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127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作风能力提升年”和“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工作部署,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公安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惠民利企新举措,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效能。为向大家介绍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举办新闻发布会。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 华东辉同志;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凌卫国同志;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阎冰同志;

市公安局户政处副处长 于水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华东辉主任通报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有请。

 

华东辉: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市公安局,向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公安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大力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以流程再造为路径,加强制度创新、优化制度供给,公安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一是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按照“应进必进”原则,8大类86项市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整体打包”入驻市民中心,因地制宜推进公安派出所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改革,推进公安业务系统、前端受理设备和照相设备的“三个整合”,截至目前,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或公安专业大厅以及有条件的派出所设立通办窗口,市级101项、区市级98项和镇街级111项服务事项初步实现“一窗通办”,培训“全科警长”169名,由“多窗式”“专科”服务向“一窗式”“全科”服务转变。同时,我们还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服务评价回访制度,完善“兜底处理”工作机制。二是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以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网上办”、个人事项“就近办”、复杂事项“一次办”为目标,通过“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出件、一键评价”,推动132项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公安机关会同行政审批、住建、交通运输、人社等部门深入开展“公民一件事”、“企业一件事”改革,人才落户、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市政公用报装审批、校车使用许可、开设保安公司等事项实现“一事全办”,最大限度减少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三是深入开展“证照分离”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对8项公安机关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改革,取消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旅馆、公章刻制业等特种行业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领域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对旅馆、公章刻制、保安服务等企业开展抽查,推送行政处罚、行政检查数据5.5万条。

二、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打造阳光便捷的服务环境。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公安窗口服务半径。一是线上服务更加便民。不断优化“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188个户籍派出所提供网上预约服务,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90余万人,提供在线服务1980万人次,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等49项公安业务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服务“无证明城市”建设,电子居民身份证应用于全市15个部门769项政务服务事项,推广申领电子驾驶证142万张。青岛“一码通”扫码在全市32.6万个场所单位推广应用。“律师查询户籍人口”和“一码通”获评全省政法系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创新实践案例。12月1日起,我市全面启用电子居住证,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化服务等29个场景实现“手机亮证”。二是线下服务不断拓展。将公安政务服务向镇街、村居、社区、企业等延伸,全面落实优化车检服务、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等改革措施,在全市汽车4S店、机动车交易市场、机动车检测站以及农村派出所等设立服务网点413个,布建“24小时智慧车管所”7处,自助服务终端425台,群众“就近办、便捷办”车驾管业务40余万笔。今年6月6日,正式启用上合示范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外国人签证办理点,为服务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民生警务持续优化。今年以来,进一步调整落户政策,拓宽可落户房屋类型,办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户政业务15.9万笔,为出行不便的居民提供户政上门服务1000余人次。试点免费邮寄居民身份证10.9万张,为群众节省费用近220万元,这项工作明年争取全面推广。安装智慧门牌30万张,实现门牌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与应用。加快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已链接停车泊位40余万个。今年以来,还完成20处重点区域、48所学校、6所医院周边交通组织优化,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缓解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累计刻制27.7万套。我们也做了一个估算,通过我们的工作,大概能为企业节省费用4200万元。

三、坚持守护平安护航发展,努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深刻把握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护航企业发展。一是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系列行动,今年以来侦破刑事案件总量同比提高3.6%,命案现案保持全破,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损失数分别下降26.1%、19.8%,预警劝阻受骗群众426万人次,冻结涉案资金9亿余元,破获养老诈骗案件620余起、挽回损失6.2亿元,通过这些工作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破坏生产经营等违法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同比下降30.8%。二是深化法治公安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整治,进一步规范110接处警流程,建立执法职责清单。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格规范刑事立案、案件管辖和异地协作等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针对全市300多个重点项,公安机关跟进保障,通过驻企警务站、项目警官制等方式,为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户政办理、交通保障、治安防范、法制宣传等全方位服务。比如,为服务保障中车四方、庞巴迪等龙头企业和15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发展,我们在城阳区建立“警保联控工作站”50余处,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三是创新完善社会治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公安局牵头制定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加强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深化智慧公安建设应用,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5.3%。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出更多惠民利企举措,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公安力量。在此,恳请广大媒体朋友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公安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华东辉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围绕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当前全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公安窗口单位和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请问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凌卫国: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实施公安“一窗通办”改革,旨在整合公安窗口效能、实现“一个窗口”办理户政、出入境、交警等多警种服务事项,为企业和群众多办事、快办事、好办事。这既是公安部、省公安厅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的重点攻坚项目。

