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
浏览:163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中医药强市”。为向大家介绍我市中医药强市相关工作,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局局长 薄涛同志;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局专职副局长 赵国磊同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 付先军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薄涛主任介绍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若干措施有关情况。有请。
薄涛: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一直以来对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先后被评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国家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城市。我市实施的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外埠中医专家存案、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等4种服务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中医药强市”。当前,全省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完成好我市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任务,推动市十三次党代会有关中医药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实现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卫生健康委聚焦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多次到相关科研院所、中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调研走访、问需问策,反复征求区市、部门意见,结合我市中医药工作实际制定了《若干措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以市政府名义印发。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是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综合性文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锚定中医药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期待为目标,围绕服务能力、产业振兴、文化弘扬、人才支撑、医保扶持和财政保障等关键环节,充分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主要内容分为10部分,共计18条措施。
一是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强化中医药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政策供给,推出3-5项在全国领先的改革经验。试点开展“艾进万家”“冬病夏治三伏贴”等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推动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加大中医药惠民服务力度。建立市、区(市)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普通人群分别筛选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尚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培训1000名能中会西的中医药人才,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二是打造中医药高地。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倍增,创建省级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成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和青岛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牵头打造心血管科、康复科、肺病科等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推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海洋中药规范使用和产业化提供路径支撑。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中药研用产融合发展。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技术合作平台。
三是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根基。推进区(市)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除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外,各区(市)至少办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西海岸新区2所)。推动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等6家区(市)中医医院新建、迁建和改扩建,有效促进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升级。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务人员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每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90%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在全市打造15分钟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圈。
四是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全覆盖。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提高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完善“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优化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是加强中医药优势特色建设。推动中医药传统技艺传承创新,加强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遴选培养100名中医临床优秀研修人才,广泛开展老中医学术思想、老药工技艺等师承教育,使中医药薪火相传。加强中医药质量管理,强化中医质控中心建设,构建中医质控管理体系,加大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中药质量安全。
六是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海洋中药,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扶持做强2-3个现代化海洋中药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3-5个享誉省内外的海洋中药品牌。建立20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打造3-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和2-3家质量规模双一流的中药饮片加工、经销企业。着力推进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打造5个中医药旅游点(线)、10个中医药特色街区和10个市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七是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挖掘岛城中医药特色疗法,打造10个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特色技术)、10个中医经典(非遗)传承创新中心,淬炼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开发中医体质辨识自测系统,免费为群众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服务。弘扬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打造中医药主题公园。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八是加大中医药国际交流力度。组织我市中医药企事业单位参加境外经贸文旅活动,支持中医药骨干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建立3-5个国际中医门诊。依托国家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推广中医药传统技能和优秀文化,持续提升我市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九是支持中医药事业聚才用才。加快推动中医药学院建设,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优化中医药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聘用管理机制和中医药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实施市级“岐黄”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组织遴选100名市级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医药名家和基层名中医。培养引进包括10名国医大师在内的100位省级以上名中医,锻造岛城中医药靓丽品牌。
十是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市、区(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工作机制作用,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强市建设的重大问题,推动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配齐配强各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工作力量。落实对中医药的财政倾斜,对省级以上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分中心)、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县域中医医共体、国医馆、国药坊等按不同标准给予经费资助。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为全省改革开放龙头城市和先行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城市,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中医药强市和参与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上发出青岛声音,彰显青岛特色,体现青岛担当,做出青岛示范,让广大人民群众看中医更方便、用中药更放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薄涛主任。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青岛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请介绍一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作为我市引进的优质高端中医药资源,都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计划和打算?谢谢。
