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78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26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青岛自贸片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工作,全面完成市委要求的“30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目标任务,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 隋斌先生;
  青岛海关副关长 袁涛先生;
  市商务局副局长、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高燕女士;
  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总经济师 何倩女士;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杨惠敏女士;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隋斌先生介绍2023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情况。
  隋斌: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青岛自贸片区自挂牌设立四年多以来,得到了广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发展,提出了每年形成不少于30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的目标要求。今年以来,在市委财经办统筹领导、市自贸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力组织下,青岛自贸片区与各部门通力协作,实践形成了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国务院推广1项,国家部委推广2项、国家部委备案2项,黄河流域九省(区)推广5项,山东省政府推广22项,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今年高质量创新成果有三个特点:一是含金量高,“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获评国务院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系制度创新最高层级;“以数字‘新基建’重塑大宗贸易生态体系”获国务院自贸部际联席会议推广,累计已有3项,数量占全省一半。二是带动营商环境根本性变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从制度层面解决企业面临的障碍,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运转效率。三是青岛特色明显,重点突出航贸金融合、海洋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创新打造办事方便的服务环境
  一是准入准营更便利。市行政审批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启建筑企业开办“一事全办”审批新模式,实现建筑企业开办“一次告知、一个流程、一事全办”,提交材料减少70%、办理时间压缩60%,平均提前17天取得相关施工证照;在全省率先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批“证照联办+告知承诺”,企业一次性拿到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证书,创造了房地产开发资质告知承诺审批全省最快速度,审批时间由法定20天压减至1天,企业跑动次数由4次压缩为1次。
  二是企业办事更方便。市行政审批局联合青岛片区在全省率先落地公共资源交易“一照通投”试点,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实现招投标登录、签章、标书加解密和在线合同签署,有效解决了跨地域投标申领CA数字证书申请材料多、操作繁琐、平台不兼容不互认等问题,单次可节省2-3天时间,每年可为全市投标企业节省费用450万元以上。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针对短保质期调制乳保质期短、查验取样送检周期长的特点,以“信用管理+快验快放”推动进口短保质期调制乳从“船边”到“餐桌”,实现随到随验、随验随放、现场查验“零待时”,已累计快速通关放行54批、190余吨,货值300万余元,产品报损率减少20%、平均货架期延长30%,销售量及销售额同比上升50%。
  三是办税服务更精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出口退(免)税申报“免填即报”服务新模式,实现出口退税“即报、即审、即退”,企业办税时间减少约85%以上。市税务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青岛片区首创全国法拍财产执行联动协作新模式,法拍财产税费征管更透明、更规范,法院定向询价时间由30日压缩至5日,缴费人往返税务、法院从不少于5次变为“零跑腿”,办理时间压缩80%以上。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会同青岛片区全国首创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即时办结”,规范涉外非常规税务证明事项开具,实施一窗受理、即时办结,并对企业实施纳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事后核查,企业出口医疗器械单件产品申请费用由1.98万美元降至0.49万美元,形成了以告知承诺制开具涉外非常规税务证明事项的新路径。
  二、创新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是惠企政策更精准。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会同青岛片区创新建立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机制,通过“政府+银行+担保”的运作模式,实现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免占用授信、免保证金、免保费”,同时构建了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风险补偿与奖励机制,履约金额达8.5亿美元,企业数量、履约金额同比增长134%、42%。创新实施新能源二手车出口“滚改集”改革,破解锂电池产品运输限制,打通车辆海运集装箱出口通道,推动新能源车出口17项检测“一站式”办理,实现新能源二手车出口事项办理、车辆改装检测“一条龙”服务,装船发运提速78%、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5%。
  二是口岸通关更具竞争力。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宗商品验估单证一次性告知改革,通过制定验估“5+N”告知事项清单,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作业时间平均缩短2天,税收尾款结算等缩短5-10天,以原油为例,单船节省20余万元成本,每年仅原油一项即可为企业节省费用超5000万元。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全国首创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检验模式,以棉花智能鉴重系统,自动记录棉花鉴重全过程,且数据写入后不可篡改、准确安全,减少鉴重用工60%、提升监管时效50%。黄岛海关协同威海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创新打造“青威一港通”作业新模式,搭建海上物流新通道,实现青威港口间“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周期缩短2-3天,操作成本每箱节约800元。创新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供退船物料通关服务集成改革,建设北方首个供退船无纸化系统,实现了海关与港口、船供企业、船代企业、检疫企业等多方作业指令状态电子化、数据无纸化、操作便捷化,打造了国际船舶供应业务“快速通道”,累计完成2.3万票供退作业,企业节约费用400余万元。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精准施策助力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针对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定制服务,采用“担保放行”等模式,推动急需进口设备或原材料转至目的地工厂实施“一站式”监管,实施随约随检、货到即检,实现“5+2”零待时查检,累计验放设备800余批、总值56亿元,通关速度提升85%。
  三、创新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
  一是金融供给更多元。青岛片区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创新构建基于数字仓库、可信仓单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新模式,打造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全流程线上操作体系,有效解决了大宗商品行业货物难管控、货权不清晰、信息不透明、融资成本高以及线下操作耗时费力等问题,数字仓库仓储管理成本降低近40%,提货效率提高约50%,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年化融资成本降低3%-6%,累计融资560余笔、金额超16亿元。该创新成果获国务院全国复制推广。在全省创新应收海运费信用保险融资模式,率先将出口信用保险由货物贸易拓展至海运费服务贸易,界定国际海运费保险认定标准,利用资金池平台打造便利化提款机制,建立基于保险产品的赔款转让机制,企业投保金额超2亿美元,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超3000万元,融资效率提高了70%。在全省创新落地中欧班列铁路运输单证项下贸易融资,建立铁路运单控货、融资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货物全程可管、可控,为贸易商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融资时间缩短了1-2天、成本下降近30%。全球首创进口原油链式融资服务,打通原油融资全场景,实现原油国际海运、在库存储和在途陆运三个阶段的提单、仓单、运单融资接续转换,整个贸易流转环节一次融资、覆盖全程,平均节省企业5-7天的融资时间成本。
  二是法治供给更高效。青岛海事法院会同青岛片区创新推出以国际海事裁判规则为基础的标准供给,从规范应用标准、编制应用范本等环节,完善航运经贸规则供给链条,打造航运经贸标准合同范本,有效保障港航企业涉外合法权益,累计签订相关合同2000余份,港航企业内部合同审批时间减少30%,诉讼案件数量减少50%以上。青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以信用管理为基础,将“通关时审查”改革为“申报前预确认”,实现快速通关放行,已实施10批次,惠及30余个中外品牌商品10万件,协助收发货人避免经济损失近40万元。
