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 医心为民”2023年青岛市医师行业典型代表媒体见面会第二场:杏林妙手

浏览:141

 
 
  发布会日期:
  2023年8月17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欢迎参加“医心向党 医心为民”2023年青岛市医师行业典型代表媒体见面会。
  这是第二场,“杏林妙手”篇。
  首先我介绍一下四位医师代表,他们是:
  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主任兼一科主任、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肺病科)一科负责人 陆学超医生;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于秉伦医生;
  莱西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崔召红医生;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 张燕蕾医生。
  欢迎四位的莅临。下面,我们先看一个短片。
  下面我们请四位医师代表依次作一下自我介绍。
  首先是陆学超医生。
  陆学超:大家好,我叫陆学超,来自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目前担任集团副院长,同时兼任肺病中心主任。自2002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后,我一直在集团临床一线工作,已达20余年。这20余年,我见证了医院肺病学科的发展历程,从我刚工作时15张床位的小科室,在两任老主任周兆山教授、王燕青教授带领下,通过不懈努力,学科规模不断壮大,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学科救治能力与水平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肺病学科已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等,也是集团九大中心之一,开发床位达到275张。
  肺病学科秉承传统中医与现代先进诊疗技术相融合,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注重传承与创新,加强呼吸腔镜技术与呼吸危重症救治技术开展与应用,目前是山东省呼吸腔镜技术培训基地。伴随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我本人也得到快速成长,荣获中国好医生、山东省名中医、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等称号。我想我是肺病学科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学科发展的参与者,学科水平的高低是一家医院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个人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学科的发展,两者要相互赋能,共同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陆院长。下面有请于秉伦医生。
  于秉伦:大家好,我是于秉伦,来自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青岛市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青岛最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青岛市总工会首届传统医学达人,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点穴第三代传承人等称号。
  康复医学是帮助伤病残者身心功能康复的一门学科。人体患疾病之后大多会导致不同的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康复医学就是要让那些失去某些功能的人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能力,回归社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擅长的是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偏瘫、截瘫、脑瘫、小儿多动症、自闭症、运动损伤、疼痛康复、外科术后康复、重症康复、植物状态康复等。我和我的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康复处方,进行康复治疗。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医生,“胆大、心细、行方、智圆”是我秉承的行医理念,我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个人素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护好人民群众健康作为终生的责任和使命。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于院长。下面请崔召红。
  崔召红:大家好,我叫崔召红,现任莱西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农工党员,临床工作20余年,一直致力于中医临床诊疗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临床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擅用中医膏方调理体质,防治慢性病。我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针法配合中药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成立中医失眠门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顽固性失眠;自创“郁证五针”治疗情志类疾病均效果显着。以“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为主题建立多个患者服务群,随时为患者解惑答疑,同时宣传中医养生知识。2019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带领团队试点青岛市首家县域医院中医日间病房,受到群众普遍认可。中医日间病房的开展,使广大老百姓不用住院,在门诊就能享受到可以报销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我带头做好中医药文化“六进”“走百村、进万家”等义诊宣传活动。牵头创建莱西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每年培训基层中医药人才600余人,技术项目50余项,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简、便、效、廉的中医药服务。参加青岛市“国医在线”、莱西市融媒体中医讲座,带领骨干医师创立中医药宣传公众号,向群众宣传中医养生知识。带头挖掘民间中医药人才及验方,使其更广泛地术惠于老百姓。
  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张燕蕾副主任介绍。
  张燕蕾:大家下午好!我叫张燕蕾,现就职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中医科副主任,从2004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近20年。我师承于“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创始人施安丽教授,是施老的入门弟子,擅长中医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按蹻治疗失眠和脾胃病及各种痛症。每年服务辖区患者4万余人次,并在2022年被评为青岛市第二届岛城基层名医,开设名老中医工作室,带领的团队被评为青岛市中医治未病和砭石特色专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每天清晨7:50前,我准时开诊,加号、加班也已经成为了我们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的常态,每日接诊患者150余人次。我同时也是我们中心“蓝之梦”家庭医生团队的队长,为方便与群众联系,我们建立了3个500人的微信服务群,利用下班时间随时为病人答疑解惑,几乎是24小时服务。扎根基层,以优质的服务让患者满意是我作为一名基层中医人的不懈追求。我先后荣获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人先锋”、区“最美健康卫士”“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四位医师代表的介绍。下面我也想请四位代表再分享一下,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是对您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下面有请陆学超副院长先说。
