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沿黄省区产业及科技合作 协同发展 互惠共赢》新闻发布会

浏览:123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21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充分展示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优势特色,强化使命担当,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举措、创新案例、生动实践、阶段成果,上周我们推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主题系列的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发布的主题是“加强与沿黄省区产业及科技合作 协同发展 互惠共赢”。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海尔集团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波同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大川同志;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天传同志;
  海尔集团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 官祥臻同志;
  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永昌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波副市长介绍《加强与沿黄省区产业及科技合作 协同发展 互惠共赢》有关情况,有请。
  王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创造,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青岛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和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的关键作用,联动省会、协同胶东、服务山东、辐射沿黄,面向更大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在产业合作、协同创新、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青岛“智造”成果惠及沿黄省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优势互补,深化产业合作
  立足青岛产业发展基础和“链主”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带动优势,引导和支持青岛龙头企业在沿黄省区谋划布局重大合作项目,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一是持续拓展先进制造业产能合作。发挥青岛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依托沿黄省区土地、能源等资源禀赋,沿黄河流域布局了一批引领性强的重点项目。海尔集团在郑州投资建设的热水器智能制造基地,入选全球首座热水器行业端到端“灯塔工厂”。中车四方研究所在青海海西州投资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产业园及源网荷储新能源电站,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二是不断深化现代农业互利共赢。将“沿黄所需”与“青岛所能”相结合,加速农业合作新模式导入沿黄流域。我市食品企业利和味道投资建设的利和萃取陇南工厂,是青岛与陇南首个签约、首个建成投产的东西协作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收购花椒超过6000吨,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凯盛浩丰农业在陕西、宁夏等地建成7个总面积51.7万平方米的智慧玻璃温室基地,实现“温、光、气、水”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青岛艾迪生物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将种植业与制造业相结合,在定西开发7万亩万寿菊种植基地,每年加工生产叶黄素1000吨,贡献产值4.5亿元。
  二、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加快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推动形成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新型创新体系。
  一是联合攻克关键技术。发挥青岛创新资源集中、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深化与沿黄省区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科技协同。中车四方股份与山西中车永济电机等单位共同实施下一代列车轻量化关键技术和部件研发等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海尔西北研发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深化智慧家居、工业互联网、大健康等领域产业合作。展诚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实时处理器设计服务平台,加快国产嵌入式处理器芯片及系统的开发应用。
  二是强化科技惠民帮扶。聚焦沿黄省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建立耐盐碱水稻示范种植基地,推广耐盐碱水稻丰产栽培新模式。牵头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援建设甘肃陇南玫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定西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加快惠民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推动成果有效对接。依托半岛科创联盟、黄河科创联盟,推广应用青岛首创的“云端研发”新模式,上云企业80%以上的需求一周内就可得到响应、有些仅需几分钟,供需对接时间成本降低90%以上,有效地缓解和解决了沿黄省区部分中小企业创新难的问题。
  三、坚持平台赋能,深化数智融合
  青岛坚持以工业互联网为百业赋能,牵头制定了“打造青岛样板-推动山东复制-加速沿黄落地”的“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加速沿黄省区产业数字化转型。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5年位列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持续为沿黄省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工厂改造服务,助力企业实施核心装备和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工赋青岛”模式已在四川德阳复制落地,与当地头部企业特变电工等共建的“海川云服”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德阳95%以上的规上企业。与河南中航光电、宇通汽车等头部企业合作设计的“设备管理+MES+自动化单元”模式,打通数字化工厂“最后一公里”。
  四、坚持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能级
  坚持生态优先,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积极在沿黄省区推广先进节能节水降碳工艺、技术和装备,坚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绿色制造示范培育机制。青岛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9家(其中7家位于沿黄省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推出绿色设计产品192款,获全省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一等”等次,奠定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青岛炼化、海湾化学蝉联国家行业能效“领跑者”榜首;青岛炼化等入选2022年水效领跑者企业,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二是扎实推进与沿黄省区“双碳”共建工作。投资7730万元在定西市建设“青岛林”,建设东西部协作生态林2.1万亩,为定西林草生态建设提供“真金白银”的保障。依托海尔集团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绿色循环生态体系,建设国内首家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拆解规模200万台,再生能力3万吨,碳减排量1.7万吨。双星集团旗下的伊克斯达智能装备在河南汝南县建成了全球首个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工业4.0”智能化工厂,每年可处理废旧轮胎10万吨,并实现100%回收利用。
