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浏览:59主持人: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省、市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制了《青岛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本场发布会。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杨钊贤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领导干部陈俊魁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峰同志;
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雷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的问题。
首先,请杨钊贤局长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杨钊贤: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印发《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作出专门部署,由我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单位)起草了《青岛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文件印发。我市是全省16地市中首个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城市。下面,我介绍一下《实施方案》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均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今后五年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工作。对我市而言,经过上一轮夯基垒台、扎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不断完善,全过程全方位防治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着持续向好的势头,主要指标不断取得新成效。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改善度排名全国前列,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获批全省唯一开展全国“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城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第一名,创建多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部署,市生态环境局会同35个单位编制完成了《实施方案》。
二、主要特点
坚持战略上坚定不移、目标上一脉相承、攻坚上接续奋斗的总谋划、总考量、总定位,坚决向污染宣战,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实”,对表对标落实。在系统梳理中央《意见》8方面43大项工作要求和省《若干措施》8方面25大项具体落实措施基础上,深入分析全市污染防治新形势、新任务,紧密衔接省市相关规划及“十四五”有关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形成了8方面38大项具体落实措施,明确了全市“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目标、攻坚重点和具体策略。
二是“深”,强化系统观念。围绕从“十三五”“坚决打好”到“十四五”“深入打好”的转变,一以贯之地关注结构性、根源性问题,坚持源头预防、过程管控、终端治理“同频共振”,既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又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既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又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推广清洁能源广泛应用,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各方面,做到同步推进、纵深推进、协同治理。
三是“新”,拓展治理领域。既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常规污染物的治理,又将治理重点逐步拓展到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等更广泛的领域,更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坚实、最厚重的底色,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生态环境支撑。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是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的引领性文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青岛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一)主要目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科学制定中长期攻坚目标,推动在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持续优化、更上台阶。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完成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
聚焦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到2025年,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比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1.4%,比2020年提高21.4个百分点,消除劣Ⅴ类水体。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定达到98.8%。
聚焦环保为民、共治共享,到2025年,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青岛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重点任务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深入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为主体,以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保障,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驱动,接续攻坚,久久为功。重点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下功夫。制定实施全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深化低碳城市建设,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创新开展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有序推进青岛市绿色低碳发展深海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力争新增1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企业、产品、园区)。
二是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上下功夫。强化联防联控,统筹推进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场攻坚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差异化管控试点,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到2023年,全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到202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超过1天。回应民生关切,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强化各类扬尘管控,市区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三是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上下功夫。实施城市排水三年攻坚行动,到2024年,各区(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黑臭水体全部清零,环胶州湾、渤海湾及临河的污水厂主要指标提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强化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完成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到2025年,主要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实现负增长,8条国控入海河流全部稳定消劣,14条其他入海河流基本消劣,滨海湿地和岸线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上下功夫。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完成现有82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鼓励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县制全域治理,全市70%以上的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强化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显著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五是在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上下功夫。以荒山造林攻坚行动、水土流失治理等为重点,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到2025年,完成造林2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0平方公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加快城市绿化建设,营造高品质公园绿境,到2025年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六是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上下功夫。加强生态环境法治、政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水流、湿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空气、河流、海洋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为重点,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标志性战役,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请问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陈俊魁:谢谢中国报道记者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关于产业结构方面。
