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新闻发布会
浏览:153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我市爱国卫生运动与全国同起源、共发展,走过70周年历程。爱国卫生运动承载着一代代人美好记忆,也体现着一代代爱卫人艰辛付出。为全面介绍青岛市爱国卫生70周年发展历程和爱国卫生运动情况,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市爱卫会副主任薄涛同志;
市文明办副主任陈学明同志;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处处长杨斌同志;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段海平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薄涛主任介绍青岛市爱国卫生70周年发展历程和爱国卫生运动情况,有请。
薄涛: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一直以来对全市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对人类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伟大贡献,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从1952年开始,全国爱卫会先后开展“除四害”[四害指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蟑螂)]、“两管五改”[指管水、粪,改造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镇建设”“厕所革命”等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世界卫生组织对爱国卫生运动给予了很高评价,于2017年向中国政府颁发了“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1952年,紧跟国家、省步伐,针对每个时期不同特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96年我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连续26年保持了这一荣誉。
一、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回顾
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反细菌战,与全国同起源、共发展。1952年3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青岛市防疫委员会,同年市防疫委员会调整为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指导全市人民粉碎了敌人的细菌战,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四害活动,改善城乡不卫生的状况。在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青岛市被评为全国丙等卫生模范市。1958年青岛市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五洁四无”城市[指室内、室外、街道、厕所、厨房洁,无鼠、无雀、无蚊、无蝇],并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先进”称号。爱国卫生工作的重心在农村进行管水、管粪、改善环境卫生等。
我市于70年代后期快速恢复爱国卫生组织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改变了全市基层卫生面貌、护佑了人民健康。1976年,市委决定重新恢复、调整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青岛基本恢复“五洁”城市面貌。80年代,全市积极开展大规模环境卫生治理和降氟改水活动,大力开展除害灭病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疟疾等病媒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90年代,全市开展卫生标兵居民楼院、十佳农村自来水厂(站)、卫生乡镇卫生村庄创建活动等,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奠定基础。1998年市政府颁布实施《青岛市爱国卫生工作规定》,在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之后,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卫生创建、农村改水改厕等工作深入推进,2002年市政府颁布实施《青岛市预防与控制病媒生物规定》,全面加强除四害工作,大大降低了病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近年来全市爱国卫生工作不断丰富新内涵,爆发出新活力,结出新硕果。2013年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青岛市控制吸烟条例》,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控烟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2015年起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逐步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2016年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城镇创建,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健康青岛行动,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开展多轮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高。
回顾爱国卫生运动70年的历史,青岛市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增加群众的健康福祉,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健康绩效。一是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卫生城市创建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胶州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镇比例达55%(含进入评审程序),省级卫生城市全覆盖,省级卫生村比例超过70%。二是群众健康素养显著提升。我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省级示范区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示范区4个。创建全省首家国家级营养社区。省级健康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区2个、省级7个。建成各级健康教育基地22个。2021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7.80%。三是传染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白喉、霍乱等传染性疾病和丝虫病、疟疾等重点病媒传染病,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的新展望
2022年,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我市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我市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健康青岛建设赋予爱国卫生工作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强化健康优先理念,注重从环境卫生整治向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环境治理水平转变,从注重部门协调群众动员向提高社会卫生健康综合治理转变,从注重被动防病向主动健康转变,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与健康青岛建设在组织架构、行动目标、工作筹划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全面提高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市、区(市)、镇街三级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专家队伍。全面开展爱国卫生创新提升行动,进一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在工作推进机制、人员能力素质、信息化治理方式等方面创新提升。
二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实施全域创卫、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污水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细胞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更好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三是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健康青岛新发展。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全面推进健康青岛建设。持续推进健康青岛16项行动,包括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环境健康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癌症防治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控行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持续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是社会性、群众性活动,需要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也诚邀各位记者朋友对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报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薄涛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请问今年爱国卫生将重点推进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谢谢。
