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岛市市政设施建设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192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5场,主要发布介绍:“2022年市政设施建设情况”,由市市政设施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李沧区、崂山区、即墨区、莱西市联合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领导有: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丁树更同志;
李沧区副区长 马靖坤同志;
崂山区城市运行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本全同志;
即墨区委常委、副区长 肖莉同志;
莱西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 吴法先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丁树更副局长介绍2022年青岛市市政设施相关情况,有请。
丁树更: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市政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顶格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把市政设施建设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会同各相关部门、单位和辖区政府,坚持跑步进场、挂图作战,在市政道路、公用设施、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发起攻坚,全力以赴补短板、建项目,取得了多点开花、捷报频传的新成效。胶州湾第二隧道、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唐河路-安顺路打通等一批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并取得关键性进展,未贯通道路打通、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道工程、清洁取暖“煤改气”、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等一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为市民朋友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下面,我从市政道路、公用设施、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三个角度,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具体情况。
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全市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系统谋划、适度超前、先急后缓”的思路,以近年来市民朋友反映集中、强烈的城市道路痛点、堵点问题为发力点和突破口,以重大市政道路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完善、次支贯通”为核心的“15515+N”工程,全力打通城市交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让城市路网更完善、市民出行更顺畅。
今年重点推进12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7个续建项目和5个新建项目,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打通42条未贯通道路。
7个续建项目包括:胶州湾第二隧道、杭鞍高架二期、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枣山东路拓宽、铜川路打通和威海路平战结合地下道路。其中:胶州湾第二隧道斜井工程于2020年10月开工,主线工程黄岛端于2021年底开工,青岛端于今年4月份开工,计划2027年建成,目前正加快推进主线掘进;杭鞍高架二期主线桥梁于8月23日建成通车,较原计划提前97天;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枣山东路拓宽、铜川路打通都是近年来市民呼声较高的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节点,这几个项目都是2021年12月开工建设,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已于今年10月25日实现银川路主桥通车,较原计划提前2个多月,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枣山东路拓宽的崂山段、铜川路打通也都将在下个周建成通车。
5个新建项目包括:辽阳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南京路拓宽改造、劲松五路打通、四流路打通,所有项目均实现了年度的计划目标。其中:辽阳路快速路将在年底前实现主线桥梁通车;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年底前将完成主线桥梁主体结构施工,明年建成通车;南京路拓宽改造已于10月底建成通车,实现了“当年决策、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通车”;劲松五路打通在完成南半段通车的年度目标基础上,即将实现全线通车,提前完成明年的攻坚目标。
未贯通道路打通列入今年的市办实事,我们按照“市级统筹、区级实施”原则,合力推进这项民生工程,经过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36条道路建成通车,还有6条将在下周实现通车,超额完成今年打通30条以上的工作目标。在攻坚过程中,各区市立足辖区实际,以创新解难题,以实干求实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其中:李沧区及时宣传打通工程交通调流、施工计划、环境保护等施工措施,主动听取市民意见,不断优化项目方案,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即墨区自我加压,不仅提前完成年度目标,还提前一年启动了营流路打通工程,年度完成投资额在全市排在首位;崂山区今年共打通未贯通道路11条,占到全市年度打通目标的四分之一以上;莱西市结合道路建设和打通工作,系统谋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将部分项目统筹纳入三年攻坚行动。
在项目建设中,我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广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技术,很多项目做到了天然石材“零使用”;落实“多杆合一、多箱整合”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善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在辽阳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广泛使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实现标准化建设并显著提升效率。
