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

浏览:77



  发布会日期:
  2024年4月12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持续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重点攻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六大标杆工程,加快推进数字青岛建设。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万胜先生;
  市大数据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万波先生;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王希泮先生;
  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新闻发言人 任树睿先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 韩文先生;
  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辛善栋先生。
  欢迎6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万胜先生长介绍《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整体情况。
  陈万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绍数字青岛整体工作情况。
  一、进展情况
  去年以来,全市启动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推进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变革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位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排名》全国第九位,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连续五年被国务院评为“非常高”,数字政府发展水平位列全国333个城市第一梯队。
  (一)数字政府方面。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印发《关于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统建共享机制,推进集约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一网统管”能级,整合汇聚490个应用场景,打造集占道经营、积水点检测等410种人工智能算法于一体的“算法仓”,构建涵盖56个无人机机场的智慧低空“一张网”,建设融合城管、水务、生态等领域的物联感知“一体化共享平台”,为监测和处置城市隐患提供了有效支撑。持续拓展“一网通办”范围,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出100余个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推动180余个自建移动应用统一迁入“爱山东”。塑强“全市一个数字机关”,高质量完成国家机关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政务数据直达基层等试点工作。
  (二)数字社会方面。全面推广“鲁通码”应用,在全省率先实现亮“码”乘坐公交车、地铁。建成1700余个同步课堂教室,促进270余对城乡结对学校和141个教育集团均衡发展。“青岛停车APP”接入停车泊位超72万个,注册用户超200万人。“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累计上线商家近2200家。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市、区三级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体系,互认机构达到530余家。加快未来街区、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建设,累计建成超过300个智慧社区,数字家庭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印发实施《2024年青岛市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工作方案》。
  (三)数字经济方面。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21%,4家企业入选国家软件百强。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累计打造智能工厂68家、数字化车间184个、国家双跨平台2个,累计培育数字农业示范园5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23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个,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
  (四)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推进双千兆和城市“1ms时延圈”建设,行政村5G覆盖率达95.15%,市内网间时延降至1.88毫秒左右。布局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等50个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5.2万架,推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区域节点落地。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
  (五)数字生态方面。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形成“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的青岛模式。推动金融、医疗等多领域实现数据价值化应用,涉企公共数据直接支持金融信贷综合资金超3000亿元,医疗商业核保业务落地并在包头成功复用。推动建设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价值与收益分配评价模型”标准,成立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建成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海洋数据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1053万元,培育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27家,发起成立包括38个地区和机构的“公共数据运营全国统一大市场联盟”。高规格举办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峰会,发布多项国家级研究成果。
  二、今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数字青岛2.0”工程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市将围绕数字中国、数字强省规划部署,重点实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六大标杆工程。
  (一)实施数字经济标杆建设工程。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实施集成电路“强芯”等行动,加快培育量子等未来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00家。深化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数智化改造。研究制定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支持政策,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数据要素×”专项行动,完善数据治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体系,支持企业开展作价入股、质押融资等数据资产应用,推进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依托上合示范区等载体,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二)实施数字政府标杆建设工程。实施“城市云脑2.0”工程,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机关运行等多场景开展大模型应用试点,加强低空、视频、物联等感知设施融合汇通,打造不少于4个融合应用场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对已推出的100个服务场景完成迭代更新,统筹服务渠道,推动实现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办理结果多端获取。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高标准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探索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出50个审批数字化场景。拓展“鲁通码”服务场景,推出35项“免证办”事项、10个“一码通城”场景,探索推进“一物一码”“一事一码”。