  陆学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我想应该是一位50多岁男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突然去世。当时这位患者病情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准备第二天要出院了,但在出院的头一天下午,患者有点感冒症状,体温也不是很高,晚上大概九点左右,患者自行去厕所小便,突然喘憋加重。当时正赶上我值夜班,我们赶紧把患者抬上床抢救,但是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严重缺氧,进展非常快,虽然全力以赴积极抢救,还是没能救过来。
  通过这件事,让我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么年轻的患者,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能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病情突然恶化?随着接触这类病人越来越多,我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些病人的无助,他们心理压力非常大,非常渴望医疗救助。因此,我立志把呼吸病领域这一疑难病症作为研究重点,不断提高防治水平。我们团队组建了肺间质纤维化专病亚专业,从病人管理、科普知识宣教,到诊疗方案不断优化、多学科协作模式建立,以及加强科研攻关等,不断提高我们的诊疗能力与服务水平。我们针对这类疾病提出服务理念:就诊一次,服务一生。通过我们的努力,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这也让我们信心倍增。虽然这条道路非常艰难,但我们会知难而上,像今年医师节主题所说的那样: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主持人:感谢陆学超副院长。下面有请于秉伦主任。
  于秉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位病人治愈康复后,表现出来的那种感激之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职业认同和价值感。
  年前,我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大叔,这位大叔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方治疗没有好转。这种疾病老年人群多发,而且容易留下后遗症,疼痛评分接近10分(满分),病人非常痛苦,很多病人因为疼痛难忍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希望。
  我应用中西医结合技术,解除了这位大叔的病痛。痊愈之后大叔向我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大叔之前对这个疾病的预后非常悲观,而且之前听说大医院门难进、脸难看,一直很打怵上医院。后来听亲戚朋友介绍说我治疗这个疾病很有经验,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找我看病。来了之后,他是一边治病,一边对我们医护人员深入观察,随着疼痛的程度越来越轻,我们科室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彻底改变了他对医护人员的看法。大叔痊愈之后给我们写了表扬信,并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博客上,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几年,大叔一直很信任我,有什么健康问题还会经常咨询我。
  像大叔这样对我们发自内心感谢的患者还有很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病人所给予的认可与信任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职业的高尚和帮助人后得到的喜悦及价值认同,激励着我继续努力拼搏。
  谢谢。
  主持人:感谢于秉伦主任。下面请崔召红副院长介绍。
  崔召红:在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走百村、进万家”义诊活动中,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和认可,使我的职业理念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自2018年以来,莱西市卫健局组织各医共体单位开展了此项活动。我作为中医院此项活动的负责人,积极组织,带头参与,每天风雨无阻地走进百姓家里或田间地头义诊,最关键的是能够运用针灸疗法为群众短时间内解除病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失眠患者当天上午针灸后,晚上6点就困得睡着了,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8点多,此后睡眠一直正常,她高兴地逢人就说,20多年的失眠让我用两针给治好了。还有一位患者6天没大便,用开塞露效果也不好,肚子胀得要命,也不排气,我给他扎了两针,当天中午就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我说大便通了。这样的病例比比皆是。
  农村由于劳作导致慢性腰腿痛的患者比较多,他们体会到了针灸的神奇疗效后,每天都在家门口或者医务室门口排着队等我们。也正是因为老百姓对中医的需求和认可,更加激励了我继续把“中医治未病”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中医文化继续脚踏实地地传承下去、把中医养生继续宣传下去,让中医药真真正正地走进每一村、每一家,让老百姓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少得病,不得病。
  谢谢。
  主持人:感谢。下面请张燕蕾副主任介绍。
  张燕蕾: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年男性,在找到我之前,他已经尝试了多种中西医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来说,这种疼痛对其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多方介绍,基于对我的信任,最终他选择在我这里接受系统的中医治疗。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我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既往病史以及他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并通过把脉、舌诊中医辨证发现他这是属于湿毒内陷、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当即给予了患者汤药内服调理体质治本,针灸、拔罐、火针等中医外治法治标止痛,患者也坚持按时服药,经过20次的中医外治调理后疼痛渐渐消失直至病愈。
  这次的经历让我看到,中医在面对一些棘手疾病时的独特优势。在基层,老百姓需要的是接地气,真正能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大夫。即使身在基层,只要群众需要我们、信任中医,我们也可以大有作为。我们不能因为在基层工作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仍需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中医在基层焕发更大的活力,造福一方百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燕蕾副主任。下面的时间留给我们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大家围绕着我们这一场的主题来提问,提问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齐鲁法制网 记者:请问陆学超院长,从您个人成长经历来看,您如何看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陆学超:非常感谢媒体朋友的问题。就我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从本科、硕士、博士一直都在中医院校就读,毕业后也一直在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工作。