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青岛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46

主持人: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将重点围绕2022年度青岛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情况,由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崂山区、自贸片区管委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联合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的有:
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薛洪利同志;
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  张倩铭同志;
崂山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颜克志同志;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规划建设部部长  杜庆学同志;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规划建设部部长  刘 峰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薛洪利介绍“2022年度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有请。
 
薛洪利:2022年,青岛市将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力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截至目前,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在建项目228个,其中新建133个、续建95个,完成投资额778亿元,全年预计纳统投资额不低于580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优化了产业布局,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导入新产业、焕发新生机。相关做法得到省委李干杰书记肯定,批示将“青岛经验”在全省推介。
一、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密切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调整了重点低效片区涉及的17片控规,科学安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空间利用。聚焦省“十强产业”和市24条重点产业链,对接专业园、特色园、综合园规划建设要求,为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分别编制了《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各自发展定位、产业特色实施开发。如青岛北站核心区,依托“高铁+三线地铁换乘”交通优势,对标“虹桥枢纽”,正加快打造 TOD枢纽型城市客厅。
二、聚力征迁,腾出发展空间。各片区加大腾地力度,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评估、成片征迁、逐个破题,统筹拆迁安置全链条工作,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利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利于企,片区征迁工作全面起势、实现突破。今年以来,29个征迁项目全部完成,涉及居民2万余户、企业1200余处,全市腾空土地3.04万亩,腾出了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其中,青岛“最大的城中村”——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河谷地带12个社区,将改造焕新为宜业宜居的“水脉智城”。
三、配套先行,提升功能品质。按照“先配套后出让”的思路,先行启动片区环境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全年推进道路、教育、公园等103个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李沧区青钢、碱厂片区配套道路进一步完善,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洋大学附属学校等公服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京东方配套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送电。
四、加快破题,吸引央企参与。多次召开市场资源配置与央企合作对接会,推广政府主导合作、ABO(授权—建设—运营)、“社会投资人+EPC”等模式,为驻青央企参与低效片区开发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市北区、李沧区部分片区已与保利集团、中车集团、中信泰富、中铁十局、中建八局5家央企合作,其中,中建八局与财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公司,共同推进碱厂片区开发建设;其他片区已与20家央企达成合作意向,如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参与白沙河北岸区域合作开发和代建代运营等。
五、定向发力,强化项目招引。抓大项目招引、抓产业链延伸、抓新业态导入,瞄准京东方等链主企业、头部企业,针对上下游企业实行靶向精准招商。编印《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项目推介手册(2022)》,向开发建设企业、产业平台公司等重点招商对象点对点推送。创新开展“云直播”推介低效片区土地,在线观看60万余人次。今年以来,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共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额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额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额1944亿元。形成了虚拟现实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六、多措并举,夯实资金支持。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拓展低效片区再开发资金渠道。市级加强财力保障,累计拨付资金30亿元,其中征迁启动资金23亿元(含市级转移支付5亿元),有力推动了南京路拓宽、安顺路打通、青钢外围拆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各片区筹集资金约440亿元,其中,专项债114亿元,贷款融资289亿元,区级财政投入等其他资金37亿元;积极争取国家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低效片区16个项目获得超过20亿元资金,有效支持了自贸区地下空间配套工程、董家口化工园区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
七、政策赋能,破解历史难题。聚焦土地储备、土地前期开发等方面,出台了国有土地收储补偿、低效工业(产业)区升级改造等8项支撑政策,建立了低效用地再开发“1+N”政策体系,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用地供应等方面,对低效片区再开发加强全方位政策支持,有力破解低效片区历史遗留“包袱”多、土地房屋征收难等突出问题。
在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的带动引领下,经过再梳理再谋划,又新增低效片区10片,面积约6.4万亩,三年计划攻坚项目165个,总投资额约1421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8个,完成投资134.25亿元,纳统投资额94.07亿元,实现了低效用地开发建设以点带面、多点开花、整体成势。
2023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市级统筹,按照三年攻坚行动安排,推进340个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推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趟出新路径、打造新样板。一是攻坚征迁“腾地”。严格片区腾空土地管控,预留产业发展空间,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二是攻坚配套“熟地”。理顺低效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明确建设主体责任和建设资金拨付路径,推动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促进土地熟化。三是攻坚资金“活地”。加快资金拨付和清算,加大发债力度,完善市、区两级土地收入分配机制,加强资金统筹,支持片区开发。四是攻坚项目“落地”。协同开展项目招引,积极导入优质高端产业资源,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建立市级重点督导推进项目清单,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确保项目当年落地见效。
发布完毕。
 
