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浏览:192


  发布会日期:
  2023年8月2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意见》,聚焦“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高质量推进我市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突出小城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我市小城镇发展质量,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丁树更同志;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 崔娜同志;
  胶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宋振兴同志;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镇长 樊永亭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丁树更副局长发布有关情况,有请。
  丁树更: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青岛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意见》(鲁政办字〔2022〕169号)文件精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组织相关市直部门、区(市)主管部门及部分小城镇等召开座谈会,征集相关政策措施,结合青岛实际起草了《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同时,经过区(市)推荐、部门打分、专家评审,选定了14个小城镇进行试点,现将《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给大家作详细解读。
  一、制定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小城镇是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吸引力、强化承载能力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发展总体情况。
  一是小城镇发展规模逐渐扩大。2011年以来,我市通过乡镇合并、撤镇设街道,建制镇数量由77个精简为36个,镇均建成区面积2021年达到6.88平方公里,是全省镇均水平的1.84倍,扭转了小城镇小、散、弱的局面。特别是泊里、蓝村、南村、李哥庄、姜山5镇(街)自2013年列入全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以来,规划水平、建设品质和发展速度全面提升,镇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58平方公里,已经初步彰显出了小城市的气质。
  二是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镇基于自身区位条件和既有产业基础形成了类型多样、动力多元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稳步提高。2022年全市GDP超过百亿元的镇达到了3个。
  三是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各镇普遍实现柏油路“村村通”,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部分小城镇已纳入中心城区地铁网覆盖范围,对内构建起半小时镇村生活圈,对外全面融入一小时都市生活圈。
  四是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彰显。各镇均注重发挥生态筑基、文化筹魂作用,推动生态和文化价值加快转化。泊里镇积极推动泊里大集提档升级,建成民俗馆、手造馆等文化设施,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推介手造产品36项。铺集镇依托胶河生态资源优势,以“胶河澄月、印象铺集”为主题,打造了现代范胶河生态景观公园。南墅镇利用废弃工业尾矿制备新型绿色建材,打造百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既减少了矿渣污染,也实现尾矿资源化利用,全部达产后可实现税收5000万元。
  五是扩权赋能实现新的突破。李哥庄镇、泊里镇作为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获得副县级管理职能。泊里镇设立政务服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接市区两级管理权限103项、行政执法权1632项,群众办事时间成本节省60%、交通成本节省80%,服务满意率大大提高。
  但在发展过程中,我市小城镇也存在着一些短板与面临的挑战。一是产业发展驱动力较弱。大部分小城镇产业项目落地难、见效慢,主导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效益低,市场主体数量少、实力弱。二是设施服务需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相比硬件条件,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功能不健全,难以有效响应外来人口、年轻人等特定人群的改善型消费需求。三是城乡间节点作用弱化。农村人口往往进城不进镇,返乡人口普遍回村不回镇,政策下乡多数进村不过镇,小城镇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衔接城乡的节点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工作目标
  青岛现有36个建制镇,分布在两区三市,其中黄岛区8个、即墨区4个、胶州市4个、平度市12个、莱西市8个。这次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将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总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全域统筹、梯次发展、示范引领、分类施策的原则,选取14个小城镇(含远离城区的涉农街道),因地制宜开展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培育试点,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功能品质,力争到2025年,试点镇在创新提升方面取得成功经验,有1-2个镇实现镇区常住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的“双十”目标,有5个左右的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引领带动全市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内容
  立足我市实际,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实施意见》提出四大任务。