我认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现代先进诊疗技术,但更需要解决好中医、西医两者相互兼容的问题。中医、西医目标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针对的都是疾病和患疾病的人,目标一致,只是理论、思维、手段不同而已。我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西医必将走向结合,乃至融合局面。最大程度、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优势,两条腿走路,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现代中医人,我们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今许多患者来看中医,往往会拿着B超、CT等体检报告,你能说我只会把脉,不会看报告单吗?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前提下,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能中会西”几乎成为当代中医人能力素养的“标配”。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已经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们这代中医人的使命担当,义不容辞,中医药事业也必将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山东商报 记者:请问于秉伦主任,您是崂山点穴第三代传承人,崂山点穴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于秉伦:谢谢记者的提问。崂山点穴是发源于崂山地区的一种应用点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技术,它是将武功点穴与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手法有点法、按法、掐法、叩打法、拍打法、整脊复位法等。
  崂山点穴属于全国独有的崂山道医文化,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师爷是元末明初的武当派掌门张三丰,明代御史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张三丰一生三次来崂山传经布道,将武术点穴治病传授给崂山道士。数百年来,崂山道士使用点穴疗法给当地百姓治疗,点穴疗法逐步在民间传播开来。
  上世纪60年代,贾立惠先生开宗立派,创立“崂山点穴”流派,编撰的《点穴疗法》一书以中、英、法文三种语言出版发行,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80年代,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崂山点穴疗法,国务院拨专款成立崂山点穴康复医院。1996年,康复医院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合并,70年来,共治疗国内外患者20余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崂山点穴主要适应症包括:脊椎源性疾病导致的头痛、头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底筋膜炎、偏瘫、截瘫、脑瘫、小儿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为身患此类疾病的患者提供对症治疗。
  谢谢。
  观海新闻 记者:请问崔召红主任,作为基层的一名中医,请您谈谈您在中医临床诊疗和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初心和使命。
  崔召红:谢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说起学中医的初心,起源于我的母亲。当初读高中时,母亲身体就一直不好,经常看到她从医院拿回来大包小包的中药,却不见病情有所好转。因为当时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母亲既心疼钱,又因为病情不见起色,所以出现了抑郁状态。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学中医,为母亲治好病,为更多像母亲这样的人治好病,所以高考志愿上清一色的中医学院。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中医人,百姓健康的守护神,深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勇担救死扶伤的使命,继续践行“行胜于言”的座右铭,恪守“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严谨务实,廉洁奉献。继续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多用经方,简、便、效、廉;不断创新,德布四方,术惠民生,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做一个群众信得过的、满意的中医人。我会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下,继续做好中医科普宣传和带教,将中医药文化不断传承,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继续做大做强,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为百姓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谢谢。
  半岛都市报 记者:请张燕蕾主任结合自己在基层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下步的工作想法和打算。
  张燕蕾:感谢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结合我多年来从事基层中医临床的工作情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和打算。
  首先,我将积极投入中医适宜技术规范标准化制定和执行工作中,像督灸、脐灸、冬病夏治等适宜技术在基层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它简便廉验见效快,基层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队伍,基层的大夫更需要接地气的中医适宜技术。我将竭力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师承所学,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科室带头人,单位特色项目的开展,团队的组建,科室的发展、怎样能让基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老百姓是否能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密切相关,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推进的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前期我们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比如通过精细化科室管理改革,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通过外派学习培训进修开拓眼界,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组建特色专科团队,传承中心特色项目。作为第一批基层中医人,我们有责任为后来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无论当下任务是多么繁重而艰巨,我都坚信,未来是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下一步,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扎实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燕蕾主任的介绍。
  我们这场见面会更像是一个故事分享会和中医知识的普及会。厚德载医,我们十分感谢四位医师代表对于中药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希望、也相信医师们这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每一位听者。
