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新闻发布会

浏览:179


  发布会日期:
  2023年6月2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加快实施实体经济振兴三年行动,持续巩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颜丙峰同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楚宪峰同志;
  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 李诗华同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 黄同华同志;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陈海青同志;
  市贸促会一级调研员 宫艺萌同志;
  欢迎以上6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颜丙峰副主任介绍总体情况,有请。
  颜丙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安排,向大家介绍一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的有关情况,分三个方面给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制定背景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两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助力全市经济加快恢复。从政策实施效果看,1-4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9.55亿元;4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2%、27.4%,达到了稳定经济运行、增强市场信心的预期目的。
  当前,全市经济正处在加快恢复的关键节点,需要持续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二、主要内容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包括强化科技创新、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8个方面,共21项工作措施、32项支持政策。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包括3项措施: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到2025年,培育30家左右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00家左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布局实施基础再造项目,聚焦减速器等关键领域基础零部件提升自主可控水平;推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提速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开展首台(套)技术装备培育。对省认定“首版次高端软件”按规定给予奖励。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
  二是集中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包括3项措施: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实施技术改造“升级焕新”行动,滚动推进技改项目500个以上。抓好轨道交通装备和高效节能电器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推动新兴产业建链,建设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制定出台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常态化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活动。到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达到150家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经济。包括3项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能力提升行动,每年培育认定50个以上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15个以上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每年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0家以上。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融合,推广实施智能作业技术,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建设一批农村电商产业园、农产品直播电商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高效顺畅流通体系,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四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包括3项措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工赋青岛”专项行动,构建“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5G全连接工厂,新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编制超高清视频、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云计算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加快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依法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试点。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全力争取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持续加大“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面覆盖,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4万个。
  五是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包括3项措施: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开展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园区争创省级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加快“两高”行业能效提升,落实省“两高”行业能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一企一策”制定实施能效改造提升方案。开展节能诊断惠企服务。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加快规划重型燃机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应开尽开。按照全省电力市场交易统一部署,做好绿电绿证交易。
  六是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包括3项措施:培育特色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过百亿元的县域特色专业园区。做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园区主体整合企业共性需求,提升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公共资源共享水平。推动全市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出台“以商招商”及社会化招商奖励措施。完善总部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力争2023年完成新认定总部企业30家以上。
  七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包括3项措施:推动政务服务智能高效,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打造“一个门户、一部手机”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市场竞争公平有序,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启动“青岛优品”工程。推动法治建设走深走实,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八是政策保障,从四个方面提出32项支持政策,加力支持企业创新,包括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创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提高政府采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等13项政策;加大助企解难力度,包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2023年二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2项政策;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包括实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容缺审查、推进环评审批试行承诺制、强化项目建设的资源要素保障等4项政策;激发消费活力,包括支持对商业综合体内限额以上商户培育、加大消费类展会支持力度等3项政策。
  为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我们已经在青岛政务网、青岛政策通等平台公开政策内容,组织开展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送政策上门、助企业发展。同时,对已出台的前两批政策清单落实情况,组织开展政策评估,加强政策研究储备,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各政策牵头部门也将发布实施细则,明确政策申报要求、享受标准、申报渠道等,提高政策兑现落实便利度,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落地见效。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颜丙峰副主任的发布介绍。下面,请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李诗华同志作情况介绍,有请。