  各位媒体界朋友!产业联动合作、科技协同创新、数字赋能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和务实举措。下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战略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深化产业务实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制造业数智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充分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优势,促进沿黄省区与平台上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为推动全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贡献更多的青岛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王波副市长的发布。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围绕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我市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强龙头”和黄河流域产业实力较为突出的工业强市,请问下一步在推动产业发展、引领产业联动合作,支撑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开展哪些举措?谢谢。
  刘大川: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围绕产业的发展和合作,下一步,我们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工作主线,聚焦深化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化提升“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为推动黄河流域联动协作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一)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聚焦“一链一策”推进优势产业扩能升级、“一园一策”加速新兴产业集聚突破,“点”上做强链主企业,“线”上建链延链强链,“面”上建好园区平台,持续扩大在沿黄省区的影响力,联合争创国家级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支持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海工装备和仪器仪表等产业集群冲刺“国家队”,带动沿黄省区有条件的城市和重点城市群,联合创建一批有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链万企”平台,面向沿黄省区重点城市,加快提升产业链供需对接和融通发展水平。
  (二)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行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崂山实验室以及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虚拟现实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与沿黄省区上下游企业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优化“市场主导+揭榜挂帅”机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托沿黄城市能源、土地等资源禀赋,布局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东数西算”工程,积极创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保持全省领跑、全国领先。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深化“工赋青岛”行动,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持续放大全球“灯塔工厂”、全国“双跨”平台、国家“数字领航”企业示范效应,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标杆,引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增量提升行动。突出“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实施重大项目招大引强和企业倍增行动,依托央企资源引进一批沿黄省区重点上下游配套企业,推进一批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百余家重点企业倍增发展,做大工业规模总量。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积极争创国家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效益和质量。
  回答完毕,谢谢!
  大众网 记者:
  近年来,青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请您围绕着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东西部科技联动合作方面介绍下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谢谢。
  李天传:
  首先,感谢这位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们锚定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任务,狠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等工作,与沿黄流域相关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
  一是创新平台合作成效明显。我们先后推动了中科院兰化所、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落地青岛。其中,市科技局与城阳区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支持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创新基地,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新建联合实验室 3 个、省级通信和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1个,完成企业数字化诊断 500 余家,签订产学研协议 23 项。
  二是技术成果对接不断深化。我们依托檬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新模式,帮助中小企业云上链接创新资源,赋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目前,已累计发布企业需求 4000 余项,开展线上线下产学研对接 3700 场次。同时,依托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面向沿黄流域 9 省复制推广“云端研发”模式,已在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化升级、降本增效等方面开展服务 1.2 万次。
  三是科技对口协作喜结硕果。在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市科技局联合青岛高新区,与陕西佳县政府开展定点帮扶,签署三方协议,共同搭建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今年 3 月,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联合开展高端光通信芯片衬底项目研发,形成了东西部、上下游的产业链创新链互动协同该项目也列入了我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范畴。
  四是科技孵化生态持续改善。我们依托科创联盟、技术转移联合办公室等平台渠道,成功推动青岛市孵化器协会,与河南、甘肃、青海、成都等省市科技行业协会达成合作、签署协议。其中,已与甘肃、青海两省共同培养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人才超过 50名。同时,积极组织我市科技部门、孵化器机构赴成都、西安开展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平台专题调研,与陕西省达成共建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合作意向。
  五是科技合作项目进展迅速。我们通过实施产业集群培育专项,进一步加强与沿黄流域城市协同创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及产业化示范。比如,支持中石化经纬,与东营市的山东省中地易采石油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研发旋转地质导向装备;支持蓝海易氢动力有限公司,与济南市的山东利普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开发无人机氢能燃料电池;支持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联合开发国产嵌入式高性能、高可靠处理器芯片及应用系统项目。
  以上这些,都是东西部科技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科技协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探索同沿黄流域省市之间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更好服务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谢谢!
