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局之年的实践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68

主持人: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我市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市城市面貌焕发出新活力、呈现出新气象,交通拥堵、配套不完善、环境品质低等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不断呈现在市民面前,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为向社会各界全面介绍相关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决定召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主题系列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第一场,由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副秘书长、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 姜德志同志;

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 王学东同志。

欢迎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首先,请姜德志主任介绍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局之年的实践情况,有请秘书长。

 

姜德志: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和各位媒体朋友一年以来对我们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聚力攻坚、笃行不怠,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起势,开局之年攻坚成效显著。

年初,我们谋划了1225个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达到1500亿元。过程当中,根据攻坚推进的全域影响力和实际情况,按照“攻坚力度不减、项目数量不减、投资总额不减”的原则,过程当中又新增了市域范围内的10个低效片区,并追加调整了部分攻坚项目。

调整后,2022年,全市共安排建设项目1280个,年度投资计划为1583.9亿元。截至到今年11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达到1235个,完成投资达到1770.4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进度的111.8%,其中有547个项目已经竣工,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据市统计局有关数据,1-11月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用突出,完成纳统1387亿元,比我们年初确定的1200亿元的纳统额增加了187亿元,这个增加的幅度超过了10%。

一、九大攻坚行动亮点纷呈

(一)城市更新保护建设。目前中山路片区内的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工程、黄岛路片区一期工程,四方路、龙山人防停车场、六街口停车场、世御酒店项目、易州路小广场等10个项目全部竣工,整体街区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周边的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中山路片区入选省城市更新试点单位,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红房子音乐酒店、青啤1903等流量业态相继落地,中山路城市记忆馆、里院展览馆等项目也成为历史街区新的网红打卡地。策划并成功举办上街里啤酒节、国际青年艺术节等各类文旅展演活动达到400余场,引入特色餐饮、文化艺术、休闲体验等127家自带流量的网红业态,运营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历史城区人气、商气和烟火气正在加快聚集。

(二)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今年我们将西海岸、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10个低效片区也纳入到我们的攻坚范围,是在原来重点10大低效片区之上又增加了10个低效片区。今年以来,开展了对重点区域整体的规划、策划、征迁征收工作,其中在低效片区里面涉及到的29个征迁项目全部顺利启动,而且完成征迁28个。比较著名的崂山区张村河两侧的城中村作为这一片的低效片区,应该说今年的成效非常显著,张村河南、刘家下庄等四个社区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征迁,而且崂山区在此基础上又加大力度,将张村河北岸的四个社区也全面启动,基本上完成了征迁;城阳区三季度腾地达到1625亩,累计腾空土地3000亩。崂山虚拟现实产业园、城阳均和北方总部等大项目都落户在低效片区,为低效片区的更新发展注入了源头和活水。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京东方等项目实现了规模化量产,联东U谷开园,芯屏新城雏形初现。全年我市将开发低效片区2.35万亩,片区开发已经全面起势。我市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的有关经验和做法在今年的8月份得到省委李干杰书记的批示和肯定,在批示中李干杰书记提出“可将青岛做法经验向全省推介,在充分优化利用低效建设用地方面,其他各市都有较大潜力可挖”。批示意见很具体,针对性很强。

(三)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城中村改造方面:完善项目全流程监管机制,把牢方案审查、质量安全、竣工验收“三个关口”。严格执行商品房标准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建设,确保安置房工程质量、配套设施、景观绿化与商品房开发区域同档次。截至目前,新启动项目已经签约27个,累计签约10868户,拆除房屋10497户,已有10个项目顺利回迁,累计完成投资达到213.12亿元,这是截至到11月份。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明确改造的具体内容,突出居民参与,做出精品工程。按照“梳理问题短板、制定改造方案、征求居民意见、优化完善方案、现场公示实施”五个步骤和流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所涉及的户数全省第一,住建部向全国、省住建厅向全省推广了我市的做法,《人民日报》也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工作方式,青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开工落地”为题,推广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四)市政设施建设。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围绕市政道路三年攻坚里面的“15515+N”工程,着力推进解决一批市民关注度高的出行堵点、难点和痛点项目,大家都知道的十年断桥张村河跨海大桥连接线二期项目如期开工,也“重获新生”,辽阳路杭鞍高架二期、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工程全部实现了主线提前通车,年内还将实现唐河路-安顺路打通、辽阳路快速路、劲松五路打通等5项工程主线或主桥通车,市区内的42条未贯通道路全面开工并实现通车32条。清洁取暖“煤改气”建设方面,已关停燃煤锅炉19台、建成燃气锅炉15台,力争年底建成21台,在保障今冬供热的同时,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的质量。过街设施建设方面,11处已全部开工,2处主体已完工,力争年内建成8处,提升我们行人过街难的问题。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潍青高速(青岛段)年底建成通车,也就是我们的济青中线,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等5个项目提速建设。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项目全线开工。南北大动脉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年底开工建设。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项目左半幅调流已经完成,右半幅启动改建工作。国道204大沽河主河道梁体已经贯通。“路网畅达、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体系进一步完善。潍烟铁路桥梁桩基全部完成,灰埠站房主体结构完成封顶。莱荣铁路实现跨龙青高速特大桥108m连续桥梁合龙,时速350公里的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按照省定计划加快推进,年内将完成前期工作,为后续的建设创造条件。青岛作为国家沿海重要铁路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北上京津冀、南下长三角、西南通沿黄流域、东贯胶东半岛的高速铁路网络也正在加速形成。

