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新闻发布会

浏览:59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9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刚刚揭晓。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举办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郑海涛同志;
  市社科联副主席、新闻发言人 王春元同志。
  欢迎两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郑海涛书记介绍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情况,有请。
  郑海涛: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市社科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倍受全市社科界关注的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历时4个多月,经过多道评审程序,现已组织完成。为了回应社科界对评奖工作的关注,也为了进一步扩大社科优秀成果奖的社会影响,宣传获奖成果,推介社科人才,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就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和评奖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
  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对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是各高等院校、党校、社科研究单位业绩考核、专业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受到全市社科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始于1985年。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到90年代,为评奖工作的初创阶段。最初每两年评选一次;1989年,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简称评委会)成立,作为评奖的领导机构,负责优秀成果的评选和奖励工作,评选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评委会下设办公室(简称评奖办),办公室设在青岛市社科联,具体负责评奖工作。此后,每年评选一次,奖项分为著作类、论文(含报告)类,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016年,是评奖工作的完善阶段。这个阶段,注重评奖工作的提升和制度化建设,形成了规范的评选程序、评审制度。比如2008年实行一等奖差额评选,调整奖项设置,同时提高了奖金额度。2013年增设“对策应用”和“教育学”学科组。2017年以来,为评奖工作的提升阶段。2017年严格评审标准,制定了一等奖的入选资格条件、智库类成果的评价标准和专家评选赋分标准。2018年实行匿名评选,放宽申报成果年限,上延两年。2019年进行初评,首次聘请市外专家。2020年要求成果查重,优化奖项等次的比例设置。2021年严格学科组专家赋分。2022年开始网上申报等。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使评审标准和程序更趋完善,评奖工作更加科学、客观和公正。
  从1985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共评出优秀成果3949项,这些成果在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服务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科评奖的评选,推出了优秀成果和社科人才,推动了学科建设,促进了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和市社科联,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参与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的部门、单位及社科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和评选情况
  为组织好今年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市评奖办于6月份下发申报通知,对申报条件、申报办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界定。今年,进一步优化网上申报流程,首次授权在青高校等社科研究机构网上初审。经过多渠道申报,共收到60多家单位推荐的申报成果399项。10月份,市评奖办组织专家进行成果初评,强化政治审读,进行合规性审查。经严格初审,确定383项成果上会评选,其中著作58项,占15%;论文、课题类成果325项,占85%。总体看,今年的申报成果质量高,覆盖面广,外文成果、智库应用成果和交叉学科成果数量比往年多。
  11月8日-10日,市评奖办组织召开了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会议。评审分为经济组、管理组、政治法学组、智库应用组、哲学社会学组、教育学组、语言文学艺术组和历史文化组八个学科组进行,共有40位评委参加。通过小组审读初评,联席会议复审和全体会议投票表决等程序,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这些成果已于11月13日-11月17日在青岛社科网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上报市评委会审定后,已通过青岛社科网向社会公布。经过作者申报、单位初评、资格复审、成果初评、会议评选、公示、评委会审核等环节,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评选出172项优秀成果。《汉魏六朝杂传研究》等20项成果获一等奖,《低碳城市的建设与评价研究——基于青岛市的案例分析》等56项成果获二等奖,《关于青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96项成果获三等奖(含青年社科奖40项)。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优化流程,完善评价标准和评选机制,增强评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严密性,确保了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一是方向正确,导向鲜明。本次评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鼓励学术创新。二是程序严谨,实行阳光评审。严肃评选纪律,首次成立监督小组,全过程监督会议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匿名评选、分级评审。坚持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成果的创新程度、综合水平、研究程度和成果价值,真正将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实践影响大、认可度广的成果推选出来。三是优化奖项设置。顺应青岛市社科事业发展趋势,着眼未来,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社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关于加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精神,在保持一、二等奖和奖项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取消新秀奖,名额纳入三等奖,并在三等奖中设置“青年社科奖”40项,主要用于奖励40周岁(含)以下青年学者的优秀成果,注重培养青年社科人才,助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出青岛、走向全国。四是合理布局专家结构。