  四、创新打造差异化发展高地
  一是涉海创新更具特色。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海域使用权及海上构(建)筑物所有权一体登记新路径,明确适宜登记的海上构(建)筑物定义及权属调查与测量标准,健全完善登记操作规程,并颁发全省首本一体登记证书,对于保障用海企业用益物权起到了示范作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登记直接认证机制,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识别逻辑体系,形成简便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认证新机制,有效提升了海洋经济活动单位识别的时效性与经济性,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名录认定准确性由56%提升至86%,认定数量增长18.3%。
  二是绿色创新更具引领性。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金融监管等部门会同青岛片区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气候投融资机制创新,建立气候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先后落地了全省首笔“碳中和”贷款、全省首批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全国首单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险等,绿色信贷余额279.5亿元,同比增长43%,绿色基金总规模435亿元,为全国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供了模式借鉴。市生态环境局会同青岛片区创新建立碳评纳入环评新机制,在轮胎、啤酒等重点行业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机制,制定碳评技术指南,设定碳排放绩效水平、规范碳核算方法体系,累计在4个规划环评和13个化工、电力等重大项目环评中纳入了温室气体排量核算与评价,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约500万吨,提出减排措施80余条,填补了国家、省在该行业领域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空白。
  五、创新打造协同开放高地
  一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打造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机制,牵头建立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重塑物流服务、产品分销机制,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成交额3700余万元,全面降低电商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市发展改革委会同青岛片区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黄河流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全国首创“1+N+X”工业互联网立体赋能模式,聚焦沿黄省(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赋能7个省(区)387家企业。
  二是推动省内联动创新区共建共享。青岛片区协同济南片区、烟台片区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互认”新模式,对异地许可外国人才转聘本地工作,实行许可“异地互认、即审即办、原件代核、跨域出证”极简审批,审批流程由3个精简为1个,提报材料由10项精简至4项,申报材料精简60%、审批环节压缩70%。青岛片区会同聊城阳谷经开区推出进口铜精矿“两段监管”新模式,对进口铜精矿五项有害元素检测、品质项目检测分段监管,通关效率提升50%,带动其铜精矿进口增长近26%。青岛片区联动潍坊滨海经开区创新探索农药跨境电商B2B出口模式,落地全国首单农药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开辟了农药跨境电商出口新渠道。
  以上高质量制度创新,带来青岛片区营商环境的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片区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有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助力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隋斌副主任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就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新闻社 记者:
  刚才听了青岛自贸片区的介绍,了解到青岛自贸片区已经形成了30余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请问今后将如何在全市层面放大这些制度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充分释放自贸片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谢谢。
  高燕: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其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同时,把自贸试验区先行探索、自主实践的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更大的空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应有之义。
  自2019年8月,设立青岛自贸片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片区创新发展,青岛自贸片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不断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试制度、闯新路”,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性强、含金量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发挥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合力推动首批35项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范围推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下步,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力支持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持续开展特色化、差异化、集成化创新探索,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重点从三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复制推广新一轮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在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制度创新过程中,在贸易便利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航运物流、海洋经济、金融开放、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推出了一批开创性较强的举措,刚才,隋斌主任介绍了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还有一些适合在全市推广的成果,如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检验新模式,企业经营范围个性化定制服务新机制等。下步,我们将分步、有序做好推广落实工作,让这些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范围发挥更大效用。
  二是建立“双向赋能”联动创新机制。为持续放大青岛自贸片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将在上合示范区、青岛高新区等国家级功能区探索建设青岛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推动这些高能级开放平台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叠加、政策共享、联动发展。通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培育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复制推广一批先进经验,进一步将自身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市功能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互促互进。
  三是以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会同片区管委、各成员单位共同发力,以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动青岛自贸片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率先发挥“头雁效应”,在资源要素、金融创新、绿色低碳等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提升实施效果,形成更多具有青岛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我市产业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汇聚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财经齐鲁 记者:
  请问近年来海关在自贸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强化数字赋能服务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袁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海关工作的关注!