公用设施建设方面,围绕建设“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公用设施体系,着力补短板、提品质、强保障,统筹实施清洁取暖“煤改气”、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等一批重量级、标志性项目,加快完善供热、环卫、水务等公用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降碳减排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实施清洁取暖“煤改气”项目7个,今年关停燃煤锅炉19台,建设燃气锅炉21台,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二是为做好我市天然气源头供应保障,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推进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这条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城市天然气管线将于年内通气投用;三是围绕提升市民生产生活基础保障水平,推进供热、环卫、水务等9个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今年实施的17个项目,已完工7个,完成投资45.6亿元。
通过攻坚,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通过测算,“煤改气”工程实施以来,今年供热季东岸城区减少供热煤炭消耗60余万吨,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氮浓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改善,改善幅度分别为21.7%、3.4%、18.8%,同时减少进入市区重型运煤货车4万余车次,极大程度上减少由此造成的大型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道路碾压破坏、沿途撒漏、扬尘等问题。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与现有青岛市供气主线互联互通后,将新增40万立方米/小时供气能力,保障青岛市供气安全。很多市民反映,“自今年入冬以来,以往一供暖就雾霾的重污染天气没有出现,空气质量比以前有实实在在的改善,而且之前高耸的冒黄烟的锅炉烟囱也不见了,煤灰味也闻不到了”。
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方面,选取车辆通行量大、周边居民小区密集、市民呼声较为强烈的道路节点,通过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解决市民关注的学校、医院、景区、园区、商圈和主干道等区域的“行人过路难”问题,让市民出行更安全、便捷。2022年计划开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1处,截至目前,11处项目已全部开工,计划外项目开工2处,总计13处,年内完成9处,其余4处将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人行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项目选址过程中,我们注重因地制宜,力求建设位置与人行设施及公交、地铁站点合理衔接,提升出行便利度;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坚持自然和谐,力求与周边建筑、道路空间风格相融,展现适用、便利、美观的设计理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统筹协调绿迁、管迁等工作,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在功能完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对具备条件的项目配建垂直电梯、雨棚等设施,细化装饰装修、照明亮化、监控标识等附属设施,让市民行走更加安全、舒适;在建设时序安排上,计划逐年、分批开展建设,与城市高架路、快速路等路网建设同步实施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更多便利市民出行的过街设施。
例如,即墨区华山路小学人行天桥于近日提前完工,同安路崂山区实验二小人行天桥也已主体完工,这两处人行天桥选址都位于学校附近主干路,早晚高峰期道路拥堵,学生接送也十分不便。在项目选址及方案设计中,结合接送车辆临时停靠点增设人行天桥,同步取消现状斑马线,将实现人车分流,有效缓解拥堵。同时,天桥上还加设造型顶棚,与周边环境深入融合,更为师生及家长上学路上遮阴挡雨,提供便利。
各位媒体朋友,以上就是2022年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有关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的统筹指导下,继续将攻坚任务办实办好,为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也欢迎媒体朋友和社会公众监督。
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丁树更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我们通过相关新闻媒体报道注意到,即墨区今年以道路打通为切入点,实施了营流路片区改造,解决了一直困扰居民出行多年的“拦路虎”,可以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即墨区营流路贯通和城市更新市政设施建设的情况吗?
肖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营流路是即墨区的一条南北大通道,也是全面融青重要交通干道之一,建成后可将即墨环秀片区、城阳白云山片区等联袂成片,隆起青岛城区北部城市更新建设和拓展升级新高地,带动沿线38公里区域产业和城市升级。到今年年初,整路段仅剩城区中心1.17公里尚未打通,成为南北贯通的“中梗阻”。2022年,即墨区委、区政府借着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东风,下定决心以营流路贯通为突破口,正式启动营流路片区改造这项民心工程。目前,营流路贯通项目范围内809处、13.87万平方米房屋全部拆除,创造性地实现了零上访事件、零“钉子户”、零政策突破的三个“零”现象,其中蓝鳌路至鹤山路段工程已完成沥青摊铺,正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计划12月底正式通车;鹤山路至流浩河二路段已完成公开招标,计划2023年6月份全线贯通。
