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更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新闻发布会

浏览:52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20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向大家介绍“市委深改委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韩新刚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颜丙峰先生;
  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项骏先生;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中医药局专职副局长 赵国磊先生;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军女士。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韩新刚主任围绕《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更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介绍我市改革工作有关情况,有请。
  韩新刚:
  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委改革办,向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安排,受市委改革办主要负责同志委托,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青岛市委深改委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压紧压实改革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市委深改委坚决扛牢全面深化改革政治责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抓改革。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深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研究重大改革任务,今年以来主持召开4次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改革议题15个。创新建立市委常委和副市长领衔抓改革机制,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一名领导领衔、一个单位牵头抓总、一批单位支持配合,引领带动全市改革形成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抓改革。健全完善市委改革办牵头、各专项小组负责、市直部门参与的改革推进机制,对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涉及多部门参与的改革难题,集体会商、合力推进。
  三是坚持打开大门抓改革。建立改革建议常态化征集机制,今年以来,面向全市广大机关干部广泛征集改革创新建议1800余条,对有价值的改革建议及时交办有关部门,凝聚起全市上下共谋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聚焦聚力攻坚突破,提升改革质效
  坚持统筹全局、把握重点、以点带面,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
  一是聚焦聚力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深化改革。坚持把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作为抓好全市改革工作的重要牵引,加快形成改革示范效应。上合示范区加速建设“四个中心”,新形成上合经贸综服平台2.0等26项制度创新成果。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新形成87项创新成果,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32项成果获国务院、国家部委、省政府推广。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列入省黄河战略的重大活动、省际合作事项均居全省首位。扎实推进经略海洋,崂山实验室加快发展,《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完成。制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获批我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高质量建设4个省级、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二是聚焦聚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力24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实施“链长制”,选树首批47家链主企业,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共同体,国家级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加快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新获批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8家,新争取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23家。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用能权交易改革,完成企业间用能权交易近100万吨,拉动投资400多亿元,获财政部通报表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计划,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190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三是聚焦聚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改革。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加强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制发年度协商计划,积极开展“界别同心汇”“倾听与商量”等平台建设工作,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建立民主党派议政建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省市县一体化推进机制。高水平举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推动全市旅游品质持续提升。创新社会治理,优化“青诉即办”群众诉求解决平台,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获批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四是聚焦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十大攻坚行动,城市内涵品质全面提升。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出台“一稳三促”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2万人。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计划,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6%、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聚焦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持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到60%。深化异地就医结算改革,异地住院联网结算率达到94%。健全特困老年人救助供养制度,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推广提升行动,补助范围实现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
  五是聚焦聚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出台深化十项机制推动作风能力提升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摘星夺旗+挂牌联动”双轮驱动考核,深化“党管人才·人才向党”品牌,加快推进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71万人。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先后出台强化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59项制度,“五位一体”全周期对村巡察体系建设在全省推广,连续4年深化开展“护航行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擦亮“清廉之岛”城市名片,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三、勇于先行先试,努力创造更多青岛改革鲜活经验
  积极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打造青岛特色改革亮点和品牌。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发布年度“标准化+”创新发展行动项目316个;成功入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平度市实现806宗宅基地有偿退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省级试点,协同推进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等8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3个产教联合体入选山东省首批示范性市域联合体。
  各位媒体朋友,回顾一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做好新时代改革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的方式方法。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青岛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奋力谱写改革新篇章,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增添强劲改革动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韩新刚主任的发布,下面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媒体。提问现在开始。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青岛市在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方面,做了哪些改革创新工作,有哪些改革成效?谢谢。