  一是强化分类引导,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将位于中心城区周边、能够有效承接城市功能转移的镇,列入卫星镇培育试点。将一批主导产业实力较强、城镇发展框架清晰的小城镇,列入县域次中心镇提升试点。将一批在文旅、生态、矿产、农业等方面具备独特资源禀赋的镇,列入特色专业镇提升范围。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各类试点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引导人口向试点镇集中。相关区(市)要科学谋划好重点项目和实施路径,做到有项目必规划、无方案不动工。加强镇区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特色景观风貌,提升空间环境设计水平。抓好试点镇主次入口、广场公园等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塑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精品,规划建设贴近群众的街头游园、山体公园、滨河公园,构建山清水秀、蓝绿交织的开敞空间。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人口有序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临空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特色旅游、休闲娱乐业态。增强就业支撑能力,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试点镇就业吸引力。统筹项目引进建设,各类投资性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凡试点镇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项目在试点镇实施。
  四是强化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交通体系,更新改造老旧市政设施,推广建设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加强小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镇区便民服务中心集约化、数字化发展,引导建设舒适便捷、全域覆盖、层级叠加的镇村生活圈体系。优化商贸文旅服务功能。升级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
  四、政策保障
  一是强化用地支持。对试点镇建设项目,由区(市)优先保障用地指标,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指标不足部分,由市级统筹解决。
  二是强化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奖补资金,市与区(市)可结合综合考评情况,统筹考虑配套奖补资金支持。试点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市、区(市)留成部分以及在试点镇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试点镇。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支持试点镇加大自主招聘、在职培训等工作力度,建立技术专家服务机制。
  四是深化强镇扩权改革。依法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行政执法权赋予试点镇。
  同时,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定期研究有关小城镇建设的重大事项。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重点项目库,市、区(市)两级对入库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下一步,随着《实施意见》的发布实施,青岛小城镇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特色资源价值将日益凸显。分类引导,示范引领,全面重塑我市小城镇的发展方式,品质化消费需求将持续激发小城镇的增长潜力,将为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更多可能,小城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将进一步突出。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丁树更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次出台《实施意见》的意义和下一步思路?谢谢。
  崔娜:谢谢这位媒体,我简单和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这次出台《实施意见》的意义和下一步的思路。
  小城镇是非常重要的节点,既是城之尾,也是村之头,是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吸引力、强化城市承载能力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青岛市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点就是近距离迁移流动,目前小城镇凭借良好的绿色生态禀赋以及特色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就业机会,正在成为城市居民就近旅游、乡村游、农村居民进城定居的热点。因此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态空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南方小城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中央提出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求我们进一步对标浙江先进小城镇,找差距、补短板,这次《实施意见》中都做了全面的工作部署。《实施意见》的出台,对我市下一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从全市36个镇和部分涉农街道选取了14个镇(街)作为小城市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其中6个镇还进入了省级试点镇名单,形成了“6+8”省、市两级试点镇创建体系。14个镇根据自然禀赋不同,分成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三种类型分类打造。
  其中卫星镇有4个,突出一个“精”字: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即墨区蓝村街道、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为卫星镇。目前泊里GDP达到289亿,在全市率先进入全国百强镇,蓝村、李哥庄、南村镇目前围绕胶东国际机场形成了临空经济金三角,这三个镇经济实力差不多,GDP都超过了100亿,其中李哥庄121亿、蓝村117亿、南村110亿,占所在区市比重均超过10%,其中南村镇GDP占平度比重接近30%,小城镇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的提升。下一步,我们还会对三个镇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布局、分工协作,引导片区小城镇集群发展。目前,卫星镇这四个镇街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已过5亿,常驻人口均已超过5万,按照双十目标,这四个是最有潜质来突破双十目标的重点卫星镇。
  县域次中心镇有4个,突出一个“新”字:分别是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胶州市铺集镇、平度市新河镇、莱西市姜山镇。大村镇重点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双轮驱动;铺集镇引入实木家具龙头企业,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创新制造中心;新河镇高端化工、草编工艺品走出国门;姜山镇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现代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荣获全国基金小镇热力指数排行榜第2名。这四个县域次中心镇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县域经济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色专业镇有6个,突出一个“特”字:分别是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即墨区田横镇、胶州市洋河镇、平度市崔家集镇、莱西市南墅镇、莱西市夏格庄镇。