  (三)实施数字文化标杆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文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等工作,打造青岛市“文化一张网”。普及虚拟展厅、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力争打造1-2个智慧文化设施标杆。加强“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平台”宣传推广,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数字阅读服务。推动舞台艺术数字化,打造“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人、文化数字藏品等业态。
  (四)实施数字社会标杆建设工程。重点推动“民生保障(民政、人社、医保)一件事”“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等事项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一家医院”“全市一个停车场”“一部手机游青岛”等服务质效。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力争200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就医服务、2000家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线上购药服务。高标准建设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发展即时零售、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业态,力争建成超400个智慧社区,培育10个新型消费应用场景。依托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与社会综治、物业、智能建造融合共生的智慧运营体系,推动未来街区、智慧社区、数字家庭等基层体系一体化协同建设,争创全省首批五星级标杆新型智慧城市。
  (五)实施数字生态文明标杆建设工程。依托“生态环境一张网”,实现环境管理、执法、应急等多业务联动,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监管新模式。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一张网”,提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建设超500个“无废细胞”。深化“水务管理一张网”应用,整合共享473座小型水库雨情、水情等预警数据,提高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建设与水管理协同能力。推动林业、耕地保护等领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鼓励开展碳普惠创新,发展出行、林业等领域低碳场景应用。
  (六)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标杆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算力资源互联共享,探索打造“全市算力一张网”。布局智能算力中心集群,培育20个算力应用标杆。完善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监测系统功能,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申建工作取得突破。分级分类分场景精准提升5G网络覆盖能力,力争5G基站数达4万个,打造5G+智慧市政、5G+智慧电网等典型应用。围绕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深海养殖、新型储能等业态发展,推动交通、海洋、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数字青岛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事关城市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深度参与、协同推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继续支持“数字青岛2.0工程”建设,合力推动我市数字化建设工作“打头阵、当先锋”。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陈万胜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广中文网 记者:
  我市印发实施了《2024年青岛市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工作方案》,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今年将推进哪些具体工作?
  张万波: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牵引,连续四年每年推出12项政务服务“一件事”和12项城市运行“一个场景”重点改革事项,上线了一批服务民生的标杆应用,在全国率先打造“双12”民生服务品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去年10月以来,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用心谋划2024年“双12”重点改革事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依托新型智慧城市“问需于民”活动广泛开展意见征集,结合相关部门工作实际,全面梳理数字化改革场景,确保所选事项紧紧围绕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按照统筹协同、流程再造的原则,组织各相关部门反复开展论证对接,确保“一件事”充分体现“一个入口、一个流程、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网集成、一事联办”的改革要求,“一个场景”充分体现“全数据共享、全场景整合、全业务协同、全方位互联、全系统接入、全行业统筹”的改革要求,力争新打造一批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领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标杆服务场景。最终筛选确定2024年“双12”改革事项清单,涵盖“人才、交通、医疗、养老、环境、助残、助农、惠企”等多个方面。
  其中,12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为:赋能人才发展一件事、护理服务一件事、民生保障(民政、人社、医保)一件事、助残一件事、外事服务一件事、工程项目报建一件事、绿色增粮一件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一件事、公共法律服务一件事、“青岛优品”品牌服务一件事、商会服务一件事、社科服务一件事。
  12项城市运行“一个场景”为:全市一张数字底板2.0、全市一家养老院、文化一张网、楼宇经济一张图、数字工信一张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无废城市”建设一张网、技工教育服务一个平台、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超限治理一张图、智慧公路管理一个平台、金融风险监测一个平台。
  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将上述24项重点改革事项列入2024年度数字青岛建设重点任务,下一步,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将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充分发挥统筹、督导、评估作用。一是组织各事项牵头单位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抓紧启动实施;二是抓好全过程调度督查,实施督帮一体化推进,确保各事项改革应用如期高质量上线并发挥实效;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估和公众评价制度,适时组织专家、媒体和服务对象对“双12”改革事项开展现场体验和评估评价,推动改革应用向实用、好用、管用提升,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简要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网 记者:
  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中会采取哪些措施?