(六)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截止目前,在建项目已经达到23个,今年投资完成了279亿元。地铁4号线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实现空载试运行,计划年底开通运营,完成主城区成网。地铁三期工程7条线路全部开工,征迁、绿迁、管迁等前期工作快速推进。运营总里程也达到284公里,位列全国第十。我们青岛市也是坚持以高质量TOD开发引领高质量城市更新建设,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火车北站东广场地下空间已开工建设,计划年底以前完成围护桩基施工。

(七)停车场建设。64个建设项目按计划快速推进,已经完成36个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7万个,完成投资40.1亿元。特别是我们今年结合历史城区保护,充分利用人防地下空间改建停车场,市南区龙山人防停车场、禹城路人防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中山商城和禹城路连接通道停车场建成后将形成山东首个地下人防停车体系;结合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桥下空间建设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停车场;结合有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地上空间,在崂山商务区建设我市最高机械式停青岭路停车场,还有胶州行政中心东侧的停车楼,还有西海岸也建了一系列的综合停车设施;今年8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对我市利用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建设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停车场的做法予以点赞。胶州市“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获人民日报点赞。目前青岛市公共停车场开工泊位数和完工泊位数均居全省首位,省住建厅印发《通知》对青岛停车场建设经验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八)公园城市建设。山头公园整治以“拆实墙、还绿景、通园路、便市民”为主,60个山头公园全部开工,并且已经完工47个。持续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滨海绿道充分串联,城区绿道环串起街头绿地,环山绿道全面贯通,我们的绿色城市建设当中“一线一环三山”的绿道网络框架初见成效。充分挖掘小区之间的散乱空地、拆除违建后的腾挪空地、立交桥桥下空间,将隐藏在城市边角的微小空间升级为适合公众日常休闲的空间和载体,打造“林静漫步花满园”的口袋公园,74个口袋公园全部开工,而且完成64个。最新数据显示,青岛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78%,较2020年末提高了0.8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4%,较2020年末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九)拆违治乱。对于建成区内城市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的杂乱低层建筑与环境,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环境杂乱的农贸市场或建材市场区域,以及老旧小区周边,城市山体公园周边区域,建筑工地、长期闲置用地周边区域等六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梳理出840处这样的影响城市环境品质和功能的违章建筑聚集区。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59处,拆除改造约270多万平方米。拆除违建349处,约310多万平方米。全市有300个居民楼院达到环境秩序示范楼院创建标准,市南区云南路社区等30个社区基本达到“无违建”创建标准,市民群众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一)抓牢项目征迁“牛鼻子”。针对征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各区市建立以区级主要领导包片负责制,成立区级征迁攻坚专班,尽锐出战抓推进、促征收。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征迁改造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切实做到不逾越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秉持“依法、和谐、阳光”和让利于民的原则,有力有效推进征迁工作。今年全市域计划征迁土地3.38万亩,实际腾出土地达到3.5万亩。莱西市成立首家城市更新征迁工作的巡回法庭,城阳区组织相关部门及律所制定《城阳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实施方案(试行)》等指导征收、拆迁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标准化流程和法制化保障。妥善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崂山区张村河片区刘家下庄对38处无证房屋依法进行甄别、拆除,保障顺利签约。

(二)抓牢资金保障“定盘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靠财力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靠社会多元参与广大地筹措资金,为我们城市更新和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弹药”。这里面我们筹集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开发性金融及商业银行贷款、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各类资金达到1000亿元,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2022年发行政府专项债488亿元,其中有366亿元用于城市更新建设,占总额度的75%,这些资金保障了官路水库、海尔路-银川路立交等一大批市级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我们同时也筹措了征迁的过桥资金30亿元,有效推动了市北区、李沧区重点基础设施以及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保障了唐河路-安顺路、南京路拓宽改造等重点项目征迁资金需求。

(三)抓牢产业导入“压舱石”。加速落实腾空土地招商引资,围绕24条产业链,着力培育先进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传承城市风貌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进而强化城市的竞争力上增进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青岛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通过我们低效片区真正起到了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和新旧动能转换这样的目的。今年以来,十大低效片区(园区)共承接落地项目129个,签约的总投资额也达到了1238亿元;在谈项目还有73个,在谈项目的总投资1940亿元。崂山虚拟现实产业园、城阳均和北方总部、西海岸青岛芯屏产业园等大项目纷纷落地在低效片区,为片区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四)抓牢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助推器”。按照“全面化解问题、全面盘活经营、全面发挥功能”的思路,对一些烂尾项目、僵尸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摸排并逐个研究解决方案,目前这些问题的化解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系统解决了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难题,二是化解了一批烂尾项目,比如说市北区“福鼎大厦”烂尾了18年,终于给盘活。解决了市北区连云港路7号、9号因企业改制土地产权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市南区太平路南侧“奥特莱斯广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成立了工作专班,目前相关工作推进都是非常有力和有效的。