赵国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今年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纪念活动,充分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力量与智慧,不断推进爱国卫生和健康青岛建设的紧密融合,重点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市的爱国卫生工作。今年4月是全国第34个爱国卫生月,3月底市爱卫办、市文明办、健康中国行动青岛推进办联合部署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同步启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加大爱国卫生月、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知识宣传,印制发放海报、折页10万余份,利用大型户外LED电子屏、公交、地铁等媒介滚动播放宣传内容5万余次。开展纪念爱国卫生70周年、疫情防控健康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参与人数达24万人次。组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共清理卫生死角3万余处,清除垃圾4万多吨,出动人员5万余人,清理病媒孳生地2万多处,规范和增设鼠屋共5万多个,投放鼠药15.4吨。针对消杀第一代蚊幼虫,对沿海礁石坑、下水道等各类水体投放灭蚊幼虫制剂5吨,喷洒蚊蝇消杀药品21吨,出动消杀人员2万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卫生城镇新旧标准衔接,推进平度、莱西创建国家卫生县市,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镇比例,对全市36个镇进行全面评估,推动全域创卫;开展冬春季灭鼠、夏秋季灭蚊蝇、灭蟑螂除“四害”,全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中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同时,根据全省爱国卫生创新提升年行动部署,我们要着力打造爱国卫生工作长效运行的新机制、业务过硬的新队伍、卫生创建的新水平、数字管理的新手段和宣传动员的新方式,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是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深化无烟城市创建。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随着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市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群众对控烟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我们制定了许多控烟措施,安排了许多活动,将在世界无烟日期间陆续推出。开展“健康彩虹共建无烟医疗机构”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无烟医疗机构建设;实施监督执法部门定期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促进各控烟监督执法单位依法监督;大力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学校建设,无烟家庭今年将新增4000多个,年底前将实现无烟学校全覆盖。组织2022年世界无烟日宣传网络直播,开展控烟知识进社区、进企业宣讲活动。无烟日前后我们还会通过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以及公共移动终端进行控烟集中宣传,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提升公众控烟意识,促进无烟城市建设。
三是以健康青岛为目标,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我们将会同健康中国行动青岛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持续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十六项行动,优化“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继续加强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试点创建,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开展多种形式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体质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健康管理和“一评二控三减四健”等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康青岛综合指数评价机制,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打造一批健康细胞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筑牢健康基础。
谢谢您的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来自齐鲁法制网的记者。为引导全市人民进一步增强健康理念,提升文明素养,认同并建立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市文明办有哪些具体举措呢?谢谢。
陈学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根据省、市文明委和爱卫会工作安排,着力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上重点施策,持续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新时代结婚礼堂”等文明实践专项行动,以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好的行为养成,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文明培育,大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市文明办联合多部门制定了《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重点,推动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节俭绿色、服务利他、共建共享等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在各行各业落地落实。组建美德健康新生活宣讲团,面向基层开展宣讲活动,打造“邻里拉呱”“大集宣讲”“为爱朗读”等特色宣讲品牌140余个,倡树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文明风尚的行为规范;持续开展“您懂得·别忘了”宣传教育,推出“小细节大文明”“细节彰显文明”等网络栏目,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文明习惯养成。接下来,将在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选取一批美德生活示范点,在市级媒体开设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工作专栏,将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路径,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
二是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聚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提质增效,发挥5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开展健康环保、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分餐公筷、垃圾分类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制定《青岛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施办法》,着力打造“志愿五为·大爱青岛”、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等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同心防疫”“文明新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帮助群众树立健康环保意识,践行文明行为习惯。出台《在全市倡导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4)》(青文明〔2022〕6号),将“反对浪费、文明办事”标准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深化移风易俗,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推动结婚礼堂建设,举办公益婚礼仪式,推动婚俗改革,弘扬绿色环保、节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探索建立道德积分体系,使“德者有得”,为推进善治社会提供有效抓手。