主持人:感谢薛洪利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是媒体朋友们提问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党政理论网 记者:请问在明年工作打算里面咱们首先提到了低效片区拆迁腾地问题,请介绍一下土地腾空后如何确保高效利用。
     
张倩铭:感谢您对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重点低效片区腾空土地的再开发和集约节约利用是市委、市政府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制定腾空土地统筹使用的政策,下面我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介绍一下我们前期的主要做法。
一是做好规划统筹工作。一是优化低效片区规划成果。按照产业、居住、配套设施合理搭配的原则,综合考虑招商引资、城市设计、履约监管、开工建设、经济测算等方面的因素,优化控规成果,为城市发展和产业落地预留足够的空间载体。其次是是强化片区规划管控。严格按照控规确定的方向、内容组织土地供应和规划审批工作。
二是做好腾空土地的统筹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腾空土地的管理台账,全面梳理腾空土地的情况,做到家底清、数据准。针对腾空土地拆迁进度、土地收储、前期开发、土地供应、规划设计、开工建设、履约投产等多方面建立信息台账,加强统筹监管。
三是做好腾空土地的土地收储和供应工作。首先是制定并且严格执行土地储备计划。督促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做好重点低效片区内腾空土地的收储工作,加快加强土地的储备工作,组织开展好基础设施、公服设施建设等前期开发工作,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其次是做好土地供应工作。严格按照片区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准入标准,优化产业用地出让条件,细化出让方案,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强化履约监管责任,做好拿地即办证、拿地即开工的前期准备和服务工作。
总之,重点低效片区腾空土地的再开发和高效利用是重点低效片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产业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和履约监管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各个单位的配合协调,为明年我市重点低效片区的开发建设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崂山区株洲路低效片区的开发建设是今年崂山区的重点工作,一年来,这个片区的变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颜克志:非常感谢你对崂山的关心和关注,也借着你的提问,希望我们社会各界到崂山来投资兴业,崂山也以最优的环境、最好的发展政策和最好的全过程的闭环服务,为到崂山来投资的企业提供最好的生态。
今年以来,借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崂山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在全市“打头阵、蹚新路”的总体思路,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崂山区的总体要求,我们这一年以来,应该说崂山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区域发展活力更好了。崂山区更多的注重抓住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为重点,我们抓住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全心全意推进一些实体经济项目、前沿技术项目、新技术项目、新模式项目在崂山区的落地生根。今年以来,我们总共引进了44个总投资513亿元的项目落户,目前在建的像中科曙光、虚拟现实产业园,包括我们的一汽研发中心、东华软件等一批支撑力强、产业基础好的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未来崂山区的经济发展和活力提供重要的支撑。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是产业发展更加高端。崂山区产业发展一直有很好的基础,创新是崂山发展最核心的基因,崂山区的发展原来是在高科技工业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这个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布局了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生物医药健康四大产业园区,按照集群化来推进整个产业发展,所以说我们产业也更加高端。比如说我们的虚拟现实产业园,准备打造全球VR第一园,目前虚拟现实产业园引进了Pico研发总部、歌尔视界等20多个项目,我们还成功举行了虚拟现实大会,包括国家虚拟现实创新的挂牌,还有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挂牌,目前我们有一些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包括我们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也开工建设,未来我们的产业发展也会借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产业会走向更加高端。
三是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借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我们更多地注重企业和居民急难愁盼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在一些断头路上、配套设施不完善上,我们先行一步,今年崂山区总共开工了26条市政道路,其中有13条是断头路,今年我们全部打通。包括我们的枣山东路、铜川路、株洲路,这一批断头路,截至目前已经13条道路全部打通,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我们同时配套了一批的配套设施,包括山东中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分院,包括我们的一些停车场,包括我们配套的一些其他的学校、幼儿园、张村河南配套初中等等,我们这些配套设施先行,为区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我们的人居环境更加宜居。这两年大家也看到,我们拍卖的土地更加溢价,都是溢价15%以上,我们把最好的地块放在安置区,让我们的老百姓住得更舒适、更宜居,同时我们对2017年的一些安置区建设标准重新制定、重新完善,比周边的不低于一般商品房的标准来建设我们的安置区,给我们的村民建更好的房子。我们的口号是“给自己爹娘建房子”让我们的村民更加宜居,区域发展更加活力,这是我们一年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变化,也是我们看得到的,大家可以去实地看一看。
谢谢,我的回答完毕。
 
