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服务改革》新闻发布会

浏览:200


  发布会日期:
  2023年8月16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市行政审批领域”作为十个重点领域之一,全系统上下奋进审批服务主战场、主阵地,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打头阵、当先锋,涌现出许多经典案例。为向大家介绍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改革典型案例,我们今天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到: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赵发海同志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军同志
  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陈虹同志
  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刘伟志同志
  胶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郝世波同志
  欢迎5位新闻发言人到会发布。
  首先,请赵发海局长发布介绍情况。
  赵发海: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发布会,同时也对各位长期以来对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和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深切的感谢。
  今年以来,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部署下,全市行政审批领域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方面,牢树“一盘棋”思想,强化市区协同,聚焦群众办事、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企业群众各项工作,探索形成了“四个聚力”的路数打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聚力群众办事,努力让每一位办事群众体验感更好。我们坚持从小切口破题,办好“惠民便民、可感可知”的“身边小事”。例如,将青岛市民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搬至市民中心一楼,让工作人员做到迎接群众来,目送群众走。创新建立起诉求解决闭环机制,开设“市民会客厅”,与“青诉即办”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建立了联动机制,发起“意见建议动态清零行动”,全面收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探索推出“志愿服务暖心办”“延时服务全时办”“特殊群体入户办”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提高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二是聚力项目建设,努力让每一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速度更快。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在审批流程上,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灵活办”“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建设项目“图纸一件事”、定制化联合验收等举措。在服务方式上,统筹市区两级资源,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从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挑选60余名核心业务骨干,组建青岛市重大项目审批服务“金牌团队”,为青岛市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重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市办实事项目,提供全链条审批服务。截至目前,423个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中,已有382个办理施工许可,完成率达90.31%。
  三是聚力企业发展,努力让每一类经营主体满意度更高。在工作中坚持把“企业视角”作为“第一视角”,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围绕企业准入市场的“最初一公里”,不断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有解思维”持续优化改革服务供给。在全市推出经营者变更、跨区迁移服务,变“最少跑四次”为“最多跑一次”。建成全国首个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实现涉海类12个许可事项的集中办理。以“协同思维”画好服务企业同心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协同,建立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智能标签”新机制,实现登记即认、实时共享;推出集成服务与政策兑现一链办理,精准匹配惠企政策122项;在全省率先推行医护注册智慧化改革,探索形成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审管”新模式;完善市场主体退出闭环管理机制,破解企业退出难题。截至目前,全市企业登记注册办结43.5万件,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90.37%,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聚力资源配置,努力让每一笔公共资源交易效能更优。通过建平台,强应用,优服务,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预计年均为投标企业节约成本6900余万元。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全省率先实现“一照通投”,破解长期以来CA跨区域互认难题,预计年均为交易主体节省近500万元。深化保证金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电子保函,取消服务类、采购类交易项目投标保证金。开展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历史沉淀保证金核查清理工作,全市共清退历史沉淀保证金3282.6万元,涉及经营主体379家、项目341个。开发完善投标保证金自动缴退系统,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5391个,同比增长18.98%。
  今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区(市)围绕“四个聚力”,立足实际,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揭榜挂帅”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惠企便民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做法。我们对各区(市)的典型做法进行了梳理与评估,总结提炼出了全市行政审批领域10个质量比较高、效果比较好的创新典型案例,将这些点上的好做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以发挥最大效益。这10个典型案例分别是:
  市南区:建立市场主体住所“预备案”制度;
  市北区:打造“一站式”楼宇政务服务会客厅;
  李沧区:构建跨层级“全域通办”政务服务体系;
  崂山区:实施重点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模式;
  西海岸新区:推行政务服务“视频办”改革;
  城阳区: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
  即墨区:推行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
  胶州市:建设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室”;
  平度市: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查”;
  莱西市:实施医疗机构、医护注册智慧化改革。
  以上案例的详细情况和具体做法,已提供给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请大家多多关注,对感兴趣的我们也欢迎深度挖掘报道。
  各位媒体朋友!行政审批服务局是改革的产物,改革创新是我们事业的生命线。行政审批服务局还是最大的政务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是我们最纯的底色。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务,持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助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助力青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赵局长的介绍和发布。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刚才,发布了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10个基层典型案例。请问: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十大重点领域”的牵头部门之一,在鼓励基层创新,发挥好典型案例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方面有哪些做法与打算?