三是持续融入文明创建,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我们已在全市组织开展“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活动4000余场次,将典范城市创建宣传融入日常,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期我们将制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2022-2023年攻坚行动方案》,推动各部门单位、区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特别是针对全市卫生环境存在的问题,集中开展以垃圾分类、卫生保洁等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同时注重发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爱国卫生运动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作优势,大力宣传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70年历史成就、重要意义,及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强化典型引领,结合“最美人物”“文明市民”等典型评选,选树群众身边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榜样。围绕科学健康、节约环保等内容深入挖掘群众中涌现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广泛宣传推广。丰富宣传形式,充分运用公益广告、景观小品、融媒体产品、公众号等宣传载体,营造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浓厚社会氛围。谢谢。
记者:青岛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青岛市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中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杨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青岛新闻综合广播的记者,借此感谢各位媒体同事和广大市民朋友对青岛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重点任务,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有部署,市委市政府历来是高度重视。2018年以来,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关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的安排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各区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发动群众自主治理,村庄清洁行动覆盖了全市所有村庄,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在工作层面实现了“三强三有”:
一是强统领,任务落实有机制。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出台了村容村貌提升导则,明确了任务清单,健全统筹推进工作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体制和任务落实机制。
二是强载体,村民参与有途径。在基层实践中各地推出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民主决策评议、积分信用评选办法、星级评定、投诉举报、督导考核等群众参与机制,比如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大陡崖村“德育银行”、胶州市胶北街道律家庄村“积分榜”等办法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去年以来全市发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139万人次。
三是强弱项,环境面貌有提升。我们这些年坚持以“清垃圾、清河塘沟渠、清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农民群众环境卫生习惯”“三清一改”为抓手,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去年以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0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6万多吨,村内沟塘8600余口,良好村容村貌得到持续巩固。
再介绍一下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清洁行动的一些基本情况。近期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分别审议研究了《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是明确了到2025年目标任务举措的方案,目前正按照程序审核制发过程当中,将来也会适时发布。同时围绕常态化的村庄清洁行动,5月20日发布了《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这个“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从今年5月持续到11月底,主题是“共建洁美家园喜迎党的二十大”,目的通过集中整治、重点攻坚、分类实施“微整治·精提升”,推动青岛村庄环境整治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逐步实现突出问题精准整治、乡村景观精致设计、环境项目精品建设、环境常态维护精细管理,打造公共环境干净、大街小巷整洁、日常管护有序、村容村貌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
重点任务共十项,包括“三清、三治、四提升”。“三清”是清理农村垃圾、清理河塘沟渠、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努力让环境更干净整洁;“三治”就是治理私搭乱建、治理残垣断壁、治理乱堆乱放,努力让环境更有序规范;“四提升”就是提升农村厕所管护水平、提升农户庭院环境、提升毗邻田园环境、提升农民群众良好卫生习惯,努力让环境更宜居美丽。
5月2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对“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下一步,我市将定期组织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每次现场观摩1-2个区市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现场,会上通报各涉农区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暗访情况视频通报和打分排名情况,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并形成评价机制,现场督导、现场评价、现场推进、比拼亮赛,真正让乡村一线成为“三农”工作的“主阵地”和“擂台”。
洁美家园人人共建,幸福硕果人人共享,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爱国卫生运动,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借此机会也做个呼吁:记者朋友们,各位市民朋友,让我们一起迅速动起来,奋力干起来,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我们的积极力量!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青岛市在促进居民健康素养、引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段海平:感谢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近年来,青岛市坚决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健康方针,健康教育深入普及,健康促进硕果累累,2020年青岛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1.5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两库一机制”,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专项行动。完成2021年市办实事“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建设,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阅读量累计超过530万人次。创新建设132个“市民健康大学堂”,3802个基层社区“健康大学堂”微信课堂,遴选市级健康专家1212名建立专家库,推出154讲精品课程,每天定时推送“健康科普.天天读”。依托健康新媒体宣传矩阵,建立健康科普发布机制。组织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有奖竞答28期,累计参与市民达300余万人次。二是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打造无烟城市。经过逐年建设,青岛市室内公共场所内违法吸烟现象明显减少。青岛控烟工作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烟草控制“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三是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打造居民健身良好环境,构建“八分钟健身圈”;建立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将运动处方、个性化健身指导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相结合,打造体医融合示范社区。