  韩文:
  感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泛在动能和最大增量,紧紧抓住数字产业发展命脉,高点站位、顶格推动,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1%,在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中,排名全省首位。
  数字产业化方面,通过实施数字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数智强链”专项行动,持续放大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软件名城、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效应,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和6个省级数字经济专业园区,成功创建智能家电、虚拟现实2个国创中心,集聚落地芯恩、京东方、歌尔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后劲支撑。
  产业数字化方面,深化“工赋青岛”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出台支持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措施,做强做优“一超多专”平台矩阵。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培育4个全球“灯塔工厂”、13家国家级智能工厂。依托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应用场景超5000个,持续放大场景赋能示范效应。
  数字新基建方面。依托全国首批双千兆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Handle标识解析全球根节点等,体系化部署推进5G移动通信、千兆光网等数字新基建,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78万个,数量全省第一、质量全国领先。统筹布局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底座,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
  下一步,我们将压实主体责任,增强紧迫意识,奋力跨越赶超,以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为新目标,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勇当龙头、在全国数字经济版图中进位争先。
  一、抢抓“新风口”,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成势
  我们将深化核心产业体系培育,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做大核心产业规模。统筹抓好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带动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要素保障项目落地,支持 “链主”企业集聚关键配套,进一步挖掘释放增长潜能。全周期加强企业服务,推动龙头企业整合一流创新资源,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支持新兴产业园区与数字经济园区融合发展,共享招商引资、开放合作、制度创新优势,协同打造城市产业地标,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抢抓“新赛道”,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走深走实
  我们将聚焦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持续保持工赋模式示范引领。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头部企业统筹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推动青岛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智慧创造转型,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优化“一超多专”平台矩阵。支持卡奥斯、柠檬豆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全国领先,促进各平台融合协同错位发展,引领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深化应用场景开放牵引。用好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动态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以场景创新和软件技术驱动新型信息消费,做强做实全国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
  三、抢抓“新基建”,筑牢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底座
  我们将聚焦数字基建扩容提质,加快提升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为赋能新型工业化筑牢数字底座。加快建设新型网络。体系化部署推进5G基建和千兆光网,推进5G深度覆盖,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加快提升“双千兆”城市能级。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移动智算中心等智算算力设施,统筹布局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算力体系,提升整体算力算效。完善标识解析体系。放大全球根节点辐射效应,实施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支撑。
  谢谢各位。
  半岛都市报 记者: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请介绍一下我市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
  王希泮:
  感谢您的提问!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首次提出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数字驱动作用,聚焦惠民利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等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目前我们在监测、数据、应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先后建设了144套空气自动监测站、57套水质自动站、560余家企业1000余个点位的污染源在线监测、340余套企业用电量监控等物联网系统,实现多环境要素的自动感知;二是夯实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是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建设了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强化数据的汇集融合,截至目前,共汇聚70余类1.9亿条数据,实现向市级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和社会持续提供数据服务,进一步强化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能力;三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应用体系。2023年我们建设了数字生态一体化平台,涵盖生态环境综合指挥、“三线一单”数据智慧应用、智慧执法、土壤环境综合管理等七个方面内容,形成环境监管“一张图”,全面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执法、环评审批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坚决守护岛城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贯彻落实《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要求,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服务场景,持续为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快数字赋能。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用好数字生态服务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比例,持续发挥“三线一单”应用在提升环评审批工作效率、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深化“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等方面建设。二是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管理、执法、应急等多业务联动,推动与各区市的互联互通,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数字化监管模式。三是倡导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转型,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会积极开展碳普惠创新及标准研究,开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践行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新风尚。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青岛新闻广播 记者:
  近期,市卫生健康委多次发出“智慧急救”声音,请问智慧急救能为我市院前急救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和提升?