大众网 记者:前期,崂山区张村河片区最新规划发布,明年这个片区将有哪些新动作?
 
颜克志:我们今年(2022年)按照原来的计划是拆4个村,但是我们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加压奋进,我们就要在全市当标杆、当排头、趟新路,三年任务两年就完成。我们今年一共完成了8个村的拆迁,总共拆除搬迁房屋4000多户,拆除各类建筑将近160万平米,腾空了土地将近6000亩。今年全年的任务,我们上半年就完成了,我们上半年用37天就完成了张村河南、刘家下庄、李家下庄、孙家下庄签约,截止到12月底张村河沿岸12个村拆了8个,8个完成了,明年我们要继续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明年要继续推进,还有4个村庄,包括我们的文张、张村、中韩、枯桃,明年这4个社区要完成拆迁任务,到明年我们拆除的腾空土地面积累计要达到将近1万亩。这是我们拆的任务。
张村河更多的是拆,株洲路更多的是建,明年我们一个是抓拆,第二是抓招商引资,按照我们今年总体思路招商引资,继续把腾空的土地资源,引进更好的先进的产业、前沿的技术,按照四大园区的总体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更多的推进区域发展。
第三是抓好安置区建设,让老百姓尽快实现回迁,实实在在看到我们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给村民带来的看得着、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福利和好处,为三年攻坚行动两年完成奠定建设的基础。这是我们明年重点的工作。
回答完毕。
   
齐鲁法制网 记者:您好,据了解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创闯驿”项目是城市更新低效用地改造的典型案例,请介绍一下“创闯驿”项目的特点及进展情况。
   
杜庆学: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也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们青岛自贸片区前湾保税港区城市更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闯创驿”项目位于青岛自贸片区南部,总面积约368亩,是青岛市首家在老工业园区基础上的城市更新的工改工项目,这个项目的更新改造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理念“新”,以小投入换取大收益。项目以“强功能、微改造、共收益”为原则,通过增强服务功能,实施小切口细微改造,放大收益覆盖面,构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项目运营后,预计三年内可以集聚企业5000余家,就业人口超过4000人,亩均税收超过50万元。
二是布局“新”,以功能复合重塑空间形态。项目围绕“航贸金+科创”产业定位,构建“一廊、一网、一心、四组团”的空间格局,力求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最大价值和社会功能,打造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工业社区。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3.51亿元,完成21栋、约16万平方米建筑改造,新增科创办公空间4万余平方米,新建16小时幼儿园1处,提升慢行景观廊道约1.5公里,新增停车位900余个。就是要把我们原来的老旧工业园区停车难的问题、入托难的问题解决好。
三是模式“新”,以存量空间推动增量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国家赋予自贸区“大胆闯 大胆试 自主改”制度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城市更新建设模式,创新性推行带方案出让、弹性年期供应、土地1.5级开发等十余项政策文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用地更新流程和实践经验。更新改造有关经验也获得了新华网、《中国自然资源报》、《山东新闻联播》、等相关媒体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四是产业“新”,以资源配置加速转型升级,项目以产业为引领,打造优质产业集群。瞄准产业功能业态大而不强、小而分散,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等老工业园区短板,新增商业配套休闲娱乐、托幼、体育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导入引进国际留学生科创岛、山港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企业孵化器等新兴产业,打造生产与生活场景相融合,产业发展与服务配套相结合的园区立体化发展组团,促进了资源整合、优化、配置。
五是渠道“新”,以多元融资保障更新发展,项目建立多元化城市更新资金支持机制,拓宽城市更新资金来源,今年4月青岛自贸片区首笔城市更新专项贷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审核并正式批复,授信金额7亿元人民币,贷款期限20年,为项目更新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丰富资金保障渠道,融合企业自有资金与社会公众参与,打出一套融资组合拳,有力保障了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充分释放青岛自贸片区发展新活力,为全市推进低效用地改造升级作出了积极示范。
   