这些专业特色镇在文化、生态、矿产、农业等方面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比如说洋河镇依托上合示范区,全力打造“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山水洋河 四季有约”逐渐打响口碑。琅琊镇依托琅琊文化,打造“山情海韵、琅琊渔歌”为主题滨海特色精品文旅名镇。田横镇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崔家集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前一段时间去看了一下南墅镇变化非常大,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调味品方面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南墅镇重点发展石墨产业综合利用、夏格庄镇重点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他们专门有一个产业园,引进的企业项目非常多,正在蓄势待发的腾飞过程中。下一步还要对特色专业镇进行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擦亮试点镇品牌。
  本次发布会后,我们还要按照试点镇的不同类型,科学制定小城镇创新提升评估办法,实行差异化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评估科学推进试点镇科学有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利用三年的时间,到2025年有1-2个镇实现“镇区常驻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双十目标,带动一大批重点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行列,我们希望通过试点镇的打造,带动小城镇整体起步往前发展,不断争先进位,实现小城镇“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胶州市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有什么样的考虑或打算?谢谢。
  宋振兴:非常感谢媒体朋友的关心、关注。在青岛市住建部门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下,胶州市共有3个镇纳入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分别是洋河镇、李哥庄镇、铺集镇,占到胶州市全域四个镇的75%。近年来,胶州市围绕打造生态范的乡村振兴齐鲁示范样板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突破洋河、挺进西南”的发展战略,把创新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各市特色产业与优势要素互动耦合,推动各镇高质量发展。下面依次介绍各个镇的情况。
  聚焦洋河镇,建成山东省食品特色产业强镇。洋河镇位于胶州市南部,南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东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镇域面积129平方公里,辖17个新村,常住人口4.3万。2023年,我们将紧抓“上合”发展机遇,重点围绕创新、绿色发展,以益海嘉里龙头企业为链主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做强食品产业,做强全域旅游,建设山东省食品特色产业强镇、上合创新中心,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年税收达到4.2亿元,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城乡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聚焦李哥庄镇,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航空新城·上合美谷”。该镇位于胶州市东部,镇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5个新村、2个社区、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0.3万人。拥有五个国家级头衔,分别是全国改革试点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特色小镇、中国制帽之乡。李哥庄镇从2013年就入选青岛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无论是规划水平还是建设品质,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规模,都初步显现了小城市的特色。
  2023年,我们将瞄准“临空”和“美丽+”两大特色产业,全面承接机场溢出流量和效益,聚力打造“航空新城”,重点发展临空商贸、航空科技、生物医药三大板块,全力建设国际范“临空会客厅”。围绕“上合美谷”,重点发展“美饰、美妆、医美”三美产业,全力建设全国美业桥头堡、上合美业新平台、全球美业新地标。
  聚焦铺集镇,打造“上合生态古郡,智慧家居新城”。该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是青岛西大门,镇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3个新村、6个社区,常住人口4.1万人。铺集镇拥有两个国家级头衔,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2023年,我们将从历史人文、生态禀赋、特色产业三个维度重新梳理发展定位,牢牢锁定打造“上合生态古郡,智慧家居新城”这一目标,重点建设四大板块,分别是上合智慧家居产业创新中心、上合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中心、上合现代农业研发科创中心、胶河历史文化生态长廊,持续完善“产城融合、科教科创”两大功能,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古韵特质的活力之城。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青岛市的部署,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创新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示范引领,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争创山东省、青岛市领先的专业特色镇、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
  我就回答到这里,再次感谢媒体朋友的关心、关注。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泊里镇作为全国百强镇,全省十强镇,这次小城镇创新试点提升卫星镇,下一步如何发挥领头雁作用,实现新的突破?谢谢。
  樊永亭: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泊里镇的关心和关注,下面由我把泊里的情况做一个介绍,以及下一步的工作突破重点,向各位记者朋友们进行介绍。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辖10个新村和10个社区,常住人口11.5万人,是全国百强镇、山东省示范镇、山东省综合竞争力十强镇、山东省新生小城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双试点镇。2022年全国百强镇当中,各种排名最靠前的是泊里镇排到76名,最低排到92名。
  坐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亿吨深水大港—董家口港,海上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整个辖域有沈海高速、董梁高速、204国道和青盐铁路、青岛地铁13号线穿越。全镇规上企业截至2022年达到143家,市场主体1.4万余家,集聚青特钢、金能科技、美锦氢能等亿元以上项目137个,总投资额近3000亿元,形成了冶金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2022年,全域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亿元,税收收入1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增长幅度超过28%。
