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近年来即墨区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50


  发布会日期:
  2023年7月18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乡村振兴看区市”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7场,即墨区专场。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即墨全区上下聚力,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特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全区产业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即墨区副区长  徐壮举同志;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孝官同志;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梅亦兵同志;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孙建凯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徐壮举副区长介绍即墨区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情况。
  徐壮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即墨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即墨区乡村振兴工作有关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目的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即墨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五大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统筹聚合区镇村三级资源,扎实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城乡一体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8亿元,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17万亩、产量44.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6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2.8万吨,成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等称号。具体来讲,重点围绕“四个聚焦”持续用力。
  第一,聚焦高质高效,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即墨东濒黄海、西靠大沽河,墨水河、龙泉河等150条河流贯通全域,丘陵、平原地形自东向西梯次分布,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多样化农业特色,初步形成“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总体格局。立足农业生产现实基础,我们锚定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级。一是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两条底线”。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每年区级财政投入涉粮资金2亿多元,为粮食生产全流程提供保障。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9.7万亩,今年还将新改建3.8万亩,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同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享受脱贫政策和动态监测的752户、1526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精准帮扶。二是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产出效益。专门制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条意见,重点打造种业、蔬菜、海产品、食用菌、果茶、畜禽、农产品加工7条十亿级产业链,累计引进培育正大等龙头企业42家,年产值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家。三是突出示范引领,推动三产融合。聚力实施“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鳌山卫“茶香梅谷”等4个成熟片区高端引领,段泊岚“果香柳韵”等4个新兴片区聚势突破,其他区域N个片区蓄势聚能,每个片区结合自身特色,选定合适发展方向实行精细化建设、精准化帮扶、精品化打造,形成每年规划一批、建成一批、提升一批的梯次培育格局。灵山“花乡药谷”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龙泉“莲花田园”列入市级十大片区创建名单。四是强化平台建设,做强载体支撑。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等平台载体建设,累计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省级产业强镇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千亩以上大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5个,移风店镇入选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第二,聚焦宜居宜业,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即墨农村面积广大、农业人口数量大。近年来,针对农村群众最迫切改善的人居环境领域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系统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工作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投入2.1亿元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建设金口污水处理厂等3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覆盖村庄200余个。今年将在全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问题集中攻坚,着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范围由村内向村外延伸、由村域向路域拓展。深入推进设施配套一体化,持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全区基本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和街巷硬化“户户通”;累计投资14亿元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在灵山、大信建设产居融合新型社区,12个村庄群众搬进楼房,打造“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产居融合样板。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针对农村群众就医上学养老等需求,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五年来新改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130所,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化全覆盖;实施20所乡镇卫生院和61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努力让群众“小病不出门、大病少出镇”;建设56处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今年还将新建44处社区养老服务站,为群众就近提供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2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5个,灵山西姜戈庄村获评国家最美休闲乡村,“莲花田园”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