四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合理膳食行动。结合青岛市实际,动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在节假日和夏秋季等食源性疾病高发时节,发布食物消费提醒。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统筹推进营养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开展“三减控三高”行动和“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传递正确的营养知识和行为,保障市民营养健康。五是积极推动健康细胞建设。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和健康促进区县建设。积极推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累计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细胞2000余家,培养基层健康指导员9600余名。六是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连续多年开展“养生保健宣传月”、“三伏养生节”、“养生膏方节”等活动,每年举办200余场中医药科普(养生)大讲堂,年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构建以17家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11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以及200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等为主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网络。
今年,青岛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将继续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抓手,重点做好以下“六个一”工作。
一是打造一个健康科普综合平台。打造“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2.0升级版,优化资源库功能设计,打通“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与“健康青岛”预约挂号平台,实现诊疗服务和健康科普互联互通。二是出版一部健康知识读本。组织专家围绕青岛市民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编发《青岛市居民健康知识读本》,把健康知识装进群众口袋。三是制定一套健康促进工作机制。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各级政府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共识。实施全媒体健康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四是瞄准一批重点人群。针对妇女、儿童、职业、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继续开展“健康大学堂”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和“六进”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实施“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健康达人”评选等活动。五是新建一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建设健康支持环境;开展全民营养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将合理膳食行动落到实处;开展控烟行动,继续推进无烟环境和无烟家庭建设,提高控烟法律保护人群范围。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网络,建成“中医药一刻钟服务圈”。六是提升一级健康素养水平。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重点知识科普宣传,引导市民树立做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不断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提前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谢谢。
主持人:感谢段海平副主任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卫健委,联系电话:85912160。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广泛的宣传、全社会的参与,也需要文明监督。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把青岛市70周年爱国卫生运动的历程和成果宣传好、报道好,为加快促进健康青岛建设贡献出舆论的力量。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我市爱国卫生运动与全国同起源、共发展,走过70周年历程。爱国卫生运动承载着一代代人美好记忆,也体现着一代代爱卫人艰辛付出。为全面介绍青岛市爱国卫生70周年发展历程和爱国卫生运动情况,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市爱卫会副主任薄涛同志;
市文明办副主任陈学明同志;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同志;
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处处长杨斌同志;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段海平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薄涛主任介绍青岛市爱国卫生70周年发展历程和爱国卫生运动情况,有请。
薄涛: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一直以来对全市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对人类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伟大贡献,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从1952年开始,全国爱卫会先后开展“除四害”[四害指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蟑螂)]、“两管五改”[指管水、粪,改造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镇建设”“厕所革命”等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世界卫生组织对爱国卫生运动给予了很高评价,于2017年向中国政府颁发了“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1952年,紧跟国家、省步伐,针对每个时期不同特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96年我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连续26年保持了这一荣誉。
一、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回顾
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反细菌战,与全国同起源、共发展。1952年3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青岛市防疫委员会,同年市防疫委员会调整为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指导全市人民粉碎了敌人的细菌战,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四害活动,改善城乡不卫生的状况。在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青岛市被评为全国丙等卫生模范市。1958年青岛市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五洁四无”城市[指室内、室外、街道、厕所、厨房洁,无鼠、无雀、无蚊、无蝇],并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先进”称号。爱国卫生工作的重心在农村进行管水、管粪、改善环境卫生等。
我市于70年代后期快速恢复爱国卫生组织机构,爱国卫生运动改变了全市基层卫生面貌、护佑了人民健康。1976年,市委决定重新恢复、调整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青岛基本恢复“五洁”城市面貌。80年代,全市积极开展大规模环境卫生治理和降氟改水活动,大力开展除害灭病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疟疾等病媒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90年代,全市开展卫生标兵居民楼院、十佳农村自来水厂(站)、卫生乡镇卫生村庄创建活动等,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奠定基础。1998年市政府颁布实施《青岛市爱国卫生工作规定》,在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之后,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卫生创建、农村改水改厕等工作深入推进,2002年市政府颁布实施《青岛市预防与控制病媒生物规定》,全面加强除四害工作,大大降低了病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近年来全市爱国卫生工作不断丰富新内涵,爆发出新活力,结出新硕果。2013年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青岛市控制吸烟条例》,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控烟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2015年起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逐步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2016年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城镇创建,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健康青岛行动,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开展多轮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高。