青岛新闻广播 记者:您好,据了解西海岸王台老工业区在利用低效用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王台老工业区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保障产业大项目落地的做法。
   
刘峰: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王台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王台老工业区这一年来,按照市和新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聚焦土地高效利用,着力提升产业层级,完善城区功能,做好高端产业聚集、城市更新建设、环境和配套三篇文章,打造新区北部的芯屏产业新城,可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优化北部产业新城的空间布局,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了五大园区,分别是新型显示北片区、新型显示南片区、专精特新企业园区、城市功能核心区和黄山产城融合片区。其中的新型显示产业园区作为市级产业园,已经于今年11月份挂牌,我们通过统一规划,为产业的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为我们北部产业新城的打造奠定了基础。二是依托京东方、东旭光电等产业链龙头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按照光电显示产业链图谱开展招商,建链、补链、强链,形成芯屏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级,打造芯屏产业发展高地,使王台片区成为青岛市产业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目前总投资81.7亿元的京东方物联网青岛基地项目已经于11月份投产,总投资465亿元的青岛光电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经投产,二期项目也于11月份顺利开工。三是坚持大项目供地,小项目入园。对龙头项目,我们按标准和程序实施供地,对成长性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环保节能型的配套项目、中小项目,我们规划规划建设了专业性的产业园区,在大项目提供用地的同时把这些项目引入到园区内,这样的做法不仅为这些项目提供了空间载体,使它们能够落地发展,同时我们也节约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总的来说,这一年来王台老工业区的升级改造按照我们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峰部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85812789。
媒体朋友们: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作为攻坚行动之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参与,更离不开新闻界朋友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希望媒体朋友们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共同为推进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将重点围绕2022年度青岛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情况,由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崂山区、自贸片区管委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联合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的有:
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薛洪利同志;
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  张倩铭同志;
崂山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颜克志同志;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规划建设部部长  杜庆学同志;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规划建设部部长  刘 峰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薛洪利介绍“2022年度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有请。
 