(五)抓牢氛围营造“指南针”。协调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加强宣传报道,举办“见证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网络媒体集中采访,我们还举办了“实干更新建设 实绩造福民生——青岛2022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成就展”等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攻坚氛围。我市城市更新工作获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经济日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以及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报道、齐鲁法治网等等一系列的媒体高度关注,也给予了我们支持,包括我们的青岛财经日报、鲁网、党政理论网等等这些著名的媒体都予以关注,积极报道我们的工作情况。媒体的监督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在这也向广大媒体朋友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不仅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打开了三年攻坚的新局面,为实现“一年重谋划、两年快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加深了对做好深入攻坚的认识,在攻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快攻坚的信心大大增强,精气神更加充足,形成了奋发进取、大干快上的比学赶超良好局面。

2023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勇于担当、苦干实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人民城市”的成色更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姜德志副秘书长的详细介绍。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和振奋,取得的成绩不容易。接下来是媒体朋友提问时间,请提问前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举手示意提问。

 

齐鲁法制网 记者:今年我市低效片区产业导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总指挥部办公室是如何开展低效片区招商工作?谢谢。

 

王学东:首先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

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产业导入主要体现在低效片区开发、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轨道交通TOD建设等方面,重点在低效片区开发。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今年围绕着低效片区招商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有关区市围绕年初确定的十大低效片区充分储备项目。经过全市上下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十大低效片区基本形成了在建一批、签约一批、在谈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体系,到目前为止,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产业类项目在建项目十大低效片区中129个,总投资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1944亿元。在129个在建项目当中,投资过百亿的项目有4个,过30亿的项目15个;在签约的60个项目当中,投资过百亿的项目4个,过30亿的10个。

二是推动低效片区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化发展。崂山的虚拟现实产业园、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西海岸的新型显示器产业园、航贸金创新园;城阳的轨道交通装备、材料产业园,大唐、海利康、均和等产业园;市北的中车智汇港、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人工智能、大健康产业园;李沧区瑞金路产业园等均在低效片区正在建设或着手建设。

三是推动各方面对低效片区招商全面发力。首先明确落实低效片区所在区市或土地所有者作为招商主体,明确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有关市直部门产业指引、招商服务,专题推介等职能作用,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了面向央企、商协会、中小企业等的系列整体推介。同时坚持规划先行,融资助力,有效破解历史遗留问题,考核督导,多策并举,全面推动低效片区招商。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工作系统,各区市推进有力,相关部门工作得力,使得低效片区招商成效明显。

 

主持人: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者:2022年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多显著成效,如银海立交、辽阳路快速路主线通车,地铁4号线即将开通、跨海大桥高架二期快速推进等,那么2023年全市将重点推动哪些工作?

 

姜德志:2022年作为三年攻坚的开局之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会关注度很高,媒体也给予了全面的报道,看到了这些变化,市民朋友们也对我们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过去很多没有通的道路现在通了,堵塞的立交交叉口现在变成立交桥,过去人过马路很难的情况有了过街天桥,过去很多散乱的地方变成了口袋公园,变成了比较好的休闲场所,过去老旧小区各种飞线、停车难、脏乱差的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这些作为开局之年取得成绩,为我们的未来以后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基于2022年的工作,我们在2023年,明年的工作也提早进行了谋划。在今年的10月份我们就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前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谋划。一个是项目的收集,第二是对一些攻坚项目进行研判,把那些长期没有攻下来的硬骨头,还有一些钉子项目列为我们的攻坚台账,作为在明年加大攻坚力度的情况下予以攻坚。具体来讲,在攻坚项目里面首先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还是紧紧围绕着中山路及周边的片区,加大历史建筑的修缮,继续加大我们的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将一些新型的产业、网红带流量的业态引进到我们的中山路里来。中山路更新不是简单的重新复活,而是一个带有品质提升、内涵更加丰富、更加体现时代特征和时尚特点的更新,来重焕我们中山路旅游的活力,也擦亮我们这张历史文化街区的名片,使我们青岛市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和多元。