  鲁网 记者: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聚焦产业创新发展优势,赋能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海尔的探索实践,请谈一下,海尔如何推动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谢谢。
  官祥臻: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贯彻落实指示精神,海尔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等三个方面上“走在前”:
  (一)在加速产业转型,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一方面,海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已经打造出6座灯塔工厂和1座可持续灯塔工厂,其中在黄河流域的青岛、郑州分别打造出中央空调、冰箱和热水器3座灯塔工厂,探索出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新模式,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黄河流域大多数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三步走的“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从打造青岛样板、推动山东复制再到加速黄河流域落地,以数字化转型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青岛,海尔与市委市政府共同探索出“工赋青岛”1+N+X的工业互联网赋能模式,仅2022年就已经赋能青岛地区企业4500家,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目前这一模式已经走向山东,在济南、淄博、东营、滨州等地推广落地,同时该模式在四川、陕西、甘肃等黄河流域省市也落地推广,助力黄河流域企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在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联合体构筑高能级科创平台上走在前。
  目前海尔已经牵头打造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等20多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充分发挥这些科创平台的生态聚合作用,海尔正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布局,在黄河流域不仅布局西北创新中心,同时还与西安交大、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沿黄高校实施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聚焦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
  (三)在产业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产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上走在前。
  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数字化与绿色转型融合,海尔提出了“6-G”战略,形成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处置、绿色采购”的“6-G”战略,将低碳节能融入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驱动产业链全流程绿色发展。以海尔打造的行业第一个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为例,这一工厂每年能够拆解家电200万台,年碳减排量约为1.7万吨。
  同时,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打造了开放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赋能平台,为用户提供新能源、绿电交易、节能减碳、碳资产管理等全流程解决方案,推动合作伙伴和工业园区实现绿色发展。以青岛海尔中德工业园为例,通过应用卡奥斯智慧能源总控平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达80%以上,年二氧化碳的减排量约3.22万吨,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灯塔基地”。目前这种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已应用在全国18个工业园区、55个互联工厂落地应用,让更多园区企业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回答完毕,谢谢!
  观海新闻 记者:
  请问利和味道如何用“一颗鲜花椒的跨区域产业创新网络”,来聚焦产业创新发展优势,赋能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张永昌: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利和味道成立于2010年7月1日,每年与党同时庆祝生日,铭记党领导人民改善了生活。公司是一家以食品为中心的产业链级别的食品科技公司,以“共创全球美味”为企业使命,公司历经13年,构建了“以味道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链,在青岛、陇南、库尔勒分别建立了天然味道萃取、复合调味品、调理食品等多家生产工厂;在青岛、上海、成都设有超5000平米的研发中心,形成了调味品和调理食品两条业务线,“利和味道”“朕宅”“番时番”等高品质品牌体系,产品屡获国际风味大奖,并获得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
  利和味道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部署中,实现了以下成果:
  (一)破译味道密码,结合“花椒中国麻”“风味数字化”密码与文化基因,搭建资本产业结合的共同创新平台。
  公司不仅从香辛料文化入手,讲好花椒故事,传播中国古老香辛料的魅力渊源,还采用“政府、产业、资本、企业、社会等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以产业为根,投资驱动,打造城市投资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推动一系列花椒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消费体验创新,结合“花椒中国麻”推动构建中国花椒利益相关方可持续发展生态,以数字化定量引领中国“味道标准化”走向世界。
  (二)攻克关键生产技术设备国产化难题,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公司自主研发了万升级超临界萃取设备,将花椒、生姜等品类做到了极致。并将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技术装备,输出到花椒原产地,建设了红花椒原产地最大的万升级超临界萃取工厂。该生产线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装备首台套”。
  (三)以数字化升级带动黄河流域协作地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万升级超临界萃取4.0版数字化系统应用于利和萃取陇南项目,并用风味数字化标准化技术,指导当地花椒种植和采收,引领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建设了青岛市与陇南市首个建成投产的东西协作重点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产品入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特色风味食品目录”。陇南公司目前已被认定为甘肃省花椒产业链链主企业。
  (四)做“家人放心”食品。
  公司所有产品均采用优质原料,在全国重要的优质的核心风味原料产区,建设自主可控的原料工厂,拥有优质产区的原料资源,保证营养丰富、风味纯正的优质原料稳定供给。利和味道始终坚持绿色、天然、健康的食品加工制造路线,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升级,解决食品不添加防腐剂存储难题,打造高品质调味品和食品品牌,为中国百姓提供了更美味、更健康、更丰富的餐桌选择,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贡献利和味道的力量。
  十多年来,利和味道从专业的餐饮服务拓展到直达每个家庭的消费食品品牌。未来希望继续与各界朋友一起,携手“共创全球美味”,将全球美食新体验和这份家人放心的承诺变成餐桌上的每一份佳肴!