增加外聘专家数量,更新完善专家数据库,入库专家590人,提升同行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的主要特点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真实地反映了近三年我市社科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水平,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成果质量高。研究内容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基础理论研究在创新思想理论、传承先进文明、推动学科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一等奖获奖成果《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一书,50余万字,是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完成对汉魏六朝时期共328种杂传的清理、考订和阐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如《皇权下县:清代乡里制度实践运作的困境及其出路》一文,发表于《东岳论丛》,以清代乡里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传统中国的乡里治理模式进行细致考察,突破了传统的“国家与乡村”社会二元论,提出了全方位多元协同共治论,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立足实际,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解决问题、提炼经验,显示出学者们植根实践沃土、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如一等奖《关于加快打造我省氢能产业高地的建议》研究报告,被纳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同时被立项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招标课题,结项鉴定为“优秀”,获得时任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并被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纳应用,是一篇高水平的研究报告。获奖成果原发期刊或出版层次高,有9项成果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金融研究》《经济管理》《文史哲》《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体育科学》等国内顶级期刊和权威期刊上;有78项成果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有25项获奖成果是外文成果,最高影响因子18.1;14项著作类成果由一类出版社出版。
  二是社会反响好。很多获奖成果被学界引用转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一等奖《中国银行业竞争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一文,发表在《金融研究》,论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引、下载多次。再比如《大众地缘政治想象中的身份政治与“他者”形象——以美俄(苏)之间的大众文化形象建构为个案》一文,突破了国内传统的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运用国际比较的视野,对地缘政治学、文化研究、传播学等领域知识进行整合运用,研究揭示了大众文化产品对影响和塑造国际地缘政治想象的重要作用,研究难度大,现实意义强,对于我国掌握国际话语权,提升在国际交往中的国家形象具有较强的应用启示价值。
  三是青年学者研究实力不断增强。从获奖者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下青年学者120人,约占70%。一等奖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10人,占50%,最小的29岁;二等奖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34人,约占61%,最小的29岁;三等奖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76人,约占79%,最小的28岁。展现了我市社科研究后继有人、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的可喜局面。
  朋友们,优秀成果评选是社科界的一件大事和好事,不但关系着社科工作者个人的声望与待遇,也关系着我市社科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和建设。我们期望通过媒体的宣传,能使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希望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跟踪宣传报道获奖成果及作者。
  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市社科联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多提意见建议,我们将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评奖工作水平。
  关于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郑海涛书记的发布。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发布的内容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山东商报 记者:
  请问市评奖办在保证社科优秀成果评选的客观公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郑海涛: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年来,为了确保社科优秀成果评选的客观公正,我们做了大量努力,不断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机制,提升评奖的科学性、公信力和权威性。特别是今年,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加大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客观公正:
  一是加强对评奖工作的领导。成立评委会,作为评奖的领导机构,下设经济、管理等八个学科组。评审专家由市评奖办根据参评成果在各学科的分布情况,以及评选工作需要确定,一般在40人左右。实行轮换、回避原则,凡本人或直系亲属有成果参评的人员,不得参加评审会议。同一个部门、单位在同一学科组的专家不超过1人。已参加初评的专家,不再参加会议评审。
  二是评选标准严格。评选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主要从“创新程度”“研究难度”“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四个维度进行衡量。2020年开始,要求申报成果查重,文章重复率不得超过15%,著作和课题(研究报告)重复率不得超过25%,超过规定比例的不能申报,从源头上确保了成果质量。
  三是压实评审专家的责任。评委会充分授权,评审专家进行专业评审,对投票结果的专业性负责。公示成果时一并公示专家名单。
  四是评审程序严谨。抽取专家召开封闭会议,对申报成果进行匿名评选、分级评审。学科组评选时,评审专家参照赋分标准独立审读打分,各评审组综合组内专家意见,评定二、三等奖,提出一等奖的候选推荐意见。各等次获奖成果,均须获学科组三分之二(含)以上专家赞同方为有效。一等奖候选成果在全体会议上进行学科大组差额评选,须获三分之二(含)以上专家赞同方为有效。
  五是评审纪律严肃。今年首次成立监督小组,由市社科联分管纪检工作的副主席担任组长,抽调青岛大学监察学院和青岛社科青年联盟优秀代表担任监督员,对评选全过程监督。参加评审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遵守保密制度,坚决杜绝徇私情、拉选票、跑风漏气等不良风气。