第二,在低效片区这一块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刚才学东主任对2022年低效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我想明年我们在低效片区当中要做三项工作:第一,继续加大对低效的园区、产业区和城中村的征迁力度,但是征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落产业,要提升城市功能短板,优化布局,提升环境品质,这是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我们发展的内涵,实现我们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的目的,让市民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更完善的城市生活和配套。在低效片区的招商引资当中,我们要把握“三个1/3”的原则,我们在更大的片区对低效片区腾空的用地要保证1/3用到产业,1/3用到安置和商品房的开发,1/3要用于到生态、公共设施配套、市政道路配套等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建设。我们腾空土地坚决杜绝那种腾空了地,简单地房地产开发就了了,这种做法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不能够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够保证产城的融合发展,更难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城市更新明年要考虑的重点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力度,加大我们24条产业链不断地延链、强链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现在已经承接的8个专业化园区基础上还要继续扩大,围绕我们规划的15个专业园区还要再做更多的专业化园区,这是我们的目的。

第三,关于我们的旧城和旧村。这一块首先要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提高我们改造的标准。改造标准提高,首先改造的内容和改造投资的额度。今年我们每平方米的造价要比去年还要提高100元,所涉及到的改造内容更加多元,使老百姓居住的老旧小区能够真正实现管线下地,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方便的目的。在旧城旧村方面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城中村改造,我们对青岛市全市域内的城中村又做了进一步的摸排,在摸排城中村当中,首先我们确定了中心城区的范围,这个中心城区是指我们全域的,各个区市的中心城区,按照历史沿革、建设和投资强度、基础设施配套率以及城市功能的体现、功能形象的体现,我们确认了各个区市的中心城区。在确定中心城区的范围基础上,在这个范围内的现有城中村又进行了摸排,我们感觉到还有好多城中村没有被摸上来。我们摸排了之后,将这些城中村建立台账,推送给各区市,把这些城中村列到我们近几年攻坚的议事日程和计划里面去。经过几年的攻坚,真正实现我们每个区市的中心城区都有一个质的变化,量的改变,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功能提升、品质提升和面貌的改变。

第四,市政道路。今年我们已经贯通了32条未贯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立交桥、快速路、主干道的改造和打通工作,明年对那些还没有完成的工程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快施工,尽早地投入使用。同时我们还要开展一系列涉及到城市主动脉的重要道路,还要疏通、贯通,包括一些快速路,包括南北向、东西向等等这些快速路,都列到我们“15515+N”的计划里面去,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加大力度进行建设。

第五,交通基础设施。这些主要是由交通局负责对外交通,铁路、公路、港口等等一些重大的对外交通设施。明年我们还要围绕着城市周边的一些高速公路,要按照高标准去拓宽改造。另外也要加快建设与京沪二通道的连接,与瓦日铁路的连接,更加关注青岛-日照高铁的前期谋划等前期工作。另外还要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港口功能和一些项目建设。当然对今年已经开工的明年续建项目还要加大力度,加大施工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地投入使用。

第六,地铁及沿线。可以说我们的地铁沿线,所有的线路一二三期工程全部开工,明年我们将重点关注地铁沿线的站点及周边区域的开发,也就是TOD开发,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要加大投资力度,利用TOD引导性的开发,使我们的地铁站都变成一个城市交通便捷、生活方便、业态丰富、活力呈现的城市节点,要做成这个样子,使我们的城市发展更加有质量。

第七,停车设施建设。我们在停车设施建设当中要关注东岸城区和旅游景区、老旧街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相关部门已经对我们所有的停车资源进行了排查,这些停车资源也交给了负责停车场设施建设的部门和区市,在这一块将加大力度,来解决好老城区停车难问题、老旧街区停车难问题、旅游景区停车难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不但是增加了泊位,而是更形成了有效的供给,来缓解我们停车的压力问题。

第八,公园城市建设。首先是加大我们已经开工的,还没有竣工项目的建设,另外还要加大环胶州湾绿道、城市东岸的绿环、口袋公园、立体绿化、节点绿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微更新”。我们现在对全市“微更新”行动也提出了行动方案,下一步要围绕这些城市节点、企事业单位入口、老旧小区入口和一些重要的居民休闲聚集的节点开展一系列的城市“微更新”,让城市的景观环境更加具有设计感,更加具有艺术范,更加具有魅力。

第九,拆违治乱。这项工作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老百姓对拆违治乱工作依然关注度很高,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需要加大努力。我们现在紧紧地抓住在全市摸排的这840片脏乱差环境恶劣的片区,以它为抓手,以点带面,实现我们拆违治乱真正成效的显现和环境的改变。

另外,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河道治理的第十大行动,由原来的八大行动变成了九大行动,把拆违治乱拉进来了。现在我们今年下半年,也就是今年的12月份很明确,将重点河道治理也作为我们第十大行动,要纳入到我们的攻坚行动里面来,让河道水清岸绿,成为我们生态的“绿带”,生活的“秀带”,城市功能完善的“金腰带”。

我就将明年工作简要地汇报到这。

 

主持人:感谢姜德志副秘书长精彩详细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媒体朋友会后请联系: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51915639。

媒体朋友们,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局之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有目共睹,可喜可贺,惠及广大市民群众,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希望媒体朋友们给予广泛的宣传报道,为我市即将召开的“两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再次感谢姜德志副秘书长,感谢王学东副主任,感谢媒体朋友们。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