青岛市围绕抓好24条产业链,建立“双链”工作推进机制,由市四大班子共16位市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制定出台“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链长工作职责,突出抓好项目招引、企业培育、保障服务等工作。到现在已经推出了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47家链主企业,出台我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职责及工作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召开实体经济振兴大会,引导“链主”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一是继续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推动新技术升级,大力推动企业低碳技术应用,以技术突破推动碳排放下降。用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力度。三是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二是关于能源结构调整。
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天然气和电力由2015年的22.2%提升到37.8%,煤炭由41.7%降到28.8%,应该说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围绕能源结构调整,我们不能满足过去,我们还有新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风光储多能互补等“光伏+”项目示范,推动建设即墨区、西海岸新区百万千瓦级光伏应用基地、西海岸新区胶河上上农业40兆瓦光伏发电、即墨区200兆瓦农光互补、胶州市铺集镇150兆瓦渔光互补、平度市安信电投200兆瓦平价光伏等项目。
二是推进近海光伏项目。我市总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的黄岛和即墨两个项目目前已进入竞争配置结果公示阶段,250万千瓦近海光伏项目也纳入了省规划。
三是发展分布式光伏试点。莱西市、胶州市、黄岛区已经纳入了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启动100万千瓦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
四是推进600万千瓦远海风电、250万千瓦近海光伏两个项目。
五是发展氢气储能。依托“氢进万家”试点,聚焦氢燃料发动机系统核心零部件,以及先进储能系统、下一代储能电池、飞轮储能等细分领域,开展定向招商,力争3年内实现产业倍增,打造“东方氢岛”。
今后我们将不断扩大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进一步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贡献青岛力量。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请问工地施工扬尘点多面广,防治难度大,特别是我市建筑工地数量和建筑面积均位于全省前列,相关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压力较大。作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主管部门,请问我市在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孙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您的提问。
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打好住建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品质新提升、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市住建局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持续保持严管高压,采取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措施、每日暗访夜查和区市督导检查的督导机制、运用远程监测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手段,确保各工地在监在控。今年以来,我局已接续开展了“建设工地冬季扬尘治理专项提升集中行动”、住建领域“美丽青岛行动”“房屋和市政领域建设工地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累计检查建筑工地5000余个次,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
二是进一步规范全市建筑市场信用考核管理,将施工单位在扬尘治理方面的情况、工地渣土运输管理、监控设备设施安装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处置的有关情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考核,提高各方主体违法违规的成本,确保各施工单位能够保持在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中的长期持续性投入。
三是着力解决渣土运输污染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建设工地渣土车AI智能识别管控系统,对工地使用的渣土车私拉乱进及密闭不严、清洗不净、私拉乱进等违法违规行为由原来执法人员实地巡检变为线上自动获取,发现违规行为能够自动告警,今年以来线上审查进出工地渣土运输车辆累计15万余车次,及时发现纠正工地范围内的渣土运输违规行为1400余起。
四是探索创新扬尘治理新模式。大力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积极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切实减少建筑垃圾和堆土产生。通过政策引导来充分激发市场创新活力,鼓励施工单位大胆创新应用基坑“天幕”、无尘锚杆、智能喷淋、环保型抑尘剂等扬尘防控新措施,对其中可用可行的先进措施举办观摩会向全市宣传推广。
今后,市住建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为契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问题导向、环保为民,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增效,进一步深化扬尘治理工作,在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行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水平持续提高,为全力打造“山海灵动、幸福宜居、创新发展”的绿色青岛作出住建贡献。
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住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信息港记者。请问“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是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实施方案》提出到2024年,各区(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黑臭水体全部清零。请问我市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达成这一目标?目前进展如何?谢谢。
刘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记者对“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的关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的决策部署。2022年6月2日,经市政府同意,市水务管理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青岛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比全省提前一年,即到2024年,实现市和区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市和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60%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为确保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推动我市排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联席会议,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各区市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水务管理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调度推动。市“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相关工作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确定了项目清单,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近期还将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工作等进行专项督查,切实推动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三)加强指导帮扶。“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涉及的内容多,验收程序复杂。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山东省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工作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指导帮扶,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目前,我市“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各项工作任务已全面启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方面,根据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的49.82公里雨污合流管网完成改造15.82公里。
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我市于2017年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后,经过国家和省多次专项督查,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持续维持在100%,全省排名第一。自今年4月份起,市水务管理局委托第三方对全市已整治完成的14处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水质监测,水体水质良好,未出现返黑返臭现象。同时,组织各区市对建成区内水体开展全面摸排,未发现新的城市黑臭水体。
在污水处理厂提标和再生水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到2024年,全市计划按照准Ⅳ类标准提标改造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城阳区污水处理厂、即墨即发污水处理厂等5个提标改造项目已经开工,累计完成投资额约4.3亿元。全市再生水重点建设项目9个,西海岸新区灵山卫污水厂再生水利用工程(3万吨/日)已经完工,城阳区“五水绕城”生态环境提升中水回用、胶州市张应污水厂等4项工程已经开工,累计完成投资额约3.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为全市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做出应有贡献,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峰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68339。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省、市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制了《青岛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本场发布会。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了: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杨钊贤同志;
