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司法为民 服务中心大局 以高水平法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浏览:74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1日
 
  主持人: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要求,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创新系列举措,着力优化政策、市场、法治、服务、要素、人文“六个环境”,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我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的了解,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文建同志;
  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处处长 张前进同志;
  市司法局行政应诉处处长 邢敏同志;
  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处处长 韩友德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话题。
  首先,请刘文建副局长发布介绍《践行司法为民 服务中心大局 以高水平法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有请。
  刘文建: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本人谨代表青岛市司法局全体工作人员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青岛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认真组织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优化“六个环境”,深入开展“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向大家发布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一、创新举措和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加强制度供给能力,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推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2条措施,建立优化法治环境年度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从市级层面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推动制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回应企业关切,推动缓解融资难,加大创业创新、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保障,激发中小企业内生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修订《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强市科学技术奖励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优化调整市科学技术奖的奖项设置、规范提名、评审和监督等规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激励自主创新。成立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出台加快推进企业合规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企业合规指导服务机制、完善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服务供给、做好企业合规专业人才培育四大举措,加强民营企业合规建设,为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把好“出口关”。
  二是深化包容审慎监管,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深化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试点,推动“综合查一次、一次查多项”,常态化推进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检查4500次,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等问题。试点推行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联动机制,对9.9万条行政执法投诉数据进行回溯分析,全面掌握群众不满意的执法行为和领域,提高行政执法群众满意度。联合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局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四项机制”,设立全市首批商会行政执法监测点,辐射10家商会2500余家企业,开通问题线索快速流转“绿色通道”,畅通线索收集渠道,提高执法监督市场主体参与度。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市级可承诺证明事项扩容至643项,较2021年增长86.4%,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政务服务37.88万件,极大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优化法治环境。以有力监督提升执法“精度”,组织开展全市“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全面评比提升执法“准度”,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执法“双十佳”选树比武机制,首届活动吸引全市300多家执法单位、1.5万余名执法人员参加。将案卷评查作为选树比武重要环节,截至目前,累计评查执法案卷600余份,督促整改各类问题1200余个。以科学执法提升城市“温度”,指导多领域制定不罚、轻罚清单,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不罚、轻罚案件5000余件,减免罚款9500余万元。制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法,推动涉企行政复议审理规范化、正规化。累计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20余件,直接纠错及调解和解案件达38.35%,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四是提升涉企服务效能,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建成“政府法治一张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级政府法治业务“线上办”“移动办”,极大提升涉企行政决策效能,入选“2023 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擦亮“法惠企航”服务品牌,组织600余名律师组成的惠企法律服务团队“问需于企”,主动走访企业和商协会3500余家,宣讲解读惠企政策860余场,解答法律政策咨询6.5万次,提供合法性审查4.2万余次,协助企业融资或享受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组建市企业合规指导服务团,对接企业、商协会和产业园区,提供“政策解读+合规体检”双服务。指导成立2个企业合规研究院,推动成立市企业合规研究会,组织开展“律企结对”“律会结对”活动,有效覆盖企业6000余家,组织开展合规培训、“合规法治体检”600余场次,提出意见建议3000余条。组织编写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指引、典型案例汇编及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大幅提高,合规管理风险有效降低。
