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浏览:60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系列发布会第3场,发布主题是介绍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由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市南区、市北区联合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陈卫华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文史档案部部长周兆利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土地和规划部部长钟勇同志;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局长张卫平同志;

市北区历史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袁涛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卫华副主任介绍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总体情况,有请。

 

陈卫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关注。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和系统工程去推进。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民生关切、打造民心工程,持续推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历史街区环境,重聚历史城区人气,打造兼具历史文化风情和活力时尚元素的特色街区和“5A级景区”。

一、攻坚行动总体情况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办公室)发挥统筹调度和服务职能,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和问题导向,着力强化市区两级指挥部沟通衔接,打通堵点、奋力突破,统筹推进历史城区和邮轮港区2个重点片区的保护更新。其中,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聚焦中山路及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核心区及4个零星片区,总计开展约17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包含已征收房屋修缮和活化利用、建筑立面修缮和协同区域改造;配套实施55条、约25公里道路风貌改造提升;新建12个停车场,建成后可提供2000余个停车位;完成6个街心公园建设,整体打造“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建设集聚青岛特色、兼具商贸活力和人居品质的历史城区。邮轮港区启动14个项目建设,2024年实现竣工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在建项目约35万平方米,集聚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承载区,与历史城区业态互补、产业融合、相得益彰。通过三年攻坚行动,让百年老城区增添新动力、焕发新活力,成为全国城市更新典范。

二、攻坚行动任务解读

市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市南区、市北区分指挥部,紧紧围绕“抓开工、抓开业”这一主线,进一步提升标准、提升效率,集中资源力量,力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早见成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设计修复历史风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了12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进一步指导中山路周边区域的保护更新工作,按照“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先后组织编制了《青岛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更新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采取“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立足大片区范围编制业态策划、交通组织、管线综合等区域专项规划,依此聚焦攻坚项目,编制具体的建筑修缮、景观环境、街区道路、环境整治等设计方案,为科学指导历史城区规划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根据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产业业态策划招商、房屋征收、规划设计和修缮施工的先后顺序,按照打造5A级景区的标准要求和“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合理利用”的设计思路,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速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二)主动自我加压,高要求统筹覆盖全域任务

市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工程实际,将历史城区三年攻坚行动细化为6大任务,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推进。

一是全面完成已征收房屋保护修缮。四方路、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是里院文化发源地,最能体现青岛里院建筑特色。近年来,随着产业及人口转移,历史城区面临着产业萎缩、建筑破败的困境。为重聚“老街里”的“烟火气”,激发“老青岛”记忆,重点推进中山路及周边区域共46万平方米已征收房屋修缮。其中,今年作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决战之年,将完成36万平方米已征收房屋修缮。通过保护性修缮,引入公寓酒店、餐饮美食、潮牌零售、艺术文创等业态,打造热门影视取景地和网红打卡地,吸引年轻群体、重塑街区活力,实现建筑保护利用和街区复兴。

二是全面完成中山路两侧立面修缮。中山路是近代青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起点”,整体空间格局保持完整,是青岛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地和承载地。经梳理,中山路两侧共需修缮整治42处、约15万平方米建筑立面,目前已完成20处、约11万平方米,年内完成剩余22处、约4万平方米。此次修缮邀请了国内顶级设计团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中山路两侧建筑历史风貌,整体提升门头店招,优化道路铺装、护栏等基础设施,通过系统性亮化等手段,塑造可亲近能共享的公共空间,使百年老街呈现新面貌。

