短板”,加快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的现代产业运行体系,进一步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新技术链,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行动计划》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以青岛国际汽车城为主要载体,以推动现有整车企业产能爬坡和转型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整车出口达到18万辆左右,车企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60亿元;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核心配套,轮胎、车身等特色配套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和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5%左右;全市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4万台和11万台以上,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5万台。
  《行动计划》按照提升整车水平、做强配套产业、开拓更大市场、打造产业生态、赋能应用场景的逻辑主线,着力实施包括“整车能力提升”“关键配套进档”“智能网联突破”“应用场景引领”“出口动能牵引”“后市场体系构建”“技术创新驱动”“资源要素保障”“产业生态打造”等九大行动。
  其中,“整车能力提升”行动主要以乘用车倍增发展和商用车优势打造为目标,积极争取整车企业在我市布局高端乘用车畅销车型,提高现有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鼓励商用车企业在做好燃油、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等产品基础上,加快探索纯电(含换电)、混合动力、氢燃料动力等多元化技术路线,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关键配套进档”行动以产业补链强链目标,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核心配套产业,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育,填补车用电机、电控领域空白,推动存量动力电池企业扩产增效,争取超充动力电池项目落地。
  “智能网联突破”行动以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定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放路权和应用场景,推动有条件的区(市、功能区)按规定全域开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和车联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积极争取“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着力招引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高成长型企业。
  “应用场景引领”行动以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目标,通过开展公共领域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提升更多绿色产品供给,充分挖掘应用场景,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为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和业态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出口动能牵引”行动以打造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为目标,充分利用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出口便利优势,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港、查验、装箱、出运“一站式”集中作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吸引更多整车企业选择青岛作为主要出海口岸。同时,创新KD(散件组装)出口模式,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
  “后市场体系构建”行动以推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布局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回收拆解再生利用、维修保养等环节,降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维修成本,完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驱动”行动以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为目标,聚焦车用芯片、基础软件、车身轻量化材料、新体系动力电池等共性技术和核心部件,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资源要素保障”行动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目标,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第二批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清单,落实谷峰分时电价政策,强化产业链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成投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生态打造”行动以优化产业生态为目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补能便利性,推动充电服务网络向乡村有序延伸,科学规划加氢设施,合理布局商用车专用充换电站,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金融服务。
  在组织实施方面,我们将从强化组织领导、夯实人才基础、强化项目带动等3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统筹全市资源力量,集聚高端产业人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动《行动计划》落实实施。
  各位媒体朋友们,《行动计划》从前期研究、专题调研到计划文本起草,经过多轮专家论证,是今明两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将不断健全行动计划实施机制,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高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大川先生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全国基层党建网 记者:
  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支撑,今年我市也把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能不能介绍一下我市充电桩建设推广的情况?
  颜丙峰:
  我市是国内最先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之一,2012年起即被国家选为第一批充电设施建设试点城市。2023年-2024年,我市连续两年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5月,我市共保有电动汽车充电桩7.24万个,中心城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已达0.81千米,市区实现公共充电站“5分钟”服务圈,乡村区域充电基础设施提前实现“乡乡有站”的布局目标,有力服务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推广。
  结合今年的充电桩建设“市办实事”工作推进,我们进一步注重从数量、布局、技术、服务四个维度发力,推动充电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助力市民朋友充电更便捷、更高效、体验感更强。
  第一是推广数量上,坚持充电设施保有量快速增长。去年市办实事目标推广1.6万个、完成2万个,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推广目标,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预测情况,设置2.4万个的推广目标,截至5月底已经完成新增充电设施1.2万个,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第二是布局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充电服务有效覆盖。城市建成区,进一步推动公共充电站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城区周边乃至城乡结合部延伸,同时示范开展一批综合功能服务站建设。乡村区域结合村委、文旅景点、公路设施等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补齐充电设施布局短板,满足群众日常充电需要。
  第三是技术应用上,加快引导新技术升级应用。推动快充桩推广数量进一步提升,鼓励新建公共充电站采用液冷超充等大功率充电设施,试点建设具备反向送电功能的车网互动充电项目。我市首个具备“车网互动”“反向送电”功能的充电站已在西海岸新区薛家岛充电站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实现调度反向送电12次。
  第四是运营模式上,支持“充电网+”等模式创新发展。在公共充电服务的基础上结合车辆维修租赁、购物用餐等综合服务,打造一批具备综合充电消费场景的新业态场站。结合节假日、乡村旅游等车流量大等特点,在重点景区、公路部署推广公共移动充电设施,形成“多类互补、灵活可靠”的高峰充电保障能力。
  齐鲁法制网 记者:
  去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青岛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请问在汽车出口方面,我们将利用哪些优势,推进哪些工作,做大整车出口?