  青岛海关将自贸试验区作为推进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聚焦建设大口岸、服务大通关、集聚大产业,以智慧监管促进自贸创新。截至目前,共推出80多项监管创新举措,2项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9项在海关总署备案,40余项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为自贸片区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将建设“智慧海关”“智慧口岸”作为推进自贸创新的重点方向,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流程,为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赋能助力。特别是近年来,聚焦“智慧建设”已推出有关创新举措24项,占关区自贸创新举措总数的30%。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智能转运,优化“港”的组合。
  “区港一体”是青岛自贸片区的先天优势,港口也必然是自贸创新的重点领域。为进一步放大青岛片区“区港一体”优势,促进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青岛海关创新实施“货物转运监管模式”。针对青岛港与周边支线港口间货物双向转运需求日益增大、海关传统监管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联合港口部门开发建设“智能转运监管平台”,通过海关监管数据与物流数据互联共享,实现跨港区货物高效转运,港口作业无缝衔接,货物流向全程可溯。同时,叠加“水水智能中转”“海上集港”等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内支线货物企业换船不方便、多次删改单等问题,切实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目前,平台已在青岛港与日照港上线运行,监管船舶522艘次,转运货物21.6万余箱。下一步,将在烟台、威海等其他港口推广应用。
  此外,我们还创新打造了“青威一港通”监管模式,实现青岛港与支线港之间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提高货物流转效率,单箱可节约操作成本约800元。目前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日照、烟台、潍坊、董家口等五个支线港,共完成试点作业3.9万箱,累计为企业节省运费2000余万元。
  二是探索顺势监管,改进“查”的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实践中我们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管得住”与“放得开”的有效统一。创新提出“先期机检+直装直提”模式,货物在装卸船运输途中,顺势经过口岸机检设备,机检扫描和审图验证没有异常的,直接船边提箱或者安排装船,发现异常的再实施精准布控,后续被海关有关查验指令命中的,不需要二次过机,实现了监管效能与通关效率的双提升。目前,已通过该模式查获涉及濒危、药品等禁限类货物案件等11起,查获固体废物704.2吨,还于2022年8月查获1起案值7.1亿元的夹藏韩国化妆品重大走私案,极大提高了海关正面监管效能。同时,守法企业获得感也大幅提升,平均每箱节省物流成本约600元,压缩通关时间3-7小时,累计已为企业节约成本270余万元。
  三是强化人机协同,提升“检”的效能。
  检得准、检得快是海关监管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智慧监管”推动自贸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为提升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效能,青岛海关在全国率先推行智慧电讯检疫新模式,围绕入境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的“测温、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卫生处理监督”等核心环节,通过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智能终端设备,对低风险船舶实施智慧电讯检疫,无需登临即可开展卫生检疫,检疫没有问题的靠泊即可作业,单船检疫时间由过去70 分钟左右缩短至约15 分钟,可为船舶减少卫生检疫时长超79%,每年可为关区航运企业节约非生产待时、燃油费等直接费用约1.5 亿元。目前,已从试点初期的海港入境船舶延伸到陆路口岸入境列车、货车等多个应用场景。
  此外,针对进口棉花人工过磅鉴重效率低、安全风险系数高等问题,首创“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模式”,通过研发棉花智能鉴重系统及相关应用设备,取代传统的人工逐包鉴重方式,并可实现远程“云复磅”。截至目前,已累计鉴重进口棉花6000多吨。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深入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持续升级智慧监管手段,优先在自贸片区范围内试点高效精准的智慧监管模式,积极拓展无感通关、智慧查验、顺势监管,为服务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智慧青岛 记者:
  税收关乎着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请问税务部门在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何倩: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青岛市税务局牢固树立“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理念,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着力推进税费服务创新,为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2021年以来,我们共有8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2023年全省复制推广的6项改革试点经验中,青岛税务系统有2项,相关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等媒体多次报道。
  一是在便民办税上做“加法”。我们持续提升办税缴费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推出“问办协同”服务新模式,运用音视频通话等工具,实时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税缴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断深化拓展非居民非接触式便利化办税缴费新举措,在电子税务局增设“国际税收业务”模块,集成6大类业务功能,实现跨境税收业务非接触式一体办理;加强与外汇局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数据交换,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付汇申请、发票核验、外汇支付等业务网上办理;推出跨境支付合同备案信息智能预填,实现相关报表的自动导入。特别是,我们深入落实税务总局“税路通”服务品牌建设的部署要求,创新打造“税路通@青税”跨境税收服务品牌,创新推出38项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和拓展税收职能作用,全面服务国家战略。
  二是在办税成本上做“减法”。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自然人股权转让“一网通办”,自然人股权变更业务办理时间压缩70%以上;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将“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纳入告知承诺清单事项,通过“事前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助力“走出去”企业减少经营成本,更好开拓国外市场;不断压缩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时间,推出出口退(免)税申报“免填即报”服务,更好服务广大外贸企业发展。
  三是在辐射带动上做“乘法”。我们不断强化信用激励,通过青岛片区管委、海关、税务三方联动,实现信用数据互认、服务管理共促,帮助“走出去”企业获得贷款8600多万元;我们注重加强部门协同,联合商务部门举办“助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智税’跨片区协作大会”,建立算法模型建设实验室,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自贸智税”新业态添力赋能;我们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2021年以来在保税区税务局试点26项创新试点任务,其中23项在全市复制推广,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田”变成“高产田”,有力推动了青岛市税收征管改革创新升级。
  四是在风险隐患上做“除法”。为重点企业开展定制服务,通过风险模型对千户集团企业进行一对一涉税风险分析,提醒纳税人及时化解涉税风险,主动消除风险隐患;我们还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建立了法拍财产执行联动协作机制,三方通力协作,数据共享,从源头减少法拍财产税费流失风险。
  下一步,青岛市税务局将积极探索税收支持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助推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蹄疾步稳、重大项目强势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为建设高水平自贸片区贡献税务力量。
  齐鲁法制网 记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在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杨惠敏:
  感谢这位记者对金融工作的关注。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围绕聚焦青岛自贸片区产业发展定位,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金融业营商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推进金融领域制度性创新。截至目前,我局共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项,1项列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清单,3项列入山东省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清单。我局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成立伊始,我局就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并结合青岛实际专门研究制定10项金融政策制度,经原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后对外发布,简化市场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联合商务部门等出台多项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政策文件,打出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区内已设立银行保险机构达27家(不含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较试验区获批前新增15家,其中平安银行青岛自贸区分行于2021年7月设立,是区内首家银行分行。
  二是围绕航贸特色,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我局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争取新政策、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服务,有效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支持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日照银行青岛分行等开展“区块链”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落地保税原油区块链数字仓单质押融资、橡胶区块链仓单银行质押融资业务等5项全国“首单”业务。支持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推广上线CIPS标准收发器,优化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支持青岛银行落地全国首笔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贷款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全省首创推出应收国际海运费信用保险融资模式,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扩展至服务贸易。
  三是发挥试验田作用,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部署各项金融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金融试点工作,做好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工作,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青岛辖区养老理财产品销售规模超61亿元,特定养老储蓄产品达78.5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803万元。有序推进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围绕试点业务模式、信息交互、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创新突破,目前浙商银行、交通银行等6家机构已落地相关业务,金额约0.95亿元。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等3家机构已落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业务。
  四是加强风险管控,筑牢金融安全底线。在简化市场准入、强化金融创新的同时,我局持续完善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盯住看好各类风险,严格防范政策“套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做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开展“五进入”活动,组织清理“沉睡账户”“睡眠保单”,开展打击防范保险诈骗违法犯罪联防共治专项行动,持续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将持续引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开拓创新,为青岛自贸片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谢谢!
  观海新闻 记者:
  请问青岛片区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有什么打算?谢谢!
  隋斌:
  感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有这样的一段话,“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这段话我们来解析有两个含义:
  第一,自贸区提升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施制度创新。
  第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其中应有之义。
  世界范围内经贸合作的趋势,很重要的就是在区域内多边的一些经贸合作协定,像大家比较熟悉的RCEP,还有国家正在积极申请加入的CPTPP(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些伙伴关系协定很重要的内容都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一些规定,在这方面青岛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就与市相关部门紧盯这些高标准经贸规则,根据青岛自贸片区发展的实际,探索开展一些制度性开放的创新。
  我们目前探索出了涵盖货物贸易、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边境货物规则的创新成果,刚才给大家也介绍了,我们今年的32项创新成果,其中在货物贸易领域会同海关根据CPTPP关于海关管理和贸易便利化等规则,探索形成了输韩农产品前置检测的模式,在青岛自贸片区设立的检测实验室400多项检测内容均获得韩国方面的认可,这样输韩的农产品在青岛自贸片区就可以进行前置检测,韩方认可我们出具的检测报告。出口韩国的食品和农产品凭这些检测报告在韩国通关的时候就可以免除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的检验检测,大幅度的加快了在韩的通关流程。
  还有刚才介绍的“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即时办结’”创新成果,也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在全国率先以告知承诺来规范涉外非常规税务证明的事项开具,将“美国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办理纳入告知承诺即时办结事项清单,为国内企业更好的联通海外市场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另外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我们聚焦CPTPP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先后探索出了“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商业秘密多维度保护创新”“移动查验单兵集成知识产权商标智能识别应用”“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等多项省级以上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金融服务领域,围绕CPTPP金融服务章节中具体细则,实践探索出“动产质押融资”“进口原油‘链式融资’”“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等制度创新成果。
  下一步,围绕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我们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青岛自贸片区创立一批企业创新联系点,我们也将进一步扩大,将企业作为创新的前哨,充分挖掘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在经贸活动当中遇到的痛点、堵点,尤其是与国际经贸规则不一致的制度性诉求,通过对标规则、靶向解决企业实际需求来探索制度型开放。另一方面,加强对国家已出台试点政策的研究分析,对其中不涉及上级事权的事项,结合青岛自贸片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谋划推出新一批可对标的改革事项,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制度实践。
  主持人:
  感谢隋斌先生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联系电话:86767675。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26日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青岛自贸片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工作,全面完成市委要求的“30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目标任务,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 隋斌先生;
  青岛海关副关长 袁涛先生;
  市商务局副局长、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高燕女士;