三是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重要抓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今年,将启动中山路及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核心区460处、约6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包括拆违拆临、安防设施、雨污水提升、公共照明完善等改造内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老城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四是全面完成协同区域整治。中山路及周边区域目前实施的多数是已征收房屋的保护修缮,但其余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未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街区景观环境参差不齐。为保证街区整体风貌和谐统一,我们协调相关单位,对毗邻区域内的一般建筑、高层商务楼宇及环境进行协同整治提升,包括建筑立面修缮、门头店招整治等内容,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通过协同区域整治,实现街区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五是全面完成停车场建设和道路整治提升。中山路及周边区域建成年代较早,停车资源紧张,交通承载力不足。为进一步挖掘历史城区停车资源,提高老城区交通承载力,我们充分依托城市边角地,重点利用既有人防工程,建设12个停车场,提供2000个停车位,建成后将极大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结合管线下地、配套升级等工作,实施55条、约25公里风貌道路整治提升,提高老城区基础设施水平。

六是加速推进邮轮港区启动区更新改造。大港老港区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源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蝶变,其货运港口功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亟需转型升级,赋能城市发展。市指挥部办公室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会同市北区政府、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等单位,对标上海滨江、深圳前海等一流港区改造项目,高标准实施邮轮港区更新改造。今年,邮轮港区启动区10个项目全面开工,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涵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础设施提升、商务楼宇开发、文旅地标打造等方面。通过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以及面向全球的精准招商,推动大港老港区转型升级,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增长极。

(三)深挖文史资源,高频次开展招商宣传工作

一是科学使用专家智库,组织专业力量深度发掘和解读,先后查阅档案资料3000余份,对100多栋重点建筑进行深入挖掘,推进“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将500多项文史挖掘成果充分运用于修缮施工、招商引资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

二是推动项目签约落户,实现四方路等片区开街运营,中山路沿街商铺、劈柴院片区等业态迭代升级,已落地重点项目50余个,储备网红项目100余个,在谈项目80余个;结合重点项目建成等关键节点,举行夏日市集、展销会活动,营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的商业氛围,凝聚街区人气。

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造势,开展“丈量青岛”等宣传活动;与青岛日报等媒体合作,发行历史城区相关文化作品1000余项,多措并举宣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成果。

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补短板破难题

一是缩短方案审查周期。牵头建立历史城区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联合审查机制,邀请主管部门对建筑保护修缮等方案进行联合审查,将项目审查流程“三环节合一”,极大提高了项目审查效率。

二是突破消防验收瓶颈。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消防管理的工作方案,突破了历史风貌建筑办理消防验收瓶颈。

三是规范建设手续办理路径。打通了利用既有人防设施建设停车场和房屋修缮项目的手续办理路径,在缺少成熟先例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手续办理流程。

四是强化建筑价值要素保护。在加强前期方案审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逐一核对、详细甄别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要素,引导参建单位编制价值要素保护手册,按册施工、专门监督,妥善保留价值要素。

五是编制标准化施工图册。结合工程实际,牵头编制了历史城区保护利用项目施工现场标准化图册,填补了行业空白,为我市历史城区保护利用项目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六是结合地铁建设实现里院“重生”。对接地铁集团,明确地铁沿线历史风貌恢复路径;对地铁沿线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地铁设施与历史街区巧妙结合,助力历史街区蝶变升级。

下一步,市指挥部办公室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跟踪督导,深挖历史资源、丰富旅游内涵,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努力建设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高品质历史街区。

 

主持人:感谢陈卫华副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大众网记者。

历史城区范围约28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市南区、市北区,请两个区从复兴发展老城区的角度分别谈一谈在三年攻坚中的实施思路和工作打算,谢谢。

 

陈卫华:刚才我是对整体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了一个详细解读,下面这个问题由市南区、市北区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对两个区的具体工作作出解读。

 

张卫平:谢谢您的提问,我先来介绍一下市南区的相关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将这项任务列为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八大攻坚战之首,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指明了思路。市南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西提东优”的战略部署,强调“提升西部城区功能、空间、活力,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要求,市南区重点对中山路区域0.81平方公里历史城区核心区实施精致化全域管理,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典范,全面推进10大战区、6条攻坚战线路径措施落地落实。