薛洪利:2022年,青岛市将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力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截至目前,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在建项目228个,其中新建133个、续建95个,完成投资额778亿元,全年预计纳统投资额不低于580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优化了产业布局,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导入新产业、焕发新生机。相关做法得到省委李干杰书记肯定,批示将“青岛经验”在全省推介。
一、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密切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调整了重点低效片区涉及的17片控规,科学安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空间利用。聚焦省“十强产业”和市24条重点产业链,对接专业园、特色园、综合园规划建设要求,为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分别编制了《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各自发展定位、产业特色实施开发。如青岛北站核心区,依托“高铁+三线地铁换乘”交通优势,对标“虹桥枢纽”,正加快打造 TOD枢纽型城市客厅。
二、聚力征迁,腾出发展空间。各片区加大腾地力度,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评估、成片征迁、逐个破题,统筹拆迁安置全链条工作,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利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利于企,片区征迁工作全面起势、实现突破。今年以来,29个征迁项目全部完成,涉及居民2万余户、企业1200余处,全市腾空土地3.04万亩,腾出了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其中,青岛“最大的城中村”——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河谷地带12个社区,将改造焕新为宜业宜居的“水脉智城”。
三、配套先行,提升功能品质。按照“先配套后出让”的思路,先行启动片区环境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全年推进道路、教育、公园等103个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李沧区青钢、碱厂片区配套道路进一步完善,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洋大学附属学校等公服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京东方配套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送电。
四、加快破题,吸引央企参与。多次召开市场资源配置与央企合作对接会,推广政府主导合作、ABO(授权—建设—运营)、“社会投资人+EPC”等模式,为驻青央企参与低效片区开发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市北区、李沧区部分片区已与保利集团、中车集团、中信泰富、中铁十局、中建八局5家央企合作,其中,中建八局与财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公司,共同推进碱厂片区开发建设;其他片区已与20家央企达成合作意向,如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参与白沙河北岸区域合作开发和代建代运营等。
五、定向发力,强化项目招引。抓大项目招引、抓产业链延伸、抓新业态导入,瞄准京东方等链主企业、头部企业,针对上下游企业实行靶向精准招商。编印《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项目推介手册(2022)》,向开发建设企业、产业平台公司等重点招商对象点对点推送。创新开展“云直播”推介低效片区土地,在线观看60万余人次。今年以来,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共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额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额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额1944亿元。形成了虚拟现实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六、多措并举,夯实资金支持。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拓展低效片区再开发资金渠道。市级加强财力保障,累计拨付资金30亿元,其中征迁启动资金23亿元(含市级转移支付5亿元),有力推动了南京路拓宽、安顺路打通、青钢外围拆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各片区筹集资金约440亿元,其中,专项债114亿元,贷款融资289亿元,区级财政投入等其他资金37亿元;积极争取国家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低效片区16个项目获得超过20亿元资金,有效支持了自贸区地下空间配套工程、董家口化工园区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
七、政策赋能,破解历史难题。聚焦土地储备、土地前期开发等方面,出台了国有土地收储补偿、低效工业(产业)区升级改造等8项支撑政策,建立了低效用地再开发“1+N”政策体系,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用地供应等方面,对低效片区再开发加强全方位政策支持,有力破解低效片区历史遗留“包袱”多、土地房屋征收难等突出问题。
在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的带动引领下,经过再梳理再谋划,又新增低效片区10片,面积约6.4万亩,三年计划攻坚项目165个,总投资额约1421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8个,完成投资134.25亿元,纳统投资额94.07亿元,实现了低效用地开发建设以点带面、多点开花、整体成势。
2023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市级统筹,按照三年攻坚行动安排,推进340个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推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趟出新路径、打造新样板。一是攻坚征迁“腾地”。严格片区腾空土地管控,预留产业发展空间,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二是攻坚配套“熟地”。理顺低效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明确建设主体责任和建设资金拨付路径,推动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促进土地熟化。三是攻坚资金“活地”。加快资金拨付和清算,加大发债力度,完善市、区两级土地收入分配机制,加强资金统筹,支持片区开发。四是攻坚项目“落地”。协同开展项目招引,积极导入优质高端产业资源,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建立市级重点督导推进项目清单,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确保项目当年落地见效。
发布完毕。
 
主持人:感谢薛洪利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是媒体朋友们提问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党政理论网 记者:请问在明年工作打算里面咱们首先提到了低效片区拆迁腾地问题,请介绍一下土地腾空后如何确保高效利用。
     