  五是拓展法律服务外沿,着力优化要素环境。成立500多名律师参加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法律服务团,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提前靠上、主动服务、全程参与,助力低效片区焕发活力。服务团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600余场次、出具法律意见1700余份、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100余件、服务居民31300余户。深化涉外公证认证联办业务,为涉外企业、群众提供涉外公证、领事认证申请“两件事一次办”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涉外公证认证联办业务1576 件。开展公证参与行政执法辅助事务试点,办理案件3517件,完成存量房“带押过户”试点公证业务100余件。公证便民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深化“12348热线+人民调解”纠纷化解模式,高效便捷化解涉企纠纷,截至目前,指导处理劳动纠纷2000余件,受理调解申请4036件,涉及标的额644.49万元。发展壮大扶持律师行业,全市兑现奖励扶持资金800余万元,上半年律师业务创收、公证收费、司法鉴定办理业务收入共计14.7亿元,同比增长7.5%。
  六是搭好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优化人文环境。建成2167个市、区、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一站式”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涵盖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13项服务,让群众“走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增设集惠企保障、企业合规指导等服务的“综合指引”窗口,将市场主体纳入公共法律服务范围。完善法律援助申请、公证服务、商事仲裁等服务指引,打造“12348” 24小时企业法律顾问服务热线,让群众、企业一个电话问清法律服务所有事。在道路交通、劳动人事、金融等矛盾纠纷多发频发领域,指导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青岛样板”,截至目前,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万余件。指导、发动开展营商环境主题法治宣传,组织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专题学法考法、专项答题竞赛,累计吸引46万余人次参加,优化营商环境法律知晓率明显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全面总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措施落实情况,组织召开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联席会议,推动协调机制规范高效运转,助力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创新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分解、细化,明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标准要求。
  二是持续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围绕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领域制度。创新制定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对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的提前介入力度和参与深度,深化“点菜单”式政策改革,为项目落地把好关、服好务。
  三是不断提升企业法律服务保障水平。壮大惠企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走访,送法送政策上门,不断提升惠企工作和惠企政策的知晓度,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化企业合规工作指导机制,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激发企业参与合规建设的内生动力,打造惠企法律服务升级版。
  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局长的发布介绍。下面是提问时间。请媒体朋友们就发布内容和关心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
  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企业防范风险、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刚才提到市司法局成立了“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能否介绍下在企业合规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张前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加强企业合规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有关论述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对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监管环境。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缺少合规意识,企业经营存在较大合规风险。结合当前形势和现实需求,我局设立了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以强化政务服务、推动惠企法律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合规管理能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为加强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市司法局在全市构建“1+2+3+N”合规服务新模式。
  1是指出台1个指导性文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合规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全市企业合规工作开展。坚持多方协同发力,建立合规指导服务机制,强化合规服务产品供给,依法依规指导企业健全合规管理机制,降低企业合规管理风险。
  2是指组建2支合规服务团队。1支是由市发展改革委等24家与企业联系较多的市直单位组成的企业合规指导团,从行政监管角度给予企业合规指导。1支是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驻青高校等57家单位组成的企业合规服务团,为企业提供具体合规体系搭建等服务。2支团队与全市87个惠企法律服务团队联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合规体检”双服务,累计提供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11.4万余次。
  3是指成立3个合规研究机构。指导律师事务所成立了以专业合规服务为主要业务范围的青岛中世合规研究院、青岛国合合规研究院。并推动研究院联合青岛市中小企业协会、部分公证处组建青岛市企业合规研究会,全面加强对企业合规工作前瞻性研究,为企业合规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服务。
  N是指开展N项合规指导工作。主要包含四个大方面:
  一是稳步推动国有企业合规建设。推动市国资委加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指导工作,制定合规基础制度,督促国有企业细化实化制度要求。开展市直国有企业合规建设情况调研,先后发表《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八种病症”及治理路径》等系列研究文章,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有序推进民营企业合规服务。联合民营经济局组织14家律所与14家企业“律企结对”,探索打造民营企业合规示范点。联合市工商联推动40家律所与62家商协会实现“律会结对”,为民营企业开展常态化“合规法治体检”600余场次。某物流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用工规模由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100多人。在合规法治体检时发现,该企业用工具有量大、岗位单一、员工自由度高等特点,但公司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劳动用工等风险大幅增加。针对存在风险,合规服务团队协助企业拟定劳动用工、绩效考核、员工手册等管理制度,并进行专题辅导,规范了劳动用工行为,解决了绩效考核与工资支付等焦点问题,提高了员工对单位的认同度和凝聚力,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风险。