一是加快推进影响项目施工的房屋征收进程,确保项目建设施工顺利推进。二是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精心谋划抓重点工程建设,精工细作抓特色街区建设,精致思维抓基础设施改造,年内完成核心区15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和36万平方米协同整治,全力推进4个地下停车场建设,全面提升历史城区环境品质。三是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与产业招引,加快业态重塑和迭代升级,打造“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的业态场景,全面增强历史城区的人气和吸引力。四是推进历史城区大物业管理运营,加快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和智慧街区建设,精心打造街巷互动的人文品质空间。五是做好历史资源的活化利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宁阳路“银鱼巷”、教堂广场“海誓山盟”、大鲍岛“老街里”文化IP建设,讲好老城故事,彰显老城魅力,推动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六是灵活运用国开行城市更新贷款、政府专项债以及其他融资渠道,研究解决历史城区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为加快项目落地。

市南区将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实干实绩为导向,只争朝夕、加压奋进,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全力推出一个既承载百年青岛记忆、又体现时尚现代魅力的全新中山路,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袁涛:下面我介绍一下市北区的情况。

市北区历史城区面积共有14平方公里,6个历史文化街区,565处保护建筑。截至目前,我们共完成6个街区1.1万户的棚改征收任务,其中保护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我们总投入棚改征收资金115亿元,计划在三年内全面完成保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

今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目标,这为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北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进一步坚定在全市“走在前”的决心和信心,大力弘扬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实干家”精神,严格落实“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把历史城区保护利用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一号工程”,以5A级景区标准全面提升历史城区品质,积极导入新兴业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全国历史城区更新典范,重现百年青岛“华商云集之地”的“烟火气”,持续提升城区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一是高标准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活化石”,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初,合理安排、统筹推进”原则,今年要全面完成中山路周边四方路、馆陶路和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9.4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传承恢复青岛老品牌、老字号,打造浸润浓厚文化元素、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和文化名片,让这些城市记忆的“活化石”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风采。二是高质量导入新兴产业业态。坚持产业和城市同步推进,共同升级,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导入文化体验、创意零售、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唤醒老城区、赋能新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以园区理念整体规划产业定位,聚焦创投风投、跨境贸易、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机制,发挥青岛啤酒等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引入国内头部街区运营商作为合伙人,加快产业、资金、技术、人才集聚,推动历史城区焕新蝶变发展,使之成为引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三是高品质提升历史街区基础配套。城市更新的核心是人,满足人民群众期盼老城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记忆留存等现实需求和情感归属,才是有价值的城市更新。市北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历史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利用过程中,坚持用城市设计引领城市发展,按照城市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的要求,加快实施“美丽街区”提升工程,全力推进聊城路、上海支路等停车场建设,全面展开周边协同区域及老旧街区改造工程,今年启动46万平方改造工作,抓实市政管网、道路改造、文化广场、青年公寓等配套建设,不断优化城区环境品质,一体打造年轻人向往集聚的创业工作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城市有温度、宜居又宜业”的崭新历史城区。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市北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指示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崇尚实干、攻坚奋进,走深走实老城区蝶变复兴的发展之路,为全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市北力量!

谢谢大家。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青岛经济广播的记者。

规划设计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各项工程启动的第一步,三年攻坚行动中,你们如何规划历史城区建筑保护修缮、街区品质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更新的呢?谢谢。

 