  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
  感谢张永昌总经理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52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21日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充分展示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优势特色,强化使命担当,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举措、创新案例、生动实践、阶段成果,上周我们推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主题系列的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发布的主题是“加强与沿黄省区产业及科技合作 协同发展 互惠共赢”。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海尔集团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波同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大川同志;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天传同志;
  海尔集团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 官祥臻同志;
  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永昌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波副市长介绍《加强与沿黄省区产业及科技合作 协同发展 互惠共赢》有关情况,有请。
  王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创造,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青岛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和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的关键作用,联动省会、协同胶东、服务山东、辐射沿黄,面向更大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在产业合作、协同创新、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青岛“智造”成果惠及沿黄省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优势互补,深化产业合作
  立足青岛产业发展基础和“链主”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带动优势,引导和支持青岛龙头企业在沿黄省区谋划布局重大合作项目,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一是持续拓展先进制造业产能合作。发挥青岛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依托沿黄省区土地、能源等资源禀赋,沿黄河流域布局了一批引领性强的重点项目。海尔集团在郑州投资建设的热水器智能制造基地,入选全球首座热水器行业端到端“灯塔工厂”。中车四方研究所在青海海西州投资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产业园及源网荷储新能源电站,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二是不断深化现代农业互利共赢。将“沿黄所需”与“青岛所能”相结合,加速农业合作新模式导入沿黄流域。我市食品企业利和味道投资建设的利和萃取陇南工厂,是青岛与陇南首个签约、首个建成投产的东西协作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收购花椒超过6000吨,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凯盛浩丰农业在陕西、宁夏等地建成7个总面积51.7万平方米的智慧玻璃温室基地,实现“温、光、气、水”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青岛艾迪生物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将种植业与制造业相结合,在定西开发7万亩万寿菊种植基地,每年加工生产叶黄素1000吨,贡献产值4.5亿元。
  二、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加快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推动形成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新型创新体系。
  一是联合攻克关键技术。发挥青岛创新资源集中、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深化与沿黄省区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科技协同。中车四方股份与山西中车永济电机等单位共同实施下一代列车轻量化关键技术和部件研发等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海尔西北研发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深化智慧家居、工业互联网、大健康等领域产业合作。展诚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实时处理器设计服务平台,加快国产嵌入式处理器芯片及系统的开发应用。
  二是强化科技惠民帮扶。聚焦沿黄省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建立耐盐碱水稻示范种植基地,推广耐盐碱水稻丰产栽培新模式。牵头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援建设甘肃陇南玫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定西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加快惠民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推动成果有效对接。依托半岛科创联盟、黄河科创联盟,推广应用青岛首创的“云端研发”新模式,上云企业80%以上的需求一周内就可得到响应、有些仅需几分钟,供需对接时间成本降低90%以上,有效地缓解和解决了沿黄省区部分中小企业创新难的问题。
  三、坚持平台赋能,深化数智融合
  青岛坚持以工业互联网为百业赋能,牵头制定了“打造青岛样板-推动山东复制-加速沿黄落地”的“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加速沿黄省区产业数字化转型。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5年位列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持续为沿黄省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工厂改造服务,助力企业实施核心装备和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工赋青岛”模式已在四川德阳复制落地,与当地头部企业特变电工等共建的“海川云服”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德阳95%以上的规上企业。与河南中航光电、宇通汽车等头部企业合作设计的“设备管理+MES+自动化单元”模式,打通数字化工厂“最后一公里”。
  四、坚持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能级
  坚持生态优先,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积极在沿黄省区推广先进节能节水降碳工艺、技术和装备,坚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绿色制造示范培育机制。青岛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9家(其中7家位于沿黄省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推出绿色设计产品192款,获全省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一等”等次,奠定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青岛炼化、海湾化学蝉联国家行业能效“领跑者”榜首;青岛炼化等入选2022年水效领跑者企业,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二是扎实推进与沿黄省区“双碳”共建工作。投资7730万元在定西市建设“青岛林”,建设东西部协作生态林2.1万亩,为定西林草生态建设提供“真金白银”的保障。依托海尔集团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绿色循环生态体系,建设国内首家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拆解规模200万台,再生能力3万吨,碳减排量1.7万吨。双星集团旗下的伊克斯达智能装备在河南汝南县建成了全球首个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工业4.0”智能化工厂,每年可处理废旧轮胎10万吨,并实现100%回收利用。