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领导干部陈俊魁同志;
市水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峰同志;
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雷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的问题。
首先,请杨钊贤局长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杨钊贤: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印发《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作出专门部署,由我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单位)起草了《青岛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文件印发。我市是全省16地市中首个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城市。下面,我介绍一下《实施方案》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均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今后五年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工作。对我市而言,经过上一轮夯基垒台、扎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不断完善,全过程全方位防治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着持续向好的势头,主要指标不断取得新成效。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改善度排名全国前列,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获批全省唯一开展全国“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城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第一名,创建多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部署,市生态环境局会同35个单位编制完成了《实施方案》。
二、主要特点
坚持战略上坚定不移、目标上一脉相承、攻坚上接续奋斗的总谋划、总考量、总定位,坚决向污染宣战,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实”,对表对标落实。在系统梳理中央《意见》8方面43大项工作要求和省《若干措施》8方面25大项具体落实措施基础上,深入分析全市污染防治新形势、新任务,紧密衔接省市相关规划及“十四五”有关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形成了8方面38大项具体落实措施,明确了全市“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目标、攻坚重点和具体策略。
二是“深”,强化系统观念。围绕从“十三五”“坚决打好”到“十四五”“深入打好”的转变,一以贯之地关注结构性、根源性问题,坚持源头预防、过程管控、终端治理“同频共振”,既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又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既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又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推广清洁能源广泛应用,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各方面,做到同步推进、纵深推进、协同治理。
三是“新”,拓展治理领域。既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常规污染物的治理,又将治理重点逐步拓展到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等更广泛的领域,更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坚实、最厚重的底色,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生态环境支撑。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是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的引领性文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青岛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一)主要目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科学制定中长期攻坚目标,推动在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持续优化、更上台阶。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完成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
聚焦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到2025年,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比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1.4%,比2020年提高21.4个百分点,消除劣Ⅴ类水体。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定达到98.8%。
聚焦环保为民、共治共享,到2025年,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青岛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重点任务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深入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为主体,以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保障,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驱动,接续攻坚,久久为功。重点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下功夫。制定实施全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深化低碳城市建设,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创新开展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有序推进青岛市绿色低碳发展深海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力争新增1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企业、产品、园区)。
二是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上下功夫。强化联防联控,统筹推进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场攻坚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差异化管控试点,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到2023年,全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到202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超过1天。回应民生关切,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强化各类扬尘管控,市区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三是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上下功夫。实施城市排水三年攻坚行动,到2024年,各区(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黑臭水体全部清零,环胶州湾、渤海湾及临河的污水厂主要指标提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强化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完成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到2025年,主要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实现负增长,8条国控入海河流全部稳定消劣,14条其他入海河流基本消劣,滨海湿地和岸线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上下功夫。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完成现有82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鼓励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县制全域治理,全市70%以上的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强化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显著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五是在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上下功夫。以荒山造林攻坚行动、水土流失治理等为重点,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到2025年,完成造林2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0平方公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加快城市绿化建设,营造高品质公园绿境,到2025年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六是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上下功夫。加强生态环境法治、政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水流、湿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空气、河流、海洋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为重点,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标志性战役,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请问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陈俊魁:谢谢中国报道记者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关于产业结构方面。