  2023年,在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住建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镇成功入围省级卫星镇试点,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小城镇创新提升三年行动中笃行实干、事争一流、创新突破,在镇区常住人口已超过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超过10亿元的 “双十”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发展成果,在全国百强镇中进位争先。
  一是产业发展再提升。依托董家口港,大力发展港口生产、贸易等,全力服务保障港区总投资100亿元的9个泊位开工建设。重点培育高端化工、港航服务、氢能等新兴产业,服务保障国橡中心、金能科技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做大做强氢能产业,加快青岛氢能产业园区建设,力争今年8月上旬挂牌运营,总投资30亿元的美锦氢能汽车项目8月投产运营,到2025年,氢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7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建链延链强链,加快全德氢能源、盛鼎装配式、5G智能技术、化肥仓储物流等13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二是城镇承载力再提升。全力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土地、海域清场保障工作,加快明董高速、董梁高速建设,推进沈海高速拓宽改造,进一步畅通镇域对外交通联系。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11条城市主次干道和镇驻地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巩固提升省级美丽河湖创建成果。高标准打造安居工程,年内完成两个片区9个村庄的回迁安置,竣工交付农民经济适用房。
  三是公共服务再提升。加快商业、教育、文化、医疗等设施优化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港城。聚焦共同富裕,高标准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减轻居民医疗负担等12项镇办民生实事。依托港区、产业园区优势,深度链接就业供需两端,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4000人以上。加快建设集吃、游、玩于一体的港都贸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规划建设泊里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加快推进临港安置区小学建设进度,创建集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于一体的市级研学基地,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与深圳大龙网合作,打造乡村振兴数字贸易品创园,培育西海岸新区首家农业数字贸易基地。
  我就回答这些,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樊永亭镇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其他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系电话:85785827。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8月2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意见》,聚焦“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高质量推进我市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突出小城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我市小城镇发展质量,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丁树更同志;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 崔娜同志;
  胶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宋振兴同志;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镇长 樊永亭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丁树更副局长发布有关情况,有请。
  丁树更: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青岛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意见》(鲁政办字〔2022〕169号)文件精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组织相关市直部门、区(市)主管部门及部分小城镇等召开座谈会,征集相关政策措施,结合青岛实际起草了《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同时,经过区(市)推荐、部门打分、专家评审,选定了14个小城镇进行试点,现将《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给大家作详细解读。
  一、制定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小城镇是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吸引力、强化承载能力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发展总体情况。
  一是小城镇发展规模逐渐扩大。2011年以来,我市通过乡镇合并、撤镇设街道,建制镇数量由77个精简为36个,镇均建成区面积2021年达到6.88平方公里,是全省镇均水平的1.84倍,扭转了小城镇小、散、弱的局面。特别是泊里、蓝村、南村、李哥庄、姜山5镇(街)自2013年列入全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以来,规划水平、建设品质和发展速度全面提升,镇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58平方公里,已经初步彰显出了小城市的气质。
  二是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镇基于自身区位条件和既有产业基础形成了类型多样、动力多元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稳步提高。2022年全市GDP超过百亿元的镇达到了3个。
  三是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各镇普遍实现柏油路“村村通”,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部分小城镇已纳入中心城区地铁网覆盖范围,对内构建起半小时镇村生活圈,对外全面融入一小时都市生活圈。
  四是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彰显。各镇均注重发挥生态筑基、文化筹魂作用,推动生态和文化价值加快转化。泊里镇积极推动泊里大集提档升级,建成民俗馆、手造馆等文化设施,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推介手造产品36项。铺集镇依托胶河生态资源优势,以“胶河澄月、印象铺集”为主题,打造了现代范胶河生态景观公园。南墅镇利用废弃工业尾矿制备新型绿色建材,打造百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既减少了矿渣污染,也实现尾矿资源化利用,全部达产后可实现税收5000万元。