  李诗华: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税费支持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惠企政策。今年,市财政局结合“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协同发改、人社、税务、残联等部门强化政策供给,这次发布的政策清单有32项政策措施,其中税费政策占10项,初步预测,新增减税降费约70亿元。
  主要聚焦四个领域发力。一是聚焦科技创新,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发展质效,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25亿元。二是聚焦小微企业发展,减征小微企业所得税,免征小规模纳税人二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23亿元。三是聚焦物流高效畅通,将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政策再延续五年,助力物流业加速回暖,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亿元。四是聚焦就业稳定,延续实施残保金减缴政策,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单位缴费保持在较低水平,切实减轻用工负担,增强就业吸纳能力,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20亿元。
  体现三个“精准”特点:一是精准组合发力,既有和经营密切相关的所得税优惠,也有房产、土地直接关联的财产行为税优惠,市场主体获得感强,能更好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效能。二是精准选择受益主体,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企业和物流企业等重点对象实行税收优惠,同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帮助抗风险能力弱的市场主体实现平稳发展,保就业稳民生。三是精准把握税收优惠政策的适度性,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既对助企纾困、稳定宏观经济有一定支持力度,又考虑了财政可持续。
  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税费征收部门,将各项政策宣传好、执行好、运用好,切实发挥政策效能,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诗华同志的发布介绍。下面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黄同华同志作介绍,有请。
  黄同华: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中,人社部门牵头实施的政策共有2项,下面我向大家作简要解读。
  一、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稳定社会预期,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我市继续执行1%的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其中单位费率0.7%、个人费率0.3%;实施期限自2023年5月1日起至2024年年底,由原来的延续12个月延长为延续20个月,增加了8个月。此次延续降费率政策,不分企业性质、不分行业,包括中小微企业、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等参保单位,将普遍受益,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等规定的职工权益不受影响。政策执行中,我们通过内嵌征缴比例到信息系统,实现降费率“直兑直达”,企业无需申请,零成本享受。预计2023年将为全市28万户参保单位减轻失业保险费负担9亿元左右。
  二、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和实体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调整扩充重点产业政府补贴性培训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发展,紧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实施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作用,不断加快技能人才发展集聚。截止2022年底,我市共有技能人才121万人、高技能人才31万余人,市级技能领军人才4452人,国家级技能领军人才138人、省级技能领军人才237人。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为此,我市强化政策引领,针对就业重点群体出台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劳动预备制培训费补贴政策、劳动预备制生活费补贴政策、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岗前技能培训政策;针对企业在职职工出台企业岗前技能培训政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政策、金蓝领培训政策,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全链条、多层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
  今年以来,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和实体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市出台2023年职业技能培训专项政策,对新型学徒制培训、“金蓝领”培训职业(工种)目录进行扩充,进一步加强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录由142个扩充至176个,“金蓝领”培训目录从100个扩充至123个。将电子商务师、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信息安全测试员、液晶显示器件制造工、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工、药物检验员等34个紧缺急需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职工培训持续增效扩围。2023年以来,全市已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4.2万人次,预计全年可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以上。
  我就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黄同华同志的发布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发布内容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新闻单位,现在请提问。
  党政理论网 记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请问市工信部门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了哪些工作和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楚宪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对全市集群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围绕优势产业,我们积极探索“全市统筹、龙头引领、建群强链、要素保障”的集群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双双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取得这个成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国家已经创建了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共45个,其中山东省3个,青岛2个,实际上这两个集群也是入选前两批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前两批是25个,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近期,山东省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仪表3个产业集群成功入围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场答辩环节。
  通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效。
  一是规模效益进一步壮大。2022年,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4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435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产值超3000亿元;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热水器、电视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6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86家,全产业链产值超1200亿元;中车集团核心主机企业中车四方股份、阿尔斯通具备了年产高速动车组200列、城轨车辆1700辆、高档客车或内燃动车组300辆、检修高速动车组600列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占全国在营高速动车组的50%,城轨地铁车辆占20%。
  二是创新动能进一步迸发。聚力打造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各类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达62家,其中智能家电产业集群49家。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在青下线,全球首创颠覆性技术“可变分流科技”在青发布。