  本场见面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医师代表,也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8月17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欢迎参加“医心向党 医心为民”2023年青岛市医师行业典型代表媒体见面会。
  这是第二场,“杏林妙手”篇。
  首先我介绍一下四位医师代表,他们是:
  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主任兼一科主任、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肺病科)一科负责人 陆学超医生;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于秉伦医生;
  莱西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崔召红医生;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 张燕蕾医生。
  欢迎四位的莅临。下面,我们先看一个短片。
  下面我们请四位医师代表依次作一下自我介绍。
  首先是陆学超医生。
  陆学超:大家好,我叫陆学超,来自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目前担任集团副院长,同时兼任肺病中心主任。自2002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后,我一直在集团临床一线工作,已达20余年。这20余年,我见证了医院肺病学科的发展历程,从我刚工作时15张床位的小科室,在两任老主任周兆山教授、王燕青教授带领下,通过不懈努力,学科规模不断壮大,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学科救治能力与水平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肺病学科已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等,也是集团九大中心之一,开发床位达到275张。
  肺病学科秉承传统中医与现代先进诊疗技术相融合,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注重传承与创新,加强呼吸腔镜技术与呼吸危重症救治技术开展与应用,目前是山东省呼吸腔镜技术培训基地。伴随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我本人也得到快速成长,荣获中国好医生、山东省名中医、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等称号。我想我是肺病学科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学科发展的参与者,学科水平的高低是一家医院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个人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学科的发展,两者要相互赋能,共同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陆院长。下面有请于秉伦医生。
  于秉伦:大家好,我是于秉伦,来自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青岛市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青岛最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青岛市总工会首届传统医学达人,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点穴第三代传承人等称号。
  康复医学是帮助伤病残者身心功能康复的一门学科。人体患疾病之后大多会导致不同的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康复医学就是要让那些失去某些功能的人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能力,回归社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擅长的是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偏瘫、截瘫、脑瘫、小儿多动症、自闭症、运动损伤、疼痛康复、外科术后康复、重症康复、植物状态康复等。我和我的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康复处方,进行康复治疗。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医生,“胆大、心细、行方、智圆”是我秉承的行医理念,我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个人素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护好人民群众健康作为终生的责任和使命。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于院长。下面请崔召红。
  崔召红:大家好,我叫崔召红,现任莱西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农工党员,临床工作20余年,一直致力于中医临床诊疗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临床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擅用中医膏方调理体质,防治慢性病。我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针法配合中药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成立中医失眠门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顽固性失眠;自创“郁证五针”治疗情志类疾病均效果显着。以“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为主题建立多个患者服务群,随时为患者解惑答疑,同时宣传中医养生知识。2019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带领团队试点青岛市首家县域医院中医日间病房,受到群众普遍认可。中医日间病房的开展,使广大老百姓不用住院,在门诊就能享受到可以报销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我带头做好中医药文化“六进”“走百村、进万家”等义诊宣传活动。牵头创建莱西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每年培训基层中医药人才600余人,技术项目50余项,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简、便、效、廉的中医药服务。参加青岛市“国医在线”、莱西市融媒体中医讲座,带领骨干医师创立中医药宣传公众号,向群众宣传中医养生知识。带头挖掘民间中医药人才及验方,使其更广泛地术惠于老百姓。
  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张燕蕾副主任介绍。
  张燕蕾:大家下午好!我叫张燕蕾,现就职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中医科副主任,从2004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近20年。我师承于“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创始人施安丽教授,是施老的入门弟子,擅长中医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按蹻治疗失眠和脾胃病及各种痛症。每年服务辖区患者4万余人次,并在2022年被评为青岛市第二届岛城基层名医,开设名老中医工作室,带领的团队被评为青岛市中医治未病和砭石特色专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每天清晨7:50前,我准时开诊,加号、加班也已经成为了我们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的常态,每日接诊患者150余人次。我同时也是我们中心“蓝之梦”家庭医生团队的队长,为方便与群众联系,我们建立了3个500人的微信服务群,利用下班时间随时为病人答疑解惑,几乎是24小时服务。扎根基层,以优质的服务让患者满意是我作为一名基层中医人的不懈追求。我先后荣获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人先锋”、区“最美健康卫士”“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四位医师代表的介绍。下面我也想请四位代表再分享一下,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是对您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下面有请陆学超副院长先说。