  辛善栋: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问题。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事业发展,2023年投入6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急救平台,推动120院前急救速度更快、救治更早、体验更好、社会协同度更高。
  一、急救服务更加便民
  一是依托“爱山东”微信小程序和“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120”,并可上传患者病情和详细地址,同时调度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指导呼救人对患者开展自救互救,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急救“空窗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是方便残疾人士呼叫院前急救。有听力和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可以通过“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中“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使用文字呼救“120”。 2023年12月16日,市急救中心就通过“文字呼救”为西海岸新区1位听力障碍人士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急救服务。
  据统计,自开展智慧急救平台建设以来,市急救中心已通过电话等方式远程指导呼救人自救互救,成功复苏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2人次,解除哽噎9人次。
  二、急救效率不断提升
  一是实现了手机呼救自动定位功能,当患者拨打“120”时,急救中心可以自动获取患者的手机定位信息,解决了部分呼救人因紧张或地形不熟等原因无法表述清楚地址等难题,缩短调度受理时间。自2023年10月手机呼救定位功能上线以来,为近4万患者提供了定位服务,提高了调度效率。
  二是实现了“120”急救中心与“122”交警指挥中心的信息互通共享,当救护车执行任务遇到交通拥堵时,可以一键向“122”发起绿波护航请求,并通过高德地图向社会车辆发出“让行救护车”的提醒,有效缩短救护车通行时间。据统计,自智慧急救平台运行以来,市内四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了2分18秒。
  三、急救信息无缝衔接
  智慧急救平台建立了院前院内协同救治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与救治医院间的信息互通,救护车接到患者后,可第一时间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到医院,接收医院可提前做好接收准备,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免去了挂号、分诊等程序,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黄金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智慧急救平台建设注重“互联网+急救”融合创新发展,建立了志愿者辅助急救系统和AED地图系统,市急救中心可调派社会急救志愿者、乡村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以前快速取用AED设备,对患者实施紧急急救措施。目前,市急救中心已招募和培训社会急救志愿者和乡村医生近1000人,联网AED达1800余台,志愿者已辅助参与急救100余人次。
  四、应急能力持续提升
  着眼于突发事件快速处置需求,智慧急救平台建立了突发事件检伤分类系统、区(市)急救中心接管系统和可视化质控预警子系统。突发事件检伤分类系统实现了突发事件中患者救治和转归信息全流程可追溯,数据统计和管理更精准;区(市)急救中心接管系统可以实现市急救中心对各区(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权限的接管,可在突发重大紧急情况下统筹调派全市急救资源;可视化质控预警子系统可以对青岛全市院前急救运行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展示,提供数据分析、研判和预警,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急救平台,构建海、陆、空一体化急救网络体系融合发展,持续推动院前急救工作提质增效,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院前急救服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小康网 记者:
  我们注意到,《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中涉及燃气监管服务内容,提出建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这对加强我市燃气安全管理有什么作用?
  任树睿:
  感谢您的提问!
  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为确保城镇燃气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市委市政府2024年“数字青岛”工作统一部署,我局拟建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燃气安全管理,提高行业监管效能、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该项目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汇聚燃气企业数据,与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实现城镇燃气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综合评价“一网统管”。项目主要围绕管道燃气、瓶装液化气、燃气汽车加气这三块内容展开。
  管道燃气方面:燃气管道进入千家万户,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构建的燃气大数据智能监管模式,可以实现对我市管道燃气企业管网信息、入户安检、管道巡查、用户服务等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高效监督企业隐患排查处置情况,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
  瓶装液化气方面:我市瓶装液化气灌装站数量多、布局不合理,企业管理粗放、气瓶数量多种类杂,充装、配送等环节管理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液化气瓶流转不可控,管理难度大。鉴于此,我们拟建立“互联网+液化气智慧监管”体系,通过摸清钢瓶底数、为每个钢瓶赋码、加强配送环节监管、落实随瓶安检等措施,对气瓶检测、充装、运输、销售、配送、使用、回收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流转可溯、责任可究。
  燃气汽车加气方面:以“安全”为导向,汇聚全市燃气汽车加气站企业监控视频,及时发现燃气汽车加气站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并进行语音提醒,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上就是“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有关情况,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记者朋友们如果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大数据局办公室,电话是85912587。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媒体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4年4月12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持续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重点攻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六大标杆工程,加快推进数字青岛建设。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万胜先生;
  市大数据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万波先生;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王希泮先生;