  各位媒体界朋友!产业联动合作、科技协同创新、数字赋能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和务实举措。下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战略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深化产业务实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制造业数智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充分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优势,促进沿黄省区与平台上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为推动全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贡献更多的青岛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王波副市长的发布。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围绕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
  我市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强龙头”和黄河流域产业实力较为突出的工业强市,请问下一步在推动产业发展、引领产业联动合作,支撑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开展哪些举措?谢谢。
  刘大川: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围绕产业的发展和合作,下一步,我们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工作主线,聚焦深化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化提升“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为推动黄河流域联动协作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一)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聚焦“一链一策”推进优势产业扩能升级、“一园一策”加速新兴产业集聚突破,“点”上做强链主企业,“线”上建链延链强链,“面”上建好园区平台,持续扩大在沿黄省区的影响力,联合争创国家级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支持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海工装备和仪器仪表等产业集群冲刺“国家队”,带动沿黄省区有条件的城市和重点城市群,联合创建一批有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链万企”平台,面向沿黄省区重点城市,加快提升产业链供需对接和融通发展水平。
  (二)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行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崂山实验室以及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虚拟现实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与沿黄省区上下游企业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优化“市场主导+揭榜挂帅”机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托沿黄城市能源、土地等资源禀赋,布局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东数西算”工程,积极创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保持全省领跑、全国领先。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深化“工赋青岛”行动,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持续放大全球“灯塔工厂”、全国“双跨”平台、国家“数字领航”企业示范效应,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标杆,引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增量提升行动。突出“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实施重大项目招大引强和企业倍增行动,依托央企资源引进一批沿黄省区重点上下游配套企业,推进一批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百余家重点企业倍增发展,做大工业规模总量。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积极争创国家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效益和质量。
  回答完毕,谢谢!
  大众网 记者:
  近年来,青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请您围绕着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东西部科技联动合作方面介绍下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谢谢。
  李天传:
  首先,感谢这位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们锚定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任务,狠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等工作,与沿黄流域相关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
  一是创新平台合作成效明显。我们先后推动了中科院兰化所、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落地青岛。其中,市科技局与城阳区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支持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创新基地,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新建联合实验室 3 个、省级通信和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1个,完成企业数字化诊断 500 余家,签订产学研协议 23 项。
  二是技术成果对接不断深化。我们依托檬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新模式,帮助中小企业云上链接创新资源,赋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目前,已累计发布企业需求 4000 余项,开展线上线下产学研对接 3700 场次。同时,依托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面向沿黄流域 9 省复制推广“云端研发”模式,已在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化升级、降本增效等方面开展服务 1.2 万次。
  三是科技对口协作喜结硕果。在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市科技局联合青岛高新区,与陕西佳县政府开展定点帮扶,签署三方协议,共同搭建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今年 3 月,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联合开展高端光通信芯片衬底项目研发,形成了东西部、上下游的产业链创新链互动协同该项目也列入了我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范畴。
  四是科技孵化生态持续改善。我们依托科创联盟、技术转移联合办公室等平台渠道,成功推动青岛市孵化器协会,与河南、甘肃、青海、成都等省市科技行业协会达成合作、签署协议。其中,已与甘肃、青海两省共同培养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人才超过 50名。同时,积极组织我市科技部门、孵化器机构赴成都、西安开展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平台专题调研,与陕西省达成共建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合作意向。
  五是科技合作项目进展迅速。我们通过实施产业集群培育专项,进一步加强与沿黄流域城市协同创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及产业化示范。比如,支持中石化经纬,与东营市的山东省中地易采石油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研发旋转地质导向装备;支持蓝海易氢动力有限公司,与济南市的山东利普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开发无人机氢能燃料电池;支持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联合开发国产嵌入式高性能、高可靠处理器芯片及应用系统项目。
  以上这些,都是东西部科技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科技协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探索同沿黄流域省市之间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更好服务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谢谢!