市公安局作为省公安厅指定的公安“一窗通办”改革试点单位,制定了试点探索、技术攻坚、全面推广“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按照“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要求,着重加强和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打通“技术壁垒”,实现“三个整合”。整合户政、出入境、交警业务办理系统,以系统“软整合”实现业务“一窗办”。按照“基础、共享、共用”的配备原则,将前端受理设备从23台精简到8台,整合照相设备实现 “一次采集,多警种可用”;二是培养“全科警长”,实现“一警多能”。全面梳理206项市级、区(市)级、镇街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编写操作手册和服务指南,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窗口民警,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并通过比武竞赛和红旗窗口、红旗标兵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服务水平。经过近一年改革实践和全面推广,目前市民中心和12个区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安专业大厅以及有条件的派出所设立公安通办窗口,全面推行市级101项、区市级98项和镇街级111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改革,培养全科警长169名,推动“多窗式”“专科”服务向“一窗式”“全科”服务转变,我们的相关工作经验被省厅专刊转发。

通过“一窗通办”改革近一年的实践,实现了公安窗口“四个提升”。一是提升公安窗口的服务效能。从“一窗”变“综窗”,实现“多事跑多窗”为“多事跑一窗”,丰富了窗口业务事项,精简了办事环节,优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提升了群众体验感和满意度。群众在综合窗口即可办理大部分公安业务,解决了群众一件事“来回跑”、“多头跑”和冷僻事项“无处找”的难题。窗口所有工作人员不分警种,错峰补位,缩减群众等候和办事时间;三是提升了队伍素质能力。“一窗通办”改革实现了一警多能,全科民警可以解答群众各类咨询,轮流到受理区负责导办、取号、材料预审,指导群众在手机APP和自助办理区办理简单业务,解决了以往窗口种类繁多、职能单一、各自为政的问题;四是节省了警力。政务大厅中午和周末值班由原先“三名民警各自带班”改为“一名民警集中带班”,节省警力,以多警联动、多窗联动实现了警力的最大利用。自“一窗通办”改革以来,全市各级公安综合窗口办理业务15万笔,收到表扬信12封,锦旗3面。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一窗通办”改革力度和全面运行,积极打造“服务高效、办事便捷、群众满意”的公安政务服务环境。

谢谢。

 

中国报道 记者:今年我市在驾驶证和机动车管理方面实行了哪些新举措?请简要介绍一下情况。谢谢。

 

阎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我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371.7万辆,驾驶人428.8万人,均居全省第一位。对此,公安交警部门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我市机动车和驾驶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实施驾驶证管理新政方面,全面启用了新版机动车驾驶证,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优化了驾驶证考试内容和项目,对持有小型自动挡汽车驾驶证增驾小型汽车,或持有摩托车驾驶证增驾其他类型摩托车的,只进行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另外,进一步放宽了驾驶证申领年龄限制,年龄在70周岁以上,能够通过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等准驾车型的驾驶证(目前已有26名70周岁以上的群众申领了驾驶证)。在方便群众异地办理业务方面,自今年5月起,全面实行了小型客车挂牌全国“一证通办”、车辆信息变更“跨省通办”、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等便民举措,3万余名群众方便快捷地办理了异地业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放宽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及摩托车检验周期,对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3次调整为2次,15年后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1次。对摩托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5次调整为2次,10年后每年检验1次。10月份车检新政实施以来,全市已有200余万名车主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回答完毕,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请问交警部门在治理城区交通拥堵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阎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刚才在前面汇报过,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71.7万辆,实际这两年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比较快,每年大约在8%-12%。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三年攻坚方案实施之前,道路增长比率是比较小的,现在交通拥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30多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公安交警部门主导提出了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对策方案,并系统谋划了213个治堵项目,强力推动落实。据公安部无锡科研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我市交通运行健康指数持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健康指数报告是今年公安部无锡所发布的关于测评每个城市的交通运行健康的报告,至今为止已经发布了三个季度,其中青岛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在同类城市(机动车保有量200万-300万、300万-500万)当中,我们排名第一季度第一,第二季度第二,第三季度第三;第三季度的旅游恢复造成局部景区的拥堵,给我们的指数有一些贡献。整体来说健康指数还是排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