今年以来,即墨区委、区政府还围绕市政道路、供热、燃气、环卫、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谋划了三年共160余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2022年重点实施了75个攻坚项目,其中包括9个青岛市级攻坚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设过程中,我们把“道路融青”作为城市更新和民生项目重要课题加以研究突破,与兄弟区建立联动机制,按照“成熟一条、启动一条”的原则,两区整体发力、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了荟城路、墨城路、石林一路、天山一路等5条与城阳区相连的主干道建设工程,打通了和主城区之间的路网“经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不畅问题,我们重点实施了鹤山路、石林二路等16条道路打通工程以及店子山二路、府东桥加固改造等35项道桥综合整治工程,通过路口渠化改造、导流岛改造、交通组织优化等3种模式,对惠欣路与青威路等11处路口实施微改造,打开堵点,疏通“血脉”,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2023年,我们还将实施31项道路工程和11项公用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改善城市面貌,推动城区市政设施提档升级。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山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规定》,以推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运营。注意到莱西市今年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想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吴法先: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莱西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和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众所周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以来,莱西市紧抓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发展机遇,统筹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结合莱西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我们从2017年就着手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莱西实际,在一些开发强度高、管线密集,结合道路同步施工建设。围绕市政设施的提质增效,我们也对莱西市的综合管廊实施了三年行动。2022年莱西市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一期项目,长度约6.35千米,除一期外,项目还包含二期、三期。二期计划2023年开始实施,项目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主干路,包含深圳路、北京路,长度约4.46公里。三期计划2024年实施,结合莱西的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总长度能够达到10.6公里。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党政理论网 记者:李沧区作为青岛的老城区之一,路网一直存在东西不贯通、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这三年,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李沧区准备如何发力,实现市政道路建设的突破呢?
马靖坤: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根据青岛市市政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李沧区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共计划总投资约52亿元,实施44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着力补齐系统短板,破解居民出行难题,推动城区品质不断突破、全面提升。
今年是李沧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开局之年,李沧区顺利完成安顺路、四流路约10万平米的征迁任务,完成如华外二期(迎真宫路、秀山路)、建水路、唐山路一期、衡阳路等道路建设,迎真宫路、秀山路、建水路提前2个月实现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我们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谋划在前,攻坚解决项目堵点。建立全区市政道路建设清单,按照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的思维,对所有项目明确轻重缓急、时间节点、具体责任,实行挂图作战、集中攻坚;建立市政道路推进问题清单,攻坚推进安顺路、唐山路、枣山路等民生重点关注道路,提前研究制约项目实施的相关问题,压茬推进前期手续办理环节,确保项目各项前期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严抓细实”,提升建设品质。工程设计阶段综合研判重点片区配套设施、交通秩序、景观环境等居民关心的突出问题,并通过组织居民座谈会及致居民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征询社会意见,规划设计出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的好道路。同时,在质量管理上严格要求,强化事前质量管理,抓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树立精品意识。
三是抓实进度,筑牢安全底线。项目开工时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重点任务,组织项目制定施工细则,及时发现进度计划偏差,在专业管线施工阶段,采取流水施工,保证工期目标实现。同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实行问题清单式管理,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做到“全覆盖、零容忍、重实效”。
下一步,李沧区将始终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状态,大力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继续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市政领域各项任务落实,狠抓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勇于攻坚克难,加快市政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城市面貌实现新变化,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百度青岛 记者:请问崂山区在重点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打造体现新时代城市风采的山海品质新城,全面提速推进市政设施项目建设任务中完成了哪些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具体推进措施有哪些?项目后有什么实际效果?