  鲁网 记者: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聚焦产业创新发展优势,赋能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海尔的探索实践,请谈一下,海尔如何推动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谢谢。
  官祥臻: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贯彻落实指示精神,海尔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等三个方面上“走在前”:
  (一)在加速产业转型,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一方面,海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已经打造出6座灯塔工厂和1座可持续灯塔工厂,其中在黄河流域的青岛、郑州分别打造出中央空调、冰箱和热水器3座灯塔工厂,探索出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新模式,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黄河流域大多数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三步走的“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从打造青岛样板、推动山东复制再到加速黄河流域落地,以数字化转型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青岛,海尔与市委市政府共同探索出“工赋青岛”1+N+X的工业互联网赋能模式,仅2022年就已经赋能青岛地区企业4500家,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目前这一模式已经走向山东,在济南、淄博、东营、滨州等地推广落地,同时该模式在四川、陕西、甘肃等黄河流域省市也落地推广,助力黄河流域企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在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联合体构筑高能级科创平台上走在前。
  目前海尔已经牵头打造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等20多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充分发挥这些科创平台的生态聚合作用,海尔正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布局,在黄河流域不仅布局西北创新中心,同时还与西安交大、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沿黄高校实施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聚焦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
  (三)在产业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产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上走在前。
  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数字化与绿色转型融合,海尔提出了“6-G”战略,形成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处置、绿色采购”的“6-G”战略,将低碳节能融入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驱动产业链全流程绿色发展。以海尔打造的行业第一个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为例,这一工厂每年能够拆解家电200万台,年碳减排量约为1.7万吨。
  同时,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打造了开放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赋能平台,为用户提供新能源、绿电交易、节能减碳、碳资产管理等全流程解决方案,推动合作伙伴和工业园区实现绿色发展。以青岛海尔中德工业园为例,通过应用卡奥斯智慧能源总控平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达80%以上,年二氧化碳的减排量约3.22万吨,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灯塔基地”。目前这种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已应用在全国18个工业园区、55个互联工厂落地应用,让更多园区企业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回答完毕,谢谢!
  观海新闻 记者:
  请问利和味道如何用“一颗鲜花椒的跨区域产业创新网络”,来聚焦产业创新发展优势,赋能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张永昌: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利和味道成立于2010年7月1日,每年与党同时庆祝生日,铭记党领导人民改善了生活。公司是一家以食品为中心的产业链级别的食品科技公司,以“共创全球美味”为企业使命,公司历经13年,构建了“以味道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链,在青岛、陇南、库尔勒分别建立了天然味道萃取、复合调味品、调理食品等多家生产工厂;在青岛、上海、成都设有超5000平米的研发中心,形成了调味品和调理食品两条业务线,“利和味道”“朕宅”“番时番”等高品质品牌体系,产品屡获国际风味大奖,并获得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
  利和味道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部署中,实现了以下成果:
  (一)破译味道密码,结合“花椒中国麻”“风味数字化”密码与文化基因,搭建资本产业结合的共同创新平台。
  公司不仅从香辛料文化入手,讲好花椒故事,传播中国古老香辛料的魅力渊源,还采用“政府、产业、资本、企业、社会等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以产业为根,投资驱动,打造城市投资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推动一系列花椒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消费体验创新,结合“花椒中国麻”推动构建中国花椒利益相关方可持续发展生态,以数字化定量引领中国“味道标准化”走向世界。
  (二)攻克关键生产技术设备国产化难题,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公司自主研发了万升级超临界萃取设备,将花椒、生姜等品类做到了极致。并将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技术装备,输出到花椒原产地,建设了红花椒原产地最大的万升级超临界萃取工厂。该生产线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装备首台套”。
  (三)以数字化升级带动黄河流域协作地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万升级超临界萃取4.0版数字化系统应用于利和萃取陇南项目,并用风味数字化标准化技术,指导当地花椒种植和采收,引领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建设了青岛市与陇南市首个建成投产的东西协作重点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产品入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特色风味食品目录”。陇南公司目前已被认定为甘肃省花椒产业链链主企业。
  (四)做“家人放心”食品。
  公司所有产品均采用优质原料,在全国重要的优质的核心风味原料产区,建设自主可控的原料工厂,拥有优质产区的原料资源,保证营养丰富、风味纯正的优质原料稳定供给。利和味道始终坚持绿色、天然、健康的食品加工制造路线,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升级,解决食品不添加防腐剂存储难题,打造高品质调味品和食品品牌,为中国百姓提供了更美味、更健康、更丰富的餐桌选择,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贡献利和味道的力量。
  十多年来,利和味道从专业的餐饮服务拓展到直达每个家庭的消费食品品牌。未来希望继续与各界朋友一起,携手“共创全球美味”,将全球美食新体验和这份家人放心的承诺变成餐桌上的每一份佳肴!
  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
  感谢张永昌总经理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85911528。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