主持人: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我市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市城市面貌焕发出新活力、呈现出新气象,交通拥堵、配套不完善、环境品质低等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不断呈现在市民面前,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为向社会各界全面介绍相关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决定召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主题系列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第一场,由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委副秘书长、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 姜德志同志;

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 王学东同志。

欢迎2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首先,请姜德志主任介绍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局之年的实践情况,有请秘书长。

 

姜德志: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和各位媒体朋友一年以来对我们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聚力攻坚、笃行不怠,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起势,开局之年攻坚成效显著。

年初,我们谋划了1225个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达到1500亿元。过程当中,根据攻坚推进的全域影响力和实际情况,按照“攻坚力度不减、项目数量不减、投资总额不减”的原则,过程当中又新增了市域范围内的10个低效片区,并追加调整了部分攻坚项目。

调整后,2022年,全市共安排建设项目1280个,年度投资计划为1583.9亿元。截至到今年11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达到1235个,完成投资达到1770.4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进度的111.8%,其中有547个项目已经竣工,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据市统计局有关数据,1-11月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用突出,完成纳统1387亿元,比我们年初确定的1200亿元的纳统额增加了187亿元,这个增加的幅度超过了10%。

一、九大攻坚行动亮点纷呈

(一)城市更新保护建设。目前中山路片区内的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工程、黄岛路片区一期工程,四方路、龙山人防停车场、六街口停车场、世御酒店项目、易州路小广场等10个项目全部竣工,整体街区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周边的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中山路片区入选省城市更新试点单位,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红房子音乐酒店、青啤1903等流量业态相继落地,中山路城市记忆馆、里院展览馆等项目也成为历史街区新的网红打卡地。策划并成功举办上街里啤酒节、国际青年艺术节等各类文旅展演活动达到400余场,引入特色餐饮、文化艺术、休闲体验等127家自带流量的网红业态,运营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历史城区人气、商气和烟火气正在加快聚集。

(二)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今年我们将西海岸、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10个低效片区也纳入到我们的攻坚范围,是在原来重点10大低效片区之上又增加了10个低效片区。今年以来,开展了对重点区域整体的规划、策划、征迁征收工作,其中在低效片区里面涉及到的29个征迁项目全部顺利启动,而且完成征迁28个。比较著名的崂山区张村河两侧的城中村作为这一片的低效片区,应该说今年的成效非常显著,张村河南、刘家下庄等四个社区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征迁,而且崂山区在此基础上又加大力度,将张村河北岸的四个社区也全面启动,基本上完成了征迁;城阳区三季度腾地达到1625亩,累计腾空土地3000亩。崂山虚拟现实产业园、城阳均和北方总部等大项目都落户在低效片区,为低效片区的更新发展注入了源头和活水。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京东方等项目实现了规模化量产,联东U谷开园,芯屏新城雏形初现。全年我市将开发低效片区2.35万亩,片区开发已经全面起势。我市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的有关经验和做法在今年的8月份得到省委李干杰书记的批示和肯定,在批示中李干杰书记提出“可将青岛做法经验向全省推介,在充分优化利用低效建设用地方面,其他各市都有较大潜力可挖”。批示意见很具体,针对性很强。

(三)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城中村改造方面:完善项目全流程监管机制,把牢方案审查、质量安全、竣工验收“三个关口”。严格执行商品房标准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建设,确保安置房工程质量、配套设施、景观绿化与商品房开发区域同档次。截至目前,新启动项目已经签约27个,累计签约10868户,拆除房屋10497户,已有10个项目顺利回迁,累计完成投资达到213.12亿元,这是截至到11月份。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明确改造的具体内容,突出居民参与,做出精品工程。按照“梳理问题短板、制定改造方案、征求居民意见、优化完善方案、现场公示实施”五个步骤和流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所涉及的户数全省第一,住建部向全国、省住建厅向全省推广了我市的做法,《人民日报》也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工作方式,青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开工落地”为题,推广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四)市政设施建设。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围绕市政道路三年攻坚里面的“15515+N”工程,着力推进解决一批市民关注度高的出行堵点、难点和痛点项目,大家都知道的十年断桥张村河跨海大桥连接线二期项目如期开工,也“重获新生”,辽阳路杭鞍高架二期、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工程全部实现了主线提前通车,年内还将实现唐河路-安顺路打通、辽阳路快速路、劲松五路打通等5项工程主线或主桥通车,市区内的42条未贯通道路全面开工并实现通车32条。清洁取暖“煤改气”建设方面,已关停燃煤锅炉19台、建成燃气锅炉15台,力争年底建成21台,在保障今冬供热的同时,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的质量。过街设施建设方面,11处已全部开工,2处主体已完工,力争年内建成8处,提升我们行人过街难的问题。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潍青高速(青岛段)年底建成通车,也就是我们的济青中线,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等5个项目提速建设。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项目全线开工。南北大动脉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年底开工建设。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项目左半幅调流已经完成,右半幅启动改建工作。国道204大沽河主河道梁体已经贯通。“路网畅达、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体系进一步完善。潍烟铁路桥梁桩基全部完成,灰埠站房主体结构完成封顶。莱荣铁路实现跨龙青高速特大桥108m连续桥梁合龙,时速350公里的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按照省定计划加快推进,年内将完成前期工作,为后续的建设创造条件。青岛作为国家沿海重要铁路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北上京津冀、南下长三角、西南通沿黄流域、东贯胶东半岛的高速铁路网络也正在加速形成。