刘本全:非常感谢您对崂山区的关心和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顺利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区建设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崂山区制定了市政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年至2024年,将随着张村河片区及北宅片区的村庄和项目落地情况同步实施市政道路配套建设。
2022年,我区制定了未贯通道路打通三年建设计划,承担了市级16条未贯通道路的建设任务,任务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我区计划新建市政道路26条,目前已经完成了23条,其中纳入市级攻坚任务的13条,包括枣山东路拓宽和铜川路打通,以及11条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
崂山区紧密按照“部门联动,街道协同,挂图作战”的工作思路,落实“紧盯重点求突破,争分夺秒抢进度,千方百计破难题”的工作理念,在推进全区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专项指挥部,制定攻坚实施方案。2022年,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崂山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市政设施建设专项指挥部。同时,落实了牵头部门,并将国土、规划、街道等相关部门全部纳入指挥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形成三年攻坚任务行动书、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发力、攻坚克难。
二是坚持超前谋划,全面梳理项目清单,提前开展准备工作。为扎实做好我区市政设施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提出了“10月定盘子、11月跑手续、来年即开工”的工作思路,提前一年对全区的市政建设项目进行梳理,摸排现场土地征迁情况,按照“民生诉求优先、配套急需优先”的工作原则,形成项目清单、列入资金计划,提前开展立项、规划、土地等前期手续办理工作,为项目来年开工做好准备。
三是破解重点难题,攻克工程现场土地征迁问题,探索工程建设新思路。为保证株洲路打通工程12月份通车,崂山区积极组织国土、街道、司法等部门现场办公,全力攻坚征迁难题。枣山东路跨区界施工期间,先后破解现场土地征迁难、红线外放坡永久占地等问题,按计划完成枣山东路建设。
四是狠抓工程质量,科学编制建设计划,扎实做好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总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做法,对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2022年,崂山区承担了海尔路—银川路立交、辽阳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等市政重点项目的属地管理职责,区委、区政府提前部署、主动服务,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不断推进我区市政设施建设,将极大改善我区路网结构体系,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提升道路交通整体通行效率。一是重点针对张村河两岸以及株洲路两侧重点区域,先行完善科苑经七路、科苑经五路、合肥路等主次干道,形成道路路网及主要市政管网的主体架构,满足区域大交通、大配套的需求。二是结合洪园峪夼等区域村庄改造,以及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形成支路体系,增强道路连通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三是增强区域联通,加强与其他区市的交通联系,进一步提升崂山区的对外区位优势和辐射能级,带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打造开放创新宜业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本全副主任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媒体朋友,会后可以联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系电话:85977623。
媒体朋友们,市政建设可谓点多、线长、面广,每个设施建设都与广大市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市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希望媒体朋友们认真宣传好、解读好市政设施建设攻坚所取得的重大成效,进一步提振信心、凝心聚力,共同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发挥好舆论的导向作用。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再次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5场,主要发布介绍:“2022年市政设施建设情况”,由市市政设施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李沧区、崂山区、即墨区、莱西市联合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领导有: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丁树更同志;
李沧区副区长 马靖坤同志;
崂山区城市运行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本全同志;
即墨区委常委、副区长 肖莉同志;
莱西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 吴法先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丁树更副局长介绍2022年青岛市市政设施相关情况,有请。
丁树更: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市政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顶格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把市政设施建设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会同各相关部门、单位和辖区政府,坚持跑步进场、挂图作战,在市政道路、公用设施、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发起攻坚,全力以赴补短板、建项目,取得了多点开花、捷报频传的新成效。胶州湾第二隧道、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唐河路-安顺路打通等一批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并取得关键性进展,未贯通道路打通、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道工程、清洁取暖“煤改气”、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等一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为市民朋友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下面,我从市政道路、公用设施、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三个角度,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具体情况。
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全市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系统谋划、适度超前、先急后缓”的思路,以近年来市民朋友反映集中、强烈的城市道路痛点、堵点问题为发力点和突破口,以重大市政道路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完善、次支贯通”为核心的“15515+N”工程,全力打通城市交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让城市路网更完善、市民出行更顺畅。
今年重点推进12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7个续建项目和5个新建项目,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打通42条未贯通道路。