  三是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借助“链万企”平台,强化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推动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与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及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深入合作,助力打造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梳理筛选100余家非中车系优质市外配套企业为招商目标,精准招商,新引进中车配套企业10余家,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率。
  四是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举办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全球生态伙伴大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展会,推动中车系企业开放146个采购场景,发布技术需求和合作方式。海尔、海信双双入选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海尔连续14年蝉联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成为全行业唯一超越外资品牌的国际高端家电品牌;海信电视出货量跃居全球市场第二位。青岛市城阳工业园(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获评全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中车四方股份荣获山东省第一批“好品山东”认证,中国动车“青岛造”成为城市形象新名片。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常会精神和李强总理在山东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对标国际最好最优最先进,取长补短,加快推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集群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具有一流产业竞争实力、一流协同创新能力、一流先进制造能力、一流产业发展生态、一流集群治理能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山东省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迈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加快创建国家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鲁网 记者:本次政策清单增加了进一步加大消费类展会支持力度的内容,请问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是什么?与以往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或创新?谢谢。
  宫艺萌: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展会是繁荣市场、拉动消费的重要平台。今年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尽快恢复线下办展,有力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2年年初,我市发布了《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聚焦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做优环境,围绕规模展会、规上企业、人才引进等内容对会展进行扶持。一年多来,该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引和导向作用。今年以来,我市会展市场迅速复苏,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各类展会活动近100项,展览面积120万平方米,吸引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大量聚集,对我市的实体经济发展也提供了助力。
  在这些展会中,消费类展会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复苏态势非常大,以刚刚结束的青岛国际车展为例,6天时间实现汽车销售1.27万辆,成交总额超过20亿元,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一个亮点。青岛国际家具展吸引了15万观众入场参观,比2019年增长11.58%,展会现场下单和终端零售都异常火爆,现场贸易成交额约为76亿元。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展会对于消费市场的拉动早用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积极顺应这种趋势,有效助力消费类市场复苏,我们对十条会展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与原有对消费类展会的扶持条款相比,新政策补贴范围由2万平方米改为1万平方米,大幅降低了享受政策的门槛。每增加5000平方米的奖补额度由3万元增加到5万元,单个展会的最高补助金额由50万元提高到150万元,大大增加了大型展会的补贴力度。预计今年将有20场展会从中受益,为我市消费市场复苏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做好新政策的落地实施,确保扶持政策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拉动消费,为巩固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势头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观海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以及下阶段如何落实政策清单中专项支持政策的工作措施?谢谢。
  陈海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以及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关注。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行围绕“量增、价降、面扩、质提”,推动辖区商业银行加力做好普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4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423.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3亿元,已达去年全年新增额的46.6%。同比增长27.4%,高于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4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为有统计以来低点。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部门协作有力,搭建完善金融支持体系。联合市民营经济局,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服务中心。延伸到182家银行分支机构,全覆盖我市140个镇街,政银联手专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今年以来,两贷中心已经为6148家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80.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健全完善白名单企业融资服务机制。联合市科技、民营经济等部门,分别建立7759家科技型企业和7682家“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白名单。4月末,白名单企业贷款余额1760.6亿元,较年初增加208.2亿元。
  二是工具运用高效,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总量工具方面。今年累计发放再贷款53.1亿元,再贴现44.4亿元,为4739家普惠小微市场主体提供低成本央行资金支持。激励工具方面。今年累计对我市法人银行发放激励资金2.9亿元,带动新增166.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减息工具方面。今年累计向10家法人银行发放阶段性减息支持工具资金1.2亿元,推动为7.1万余户普惠小微企业、共计630.5亿元贷款实施减息。
  三是助企纾困精准,推动市场主体解难发展。促进好就业创业。搭建起以创业担保贷款为主体,以退役军人创业贷款、巾帼信用贷款等为补充的“一体两翼”金融服务体系,今年累计发放上述各类贷款17.3亿元,直接支持约8200户市场主体就业创业。创设好特色产品。依托再贷款工具,创设“畅流贷”“畅流贴”等特色产品,为交通物流领域市场主体发放3012笔、24亿元优惠利率贷款。宣传好惠企政策。制作涵盖全市38家中资银行“延期还本付息码上办”政策明白纸,公布全市94项民营小微特色金融产品库,帮助企业足不出户了解各项金融惠企政策。
  在本次发布的政策清单中,我行结合青岛实际,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项金融措施。下阶段,将重点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推动有关政策落实落细,为全市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一是持续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开展2023年金融服务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巩固提升年活动,统筹做好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12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好“齐心鲁力 助企惠商”专项行动。
  二是持续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品牌。推进首贷信用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青岛创业家”“畅流贷”等我市特色融资模式增量扩面,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
  三是持续提升银企对接服务质效。更新完善多领域白名单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梳理发布小微企业特色金融产品库,搭建线上线下常态化、便捷化银企对接平台,帮助市场主体融资“足不出户”“货比三家”。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海青行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发展改革委,联系电话:85913096。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发布会日期:
  2023年6月2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加快实施实体经济振兴三年行动,持续巩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为向社会各界介绍相关情况,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颜丙峰同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楚宪峰同志;
  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 李诗华同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 黄同华同志;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陈海青同志;
  市贸促会一级调研员 宫艺萌同志;
  欢迎以上6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颜丙峰副主任介绍总体情况,有请。
  颜丙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安排,向大家介绍一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的有关情况,分三个方面给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制定背景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两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助力全市经济加快恢复。从政策实施效果看,1-4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9.55亿元;4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2%、27.4%,达到了稳定经济运行、增强市场信心的预期目的。
  当前,全市经济正处在加快恢复的关键节点,需要持续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二、主要内容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包括强化科技创新、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8个方面,共21项工作措施、32项支持政策。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包括3项措施: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到2025年,培育30家左右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00家左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布局实施基础再造项目,聚焦减速器等关键领域基础零部件提升自主可控水平;推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提速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开展首台(套)技术装备培育。对省认定“首版次高端软件”按规定给予奖励。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
  二是集中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包括3项措施: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实施技术改造“升级焕新”行动,滚动推进技改项目500个以上。抓好轨道交通装备和高效节能电器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推动新兴产业建链,建设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制定出台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常态化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活动。到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达到150家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经济。包括3项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能力提升行动,每年培育认定50个以上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15个以上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每年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0家以上。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融合,推广实施智能作业技术,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建设一批农村电商产业园、农产品直播电商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高效顺畅流通体系,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四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包括3项措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工赋青岛”专项行动,构建“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5G全连接工厂,新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编制超高清视频、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云计算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加快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依法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试点。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全力争取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持续加大“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面覆盖,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4万个。
  五是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包括3项措施: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开展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园区争创省级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加快“两高”行业能效提升,落实省“两高”行业能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一企一策”制定实施能效改造提升方案。开展节能诊断惠企服务。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加快规划重型燃机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应开尽开。按照全省电力市场交易统一部署,做好绿电绿证交易。
  六是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包括3项措施:培育特色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过百亿元的县域特色专业园区。做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园区主体整合企业共性需求,提升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公共资源共享水平。推动全市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出台“以商招商”及社会化招商奖励措施。完善总部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力争2023年完成新认定总部企业30家以上。
  七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包括3项措施:推动政务服务智能高效,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打造“一个门户、一部手机”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市场竞争公平有序,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启动“青岛优品”工程。推动法治建设走深走实,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八是政策保障,从四个方面提出32项支持政策,加力支持企业创新,包括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创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提高政府采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等13项政策;加大助企解难力度,包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2023年二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2项政策;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包括实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容缺审查、推进环评审批试行承诺制、强化项目建设的资源要素保障等4项政策;激发消费活力,包括支持对商业综合体内限额以上商户培育、加大消费类展会支持力度等3项政策。
  为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我们已经在青岛政务网、青岛政策通等平台公开政策内容,组织开展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送政策上门、助企业发展。同时,对已出台的前两批政策清单落实情况,组织开展政策评估,加强政策研究储备,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各政策牵头部门也将发布实施细则,明确政策申报要求、享受标准、申报渠道等,提高政策兑现落实便利度,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落地见效。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颜丙峰副主任的发布介绍。下面,请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李诗华同志作情况介绍,有请。