  颜丙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和招商引资作为重要工作主线聚力推进,发起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重点发力2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如下: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推进机制。坚持顶格推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出台三年行动方案,连续两年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多次专题部署推动重点工作,确保工作顶格推进。创新实施“链长制”。17位市级负责同志担任链长,各产业链组建工作专班,各区(市)选定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推出海尔智家、歌尔等首批47家链主企业,构建起链长挂帅、专班主抓、区(市)主战、链主企业共建的推进体系。狠抓工作落实。制定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工作要点,细化分解年度重点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实施季度摘星夺旗考核、年度综合考核,用好调度、督查、观摩、擂台比武等“组合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组织推进,创新实施路径。刚才,记者朋友提到了国家和省、市都很重视的“新质生产力”。围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在做大做强青岛优势产业、实现存量升级的同时,聚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增量崛起。比如,聚焦十大新兴产业链,规划建设专业园区。按照“一园一业”原则,每个园区聚焦1个主导产业,创新建立1个专班、1个规划、1套政策、1支招商队伍、1支基金“5个1”工作机制。目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8个专业园区实现挂牌运营,加快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比如,制定出台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力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等7大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再比如,创新“青岛制造+青岛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深化“两业”融合发展,我市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三是强化资源保障,创新服务举措。政策支持上,我们出台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集成服务事项清单等政策文件,推出53条综合性政策措施、64个具体服务事项助企惠企。要素保障上,创新制定用能权交易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场主体间用能权交易,今年以来,完成企业间用能权交易近100万吨,拉动投资400多亿元,节能降碳企业收益超1亿元,减排二氧化碳120余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协调服务上,我们参与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建设,搭建企业融资统一平台“青融通”,实现企业融资“一站式”服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创新建立“3+N”常态化政企沟通协商机制,倾听企业发展需求、建议,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小康网 记者:
  近年来,青岛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请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王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命线”抓紧抓实。今年以来,市委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青岛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进位争先。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全面加强营商环境政策供给。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制度创新。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营商环境领域综合性政策文件,推出100余类涉企政策措施。建立常态化政策宣传解读机制,开展线上线下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解读5000余次,抓好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各类经营主体。今年,围绕优化政策、服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六大环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制定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52条,拟于近期发布。比如,在行政审批服务领域,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快审批快落地,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定制化联合验收等改革,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减至40个工作日内,联合验收时限平均压减至12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基本实现“竣工即投产”。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照通投”改革,交易主体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参与投标,有力解决了CA证书跨区域互认难题,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全面整合全市惠企服务平台。紧盯企业需求,建立健全问题发现解决机制,针对全市惠企服务平台多头、分散的问题,强化系统集成,搭建全市统一的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企业诉求办理平台三大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比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目前已实现了与政务服务“一件事”平台互联互通,企业在完成准入准营及相关手续后,同步以“一件事”为单位,获取定制化的惠企政策“一本通”服务,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三是全面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聚焦“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品牌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人大立法确定每年11月1日为“青岛企业家日”。持续打造了常态化政企交流平台“矩阵”,在重点功能区、商协会、青岛市民中心等搭建了8处“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开展政企交流活动150余次,收集吸纳意见建议1400余条。充实优化了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体验官“三支队伍”,实现10个区市、重点产业链和各经济类型组织“三个全覆盖”,积极引导“三支队伍”当好企业诉求“调研员”、建言献策“参谋员”、营商环境“宣传员”,大力夯实“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基础。
  下一步,将持续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总目标,围绕加强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引路作用等方面,寻标对标、加压创新、精准施策,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青岛新闻网 记者: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是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请问,在教育领域我们是如何深化改革,保障市民这一需求的?谢谢。
  项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民心。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全力提升就学保障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创新建设机制,学位供给更加充足。构建与学龄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学位供需监测机制,落实配套学校(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供地、同步达到建设条件、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六同步”,去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76所,提供优质学位16.89万个。比如,市北区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同德小学,李沧区重庆中路学校,西海岸新区星海湾路小学等学校的投入使用,全面满足了今年达到历史峰值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
  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好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全面实施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优质资源扩容等行动,创新推出“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等模式,组织66名优秀校长参与“一长多校”办学,推动近几年新启用的94所学校全部实现高起点办学,53所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迅速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高新区以及各区市主城区一大批教育新高地迅速崛起。