  五是扩权赋能实现新的突破。李哥庄镇、泊里镇作为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获得副县级管理职能。泊里镇设立政务服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接市区两级管理权限103项、行政执法权1632项,群众办事时间成本节省60%、交通成本节省80%,服务满意率大大提高。
  但在发展过程中,我市小城镇也存在着一些短板与面临的挑战。一是产业发展驱动力较弱。大部分小城镇产业项目落地难、见效慢,主导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效益低,市场主体数量少、实力弱。二是设施服务需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相比硬件条件,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功能不健全,难以有效响应外来人口、年轻人等特定人群的改善型消费需求。三是城乡间节点作用弱化。农村人口往往进城不进镇,返乡人口普遍回村不回镇,政策下乡多数进村不过镇,小城镇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衔接城乡的节点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工作目标
  青岛现有36个建制镇,分布在两区三市,其中黄岛区8个、即墨区4个、胶州市4个、平度市12个、莱西市8个。这次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将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总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全域统筹、梯次发展、示范引领、分类施策的原则,选取14个小城镇(含远离城区的涉农街道),因地制宜开展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培育试点,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功能品质,力争到2025年,试点镇在创新提升方面取得成功经验,有1-2个镇实现镇区常住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的“双十”目标,有5个左右的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引领带动全市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内容
  立足我市实际,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实施意见》提出四大任务。
  一是强化分类引导,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将位于中心城区周边、能够有效承接城市功能转移的镇,列入卫星镇培育试点。将一批主导产业实力较强、城镇发展框架清晰的小城镇,列入县域次中心镇提升试点。将一批在文旅、生态、矿产、农业等方面具备独特资源禀赋的镇,列入特色专业镇提升范围。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各类试点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引导人口向试点镇集中。相关区(市)要科学谋划好重点项目和实施路径,做到有项目必规划、无方案不动工。加强镇区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特色景观风貌,提升空间环境设计水平。抓好试点镇主次入口、广场公园等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塑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精品,规划建设贴近群众的街头游园、山体公园、滨河公园,构建山清水秀、蓝绿交织的开敞空间。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人口有序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临空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特色旅游、休闲娱乐业态。增强就业支撑能力,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试点镇就业吸引力。统筹项目引进建设,各类投资性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凡试点镇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项目在试点镇实施。
  四是强化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交通体系,更新改造老旧市政设施,推广建设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加强小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镇区便民服务中心集约化、数字化发展,引导建设舒适便捷、全域覆盖、层级叠加的镇村生活圈体系。优化商贸文旅服务功能。升级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
  四、政策保障
  一是强化用地支持。对试点镇建设项目,由区(市)优先保障用地指标,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指标不足部分,由市级统筹解决。
  二是强化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奖补资金,市与区(市)可结合综合考评情况,统筹考虑配套奖补资金支持。试点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市、区(市)留成部分以及在试点镇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试点镇。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支持试点镇加大自主招聘、在职培训等工作力度,建立技术专家服务机制。
  四是深化强镇扩权改革。依法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行政执法权赋予试点镇。
  同时,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定期研究有关小城镇建设的重大事项。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重点项目库,市、区(市)两级对入库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下一步,随着《实施意见》的发布实施,青岛小城镇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特色资源价值将日益凸显。分类引导,示范引领,全面重塑我市小城镇的发展方式,品质化消费需求将持续激发小城镇的增长潜力,将为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更多可能,小城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将进一步突出。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丁树更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次出台《实施意见》的意义和下一步思路?谢谢。
  崔娜:谢谢这位媒体,我简单和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这次出台《实施意见》的意义和下一步的思路。