  三是积极做好执法领域合规指导。向各行政执法单位印发《关于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的函》,梳理日常监管中企业经常触碰的“高频”违法行为。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方便企业快速、简明、准确了解和排查行政处罚风险点,提高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四是不断丰富合规产品供给。编印并向企业免费发放《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指引》《企业合规典型案例汇编》及劳动合规、数据合规指引等服务产品,为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提供参考,节约企业合规建设成本。推动市律协成立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加快企业合规人才培养,引领律师行业发挥法律服务优势,协助企业解决融资和享受补贴5000余万元。
  下步,我们将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企业合规工作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积极搭建服务企业平台,开展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法律服务行动,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合规法治体检”等服务,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我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行政复议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也是促进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制度。请问行政复议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谢谢。
  邢敏: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决策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复议主渠道作用,创建“复议睦万家”工作品牌,创新全省首个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法,多措并举、主动作为,让行政复议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减震器”,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纠纷的“分流阀”。今年以来,我市两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20余件,约占案件办理总数的15%;办案平均提速20%,1/3的案件在复议阶段纠错或调解和解结案,87%的案件通过释法说理实现复议终结不再进入诉讼阶段,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一是在优化涉企复议案件审理模式方面,对涉企复议案件采取缩短受理和审理期限、电子送达法律文书等便企利企方式;对案情较简单的涉企案件推进简案快结,尽量避免对企业正常经营和商业声誉的影响。对重大、疑难或复杂案件,采用“壮大团队提升审理能力、听证前置提升公开透明度、实地调查提升证据精准度、专家咨询提升判断专业性、集体讨论提升决定科学性”五步工作法,让企业以看得见、听得懂、说得出的方式参与复议,有效解决困扰涉企复议审理查不清、审不透等难题。今年以来共开展涉企案件听证、实地调查、案件研讨40余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与专家咨询60余人次,充分借助“外脑”,设身处地研究案件,为涉案企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二是在保障涉企复议审理结果公正高效、便企利企方面,充分发挥复议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办案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办理某企业复议某区政府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案中,发现存在土地闲置并非企业导致等问题,作出纠错决定;并在纠错后与区政府共同实地回访企业,督促其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重新激活闲置土地利用,实现了政府最初收回土地后盘活开发的目的,实现“政企双赢”。在办理多起生态环境处罚复议案件中,邀请检察机关及复议咨询委员会专家共同调解,共减轻对涉案企业处罚300余万元,被罚企业认错认罚主动缴清罚款,并积极开展企业合规建设,整改生态违法行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企业生存发展。
  三是在案后跟踪问效护航企业发展方面,建立复议纠错决定履行情况回访制度,重点考察企业在处罚撤销后的恢复经营情况、不当处罚对企业的影响是否消除,开展电话、实地回访20余次,确保纠错决定落地落实。针对个别行政机关在涉企行政处罚决定被纠错后,未及时撤销网上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影响企业信用、上市融资等情况,创新《撤回行政处罚决定信息网上公开提示函》制度。某集团在拟发行基础设施公募基金期间受到重大行政处罚导致发行停滞,复议机关考虑到该案存在历史原因和从轻处罚情节,依法作出行政复议调解书,协调行政机关对该案降档处罚,并发出《提示函》提示行政机关及时更改了网上公开的处罚信息,后该企业顺利发行了基金。我们还选取了全市复议机关办理的20余个涉企典型案例编印案例汇编,发挥典型案例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做到统一审理标准,为全市涉企复议案件审理树立标杆、指明方向。
  下步,我们将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切实将“为民排忧、助企纾困”贯穿于复议工作全过程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复议保障。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观海新闻 记者:
  行政执法规范度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晴雨表”,请问市司法局在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韩友德: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青岛市司法局立足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一体推进部门协同、监督护航、法治服务、创新试点,持续解决行政执法领域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加速”优化。承接司法部、省司法厅试点各1个,全市1个集体、1个个人分别获评“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多项创新举措被司法部、省司法厅推广。工作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线索收集。承接司法部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试点,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局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机制,通过对9.9万条行政执法投诉数据回溯分析,找准投诉“热点”、摸清企业群众痛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跟进,让监督紧紧连着民生关切;联合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线索移送“绿色通道”、行政执法监测、联席会议和联合调研等“四项制度”,在青岛市浙江商会等10家商会建立全市首批行政执法监测点,辐射企业2500余家。通过加强与商会、企业的沟通联络,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实现商会、企业从行政执法监督“旁观者”向“参与者”角色的转变。对于发现的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线索,市司法局将及时受理、排查、办理、反馈,推动形成企业有诉求、诉求有回应、回应有落实的行政执法监督新格局。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把行政执法队伍“准入关”,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核发及持证人员培训、考试等工作,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建立常态化行政执法“双十佳”选树比武活动机制。首届行政执法选树比武吸引全市20多个执法领域、300多家执法单位、1.5万余名执法人员参与,在全市行政执法队伍中掀起“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热潮,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
