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2023年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五场。由市市政设施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司磊同志;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设施建设处副处长 江文君同志。
欢迎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司磊主任介绍2023年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有关情况,有请。
司磊: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市政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2023年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总指挥部的统筹指导下,在各区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跑步进场、挂图作战,在市政道路、公用设施、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发起攻坚,一批重大关键项目和热点民生项目持续提速。实现辽阳路快速路、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南京路拓宽等8条主要市政道路和42条未贯通道路通车,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道工程、清洁取暖“煤改气”、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等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在“开局之年”取得重要突破。
2023年是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政设施建设指挥部将进一步坚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铆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干劲,涵养“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情怀,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信心化作城建工作推进的决心,全力推进84个项目建设,通过市政道路、公用设施和人行过街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广大市民切实享受到三年攻坚行动红利。
下面,我从市政道路、公用设施、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三个角度,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具体情况。
市政道路建设方面,今年将继续以近年来市民朋友反映集中、强烈的城市道路痛点、堵点问题为发力点和突破口,纵深推进“15515+N”工程,全力打通城市交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让城市路网更完善、市民出行更顺畅。
全年计划推进52个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包括12个市级重点项目和10个区级重点项目,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进30条以上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
12个市级重点项目包括:胶州湾第二隧道、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辽阳路快速路、重庆路快速路、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劲松五路打通、南京路拓宽改造等8个续建项目,山东路-鞍山路立交、唐山路(重庆路-天水路段)、海尔路-同安路路口改造、福州路等4个新建项目。
续建项目中:胶州湾第二隧道计划今年6月启动青岛端盾构掘进施工,年内累计完成主线隧道掘进3.5公里,2027年建成通车;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已完成主桥主体结构施工,计划今年8月全面建成通车;重庆路快速路已于近期全面启动主桥桩基、承台等下部结构施工,计划12月底前实现主线桥梁通车;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劲松五路打通、南京路拓宽改造等3个项目已于去年通车,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部收尾工作;辽阳路快速路、海尔路-银川路立交等2个项目已于去年实现主桥通车,辽阳路快速路今年主要推进地道工程和地面辅路施工,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将于今年全面建成四个象限匝道和地下空间,届时可提供地下停车位1600余个,有效缓解青医附院东院区停车难问题。
新建项目中:山东路-鞍山路立交、唐山路(重庆路-天水路段)、海尔路-同安路路口改造等3个项目计划上半年开工建设,其中海尔路-同安路路口改造力争年内建成通车;福州路计划三季度开工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市级统筹,增强攻坚行动质效,我们又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市民出行需求等因素,筛选了10个区级项目纳入市级层面的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包括:市南区的胶宁高架东端下桥点改造,李沧区的枣山路、四流路、遵义路,西海岸新区的淮河路高架和疏港高架拓宽,即墨区的营流路打通,胶州市的上合大道和胶平路,平度市的深圳路。
另外,未贯通道路打通继续列入今年的政府市办实事,我们将按照“市级统筹、区级实施”原则,合力推进这项民生工程,今年计划推进30条以上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截至目前已开工15条,年内计划通车20条。
公用设施建设方面,围绕提升城市公用设施高质量发展水平,建设“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公用设施体系,实现涵盖“煤改气”、供热、环卫、水务、综合管廊等方面22个具有革命性、创新性的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公用设施项目。包括供热项目9个、管廊项目2个、环卫项目2个、水务项目9个。完成东岸城区“煤改气”攻坚任务,建成7台燃气锅炉,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美化居住环境。
供热项目包括:续建项目3个,二热金泽“煤改气”计划年内建成2台70兆瓦燃气锅炉;华能董家口长输管线计划3月完工;大唐热力出线计划年内建成管网10.76公里,计划2024年10月完工。新建项目6个,六热金泓“煤改气”计划年内建成2台116兆瓦燃气锅炉,高科热力“煤改气”计划年内建成2台116兆瓦燃气锅炉,东亿热电“煤改气”计划年内建成1台116兆瓦燃气锅炉,金泉热力计划年内建成2台58兆瓦燃气锅炉,以上4处热源将在供热季结束后全面开工建设;西海岸北部热源厂配套管网已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建成2.7公里,2024年6月完工;西海岸静脉产业园余热利用项目正在办理规划许可,计划6月开工,2024年6月完工。