付先军:谢谢,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来回答。
2016年7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正式落地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近年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紧紧围绕健康青岛战略和中医药强市建设需求,切实把教育教学优势、科学研究优势、中医药文化优势、医疗服务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积极助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校地融合的示范和样板。
一是培养集聚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目前,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共吸引聚集了各类高层次人才51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山东科技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学术领军人物1人,海内外特聘专家7人。具有博士学位43人,而且有30人担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作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被推选到中国科技部,2支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以培养中医临床、中药研发、医学人工智能等优势特色专业研究生为主,今年单列研究生招生计划61人,现有在院学生95人,累计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70余名。
二是建成中医药综合研发平台。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紧紧围绕青岛中医药发展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需求,以“向经方要健康、向海洋要成果”为宗旨,先后投入5400余万元建设药化、制剂、分析、细胞分子、动物研究和医学人工智能等实验平台,与大学共享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优势资源,在青岛打造中医外治新材料研究中心、中医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中医经方研究工程中心、中医脉学研究中心、海洋中药研究中心和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六大科研中心和经典药酒研究所。成功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选青岛市新型研发机构,获批2个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助推大学获批的商务部“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落户青岛。
三是中医药科研成果丰硕。近3年来,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主持国家级课题18项、省部级课题3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1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成果入选科技部优秀抗疫成果,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1项。发表SCI论文88篇(全球Top1%高被引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63篇。智慧中药房建设项目获2021年度“山东标准”计划支持,成为该领域国内第一个正式立项的地方标准。在海马、海螵蛸、章鱼等海洋中药深度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海洋中药研发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与青岛行政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共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项)10项,与山东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风药业、科大讯飞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横向研究25项。完成益生醪养生酒系列成果转化2项,转化磁热灸贴等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科研成果,重点推进降尿酸中药组方、中兽药组方的产品开发,力推芦荷饮、益生醪、自发热脐疗灸热贴、胃幽清颗粒(口服液)、丁葛解酒饮的成果转化。
下一步,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推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市政府、山东中医药大学三方共建的青岛海洋中药研究院建设。研究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海洋中药专门研发机构,必将有效提升我国海洋中药创新研发能力和水平,助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为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回答到此,谢谢大家!
齐鲁法制网 记者: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请问在做强政府办区(市)中医医疗机构方面,计划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薄涛: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好,大家都知道我们在一个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主要是靠区市级医疗服务机构来供给,中医药同样也是这样,在整个服务体系大架构内,县域医疗服务机构、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是预防医疗保健龙头单位,龙头对上承接全市市域内的枢纽医院功能,往下辐射镇街和基层的网底,也就是村卫生室。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是龙头,也是“纲举目张”,所以强化能力建设不仅仅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在服务供给、能力强化上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个问题:
一是软件,软件就是人才,首先就是人才的数量,现在中医医疗机构能够姓“中”,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比例必须要达到60%的要求,这是硬杠杠,达不到60%也不叫做中医院,所以我们在软件上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60%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好,可能我们好多的机构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通过招聘、培育、培养来提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使得软件上能够让县域中医服务能力达到要求保障。
二是硬件,有了人才,硬件必须达标,老百姓肯定也是更加关心我们的服务能力,所以就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下一步我们在城阳、西海岸(2所)、即墨、平度等区(市)启动新建、迁建和改扩建项目。这五个县域中医医疗服务机构改扩建完成以后,总投资达到75.9亿元,新增建筑面积62.82万平方米,就能够在硬件上极大的改善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能够给县域老百姓看病就医,特别是看中医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
三是有了软件和硬件,服务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的提高政府办的区市中医院能力和水平。一是从服务模式上,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县域内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我们通过医联体建设服务模式的改变,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镇街、辐射村居,使得我们用服务模式来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学科建设,任何一个医疗服务学科重点专科建设也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县域内龙头专科、特色专科、专病、专项技术、特色门诊,我们现在说的是18条里面讲的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通过建设一定数量,使学科能够更好满足县域内老百姓的需求。三是融合技术,大家知道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在预防、保健方面作用非常突出,中医和西医更好的结合,在重症治疗、急诊、恶性肿瘤、骨科特别是骨关节、围手术期的融合方面,使中西医结合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县域内老百姓关心的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软件就是人才的配备数量要达标,从硬件就是建设设施的条件要达标,然后是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达标,能够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的信任和利用。
我的问题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信网 记者:中医药事业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刚才提到了在中医药强市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财政倾斜政策。请简要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财政支持措施?谢谢!