  六是奖项设置合理。各学科组的奖项设置,依据该学科组申报数占申报总数的比例,结合青岛实际和学科发展需要确定。坚持质量优先,数量服从质量,允许各学科组各等次奖项有空缺,宁缺毋滥,确保评出研究精品。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请问社科优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今后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王春元: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青岛市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科学规范推进评奖工作,提高评奖工作的公平公正性,确实评选出体现青岛社科界研究水平的优秀成果,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面对青岛高校数量越来越多,社科队伍不断壮大,高质量、高水平的社科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情况,我们在广泛听取社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不断总结评奖工作规律,优化评选流程,完善评价体系和评选机制。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任务要求,在保持评奖政策连续性和制度体系稳定性、延续性的基础上,继续精益求精,使评奖工作更加科学严谨、公开公平公正,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科学、严谨的评审标准。社科成果评价标准的体系化一直是社科界的难题,近年来,各省市评奖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深入总结评奖工作规律,特别是在评价方法和评审标准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评价方法来看,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根据多年的评奖工作实践,借鉴其他省市社科成果评奖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在完善社科成果奖的评价标准时,应该把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我们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各奖项等次的入围资格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逐步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社科成果奖评价体系。
  二是持续改善专家结构。由于社科成果自身具有描述性、模糊性特点,很难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验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数据或指标进行直观地测定。因此,目前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以同行专家的定性评价和业内通常形成的评价体系为主。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缺点是难以避免对权威学者和现有评价体系过度依赖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提高外聘专家比例,打破地域学术圈,提升同行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三是提高评奖工作的数字化水平。今年,市社科联按照省委、市委和省社科联加快数字化建设的安排部署,着力创建青岛社科数字赋能中心,致力打造“服务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研究咨政平台、服务社科界的数字应用平台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社科普及宣教平台”,在数字社科建设方面迈出了开拓性的步伐。社科评奖工作今后将依托青岛社科数字赋能中心,开发、启用市社科联自己的评奖申报和管理系统,优化网上申报流程,提升评审工作效率,推进数字化改革。
  四是加强对获奖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力度。对于第37次获奖优秀成果,我们已经着手从多方面进行宣传推介,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后续,我们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宣传推介优秀成果。我们将适时组织召开颁奖会议,充分激发和调动获奖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我们将汇集一等奖获奖成果,编印成果汇编,上报市委市政府,供领导参阅,推动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将在《青岛日报》、青岛数字赋能中心刊载、展示获奖者和获奖成果,提升他们的社会知晓度。
  青岛经济广播 记者:
  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开展多年了,请介绍一下取得了哪些经验?
  王春元: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组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是全国社科联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能。实践证明,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是推出精品力作的重要平台,整合学术资源的重要抓手,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摇篮,也是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杠杆。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社科工作者的肯定与激励,也得到了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经过30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正确导向,是做好评奖工作的灵魂,这就决定了在整个评选工作中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把好政治导向关、学术质量关。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是确保获奖成果质量和评奖工作声誉的重要条件。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评选标准,注重学术规范,严肃评奖纪律。既重视站在学科前沿、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又重视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成果。发挥好社科界专家学者特别是评审专家的作用,相信社科专家、依靠社科专家,依靠评委,让学术的归于学术,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作用。
  三是坚持改革与探索,不断认识和掌握评奖工作规律。目前全国尚未设有统一的社科成果评奖管理机构和评奖规则,各地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各具特色。比如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社科联,目前只有青岛、西安少数城市实行匿名评审,大多是原件评审,而且多是两年评选一次。我们也将在吸取各地经验的同时,根据青岛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完善,继续坚持每年评审一次、匿名评审等原则。
  实践证明,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在增强社科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引导决策咨询,促进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衡量我市社科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评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社科评奖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导向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评奖工作水平。
  主持人:
  感谢王春元副主席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相关问题,会后可以联系青岛市社科联,联系电话:80798022。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2月9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刚刚揭晓。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举办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郑海涛同志;
  市社科联副主席、新闻发言人 王春元同志。
  欢迎两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郑海涛书记介绍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情况,有请。
  郑海涛: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市社科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倍受全市社科界关注的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历时4个多月,经过多道评审程序,现已组织完成。为了回应社科界对评奖工作的关注,也为了进一步扩大社科优秀成果奖的社会影响,宣传获奖成果,推介社科人才,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就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和评奖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
  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对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是各高等院校、党校、社科研究单位业绩考核、专业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受到全市社科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始于1985年。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到90年代,为评奖工作的初创阶段。最初每两年评选一次;1989年,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简称评委会)成立,作为评奖的领导机构,负责优秀成果的评选和奖励工作,评选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评委会下设办公室(简称评奖办),办公室设在青岛市社科联,具体负责评奖工作。此后,每年评选一次,奖项分为著作类、论文(含报告)类,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016年,是评奖工作的完善阶段。这个阶段,注重评奖工作的提升和制度化建设,形成了规范的评选程序、评审制度。比如2008年实行一等奖差额评选,调整奖项设置,同时提高了奖金额度。2013年增设“对策应用”和“教育学”学科组。2017年以来,为评奖工作的提升阶段。2017年严格评审标准,制定了一等奖的入选资格条件、智库类成果的评价标准和专家评选赋分标准。2018年实行匿名评选,放宽申报成果年限,上延两年。2019年进行初评,首次聘请市外专家。2020年要求成果查重,优化奖项等次的比例设置。2021年严格学科组专家赋分。2022年开始网上申报等。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使评审标准和程序更趋完善,评奖工作更加科学、客观和公正。
  从1985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共评出优秀成果3949项,这些成果在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服务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科评奖的评选,推出了优秀成果和社科人才,推动了学科建设,促进了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和市社科联,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参与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的部门、单位及社科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和评选情况
  为组织好今年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市评奖办于6月份下发申报通知,对申报条件、申报办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界定。今年,进一步优化网上申报流程,首次授权在青高校等社科研究机构网上初审。经过多渠道申报,共收到60多家单位推荐的申报成果399项。10月份,市评奖办组织专家进行成果初评,强化政治审读,进行合规性审查。经严格初审,确定383项成果上会评选,其中著作58项,占15%;论文、课题类成果325项,占85%。总体看,今年的申报成果质量高,覆盖面广,外文成果、智库应用成果和交叉学科成果数量比往年多。
  11月8日-10日,市评奖办组织召开了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会议。评审分为经济组、管理组、政治法学组、智库应用组、哲学社会学组、教育学组、语言文学艺术组和历史文化组八个学科组进行,共有40位评委参加。通过小组审读初评,联席会议复审和全体会议投票表决等程序,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这些成果已于11月13日-11月17日在青岛社科网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上报市评委会审定后,已通过青岛社科网向社会公布。经过作者申报、单位初评、资格复审、成果初评、会议评选、公示、评委会审核等环节,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评选出172项优秀成果。《汉魏六朝杂传研究》等20项成果获一等奖,《低碳城市的建设与评价研究——基于青岛市的案例分析》等56项成果获二等奖,《关于青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96项成果获三等奖(含青年社科奖40项)。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优化流程,完善评价标准和评选机制,增强评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严密性,确保了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一是方向正确,导向鲜明。本次评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鼓励学术创新。二是程序严谨,实行阳光评审。严肃评选纪律,首次成立监督小组,全过程监督会议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匿名评选、分级评审。坚持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成果的创新程度、综合水平、研究程度和成果价值,真正将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实践影响大、认可度广的成果推选出来。三是优化奖项设置。顺应青岛市社科事业发展趋势,着眼未来,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社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关于加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精神,在保持一、二等奖和奖项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取消新秀奖,名额纳入三等奖,并在三等奖中设置“青年社科奖”40项,主要用于奖励40周岁(含)以下青年学者的优秀成果,注重培养青年社科人才,助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出青岛、走向全国。四是合理布局专家结构。增加外聘专家数量,更新完善专家数据库,入库专家590人,提升同行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的主要特点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真实地反映了近三年我市社科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水平,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成果质量高。