  三是加强监督护航。印发《关于全面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明确裁量权基准制定主体、统筹考虑裁量因素、严格遵守制发程序等五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开展裁量基准备案审查监督和裁量基准适用情况专项监督,坚决杜绝裁量权基准设定不合理、处罚畸轻畸重、“一刀切”执法行为,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绿色低碳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强市、保障改善民生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相关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活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6次,覆盖15个执法领域,评查执法案卷600余份,督促整改各类执法不规范问题1200余个。
  四是加强服务保障。承接全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试点,出台《青岛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推行“综合查一次”和检查计划公示报备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累计组织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检查4500余次,行政检查计划备案基本实现全覆盖,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情况得到有效整治,企业迎检负担大大减轻。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首批柔性执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指导28个领域制定不罚、轻罚清单,今年以来,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不罚、轻罚案件5000余件,减免罚款9500余万元,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执法的“温度”。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市级可承诺证明事项扩容至643项,较2021年增长86.4%,今年以来全市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政务服务37.88万件,进一步解决了办证难、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让企业群众省心省力又省时。
  谢谢,我就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
  感谢韩处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司法局,联系电话:81608737。
  媒体朋友们: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提升经济发展动能的基础性工程,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具有重大意义。请媒体朋友们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浓厚氛围,为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11月1日
 
  主持人: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要求,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创新系列举措,着力优化政策、市场、法治、服务、要素、人文“六个环境”,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我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的了解,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文建同志;
  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处处长 张前进同志;
  市司法局行政应诉处处长 邢敏同志;
  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处处长 韩友德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话题。
  首先,请刘文建副局长发布介绍《践行司法为民 服务中心大局 以高水平法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有请。
  刘文建: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本人谨代表青岛市司法局全体工作人员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青岛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认真组织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优化“六个环境”,深入开展“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向大家发布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一、创新举措和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加强制度供给能力,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推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2条措施,建立优化法治环境年度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从市级层面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推动制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回应企业关切,推动缓解融资难,加大创业创新、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保障,激发中小企业内生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修订《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强市科学技术奖励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优化调整市科学技术奖的奖项设置、规范提名、评审和监督等规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激励自主创新。成立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出台加快推进企业合规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企业合规指导服务机制、完善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服务供给、做好企业合规专业人才培育四大举措,加强民营企业合规建设,为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把好“出口关”。