7个续建项目包括:胶州湾第二隧道、杭鞍高架二期、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枣山东路拓宽、铜川路打通和威海路平战结合地下道路。其中:胶州湾第二隧道斜井工程于2020年10月开工,主线工程黄岛端于2021年底开工,青岛端于今年4月份开工,计划2027年建成,目前正加快推进主线掘进;杭鞍高架二期主线桥梁于8月23日建成通车,较原计划提前97天;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枣山东路拓宽、铜川路打通都是近年来市民呼声较高的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节点,这几个项目都是2021年12月开工建设,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已于今年10月25日实现银川路主桥通车,较原计划提前2个多月,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枣山东路拓宽的崂山段、铜川路打通也都将在下个周建成通车。
5个新建项目包括:辽阳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南京路拓宽改造、劲松五路打通、四流路打通,所有项目均实现了年度的计划目标。其中:辽阳路快速路将在年底前实现主线桥梁通车;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年底前将完成主线桥梁主体结构施工,明年建成通车;南京路拓宽改造已于10月底建成通车,实现了“当年决策、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通车”;劲松五路打通在完成南半段通车的年度目标基础上,即将实现全线通车,提前完成明年的攻坚目标。
未贯通道路打通列入今年的市办实事,我们按照“市级统筹、区级实施”原则,合力推进这项民生工程,经过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36条道路建成通车,还有6条将在下周实现通车,超额完成今年打通30条以上的工作目标。在攻坚过程中,各区市立足辖区实际,以创新解难题,以实干求实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其中:李沧区及时宣传打通工程交通调流、施工计划、环境保护等施工措施,主动听取市民意见,不断优化项目方案,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即墨区自我加压,不仅提前完成年度目标,还提前一年启动了营流路打通工程,年度完成投资额在全市排在首位;崂山区今年共打通未贯通道路11条,占到全市年度打通目标的四分之一以上;莱西市结合道路建设和打通工作,系统谋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将部分项目统筹纳入三年攻坚行动。
在项目建设中,我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广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技术,很多项目做到了天然石材“零使用”;落实“多杆合一、多箱整合”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善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在辽阳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广泛使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实现标准化建设并显著提升效率。
公用设施建设方面,围绕建设“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公用设施体系,着力补短板、提品质、强保障,统筹实施清洁取暖“煤改气”、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等一批重量级、标志性项目,加快完善供热、环卫、水务等公用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降碳减排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实施清洁取暖“煤改气”项目7个,今年关停燃煤锅炉19台,建设燃气锅炉21台,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二是为做好我市天然气源头供应保障,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推进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这条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城市天然气管线将于年内通气投用;三是围绕提升市民生产生活基础保障水平,推进供热、环卫、水务等9个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今年实施的17个项目,已完工7个,完成投资45.6亿元。
通过攻坚,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通过测算,“煤改气”工程实施以来,今年供热季东岸城区减少供热煤炭消耗60余万吨,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氮浓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改善,改善幅度分别为21.7%、3.4%、18.8%,同时减少进入市区重型运煤货车4万余车次,极大程度上减少由此造成的大型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道路碾压破坏、沿途撒漏、扬尘等问题。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与现有青岛市供气主线互联互通后,将新增40万立方米/小时供气能力,保障青岛市供气安全。很多市民反映,“自今年入冬以来,以往一供暖就雾霾的重污染天气没有出现,空气质量比以前有实实在在的改善,而且之前高耸的冒黄烟的锅炉烟囱也不见了,煤灰味也闻不到了”。
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方面,选取车辆通行量大、周边居民小区密集、市民呼声较为强烈的道路节点,通过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解决市民关注的学校、医院、景区、园区、商圈和主干道等区域的“行人过路难”问题,让市民出行更安全、便捷。2022年计划开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1处,截至目前,11处项目已全部开工,计划外项目开工2处,总计13处,年内完成9处,其余4处将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人行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项目选址过程中,我们注重因地制宜,力求建设位置与人行设施及公交、地铁站点合理衔接,提升出行便利度;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坚持自然和谐,力求与周边建筑、道路空间风格相融,展现适用、便利、美观的设计理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统筹协调绿迁、管迁等工作,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在功能完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对具备条件的项目配建垂直电梯、雨棚等设施,细化装饰装修、照明亮化、监控标识等附属设施,让市民行走更加安全、舒适;在建设时序安排上,计划逐年、分批开展建设,与城市高架路、快速路等路网建设同步实施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更多便利市民出行的过街设施。
例如,即墨区华山路小学人行天桥于近日提前完工,同安路崂山区实验二小人行天桥也已主体完工,这两处人行天桥选址都位于学校附近主干路,早晚高峰期道路拥堵,学生接送也十分不便。在项目选址及方案设计中,结合接送车辆临时停靠点增设人行天桥,同步取消现状斑马线,将实现人车分流,有效缓解拥堵。同时,天桥上还加设造型顶棚,与周边环境深入融合,更为师生及家长上学路上遮阴挡雨,提供便利。
各位媒体朋友,以上就是2022年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的有关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的统筹指导下,继续将攻坚任务办实办好,为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也欢迎媒体朋友和社会公众监督。
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丁树更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我们通过相关新闻媒体报道注意到,即墨区今年以道路打通为切入点,实施了营流路片区改造,解决了一直困扰居民出行多年的“拦路虎”,可以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即墨区营流路贯通和城市更新市政设施建设的情况吗?