  刘高军:
  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青岛港是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开展整车出口业务优势明显。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青岛港的商品车航线网络不断拓展,目前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船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依托港区铁路线,开展了商品车铁路出口业务。主要优势:
  在集装箱航线方面:作为北方最大的集装箱干线港,青岛港与中远、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多家船公司有深度的合作,拥有遍布全球的190余条集装箱航线。老港区、前湾港区规划有多处商品车装箱场地,日装箱能力可达2000Teu,可满足各种规模形式的商品车出口业务。
  在滚、吊装航线方面:作为北方重要的件杂货港口,青岛港有老港区、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三个港区可进行件杂货船舶作业,拥有通往东南亚、远东、非洲、印度、地中海等地的共计20余条航线。2023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为支持企业发展汽车出口业务,为老港区新增新能源汽车装卸作业资质,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港口的服务能力。
  在海铁联运方面:青岛港老港区于2023年通过济南铁路局特货装卸车资质,可以直接进行铁路商品车运输,商品车可通过喀什等陆路口岸出口。每月都有发运计划,日常进行日韩过境二手车的运输,可以为客户提供二手车出口业务。
  受到现阶段航运市场形势影响,商品车航线运营呈现出典型的“以货引船,以船揽货”的特征,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整车出口开发力度。
  一是不断提高海向通达度。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强化与中远、马士基等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打造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深化海外仓建设,强化港口服务功能,做好贸易公司、船运公司、汽车出口企业的桥梁纽带,打造汽车出口产业全链条服务,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持续增强陆向辐射度。优化内陆港布局和功能,深化与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沿黄流域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合作。加大腹地货源开发,不断增加青岛港汽车出口货量,寻求更多“打底货”,促进港口航线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为汽车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出海条件。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船舶租赁、航运经纪、船舶代理、信息咨询等现代航运产业发展和企业集聚,促进港口、航运、金融、贸易深度融合,提高港航供应链服务水平,为青岛汽车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观海新闻 记者:
  请问青岛市政府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都做了哪些准备?接下来的目标和规划是什么?
  仲思卿:
  近年来,我市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瞄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围绕建立体制机制、搭建政策体系、开放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商业模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体制机制。成立了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组成的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联席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决策咨询、技术支撑、指导服务作用,为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搭建政策体系。出台《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先行示范区总体实施方案》《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青岛市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办法。据相关企业反馈,我市的政策审慎包容、开放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领先。
  三是拓展应用场景。以商业化应用为导向,聚焦环卫保洁、物流运输、短途接驳等领域,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和应用深度融合。其中,在无人配送领域,得益于国内领先的政策开放力度,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智能网联企业已与我市快递物流企业展开合作,年内拟分批次投放低速无人车,启动城市无人配送新模式。目前已经通过市智能网联汽车联席工作小组会议审议,近期就会在多个区域上路运行。
  四是健全产业生态。坚持向内培育与向外招引相结合,向内推动传统整车企业转型升级,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向外聚力高成长型零部件企业招引集聚,提升核心配套能力。目前,北汽制造、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已推出多款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持续深化。青岛慧拓智能、智腾微电子、宸芯科技、海信网络科技、青岛中瑞集团、青岛智度科技有限公司、识途(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加速成长,可提供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高精度传感器、全栈式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RSU(路侧单元)、OBU(车载单元)等关键核心配套产品和无人驾驶整车产品。此外,我市正在市域范围内选择典型区域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目前正在与相关机构研究启动区建设方案,未来考虑逐步推广到全域全场景。以此为契机,诚挚邀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青投资兴业,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关于目标和规划,刚才局长在介绍行动计划的时候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下一步,我们在完成《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既定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还将围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依托整车研发能力和既有的产业基础,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产业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协同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座舱、传感决策、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产业,争取打造中国北方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153。
  本场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