  第三,聚焦富裕富足,促进农民物质精神“双增收”。助农增收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健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坚持党建统领,推动资源“共联”、组织“共建”、产业“共富”,逐步探索“联建富·趟新路”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经验做法先后在《光明日报》和省市委内刊刊发。区域化党建强统筹。针对村庄布局散、资源统筹难等问题,优化调整村级组织,撤“小村”、建新村,构建“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治理等专业型党组织,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抱团模式。针对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创建共同富裕的“村共体”为目标,组织“强村”帮扶“弱村”,实现一体化发展。集成化改革增活力。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宅基地盘活等改革措施,合理界定农村资源价值,释放农村发展潜力。目前,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制村庄1026个、量化农村集体资产74.6亿元,股权分红1.6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确权村庄707个,确权农户16.9万户。其中,在全市率先出台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意见,灵山“花乡药谷”示范片区双创中心发放首张土地经营权证,涉及5个村庄,是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土地经营权证。常态化活动聚民心。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推动文明村镇全覆盖,累计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13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送文化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唱响即墨·舞动梦想”“送戏进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上万场,以常态化群众性活动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
  第四,聚焦引才育才,促进乡村发展倍增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即墨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创新扶持、生活帮持等多种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努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政策引才,出台《即墨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若干举措》,聚焦乡村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各环节,制定2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强化精准育才,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农民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400余人、技能培训1.8万人。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2人获评“齐鲁乡村之星”。强化事业聚才,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家庭农场2000多家、成立专业合作社2400多家,促进1.8万农户抱团经营,形成一批有想法、有技术、有闯劲的实用型乡村人才。强化柔性用才,发挥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市涉农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吸引300余名技术性人才走进乡村,解决技术难题400余项。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有益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在四个方面加力用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
  一是坚持融合发展,“集群+集聚”提升现代农业效益。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聚焦现代种业等7个十亿级产业方向,加快引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发展集生产、加工、储备、冷链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向高端跃升。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精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统筹村内、村周边、道路沿线环境,精准研究整治措施,对路村交叉口、环卫设施摆放处、房前屋后等重要节点,落实精细化打造、常态化保持,确保整治成果长久持续。
  三是坚持示范带动,“特色+特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加快推进“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涉农资金整合、社会资本参与,加快项目投资和开工建设进度,探索出具有即墨特色的发展路径。同时,大力探索联合社+农户共富公司模式,推进多个村庄抱团发展、联村共富,实现片区为农民而建、振兴为农民而兴。
  四是坚持深入一线,“情感+情怀”全力解决群众难题。当前,即墨区正全面开展“走进去、沉下去”的服务企业和基层活动,号召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察民情、解民忧,多为从事乡村振兴、投身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真情帮助,真正解决“三农”领域堵点痛点,为涉农主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全区资源力量,推动三产融合共强、人才城乡互动、环境全域共美、文化文明协同、基层联建共治“五个振兴”同频共进,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千年商都,泉海即墨,和美画卷,正在展开。即墨乡村有山、有海、有泉、有种都、有文化,诚邀媒体朋友和各界人士到即墨欣赏乡村美景,共筑振兴事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徐壮举副区长的介绍。下面,请王孝官局长介绍即墨区乡村产业振兴情况。
  王孝官: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下面我就产业振兴方面工作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部署,即墨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融合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制定了《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确定了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两带五区多集群”布局。“两带”是西部大沽河现代农业发展带和东部海洋渔业发展带;“五区”是西部种子蔬菜区、中部花卉中药材区、东部果茶薯芋区、北部粮油畜牧区、南部物流加工区;“多集群”是依托全区多点分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园区发展规模化种植,带动多业态集聚发展。经过近几年发展,全区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集聚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态势进一步突显。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注重政策激励,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产业扶持政策,对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多方面进行财政资金奖补扶持。自2018年以来,全区农业领域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确定产业振兴项目财政投资达10.85亿元。
  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平台拉动。组织实施了农业标准化和标准园创建、农业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现代农业引进来走出去等专项行动。建设粮食功能区43万亩,高标准农田79.7万亩。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2个,省级海洋牧场1个,建成国际首艘10万吨级深海智慧养殖工船“国信一号”已经于2022年开始运营,入选农业农村部重点工程,年产大黄鱼等精品鱼3700吨,年产值达3亿元左右。建设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牧场)8处。全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29个,创建青岛市级以上知名品牌24个,“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连续4年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前十名,“即供”品牌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地产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5%,定点屠宰检验检疫率达到100%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自主研发的牛角椒种子占全国保护地市场的70%,旱黄瓜种子占全国市场的35%、胶东市场的85%,口感西红柿和辣椒种子占云贵川三省同类市场的60%,黄心白菜“秋宝”占北方秋白菜市场的60%。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开展了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农业清洁生产行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示范四大行动。