赵国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中医药强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这里离不开财政、医保、科技、人社、教育、文旅等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精准施策。具体来讲,我们在财政支持方面归纳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在若干措施里面,我们已经明确规定对于入选的市级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医药名家和基层名中医,培养周期内每月由同级财政给予人选所在单位分别不低于2000元、2000元、1500元的经费资助。对入驻的省级以上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按照不超过1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对纳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的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培养周期内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
二是在中医药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支持创建省级以上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分中心),建设周期内按照省级财政补助标准给予1000万元经费资助;支持牵头组建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周期内每个集群按照省级财政补助标准给予1000万元经费资助;对获批立项并经评估验收合格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分别按照不超过500万元/个、30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对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给予100万元/个的经费资助。对立项公布的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和特色技术,分别给予50万元/个、20万元/个的经费资助;对获批国医馆、精品国医馆、国药坊、中医专病(专技)门诊的,分别按照不超过1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对获批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单位按照不超过3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
除了以上项目之外,医保部门出台的差异性中医药政策,科技部门出台的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政策,重点围绕住院中医、优势病种、日间病房管理、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中医药科技型企业培育等方面也给予了支持,这些方面市级财政也配套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谢谢您的提问。
凤凰网 记者:据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是我市中医药为民便民的一项重要举措。请问在哪里查询到电子地图,如何使用?谢谢。
赵国磊: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们经常遇到有朋友问,我们想看中医,哪里有更好的中医?哪个中医看这个病、看这个专业更合适?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让我们的中医药服务更加精准、更加贴近于老百姓的生活实际情况,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有四种方式可以查询到,一是市卫生健康委的官网,大家可以看到底部有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二维码进行扫码进入。另外三种是微信公众号,一个是青岛卫生健康,一个是健康青岛,一个是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这三个微信公众号都可以查询到。以“青岛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为例,点击底部栏目“我要查询”-“中医地图”进入,地图还是比较方便的,里面采录了172个医疗机构信息,全市有中医诊疗科目的机构有2700家,并不是全部纳入,我们选择有特色、有优势的医疗机构纳入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这些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优势学科、电子学科、国医馆、国家名中医、省市名中医都可以查询到。还有各医疗机构开展的专病(专技)特色门诊、特色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提供的中医制剂等,在里面都可以查询到。大家可以在里面可以按照距离查询到离所在地最近的医疗机构并进行排序,也可以使用地图进行导航和驾车,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一下,明年将对中医药服务电子地图进行升级赋能,要把一些其他方面的中医药服务的相关项目,比如中医药产业园区、中医药旅游点线、中医药药膳点、养生保健机构、预约诊疗、研学基地、规范化种植基地、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街区等都纳入中医药特色地图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选择中医药,能够更加方便、便捷。
谢谢您的提问。
主持人:感谢赵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卫生健康委,联系电话:85912821;51917112。
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是中华文明瑰宝。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加大对青岛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宣传力度,让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造福人类。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中医药强市”。为向大家介绍我市中医药强市相关工作,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局局长 薄涛同志;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局专职副局长 赵国磊同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 付先军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薄涛主任介绍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若干措施有关情况。有请。
薄涛: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一直以来对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先后被评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国家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城市。我市实施的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外埠中医专家存案、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等4种服务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中医药强市”。当前,全省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完成好我市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任务,推动市十三次党代会有关中医药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实现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卫生健康委聚焦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多次到相关科研院所、中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调研走访、问需问策,反复征求区市、部门意见,结合我市中医药工作实际制定了《若干措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以市政府名义印发。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是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综合性文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锚定中医药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期待为目标,围绕服务能力、产业振兴、文化弘扬、人才支撑、医保扶持和财政保障等关键环节,充分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主要内容分为10部分,共计18条措施。
一是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强化中医药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政策供给,推出3-5项在全国领先的改革经验。试点开展“艾进万家”“冬病夏治三伏贴”等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推动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加大中医药惠民服务力度。建立市、区(市)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普通人群分别筛选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尚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培训1000名能中会西的中医药人才,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二是打造中医药高地。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倍增,创建省级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成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和青岛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牵头打造心血管科、康复科、肺病科等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推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海洋中药规范使用和产业化提供路径支撑。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中药研用产融合发展。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技术合作平台。