  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新闻发言人 任树睿先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 韩文先生;
  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辛善栋先生。
  欢迎6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万胜先生长介绍《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整体情况。
  陈万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绍数字青岛整体工作情况。
  一、进展情况
  去年以来,全市启动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推进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变革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位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排名》全国第九位,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连续五年被国务院评为“非常高”,数字政府发展水平位列全国333个城市第一梯队。
  (一)数字政府方面。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印发《关于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统建共享机制,推进集约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一网统管”能级,整合汇聚490个应用场景,打造集占道经营、积水点检测等410种人工智能算法于一体的“算法仓”,构建涵盖56个无人机机场的智慧低空“一张网”,建设融合城管、水务、生态等领域的物联感知“一体化共享平台”,为监测和处置城市隐患提供了有效支撑。持续拓展“一网通办”范围,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出100余个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推动180余个自建移动应用统一迁入“爱山东”。塑强“全市一个数字机关”,高质量完成国家机关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政务数据直达基层等试点工作。
  (二)数字社会方面。全面推广“鲁通码”应用,在全省率先实现亮“码”乘坐公交车、地铁。建成1700余个同步课堂教室,促进270余对城乡结对学校和141个教育集团均衡发展。“青岛停车APP”接入停车泊位超72万个,注册用户超200万人。“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累计上线商家近2200家。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市、区三级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体系,互认机构达到530余家。加快未来街区、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建设,累计建成超过300个智慧社区,数字家庭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印发实施《2024年青岛市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工作方案》。
  (三)数字经济方面。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21%,4家企业入选国家软件百强。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累计打造智能工厂68家、数字化车间184个、国家双跨平台2个,累计培育数字农业示范园5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23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个,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
  (四)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推进双千兆和城市“1ms时延圈”建设,行政村5G覆盖率达95.15%,市内网间时延降至1.88毫秒左右。布局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等50个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5.2万架,推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区域节点落地。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
  (五)数字生态方面。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形成“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的青岛模式。推动金融、医疗等多领域实现数据价值化应用,涉企公共数据直接支持金融信贷综合资金超3000亿元,医疗商业核保业务落地并在包头成功复用。推动建设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价值与收益分配评价模型”标准,成立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建成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海洋数据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1053万元,培育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27家,发起成立包括38个地区和机构的“公共数据运营全国统一大市场联盟”。高规格举办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峰会,发布多项国家级研究成果。
  二、今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数字青岛2.0”工程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市将围绕数字中国、数字强省规划部署,重点实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六大标杆工程。
  (一)实施数字经济标杆建设工程。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实施集成电路“强芯”等行动,加快培育量子等未来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00家。深化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数智化改造。研究制定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支持政策,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数据要素×”专项行动,完善数据治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体系,支持企业开展作价入股、质押融资等数据资产应用,推进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依托上合示范区等载体,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二)实施数字政府标杆建设工程。实施“城市云脑2.0”工程,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机关运行等多场景开展大模型应用试点,加强低空、视频、物联等感知设施融合汇通,打造不少于4个融合应用场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对已推出的100个服务场景完成迭代更新,统筹服务渠道,推动实现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办理结果多端获取。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高标准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探索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出50个审批数字化场景。拓展“鲁通码”服务场景,推出35项“免证办”事项、10个“一码通城”场景,探索推进“一物一码”“一事一码”。