期间,我们强化了交通违法整治。在全市范围内发起整治交通违法“七大攻坚战”,深入开展净化交通秩序“清风”系列行动,目前已查处各类交通违法723.3万起。动态优化交通组织。实施可变车道、潮汐车道、路口微改造、路口渠化等交通组织措施103处。近期大家可能感受比较明显,深圳路通过交通拥堵治理的治堵项目,把全线进行了优化,深圳路尤其是高峰时间停车体验肯定比以前有很大的好转。对172处老旧和开放式居民小区实施了交通“微循环”。提前介入88处道路改造规划和方案设计,全程跟进交通组织优化。新建道路交警是提前参与规划建设,同时也提出了交通组织建议,避免了很多道路修完了之后出现拥堵、行驶不畅的情况。“堵疏结合”净化静态停车环境。持续开展停车秩序整治攻坚战,查处违法停车179.9万余起。坚持“堵疏结合”,深挖停车资源,在群众停车刚需较大的道路和区域施划停车泊位5255个,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泊位1550处,泊位数1.22万个,推动落实共享车位1.5万个。全力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目前已建成系统平台,接入了40.1万个停车泊位数据。今年目标市办实事30万个,目标定在50万。应该说年底之前50万个都能完成,这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停车泊位接入工作有很大关系,十月中旬市政府成立了由区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停车数据摸排和接入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下发了业务指导意见。现在每天也是对各区的停车泊位接入进行排名,每天公布,目前进度相对还是正常的。纵深开展学校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完成了48所学校、6所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超额完成今年市办实事工作目标。下步将逐步拓展到全市的学校医院,着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下一步,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规范执法护稳定,便民利企促发展,全面提升工作质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安交管服务。

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我关注到最近公安机关正在组织安装新的门楼牌,刚才发布人也提到了“智慧门牌”,能否介绍一下我市智慧门牌建设情况?谢谢。

 

于水: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日,公安机关启动门楼牌换装工作,首批带有电子码的门楼牌已在市南、市北、李沧、高新四个区陆续安装。

我市现有门牌是1995年大批量集中钉挂的,作为街路楼户的“名片”,传统门楼牌功能单一、地址信息展示不全、缺少数据链接入口,已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实现门楼牌地址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公安局于2021年9月全面启动标准地址智慧门牌项目,目前已完成标准地址库系统、智慧门牌子系统等五大模块50余项功能的开发上线。将路街、小区、建筑物等各类地址数据信息,通过标准地址库生成全国唯一的GUID码,对应生成二维码信息并印制在实体门楼牌上,让每一个建筑单元拥有专属的智能“身份证”,为建设更高水平数字青岛、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新的电子码门楼牌有路号牌、单元牌、户号牌三类五种,我们参照国家、省级标准,结合地方特色,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和多轮专家评审,确定门楼牌为长余辉蓄光铝制二维码门楼牌。版面内容包含所在街路巷名称及拼音标识、门牌号,二维码元素打破传统样式,设计为点阵式全透明背景,覆盖在门牌的末位数字上,充满科技感的同时,为我们生产生活工作等提供更加精准便利的地址信息服务。门楼牌采用长余辉蓄光材料,日间吸收光能,夜间可达到10小时左右的自发光。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进入小程序,获取该门牌地址及坐标信息展示、所属派出所位置、联系电话、一键导航等公共服务信息,同时嵌入爱山东、一码通、青岛微警务、户政业务服务指南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多种便民服务链接,方便群众办事。

大家比较关心的二维码是否泄密的问题,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二维码仅包含公共的地址编码信息和便民服务链接,不涉及其他管理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公安机关严格管理、严格保密,广大市民不用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近期已经陆续安装了30多万个门楼牌,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市南、市北、李沧、高新四个区智慧门楼牌的换装工作,全市范围内智慧门楼牌换装工作将于明年全面展开。希望广大市民、商户积极支持参与,主动配合,共同推动二维码门楼牌换装工作,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

 