(六)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截止目前,在建项目已经达到23个,今年投资完成了279亿元。地铁4号线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实现空载试运行,计划年底开通运营,完成主城区成网。地铁三期工程7条线路全部开工,征迁、绿迁、管迁等前期工作快速推进。运营总里程也达到284公里,位列全国第十。我们青岛市也是坚持以高质量TOD开发引领高质量城市更新建设,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火车北站东广场地下空间已开工建设,计划年底以前完成围护桩基施工。

(七)停车场建设。64个建设项目按计划快速推进,已经完成36个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7万个,完成投资40.1亿元。特别是我们今年结合历史城区保护,充分利用人防地下空间改建停车场,市南区龙山人防停车场、禹城路人防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中山商城和禹城路连接通道停车场建成后将形成山东首个地下人防停车体系;结合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桥下空间建设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停车场;结合有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地上空间,在崂山商务区建设我市最高机械式停青岭路停车场,还有胶州行政中心东侧的停车楼,还有西海岸也建了一系列的综合停车设施;今年8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对我市利用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建设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停车场的做法予以点赞。胶州市“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获人民日报点赞。目前青岛市公共停车场开工泊位数和完工泊位数均居全省首位,省住建厅印发《通知》对青岛停车场建设经验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八)公园城市建设。山头公园整治以“拆实墙、还绿景、通园路、便市民”为主,60个山头公园全部开工,并且已经完工47个。持续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滨海绿道充分串联,城区绿道环串起街头绿地,环山绿道全面贯通,我们的绿色城市建设当中“一线一环三山”的绿道网络框架初见成效。充分挖掘小区之间的散乱空地、拆除违建后的腾挪空地、立交桥桥下空间,将隐藏在城市边角的微小空间升级为适合公众日常休闲的空间和载体,打造“林静漫步花满园”的口袋公园,74个口袋公园全部开工,而且完成64个。最新数据显示,青岛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78%,较2020年末提高了0.8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4%,较2020年末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九)拆违治乱。对于建成区内城市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的杂乱低层建筑与环境,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环境杂乱的农贸市场或建材市场区域,以及老旧小区周边,城市山体公园周边区域,建筑工地、长期闲置用地周边区域等六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梳理出840处这样的影响城市环境品质和功能的违章建筑聚集区。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59处,拆除改造约270多万平方米。拆除违建349处,约310多万平方米。全市有300个居民楼院达到环境秩序示范楼院创建标准,市南区云南路社区等30个社区基本达到“无违建”创建标准,市民群众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一)抓牢项目征迁“牛鼻子”。针对征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各区市建立以区级主要领导包片负责制,成立区级征迁攻坚专班,尽锐出战抓推进、促征收。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征迁改造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切实做到不逾越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秉持“依法、和谐、阳光”和让利于民的原则,有力有效推进征迁工作。今年全市域计划征迁土地3.38万亩,实际腾出土地达到3.5万亩。莱西市成立首家城市更新征迁工作的巡回法庭,城阳区组织相关部门及律所制定《城阳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实施方案(试行)》等指导征收、拆迁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标准化流程和法制化保障。妥善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崂山区张村河片区刘家下庄对38处无证房屋依法进行甄别、拆除,保障顺利签约。

(二)抓牢资金保障“定盘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靠财力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靠社会多元参与广大地筹措资金,为我们城市更新和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弹药”。这里面我们筹集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开发性金融及商业银行贷款、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各类资金达到1000亿元,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2022年发行政府专项债488亿元,其中有366亿元用于城市更新建设,占总额度的75%,这些资金保障了官路水库、海尔路-银川路立交等一大批市级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我们同时也筹措了征迁的过桥资金30亿元,有效推动了市北区、李沧区重点基础设施以及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保障了唐河路-安顺路、南京路拓宽改造等重点项目征迁资金需求。

(三)抓牢产业导入“压舱石”。加速落实腾空土地招商引资,围绕24条产业链,着力培育先进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传承城市风貌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进而强化城市的竞争力上增进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青岛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通过我们低效片区真正起到了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和新旧动能转换这样的目的。今年以来,十大低效片区(园区)共承接落地项目129个,签约的总投资额也达到了1238亿元;在谈项目还有73个,在谈项目的总投资1940亿元。崂山虚拟现实产业园、城阳均和北方总部、西海岸青岛芯屏产业园等大项目纷纷落地在低效片区,为片区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四)抓牢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助推器”。按照“全面化解问题、全面盘活经营、全面发挥功能”的思路,对一些烂尾项目、僵尸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摸排并逐个研究解决方案,目前这些问题的化解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系统解决了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难题,二是化解了一批烂尾项目,比如说市北区“福鼎大厦”烂尾了18年,终于给盘活。解决了市北区连云港路7号、9号因企业改制土地产权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市南区太平路南侧“奥特莱斯广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成立了工作专班,目前相关工作推进都是非常有力和有效的。