回顾爱国卫生运动70年的历史,青岛市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增加群众的健康福祉,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健康绩效。一是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卫生城市创建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胶州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镇比例达55%(含进入评审程序),省级卫生城市全覆盖,省级卫生村比例超过70%。二是群众健康素养显著提升。我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省级示范区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示范区4个。创建全省首家国家级营养社区。省级健康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区2个、省级7个。建成各级健康教育基地22个。2021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7.80%。三是传染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白喉、霍乱等传染性疾病和丝虫病、疟疾等重点病媒传染病,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的新展望
2022年,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我市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我市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健康青岛建设赋予爱国卫生工作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强化健康优先理念,注重从环境卫生整治向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环境治理水平转变,从注重部门协调群众动员向提高社会卫生健康综合治理转变,从注重被动防病向主动健康转变,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与健康青岛建设在组织架构、行动目标、工作筹划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全面提高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市、区(市)、镇街三级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专家队伍。全面开展爱国卫生创新提升行动,进一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在工作推进机制、人员能力素质、信息化治理方式等方面创新提升。
二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实施全域创卫、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污水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细胞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更好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三是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健康青岛新发展。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全面推进健康青岛建设。持续推进健康青岛16项行动,包括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环境健康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癌症防治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控行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持续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是社会性、群众性活动,需要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也诚邀各位记者朋友对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报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薄涛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请问今年爱国卫生将重点推进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谢谢。
赵国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今年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纪念活动,充分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力量与智慧,不断推进爱国卫生和健康青岛建设的紧密融合,重点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市的爱国卫生工作。今年4月是全国第34个爱国卫生月,3月底市爱卫办、市文明办、健康中国行动青岛推进办联合部署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同步启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加大爱国卫生月、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知识宣传,印制发放海报、折页10万余份,利用大型户外LED电子屏、公交、地铁等媒介滚动播放宣传内容5万余次。开展纪念爱国卫生70周年、疫情防控健康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参与人数达24万人次。组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共清理卫生死角3万余处,清除垃圾4万多吨,出动人员5万余人,清理病媒孳生地2万多处,规范和增设鼠屋共5万多个,投放鼠药15.4吨。针对消杀第一代蚊幼虫,对沿海礁石坑、下水道等各类水体投放灭蚊幼虫制剂5吨,喷洒蚊蝇消杀药品21吨,出动消杀人员2万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卫生城镇新旧标准衔接,推进平度、莱西创建国家卫生县市,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镇比例,对全市36个镇进行全面评估,推动全域创卫;开展冬春季灭鼠、夏秋季灭蚊蝇、灭蟑螂除“四害”,全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中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同时,根据全省爱国卫生创新提升年行动部署,我们要着力打造爱国卫生工作长效运行的新机制、业务过硬的新队伍、卫生创建的新水平、数字管理的新手段和宣传动员的新方式,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是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深化无烟城市创建。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随着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市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群众对控烟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我们制定了许多控烟措施,安排了许多活动,将在世界无烟日期间陆续推出。开展“健康彩虹共建无烟医疗机构”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无烟医疗机构建设;实施监督执法部门定期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促进各控烟监督执法单位依法监督;大力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学校建设,无烟家庭今年将新增4000多个,年底前将实现无烟学校全覆盖。组织2022年世界无烟日宣传网络直播,开展控烟知识进社区、进企业宣讲活动。无烟日前后我们还会通过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以及公共移动终端进行控烟集中宣传,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提升公众控烟意识,促进无烟城市建设。