全区小麦“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近几年平均每年统防统治面积在55万亩左右。种植、养殖主产区的环保型农药使用率达到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建设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示范试点5处。引进了多家畜牧养殖集团在即墨投资建场。建成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1家,获评国家级养殖场4家,推广“纳米膜覆盖好氧发酵”等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术,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类机具5350套台,其中植保无人机达153台,实现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主要环节机械化全覆盖,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今年6月16日,全国农机安全宣传咨询日暨“五进”活动在即墨举办,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和省市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四是坚持多元发展、三产融合。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为路径,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2家,市级金花企业2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0家、示范家庭农场107个。创建青岛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单位17个,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4个,创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42个。创建市级“新六产”示范单位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科技创新孵化载体达到24家,每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亿元。建立和完善了“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订单式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展和畅通了产销渠道。即墨海洋温泉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入选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区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为打造产业振兴样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谱写新的篇章。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孝官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主题提问,提问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人民网 记者:青岛市将国际种都核心区放在即墨区,这些年来,即墨区在打造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壮举: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农业是种业的最核心和最高地,也是即墨区重点推进、重点发展的一项农业工作。2017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国际种都建设规划》,明确将即墨区打造成为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经过多年发展,国际种都核心区初步构建了“种子、种畜、种苗”陆、海两大种业基地,其中西部的蔬菜花卉种植、中部的畜禽生产、东部的海水养殖共同形成了集种子种苗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累计引进荷兰瑞克斯旺、韩国农友、青岛德瑞骏发、青岛悦海湾等农牧渔重点种业产业链企业28家,种业持证企业42家,良种企业(场)29家,研发培育种植、养殖新品种500余个,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种子品种160余个。各类种子产品远销29个省市、10余个国家。
  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理顺机制,完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青岛市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调度会,统筹推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
  二、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支持,注入产业发展动力。区级层面研究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了《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方案》《即墨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关于加快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建设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的意见》,对入驻种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进行扶持支持。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对种业企业的重点扶持政策。
  三、搭建产业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采取统筹实施“二区两园”共建方式,把国际种都核心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等资金、项目资源进行综合统筹,聚力打造,并将国际种都核心区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区、辐射区等三个片区进行分层次梯次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种业产业链项目,加快种业产业链全方位推进,聚力打造市场竞争力强、占有率高的种业产业集群,种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正在逐步实现。
  四、理清发展目标,构建空间布局,加速推动种都核心区升级起势。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研究理清国际种都核心区工作思路,以“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集群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打造以种子为主,种畜、种苗为重点的多种共育的空间布局。在移风店镇,以发展种植方面的种子为主;在段泊岚镇,以发展养殖的种畜、种禽为主;在田横镇,以发展渔业养殖种苗为主。通过多种共育,形成助推即墨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带,最终实现以现代种业为核心的种业融合发展集群,构建种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实现种子研发、繁育、加工、推广、销售等功能有机统一,打造国内一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
  到2025年,核心区种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涉种企业达到100余家,引进从事种业研发的高端人才达到200余人。国际种都核心区蔬菜、花卉、食用菌、粮油、畜牧、渔业等种业企业进一步集聚,种都功能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进一步美丽宜居,将核心区打造成即墨“三农”发展的新引擎、青岛产业转型升级新亮点、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党政理论网 记者:近年来即墨区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孝官: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即墨区的畜牧业发展这几年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点支柱,也是稳产保供的一个重要支撑,粮油生产、畜牧生产和水产品生产是即墨稳产保供的三大支柱产业。这些年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的思路和举措是规模化、智能化和成果化,下面我介绍一下。
  第一,注重规模化发展。根据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要求,我们确定了即墨畜牧业“腾笼换鸟、重整发展空间”和“内育龙头企业、外引百强集团”的发展思路,先后建设了青岛田瑞、青岛环山、青岛山美、青岛天福源等10余个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引进了国内知名的正大、牧原集团这些大型生猪生产企业在即墨投资建场。其中,青岛正大年出栏350万只自动化肉鸡项目、青岛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4800头父母代种猪场项目、环山集团4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牧原集团的6层年出栏10万头立体智能化猪场等重点项目先后在即墨建成,这些养殖企业项目在国内外都是知名企业,规模化程度都非常高,极大提升了全区的规模化养殖程度和畜禽生产能力。