钟勇: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我们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保护的原则,通过邀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专家论证,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等方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编制历史城区保护利用相关规划。例如,我们编制了城市总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了中山路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公厕布局、业态策划、店招导则、眺望视廊等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按照“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思路,采取“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编制了每一栋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坚定了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到建筑单体三个层级的保护规划体系。其次,在详细规划设计中,我们不是简单对历史建筑进行立面以及屋顶的修缮、结构的加固,而是要对建筑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挖掘,讲好历史背后的青岛故事,对具有保护价值的要素进行提炼,提出详实的保护方案,结合招商业态的导入,完善建筑的平面布局,采用绣花功夫对每一栋建筑修缮方案精雕细琢,达到对老建筑全维度、全要素、全方位的保护效果,在确保建筑修缮方案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的同时,让这些老建筑得到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真正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第三,采取城市微更新手段增设水龙池子、博山路、易州路、上海路等多处口袋公园和广场;结合市政道路改造,同步将电力和通信管线下地;围绕5A级景区建设增加公厕、消防、供热、停车和微公交等基础设施,结合老旧小区和协同区域改造来修复街区整体风貌,最后要达到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品质,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总体目标,从而让青岛的百年老城区增添新动力焕发新活力。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

老城区是青岛市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最优秀、最集中的区域,尤其是中山路片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青岛人对老城市的记忆。那么你们指挥部在传承青岛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上是怎么做的呢?谢谢。

 

周兆利:谢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老城区是青岛城市文化的根和魂,中山路片区作为城市文脉的原点,更是老青岛人永远的“乡愁”。为加强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从去年开始,我们整合市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和市房产档案馆三馆的档案资源,调度市南市北两区力量,组建了市区两级文史档案专班,负责深入挖掘历史城区蕴含的丰厚内涵,阐释历史城区的时代新义,主要目的是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紧紧围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步伐,发挥文史挖掘工作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文旅开发工作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对老城区内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老建筑、老道路、老商号的历史进行系统挖掘整理,争取做到“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努力使老建筑在修复过程当中“有档可查、有图可依”,修复后能够做到“形神兼备、修旧如初、文脉绵延”。二是借鉴上海、成都等地经验做法,整合民间收藏家、专家学者、新媒体的资源和力量,加大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合作推出中山路片区宣传手册、历史建筑沿革二维码、通俗读物、中山路记忆展览馆、里院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产品,讲好青岛老城故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增进市民和游客对青岛这座城市,尤其是对老城区历史的认知。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周兆利部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会后请联系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8280228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系列发布会第3场,发布主题是介绍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由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市南区、市北区联合发布。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陈卫华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文史档案部部长周兆利同志;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土地和规划部部长钟勇同志;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局长张卫平同志;

市北区历史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袁涛同志。

欢迎5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卫华副主任介绍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总体情况,有请。

 

陈卫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关注。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和系统工程去推进。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民生关切、打造民心工程,持续推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历史街区环境,重聚历史城区人气,打造兼具历史文化风情和活力时尚元素的特色街区和“5A级景区”。

一、攻坚行动总体情况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办公室)发挥统筹调度和服务职能,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和问题导向,着力强化市区两级指挥部沟通衔接,打通堵点、奋力突破,统筹推进历史城区和邮轮港区2个重点片区的保护更新。其中,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聚焦中山路及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核心区及4个零星片区,总计开展约17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包含已征收房屋修缮和活化利用、建筑立面修缮和协同区域改造;配套实施55条、约25公里道路风貌改造提升;新建12个停车场,建成后可提供2000余个停车位;完成6个街心公园建设,整体打造“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建设集聚青岛特色、兼具商贸活力和人居品质的历史城区。邮轮港区启动14个项目建设,2024年实现竣工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在建项目约35万平方米,集聚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承载区,与历史城区业态互补、产业融合、相得益彰。通过三年攻坚行动,让百年老城区增添新动力、焕发新活力,成为全国城市更新典范。

二、攻坚行动任务解读

市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市南区、市北区分指挥部,紧紧围绕“抓开工、抓开业”这一主线,进一步提升标准、提升效率,集中资源力量,力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早见成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设计修复历史风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了12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进一步指导中山路周边区域的保护更新工作,按照“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先后组织编制了《青岛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更新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采取“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立足大片区范围编制业态策划、交通组织、管线综合等区域专项规划,依此聚焦攻坚项目,编制具体的建筑修缮、景观环境、街区道路、环境整治等设计方案,为科学指导历史城区规划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根据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产业业态策划招商、房屋征收、规划设计和修缮施工的先后顺序,按照打造5A级景区的标准要求和“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合理利用”的设计思路,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速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二)主动自我加压,高要求统筹覆盖全域任务