(五)抓牢氛围营造“指南针”。协调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加强宣传报道,举办“见证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网络媒体集中采访,我们还举办了“实干更新建设 实绩造福民生——青岛2022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成就展”等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攻坚氛围。我市城市更新工作获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经济日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以及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报道、齐鲁法治网等等一系列的媒体高度关注,也给予了我们支持,包括我们的青岛财经日报、鲁网、党政理论网等等这些著名的媒体都予以关注,积极报道我们的工作情况。媒体的监督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在这也向广大媒体朋友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不仅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打开了三年攻坚的新局面,为实现“一年重谋划、两年快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加深了对做好深入攻坚的认识,在攻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快攻坚的信心大大增强,精气神更加充足,形成了奋发进取、大干快上的比学赶超良好局面。

2023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勇于担当、苦干实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人民城市”的成色更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姜德志副秘书长的详细介绍。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和振奋,取得的成绩不容易。接下来是媒体朋友提问时间,请提问前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举手示意提问。

 

齐鲁法制网 记者:今年我市低效片区产业导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总指挥部办公室是如何开展低效片区招商工作?谢谢。

 

王学东:首先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

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产业导入主要体现在低效片区开发、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轨道交通TOD建设等方面,重点在低效片区开发。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今年围绕着低效片区招商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有关区市围绕年初确定的十大低效片区充分储备项目。经过全市上下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十大低效片区基本形成了在建一批、签约一批、在谈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体系,到目前为止,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产业类项目在建项目十大低效片区中129个,总投资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1944亿元。在129个在建项目当中,投资过百亿的项目有4个,过30亿的项目15个;在签约的60个项目当中,投资过百亿的项目4个,过30亿的10个。

二是推动低效片区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化发展。崂山的虚拟现实产业园、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西海岸的新型显示器产业园、航贸金创新园;城阳的轨道交通装备、材料产业园,大唐、海利康、均和等产业园;市北的中车智汇港、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人工智能、大健康产业园;李沧区瑞金路产业园等均在低效片区正在建设或着手建设。

三是推动各方面对低效片区招商全面发力。首先明确落实低效片区所在区市或土地所有者作为招商主体,明确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有关市直部门产业指引、招商服务,专题推介等职能作用,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了面向央企、商协会、中小企业等的系列整体推介。同时坚持规划先行,融资助力,有效破解历史遗留问题,考核督导,多策并举,全面推动低效片区招商。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工作系统,各区市推进有力,相关部门工作得力,使得低效片区招商成效明显。

 

主持人: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者:2022年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多显著成效,如银海立交、辽阳路快速路主线通车,地铁4号线即将开通、跨海大桥高架二期快速推进等,那么2023年全市将重点推动哪些工作?

 

姜德志:2022年作为三年攻坚的开局之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会关注度很高,媒体也给予了全面的报道,看到了这些变化,市民朋友们也对我们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过去很多没有通的道路现在通了,堵塞的立交交叉口现在变成立交桥,过去人过马路很难的情况有了过街天桥,过去很多散乱的地方变成了口袋公园,变成了比较好的休闲场所,过去老旧小区各种飞线、停车难、脏乱差的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这些作为开局之年取得成绩,为我们的未来以后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基于2022年的工作,我们在2023年,明年的工作也提早进行了谋划。在今年的10月份我们就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前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谋划。一个是项目的收集,第二是对一些攻坚项目进行研判,把那些长期没有攻下来的硬骨头,还有一些钉子项目列为我们的攻坚台账,作为在明年加大攻坚力度的情况下予以攻坚。具体来讲,在攻坚项目里面首先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还是紧紧围绕着中山路及周边的片区,加大历史建筑的修缮,继续加大我们的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将一些新型的产业、网红带流量的业态引进到我们的中山路里来。中山路更新不是简单的重新复活,而是一个带有品质提升、内涵更加丰富、更加体现时代特征和时尚特点的更新,来重焕我们中山路旅游的活力,也擦亮我们这张历史文化街区的名片,使我们青岛市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和多元。