管廊项目包括:续建项目1个,西海岸三沙路综合管廊正在进行管线迁移,计划2024年6月完工;新建项目1个,莱西市地下综合管廊正在清理地上附着物,计划4月开工,2024年11月完工。
环卫项目包括:续建项目1个,胶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计划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新建项目1个,即墨区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推进前期手续办理,计划9月开工,2025年9月完工。
水务项目包括:续建项目5个,麦岛污水处理厂计划2024年6月完工;青岛市官路水库工程计划2025年12月完工;城阳区污水处理厂计划2024年10月完工;即墨区北部污水处理厂、崇杰污水处理厂计划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新建项目4个,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完成特许经营实施方案,计划7月开工,2024年完工;棘洪滩水厂扩建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计划6月开工,2024年12月完工;即墨区西部污水处理厂完成初步设计,计划5月开工,年内建设完成;莱西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计划9月开工,2024年12月完工。
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将持续聚焦市民关注的“行人过路难”问题,围绕学校、医院、景区、园区、商圈等区域,以城市更新建设行动为契机,落实市办实事、交通拥堵治理、旅游品质提升等工作要求,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全力推进过街设施建设,形成整体良好的连续步行空间环境,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全年计划推进10个立体人行过街设施项目建设,包括4个续建项目和6个新建项目。
续建项目中:西海岸新区渭河路山东科技大学地道、滨海大道武船重工地道、大珠山中路汽车总站地道及即墨区营流路即墨一中地道4个项目正进行主通道结构施工和装饰装修等工程,计划今年全部建成投用,其中山东科技大学地道将于3月份建成。
新建项目中:市北区沧口路李村路天桥和崂山区海尔路劲松八路天桥、辽阳西路劲松八路地道、辽阳西路浮山小学地道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提前完成一季度开工目标;崂山区东海东路极地海洋世界地道、西海岸新区海洋大学古镇口校区地道2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分别计划于二季度和三季度开工建设。除古镇口校区地道明年建成外,其余5个项目均于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以上就是今年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具体任务目标,下一步,市政设施建设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事前问需于民、事中问计于民、事后问效于民“三个环节”,把牢方案审查、质量安全、竣工验收“三个关口”,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前期手续办理的“新模式”、推广预制装配工艺提升的“新效率”、融合桥梁美学设计打造的“新标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的“新突破”、强化一线调度方法达到的“新速度”等行之有效工作实践总结好、运用好,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让城市功能更完善、颜值更靓丽、生活更美好,不断把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蓝图化为现实。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司磊主任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目前,“煤改气”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对城市和居民有哪些好处?谢谢。
江文君:感谢中国报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2021年5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集中燃煤锅炉“煤改气”工作。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市城乡建设局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科学有序地推进集中燃煤锅炉“煤改气”。2021年,对南京路、徐家东山2处热源实施“煤改气”,建成4台燃气锅炉,关停13台燃煤锅炉,当年实现了南京路热源的关停。2022年,对一热泰能等7处热源实施“煤改气”,建成21台燃气锅炉,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同时关停了19台燃煤锅炉。2023年,计划再建设7台燃气锅炉,这样就可以完成东岸城区“煤改气”攻坚任务。
通过“煤改气”对东岸城区各热源点进行优化整合,关停了4处热源,同时对保留的各处热源进行去工业化改造,减少了大量工业厂房以及煤库、输煤廊道、脱硫塔、凉水塔等设施,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现代化新厂区,能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例如,位于市北区浮山后的金泽供热站,每年冬天燃煤烟囱都冒着白烟,与周边的居住社区格格不入,实施“煤改气”后,将燃煤烟囱进行了拆除,周边也不再有重型的车辆出入,环境改善效果明显,大力提升了周边的居住环境。
经测算,2022年供热季东岸城区减少供热煤炭消耗60余万吨,同时减少进入市区重型运煤货车4万余车次,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由此造成的大型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道路碾压破坏、沿途撒漏、扬尘等问题。根据环保部门统计数据,2022年供热季至今,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为40微克/立方米,76微克/立方米,36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二氧化氮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改善幅度分别为9.1%、14.3%。此外,“煤改气”压减下来的碳排放量指标,可以用于引进我市的其它重大项目,将为岛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广大市民也将享受到更为绿色优质的清洁供热。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通过这几年的项目建设,过街设施方面将给市民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出行变化?