三是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根基。推进区(市)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除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外,各区(市)至少办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西海岸新区2所)。推动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等6家区(市)中医医院新建、迁建和改扩建,有效促进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升级。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务人员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每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90%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在全市打造15分钟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圈。
四是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全覆盖。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提高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完善“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优化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是加强中医药优势特色建设。推动中医药传统技艺传承创新,加强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遴选培养100名中医临床优秀研修人才,广泛开展老中医学术思想、老药工技艺等师承教育,使中医药薪火相传。加强中医药质量管理,强化中医质控中心建设,构建中医质控管理体系,加大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中药质量安全。
六是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海洋中药,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扶持做强2-3个现代化海洋中药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3-5个享誉省内外的海洋中药品牌。建立20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打造3-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和2-3家质量规模双一流的中药饮片加工、经销企业。着力推进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打造5个中医药旅游点(线)、10个中医药特色街区和10个市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七是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挖掘岛城中医药特色疗法,打造10个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特色技术)、10个中医经典(非遗)传承创新中心,淬炼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开发中医体质辨识自测系统,免费为群众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服务。弘扬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打造中医药主题公园。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八是加大中医药国际交流力度。组织我市中医药企事业单位参加境外经贸文旅活动,支持中医药骨干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建立3-5个国际中医门诊。依托国家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推广中医药传统技能和优秀文化,持续提升我市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九是支持中医药事业聚才用才。加快推动中医药学院建设,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优化中医药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聘用管理机制和中医药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实施市级“岐黄”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组织遴选100名市级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医药名家和基层名中医。培养引进包括10名国医大师在内的100位省级以上名中医,锻造岛城中医药靓丽品牌。
十是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市、区(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工作机制作用,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强市建设的重大问题,推动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配齐配强各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工作力量。落实对中医药的财政倾斜,对省级以上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分中心)、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县域中医医共体、国医馆、国药坊等按不同标准给予经费资助。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为全省改革开放龙头城市和先行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城市,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中医药强市和参与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上发出青岛声音,彰显青岛特色,体现青岛担当,做出青岛示范,让广大人民群众看中医更方便、用中药更放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薄涛主任。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青岛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请介绍一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作为我市引进的优质高端中医药资源,都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计划和打算?谢谢。
付先军:谢谢,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来回答。
2016年7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正式落地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近年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紧紧围绕健康青岛战略和中医药强市建设需求,切实把教育教学优势、科学研究优势、中医药文化优势、医疗服务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积极助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校地融合的示范和样板。
一是培养集聚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目前,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共吸引聚集了各类高层次人才51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山东科技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学术领军人物1人,海内外特聘专家7人。具有博士学位43人,而且有30人担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作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被推选到中国科技部,2支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以培养中医临床、中药研发、医学人工智能等优势特色专业研究生为主,今年单列研究生招生计划61人,现有在院学生95人,累计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70余名。
二是建成中医药综合研发平台。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紧紧围绕青岛中医药发展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需求,以“向经方要健康、向海洋要成果”为宗旨,先后投入5400余万元建设药化、制剂、分析、细胞分子、动物研究和医学人工智能等实验平台,与大学共享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优势资源,在青岛打造中医外治新材料研究中心、中医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中医经方研究工程中心、中医脉学研究中心、海洋中药研究中心和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六大科研中心和经典药酒研究所。成功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选青岛市新型研发机构,获批2个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助推大学获批的商务部“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落户青岛。
三是中医药科研成果丰硕。近3年来,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主持国家级课题18项、省部级课题3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1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成果入选科技部优秀抗疫成果,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1项。发表SCI论文88篇(全球Top1%高被引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63篇。智慧中药房建设项目获2021年度“山东标准”计划支持,成为该领域国内第一个正式立项的地方标准。在海马、海螵蛸、章鱼等海洋中药深度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海洋中药研发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与青岛行政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共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项)10项,与山东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风药业、科大讯飞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横向研究25项。完成益生醪养生酒系列成果转化2项,转化磁热灸贴等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科研成果,重点推进降尿酸中药组方、中兽药组方的产品开发,力推芦荷饮、益生醪、自发热脐疗灸热贴、胃幽清颗粒(口服液)、丁葛解酒饮的成果转化。
下一步,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推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市政府、山东中医药大学三方共建的青岛海洋中药研究院建设。研究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海洋中药专门研发机构,必将有效提升我国海洋中药创新研发能力和水平,助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为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回答到此,谢谢大家!