  (三)实施数字文化标杆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文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等工作,打造青岛市“文化一张网”。普及虚拟展厅、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力争打造1-2个智慧文化设施标杆。加强“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平台”宣传推广,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数字阅读服务。推动舞台艺术数字化,打造“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人、文化数字藏品等业态。
  (四)实施数字社会标杆建设工程。重点推动“民生保障(民政、人社、医保)一件事”“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等事项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一家医院”“全市一个停车场”“一部手机游青岛”等服务质效。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力争200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就医服务、2000家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线上购药服务。高标准建设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发展即时零售、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业态,力争建成超400个智慧社区,培育10个新型消费应用场景。依托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与社会综治、物业、智能建造融合共生的智慧运营体系,推动未来街区、智慧社区、数字家庭等基层体系一体化协同建设,争创全省首批五星级标杆新型智慧城市。
  (五)实施数字生态文明标杆建设工程。依托“生态环境一张网”,实现环境管理、执法、应急等多业务联动,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监管新模式。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一张网”,提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建设超500个“无废细胞”。深化“水务管理一张网”应用,整合共享473座小型水库雨情、水情等预警数据,提高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建设与水管理协同能力。推动林业、耕地保护等领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鼓励开展碳普惠创新,发展出行、林业等领域低碳场景应用。
  (六)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标杆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算力资源互联共享,探索打造“全市算力一张网”。布局智能算力中心集群,培育20个算力应用标杆。完善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监测系统功能,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申建工作取得突破。分级分类分场景精准提升5G网络覆盖能力,力争5G基站数达4万个,打造5G+智慧市政、5G+智慧电网等典型应用。围绕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深海养殖、新型储能等业态发展,推动交通、海洋、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数字青岛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事关城市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深度参与、协同推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继续支持“数字青岛2.0工程”建设,合力推动我市数字化建设工作“打头阵、当先锋”。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陈万胜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广中文网 记者:
  我市印发实施了《2024年青岛市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工作方案》,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今年将推进哪些具体工作?
  张万波: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牵引,连续四年每年推出12项政务服务“一件事”和12项城市运行“一个场景”重点改革事项,上线了一批服务民生的标杆应用,在全国率先打造“双12”民生服务品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去年10月以来,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用心谋划2024年“双12”重点改革事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依托新型智慧城市“问需于民”活动广泛开展意见征集,结合相关部门工作实际,全面梳理数字化改革场景,确保所选事项紧紧围绕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按照统筹协同、流程再造的原则,组织各相关部门反复开展论证对接,确保“一件事”充分体现“一个入口、一个流程、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网集成、一事联办”的改革要求,“一个场景”充分体现“全数据共享、全场景整合、全业务协同、全方位互联、全系统接入、全行业统筹”的改革要求,力争新打造一批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领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标杆服务场景。最终筛选确定2024年“双12”改革事项清单,涵盖“人才、交通、医疗、养老、环境、助残、助农、惠企”等多个方面。
  其中,12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为:赋能人才发展一件事、护理服务一件事、民生保障(民政、人社、医保)一件事、助残一件事、外事服务一件事、工程项目报建一件事、绿色增粮一件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一件事、公共法律服务一件事、“青岛优品”品牌服务一件事、商会服务一件事、社科服务一件事。
  12项城市运行“一个场景”为:全市一张数字底板2.0、全市一家养老院、文化一张网、楼宇经济一张图、数字工信一张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无废城市”建设一张网、技工教育服务一个平台、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超限治理一张图、智慧公路管理一个平台、金融风险监测一个平台。
  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将上述24项重点改革事项列入2024年度数字青岛建设重点任务,下一步,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将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充分发挥统筹、督导、评估作用。一是组织各事项牵头单位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抓紧启动实施;二是抓好全过程调度督查,实施督帮一体化推进,确保各事项改革应用如期高质量上线并发挥实效;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估和公众评价制度,适时组织专家、媒体和服务对象对“双12”改革事项开展现场体验和评估评价,推动改革应用向实用、好用、管用提升,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简要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网 记者:
  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中会采取哪些措施?