  第二,智能化。在这几年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生产结构,突出智能化发展的主线。其中,青岛德金生物科技养殖有限公司等21家养殖企业被评为青岛市示范养殖场,青岛环山蛋鸡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养殖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场,青岛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智能牧场,即墨牧原农牧食品有限公司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第三,成果化。农业要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引领和技术创新。近年来,即墨区积极引导畜禽养殖机械制造企业和养殖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协作,以“先进设施设备和畜牧科技应用”为重点,建立研发及科技推广应用基地。其中,青岛田瑞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先进、层数最高、单栋养殖最大的6列12层养殖舍,创立了国内领先的蛋鸡自动化养殖新模式,实现了从上料、饮水、集蛋、喷雾消毒到清粪整个饲养过程全自动化,一个人可以管理15万只鸡,达到这种自动化程度,并且打造了全国首个“蛋、鸡文化”主题科技馆,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新六产”示范企业。青岛派如集团进行低碳化养殖设备的研发、制造,以猪群余热为热源和精细化通风来实现冬季取暖,养殖舍内在不用取暖设备的前提下,24小时连续通风,保持舍内恒温,是猪场采暖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极大提升了生猪产业的设施化现代化水平。青岛博隆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实验用犬(比格犬)的养殖,是全国唯一一个批量生产SPF(无特定病原体)级比格犬的单位,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实验动物项目,解决了我国对大型实验动物需求这一制约性问题。通过规模化、智能化和成果化的发展,目前即墨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加快向更高水平迈进。
  下一步,即墨区将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设施装备精良、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走好“高效养殖、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生态健康”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越来越重要,请问近年来即墨区在提升农机方面即墨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梅亦兵: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下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几年,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发展了农业机械化,截止到2022年底,即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14.7万千瓦,在册登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25253台,驾驶员22856人。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1%,先后获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市”“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荣誉称号。
  下面,重点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情况。
  一是提高农机社会服务能力。指导和帮助机手做好农机装备的保养、调试和检修,2018-2022年每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约3.5万余台套,初步形成了区、镇街、村庄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今年实施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进一步把服务力量、安全检查等下沉到社区、到合作社。今年6月16日我区承办的全国农机“安全宣传咨询日”暨安全宣传“五进”现场推进活动,农业农村部领导对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点评时讲到,“即墨区这次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准备充分、响应迅速、决策科学、救援得当,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是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这两项地力提升技术。2018-2022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40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4.6万亩,共发放作业补贴1361万元。加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适用机具推广,加强节能环保、精准高效机械化技术推广,对青储机、茎穗兼收机、秸秆压捆机进行重点补贴,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创新组织农机地头展、田间培训等新模式、新途径。推进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加强植保无人机、激光平地机等成熟智能农机推广,新增无人机160架,安装定位系统100余台。依托“精准农业与智能农机”项目建设,推进互联网+农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探索适度经营规模农场精准智慧农业的解决方案。
  三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抓好快捷、便民、惠农服务措施。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系统平台作用,手机APP申请率达100%。2018-2022年新增各类机具5350套台,使用资金86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2.96亿元。农机报废补贴使用资金989万元,共补贴拆解机具889台。这些政策的落实,极大提升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尤其是先进的大型机械,从而极大提升了全区农机的现代化水平,为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界面新闻山东频道 记者:请问即墨区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建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即墨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关注关心。即墨要实现全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繁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近年来,即墨区把乡村片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片区打造、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的工作理念,从2021年开始,连续投入2亿多元引导资金用于示范片区建设,基本形成“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规划和格局。目前在建的10个示范片区,4个片区高端引领,灵山“花乡药谷”获评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龙泉“莲花田园”入列市级10大重点片区,鳌山卫“茶香梅谷”成功创建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移风店“七彩田园”创建成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市唯一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4个片区聚势突破,田横“蓝湾薯乡”、蓝村“桃源稻乡”、段泊岚“果香柳韵”、金口“凤祥芹乡”注重都市产业特色,以产业带增收、促振兴;N个片区蓄势聚能,今年新谋划北安、温泉等新的示范片区。最终形成省、市、区三级示范片区分级分类、梯次打造、同步推进、联结成势的发展布局,串联起全区135个新村连片起势跃升,有效促进全区农村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下一步,即墨区将继续探索以示范片区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即墨路径”,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创新打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孙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即墨区农业农村局,电话是18561676895。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厅外还继续举行着即墨区特色农产品的实物展示,也欢迎大家继续品鉴,谢谢。