  陆学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我想应该是一位50多岁男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突然去世。当时这位患者病情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准备第二天要出院了,但在出院的头一天下午,患者有点感冒症状,体温也不是很高,晚上大概九点左右,患者自行去厕所小便,突然喘憋加重。当时正赶上我值夜班,我们赶紧把患者抬上床抢救,但是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严重缺氧,进展非常快,虽然全力以赴积极抢救,还是没能救过来。
  通过这件事,让我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么年轻的患者,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能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病情突然恶化?随着接触这类病人越来越多,我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些病人的无助,他们心理压力非常大,非常渴望医疗救助。因此,我立志把呼吸病领域这一疑难病症作为研究重点,不断提高防治水平。我们团队组建了肺间质纤维化专病亚专业,从病人管理、科普知识宣教,到诊疗方案不断优化、多学科协作模式建立,以及加强科研攻关等,不断提高我们的诊疗能力与服务水平。我们针对这类疾病提出服务理念:就诊一次,服务一生。通过我们的努力,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这也让我们信心倍增。虽然这条道路非常艰难,但我们会知难而上,像今年医师节主题所说的那样: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主持人:感谢陆学超副院长。下面有请于秉伦主任。
  于秉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位病人治愈康复后,表现出来的那种感激之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职业认同和价值感。
  年前,我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大叔,这位大叔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方治疗没有好转。这种疾病老年人群多发,而且容易留下后遗症,疼痛评分接近10分(满分),病人非常痛苦,很多病人因为疼痛难忍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希望。
  我应用中西医结合技术,解除了这位大叔的病痛。痊愈之后大叔向我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大叔之前对这个疾病的预后非常悲观,而且之前听说大医院门难进、脸难看,一直很打怵上医院。后来听亲戚朋友介绍说我治疗这个疾病很有经验,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找我看病。来了之后,他是一边治病,一边对我们医护人员深入观察,随着疼痛的程度越来越轻,我们科室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彻底改变了他对医护人员的看法。大叔痊愈之后给我们写了表扬信,并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博客上,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几年,大叔一直很信任我,有什么健康问题还会经常咨询我。
  像大叔这样对我们发自内心感谢的患者还有很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病人所给予的认可与信任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职业的高尚和帮助人后得到的喜悦及价值认同,激励着我继续努力拼搏。
  谢谢。
  主持人:感谢于秉伦主任。下面请崔召红副院长介绍。
  崔召红:在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走百村、进万家”义诊活动中,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和认可,使我的职业理念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自2018年以来,莱西市卫健局组织各医共体单位开展了此项活动。我作为中医院此项活动的负责人,积极组织,带头参与,每天风雨无阻地走进百姓家里或田间地头义诊,最关键的是能够运用针灸疗法为群众短时间内解除病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失眠患者当天上午针灸后,晚上6点就困得睡着了,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8点多,此后睡眠一直正常,她高兴地逢人就说,20多年的失眠让我用两针给治好了。还有一位患者6天没大便,用开塞露效果也不好,肚子胀得要命,也不排气,我给他扎了两针,当天中午就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我说大便通了。这样的病例比比皆是。
  农村由于劳作导致慢性腰腿痛的患者比较多,他们体会到了针灸的神奇疗效后,每天都在家门口或者医务室门口排着队等我们。也正是因为老百姓对中医的需求和认可,更加激励了我继续把“中医治未病”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中医文化继续脚踏实地地传承下去、把中医养生继续宣传下去,让中医药真真正正地走进每一村、每一家,让老百姓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少得病,不得病。
  谢谢。
  主持人:感谢。下面请张燕蕾副主任介绍。
  张燕蕾: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年男性,在找到我之前,他已经尝试了多种中西医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来说,这种疼痛对其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多方介绍,基于对我的信任,最终他选择在我这里接受系统的中医治疗。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我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既往病史以及他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并通过把脉、舌诊中医辨证发现他这是属于湿毒内陷、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当即给予了患者汤药内服调理体质治本,针灸、拔罐、火针等中医外治法治标止痛,患者也坚持按时服药,经过20次的中医外治调理后疼痛渐渐消失直至病愈。
  这次的经历让我看到,中医在面对一些棘手疾病时的独特优势。在基层,老百姓需要的是接地气,真正能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大夫。即使身在基层,只要群众需要我们、信任中医,我们也可以大有作为。我们不能因为在基层工作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仍需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中医在基层焕发更大的活力,造福一方百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燕蕾副主任。下面的时间留给我们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大家围绕着我们这一场的主题来提问,提问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齐鲁法制网 记者:请问陆学超院长,从您个人成长经历来看,您如何看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陆学超:非常感谢媒体朋友的问题。就我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从本科、硕士、博士一直都在中医院校就读,毕业后也一直在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工作。我认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现代先进诊疗技术,但更需要解决好中医、西医两者相互兼容的问题。