  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总经济师 何倩女士;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杨惠敏女士;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隋斌先生介绍2023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情况。
  隋斌: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青岛自贸片区自挂牌设立四年多以来,得到了广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发展,提出了每年形成不少于30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的目标要求。今年以来,在市委财经办统筹领导、市自贸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力组织下,青岛自贸片区与各部门通力协作,实践形成了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国务院推广1项,国家部委推广2项、国家部委备案2项,黄河流域九省(区)推广5项,山东省政府推广22项,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今年高质量创新成果有三个特点:一是含金量高,“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获评国务院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系制度创新最高层级;“以数字‘新基建’重塑大宗贸易生态体系”获国务院自贸部际联席会议推广,累计已有3项,数量占全省一半。二是带动营商环境根本性变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从制度层面解决企业面临的障碍,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运转效率。三是青岛特色明显,重点突出航贸金融合、海洋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创新打造办事方便的服务环境
  一是准入准营更便利。市行政审批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启建筑企业开办“一事全办”审批新模式,实现建筑企业开办“一次告知、一个流程、一事全办”,提交材料减少70%、办理时间压缩60%,平均提前17天取得相关施工证照;在全省率先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批“证照联办+告知承诺”,企业一次性拿到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证书,创造了房地产开发资质告知承诺审批全省最快速度,审批时间由法定20天压减至1天,企业跑动次数由4次压缩为1次。
  二是企业办事更方便。市行政审批局联合青岛片区在全省率先落地公共资源交易“一照通投”试点,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实现招投标登录、签章、标书加解密和在线合同签署,有效解决了跨地域投标申领CA数字证书申请材料多、操作繁琐、平台不兼容不互认等问题,单次可节省2-3天时间,每年可为全市投标企业节省费用450万元以上。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针对短保质期调制乳保质期短、查验取样送检周期长的特点,以“信用管理+快验快放”推动进口短保质期调制乳从“船边”到“餐桌”,实现随到随验、随验随放、现场查验“零待时”,已累计快速通关放行54批、190余吨,货值300万余元,产品报损率减少20%、平均货架期延长30%,销售量及销售额同比上升50%。
  三是办税服务更精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出口退(免)税申报“免填即报”服务新模式,实现出口退税“即报、即审、即退”,企业办税时间减少约85%以上。市税务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青岛片区首创全国法拍财产执行联动协作新模式,法拍财产税费征管更透明、更规范,法院定向询价时间由30日压缩至5日,缴费人往返税务、法院从不少于5次变为“零跑腿”,办理时间压缩80%以上。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会同青岛片区全国首创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即时办结”,规范涉外非常规税务证明事项开具,实施一窗受理、即时办结,并对企业实施纳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事后核查,企业出口医疗器械单件产品申请费用由1.98万美元降至0.49万美元,形成了以告知承诺制开具涉外非常规税务证明事项的新路径。
  二、创新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是惠企政策更精准。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会同青岛片区创新建立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机制,通过“政府+银行+担保”的运作模式,实现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免占用授信、免保证金、免保费”,同时构建了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风险补偿与奖励机制,履约金额达8.5亿美元,企业数量、履约金额同比增长134%、42%。创新实施新能源二手车出口“滚改集”改革,破解锂电池产品运输限制,打通车辆海运集装箱出口通道,推动新能源车出口17项检测“一站式”办理,实现新能源二手车出口事项办理、车辆改装检测“一条龙”服务,装船发运提速78%、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5%。
  二是口岸通关更具竞争力。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宗商品验估单证一次性告知改革,通过制定验估“5+N”告知事项清单,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作业时间平均缩短2天,税收尾款结算等缩短5-10天,以原油为例,单船节省20余万元成本,每年仅原油一项即可为企业节省费用超5000万元。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全国首创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检验模式,以棉花智能鉴重系统,自动记录棉花鉴重全过程,且数据写入后不可篡改、准确安全,减少鉴重用工60%、提升监管时效50%。黄岛海关协同威海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创新打造“青威一港通”作业新模式,搭建海上物流新通道,实现青威港口间“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周期缩短2-3天,操作成本每箱节约800元。创新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供退船物料通关服务集成改革,建设北方首个供退船无纸化系统,实现了海关与港口、船供企业、船代企业、检疫企业等多方作业指令状态电子化、数据无纸化、操作便捷化,打造了国际船舶供应业务“快速通道”,累计完成2.3万票供退作业,企业节约费用400余万元。黄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精准施策助力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针对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定制服务,采用“担保放行”等模式,推动急需进口设备或原材料转至目的地工厂实施“一站式”监管,实施随约随检、货到即检,实现“5+2”零待时查检,累计验放设备800余批、总值56亿元,通关速度提升85%。
  三、创新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
  一是金融供给更多元。青岛片区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创新构建基于数字仓库、可信仓单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新模式,打造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全流程线上操作体系,有效解决了大宗商品行业货物难管控、货权不清晰、信息不透明、融资成本高以及线下操作耗时费力等问题,数字仓库仓储管理成本降低近40%,提货效率提高约50%,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年化融资成本降低3%-6%,累计融资560余笔、金额超16亿元。该创新成果获国务院全国复制推广。在全省创新应收海运费信用保险融资模式,率先将出口信用保险由货物贸易拓展至海运费服务贸易,界定国际海运费保险认定标准,利用资金池平台打造便利化提款机制,建立基于保险产品的赔款转让机制,企业投保金额超2亿美元,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超3000万元,融资效率提高了70%。在全省创新落地中欧班列铁路运输单证项下贸易融资,建立铁路运单控货、融资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货物全程可管、可控,为贸易商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融资时间缩短了1-2天、成本下降近30%。全球首创进口原油链式融资服务,打通原油融资全场景,实现原油国际海运、在库存储和在途陆运三个阶段的提单、仓单、运单融资接续转换,整个贸易流转环节一次融资、覆盖全程,平均节省企业5-7天的融资时间成本。
  二是法治供给更高效。青岛海事法院会同青岛片区创新推出以国际海事裁判规则为基础的标准供给,从规范应用标准、编制应用范本等环节,完善航运经贸规则供给链条,打造航运经贸标准合同范本,有效保障港航企业涉外合法权益,累计签订相关合同2000余份,港航企业内部合同审批时间减少30%,诉讼案件数量减少50%以上。青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以信用管理为基础,将“通关时审查”改革为“申报前预确认”,实现快速通关放行,已实施10批次,惠及30余个中外品牌商品10万件,协助收发货人避免经济损失近40万元。
  四、创新打造差异化发展高地