  发布会日期:
  2023年7月18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我市“乡村振兴看区市”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7场,即墨区专场。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即墨全区上下聚力,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特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全区产业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即墨区副区长  徐壮举同志;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孝官同志;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梅亦兵同志;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孙建凯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徐壮举副区长介绍即墨区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情况。
  徐壮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即墨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即墨区乡村振兴工作有关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目的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即墨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五大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统筹聚合区镇村三级资源,扎实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城乡一体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8亿元,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17万亩、产量44.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6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2.8万吨,成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等称号。具体来讲,重点围绕“四个聚焦”持续用力。
  第一,聚焦高质高效,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即墨东濒黄海、西靠大沽河,墨水河、龙泉河等150条河流贯通全域,丘陵、平原地形自东向西梯次分布,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多样化农业特色,初步形成“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总体格局。立足农业生产现实基础,我们锚定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级。一是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两条底线”。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每年区级财政投入涉粮资金2亿多元,为粮食生产全流程提供保障。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9.7万亩,今年还将新改建3.8万亩,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同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享受脱贫政策和动态监测的752户、1526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精准帮扶。二是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产出效益。专门制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条意见,重点打造种业、蔬菜、海产品、食用菌、果茶、畜禽、农产品加工7条十亿级产业链,累计引进培育正大等龙头企业42家,年产值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家。三是突出示范引领,推动三产融合。聚力实施“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鳌山卫“茶香梅谷”等4个成熟片区高端引领,段泊岚“果香柳韵”等4个新兴片区聚势突破,其他区域N个片区蓄势聚能,每个片区结合自身特色,选定合适发展方向实行精细化建设、精准化帮扶、精品化打造,形成每年规划一批、建成一批、提升一批的梯次培育格局。灵山“花乡药谷”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龙泉“莲花田园”列入市级十大片区创建名单。四是强化平台建设,做强载体支撑。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等平台载体建设,累计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省级产业强镇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千亩以上大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5个,移风店镇入选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第二,聚焦宜居宜业,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即墨农村面积广大、农业人口数量大。近年来,针对农村群众最迫切改善的人居环境领域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系统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工作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投入2.1亿元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建设金口污水处理厂等3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覆盖村庄200余个。今年将在全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问题集中攻坚,着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范围由村内向村外延伸、由村域向路域拓展。深入推进设施配套一体化,持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全区基本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和街巷硬化“户户通”;累计投资14亿元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在灵山、大信建设产居融合新型社区,12个村庄群众搬进楼房,打造“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产居融合样板。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针对农村群众就医上学养老等需求,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五年来新改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130所,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化全覆盖;实施20所乡镇卫生院和61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努力让群众“小病不出门、大病少出镇”;建设56处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今年还将新建44处社区养老服务站,为群众就近提供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2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5个,灵山西姜戈庄村获评国家最美休闲乡村,“莲花田园”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