三是以健康青岛为目标,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我们将会同健康中国行动青岛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持续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十六项行动,优化“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继续加强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试点创建,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开展多种形式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体质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健康管理和“一评二控三减四健”等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康青岛综合指数评价机制,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打造一批健康细胞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筑牢健康基础。
谢谢您的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来自齐鲁法制网的记者。为引导全市人民进一步增强健康理念,提升文明素养,认同并建立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市文明办有哪些具体举措呢?谢谢。
陈学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根据省、市文明委和爱卫会工作安排,着力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上重点施策,持续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新时代结婚礼堂”等文明实践专项行动,以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好的行为养成,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文明培育,大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市文明办联合多部门制定了《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重点,推动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节俭绿色、服务利他、共建共享等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在各行各业落地落实。组建美德健康新生活宣讲团,面向基层开展宣讲活动,打造“邻里拉呱”“大集宣讲”“为爱朗读”等特色宣讲品牌140余个,倡树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文明风尚的行为规范;持续开展“您懂得·别忘了”宣传教育,推出“小细节大文明”“细节彰显文明”等网络栏目,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文明习惯养成。接下来,将在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选取一批美德生活示范点,在市级媒体开设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工作专栏,将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路径,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
二是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聚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提质增效,发挥5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开展健康环保、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分餐公筷、垃圾分类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制定《青岛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施办法》,着力打造“志愿五为·大爱青岛”、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等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同心防疫”“文明新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帮助群众树立健康环保意识,践行文明行为习惯。出台《在全市倡导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2024)》(青文明〔2022〕6号),将“反对浪费、文明办事”标准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深化移风易俗,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推动结婚礼堂建设,举办公益婚礼仪式,推动婚俗改革,弘扬绿色环保、节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探索建立道德积分体系,使“德者有得”,为推进善治社会提供有效抓手。
三是持续融入文明创建,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我们已在全市组织开展“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活动4000余场次,将典范城市创建宣传融入日常,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期我们将制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2022-2023年攻坚行动方案》,推动各部门单位、区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特别是针对全市卫生环境存在的问题,集中开展以垃圾分类、卫生保洁等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同时注重发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爱国卫生运动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作优势,大力宣传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70年历史成就、重要意义,及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强化典型引领,结合“最美人物”“文明市民”等典型评选,选树群众身边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榜样。围绕科学健康、节约环保等内容深入挖掘群众中涌现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广泛宣传推广。丰富宣传形式,充分运用公益广告、景观小品、融媒体产品、公众号等宣传载体,营造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浓厚社会氛围。谢谢。
记者:青岛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青岛市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中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杨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青岛新闻综合广播的记者,借此感谢各位媒体同事和广大市民朋友对青岛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重点任务,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有部署,市委市政府历来是高度重视。2018年以来,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关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的安排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各区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发动群众自主治理,村庄清洁行动覆盖了全市所有村庄,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在工作层面实现了“三强三有”:
一是强统领,任务落实有机制。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出台了村容村貌提升导则,明确了任务清单,健全统筹推进工作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体制和任务落实机制。
二是强载体,村民参与有途径。在基层实践中各地推出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民主决策评议、积分信用评选办法、星级评定、投诉举报、督导考核等群众参与机制,比如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大陡崖村“德育银行”、胶州市胶北街道律家庄村“积分榜”等办法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去年以来全市发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139万人次。
三是强弱项,环境面貌有提升。我们这些年坚持以“清垃圾、清河塘沟渠、清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农民群众环境卫生习惯”“三清一改”为抓手,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去年以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0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6万多吨,村内沟塘8600余口,良好村容村貌得到持续巩固。