主持人:感谢于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公安局,联系电话:6657851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127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作风能力提升年”和“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工作部署,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公安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惠民利企新举措,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效能。为向大家介绍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举办新闻发布会。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 华东辉同志;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凌卫国同志;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阎冰同志;

市公安局户政处副处长 于水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华东辉主任通报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有请。

 

华东辉: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市公安局,向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公安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大力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以流程再造为路径,加强制度创新、优化制度供给,公安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一是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按照“应进必进”原则,8大类86项市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整体打包”入驻市民中心,因地制宜推进公安派出所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改革,推进公安业务系统、前端受理设备和照相设备的“三个整合”,截至目前,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或公安专业大厅以及有条件的派出所设立通办窗口,市级101项、区市级98项和镇街级111项服务事项初步实现“一窗通办”,培训“全科警长”169名,由“多窗式”“专科”服务向“一窗式”“全科”服务转变。同时,我们还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服务评价回访制度,完善“兜底处理”工作机制。二是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以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网上办”、个人事项“就近办”、复杂事项“一次办”为目标,通过“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出件、一键评价”,推动132项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公安机关会同行政审批、住建、交通运输、人社等部门深入开展“公民一件事”、“企业一件事”改革,人才落户、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市政公用报装审批、校车使用许可、开设保安公司等事项实现“一事全办”,最大限度减少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三是深入开展“证照分离”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对8项公安机关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改革,取消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旅馆、公章刻制业等特种行业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领域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对旅馆、公章刻制、保安服务等企业开展抽查,推送行政处罚、行政检查数据5.5万条。

二、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打造阳光便捷的服务环境。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公安窗口服务半径。一是线上服务更加便民。不断优化“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188个户籍派出所提供网上预约服务,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90余万人,提供在线服务1980万人次,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等49项公安业务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服务“无证明城市”建设,电子居民身份证应用于全市15个部门769项政务服务事项,推广申领电子驾驶证142万张。青岛“一码通”扫码在全市32.6万个场所单位推广应用。“律师查询户籍人口”和“一码通”获评全省政法系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创新实践案例。12月1日起,我市全面启用电子居住证,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化服务等29个场景实现“手机亮证”。二是线下服务不断拓展。将公安政务服务向镇街、村居、社区、企业等延伸,全面落实优化车检服务、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等改革措施,在全市汽车4S店、机动车交易市场、机动车检测站以及农村派出所等设立服务网点413个,布建“24小时智慧车管所”7处,自助服务终端425台,群众“就近办、便捷办”车驾管业务40余万笔。今年6月6日,正式启用上合示范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外国人签证办理点,为服务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民生警务持续优化。今年以来,进一步调整落户政策,拓宽可落户房屋类型,办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户政业务15.9万笔,为出行不便的居民提供户政上门服务1000余人次。试点免费邮寄居民身份证10.9万张,为群众节省费用近220万元,这项工作明年争取全面推广。安装智慧门牌30万张,实现门牌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与应用。加快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已链接停车泊位40余万个。今年以来,还完成20处重点区域、48所学校、6所医院周边交通组织优化,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缓解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累计刻制27.7万套。我们也做了一个估算,通过我们的工作,大概能为企业节省费用4200万元。

三、坚持守护平安护航发展,努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深刻把握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护航企业发展。一是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系列行动,今年以来侦破刑事案件总量同比提高3.6%,命案现案保持全破,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损失数分别下降26.1%、19.8%,预警劝阻受骗群众426万人次,冻结涉案资金9亿余元,破获养老诈骗案件620余起、挽回损失6.2亿元,通过这些工作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破坏生产经营等违法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同比下降30.8%。二是深化法治公安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整治,进一步规范110接处警流程,建立执法职责清单。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格规范刑事立案、案件管辖和异地协作等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针对全市300多个重点项,公安机关跟进保障,通过驻企警务站、项目警官制等方式,为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户政办理、交通保障、治安防范、法制宣传等全方位服务。比如,为服务保障中车四方、庞巴迪等龙头企业和15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发展,我们在城阳区建立“警保联控工作站”50余处,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三是创新完善社会治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公安局牵头制定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加强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深化智慧公安建设应用,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5.3%。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出更多惠民利企举措,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公安力量。在此,恳请广大媒体朋友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公安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华东辉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围绕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中国民生新闻网 记者:当前全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公安窗口单位和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请问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凌卫国: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实施公安“一窗通办”改革,旨在整合公安窗口效能、实现“一个窗口”办理户政、出入境、交警等多警种服务事项,为企业和群众多办事、快办事、好办事。这既是公安部、省公安厅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的重点攻坚项目。