研究内容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基础理论研究在创新思想理论、传承先进文明、推动学科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一等奖获奖成果《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一书,50余万字,是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完成对汉魏六朝时期共328种杂传的清理、考订和阐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如《皇权下县:清代乡里制度实践运作的困境及其出路》一文,发表于《东岳论丛》,以清代乡里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传统中国的乡里治理模式进行细致考察,突破了传统的“国家与乡村”社会二元论,提出了全方位多元协同共治论,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立足实际,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解决问题、提炼经验,显示出学者们植根实践沃土、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如一等奖《关于加快打造我省氢能产业高地的建议》研究报告,被纳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同时被立项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招标课题,结项鉴定为“优秀”,获得时任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并被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纳应用,是一篇高水平的研究报告。获奖成果原发期刊或出版层次高,有9项成果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金融研究》《经济管理》《文史哲》《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体育科学》等国内顶级期刊和权威期刊上;有78项成果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有25项获奖成果是外文成果,最高影响因子18.1;14项著作类成果由一类出版社出版。
  二是社会反响好。很多获奖成果被学界引用转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一等奖《中国银行业竞争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一文,发表在《金融研究》,论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引、下载多次。再比如《大众地缘政治想象中的身份政治与“他者”形象——以美俄(苏)之间的大众文化形象建构为个案》一文,突破了国内传统的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运用国际比较的视野,对地缘政治学、文化研究、传播学等领域知识进行整合运用,研究揭示了大众文化产品对影响和塑造国际地缘政治想象的重要作用,研究难度大,现实意义强,对于我国掌握国际话语权,提升在国际交往中的国家形象具有较强的应用启示价值。
  三是青年学者研究实力不断增强。从获奖者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下青年学者120人,约占70%。一等奖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10人,占50%,最小的29岁;二等奖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34人,约占61%,最小的29岁;三等奖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76人,约占79%,最小的28岁。展现了我市社科研究后继有人、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的可喜局面。
  朋友们,优秀成果评选是社科界的一件大事和好事,不但关系着社科工作者个人的声望与待遇,也关系着我市社科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和建设。我们期望通过媒体的宣传,能使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希望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跟踪宣传报道获奖成果及作者。
  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市社科联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多提意见建议,我们将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评奖工作水平。
  关于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郑海涛书记的发布。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发布的内容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山东商报 记者:
  请问市评奖办在保证社科优秀成果评选的客观公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郑海涛: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年来,为了确保社科优秀成果评选的客观公正,我们做了大量努力,不断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机制,提升评奖的科学性、公信力和权威性。特别是今年,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加大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客观公正:
  一是加强对评奖工作的领导。成立评委会,作为评奖的领导机构,下设经济、管理等八个学科组。评审专家由市评奖办根据参评成果在各学科的分布情况,以及评选工作需要确定,一般在40人左右。实行轮换、回避原则,凡本人或直系亲属有成果参评的人员,不得参加评审会议。同一个部门、单位在同一学科组的专家不超过1人。已参加初评的专家,不再参加会议评审。
  二是评选标准严格。评选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主要从“创新程度”“研究难度”“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四个维度进行衡量。2020年开始,要求申报成果查重,文章重复率不得超过15%,著作和课题(研究报告)重复率不得超过25%,超过规定比例的不能申报,从源头上确保了成果质量。
  三是压实评审专家的责任。评委会充分授权,评审专家进行专业评审,对投票结果的专业性负责。公示成果时一并公示专家名单。
  四是评审程序严谨。抽取专家召开封闭会议,对申报成果进行匿名评选、分级评审。学科组评选时,评审专家参照赋分标准独立审读打分,各评审组综合组内专家意见,评定二、三等奖,提出一等奖的候选推荐意见。各等次获奖成果,均须获学科组三分之二(含)以上专家赞同方为有效。一等奖候选成果在全体会议上进行学科大组差额评选,须获三分之二(含)以上专家赞同方为有效。
  五是评审纪律严肃。今年首次成立监督小组,由市社科联分管纪检工作的副主席担任组长,抽调青岛大学监察学院和青岛社科青年联盟优秀代表担任监督员,对评选全过程监督。参加评审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遵守保密制度,坚决杜绝徇私情、拉选票、跑风漏气等不良风气。