  小城镇是非常重要的节点,既是城之尾,也是村之头,是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吸引力、强化城市承载能力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青岛市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点就是近距离迁移流动,目前小城镇凭借良好的绿色生态禀赋以及特色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就业机会,正在成为城市居民就近旅游、乡村游、农村居民进城定居的热点。因此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态空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南方小城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中央提出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求我们进一步对标浙江先进小城镇,找差距、补短板,这次《实施意见》中都做了全面的工作部署。《实施意见》的出台,对我市下一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从全市36个镇和部分涉农街道选取了14个镇(街)作为小城市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其中6个镇还进入了省级试点镇名单,形成了“6+8”省、市两级试点镇创建体系。14个镇根据自然禀赋不同,分成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三种类型分类打造。
  其中卫星镇有4个,突出一个“精”字: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即墨区蓝村街道、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为卫星镇。目前泊里GDP达到289亿,在全市率先进入全国百强镇,蓝村、李哥庄、南村镇目前围绕胶东国际机场形成了临空经济金三角,这三个镇经济实力差不多,GDP都超过了100亿,其中李哥庄121亿、蓝村117亿、南村110亿,占所在区市比重均超过10%,其中南村镇GDP占平度比重接近30%,小城镇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的提升。下一步,我们还会对三个镇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布局、分工协作,引导片区小城镇集群发展。目前,卫星镇这四个镇街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已过5亿,常驻人口均已超过5万,按照双十目标,这四个是最有潜质来突破双十目标的重点卫星镇。
  县域次中心镇有4个,突出一个“新”字:分别是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胶州市铺集镇、平度市新河镇、莱西市姜山镇。大村镇重点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双轮驱动;铺集镇引入实木家具龙头企业,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创新制造中心;新河镇高端化工、草编工艺品走出国门;姜山镇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现代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荣获全国基金小镇热力指数排行榜第2名。这四个县域次中心镇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县域经济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色专业镇有6个,突出一个“特”字:分别是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即墨区田横镇、胶州市洋河镇、平度市崔家集镇、莱西市南墅镇、莱西市夏格庄镇。这些专业特色镇在文化、生态、矿产、农业等方面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比如说洋河镇依托上合示范区,全力打造“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山水洋河 四季有约”逐渐打响口碑。琅琊镇依托琅琊文化,打造“山情海韵、琅琊渔歌”为主题滨海特色精品文旅名镇。田横镇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崔家集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前一段时间去看了一下南墅镇变化非常大,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调味品方面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南墅镇重点发展石墨产业综合利用、夏格庄镇重点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他们专门有一个产业园,引进的企业项目非常多,正在蓄势待发的腾飞过程中。下一步还要对特色专业镇进行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擦亮试点镇品牌。
  本次发布会后,我们还要按照试点镇的不同类型,科学制定小城镇创新提升评估办法,实行差异化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评估科学推进试点镇科学有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利用三年的时间,到2025年有1-2个镇实现“镇区常驻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双十目标,带动一大批重点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行列,我们希望通过试点镇的打造,带动小城镇整体起步往前发展,不断争先进位,实现小城镇“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胶州市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有什么样的考虑或打算?谢谢。
  宋振兴:非常感谢媒体朋友的关心、关注。在青岛市住建部门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下,胶州市共有3个镇纳入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分别是洋河镇、李哥庄镇、铺集镇,占到胶州市全域四个镇的75%。近年来,胶州市围绕打造生态范的乡村振兴齐鲁示范样板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突破洋河、挺进西南”的发展战略,把创新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各市特色产业与优势要素互动耦合,推动各镇高质量发展。下面依次介绍各个镇的情况。
  聚焦洋河镇,建成山东省食品特色产业强镇。洋河镇位于胶州市南部,南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东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镇域面积129平方公里,辖17个新村,常住人口4.3万。2023年,我们将紧抓“上合”发展机遇,重点围绕创新、绿色发展,以益海嘉里龙头企业为链主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做强食品产业,做强全域旅游,建设山东省食品特色产业强镇、上合创新中心,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年税收达到4.2亿元,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城乡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聚焦李哥庄镇,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航空新城·上合美谷”。该镇位于胶州市东部,镇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5个新村、2个社区、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0.3万人。拥有五个国家级头衔,分别是全国改革试点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特色小镇、中国制帽之乡。李哥庄镇从2013年就入选青岛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无论是规划水平还是建设品质,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规模,都初步显现了小城市的特色。