  二是深化包容审慎监管,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深化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试点,推动“综合查一次、一次查多项”,常态化推进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检查4500次,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等问题。试点推行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联动机制,对9.9万条行政执法投诉数据进行回溯分析,全面掌握群众不满意的执法行为和领域,提高行政执法群众满意度。联合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局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四项机制”,设立全市首批商会行政执法监测点,辐射10家商会2500余家企业,开通问题线索快速流转“绿色通道”,畅通线索收集渠道,提高执法监督市场主体参与度。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市级可承诺证明事项扩容至643项,较2021年增长86.4%,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政务服务37.88万件,极大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优化法治环境。以有力监督提升执法“精度”,组织开展全市“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全面评比提升执法“准度”,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执法“双十佳”选树比武机制,首届活动吸引全市300多家执法单位、1.5万余名执法人员参加。将案卷评查作为选树比武重要环节,截至目前,累计评查执法案卷600余份,督促整改各类问题1200余个。以科学执法提升城市“温度”,指导多领域制定不罚、轻罚清单,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不罚、轻罚案件5000余件,减免罚款9500余万元。制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法,推动涉企行政复议审理规范化、正规化。累计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20余件,直接纠错及调解和解案件达38.35%,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四是提升涉企服务效能,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建成“政府法治一张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级政府法治业务“线上办”“移动办”,极大提升涉企行政决策效能,入选“2023 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擦亮“法惠企航”服务品牌,组织600余名律师组成的惠企法律服务团队“问需于企”,主动走访企业和商协会3500余家,宣讲解读惠企政策860余场,解答法律政策咨询6.5万次,提供合法性审查4.2万余次,协助企业融资或享受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组建市企业合规指导服务团,对接企业、商协会和产业园区,提供“政策解读+合规体检”双服务。指导成立2个企业合规研究院,推动成立市企业合规研究会,组织开展“律企结对”“律会结对”活动,有效覆盖企业6000余家,组织开展合规培训、“合规法治体检”600余场次,提出意见建议3000余条。组织编写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指引、典型案例汇编及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大幅提高,合规管理风险有效降低。
  五是拓展法律服务外沿,着力优化要素环境。成立500多名律师参加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法律服务团,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提前靠上、主动服务、全程参与,助力低效片区焕发活力。服务团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600余场次、出具法律意见1700余份、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100余件、服务居民31300余户。深化涉外公证认证联办业务,为涉外企业、群众提供涉外公证、领事认证申请“两件事一次办”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涉外公证认证联办业务1576 件。开展公证参与行政执法辅助事务试点,办理案件3517件,完成存量房“带押过户”试点公证业务100余件。公证便民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深化“12348热线+人民调解”纠纷化解模式,高效便捷化解涉企纠纷,截至目前,指导处理劳动纠纷2000余件,受理调解申请4036件,涉及标的额644.49万元。发展壮大扶持律师行业,全市兑现奖励扶持资金800余万元,上半年律师业务创收、公证收费、司法鉴定办理业务收入共计14.7亿元,同比增长7.5%。
  六是搭好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优化人文环境。建成2167个市、区、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一站式”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涵盖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13项服务,让群众“走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增设集惠企保障、企业合规指导等服务的“综合指引”窗口,将市场主体纳入公共法律服务范围。完善法律援助申请、公证服务、商事仲裁等服务指引,打造“12348” 24小时企业法律顾问服务热线,让群众、企业一个电话问清法律服务所有事。在道路交通、劳动人事、金融等矛盾纠纷多发频发领域,指导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青岛样板”,截至目前,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万余件。指导、发动开展营商环境主题法治宣传,组织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专题学法考法、专项答题竞赛,累计吸引46万余人次参加,优化营商环境法律知晓率明显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全面总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措施落实情况,组织召开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联席会议,推动协调机制规范高效运转,助力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创新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分解、细化,明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标准要求。
  二是持续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围绕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领域制度。创新制定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对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的提前介入力度和参与深度,深化“点菜单”式政策改革,为项目落地把好关、服好务。
  三是不断提升企业法律服务保障水平。壮大惠企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走访,送法送政策上门,不断提升惠企工作和惠企政策的知晓度,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化企业合规工作指导机制,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激发企业参与合规建设的内生动力,打造惠企法律服务升级版。
  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局长的发布介绍。下面是提问时间。请媒体朋友们就发布内容和关心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