  六是奖项设置合理。各学科组的奖项设置,依据该学科组申报数占申报总数的比例,结合青岛实际和学科发展需要确定。坚持质量优先,数量服从质量,允许各学科组各等次奖项有空缺,宁缺毋滥,确保评出研究精品。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请问社科优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今后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王春元: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青岛市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科学规范推进评奖工作,提高评奖工作的公平公正性,确实评选出体现青岛社科界研究水平的优秀成果,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面对青岛高校数量越来越多,社科队伍不断壮大,高质量、高水平的社科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情况,我们在广泛听取社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不断总结评奖工作规律,优化评选流程,完善评价体系和评选机制。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任务要求,在保持评奖政策连续性和制度体系稳定性、延续性的基础上,继续精益求精,使评奖工作更加科学严谨、公开公平公正,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科学、严谨的评审标准。社科成果评价标准的体系化一直是社科界的难题,近年来,各省市评奖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深入总结评奖工作规律,特别是在评价方法和评审标准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评价方法来看,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根据多年的评奖工作实践,借鉴其他省市社科成果评奖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在完善社科成果奖的评价标准时,应该把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我们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各奖项等次的入围资格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逐步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社科成果奖评价体系。
  二是持续改善专家结构。由于社科成果自身具有描述性、模糊性特点,很难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验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数据或指标进行直观地测定。因此,目前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以同行专家的定性评价和业内通常形成的评价体系为主。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缺点是难以避免对权威学者和现有评价体系过度依赖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提高外聘专家比例,打破地域学术圈,提升同行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三是提高评奖工作的数字化水平。今年,市社科联按照省委、市委和省社科联加快数字化建设的安排部署,着力创建青岛社科数字赋能中心,致力打造“服务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研究咨政平台、服务社科界的数字应用平台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社科普及宣教平台”,在数字社科建设方面迈出了开拓性的步伐。社科评奖工作今后将依托青岛社科数字赋能中心,开发、启用市社科联自己的评奖申报和管理系统,优化网上申报流程,提升评审工作效率,推进数字化改革。
  四是加强对获奖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力度。对于第37次获奖优秀成果,我们已经着手从多方面进行宣传推介,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后续,我们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宣传推介优秀成果。我们将适时组织召开颁奖会议,充分激发和调动获奖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我们将汇集一等奖获奖成果,编印成果汇编,上报市委市政府,供领导参阅,推动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将在《青岛日报》、青岛数字赋能中心刊载、展示获奖者和获奖成果,提升他们的社会知晓度。
  青岛经济广播 记者:
  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开展多年了,请介绍一下取得了哪些经验?
  王春元: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组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是全国社科联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能。实践证明,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是推出精品力作的重要平台,整合学术资源的重要抓手,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摇篮,也是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杠杆。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社科工作者的肯定与激励,也得到了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经过30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正确导向,是做好评奖工作的灵魂,这就决定了在整个评选工作中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把好政治导向关、学术质量关。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是确保获奖成果质量和评奖工作声誉的重要条件。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评选标准,注重学术规范,严肃评奖纪律。既重视站在学科前沿、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又重视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成果。发挥好社科界专家学者特别是评审专家的作用,相信社科专家、依靠社科专家,依靠评委,让学术的归于学术,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作用。
  三是坚持改革与探索,不断认识和掌握评奖工作规律。目前全国尚未设有统一的社科成果评奖管理机构和评奖规则,各地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各具特色。比如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社科联,目前只有青岛、西安少数城市实行匿名评审,大多是原件评审,而且多是两年评选一次。我们也将在吸取各地经验的同时,根据青岛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完善,继续坚持每年评审一次、匿名评审等原则。
  实践证明,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在增强社科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引导决策咨询,促进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衡量我市社科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评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社科评奖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导向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评奖工作水平。
  主持人:
  感谢王春元副主席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相关问题,会后可以联系青岛市社科联,联系电话:80798022。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