市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工程实际,将历史城区三年攻坚行动细化为6大任务,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推进。

一是全面完成已征收房屋保护修缮。四方路、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是里院文化发源地,最能体现青岛里院建筑特色。近年来,随着产业及人口转移,历史城区面临着产业萎缩、建筑破败的困境。为重聚“老街里”的“烟火气”,激发“老青岛”记忆,重点推进中山路及周边区域共46万平方米已征收房屋修缮。其中,今年作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决战之年,将完成36万平方米已征收房屋修缮。通过保护性修缮,引入公寓酒店、餐饮美食、潮牌零售、艺术文创等业态,打造热门影视取景地和网红打卡地,吸引年轻群体、重塑街区活力,实现建筑保护利用和街区复兴。

二是全面完成中山路两侧立面修缮。中山路是近代青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起点”,整体空间格局保持完整,是青岛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地和承载地。经梳理,中山路两侧共需修缮整治42处、约15万平方米建筑立面,目前已完成20处、约11万平方米,年内完成剩余22处、约4万平方米。此次修缮邀请了国内顶级设计团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中山路两侧建筑历史风貌,整体提升门头店招,优化道路铺装、护栏等基础设施,通过系统性亮化等手段,塑造可亲近能共享的公共空间,使百年老街呈现新面貌。

三是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重要抓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今年,将启动中山路及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核心区460处、约6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包括拆违拆临、安防设施、雨污水提升、公共照明完善等改造内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老城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四是全面完成协同区域整治。中山路及周边区域目前实施的多数是已征收房屋的保护修缮,但其余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未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街区景观环境参差不齐。为保证街区整体风貌和谐统一,我们协调相关单位,对毗邻区域内的一般建筑、高层商务楼宇及环境进行协同整治提升,包括建筑立面修缮、门头店招整治等内容,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通过协同区域整治,实现街区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五是全面完成停车场建设和道路整治提升。中山路及周边区域建成年代较早,停车资源紧张,交通承载力不足。为进一步挖掘历史城区停车资源,提高老城区交通承载力,我们充分依托城市边角地,重点利用既有人防工程,建设12个停车场,提供2000个停车位,建成后将极大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结合管线下地、配套升级等工作,实施55条、约25公里风貌道路整治提升,提高老城区基础设施水平。

六是加速推进邮轮港区启动区更新改造。大港老港区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源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蝶变,其货运港口功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亟需转型升级,赋能城市发展。市指挥部办公室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会同市北区政府、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等单位,对标上海滨江、深圳前海等一流港区改造项目,高标准实施邮轮港区更新改造。今年,邮轮港区启动区10个项目全面开工,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涵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础设施提升、商务楼宇开发、文旅地标打造等方面。通过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以及面向全球的精准招商,推动大港老港区转型升级,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增长极。

(三)深挖文史资源,高频次开展招商宣传工作

一是科学使用专家智库,组织专业力量深度发掘和解读,先后查阅档案资料3000余份,对100多栋重点建筑进行深入挖掘,推进“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将500多项文史挖掘成果充分运用于修缮施工、招商引资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

二是推动项目签约落户,实现四方路等片区开街运营,中山路沿街商铺、劈柴院片区等业态迭代升级,已落地重点项目50余个,储备网红项目100余个,在谈项目80余个;结合重点项目建成等关键节点,举行夏日市集、展销会活动,营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的商业氛围,凝聚街区人气。

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造势,开展“丈量青岛”等宣传活动;与青岛日报等媒体合作,发行历史城区相关文化作品1000余项,多措并举宣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成果。