  第三,聚焦富裕富足,促进农民物质精神“双增收”。助农增收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健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坚持党建统领,推动资源“共联”、组织“共建”、产业“共富”,逐步探索“联建富·趟新路”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经验做法先后在《光明日报》和省市委内刊刊发。区域化党建强统筹。针对村庄布局散、资源统筹难等问题,优化调整村级组织,撤“小村”、建新村,构建“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治理等专业型党组织,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抱团模式。针对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创建共同富裕的“村共体”为目标,组织“强村”帮扶“弱村”,实现一体化发展。集成化改革增活力。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宅基地盘活等改革措施,合理界定农村资源价值,释放农村发展潜力。目前,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制村庄1026个、量化农村集体资产74.6亿元,股权分红1.6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确权村庄707个,确权农户16.9万户。其中,在全市率先出台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意见,灵山“花乡药谷”示范片区双创中心发放首张土地经营权证,涉及5个村庄,是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土地经营权证。常态化活动聚民心。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推动文明村镇全覆盖,累计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13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送文化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唱响即墨·舞动梦想”“送戏进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上万场,以常态化群众性活动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
  第四,聚焦引才育才,促进乡村发展倍增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即墨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创新扶持、生活帮持等多种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努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政策引才,出台《即墨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若干举措》,聚焦乡村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各环节,制定2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强化精准育才,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农民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400余人、技能培训1.8万人。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2人获评“齐鲁乡村之星”。强化事业聚才,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家庭农场2000多家、成立专业合作社2400多家,促进1.8万农户抱团经营,形成一批有想法、有技术、有闯劲的实用型乡村人才。强化柔性用才,发挥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市涉农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吸引300余名技术性人才走进乡村,解决技术难题400余项。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有益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在四个方面加力用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
  一是坚持融合发展,“集群+集聚”提升现代农业效益。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聚焦现代种业等7个十亿级产业方向,加快引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发展集生产、加工、储备、冷链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向高端跃升。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精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统筹村内、村周边、道路沿线环境,精准研究整治措施,对路村交叉口、环卫设施摆放处、房前屋后等重要节点,落实精细化打造、常态化保持,确保整治成果长久持续。
  三是坚持示范带动,“特色+特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加快推进“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涉农资金整合、社会资本参与,加快项目投资和开工建设进度,探索出具有即墨特色的发展路径。同时,大力探索联合社+农户共富公司模式,推进多个村庄抱团发展、联村共富,实现片区为农民而建、振兴为农民而兴。
  四是坚持深入一线,“情感+情怀”全力解决群众难题。当前,即墨区正全面开展“走进去、沉下去”的服务企业和基层活动,号召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察民情、解民忧,多为从事乡村振兴、投身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真情帮助,真正解决“三农”领域堵点痛点,为涉农主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全区资源力量,推动三产融合共强、人才城乡互动、环境全域共美、文化文明协同、基层联建共治“五个振兴”同频共进,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千年商都,泉海即墨,和美画卷,正在展开。即墨乡村有山、有海、有泉、有种都、有文化,诚邀媒体朋友和各界人士到即墨欣赏乡村美景,共筑振兴事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徐壮举副区长的介绍。下面,请王孝官局长介绍即墨区乡村产业振兴情况。
  王孝官: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下面我就产业振兴方面工作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部署,即墨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融合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制定了《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确定了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两带五区多集群”布局。“两带”是西部大沽河现代农业发展带和东部海洋渔业发展带;“五区”是西部种子蔬菜区、中部花卉中药材区、东部果茶薯芋区、北部粮油畜牧区、南部物流加工区;“多集群”是依托全区多点分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园区发展规模化种植,带动多业态集聚发展。经过近几年发展,全区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集聚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态势进一步突显。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注重政策激励,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产业扶持政策,对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多方面进行财政资金奖补扶持。自2018年以来,全区农业领域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确定产业振兴项目财政投资达10.85亿元。
  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平台拉动。组织实施了农业标准化和标准园创建、农业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现代农业引进来走出去等专项行动。建设粮食功能区43万亩,高标准农田79.7万亩。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2个,省级海洋牧场1个,建成国际首艘10万吨级深海智慧养殖工船“国信一号”已经于2022年开始运营,入选农业农村部重点工程,年产大黄鱼等精品鱼3700吨,年产值达3亿元左右。建设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牧场)8处。全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29个,创建青岛市级以上知名品牌24个,“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连续4年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前十名,“即供”品牌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地产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5%,定点屠宰检验检疫率达到100%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自主研发的牛角椒种子占全国保护地市场的70%,旱黄瓜种子占全国市场的35%、胶东市场的85%,口感西红柿和辣椒种子占云贵川三省同类市场的60%,黄心白菜“秋宝”占北方秋白菜市场的60%。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开展了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农业清洁生产行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示范四大行动。全区小麦“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近几年平均每年统防统治面积在55万亩左右。