  赵发海: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这个问题请我们王军副局长来回答。
  王军:谢谢您的提问。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身处营商环境最前线,服务经营主体发展最直接,感受群众办事最真切,我们始终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牛鼻子,今天推出的10个基层典型案例也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要做法与打算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推进营商环境领域改革的重要方法。积极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鼓励基层围绕破解营商环境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通过典型引路、案例示范,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激发新活力,为全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为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深走实。
  二是压实责任,推动典型案例经验复制推广。一是压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责任,扎实做好全市行政审批服务领域重点改革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评估推广等工作。二是压实区(市)主体责任,建立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推进机制,逐一明确目标任务、推进路径、责任时限,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主要领导要当好“施工队长”,在重点问题、关键环节上靠上抓。推动今天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全域推开。
  三是加强协同,推动典型案例经验提质扩面。这里面也是有三方面:一是加强与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协同,紧盯盯紧专项行动各项部署要求,找准落实典型案例与谋划新一批典型案例的主攻方向。二是加强与市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协同,作为全市专项行动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我们将持续用好用足“擂台比武、揭榜挂帅”等路数打法,把这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纳入审批服务系统改革92项攻坚任务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三是加强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的协同,当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全市专项行动迎考评价专班牵头部门,正在积极组织各部门制定青岛市今年的营商环境3.0版本政策,我们将把今天的10个典型案例纳入全市政策体系统筹谋划,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领域改革的先手棋,持续推动典型案例经验提质扩面。
  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刚才,发布的典型案例提到,崂山区实施了重点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举措,能跟我们具体分享一下是如何想到点菜单这个理念的?主要做法和具体落地成效如何?谢谢。
  陈虹: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年初,在走访企业、一线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重点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涉及审批事项多、周期长,项目方有时需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个别项目一次性通过率较低,这些都影响了办事效率及体验感。在服务青岛钓鱼台美高梅酒店的审批实践中,我们将改革领域从单一的建设审批领域向两端拓展、延伸至重点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创新推出“1+1+N”菜单式审批模式,即集成“商事登记审批模块、建设项目审批模块以及个性化定制的N个类别审批模块”,通过菜单集成、顶格协调、多元联动、一线服务“四项机制”,实现政企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一是创新菜单集成机制,努力将事项简到最优。立足于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两个全生命周期,深入剖析各审批事项串并联关系,绘制了一张涵盖84个审批事项的模块化、集成式全品菜单,其中包括建设项目四个阶段53个审批事项以及企业准入、行业许可等31个审批事项。对照全品菜单,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实施“勾选式点餐”服务,实现定制化、个性化项目审批。
  二是强化顶格协调机制,努力将路径缩到最短。组建服务重点项目金牌团队,创建“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区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亲自部署推动,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统筹协调推进,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施工队长”一线解决问题,将“由下而上”的逐级协调,变为“由上而下”的顶格推进,变企业“多头跑”为政府部门“内部跑”。
  三是建立多元联动机制,努力让协同达到最强。充分发挥金牌团队牵头作用,建立“日调度、周通报”工作机制,以动态调整、挂图作战的方式对审批事项进行逐一销号管理,协同项目方和审批部门集中攻坚、逐一破解痛点堵点和卡脖子问题,并通过部门联动协同,实现不同审批事项的压茬推进和无缝衔接。
  四是深化一线服务机制,努力让效率跑到最快。践行“一线工作法”,一方面,建立项目审批初期提前介入机制,了解项目需求,做实做深前期业务指导,让企业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窗口前移、一线服务,开通“崂省事”流动审批服务车,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项目建设一线,打造“项目门口”的移动大厅。
  比如,青岛钓鱼台美高梅酒店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从主体建筑完工到开业运营的全部审批手续,审批时间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同类酒店缩短了半年以上。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崂山做法”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青岛新闻广播 记者:刚才,赵局长发布的典型案例,提到了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视频办”,这是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请问:“视频办”推行过程中有哪些创新做法?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成效?谢谢!