  李诗华: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税费支持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惠企政策。今年,市财政局结合“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协同发改、人社、税务、残联等部门强化政策供给,这次发布的政策清单有32项政策措施,其中税费政策占10项,初步预测,新增减税降费约70亿元。
  主要聚焦四个领域发力。一是聚焦科技创新,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发展质效,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25亿元。二是聚焦小微企业发展,减征小微企业所得税,免征小规模纳税人二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23亿元。三是聚焦物流高效畅通,将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政策再延续五年,助力物流业加速回暖,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亿元。四是聚焦就业稳定,延续实施残保金减缴政策,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单位缴费保持在较低水平,切实减轻用工负担,增强就业吸纳能力,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约20亿元。
  体现三个“精准”特点:一是精准组合发力,既有和经营密切相关的所得税优惠,也有房产、土地直接关联的财产行为税优惠,市场主体获得感强,能更好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效能。二是精准选择受益主体,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企业和物流企业等重点对象实行税收优惠,同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帮助抗风险能力弱的市场主体实现平稳发展,保就业稳民生。三是精准把握税收优惠政策的适度性,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既对助企纾困、稳定宏观经济有一定支持力度,又考虑了财政可持续。
  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税费征收部门,将各项政策宣传好、执行好、运用好,切实发挥政策效能,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诗华同志的发布介绍。下面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黄同华同志作介绍,有请。
  黄同华: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中,人社部门牵头实施的政策共有2项,下面我向大家作简要解读。
  一、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稳定社会预期,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我市继续执行1%的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其中单位费率0.7%、个人费率0.3%;实施期限自2023年5月1日起至2024年年底,由原来的延续12个月延长为延续20个月,增加了8个月。此次延续降费率政策,不分企业性质、不分行业,包括中小微企业、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等参保单位,将普遍受益,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等规定的职工权益不受影响。政策执行中,我们通过内嵌征缴比例到信息系统,实现降费率“直兑直达”,企业无需申请,零成本享受。预计2023年将为全市28万户参保单位减轻失业保险费负担9亿元左右。
  二、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和实体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调整扩充重点产业政府补贴性培训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发展,紧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实施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作用,不断加快技能人才发展集聚。截止2022年底,我市共有技能人才121万人、高技能人才31万余人,市级技能领军人才4452人,国家级技能领军人才138人、省级技能领军人才237人。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为此,我市强化政策引领,针对就业重点群体出台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劳动预备制培训费补贴政策、劳动预备制生活费补贴政策、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岗前技能培训政策;针对企业在职职工出台企业岗前技能培训政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政策、金蓝领培训政策,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全链条、多层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
  今年以来,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和实体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市出台2023年职业技能培训专项政策,对新型学徒制培训、“金蓝领”培训职业(工种)目录进行扩充,进一步加强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录由142个扩充至176个,“金蓝领”培训目录从100个扩充至123个。将电子商务师、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信息安全测试员、液晶显示器件制造工、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工、药物检验员等34个紧缺急需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职工培训持续增效扩围。2023年以来,全市已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4.2万人次,预计全年可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以上。
  我就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黄同华同志的发布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发布内容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新闻单位,现在请提问。
  党政理论网 记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请问市工信部门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了哪些工作和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楚宪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对全市集群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围绕优势产业,我们积极探索“全市统筹、龙头引领、建群强链、要素保障”的集群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双双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取得这个成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国家已经创建了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共45个,其中山东省3个,青岛2个,实际上这两个集群也是入选前两批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前两批是25个,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近期,山东省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仪表3个产业集群成功入围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场答辩环节。
  通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效。
  一是规模效益进一步壮大。2022年,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4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435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产值超3000亿元;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热水器、电视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6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86家,全产业链产值超1200亿元;中车集团核心主机企业中车四方股份、阿尔斯通具备了年产高速动车组200列、城轨车辆1700辆、高档客车或内燃动车组300辆、检修高速动车组600列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占全国在营高速动车组的50%,城轨地铁车辆占20%。
  二是创新动能进一步迸发。聚力打造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各类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达62家,其中智能家电产业集群49家。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在青下线,全球首创颠覆性技术“可变分流科技”在青发布。