种植、养殖主产区的环保型农药使用率达到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建设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示范试点5处。引进了多家畜牧养殖集团在即墨投资建场。建成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1家,获评国家级养殖场4家,推广“纳米膜覆盖好氧发酵”等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术,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类机具5350套台,其中植保无人机达153台,实现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主要环节机械化全覆盖,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今年6月16日,全国农机安全宣传咨询日暨“五进”活动在即墨举办,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和省市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四是坚持多元发展、三产融合。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为路径,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2家,市级金花企业2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0家、示范家庭农场107个。创建青岛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单位17个,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4个,创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42个。创建市级“新六产”示范单位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科技创新孵化载体达到24家,每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亿元。建立和完善了“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订单式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展和畅通了产销渠道。即墨海洋温泉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入选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区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为打造产业振兴样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谱写新的篇章。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孝官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主题提问,提问前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人民网 记者:青岛市将国际种都核心区放在即墨区,这些年来,即墨区在打造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壮举: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农业是种业的最核心和最高地,也是即墨区重点推进、重点发展的一项农业工作。2017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国际种都建设规划》,明确将即墨区打造成为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经过多年发展,国际种都核心区初步构建了“种子、种畜、种苗”陆、海两大种业基地,其中西部的蔬菜花卉种植、中部的畜禽生产、东部的海水养殖共同形成了集种子种苗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累计引进荷兰瑞克斯旺、韩国农友、青岛德瑞骏发、青岛悦海湾等农牧渔重点种业产业链企业28家,种业持证企业42家,良种企业(场)29家,研发培育种植、养殖新品种500余个,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种子品种160余个。各类种子产品远销29个省市、10余个国家。
  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理顺机制,完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青岛市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调度会,统筹推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
  二、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支持,注入产业发展动力。区级层面研究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了《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方案》《即墨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关于加快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建设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的意见》,对入驻种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进行扶持支持。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对种业企业的重点扶持政策。
  三、搭建产业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采取统筹实施“二区两园”共建方式,把国际种都核心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等资金、项目资源进行综合统筹,聚力打造,并将国际种都核心区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区、辐射区等三个片区进行分层次梯次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种业产业链项目,加快种业产业链全方位推进,聚力打造市场竞争力强、占有率高的种业产业集群,种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正在逐步实现。
  四、理清发展目标,构建空间布局,加速推动种都核心区升级起势。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研究理清国际种都核心区工作思路,以“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集群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打造以种子为主,种畜、种苗为重点的多种共育的空间布局。在移风店镇,以发展种植方面的种子为主;在段泊岚镇,以发展养殖的种畜、种禽为主;在田横镇,以发展渔业养殖种苗为主。通过多种共育,形成助推即墨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带,最终实现以现代种业为核心的种业融合发展集群,构建种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实现种子研发、繁育、加工、推广、销售等功能有机统一,打造国内一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
  到2025年,核心区种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涉种企业达到100余家,引进从事种业研发的高端人才达到200余人。国际种都核心区蔬菜、花卉、食用菌、粮油、畜牧、渔业等种业企业进一步集聚,种都功能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进一步美丽宜居,将核心区打造成即墨“三农”发展的新引擎、青岛产业转型升级新亮点、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党政理论网 记者:近年来即墨区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孝官: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即墨区的畜牧业发展这几年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点支柱,也是稳产保供的一个重要支撑,粮油生产、畜牧生产和水产品生产是即墨稳产保供的三大支柱产业。这些年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的思路和举措是规模化、智能化和成果化,下面我介绍一下。
  第一,注重规模化发展。根据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要求,我们确定了即墨畜牧业“腾笼换鸟、重整发展空间”和“内育龙头企业、外引百强集团”的发展思路,先后建设了青岛田瑞、青岛环山、青岛山美、青岛天福源等10余个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引进了国内知名的正大、牧原集团这些大型生猪生产企业在即墨投资建场。其中,青岛正大年出栏350万只自动化肉鸡项目、青岛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4800头父母代种猪场项目、环山集团4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牧原集团的6层年出栏10万头立体智能化猪场等重点项目先后在即墨建成,这些养殖企业项目在国内外都是知名企业,规模化程度都非常高,极大提升了全区的规模化养殖程度和畜禽生产能力。