市公安局作为省公安厅指定的公安“一窗通办”改革试点单位,制定了试点探索、技术攻坚、全面推广“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按照“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要求,着重加强和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打通“技术壁垒”,实现“三个整合”。整合户政、出入境、交警业务办理系统,以系统“软整合”实现业务“一窗办”。按照“基础、共享、共用”的配备原则,将前端受理设备从23台精简到8台,整合照相设备实现 “一次采集,多警种可用”;二是培养“全科警长”,实现“一警多能”。全面梳理206项市级、区(市)级、镇街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编写操作手册和服务指南,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窗口民警,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并通过比武竞赛和红旗窗口、红旗标兵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服务水平。经过近一年改革实践和全面推广,目前市民中心和12个区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安专业大厅以及有条件的派出所设立公安通办窗口,全面推行市级101项、区市级98项和镇街级111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改革,培养全科警长169名,推动“多窗式”“专科”服务向“一窗式”“全科”服务转变,我们的相关工作经验被省厅专刊转发。

通过“一窗通办”改革近一年的实践,实现了公安窗口“四个提升”。一是提升公安窗口的服务效能。从“一窗”变“综窗”,实现“多事跑多窗”为“多事跑一窗”,丰富了窗口业务事项,精简了办事环节,优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提升了群众体验感和满意度。群众在综合窗口即可办理大部分公安业务,解决了群众一件事“来回跑”、“多头跑”和冷僻事项“无处找”的难题。窗口所有工作人员不分警种,错峰补位,缩减群众等候和办事时间;三是提升了队伍素质能力。“一窗通办”改革实现了一警多能,全科民警可以解答群众各类咨询,轮流到受理区负责导办、取号、材料预审,指导群众在手机APP和自助办理区办理简单业务,解决了以往窗口种类繁多、职能单一、各自为政的问题;四是节省了警力。政务大厅中午和周末值班由原先“三名民警各自带班”改为“一名民警集中带班”,节省警力,以多警联动、多窗联动实现了警力的最大利用。自“一窗通办”改革以来,全市各级公安综合窗口办理业务15万笔,收到表扬信12封,锦旗3面。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一窗通办”改革力度和全面运行,积极打造“服务高效、办事便捷、群众满意”的公安政务服务环境。

谢谢。

 

中国报道 记者:今年我市在驾驶证和机动车管理方面实行了哪些新举措?请简要介绍一下情况。谢谢。

 

阎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我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371.7万辆,驾驶人428.8万人,均居全省第一位。对此,公安交警部门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我市机动车和驾驶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实施驾驶证管理新政方面,全面启用了新版机动车驾驶证,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优化了驾驶证考试内容和项目,对持有小型自动挡汽车驾驶证增驾小型汽车,或持有摩托车驾驶证增驾其他类型摩托车的,只进行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另外,进一步放宽了驾驶证申领年龄限制,年龄在70周岁以上,能够通过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等准驾车型的驾驶证(目前已有26名70周岁以上的群众申领了驾驶证)。在方便群众异地办理业务方面,自今年5月起,全面实行了小型客车挂牌全国“一证通办”、车辆信息变更“跨省通办”、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等便民举措,3万余名群众方便快捷地办理了异地业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放宽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及摩托车检验周期,对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3次调整为2次,15年后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1次。对摩托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5次调整为2次,10年后每年检验1次。10月份车检新政实施以来,全市已有200余万名车主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回答完毕,谢谢!