  三是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借助“链万企”平台,强化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推动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与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及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深入合作,助力打造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梳理筛选100余家非中车系优质市外配套企业为招商目标,精准招商,新引进中车配套企业10余家,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率。
  四是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举办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全球生态伙伴大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展会,推动中车系企业开放146个采购场景,发布技术需求和合作方式。海尔、海信双双入选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海尔连续14年蝉联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成为全行业唯一超越外资品牌的国际高端家电品牌;海信电视出货量跃居全球市场第二位。青岛市城阳工业园(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获评全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中车四方股份荣获山东省第一批“好品山东”认证,中国动车“青岛造”成为城市形象新名片。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常会精神和李强总理在山东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对标国际最好最优最先进,取长补短,加快推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集群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具有一流产业竞争实力、一流协同创新能力、一流先进制造能力、一流产业发展生态、一流集群治理能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山东省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迈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加快创建国家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鲁网 记者:本次政策清单增加了进一步加大消费类展会支持力度的内容,请问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是什么?与以往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或创新?谢谢。
  宫艺萌: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展会是繁荣市场、拉动消费的重要平台。今年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尽快恢复线下办展,有力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2年年初,我市发布了《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聚焦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做优环境,围绕规模展会、规上企业、人才引进等内容对会展进行扶持。一年多来,该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引和导向作用。今年以来,我市会展市场迅速复苏,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各类展会活动近100项,展览面积120万平方米,吸引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大量聚集,对我市的实体经济发展也提供了助力。
  在这些展会中,消费类展会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复苏态势非常大,以刚刚结束的青岛国际车展为例,6天时间实现汽车销售1.27万辆,成交总额超过20亿元,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一个亮点。青岛国际家具展吸引了15万观众入场参观,比2019年增长11.58%,展会现场下单和终端零售都异常火爆,现场贸易成交额约为76亿元。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展会对于消费市场的拉动早用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积极顺应这种趋势,有效助力消费类市场复苏,我们对十条会展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与原有对消费类展会的扶持条款相比,新政策补贴范围由2万平方米改为1万平方米,大幅降低了享受政策的门槛。每增加5000平方米的奖补额度由3万元增加到5万元,单个展会的最高补助金额由50万元提高到150万元,大大增加了大型展会的补贴力度。预计今年将有20场展会从中受益,为我市消费市场复苏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做好新政策的落地实施,确保扶持政策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拉动消费,为巩固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势头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观海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以及下阶段如何落实政策清单中专项支持政策的工作措施?谢谢。
  陈海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以及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关注。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行围绕“量增、价降、面扩、质提”,推动辖区商业银行加力做好普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4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423.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3亿元,已达去年全年新增额的46.6%。同比增长27.4%,高于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4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为有统计以来低点。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部门协作有力,搭建完善金融支持体系。联合市民营经济局,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服务中心。延伸到182家银行分支机构,全覆盖我市140个镇街,政银联手专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今年以来,两贷中心已经为6148家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80.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健全完善白名单企业融资服务机制。联合市科技、民营经济等部门,分别建立7759家科技型企业和7682家“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白名单。4月末,白名单企业贷款余额1760.6亿元,较年初增加208.2亿元。
  二是工具运用高效,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总量工具方面。今年累计发放再贷款53.1亿元,再贴现44.4亿元,为4739家普惠小微市场主体提供低成本央行资金支持。激励工具方面。今年累计对我市法人银行发放激励资金2.9亿元,带动新增166.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减息工具方面。今年累计向10家法人银行发放阶段性减息支持工具资金1.2亿元,推动为7.1万余户普惠小微企业、共计630.5亿元贷款实施减息。
  三是助企纾困精准,推动市场主体解难发展。促进好就业创业。搭建起以创业担保贷款为主体,以退役军人创业贷款、巾帼信用贷款等为补充的“一体两翼”金融服务体系,今年累计发放上述各类贷款17.3亿元,直接支持约8200户市场主体就业创业。创设好特色产品。依托再贷款工具,创设“畅流贷”“畅流贴”等特色产品,为交通物流领域市场主体发放3012笔、24亿元优惠利率贷款。宣传好惠企政策。制作涵盖全市38家中资银行“延期还本付息码上办”政策明白纸,公布全市94项民营小微特色金融产品库,帮助企业足不出户了解各项金融惠企政策。
  在本次发布的政策清单中,我行结合青岛实际,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项金融措施。下阶段,将重点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推动有关政策落实落细,为全市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一是持续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开展2023年金融服务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巩固提升年活动,统筹做好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12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好“齐心鲁力 助企惠商”专项行动。
  二是持续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品牌。推进首贷信用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青岛创业家”“畅流贷”等我市特色融资模式增量扩面,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
  三是持续提升银企对接服务质效。更新完善多领域白名单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梳理发布小微企业特色金融产品库,搭建线上线下常态化、便捷化银企对接平台,帮助市场主体融资“足不出户”“货比三家”。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海青行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市发展改革委,联系电话:85913096。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