  刘伟志: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西海岸新区推出的政务服务“视频办”模式,以自主研发的“政务直办间”线下终端设备为依托,通过屏幕共享、文件互传、实时对话等功能,实现了线上申报“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精准指导,拓宽了服务渠道,提升了审批服务效能。
  “视频办”模式通过挖掘就近办服务需求、集约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打造全域服务网络,推动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高效办理。我们的创新做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为主体,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梳理213项高频事项实现了“视频办”,同步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入驻”事项能用、好用、常用。为丰富服务场景,融入“自助办”事项485项,涵盖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等多领域,实现了一站集约化办理。二是通过“线上审批员云入驻+线下引导员帮代办”模式,集约现有服务资源,精准制定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服务流程,实现了全流程规范化操作,建立起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闭环服务机制。三是借助智慧社区、智慧街区项目,在新区8大功能区、23个镇街及149个社区等群众办事需求量大的密集场所布点运行,为申请人就近提供“帮办、代办、共办、转办”等多样化服务。目前,“政务直办间”累计布设180余台,构建起新区全领域、无差别、综合性“云办大厅”,基本形成了“多点受理、上下联动、云上审核、就近通办”的全域覆盖网。
  西海岸新区通过“视频办”模式,一方面,开启了“在线收发资料、实时视频通话、远程指引填报、多方携手联办”的全新办件体验,这种即时可视精准的“云见面”服务,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众线下心理依赖、网上操作不熟悉等问题,让办事体验更立体、更直接、更有效。今年已累计服务新区企业群众2万余次,切实提高了网办利用率,让新区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另一方面,运用“云坐席”“云指导”等方式,区级部门无需线下多点入驻,镇街无需多方承接权限,“政务直办间”一站即可实现区级事项就近视频“咨询-辅导-办理”,有效打破了部分事项传统放权“下不去,接不住”等困境,为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可办”提供了新思路。
  感谢您的提问,我就回答这些。
  青岛日报 记者:近年来,政务服务需求侧呈现出多样化、集成化、个性化的特点。有的申请人想一次性申办所有的许可证,有的想先申请急需的,有的想先申办简单的。面对这些变化,刚才的典型案例提到,胶州市建立实施了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室”。请具体谈谈有关情况,谢谢。
  郝世波: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政务服务需求侧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单个的行政审批行为已不能满足办事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包括我们在内的各级政务服务部门都深刻认识到这一改变,积极推行集成化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正如您刚才所说的,胶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用户思维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出击,按需供给,深入推动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出了“一件事工作室”,实现进一门、到一窗、找一人、了一事,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截止目前,我们已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1600余次。
  主要做法是:
  一是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件事工作室”的灵魂。通过改革,创新组建“一件事工作室”,打造人人都是主办责任人、人人都是审核监督人的运行体系,实现了部门设置从按照传统事项设置向按照经济行业设置转变、审批模式从单一事项向行业全流程综合审批转变,审批人员从“专科”人才向“全科”人才转变,构建了立体式、全方位、全过程的运行体系。
  二是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一件事工作室”的生命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清单是我们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群众意见而制定的,适应、满足了群众需求。同时,我们将“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推向胶州所有镇(街),实现了基层全覆盖服务。
  三是将流程再造作为“一件事工作室”的着力点。制定“9个一”服务标准,即:“一个标准审批、一次性告知、一表申请、一业导询、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次核准、一业一次审批”实现一张行业许可证“一码亮证”。重新梳理关联事项、精准设计办事流程,提供最优化、最适宜的“套餐”选项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同标准办理、集成化服务,解决审批服务过程中多次跑、多套材料、多次现场核查、多部门串联审批等问题,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事、更便捷。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郝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会后可以联系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系电话:66209921。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8月16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市行政审批领域”作为十个重点领域之一,全系统上下奋进审批服务主战场、主阵地,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打头阵、当先锋,涌现出许多经典案例。为向大家介绍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改革典型案例,我们今天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到: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赵发海同志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军同志
  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陈虹同志
  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刘伟志同志
  胶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郝世波同志
  欢迎5位新闻发言人到会发布。
  首先,请赵发海局长发布介绍情况。
  赵发海: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发布会,同时也对各位长期以来对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和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深切的感谢。