  韩文:
  感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泛在动能和最大增量,紧紧抓住数字产业发展命脉,高点站位、顶格推动,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1%,在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中,排名全省首位。
  数字产业化方面,通过实施数字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数智强链”专项行动,持续放大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软件名城、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效应,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和6个省级数字经济专业园区,成功创建智能家电、虚拟现实2个国创中心,集聚落地芯恩、京东方、歌尔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后劲支撑。
  产业数字化方面,深化“工赋青岛”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出台支持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措施,做强做优“一超多专”平台矩阵。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培育4个全球“灯塔工厂”、13家国家级智能工厂。依托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应用场景超5000个,持续放大场景赋能示范效应。
  数字新基建方面。依托全国首批双千兆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Handle标识解析全球根节点等,体系化部署推进5G移动通信、千兆光网等数字新基建,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78万个,数量全省第一、质量全国领先。统筹布局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底座,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
  下一步,我们将压实主体责任,增强紧迫意识,奋力跨越赶超,以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为新目标,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勇当龙头、在全国数字经济版图中进位争先。
  一、抢抓“新风口”,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成势
  我们将深化核心产业体系培育,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做大核心产业规模。统筹抓好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带动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要素保障项目落地,支持 “链主”企业集聚关键配套,进一步挖掘释放增长潜能。全周期加强企业服务,推动龙头企业整合一流创新资源,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支持新兴产业园区与数字经济园区融合发展,共享招商引资、开放合作、制度创新优势,协同打造城市产业地标,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抢抓“新赛道”,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走深走实
  我们将聚焦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持续保持工赋模式示范引领。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头部企业统筹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推动青岛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智慧创造转型,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优化“一超多专”平台矩阵。支持卡奥斯、柠檬豆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全国领先,促进各平台融合协同错位发展,引领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深化应用场景开放牵引。用好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动态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以场景创新和软件技术驱动新型信息消费,做强做实全国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
  三、抢抓“新基建”,筑牢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底座
  我们将聚焦数字基建扩容提质,加快提升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为赋能新型工业化筑牢数字底座。加快建设新型网络。体系化部署推进5G基建和千兆光网,推进5G深度覆盖,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加快提升“双千兆”城市能级。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移动智算中心等智算算力设施,统筹布局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算力体系,提升整体算力算效。完善标识解析体系。放大全球根节点辐射效应,实施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支撑。
  谢谢各位。
  半岛都市报 记者: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请介绍一下我市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
  王希泮:
  感谢您的提问!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首次提出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数字驱动作用,聚焦惠民利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等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目前我们在监测、数据、应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先后建设了144套空气自动监测站、57套水质自动站、560余家企业1000余个点位的污染源在线监测、340余套企业用电量监控等物联网系统,实现多环境要素的自动感知;二是夯实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是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建设了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强化数据的汇集融合,截至目前,共汇聚70余类1.9亿条数据,实现向市级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和社会持续提供数据服务,进一步强化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能力;三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应用体系。2023年我们建设了数字生态一体化平台,涵盖生态环境综合指挥、“三线一单”数据智慧应用、智慧执法、土壤环境综合管理等七个方面内容,形成环境监管“一张图”,全面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执法、环评审批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坚决守护岛城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贯彻落实《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要求,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服务场景,持续为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快数字赋能。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用好数字生态服务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比例,持续发挥“三线一单”应用在提升环评审批工作效率、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深化“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等方面建设。二是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管理、执法、应急等多业务联动,推动与各区市的互联互通,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数字化监管模式。三是倡导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转型,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会积极开展碳普惠创新及标准研究,开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践行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新风尚。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青岛新闻广播 记者:
  近期,市卫生健康委多次发出“智慧急救”声音,请问智慧急救能为我市院前急救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和提升?