  2023年,我们将瞄准“临空”和“美丽+”两大特色产业,全面承接机场溢出流量和效益,聚力打造“航空新城”,重点发展临空商贸、航空科技、生物医药三大板块,全力建设国际范“临空会客厅”。围绕“上合美谷”,重点发展“美饰、美妆、医美”三美产业,全力建设全国美业桥头堡、上合美业新平台、全球美业新地标。
  聚焦铺集镇,打造“上合生态古郡,智慧家居新城”。该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是青岛西大门,镇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3个新村、6个社区,常住人口4.1万人。铺集镇拥有两个国家级头衔,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2023年,我们将从历史人文、生态禀赋、特色产业三个维度重新梳理发展定位,牢牢锁定打造“上合生态古郡,智慧家居新城”这一目标,重点建设四大板块,分别是上合智慧家居产业创新中心、上合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中心、上合现代农业研发科创中心、胶河历史文化生态长廊,持续完善“产城融合、科教科创”两大功能,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古韵特质的活力之城。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青岛市的部署,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创新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示范引领,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争创山东省、青岛市领先的专业特色镇、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
  我就回答到这里,再次感谢媒体朋友的关心、关注。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泊里镇作为全国百强镇,全省十强镇,这次小城镇创新试点提升卫星镇,下一步如何发挥领头雁作用,实现新的突破?谢谢。
  樊永亭: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泊里镇的关心和关注,下面由我把泊里的情况做一个介绍,以及下一步的工作突破重点,向各位记者朋友们进行介绍。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辖10个新村和10个社区,常住人口11.5万人,是全国百强镇、山东省示范镇、山东省综合竞争力十强镇、山东省新生小城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双试点镇。2022年全国百强镇当中,各种排名最靠前的是泊里镇排到76名,最低排到92名。
  坐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亿吨深水大港—董家口港,海上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整个辖域有沈海高速、董梁高速、204国道和青盐铁路、青岛地铁13号线穿越。全镇规上企业截至2022年达到143家,市场主体1.4万余家,集聚青特钢、金能科技、美锦氢能等亿元以上项目137个,总投资额近3000亿元,形成了冶金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2022年,全域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亿元,税收收入1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增长幅度超过28%。
  2023年,在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住建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镇成功入围省级卫星镇试点,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小城镇创新提升三年行动中笃行实干、事争一流、创新突破,在镇区常住人口已超过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超过10亿元的 “双十”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发展成果,在全国百强镇中进位争先。
  一是产业发展再提升。依托董家口港,大力发展港口生产、贸易等,全力服务保障港区总投资100亿元的9个泊位开工建设。重点培育高端化工、港航服务、氢能等新兴产业,服务保障国橡中心、金能科技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做大做强氢能产业,加快青岛氢能产业园区建设,力争今年8月上旬挂牌运营,总投资30亿元的美锦氢能汽车项目8月投产运营,到2025年,氢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7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建链延链强链,加快全德氢能源、盛鼎装配式、5G智能技术、化肥仓储物流等13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二是城镇承载力再提升。全力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土地、海域清场保障工作,加快明董高速、董梁高速建设,推进沈海高速拓宽改造,进一步畅通镇域对外交通联系。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11条城市主次干道和镇驻地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巩固提升省级美丽河湖创建成果。高标准打造安居工程,年内完成两个片区9个村庄的回迁安置,竣工交付农民经济适用房。
  三是公共服务再提升。加快商业、教育、文化、医疗等设施优化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港城。聚焦共同富裕,高标准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减轻居民医疗负担等12项镇办民生实事。依托港区、产业园区优势,深度链接就业供需两端,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4000人以上。加快建设集吃、游、玩于一体的港都贸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规划建设泊里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加快推进临港安置区小学建设进度,创建集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于一体的市级研学基地,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与深圳大龙网合作,打造乡村振兴数字贸易品创园,培育西海岸新区首家农业数字贸易基地。
  我就回答这些,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樊永亭镇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其他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系电话:85785827。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