肖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营流路是即墨区的一条南北大通道,也是全面融青重要交通干道之一,建成后可将即墨环秀片区、城阳白云山片区等联袂成片,隆起青岛城区北部城市更新建设和拓展升级新高地,带动沿线38公里区域产业和城市升级。到今年年初,整路段仅剩城区中心1.17公里尚未打通,成为南北贯通的“中梗阻”。2022年,即墨区委、区政府借着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东风,下定决心以营流路贯通为突破口,正式启动营流路片区改造这项民心工程。目前,营流路贯通项目范围内809处、13.87万平方米房屋全部拆除,创造性地实现了零上访事件、零“钉子户”、零政策突破的三个“零”现象,其中蓝鳌路至鹤山路段工程已完成沥青摊铺,正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计划12月底正式通车;鹤山路至流浩河二路段已完成公开招标,计划2023年6月份全线贯通。
今年以来,即墨区委、区政府还围绕市政道路、供热、燃气、环卫、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谋划了三年共160余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2022年重点实施了75个攻坚项目,其中包括9个青岛市级攻坚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设过程中,我们把“道路融青”作为城市更新和民生项目重要课题加以研究突破,与兄弟区建立联动机制,按照“成熟一条、启动一条”的原则,两区整体发力、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了荟城路、墨城路、石林一路、天山一路等5条与城阳区相连的主干道建设工程,打通了和主城区之间的路网“经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不畅问题,我们重点实施了鹤山路、石林二路等16条道路打通工程以及店子山二路、府东桥加固改造等35项道桥综合整治工程,通过路口渠化改造、导流岛改造、交通组织优化等3种模式,对惠欣路与青威路等11处路口实施微改造,打开堵点,疏通“血脉”,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2023年,我们还将实施31项道路工程和11项公用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改善城市面貌,推动城区市政设施提档升级。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山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规定》,以推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运营。注意到莱西市今年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想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吴法先: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莱西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和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众所周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以来,莱西市紧抓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发展机遇,统筹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结合莱西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我们从2017年就着手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莱西实际,在一些开发强度高、管线密集,结合道路同步施工建设。围绕市政设施的提质增效,我们也对莱西市的综合管廊实施了三年行动。2022年莱西市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一期项目,长度约6.35千米,除一期外,项目还包含二期、三期。二期计划2023年开始实施,项目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主干路,包含深圳路、北京路,长度约4.46公里。三期计划2024年实施,结合莱西的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总长度能够达到10.6公里。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党政理论网 记者:李沧区作为青岛的老城区之一,路网一直存在东西不贯通、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这三年,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李沧区准备如何发力,实现市政道路建设的突破呢?