再介绍一下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清洁行动的一些基本情况。近期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分别审议研究了《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是明确了到2025年目标任务举措的方案,目前正按照程序审核制发过程当中,将来也会适时发布。同时围绕常态化的村庄清洁行动,5月20日发布了《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这个“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从今年5月持续到11月底,主题是“共建洁美家园喜迎党的二十大”,目的通过集中整治、重点攻坚、分类实施“微整治·精提升”,推动青岛村庄环境整治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逐步实现突出问题精准整治、乡村景观精致设计、环境项目精品建设、环境常态维护精细管理,打造公共环境干净、大街小巷整洁、日常管护有序、村容村貌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
重点任务共十项,包括“三清、三治、四提升”。“三清”是清理农村垃圾、清理河塘沟渠、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努力让环境更干净整洁;“三治”就是治理私搭乱建、治理残垣断壁、治理乱堆乱放,努力让环境更有序规范;“四提升”就是提升农村厕所管护水平、提升农户庭院环境、提升毗邻田园环境、提升农民群众良好卫生习惯,努力让环境更宜居美丽。
5月2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对“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下一步,我市将定期组织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每次现场观摩1-2个区市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现场,会上通报各涉农区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暗访情况视频通报和打分排名情况,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并形成评价机制,现场督导、现场评价、现场推进、比拼亮赛,真正让乡村一线成为“三农”工作的“主阵地”和“擂台”。
洁美家园人人共建,幸福硕果人人共享,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爱国卫生运动,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借此机会也做个呼吁:记者朋友们,各位市民朋友,让我们一起迅速动起来,奋力干起来,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我们的积极力量!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青岛市在促进居民健康素养、引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段海平:感谢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近年来,青岛市坚决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健康方针,健康教育深入普及,健康促进硕果累累,2020年青岛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1.5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两库一机制”,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专项行动。完成2021年市办实事“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建设,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阅读量累计超过530万人次。创新建设132个“市民健康大学堂”,3802个基层社区“健康大学堂”微信课堂,遴选市级健康专家1212名建立专家库,推出154讲精品课程,每天定时推送“健康科普.天天读”。依托健康新媒体宣传矩阵,建立健康科普发布机制。组织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有奖竞答28期,累计参与市民达300余万人次。二是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打造无烟城市。经过逐年建设,青岛市室内公共场所内违法吸烟现象明显减少。青岛控烟工作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烟草控制“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三是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打造居民健身良好环境,构建“八分钟健身圈”;建立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将运动处方、个性化健身指导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相结合,打造体医融合示范社区。四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合理膳食行动。结合青岛市实际,动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在节假日和夏秋季等食源性疾病高发时节,发布食物消费提醒。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统筹推进营养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开展“三减控三高”行动和“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传递正确的营养知识和行为,保障市民营养健康。五是积极推动健康细胞建设。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和健康促进区县建设。积极推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累计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细胞2000余家,培养基层健康指导员9600余名。六是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连续多年开展“养生保健宣传月”、“三伏养生节”、“养生膏方节”等活动,每年举办200余场中医药科普(养生)大讲堂,年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构建以17家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11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以及200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等为主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网络。
今年,青岛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将继续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抓手,重点做好以下“六个一”工作。
一是打造一个健康科普综合平台。打造“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2.0升级版,优化资源库功能设计,打通“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与“健康青岛”预约挂号平台,实现诊疗服务和健康科普互联互通。二是出版一部健康知识读本。组织专家围绕青岛市民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编发《青岛市居民健康知识读本》,把健康知识装进群众口袋。三是制定一套健康促进工作机制。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各级政府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共识。实施全媒体健康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四是瞄准一批重点人群。针对妇女、儿童、职业、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继续开展“健康大学堂”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和“六进”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实施“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健康达人”评选等活动。五是新建一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建设健康支持环境;开展全民营养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将合理膳食行动落到实处;开展控烟行动,继续推进无烟环境和无烟家庭建设,提高控烟法律保护人群范围。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网络,建成“中医药一刻钟服务圈”。六是提升一级健康素养水平。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重点知识科普宣传,引导市民树立做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不断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提前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谢谢。
主持人:感谢段海平副主任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卫健委,联系电话:85912160。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广泛的宣传、全社会的参与,也需要文明监督。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把青岛市70周年爱国卫生运动的历程和成果宣传好、报道好,为加快促进健康青岛建设贡献出舆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