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补短板破难题

一是缩短方案审查周期。牵头建立历史城区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联合审查机制,邀请主管部门对建筑保护修缮等方案进行联合审查,将项目审查流程“三环节合一”,极大提高了项目审查效率。

二是突破消防验收瓶颈。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消防管理的工作方案,突破了历史风貌建筑办理消防验收瓶颈。

三是规范建设手续办理路径。打通了利用既有人防设施建设停车场和房屋修缮项目的手续办理路径,在缺少成熟先例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手续办理流程。

四是强化建筑价值要素保护。在加强前期方案审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逐一核对、详细甄别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要素,引导参建单位编制价值要素保护手册,按册施工、专门监督,妥善保留价值要素。

五是编制标准化施工图册。结合工程实际,牵头编制了历史城区保护利用项目施工现场标准化图册,填补了行业空白,为我市历史城区保护利用项目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六是结合地铁建设实现里院“重生”。对接地铁集团,明确地铁沿线历史风貌恢复路径;对地铁沿线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地铁设施与历史街区巧妙结合,助力历史街区蝶变升级。

下一步,市指挥部办公室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跟踪督导,深挖历史资源、丰富旅游内涵,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努力建设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高品质历史街区。

 

主持人:感谢陈卫华副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我们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大众网记者。

历史城区范围约28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市南区、市北区,请两个区从复兴发展老城区的角度分别谈一谈在三年攻坚中的实施思路和工作打算,谢谢。

 

陈卫华:刚才我是对整体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了一个详细解读,下面这个问题由市南区、市北区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对两个区的具体工作作出解读。

 

张卫平:谢谢您的提问,我先来介绍一下市南区的相关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将这项任务列为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八大攻坚战之首,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指明了思路。市南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西提东优”的战略部署,强调“提升西部城区功能、空间、活力,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要求,市南区重点对中山路区域0.81平方公里历史城区核心区实施精致化全域管理,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典范,全面推进10大战区、6条攻坚战线路径措施落地落实。

一是加快推进影响项目施工的房屋征收进程,确保项目建设施工顺利推进。二是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精心谋划抓重点工程建设,精工细作抓特色街区建设,精致思维抓基础设施改造,年内完成核心区15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和36万平方米协同整治,全力推进4个地下停车场建设,全面提升历史城区环境品质。三是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与产业招引,加快业态重塑和迭代升级,打造“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的业态场景,全面增强历史城区的人气和吸引力。四是推进历史城区大物业管理运营,加快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和智慧街区建设,精心打造街巷互动的人文品质空间。五是做好历史资源的活化利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宁阳路“银鱼巷”、教堂广场“海誓山盟”、大鲍岛“老街里”文化IP建设,讲好老城故事,彰显老城魅力,推动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六是灵活运用国开行城市更新贷款、政府专项债以及其他融资渠道,研究解决历史城区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为加快项目落地。

市南区将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实干实绩为导向,只争朝夕、加压奋进,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全力推出一个既承载百年青岛记忆、又体现时尚现代魅力的全新中山路,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袁涛:下面我介绍一下市北区的情况。

市北区历史城区面积共有14平方公里,6个历史文化街区,565处保护建筑。截至目前,我们共完成6个街区1.1万户的棚改征收任务,其中保护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我们总投入棚改征收资金115亿元,计划在三年内全面完成保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