  今年以来,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部署下,全市行政审批领域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方面,牢树“一盘棋”思想,强化市区协同,聚焦群众办事、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企业群众各项工作,探索形成了“四个聚力”的路数打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聚力群众办事,努力让每一位办事群众体验感更好。我们坚持从小切口破题,办好“惠民便民、可感可知”的“身边小事”。例如,将青岛市民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搬至市民中心一楼,让工作人员做到迎接群众来,目送群众走。创新建立起诉求解决闭环机制,开设“市民会客厅”,与“青诉即办”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建立了联动机制,发起“意见建议动态清零行动”,全面收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探索推出“志愿服务暖心办”“延时服务全时办”“特殊群体入户办”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提高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二是聚力项目建设,努力让每一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速度更快。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在审批流程上,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灵活办”“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建设项目“图纸一件事”、定制化联合验收等举措。在服务方式上,统筹市区两级资源,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从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挑选60余名核心业务骨干,组建青岛市重大项目审批服务“金牌团队”,为青岛市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重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市办实事项目,提供全链条审批服务。截至目前,423个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中,已有382个办理施工许可,完成率达90.31%。
  三是聚力企业发展,努力让每一类经营主体满意度更高。在工作中坚持把“企业视角”作为“第一视角”,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围绕企业准入市场的“最初一公里”,不断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有解思维”持续优化改革服务供给。在全市推出经营者变更、跨区迁移服务,变“最少跑四次”为“最多跑一次”。建成全国首个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实现涉海类12个许可事项的集中办理。以“协同思维”画好服务企业同心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协同,建立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智能标签”新机制,实现登记即认、实时共享;推出集成服务与政策兑现一链办理,精准匹配惠企政策122项;在全省率先推行医护注册智慧化改革,探索形成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审管”新模式;完善市场主体退出闭环管理机制,破解企业退出难题。截至目前,全市企业登记注册办结43.5万件,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90.37%,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聚力资源配置,努力让每一笔公共资源交易效能更优。通过建平台,强应用,优服务,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预计年均为投标企业节约成本6900余万元。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全省率先实现“一照通投”,破解长期以来CA跨区域互认难题,预计年均为交易主体节省近500万元。深化保证金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电子保函,取消服务类、采购类交易项目投标保证金。开展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历史沉淀保证金核查清理工作,全市共清退历史沉淀保证金3282.6万元,涉及经营主体379家、项目341个。开发完善投标保证金自动缴退系统,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5391个,同比增长18.98%。
  今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区(市)围绕“四个聚力”,立足实际,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揭榜挂帅”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惠企便民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做法。我们对各区(市)的典型做法进行了梳理与评估,总结提炼出了全市行政审批领域10个质量比较高、效果比较好的创新典型案例,将这些点上的好做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以发挥最大效益。这10个典型案例分别是:
  市南区:建立市场主体住所“预备案”制度;
  市北区:打造“一站式”楼宇政务服务会客厅;
  李沧区:构建跨层级“全域通办”政务服务体系;
  崂山区:实施重点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模式;
  西海岸新区:推行政务服务“视频办”改革;
  城阳区: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
  即墨区:推行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
  胶州市:建设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室”;
  平度市: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查”;
  莱西市:实施医疗机构、医护注册智慧化改革。
  以上案例的详细情况和具体做法,已提供给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请大家多多关注,对感兴趣的我们也欢迎深度挖掘报道。
  各位媒体朋友!行政审批服务局是改革的产物,改革创新是我们事业的生命线。行政审批服务局还是最大的政务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是我们最纯的底色。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务,持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助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助力青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感谢赵局长的介绍和发布。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刚才,发布了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10个基层典型案例。请问: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十大重点领域”的牵头部门之一,在鼓励基层创新,发挥好典型案例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方面有哪些做法与打算?