  一是涉海创新更具特色。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海域使用权及海上构(建)筑物所有权一体登记新路径,明确适宜登记的海上构(建)筑物定义及权属调查与测量标准,健全完善登记操作规程,并颁发全省首本一体登记证书,对于保障用海企业用益物权起到了示范作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登记直接认证机制,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识别逻辑体系,形成简便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认证新机制,有效提升了海洋经济活动单位识别的时效性与经济性,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名录认定准确性由56%提升至86%,认定数量增长18.3%。
  二是绿色创新更具引领性。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金融监管等部门会同青岛片区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气候投融资机制创新,建立气候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先后落地了全省首笔“碳中和”贷款、全省首批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全国首单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险等,绿色信贷余额279.5亿元,同比增长43%,绿色基金总规模435亿元,为全国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供了模式借鉴。市生态环境局会同青岛片区创新建立碳评纳入环评新机制,在轮胎、啤酒等重点行业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新机制,制定碳评技术指南,设定碳排放绩效水平、规范碳核算方法体系,累计在4个规划环评和13个化工、电力等重大项目环评中纳入了温室气体排量核算与评价,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约500万吨,提出减排措施80余条,填补了国家、省在该行业领域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空白。
  五、创新打造协同开放高地
  一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打造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机制,牵头建立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重塑物流服务、产品分销机制,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成交额3700余万元,全面降低电商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市发展改革委会同青岛片区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黄河流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全国首创“1+N+X”工业互联网立体赋能模式,聚焦沿黄省(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赋能7个省(区)387家企业。
  二是推动省内联动创新区共建共享。青岛片区协同济南片区、烟台片区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互认”新模式,对异地许可外国人才转聘本地工作,实行许可“异地互认、即审即办、原件代核、跨域出证”极简审批,审批流程由3个精简为1个,提报材料由10项精简至4项,申报材料精简60%、审批环节压缩70%。青岛片区会同聊城阳谷经开区推出进口铜精矿“两段监管”新模式,对进口铜精矿五项有害元素检测、品质项目检测分段监管,通关效率提升50%,带动其铜精矿进口增长近26%。青岛片区联动潍坊滨海经开区创新探索农药跨境电商B2B出口模式,落地全国首单农药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开辟了农药跨境电商出口新渠道。
  以上高质量制度创新,带来青岛片区营商环境的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片区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有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助力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隋斌副主任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就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新闻社 记者:
  刚才听了青岛自贸片区的介绍,了解到青岛自贸片区已经形成了30余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请问今后将如何在全市层面放大这些制度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充分释放自贸片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谢谢。
  高燕: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其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同时,把自贸试验区先行探索、自主实践的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更大的空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应有之义。
  自2019年8月,设立青岛自贸片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片区创新发展,青岛自贸片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不断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试制度、闯新路”,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性强、含金量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发挥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合力推动首批35项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范围推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下步,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力支持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持续开展特色化、差异化、集成化创新探索,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重点从三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复制推广新一轮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在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制度创新过程中,在贸易便利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航运物流、海洋经济、金融开放、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推出了一批开创性较强的举措,刚才,隋斌主任介绍了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还有一些适合在全市推广的成果,如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检验新模式,企业经营范围个性化定制服务新机制等。下步,我们将分步、有序做好推广落实工作,让这些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范围发挥更大效用。
  二是建立“双向赋能”联动创新机制。为持续放大青岛自贸片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将在上合示范区、青岛高新区等国家级功能区探索建设青岛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推动这些高能级开放平台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叠加、政策共享、联动发展。通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培育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复制推广一批先进经验,进一步将自身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市功能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互促互进。
  三是以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会同片区管委、各成员单位共同发力,以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动青岛自贸片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率先发挥“头雁效应”,在资源要素、金融创新、绿色低碳等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提升实施效果,形成更多具有青岛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我市产业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汇聚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财经齐鲁 记者:
  请问近年来海关在自贸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强化数字赋能服务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袁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海关工作的关注!