今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目标,这为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北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进一步坚定在全市“走在前”的决心和信心,大力弘扬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实干家”精神,严格落实“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把历史城区保护利用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一号工程”,以5A级景区标准全面提升历史城区品质,积极导入新兴业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全国历史城区更新典范,重现百年青岛“华商云集之地”的“烟火气”,持续提升城区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一是高标准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活化石”,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初,合理安排、统筹推进”原则,今年要全面完成中山路周边四方路、馆陶路和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9.4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传承恢复青岛老品牌、老字号,打造浸润浓厚文化元素、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和文化名片,让这些城市记忆的“活化石”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风采。二是高质量导入新兴产业业态。坚持产业和城市同步推进,共同升级,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导入文化体验、创意零售、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唤醒老城区、赋能新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以园区理念整体规划产业定位,聚焦创投风投、跨境贸易、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机制,发挥青岛啤酒等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引入国内头部街区运营商作为合伙人,加快产业、资金、技术、人才集聚,推动历史城区焕新蝶变发展,使之成为引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三是高品质提升历史街区基础配套。城市更新的核心是人,满足人民群众期盼老城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记忆留存等现实需求和情感归属,才是有价值的城市更新。市北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历史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利用过程中,坚持用城市设计引领城市发展,按照城市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的要求,加快实施“美丽街区”提升工程,全力推进聊城路、上海支路等停车场建设,全面展开周边协同区域及老旧街区改造工程,今年启动46万平方改造工作,抓实市政管网、道路改造、文化广场、青年公寓等配套建设,不断优化城区环境品质,一体打造年轻人向往集聚的创业工作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城市有温度、宜居又宜业”的崭新历史城区。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市北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指示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崇尚实干、攻坚奋进,走深走实老城区蝶变复兴的发展之路,为全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市北力量!

谢谢大家。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青岛经济广播的记者。

规划设计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各项工程启动的第一步,三年攻坚行动中,你们如何规划历史城区建筑保护修缮、街区品质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更新的呢?谢谢。

 

钟勇: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我们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中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保护的原则,通过邀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专家论证,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等方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编制历史城区保护利用相关规划。例如,我们编制了城市总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了中山路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公厕布局、业态策划、店招导则、眺望视廊等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按照“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思路,采取“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编制了每一栋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坚定了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到建筑单体三个层级的保护规划体系。其次,在详细规划设计中,我们不是简单对历史建筑进行立面以及屋顶的修缮、结构的加固,而是要对建筑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挖掘,讲好历史背后的青岛故事,对具有保护价值的要素进行提炼,提出详实的保护方案,结合招商业态的导入,完善建筑的平面布局,采用绣花功夫对每一栋建筑修缮方案精雕细琢,达到对老建筑全维度、全要素、全方位的保护效果,在确保建筑修缮方案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的同时,让这些老建筑得到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真正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第三,采取城市微更新手段增设水龙池子、博山路、易州路、上海路等多处口袋公园和广场;结合市政道路改造,同步将电力和通信管线下地;围绕5A级景区建设增加公厕、消防、供热、停车和微公交等基础设施,结合老旧小区和协同区域改造来修复街区整体风貌,最后要达到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品质,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总体目标,从而让青岛的百年老城区增添新动力焕发新活力。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

老城区是青岛市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最优秀、最集中的区域,尤其是中山路片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青岛人对老城市的记忆。那么你们指挥部在传承青岛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上是怎么做的呢?谢谢。

 

周兆利:谢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老城区是青岛城市文化的根和魂,中山路片区作为城市文脉的原点,更是老青岛人永远的“乡愁”。为加强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从去年开始,我们整合市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和市房产档案馆三馆的档案资源,调度市南市北两区力量,组建了市区两级文史档案专班,负责深入挖掘历史城区蕴含的丰厚内涵,阐释历史城区的时代新义,主要目的是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紧紧围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步伐,发挥文史挖掘工作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文旅开发工作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对老城区内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老建筑、老道路、老商号的历史进行系统挖掘整理,争取做到“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努力使老建筑在修复过程当中“有档可查、有图可依”,修复后能够做到“形神兼备、修旧如初、文脉绵延”。二是借鉴上海、成都等地经验做法,整合民间收藏家、专家学者、新媒体的资源和力量,加大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合作推出中山路片区宣传手册、历史建筑沿革二维码、通俗读物、中山路记忆展览馆、里院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产品,讲好青岛老城故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增进市民和游客对青岛这座城市,尤其是对老城区历史的认知。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周兆利部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会后请联系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82802280。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