张倩铭:感谢您对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重点低效片区腾空土地的再开发和集约节约利用是市委、市政府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制定腾空土地统筹使用的政策,下面我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介绍一下我们前期的主要做法。
一是做好规划统筹工作。一是优化低效片区规划成果。按照产业、居住、配套设施合理搭配的原则,综合考虑招商引资、城市设计、履约监管、开工建设、经济测算等方面的因素,优化控规成果,为城市发展和产业落地预留足够的空间载体。其次是是强化片区规划管控。严格按照控规确定的方向、内容组织土地供应和规划审批工作。
二是做好腾空土地的统筹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腾空土地的管理台账,全面梳理腾空土地的情况,做到家底清、数据准。针对腾空土地拆迁进度、土地收储、前期开发、土地供应、规划设计、开工建设、履约投产等多方面建立信息台账,加强统筹监管。
三是做好腾空土地的土地收储和供应工作。首先是制定并且严格执行土地储备计划。督促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做好重点低效片区内腾空土地的收储工作,加快加强土地的储备工作,组织开展好基础设施、公服设施建设等前期开发工作,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其次是做好土地供应工作。严格按照片区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准入标准,优化产业用地出让条件,细化出让方案,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强化履约监管责任,做好拿地即办证、拿地即开工的前期准备和服务工作。
总之,重点低效片区腾空土地的再开发和高效利用是重点低效片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产业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和履约监管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各个单位的配合协调,为明年我市重点低效片区的开发建设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崂山区株洲路低效片区的开发建设是今年崂山区的重点工作,一年来,这个片区的变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颜克志:非常感谢你对崂山的关心和关注,也借着你的提问,希望我们社会各界到崂山来投资兴业,崂山也以最优的环境、最好的发展政策和最好的全过程的闭环服务,为到崂山来投资的企业提供最好的生态。
今年以来,借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崂山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在全市“打头阵、蹚新路”的总体思路,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崂山区的总体要求,我们这一年以来,应该说崂山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区域发展活力更好了。崂山区更多的注重抓住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为重点,我们抓住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全心全意推进一些实体经济项目、前沿技术项目、新技术项目、新模式项目在崂山区的落地生根。今年以来,我们总共引进了44个总投资513亿元的项目落户,目前在建的像中科曙光、虚拟现实产业园,包括我们的一汽研发中心、东华软件等一批支撑力强、产业基础好的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未来崂山区的经济发展和活力提供重要的支撑。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是产业发展更加高端。崂山区产业发展一直有很好的基础,创新是崂山发展最核心的基因,崂山区的发展原来是在高科技工业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这个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布局了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生物医药健康四大产业园区,按照集群化来推进整个产业发展,所以说我们产业也更加高端。比如说我们的虚拟现实产业园,准备打造全球VR第一园,目前虚拟现实产业园引进了Pico研发总部、歌尔视界等20多个项目,我们还成功举行了虚拟现实大会,包括国家虚拟现实创新的挂牌,还有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挂牌,目前我们有一些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包括我们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也开工建设,未来我们的产业发展也会借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产业会走向更加高端。
三是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借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我们更多地注重企业和居民急难愁盼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在一些断头路上、配套设施不完善上,我们先行一步,今年崂山区总共开工了26条市政道路,其中有13条是断头路,今年我们全部打通。包括我们的枣山东路、铜川路、株洲路,这一批断头路,截至目前已经13条道路全部打通,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我们同时配套了一批的配套设施,包括山东中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分院,包括我们的一些停车场,包括我们配套的一些其他的学校、幼儿园、张村河南配套初中等等,我们这些配套设施先行,为区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我们的人居环境更加宜居。这两年大家也看到,我们拍卖的土地更加溢价,都是溢价15%以上,我们把最好的地块放在安置区,让我们的老百姓住得更舒适、更宜居,同时我们对2017年的一些安置区建设标准重新制定、重新完善,比周边的不低于一般商品房的标准来建设我们的安置区,给我们的村民建更好的房子。我们的口号是“给自己爹娘建房子”让我们的村民更加宜居,区域发展更加活力,这是我们一年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变化,也是我们看得到的,大家可以去实地看一看。
谢谢,我的回答完毕。
 
大众网 记者:前期,崂山区张村河片区最新规划发布,明年这个片区将有哪些新动作?
 
颜克志:我们今年(2022年)按照原来的计划是拆4个村,但是我们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加压奋进,我们就要在全市当标杆、当排头、趟新路,三年任务两年就完成。我们今年一共完成了8个村的拆迁,总共拆除搬迁房屋4000多户,拆除各类建筑将近160万平米,腾空了土地将近6000亩。今年全年的任务,我们上半年就完成了,我们上半年用37天就完成了张村河南、刘家下庄、李家下庄、孙家下庄签约,截止到12月底张村河沿岸12个村拆了8个,8个完成了,明年我们要继续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明年要继续推进,还有4个村庄,包括我们的文张、张村、中韩、枯桃,明年这4个社区要完成拆迁任务,到明年我们拆除的腾空土地面积累计要达到将近1万亩。这是我们拆的任务。
张村河更多的是拆,株洲路更多的是建,明年我们一个是抓拆,第二是抓招商引资,按照我们今年总体思路招商引资,继续把腾空的土地资源,引进更好的先进的产业、前沿的技术,按照四大园区的总体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更多的推进区域发展。
第三是抓好安置区建设,让老百姓尽快实现回迁,实实在在看到我们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给村民带来的看得着、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福利和好处,为三年攻坚行动两年完成奠定建设的基础。这是我们明年重点的工作。
回答完毕。
   