  三是创新培养方式,教学质量更加优良。大兴教学研究之风,在坚持抓好校长听评课、大教研组建设等工作的同时,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抓好各个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后30%学生学业提升两翼突破,积极推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提升教与学的精准度。同时,我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进课堂,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小学生家长手册,推广“幸福路”家庭教育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幼、小、初新生家长衔接系列课程,组织开展“学情会商·家校面对面”专项行动,同家长们一起共商学生发展,达成育人共识,形成育人合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在全省第一方阵中稳中有升、再创新高,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稳居全省前列,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山东省体育联赛等活动中成绩均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教师队伍更加优质。全面加强优秀师资引进和教师梯队培养工作,新招聘公办教师2900余人,其中国家公费师范生277人,占全省生源的54%。选派新建学校校长、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高端研修,推出青年教师大比武等系列举措,举办首届中小学班主任节。2023年,全市新增齐鲁名师名校长79人,新增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培养人选85人,6人获评“齐鲁最美教师”和省教书育人楷模。
  观海新闻 记者: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请问今年以来在持续深化医改方面推出了哪些惠民便民利民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赵国磊:
  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突出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重点推出了3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是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双示范项目”,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新增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和齐鲁优势专科集群各1个,高标准打造10个攀峰学科,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各级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出台22项支持政策,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引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6个学科团队近300名专家进驻青岛,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治技术攻关,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建设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为重点,遴选出市南、胶州等5个区市开展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大医院与区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例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分别与市南区、莱西市合作,共同建设医疗集团,分别派出32名和78名专家进驻,为群众提供预防、诊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智慧赋能”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创新打造“全市一家医院”信息化应用场景,破除“转院就医重复检查”难题,全市有214家医疗机构实现10大类115项检查检验结果跨院互认,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完善智慧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功能,开通120余项智慧便民服务,实现网上预约、诊中陪诊、床旁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减少群众就诊时间,提升了诊疗服务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青岛实际,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群众健康所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进一步优化就医秩序、改善医疗服务,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主持人:
  感谢赵国磊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委改革办,联系电话:8591178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20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向大家介绍“市委深改委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韩新刚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颜丙峰先生;
  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项骏先生;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中医药局专职副局长 赵国磊先生;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军女士。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韩新刚主任围绕《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更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介绍我市改革工作有关情况,有请。
  韩新刚:
  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委改革办,向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安排,受市委改革办主要负责同志委托,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青岛市委深改委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压紧压实改革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市委深改委坚决扛牢全面深化改革政治责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抓改革。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深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研究重大改革任务,今年以来主持召开4次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改革议题15个。创新建立市委常委和副市长领衔抓改革机制,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一名领导领衔、一个单位牵头抓总、一批单位支持配合,引领带动全市改革形成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抓改革。健全完善市委改革办牵头、各专项小组负责、市直部门参与的改革推进机制,对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涉及多部门参与的改革难题,集体会商、合力推进。
  三是坚持打开大门抓改革。建立改革建议常态化征集机制,今年以来,面向全市广大机关干部广泛征集改革创新建议1800余条,对有价值的改革建议及时交办有关部门,凝聚起全市上下共谋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聚焦聚力攻坚突破,提升改革质效
  坚持统筹全局、把握重点、以点带面,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
  一是聚焦聚力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深化改革。坚持把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作为抓好全市改革工作的重要牵引,加快形成改革示范效应。上合示范区加速建设“四个中心”,新形成上合经贸综服平台2.0等26项制度创新成果。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新形成87项创新成果,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32项成果获国务院、国家部委、省政府推广。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列入省黄河战略的重大活动、省际合作事项均居全省首位。扎实推进经略海洋,崂山实验室加快发展,《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完成。制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获批我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高质量建设4个省级、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二是聚焦聚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力24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实施“链长制”,选树首批47家链主企业,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共同体,国家级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加快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新获批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8家,新争取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23家。