  赵发海: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这个问题请我们王军副局长来回答。
  王军:谢谢您的提问。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身处营商环境最前线,服务经营主体发展最直接,感受群众办事最真切,我们始终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牛鼻子,今天推出的10个基层典型案例也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要做法与打算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推进营商环境领域改革的重要方法。积极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鼓励基层围绕破解营商环境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通过典型引路、案例示范,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激发新活力,为全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为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深走实。
  二是压实责任,推动典型案例经验复制推广。一是压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责任,扎实做好全市行政审批服务领域重点改革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评估推广等工作。二是压实区(市)主体责任,建立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推进机制,逐一明确目标任务、推进路径、责任时限,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主要领导要当好“施工队长”,在重点问题、关键环节上靠上抓。推动今天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全域推开。
  三是加强协同,推动典型案例经验提质扩面。这里面也是有三方面:一是加强与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协同,紧盯盯紧专项行动各项部署要求,找准落实典型案例与谋划新一批典型案例的主攻方向。二是加强与市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协同,作为全市专项行动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我们将持续用好用足“擂台比武、揭榜挂帅”等路数打法,把这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纳入审批服务系统改革92项攻坚任务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三是加强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的协同,当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全市专项行动迎考评价专班牵头部门,正在积极组织各部门制定青岛市今年的营商环境3.0版本政策,我们将把今天的10个典型案例纳入全市政策体系统筹谋划,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领域改革的先手棋,持续推动典型案例经验提质扩面。
  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刚才,发布的典型案例提到,崂山区实施了重点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举措,能跟我们具体分享一下是如何想到点菜单这个理念的?主要做法和具体落地成效如何?谢谢。
  陈虹: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年初,在走访企业、一线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重点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涉及审批事项多、周期长,项目方有时需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个别项目一次性通过率较低,这些都影响了办事效率及体验感。在服务青岛钓鱼台美高梅酒店的审批实践中,我们将改革领域从单一的建设审批领域向两端拓展、延伸至重点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创新推出“1+1+N”菜单式审批模式,即集成“商事登记审批模块、建设项目审批模块以及个性化定制的N个类别审批模块”,通过菜单集成、顶格协调、多元联动、一线服务“四项机制”,实现政企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一是创新菜单集成机制,努力将事项简到最优。立足于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两个全生命周期,深入剖析各审批事项串并联关系,绘制了一张涵盖84个审批事项的模块化、集成式全品菜单,其中包括建设项目四个阶段53个审批事项以及企业准入、行业许可等31个审批事项。对照全品菜单,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实施“勾选式点餐”服务,实现定制化、个性化项目审批。
  二是强化顶格协调机制,努力将路径缩到最短。组建服务重点项目金牌团队,创建“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区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亲自部署推动,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统筹协调推进,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施工队长”一线解决问题,将“由下而上”的逐级协调,变为“由上而下”的顶格推进,变企业“多头跑”为政府部门“内部跑”。
  三是建立多元联动机制,努力让协同达到最强。充分发挥金牌团队牵头作用,建立“日调度、周通报”工作机制,以动态调整、挂图作战的方式对审批事项进行逐一销号管理,协同项目方和审批部门集中攻坚、逐一破解痛点堵点和卡脖子问题,并通过部门联动协同,实现不同审批事项的压茬推进和无缝衔接。
  四是深化一线服务机制,努力让效率跑到最快。践行“一线工作法”,一方面,建立项目审批初期提前介入机制,了解项目需求,做实做深前期业务指导,让企业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窗口前移、一线服务,开通“崂省事”流动审批服务车,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项目建设一线,打造“项目门口”的移动大厅。
  比如,青岛钓鱼台美高梅酒店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从主体建筑完工到开业运营的全部审批手续,审批时间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同类酒店缩短了半年以上。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崂山做法”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青岛新闻广播 记者:刚才,赵局长发布的典型案例,提到了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视频办”,这是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请问:“视频办”推行过程中有哪些创新做法?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成效?谢谢!