  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企业防范风险、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刚才提到市司法局成立了“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能否介绍下在企业合规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张前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加强企业合规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有关论述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对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监管环境。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缺少合规意识,企业经营存在较大合规风险。结合当前形势和现实需求,我局设立了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以强化政务服务、推动惠企法律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合规管理能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为加强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市司法局在全市构建“1+2+3+N”合规服务新模式。
  1是指出台1个指导性文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合规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全市企业合规工作开展。坚持多方协同发力,建立合规指导服务机制,强化合规服务产品供给,依法依规指导企业健全合规管理机制,降低企业合规管理风险。
  2是指组建2支合规服务团队。1支是由市发展改革委等24家与企业联系较多的市直单位组成的企业合规指导团,从行政监管角度给予企业合规指导。1支是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驻青高校等57家单位组成的企业合规服务团,为企业提供具体合规体系搭建等服务。2支团队与全市87个惠企法律服务团队联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合规体检”双服务,累计提供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11.4万余次。
  3是指成立3个合规研究机构。指导律师事务所成立了以专业合规服务为主要业务范围的青岛中世合规研究院、青岛国合合规研究院。并推动研究院联合青岛市中小企业协会、部分公证处组建青岛市企业合规研究会,全面加强对企业合规工作前瞻性研究,为企业合规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服务。
  N是指开展N项合规指导工作。主要包含四个大方面:
  一是稳步推动国有企业合规建设。推动市国资委加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指导工作,制定合规基础制度,督促国有企业细化实化制度要求。开展市直国有企业合规建设情况调研,先后发表《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八种病症”及治理路径》等系列研究文章,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有序推进民营企业合规服务。联合民营经济局组织14家律所与14家企业“律企结对”,探索打造民营企业合规示范点。联合市工商联推动40家律所与62家商协会实现“律会结对”,为民营企业开展常态化“合规法治体检”600余场次。某物流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用工规模由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100多人。在合规法治体检时发现,该企业用工具有量大、岗位单一、员工自由度高等特点,但公司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劳动用工等风险大幅增加。针对存在风险,合规服务团队协助企业拟定劳动用工、绩效考核、员工手册等管理制度,并进行专题辅导,规范了劳动用工行为,解决了绩效考核与工资支付等焦点问题,提高了员工对单位的认同度和凝聚力,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风险。
  三是积极做好执法领域合规指导。向各行政执法单位印发《关于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的函》,梳理日常监管中企业经常触碰的“高频”违法行为。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方便企业快速、简明、准确了解和排查行政处罚风险点,提高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四是不断丰富合规产品供给。编印并向企业免费发放《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指引》《企业合规典型案例汇编》及劳动合规、数据合规指引等服务产品,为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提供参考,节约企业合规建设成本。推动市律协成立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加快企业合规人才培养,引领律师行业发挥法律服务优势,协助企业解决融资和享受补贴5000余万元。
  下步,我们将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企业合规工作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积极搭建服务企业平台,开展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法律服务行动,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合规法治体检”等服务,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我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
  行政复议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也是促进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制度。请问行政复议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谢谢。
  邢敏: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决策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复议主渠道作用,创建“复议睦万家”工作品牌,创新全省首个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法,多措并举、主动作为,让行政复议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减震器”,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纠纷的“分流阀”。今年以来,我市两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20余件,约占案件办理总数的15%;办案平均提速20%,1/3的案件在复议阶段纠错或调解和解结案,87%的案件通过释法说理实现复议终结不再进入诉讼阶段,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一是在优化涉企复议案件审理模式方面,对涉企复议案件采取缩短受理和审理期限、电子送达法律文书等便企利企方式;对案情较简单的涉企案件推进简案快结,尽量避免对企业正常经营和商业声誉的影响。对重大、疑难或复杂案件,采用“壮大团队提升审理能力、听证前置提升公开透明度、实地调查提升证据精准度、专家咨询提升判断专业性、集体讨论提升决定科学性”五步工作法,让企业以看得见、听得懂、说得出的方式参与复议,有效解决困扰涉企复议审理查不清、审不透等难题。今年以来共开展涉企案件听证、实地调查、案件研讨40余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与专家咨询60余人次,充分借助“外脑”,设身处地研究案件,为涉案企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二是在保障涉企复议审理结果公正高效、便企利企方面,充分发挥复议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办案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办理某企业复议某区政府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案中,发现存在土地闲置并非企业导致等问题,作出纠错决定;并在纠错后与区政府共同实地回访企业,督促其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重新激活闲置土地利用,实现了政府最初收回土地后盘活开发的目的,实现“政企双赢”。在办理多起生态环境处罚复议案件中,邀请检察机关及复议咨询委员会专家共同调解,共减轻对涉案企业处罚300余万元,被罚企业认错认罚主动缴清罚款,并积极开展企业合规建设,整改生态违法行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企业生存发展。