齐鲁法制网 记者: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请问在做强政府办区(市)中医医疗机构方面,计划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薄涛: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好,大家都知道我们在一个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主要是靠区市级医疗服务机构来供给,中医药同样也是这样,在整个服务体系大架构内,县域医疗服务机构、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是预防医疗保健龙头单位,龙头对上承接全市市域内的枢纽医院功能,往下辐射镇街和基层的网底,也就是村卫生室。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是龙头,也是“纲举目张”,所以强化能力建设不仅仅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在服务供给、能力强化上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个问题:
一是软件,软件就是人才,首先就是人才的数量,现在中医医疗机构能够姓“中”,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比例必须要达到60%的要求,这是硬杠杠,达不到60%也不叫做中医院,所以我们在软件上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60%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好,可能我们好多的机构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通过招聘、培育、培养来提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使得软件上能够让县域中医服务能力达到要求保障。
二是硬件,有了人才,硬件必须达标,老百姓肯定也是更加关心我们的服务能力,所以就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下一步我们在城阳、西海岸(2所)、即墨、平度等区(市)启动新建、迁建和改扩建项目。这五个县域中医医疗服务机构改扩建完成以后,总投资达到75.9亿元,新增建筑面积62.82万平方米,就能够在硬件上极大的改善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能够给县域老百姓看病就医,特别是看中医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
三是有了软件和硬件,服务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的提高政府办的区市中医院能力和水平。一是从服务模式上,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县域内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我们通过医联体建设服务模式的改变,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镇街、辐射村居,使得我们用服务模式来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学科建设,任何一个医疗服务学科重点专科建设也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县域内龙头专科、特色专科、专病、专项技术、特色门诊,我们现在说的是18条里面讲的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通过建设一定数量,使学科能够更好满足县域内老百姓的需求。三是融合技术,大家知道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在预防、保健方面作用非常突出,中医和西医更好的结合,在重症治疗、急诊、恶性肿瘤、骨科特别是骨关节、围手术期的融合方面,使中西医结合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县域内老百姓关心的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软件就是人才的配备数量要达标,从硬件就是建设设施的条件要达标,然后是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达标,能够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的信任和利用。
我的问题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信网 记者:中医药事业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刚才提到了在中医药强市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财政倾斜政策。请简要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财政支持措施?谢谢!
赵国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中医药强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这里离不开财政、医保、科技、人社、教育、文旅等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精准施策。具体来讲,我们在财政支持方面归纳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在若干措施里面,我们已经明确规定对于入选的市级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医药名家和基层名中医,培养周期内每月由同级财政给予人选所在单位分别不低于2000元、2000元、1500元的经费资助。对入驻的省级以上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按照不超过1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对纳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的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培养周期内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
二是在中医药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支持创建省级以上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分中心),建设周期内按照省级财政补助标准给予1000万元经费资助;支持牵头组建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周期内每个集群按照省级财政补助标准给予1000万元经费资助;对获批立项并经评估验收合格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分别按照不超过500万元/个、30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对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给予100万元/个的经费资助。对立项公布的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和特色技术,分别给予50万元/个、20万元/个的经费资助;对获批国医馆、精品国医馆、国药坊、中医专病(专技)门诊的,分别按照不超过1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对获批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单位按照不超过3万元/个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
除了以上项目之外,医保部门出台的差异性中医药政策,科技部门出台的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政策,重点围绕住院中医、优势病种、日间病房管理、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中医药科技型企业培育等方面也给予了支持,这些方面市级财政也配套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谢谢您的提问。
凤凰网 记者:据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是我市中医药为民便民的一项重要举措。请问在哪里查询到电子地图,如何使用?谢谢。
赵国磊: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们经常遇到有朋友问,我们想看中医,哪里有更好的中医?哪个中医看这个病、看这个专业更合适?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让我们的中医药服务更加精准、更加贴近于老百姓的生活实际情况,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有四种方式可以查询到,一是市卫生健康委的官网,大家可以看到底部有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二维码进行扫码进入。另外三种是微信公众号,一个是青岛卫生健康,一个是健康青岛,一个是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这三个微信公众号都可以查询到。以“青岛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为例,点击底部栏目“我要查询”-“中医地图”进入,地图还是比较方便的,里面采录了172个医疗机构信息,全市有中医诊疗科目的机构有2700家,并不是全部纳入,我们选择有特色、有优势的医疗机构纳入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这些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优势学科、电子学科、国医馆、国家名中医、省市名中医都可以查询到。还有各医疗机构开展的专病(专技)特色门诊、特色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提供的中医制剂等,在里面都可以查询到。大家可以在里面可以按照距离查询到离所在地最近的医疗机构并进行排序,也可以使用地图进行导航和驾车,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一下,明年将对中医药服务电子地图进行升级赋能,要把一些其他方面的中医药服务的相关项目,比如中医药产业园区、中医药旅游点线、中医药药膳点、养生保健机构、预约诊疗、研学基地、规范化种植基地、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街区等都纳入中医药特色地图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选择中医药,能够更加方便、便捷。
谢谢您的提问。
主持人:感谢赵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卫生健康委,联系电话:85912821;51917112。
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是中华文明瑰宝。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加大对青岛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宣传力度,让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造福人类。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