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用能权交易改革,完成企业间用能权交易近100万吨,拉动投资400多亿元,获财政部通报表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计划,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190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三是聚焦聚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改革。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加强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制发年度协商计划,积极开展“界别同心汇”“倾听与商量”等平台建设工作,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建立民主党派议政建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省市县一体化推进机制。高水平举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推动全市旅游品质持续提升。创新社会治理,优化“青诉即办”群众诉求解决平台,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获批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四是聚焦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十大攻坚行动,城市内涵品质全面提升。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出台“一稳三促”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2万人。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计划,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6%、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聚焦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持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到60%。深化异地就医结算改革,异地住院联网结算率达到94%。健全特困老年人救助供养制度,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推广提升行动,补助范围实现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
  五是聚焦聚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出台深化十项机制推动作风能力提升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摘星夺旗+挂牌联动”双轮驱动考核,深化“党管人才·人才向党”品牌,加快推进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71万人。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先后出台强化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59项制度,“五位一体”全周期对村巡察体系建设在全省推广,连续4年深化开展“护航行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擦亮“清廉之岛”城市名片,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三、勇于先行先试,努力创造更多青岛改革鲜活经验
  积极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打造青岛特色改革亮点和品牌。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发布年度“标准化+”创新发展行动项目316个;成功入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平度市实现806宗宅基地有偿退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省级试点,协同推进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等8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3个产教联合体入选山东省首批示范性市域联合体。
  各位媒体朋友,回顾一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做好新时代改革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的方式方法。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青岛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奋力谱写改革新篇章,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增添强劲改革动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韩新刚主任的发布,下面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媒体。提问现在开始。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青岛市在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方面,做了哪些改革创新工作,有哪些改革成效?谢谢。
  颜丙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和招商引资作为重要工作主线聚力推进,发起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重点发力2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如下: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推进机制。坚持顶格推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出台三年行动方案,连续两年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多次专题部署推动重点工作,确保工作顶格推进。创新实施“链长制”。17位市级负责同志担任链长,各产业链组建工作专班,各区(市)选定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推出海尔智家、歌尔等首批47家链主企业,构建起链长挂帅、专班主抓、区(市)主战、链主企业共建的推进体系。狠抓工作落实。制定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工作要点,细化分解年度重点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实施季度摘星夺旗考核、年度综合考核,用好调度、督查、观摩、擂台比武等“组合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组织推进,创新实施路径。刚才,记者朋友提到了国家和省、市都很重视的“新质生产力”。围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在做大做强青岛优势产业、实现存量升级的同时,聚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增量崛起。比如,聚焦十大新兴产业链,规划建设专业园区。按照“一园一业”原则,每个园区聚焦1个主导产业,创新建立1个专班、1个规划、1套政策、1支招商队伍、1支基金“5个1”工作机制。目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8个专业园区实现挂牌运营,加快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比如,制定出台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力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等7大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再比如,创新“青岛制造+青岛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深化“两业”融合发展,我市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三是强化资源保障,创新服务举措。政策支持上,我们出台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集成服务事项清单等政策文件,推出53条综合性政策措施、64个具体服务事项助企惠企。要素保障上,创新制定用能权交易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场主体间用能权交易,今年以来,完成企业间用能权交易近100万吨,拉动投资400多亿元,节能降碳企业收益超1亿元,减排二氧化碳120余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协调服务上,我们参与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建设,搭建企业融资统一平台“青融通”,实现企业融资“一站式”服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创新建立“3+N”常态化政企沟通协商机制,倾听企业发展需求、建议,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小康网 记者:
  近年来,青岛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请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王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命线”抓紧抓实。今年以来,市委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青岛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进位争先。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全面加强营商环境政策供给。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制度创新。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营商环境领域综合性政策文件,推出100余类涉企政策措施。建立常态化政策宣传解读机制,开展线上线下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解读5000余次,抓好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各类经营主体。今年,围绕优化政策、服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六大环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制定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52条,拟于近期发布。比如,在行政审批服务领域,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快审批快落地,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定制化联合验收等改革,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减至40个工作日内,联合验收时限平均压减至12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基本实现“竣工即投产”。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照通投”改革,交易主体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参与投标,有力解决了CA证书跨区域互认难题,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全面整合全市惠企服务平台。紧盯企业需求,建立健全问题发现解决机制,针对全市惠企服务平台多头、分散的问题,强化系统集成,搭建全市统一的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企业诉求办理平台三大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比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目前已实现了与政务服务“一件事”平台互联互通,企业在完成准入准营及相关手续后,同步以“一件事”为单位,获取定制化的惠企政策“一本通”服务,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三是全面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聚焦“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品牌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人大立法确定每年11月1日为“青岛企业家日”。持续打造了常态化政企交流平台“矩阵”,在重点功能区、商协会、青岛市民中心等搭建了8处“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开展政企交流活动150余次,收集吸纳意见建议1400余条。充实优化了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体验官“三支队伍”,实现10个区市、重点产业链和各经济类型组织“三个全覆盖”,积极引导“三支队伍”当好企业诉求“调研员”、建言献策“参谋员”、营商环境“宣传员”,大力夯实“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基础。
  下一步,将持续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总目标,围绕加强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引路作用等方面,寻标对标、加压创新、精准施策,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青岛新闻网 记者: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是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请问,在教育领域我们是如何深化改革,保障市民这一需求的?谢谢。
  项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民心。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全力提升就学保障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创新建设机制,学位供给更加充足。构建与学龄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学位供需监测机制,落实配套学校(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供地、同步达到建设条件、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六同步”,去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76所,提供优质学位16.89万个。比如,市北区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同德小学,李沧区重庆中路学校,西海岸新区星海湾路小学等学校的投入使用,全面满足了今年达到历史峰值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
  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好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全面实施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优质资源扩容等行动,创新推出“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等模式,组织66名优秀校长参与“一长多校”办学,推动近几年新启用的94所学校全部实现高起点办学,53所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迅速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高新区以及各区市主城区一大批教育新高地迅速崛起。
  三是创新培养方式,教学质量更加优良。大兴教学研究之风,在坚持抓好校长听评课、大教研组建设等工作的同时,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抓好各个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后30%学生学业提升两翼突破,积极推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提升教与学的精准度。同时,我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进课堂,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小学生家长手册,推广“幸福路”家庭教育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幼、小、初新生家长衔接系列课程,组织开展“学情会商·家校面对面”专项行动,同家长们一起共商学生发展,达成育人共识,形成育人合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在全省第一方阵中稳中有升、再创新高,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稳居全省前列,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山东省体育联赛等活动中成绩均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教师队伍更加优质。全面加强优秀师资引进和教师梯队培养工作,新招聘公办教师2900余人,其中国家公费师范生277人,占全省生源的54%。选派新建学校校长、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高端研修,推出青年教师大比武等系列举措,举办首届中小学班主任节。2023年,全市新增齐鲁名师名校长79人,新增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培养人选85人,6人获评“齐鲁最美教师”和省教书育人楷模。
  观海新闻 记者: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请问今年以来在持续深化医改方面推出了哪些惠民便民利民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赵国磊:
  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突出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重点推出了3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是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双示范项目”,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新增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和齐鲁优势专科集群各1个,高标准打造10个攀峰学科,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各级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出台22项支持政策,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引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6个学科团队近300名专家进驻青岛,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治技术攻关,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建设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为重点,遴选出市南、胶州等5个区市开展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大医院与区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例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分别与市南区、莱西市合作,共同建设医疗集团,分别派出32名和78名专家进驻,为群众提供预防、诊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智慧赋能”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创新打造“全市一家医院”信息化应用场景,破除“转院就医重复检查”难题,全市有214家医疗机构实现10大类115项检查检验结果跨院互认,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完善智慧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功能,开通120余项智慧便民服务,实现网上预约、诊中陪诊、床旁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减少群众就诊时间,提升了诊疗服务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青岛实际,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群众健康所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进一步优化就医秩序、改善医疗服务,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主持人:
  感谢赵国磊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委改革办,联系电话:8591178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