  刘伟志: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西海岸新区推出的政务服务“视频办”模式,以自主研发的“政务直办间”线下终端设备为依托,通过屏幕共享、文件互传、实时对话等功能,实现了线上申报“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精准指导,拓宽了服务渠道,提升了审批服务效能。
  “视频办”模式通过挖掘就近办服务需求、集约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打造全域服务网络,推动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高效办理。我们的创新做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为主体,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梳理213项高频事项实现了“视频办”,同步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入驻”事项能用、好用、常用。为丰富服务场景,融入“自助办”事项485项,涵盖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等多领域,实现了一站集约化办理。二是通过“线上审批员云入驻+线下引导员帮代办”模式,集约现有服务资源,精准制定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服务流程,实现了全流程规范化操作,建立起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闭环服务机制。三是借助智慧社区、智慧街区项目,在新区8大功能区、23个镇街及149个社区等群众办事需求量大的密集场所布点运行,为申请人就近提供“帮办、代办、共办、转办”等多样化服务。目前,“政务直办间”累计布设180余台,构建起新区全领域、无差别、综合性“云办大厅”,基本形成了“多点受理、上下联动、云上审核、就近通办”的全域覆盖网。
  西海岸新区通过“视频办”模式,一方面,开启了“在线收发资料、实时视频通话、远程指引填报、多方携手联办”的全新办件体验,这种即时可视精准的“云见面”服务,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众线下心理依赖、网上操作不熟悉等问题,让办事体验更立体、更直接、更有效。今年已累计服务新区企业群众2万余次,切实提高了网办利用率,让新区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另一方面,运用“云坐席”“云指导”等方式,区级部门无需线下多点入驻,镇街无需多方承接权限,“政务直办间”一站即可实现区级事项就近视频“咨询-辅导-办理”,有效打破了部分事项传统放权“下不去,接不住”等困境,为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可办”提供了新思路。
  感谢您的提问,我就回答这些。
  青岛日报 记者:近年来,政务服务需求侧呈现出多样化、集成化、个性化的特点。有的申请人想一次性申办所有的许可证,有的想先申请急需的,有的想先申办简单的。面对这些变化,刚才的典型案例提到,胶州市建立实施了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室”。请具体谈谈有关情况,谢谢。
  郝世波: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政务服务需求侧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单个的行政审批行为已不能满足办事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包括我们在内的各级政务服务部门都深刻认识到这一改变,积极推行集成化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正如您刚才所说的,胶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用户思维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出击,按需供给,深入推动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出了“一件事工作室”,实现进一门、到一窗、找一人、了一事,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截止目前,我们已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1600余次。
  主要做法是:
  一是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件事工作室”的灵魂。通过改革,创新组建“一件事工作室”,打造人人都是主办责任人、人人都是审核监督人的运行体系,实现了部门设置从按照传统事项设置向按照经济行业设置转变、审批模式从单一事项向行业全流程综合审批转变,审批人员从“专科”人才向“全科”人才转变,构建了立体式、全方位、全过程的运行体系。
  二是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一件事工作室”的生命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清单是我们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群众意见而制定的,适应、满足了群众需求。同时,我们将“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推向胶州所有镇(街),实现了基层全覆盖服务。
  三是将流程再造作为“一件事工作室”的着力点。制定“9个一”服务标准,即:“一个标准审批、一次性告知、一表申请、一业导询、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次核准、一业一次审批”实现一张行业许可证“一码亮证”。重新梳理关联事项、精准设计办事流程,提供最优化、最适宜的“套餐”选项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同标准办理、集成化服务,解决审批服务过程中多次跑、多套材料、多次现场核查、多部门串联审批等问题,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事、更便捷。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郝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会后可以联系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系电话:66209921。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