青岛市围绕抓好24条产业链,建立“双链”工作推进机制,由市四大班子共16位市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制定出台“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链长工作职责,突出抓好项目招引、企业培育、保障服务等工作。到现在已经推出了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47家链主企业,出台我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职责及工作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召开实体经济振兴大会,引导“链主”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一是继续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推动新技术升级,大力推动企业低碳技术应用,以技术突破推动碳排放下降。用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力度。三是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二是关于能源结构调整。
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天然气和电力由2015年的22.2%提升到37.8%,煤炭由41.7%降到28.8%,应该说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围绕能源结构调整,我们不能满足过去,我们还有新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风光储多能互补等“光伏+”项目示范,推动建设即墨区、西海岸新区百万千瓦级光伏应用基地、西海岸新区胶河上上农业40兆瓦光伏发电、即墨区200兆瓦农光互补、胶州市铺集镇150兆瓦渔光互补、平度市安信电投200兆瓦平价光伏等项目。
二是推进近海光伏项目。我市总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的黄岛和即墨两个项目目前已进入竞争配置结果公示阶段,250万千瓦近海光伏项目也纳入了省规划。
三是发展分布式光伏试点。莱西市、胶州市、黄岛区已经纳入了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启动100万千瓦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
四是推进600万千瓦远海风电、250万千瓦近海光伏两个项目。
五是发展氢气储能。依托“氢进万家”试点,聚焦氢燃料发动机系统核心零部件,以及先进储能系统、下一代储能电池、飞轮储能等细分领域,开展定向招商,力争3年内实现产业倍增,打造“东方氢岛”。
今后我们将不断扩大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进一步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贡献青岛力量。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请问工地施工扬尘点多面广,防治难度大,特别是我市建筑工地数量和建筑面积均位于全省前列,相关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压力较大。作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主管部门,请问我市在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孙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您的提问。
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打好住建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品质新提升、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市住建局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持续保持严管高压,采取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措施、每日暗访夜查和区市督导检查的督导机制、运用远程监测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手段,确保各工地在监在控。今年以来,我局已接续开展了“建设工地冬季扬尘治理专项提升集中行动”、住建领域“美丽青岛行动”“房屋和市政领域建设工地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累计检查建筑工地5000余个次,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
二是进一步规范全市建筑市场信用考核管理,将施工单位在扬尘治理方面的情况、工地渣土运输管理、监控设备设施安装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处置的有关情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考核,提高各方主体违法违规的成本,确保各施工单位能够保持在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中的长期持续性投入。
三是着力解决渣土运输污染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建设工地渣土车AI智能识别管控系统,对工地使用的渣土车私拉乱进及密闭不严、清洗不净、私拉乱进等违法违规行为由原来执法人员实地巡检变为线上自动获取,发现违规行为能够自动告警,今年以来线上审查进出工地渣土运输车辆累计15万余车次,及时发现纠正工地范围内的渣土运输违规行为1400余起。
四是探索创新扬尘治理新模式。大力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积极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切实减少建筑垃圾和堆土产生。通过政策引导来充分激发市场创新活力,鼓励施工单位大胆创新应用基坑“天幕”、无尘锚杆、智能喷淋、环保型抑尘剂等扬尘防控新措施,对其中可用可行的先进措施举办观摩会向全市宣传推广。
今后,市住建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为契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问题导向、环保为民,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增效,进一步深化扬尘治理工作,在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行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水平持续提高,为全力打造“山海灵动、幸福宜居、创新发展”的绿色青岛作出住建贡献。
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住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信息港记者。请问“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是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实施方案》提出到2024年,各区(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黑臭水体全部清零。请问我市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达成这一目标?目前进展如何?谢谢。
刘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记者对“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的关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的决策部署。2022年6月2日,经市政府同意,市水务管理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青岛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比全省提前一年,即到2024年,实现市和区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市和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60%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为确保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推动我市排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联席会议,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各区市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水务管理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调度推动。市“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相关工作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确定了项目清单,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近期还将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工作等进行专项督查,切实推动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三)加强指导帮扶。“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涉及的内容多,验收程序复杂。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山东省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工作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指导帮扶,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目前,我市“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各项工作任务已全面启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方面,根据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的49.82公里雨污合流管网完成改造15.82公里。
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我市于2017年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后,经过国家和省多次专项督查,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持续维持在100%,全省排名第一。自今年4月份起,市水务管理局委托第三方对全市已整治完成的14处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水质监测,水体水质良好,未出现返黑返臭现象。同时,组织各区市对建成区内水体开展全面摸排,未发现新的城市黑臭水体。
在污水处理厂提标和再生水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到2024年,全市计划按照准Ⅳ类标准提标改造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城阳区污水处理厂、即墨即发污水处理厂等5个提标改造项目已经开工,累计完成投资额约4.3亿元。全市再生水重点建设项目9个,西海岸新区灵山卫污水厂再生水利用工程(3万吨/日)已经完工,城阳区“五水绕城”生态环境提升中水回用、胶州市张应污水厂等4项工程已经开工,累计完成投资额约3.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为全市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做出应有贡献,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峰局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868339。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频道获取。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