  青岛海关将自贸试验区作为推进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聚焦建设大口岸、服务大通关、集聚大产业,以智慧监管促进自贸创新。截至目前,共推出80多项监管创新举措,2项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9项在海关总署备案,40余项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为自贸片区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将建设“智慧海关”“智慧口岸”作为推进自贸创新的重点方向,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流程,为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赋能助力。特别是近年来,聚焦“智慧建设”已推出有关创新举措24项,占关区自贸创新举措总数的30%。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智能转运,优化“港”的组合。
  “区港一体”是青岛自贸片区的先天优势,港口也必然是自贸创新的重点领域。为进一步放大青岛片区“区港一体”优势,促进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青岛海关创新实施“货物转运监管模式”。针对青岛港与周边支线港口间货物双向转运需求日益增大、海关传统监管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联合港口部门开发建设“智能转运监管平台”,通过海关监管数据与物流数据互联共享,实现跨港区货物高效转运,港口作业无缝衔接,货物流向全程可溯。同时,叠加“水水智能中转”“海上集港”等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内支线货物企业换船不方便、多次删改单等问题,切实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目前,平台已在青岛港与日照港上线运行,监管船舶522艘次,转运货物21.6万余箱。下一步,将在烟台、威海等其他港口推广应用。
  此外,我们还创新打造了“青威一港通”监管模式,实现青岛港与支线港之间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提高货物流转效率,单箱可节约操作成本约800元。目前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日照、烟台、潍坊、董家口等五个支线港,共完成试点作业3.9万箱,累计为企业节省运费2000余万元。
  二是探索顺势监管,改进“查”的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实践中我们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管得住”与“放得开”的有效统一。创新提出“先期机检+直装直提”模式,货物在装卸船运输途中,顺势经过口岸机检设备,机检扫描和审图验证没有异常的,直接船边提箱或者安排装船,发现异常的再实施精准布控,后续被海关有关查验指令命中的,不需要二次过机,实现了监管效能与通关效率的双提升。目前,已通过该模式查获涉及濒危、药品等禁限类货物案件等11起,查获固体废物704.2吨,还于2022年8月查获1起案值7.1亿元的夹藏韩国化妆品重大走私案,极大提高了海关正面监管效能。同时,守法企业获得感也大幅提升,平均每箱节省物流成本约600元,压缩通关时间3-7小时,累计已为企业节约成本270余万元。
  三是强化人机协同,提升“检”的效能。
  检得准、检得快是海关监管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智慧监管”推动自贸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为提升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效能,青岛海关在全国率先推行智慧电讯检疫新模式,围绕入境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的“测温、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卫生处理监督”等核心环节,通过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智能终端设备,对低风险船舶实施智慧电讯检疫,无需登临即可开展卫生检疫,检疫没有问题的靠泊即可作业,单船检疫时间由过去70 分钟左右缩短至约15 分钟,可为船舶减少卫生检疫时长超79%,每年可为关区航运企业节约非生产待时、燃油费等直接费用约1.5 亿元。目前,已从试点初期的海港入境船舶延伸到陆路口岸入境列车、货车等多个应用场景。
  此外,针对进口棉花人工过磅鉴重效率低、安全风险系数高等问题,首创“进口棉花‘智能鉴重’模式”,通过研发棉花智能鉴重系统及相关应用设备,取代传统的人工逐包鉴重方式,并可实现远程“云复磅”。截至目前,已累计鉴重进口棉花6000多吨。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深入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持续升级智慧监管手段,优先在自贸片区范围内试点高效精准的智慧监管模式,积极拓展无感通关、智慧查验、顺势监管,为服务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智慧青岛 记者:
  税收关乎着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请问税务部门在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何倩: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青岛市税务局牢固树立“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理念,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着力推进税费服务创新,为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2021年以来,我们共有8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2023年全省复制推广的6项改革试点经验中,青岛税务系统有2项,相关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等媒体多次报道。
  一是在便民办税上做“加法”。我们持续提升办税缴费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推出“问办协同”服务新模式,运用音视频通话等工具,实时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税缴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断深化拓展非居民非接触式便利化办税缴费新举措,在电子税务局增设“国际税收业务”模块,集成6大类业务功能,实现跨境税收业务非接触式一体办理;加强与外汇局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数据交换,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付汇申请、发票核验、外汇支付等业务网上办理;推出跨境支付合同备案信息智能预填,实现相关报表的自动导入。特别是,我们深入落实税务总局“税路通”服务品牌建设的部署要求,创新打造“税路通@青税”跨境税收服务品牌,创新推出38项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和拓展税收职能作用,全面服务国家战略。
  二是在办税成本上做“减法”。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自然人股权转让“一网通办”,自然人股权变更业务办理时间压缩70%以上;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将“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纳入告知承诺清单事项,通过“事前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助力“走出去”企业减少经营成本,更好开拓国外市场;不断压缩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时间,推出出口退(免)税申报“免填即报”服务,更好服务广大外贸企业发展。
  三是在辐射带动上做“乘法”。我们不断强化信用激励,通过青岛片区管委、海关、税务三方联动,实现信用数据互认、服务管理共促,帮助“走出去”企业获得贷款8600多万元;我们注重加强部门协同,联合商务部门举办“助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智税’跨片区协作大会”,建立算法模型建设实验室,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自贸智税”新业态添力赋能;我们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2021年以来在保税区税务局试点26项创新试点任务,其中23项在全市复制推广,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田”变成“高产田”,有力推动了青岛市税收征管改革创新升级。
  四是在风险隐患上做“除法”。为重点企业开展定制服务,通过风险模型对千户集团企业进行一对一涉税风险分析,提醒纳税人及时化解涉税风险,主动消除风险隐患;我们还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建立了法拍财产执行联动协作机制,三方通力协作,数据共享,从源头减少法拍财产税费流失风险。
  下一步,青岛市税务局将积极探索税收支持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助推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蹄疾步稳、重大项目强势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为建设高水平自贸片区贡献税务力量。
  齐鲁法制网 记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在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杨惠敏:
  感谢这位记者对金融工作的关注。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围绕聚焦青岛自贸片区产业发展定位,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金融业营商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推进金融领域制度性创新。截至目前,我局共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项,1项列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清单,3项列入山东省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清单。我局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成立伊始,我局就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并结合青岛实际专门研究制定10项金融政策制度,经原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后对外发布,简化市场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联合商务部门等出台多项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政策文件,打出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区内已设立银行保险机构达27家(不含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较试验区获批前新增15家,其中平安银行青岛自贸区分行于2021年7月设立,是区内首家银行分行。
  二是围绕航贸特色,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我局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争取新政策、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服务,有效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支持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日照银行青岛分行等开展“区块链”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落地保税原油区块链数字仓单质押融资、橡胶区块链仓单银行质押融资业务等5项全国“首单”业务。支持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推广上线CIPS标准收发器,优化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支持青岛银行落地全国首笔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贷款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全省首创推出应收国际海运费信用保险融资模式,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扩展至服务贸易。
  三是发挥试验田作用,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部署各项金融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金融试点工作,做好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工作,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青岛辖区养老理财产品销售规模超61亿元,特定养老储蓄产品达78.5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803万元。有序推进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围绕试点业务模式、信息交互、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创新突破,目前浙商银行、交通银行等6家机构已落地相关业务,金额约0.95亿元。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等3家机构已落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业务。
  四是加强风险管控,筑牢金融安全底线。在简化市场准入、强化金融创新的同时,我局持续完善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盯住看好各类风险,严格防范政策“套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做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开展“五进入”活动,组织清理“沉睡账户”“睡眠保单”,开展打击防范保险诈骗违法犯罪联防共治专项行动,持续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将持续引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开拓创新,为青岛自贸片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谢谢!
  观海新闻 记者:
  请问青岛片区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有什么打算?谢谢!
  隋斌:
  感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有这样的一段话,“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这段话我们来解析有两个含义:
  第一,自贸区提升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施制度创新。
  第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其中应有之义。
  世界范围内经贸合作的趋势,很重要的就是在区域内多边的一些经贸合作协定,像大家比较熟悉的RCEP,还有国家正在积极申请加入的CPTPP(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些伙伴关系协定很重要的内容都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一些规定,在这方面青岛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就与市相关部门紧盯这些高标准经贸规则,根据青岛自贸片区发展的实际,探索开展一些制度性开放的创新。
  我们目前探索出了涵盖货物贸易、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边境货物规则的创新成果,刚才给大家也介绍了,我们今年的32项创新成果,其中在货物贸易领域会同海关根据CPTPP关于海关管理和贸易便利化等规则,探索形成了输韩农产品前置检测的模式,在青岛自贸片区设立的检测实验室400多项检测内容均获得韩国方面的认可,这样输韩的农产品在青岛自贸片区就可以进行前置检测,韩方认可我们出具的检测报告。出口韩国的食品和农产品凭这些检测报告在韩国通关的时候就可以免除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的检验检测,大幅度的加快了在韩的通关流程。
  还有刚才介绍的“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即时办结’”创新成果,也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在全国率先以告知承诺来规范涉外非常规税务证明的事项开具,将“美国FDA小型企业资质认证收入证明”办理纳入告知承诺即时办结事项清单,为国内企业更好的联通海外市场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另外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我们聚焦CPTPP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先后探索出了“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商业秘密多维度保护创新”“移动查验单兵集成知识产权商标智能识别应用”“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等多项省级以上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金融服务领域,围绕CPTPP金融服务章节中具体细则,实践探索出“动产质押融资”“进口原油‘链式融资’”“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等制度创新成果。
  下一步,围绕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我们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青岛自贸片区创立一批企业创新联系点,我们也将进一步扩大,将企业作为创新的前哨,充分挖掘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在经贸活动当中遇到的痛点、堵点,尤其是与国际经贸规则不一致的制度性诉求,通过对标规则、靶向解决企业实际需求来探索制度型开放。另一方面,加强对国家已出台试点政策的研究分析,对其中不涉及上级事权的事项,结合青岛自贸片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谋划推出新一批可对标的改革事项,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制度实践。
  主持人:
  感谢隋斌先生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联系电话:86767675。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