 

齐鲁法制网 记者:请问交警部门在治理城区交通拥堵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阎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刚才在前面汇报过,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71.7万辆,实际这两年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比较快,每年大约在8%-12%。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三年攻坚方案实施之前,道路增长比率是比较小的,现在交通拥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30多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公安交警部门主导提出了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对策方案,并系统谋划了213个治堵项目,强力推动落实。据公安部无锡科研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我市交通运行健康指数持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健康指数报告是今年公安部无锡所发布的关于测评每个城市的交通运行健康的报告,至今为止已经发布了三个季度,其中青岛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在同类城市(机动车保有量200万-300万、300万-500万)当中,我们排名第一季度第一,第二季度第二,第三季度第三;第三季度的旅游恢复造成局部景区的拥堵,给我们的指数有一些贡献。整体来说健康指数还是排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

期间,我们强化了交通违法整治。在全市范围内发起整治交通违法“七大攻坚战”,深入开展净化交通秩序“清风”系列行动,目前已查处各类交通违法723.3万起。动态优化交通组织。实施可变车道、潮汐车道、路口微改造、路口渠化等交通组织措施103处。近期大家可能感受比较明显,深圳路通过交通拥堵治理的治堵项目,把全线进行了优化,深圳路尤其是高峰时间停车体验肯定比以前有很大的好转。对172处老旧和开放式居民小区实施了交通“微循环”。提前介入88处道路改造规划和方案设计,全程跟进交通组织优化。新建道路交警是提前参与规划建设,同时也提出了交通组织建议,避免了很多道路修完了之后出现拥堵、行驶不畅的情况。“堵疏结合”净化静态停车环境。持续开展停车秩序整治攻坚战,查处违法停车179.9万余起。坚持“堵疏结合”,深挖停车资源,在群众停车刚需较大的道路和区域施划停车泊位5255个,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泊位1550处,泊位数1.22万个,推动落实共享车位1.5万个。全力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目前已建成系统平台,接入了40.1万个停车泊位数据。今年目标市办实事30万个,目标定在50万。应该说年底之前50万个都能完成,这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停车泊位接入工作有很大关系,十月中旬市政府成立了由区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停车数据摸排和接入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下发了业务指导意见。现在每天也是对各区的停车泊位接入进行排名,每天公布,目前进度相对还是正常的。纵深开展学校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完成了48所学校、6所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超额完成今年市办实事工作目标。下步将逐步拓展到全市的学校医院,着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下一步,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规范执法护稳定,便民利企促发展,全面提升工作质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安交管服务。

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 记者:我关注到最近公安机关正在组织安装新的门楼牌,刚才发布人也提到了“智慧门牌”,能否介绍一下我市智慧门牌建设情况?谢谢。

 

于水: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日,公安机关启动门楼牌换装工作,首批带有电子码的门楼牌已在市南、市北、李沧、高新四个区陆续安装。

我市现有门牌是1995年大批量集中钉挂的,作为街路楼户的“名片”,传统门楼牌功能单一、地址信息展示不全、缺少数据链接入口,已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实现门楼牌地址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公安局于2021年9月全面启动标准地址智慧门牌项目,目前已完成标准地址库系统、智慧门牌子系统等五大模块50余项功能的开发上线。将路街、小区、建筑物等各类地址数据信息,通过标准地址库生成全国唯一的GUID码,对应生成二维码信息并印制在实体门楼牌上,让每一个建筑单元拥有专属的智能“身份证”,为建设更高水平数字青岛、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新的电子码门楼牌有路号牌、单元牌、户号牌三类五种,我们参照国家、省级标准,结合地方特色,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和多轮专家评审,确定门楼牌为长余辉蓄光铝制二维码门楼牌。版面内容包含所在街路巷名称及拼音标识、门牌号,二维码元素打破传统样式,设计为点阵式全透明背景,覆盖在门牌的末位数字上,充满科技感的同时,为我们生产生活工作等提供更加精准便利的地址信息服务。门楼牌采用长余辉蓄光材料,日间吸收光能,夜间可达到10小时左右的自发光。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进入小程序,获取该门牌地址及坐标信息展示、所属派出所位置、联系电话、一键导航等公共服务信息,同时嵌入爱山东、一码通、青岛微警务、户政业务服务指南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多种便民服务链接,方便群众办事。

大家比较关心的二维码是否泄密的问题,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二维码仅包含公共的地址编码信息和便民服务链接,不涉及其他管理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公安机关严格管理、严格保密,广大市民不用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近期已经陆续安装了30多万个门楼牌,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市南、市北、李沧、高新四个区智慧门楼牌的换装工作,全市范围内智慧门楼牌换装工作将于明年全面展开。希望广大市民、商户积极支持参与,主动配合,共同推动二维码门楼牌换装工作,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

 

主持人:感谢于处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公安局,联系电话:6657851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