  三是在案后跟踪问效护航企业发展方面,建立复议纠错决定履行情况回访制度,重点考察企业在处罚撤销后的恢复经营情况、不当处罚对企业的影响是否消除,开展电话、实地回访20余次,确保纠错决定落地落实。针对个别行政机关在涉企行政处罚决定被纠错后,未及时撤销网上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影响企业信用、上市融资等情况,创新《撤回行政处罚决定信息网上公开提示函》制度。某集团在拟发行基础设施公募基金期间受到重大行政处罚导致发行停滞,复议机关考虑到该案存在历史原因和从轻处罚情节,依法作出行政复议调解书,协调行政机关对该案降档处罚,并发出《提示函》提示行政机关及时更改了网上公开的处罚信息,后该企业顺利发行了基金。我们还选取了全市复议机关办理的20余个涉企典型案例编印案例汇编,发挥典型案例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做到统一审理标准,为全市涉企复议案件审理树立标杆、指明方向。
  下步,我们将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切实将“为民排忧、助企纾困”贯穿于复议工作全过程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复议保障。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观海新闻 记者:
  行政执法规范度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晴雨表”,请问市司法局在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韩友德: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青岛市司法局立足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一体推进部门协同、监督护航、法治服务、创新试点,持续解决行政执法领域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加速”优化。承接司法部、省司法厅试点各1个,全市1个集体、1个个人分别获评“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多项创新举措被司法部、省司法厅推广。工作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线索收集。承接司法部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试点,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局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机制,通过对9.9万条行政执法投诉数据回溯分析,找准投诉“热点”、摸清企业群众痛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跟进,让监督紧紧连着民生关切;联合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线索移送“绿色通道”、行政执法监测、联席会议和联合调研等“四项制度”,在青岛市浙江商会等10家商会建立全市首批行政执法监测点,辐射企业2500余家。通过加强与商会、企业的沟通联络,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实现商会、企业从行政执法监督“旁观者”向“参与者”角色的转变。对于发现的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线索,市司法局将及时受理、排查、办理、反馈,推动形成企业有诉求、诉求有回应、回应有落实的行政执法监督新格局。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把行政执法队伍“准入关”,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核发及持证人员培训、考试等工作,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建立常态化行政执法“双十佳”选树比武活动机制。首届行政执法选树比武吸引全市20多个执法领域、300多家执法单位、1.5万余名执法人员参与,在全市行政执法队伍中掀起“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热潮,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
  三是加强监督护航。印发《关于全面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明确裁量权基准制定主体、统筹考虑裁量因素、严格遵守制发程序等五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开展裁量基准备案审查监督和裁量基准适用情况专项监督,坚决杜绝裁量权基准设定不合理、处罚畸轻畸重、“一刀切”执法行为,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绿色低碳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强市、保障改善民生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相关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活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6次,覆盖15个执法领域,评查执法案卷600余份,督促整改各类执法不规范问题1200余个。
  四是加强服务保障。承接全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试点,出台《青岛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推行“综合查一次”和检查计划公示报备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累计组织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检查4500余次,行政检查计划备案基本实现全覆盖,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情况得到有效整治,企业迎检负担大大减轻。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首批柔性执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指导28个领域制定不罚、轻罚清单,今年以来,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不罚、轻罚案件5000余件,减免罚款9500余万元,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执法的“温度”。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市级可承诺证明事项扩容至643项,较2021年增长86.4%,今年以来全市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政务服务37.88万件,进一步解决了办证难、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让企业群众省心省力又省时。
  谢谢,我就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
  感谢韩处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司法局,联系电话:81608737。
  媒体朋友们: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提升经济发展动能的基础性工程,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具有重大意义。请媒体朋友们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浓厚氛围,为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