  辛善栋: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问题。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事业发展,2023年投入6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急救平台,推动120院前急救速度更快、救治更早、体验更好、社会协同度更高。
  一、急救服务更加便民
  一是依托“爱山东”微信小程序和“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120”,并可上传患者病情和详细地址,同时调度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指导呼救人对患者开展自救互救,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急救“空窗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是方便残疾人士呼叫院前急救。有听力和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可以通过“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中“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使用文字呼救“120”。 2023年12月16日,市急救中心就通过“文字呼救”为西海岸新区1位听力障碍人士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急救服务。
  据统计,自开展智慧急救平台建设以来,市急救中心已通过电话等方式远程指导呼救人自救互救,成功复苏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2人次,解除哽噎9人次。
  二、急救效率不断提升
  一是实现了手机呼救自动定位功能,当患者拨打“120”时,急救中心可以自动获取患者的手机定位信息,解决了部分呼救人因紧张或地形不熟等原因无法表述清楚地址等难题,缩短调度受理时间。自2023年10月手机呼救定位功能上线以来,为近4万患者提供了定位服务,提高了调度效率。
  二是实现了“120”急救中心与“122”交警指挥中心的信息互通共享,当救护车执行任务遇到交通拥堵时,可以一键向“122”发起绿波护航请求,并通过高德地图向社会车辆发出“让行救护车”的提醒,有效缩短救护车通行时间。据统计,自智慧急救平台运行以来,市内四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了2分18秒。
  三、急救信息无缝衔接
  智慧急救平台建立了院前院内协同救治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与救治医院间的信息互通,救护车接到患者后,可第一时间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到医院,接收医院可提前做好接收准备,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免去了挂号、分诊等程序,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黄金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智慧急救平台建设注重“互联网+急救”融合创新发展,建立了志愿者辅助急救系统和AED地图系统,市急救中心可调派社会急救志愿者、乡村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以前快速取用AED设备,对患者实施紧急急救措施。目前,市急救中心已招募和培训社会急救志愿者和乡村医生近1000人,联网AED达1800余台,志愿者已辅助参与急救100余人次。
  四、应急能力持续提升
  着眼于突发事件快速处置需求,智慧急救平台建立了突发事件检伤分类系统、区(市)急救中心接管系统和可视化质控预警子系统。突发事件检伤分类系统实现了突发事件中患者救治和转归信息全流程可追溯,数据统计和管理更精准;区(市)急救中心接管系统可以实现市急救中心对各区(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权限的接管,可在突发重大紧急情况下统筹调派全市急救资源;可视化质控预警子系统可以对青岛全市院前急救运行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展示,提供数据分析、研判和预警,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急救平台,构建海、陆、空一体化急救网络体系融合发展,持续推动院前急救工作提质增效,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院前急救服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小康网 记者:
  我们注意到,《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中涉及燃气监管服务内容,提出建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这对加强我市燃气安全管理有什么作用?
  任树睿:
  感谢您的提问!
  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为确保城镇燃气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市委市政府2024年“数字青岛”工作统一部署,我局拟建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燃气安全管理,提高行业监管效能、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该项目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汇聚燃气企业数据,与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实现城镇燃气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综合评价“一网统管”。项目主要围绕管道燃气、瓶装液化气、燃气汽车加气这三块内容展开。
  管道燃气方面:燃气管道进入千家万户,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构建的燃气大数据智能监管模式,可以实现对我市管道燃气企业管网信息、入户安检、管道巡查、用户服务等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高效监督企业隐患排查处置情况,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
  瓶装液化气方面:我市瓶装液化气灌装站数量多、布局不合理,企业管理粗放、气瓶数量多种类杂,充装、配送等环节管理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液化气瓶流转不可控,管理难度大。鉴于此,我们拟建立“互联网+液化气智慧监管”体系,通过摸清钢瓶底数、为每个钢瓶赋码、加强配送环节监管、落实随瓶安检等措施,对气瓶检测、充装、运输、销售、配送、使用、回收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流转可溯、责任可究。
  燃气汽车加气方面:以“安全”为导向,汇聚全市燃气汽车加气站企业监控视频,及时发现燃气汽车加气站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并进行语音提醒,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上就是“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有关情况,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记者朋友们如果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大数据局办公室,电话是85912587。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媒体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