马靖坤: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根据青岛市市政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李沧区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共计划总投资约52亿元,实施44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着力补齐系统短板,破解居民出行难题,推动城区品质不断突破、全面提升。
今年是李沧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开局之年,李沧区顺利完成安顺路、四流路约10万平米的征迁任务,完成如华外二期(迎真宫路、秀山路)、建水路、唐山路一期、衡阳路等道路建设,迎真宫路、秀山路、建水路提前2个月实现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我们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谋划在前,攻坚解决项目堵点。建立全区市政道路建设清单,按照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的思维,对所有项目明确轻重缓急、时间节点、具体责任,实行挂图作战、集中攻坚;建立市政道路推进问题清单,攻坚推进安顺路、唐山路、枣山路等民生重点关注道路,提前研究制约项目实施的相关问题,压茬推进前期手续办理环节,确保项目各项前期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严抓细实”,提升建设品质。工程设计阶段综合研判重点片区配套设施、交通秩序、景观环境等居民关心的突出问题,并通过组织居民座谈会及致居民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征询社会意见,规划设计出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的好道路。同时,在质量管理上严格要求,强化事前质量管理,抓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树立精品意识。
三是抓实进度,筑牢安全底线。项目开工时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重点任务,组织项目制定施工细则,及时发现进度计划偏差,在专业管线施工阶段,采取流水施工,保证工期目标实现。同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实行问题清单式管理,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做到“全覆盖、零容忍、重实效”。
下一步,李沧区将始终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状态,大力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继续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市政领域各项任务落实,狠抓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勇于攻坚克难,加快市政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城市面貌实现新变化,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百度青岛 记者:请问崂山区在重点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打造体现新时代城市风采的山海品质新城,全面提速推进市政设施项目建设任务中完成了哪些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具体推进措施有哪些?项目后有什么实际效果?
刘本全:非常感谢您对崂山区的关心和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顺利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区建设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崂山区制定了市政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年至2024年,将随着张村河片区及北宅片区的村庄和项目落地情况同步实施市政道路配套建设。
2022年,我区制定了未贯通道路打通三年建设计划,承担了市级16条未贯通道路的建设任务,任务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我区计划新建市政道路26条,目前已经完成了23条,其中纳入市级攻坚任务的13条,包括枣山东路拓宽和铜川路打通,以及11条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
崂山区紧密按照“部门联动,街道协同,挂图作战”的工作思路,落实“紧盯重点求突破,争分夺秒抢进度,千方百计破难题”的工作理念,在推进全区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专项指挥部,制定攻坚实施方案。2022年,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崂山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市政设施建设专项指挥部。同时,落实了牵头部门,并将国土、规划、街道等相关部门全部纳入指挥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形成三年攻坚任务行动书、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发力、攻坚克难。
二是坚持超前谋划,全面梳理项目清单,提前开展准备工作。为扎实做好我区市政设施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提出了“10月定盘子、11月跑手续、来年即开工”的工作思路,提前一年对全区的市政建设项目进行梳理,摸排现场土地征迁情况,按照“民生诉求优先、配套急需优先”的工作原则,形成项目清单、列入资金计划,提前开展立项、规划、土地等前期手续办理工作,为项目来年开工做好准备。
三是破解重点难题,攻克工程现场土地征迁问题,探索工程建设新思路。为保证株洲路打通工程12月份通车,崂山区积极组织国土、街道、司法等部门现场办公,全力攻坚征迁难题。枣山东路跨区界施工期间,先后破解现场土地征迁难、红线外放坡永久占地等问题,按计划完成枣山东路建设。
四是狠抓工程质量,科学编制建设计划,扎实做好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总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做法,对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2022年,崂山区承担了海尔路—银川路立交、辽阳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等市政重点项目的属地管理职责,区委、区政府提前部署、主动服务,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不断推进我区市政设施建设,将极大改善我区路网结构体系,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提升道路交通整体通行效率。一是重点针对张村河两岸以及株洲路两侧重点区域,先行完善科苑经七路、科苑经五路、合肥路等主次干道,形成道路路网及主要市政管网的主体架构,满足区域大交通、大配套的需求。二是结合洪园峪夼等区域村庄改造,以及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形成支路体系,增强道路连通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三是增强区域联通,加强与其他区市的交通联系,进一步提升崂山区的对外区位优势和辐射能级,带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打造开放创新宜业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本全副主任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媒体朋友,会后可以联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系电话:85977623。
媒体朋友们,市政建设可谓点多、线长、面广,每个设施建设都与广大市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市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希望媒体朋友们认真宣传好、解读好市政设施建设攻坚所取得的重大成效,进一步提振信心、凝心聚力,共同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发挥好舆论的导向作用。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再次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