  第二,智能化。在这几年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生产结构,突出智能化发展的主线。其中,青岛德金生物科技养殖有限公司等21家养殖企业被评为青岛市示范养殖场,青岛环山蛋鸡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养殖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场,青岛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智能牧场,即墨牧原农牧食品有限公司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第三,成果化。农业要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引领和技术创新。近年来,即墨区积极引导畜禽养殖机械制造企业和养殖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协作,以“先进设施设备和畜牧科技应用”为重点,建立研发及科技推广应用基地。其中,青岛田瑞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先进、层数最高、单栋养殖最大的6列12层养殖舍,创立了国内领先的蛋鸡自动化养殖新模式,实现了从上料、饮水、集蛋、喷雾消毒到清粪整个饲养过程全自动化,一个人可以管理15万只鸡,达到这种自动化程度,并且打造了全国首个“蛋、鸡文化”主题科技馆,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新六产”示范企业。青岛派如集团进行低碳化养殖设备的研发、制造,以猪群余热为热源和精细化通风来实现冬季取暖,养殖舍内在不用取暖设备的前提下,24小时连续通风,保持舍内恒温,是猪场采暖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极大提升了生猪产业的设施化现代化水平。青岛博隆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实验用犬(比格犬)的养殖,是全国唯一一个批量生产SPF(无特定病原体)级比格犬的单位,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实验动物项目,解决了我国对大型实验动物需求这一制约性问题。通过规模化、智能化和成果化的发展,目前即墨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加快向更高水平迈进。
  下一步,即墨区将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设施装备精良、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走好“高效养殖、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生态健康”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越来越重要,请问近年来即墨区在提升农机方面即墨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梅亦兵: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下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几年,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发展了农业机械化,截止到2022年底,即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14.7万千瓦,在册登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25253台,驾驶员22856人。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1%,先后获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市”“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荣誉称号。
  下面,重点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情况。
  一是提高农机社会服务能力。指导和帮助机手做好农机装备的保养、调试和检修,2018-2022年每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约3.5万余台套,初步形成了区、镇街、村庄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今年实施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进一步把服务力量、安全检查等下沉到社区、到合作社。今年6月16日我区承办的全国农机“安全宣传咨询日”暨安全宣传“五进”现场推进活动,农业农村部领导对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点评时讲到,“即墨区这次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准备充分、响应迅速、决策科学、救援得当,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是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这两项地力提升技术。2018-2022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40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4.6万亩,共发放作业补贴1361万元。加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适用机具推广,加强节能环保、精准高效机械化技术推广,对青储机、茎穗兼收机、秸秆压捆机进行重点补贴,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创新组织农机地头展、田间培训等新模式、新途径。推进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加强植保无人机、激光平地机等成熟智能农机推广,新增无人机160架,安装定位系统100余台。依托“精准农业与智能农机”项目建设,推进互联网+农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探索适度经营规模农场精准智慧农业的解决方案。
  三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抓好快捷、便民、惠农服务措施。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系统平台作用,手机APP申请率达100%。2018-2022年新增各类机具5350套台,使用资金86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2.96亿元。农机报废补贴使用资金989万元,共补贴拆解机具889台。这些政策的落实,极大提升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尤其是先进的大型机械,从而极大提升了全区农机的现代化水平,为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界面新闻山东频道 记者:请问即墨区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建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即墨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关注关心。即墨要实现全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繁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近年来,即墨区把乡村片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片区打造、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的工作理念,从2021年开始,连续投入2亿多元引导资金用于示范片区建设,基本形成“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规划和格局。目前在建的10个示范片区,4个片区高端引领,灵山“花乡药谷”获评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龙泉“莲花田园”入列市级10大重点片区,鳌山卫“茶香梅谷”成功创建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移风店“七彩田园”创建成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市唯一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4个片区聚势突破,田横“蓝湾薯乡”、蓝村“桃源稻乡”、段泊岚“果香柳韵”、金口“凤祥芹乡”注重都市产业特色,以产业带增收、促振兴;N个片区蓄势聚能,今年新谋划北安、温泉等新的示范片区。最终形成省、市、区三级示范片区分级分类、梯次打造、同步推进、联结成势的发展布局,串联起全区135个新村连片起势跃升,有效促进全区农村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下一步,即墨区将继续探索以示范片区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即墨路径”,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创新打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孙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即墨区农业农村局,电话是18561676895。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厅外还继续举行着即墨区特色农产品的实物展示,也欢迎大家继续品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