第二,在低效片区这一块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刚才学东主任对2022年低效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我想明年我们在低效片区当中要做三项工作:第一,继续加大对低效的园区、产业区和城中村的征迁力度,但是征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落产业,要提升城市功能短板,优化布局,提升环境品质,这是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我们发展的内涵,实现我们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的目的,让市民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更完善的城市生活和配套。在低效片区的招商引资当中,我们要把握“三个1/3”的原则,我们在更大的片区对低效片区腾空的用地要保证1/3用到产业,1/3用到安置和商品房的开发,1/3要用于到生态、公共设施配套、市政道路配套等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建设。我们腾空土地坚决杜绝那种腾空了地,简单地房地产开发就了了,这种做法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不能够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够保证产城的融合发展,更难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城市更新明年要考虑的重点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力度,加大我们24条产业链不断地延链、强链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现在已经承接的8个专业化园区基础上还要继续扩大,围绕我们规划的15个专业园区还要再做更多的专业化园区,这是我们的目的。

第三,关于我们的旧城和旧村。这一块首先要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提高我们改造的标准。改造标准提高,首先改造的内容和改造投资的额度。今年我们每平方米的造价要比去年还要提高100元,所涉及到的改造内容更加多元,使老百姓居住的老旧小区能够真正实现管线下地,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方便的目的。在旧城旧村方面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城中村改造,我们对青岛市全市域内的城中村又做了进一步的摸排,在摸排城中村当中,首先我们确定了中心城区的范围,这个中心城区是指我们全域的,各个区市的中心城区,按照历史沿革、建设和投资强度、基础设施配套率以及城市功能的体现、功能形象的体现,我们确认了各个区市的中心城区。在确定中心城区的范围基础上,在这个范围内的现有城中村又进行了摸排,我们感觉到还有好多城中村没有被摸上来。我们摸排了之后,将这些城中村建立台账,推送给各区市,把这些城中村列到我们近几年攻坚的议事日程和计划里面去。经过几年的攻坚,真正实现我们每个区市的中心城区都有一个质的变化,量的改变,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功能提升、品质提升和面貌的改变。

第四,市政道路。今年我们已经贯通了32条未贯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立交桥、快速路、主干道的改造和打通工作,明年对那些还没有完成的工程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快施工,尽早地投入使用。同时我们还要开展一系列涉及到城市主动脉的重要道路,还要疏通、贯通,包括一些快速路,包括南北向、东西向等等这些快速路,都列到我们“15515+N”的计划里面去,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加大力度进行建设。

第五,交通基础设施。这些主要是由交通局负责对外交通,铁路、公路、港口等等一些重大的对外交通设施。明年我们还要围绕着城市周边的一些高速公路,要按照高标准去拓宽改造。另外也要加快建设与京沪二通道的连接,与瓦日铁路的连接,更加关注青岛-日照高铁的前期谋划等前期工作。另外还要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港口功能和一些项目建设。当然对今年已经开工的明年续建项目还要加大力度,加大施工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地投入使用。

第六,地铁及沿线。可以说我们的地铁沿线,所有的线路一二三期工程全部开工,明年我们将重点关注地铁沿线的站点及周边区域的开发,也就是TOD开发,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要加大投资力度,利用TOD引导性的开发,使我们的地铁站都变成一个城市交通便捷、生活方便、业态丰富、活力呈现的城市节点,要做成这个样子,使我们的城市发展更加有质量。

第七,停车设施建设。我们在停车设施建设当中要关注东岸城区和旅游景区、老旧街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相关部门已经对我们所有的停车资源进行了排查,这些停车资源也交给了负责停车场设施建设的部门和区市,在这一块将加大力度,来解决好老城区停车难问题、老旧街区停车难问题、旅游景区停车难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不但是增加了泊位,而是更形成了有效的供给,来缓解我们停车的压力问题。

第八,公园城市建设。首先是加大我们已经开工的,还没有竣工项目的建设,另外还要加大环胶州湾绿道、城市东岸的绿环、口袋公园、立体绿化、节点绿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微更新”。我们现在对全市“微更新”行动也提出了行动方案,下一步要围绕这些城市节点、企事业单位入口、老旧小区入口和一些重要的居民休闲聚集的节点开展一系列的城市“微更新”,让城市的景观环境更加具有设计感,更加具有艺术范,更加具有魅力。

第九,拆违治乱。这项工作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老百姓对拆违治乱工作依然关注度很高,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需要加大努力。我们现在紧紧地抓住在全市摸排的这840片脏乱差环境恶劣的片区,以它为抓手,以点带面,实现我们拆违治乱真正成效的显现和环境的改变。

另外,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河道治理的第十大行动,由原来的八大行动变成了九大行动,把拆违治乱拉进来了。现在我们今年下半年,也就是今年的12月份很明确,将重点河道治理也作为我们第十大行动,要纳入到我们的攻坚行动里面来,让河道水清岸绿,成为我们生态的“绿带”,生活的“秀带”,城市功能完善的“金腰带”。

我就将明年工作简要地汇报到这。

 

主持人:感谢姜德志副秘书长精彩详细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媒体朋友会后请联系: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51915639。

媒体朋友们,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局之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有目共睹,可喜可贺,惠及广大市民群众,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希望媒体朋友们给予广泛的宣传报道,为我市即将召开的“两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再次感谢姜德志副秘书长,感谢王学东副主任,感谢媒体朋友们。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