中医、西医目标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针对的都是疾病和患疾病的人,目标一致,只是理论、思维、手段不同而已。我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西医必将走向结合,乃至融合局面。最大程度、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优势,两条腿走路,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现代中医人,我们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今许多患者来看中医,往往会拿着B超、CT等体检报告,你能说我只会把脉,不会看报告单吗?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前提下,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能中会西”几乎成为当代中医人能力素养的“标配”。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已经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们这代中医人的使命担当,义不容辞,中医药事业也必将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山东商报 记者:请问于秉伦主任,您是崂山点穴第三代传承人,崂山点穴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于秉伦:谢谢记者的提问。崂山点穴是发源于崂山地区的一种应用点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技术,它是将武功点穴与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手法有点法、按法、掐法、叩打法、拍打法、整脊复位法等。
  崂山点穴属于全国独有的崂山道医文化,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师爷是元末明初的武当派掌门张三丰,明代御史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张三丰一生三次来崂山传经布道,将武术点穴治病传授给崂山道士。数百年来,崂山道士使用点穴疗法给当地百姓治疗,点穴疗法逐步在民间传播开来。
  上世纪60年代,贾立惠先生开宗立派,创立“崂山点穴”流派,编撰的《点穴疗法》一书以中、英、法文三种语言出版发行,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80年代,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崂山点穴疗法,国务院拨专款成立崂山点穴康复医院。1996年,康复医院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合并,70年来,共治疗国内外患者20余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崂山点穴主要适应症包括:脊椎源性疾病导致的头痛、头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底筋膜炎、偏瘫、截瘫、脑瘫、小儿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为身患此类疾病的患者提供对症治疗。
  谢谢。
  观海新闻 记者:请问崔召红主任,作为基层的一名中医,请您谈谈您在中医临床诊疗和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初心和使命。
  崔召红:谢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说起学中医的初心,起源于我的母亲。当初读高中时,母亲身体就一直不好,经常看到她从医院拿回来大包小包的中药,却不见病情有所好转。因为当时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母亲既心疼钱,又因为病情不见起色,所以出现了抑郁状态。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学中医,为母亲治好病,为更多像母亲这样的人治好病,所以高考志愿上清一色的中医学院。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中医人,百姓健康的守护神,深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勇担救死扶伤的使命,继续践行“行胜于言”的座右铭,恪守“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严谨务实,廉洁奉献。继续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多用经方,简、便、效、廉;不断创新,德布四方,术惠民生,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做一个群众信得过的、满意的中医人。我会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下,继续做好中医科普宣传和带教,将中医药文化不断传承,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继续做大做强,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为百姓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谢谢。
  半岛都市报 记者:请张燕蕾主任结合自己在基层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下步的工作想法和打算。
  张燕蕾:感谢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结合我多年来从事基层中医临床的工作情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和打算。
  首先,我将积极投入中医适宜技术规范标准化制定和执行工作中,像督灸、脐灸、冬病夏治等适宜技术在基层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它简便廉验见效快,基层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队伍,基层的大夫更需要接地气的中医适宜技术。我将竭力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师承所学,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科室带头人,单位特色项目的开展,团队的组建,科室的发展、怎样能让基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老百姓是否能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密切相关,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推进的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前期我们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比如通过精细化科室管理改革,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通过外派学习培训进修开拓眼界,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组建特色专科团队,传承中心特色项目。作为第一批基层中医人,我们有责任为后来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无论当下任务是多么繁重而艰巨,我都坚信,未来是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下一步,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扎实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燕蕾主任的介绍。
  我们这场见面会更像是一个故事分享会和中医知识的普及会。厚德载医,我们十分感谢四位医师代表对于中药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希望、也相信医师们这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每一位听者。
  本场见面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医师代表,也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