齐鲁法制网 记者:您好,据了解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创闯驿”项目是城市更新低效用地改造的典型案例,请介绍一下“创闯驿”项目的特点及进展情况。
   
杜庆学: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也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们青岛自贸片区前湾保税港区城市更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闯创驿”项目位于青岛自贸片区南部,总面积约368亩,是青岛市首家在老工业园区基础上的城市更新的工改工项目,这个项目的更新改造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理念“新”,以小投入换取大收益。项目以“强功能、微改造、共收益”为原则,通过增强服务功能,实施小切口细微改造,放大收益覆盖面,构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项目运营后,预计三年内可以集聚企业5000余家,就业人口超过4000人,亩均税收超过50万元。
二是布局“新”,以功能复合重塑空间形态。项目围绕“航贸金+科创”产业定位,构建“一廊、一网、一心、四组团”的空间格局,力求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最大价值和社会功能,打造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工业社区。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3.51亿元,完成21栋、约16万平方米建筑改造,新增科创办公空间4万余平方米,新建16小时幼儿园1处,提升慢行景观廊道约1.5公里,新增停车位900余个。就是要把我们原来的老旧工业园区停车难的问题、入托难的问题解决好。
三是模式“新”,以存量空间推动增量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国家赋予自贸区“大胆闯 大胆试 自主改”制度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城市更新建设模式,创新性推行带方案出让、弹性年期供应、土地1.5级开发等十余项政策文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用地更新流程和实践经验。更新改造有关经验也获得了新华网、《中国自然资源报》、《山东新闻联播》、等相关媒体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四是产业“新”,以资源配置加速转型升级,项目以产业为引领,打造优质产业集群。瞄准产业功能业态大而不强、小而分散,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等老工业园区短板,新增商业配套休闲娱乐、托幼、体育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导入引进国际留学生科创岛、山港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企业孵化器等新兴产业,打造生产与生活场景相融合,产业发展与服务配套相结合的园区立体化发展组团,促进了资源整合、优化、配置。
五是渠道“新”,以多元融资保障更新发展,项目建立多元化城市更新资金支持机制,拓宽城市更新资金来源,今年4月青岛自贸片区首笔城市更新专项贷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审核并正式批复,授信金额7亿元人民币,贷款期限20年,为项目更新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丰富资金保障渠道,融合企业自有资金与社会公众参与,打出一套融资组合拳,有力保障了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充分释放青岛自贸片区发展新活力,为全市推进低效用地改造升级作出了积极示范。
   
青岛新闻广播 记者:您好,据了解西海岸王台老工业区在利用低效用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王台老工业区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保障产业大项目落地的做法。
   
刘峰: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王台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王台老工业区这一年来,按照市和新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聚焦土地高效利用,着力提升产业层级,完善城区功能,做好高端产业聚集、城市更新建设、环境和配套三篇文章,打造新区北部的芯屏产业新城,可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优化北部产业新城的空间布局,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了五大园区,分别是新型显示北片区、新型显示南片区、专精特新企业园区、城市功能核心区和黄山产城融合片区。其中的新型显示产业园区作为市级产业园,已经于今年11月份挂牌,我们通过统一规划,为产业的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为我们北部产业新城的打造奠定了基础。二是依托京东方、东旭光电等产业链龙头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按照光电显示产业链图谱开展招商,建链、补链、强链,形成芯屏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级,打造芯屏产业发展高地,使王台片区成为青岛市产业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目前总投资81.7亿元的京东方物联网青岛基地项目已经于11月份投产,总投资465亿元的青岛光电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经投产,二期项目也于11月份顺利开工。三是坚持大项目供地,小项目入园。对龙头项目,我们按标准和程序实施供地,对成长性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环保节能型的配套项目、中小项目,我们规划规划建设了专业性的产业园区,在大项目提供用地的同时把这些项目引入到园区内,这样的做法不仅为这些项目提供了空间载体,使它们能够落地发展,同时我们也节约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总的来说,这一年来王台老工业区的升级改造按照我们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峰部长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85812789。
媒体朋友们: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作为攻坚行动之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参与,更离不开新闻界朋友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希望媒体朋友们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共同为推进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