司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确实也非常感谢您对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人行过街设施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切切实实涉及到老百姓自身的过路安全问题,这也是我们一直在三年攻坚行动中作为一项措施,作为一项设施建设一直在抓的事。
我们整个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要建设20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这20处人行过街立体设施,我们在选址上都充分考虑了老百姓、市民和网友的意见建议,我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2022年开工建设了13处人行过街设施,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其中一批天桥或地道已投入使用,例如市北区台东三路天桥充分结合台东步行街商圈整体风貌,在为市民逛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以其时尚的造型、外观设计成为台东商圈的新地标。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设立的平台上俯瞰整个台东商圈的繁华与热闹,该天桥已成为岛城新晋“网红打卡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与好评;再比如即墨区华山路小学、崂山区同安路实验二小这两处天桥选址都位于学校附近主干道,它们共同特点都是早晚高峰期交通道路比较拥挤,学生接送非常不方便,学生过街也不是很安全,我们结合车辆的临时停靠点建设了天桥,同步取消现状斑马线,实现了人车分离,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同时也保障了学生和家长通行的安全。同时,这两处天桥上我们都设计了造型顶棚,不仅与周边环境深入融合,同时也可以为更多的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上学的路上遮阴挡雨,安全便利。
今年,我们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优环境,除加快完成4项续建项目外,我们今年再开工这6个项目,持续推动过街设施建设。在项目落地实施中也将更加注重建设水平,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体验。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做好今年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一是在设计方案中更加注重自然和谐美观,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二是在施工组织中提质增效减少打扰,加快施工速度,更好、更快地来提供便捷的服务;三是在功能完善中以人为本,会考虑到具体的每个天桥实际建设过程中,除了增设刚才讲过的配套建设顶棚之外,我们还要再加装一些直梯作为无障碍设施,提供给残疾人过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以前我们在天桥建设中也设置了部分的直梯,这种无障碍设施;四是在统筹实施中,我们将城市高架路、快速路等路网建设同步实施,减少重复施工和投资。这些不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也将体现着我们“城市温度”。今年建设项目当中,比如市北区沧口路李村路这座天桥是一座环形天桥,也是体量非常大的天桥,崂山区东海东路极地海洋世界地道,包括上述的李村路天桥都分别位于中山路片区、前海景区,节假日、旅游季这两个地方人流车流密集,行人通过地面信号过路乘坐两侧的交通、来往景区与停车场间,极易造成交通拥堵且行走不便,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海尔路劲松八路天桥、辽阳西路浮山小学地道、即墨区营流路即墨一中地道穿越城市主干道,这些路道路宽、车流大、车速快,道路两侧分布着人员密集区、国信体育中心、学校等,斑马线过路等待时间较长,有时还需二次过路,极为不方便。我们通过建设天桥或地道,行人可直接过路、无需等待交通信号,避免人车争行抢道,减少路口人员聚集,还可实现与道路两侧慢行步道有机结合,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
项目全部建成后,我们将实现重要节点人车分流、保障行人安全过街,进一步优化我市慢行交通条件、完善绿色出行体系,群众出行的堵点、难点问题将逐一化解,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司磊主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会后有深度采访可以联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城市建设处,联系电话8578581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2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