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21-2022年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169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秋冬采暖季是北方城市一年之中大气污染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4月5日,我市采暖期正式结束。为向大家介绍我市2021-2022年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我们召开本场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陈宁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沈小鹏同志;
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宋敏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宁副局长介绍总体情况,有请。
陈宁: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大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青岛蓝”日益成为常态。2021-2022年采暖季,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一、全市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北方城市作为冬季供暖的城市,采暖季空气质量历来是全年空气污染最重的时段,也是市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把采暖季的空气质量向大家进行通报。采暖季指每年11月16日-次年4月5日。刚刚结束的采暖季,青岛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0.1%,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0%;PM10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9%;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2%;NO2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9%;CO平均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3%。大家知道CO也是燃煤中产生的,煤气当中就有这个成分。2021-2022年采暖季与前三年同期平均情况相比,青岛市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3.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相比改善21.6%;PM10平均浓度相比改善24.2%;SO2平均浓度相比改善18.2%;NO2平均浓度相比改善4.9%;CO平均浓度相比改善13.3%。其中,我市SO2改善较为明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SO2的一级浓度限值是20微克/立方米,二级浓度限值是60微克/立方米,我们只要达到二级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连年逐步改善,现在已经好于一级标准;142个镇街子站SO2全部达标,其中浓度最高的为19微克/立方米,也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说明我市近年来散煤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二、采取的措施
我市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好转得益于近年来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多元施治的有力举措。今天台下还邀请了几个主要的部门承担采暖季大气污染防治重要的部门,包括青岛市发改委、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委和市场监管局,大家共同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工作。2021年10月,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青岛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专门针对采暖季污染防治,由1个总方案和12个子方案组成,是一个组合拳的方式,对煤炭消费压减、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清洁取暖建设、建设工地扬尘整治、加强道路保洁管理、建筑垃圾运输扬尘整治、交通工程扬尘整治、港口运输和扬尘整治、给水排水扬尘整治、绿化和园林扬尘整治、强化油品质量监管、强化环境综合执法等12项重点工作分别制定单项方案。
控制燃煤污染方面,研究出台《青岛市2021-2022年煤炭消费压减工作行动方案》。综合考虑单位煤耗产出、煤耗基数、新增重点项目等因素,将煤炭压减任务合理分配到各区市,压实主体责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规模化发展。清洁取暖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各项建设,按期完成省下达的12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改造量位居全省非通道城市首位。
抑制扬尘污染方面,严抓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围绕房屋建筑、市政(地铁)公用、房屋拆除三类重点工地,以严管重罚“零容忍”组织实施覆盖全供暖周期的140天扬尘治理集中提升行动。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抽查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情况4000余个次,对检查发现的扬尘隐患立查立改;应用渣土车AI智能识别管控系统检查进出工地渣土运输车辆12万余车次,查处违规行为1700余起。检查核验全市建设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3513台次,这是指所有工地里面的塔吊、挖掘机等非道路设备,查处不合格机械17台,均已清出施工现场,并按照规定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持续开展城市绿化裸露土地和园林工程扬尘防治工作。全市实施城市裸露土地绿化13.08公顷,对不具备条件绿化的城市裸露土地实施临时覆盖8.15公顷。加强现场指导和巡查检查,全市开展园林扬尘防治出动1223人次,发现问题131个,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在给水排水扬尘整治方面,全市扬尘检查近50处(次),发现扬尘问题2处。在建筑垃圾扬尘整治方面,利用智慧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对参运车辆密闭运输状况开展远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导企业进行整改,共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1572辆次,发现运输未密闭行为8辆次,发现车载终端部分摄像头传输故障38辆次,均督导运输企业进行整改。采暖季各区市共开展执法检查5015次,出动执法人员3.6万余人次,设置卡口2187处,检查工地1.7万余处,检查渣土车1.7万余辆,全市立案处罚违法行为643起,罚款108.9万元。交通部门制定并印发《青岛市交通工程2021-2022年秋冬季扬尘整治工作方案》,分三个阶段开展秋冬季扬尘整治工作,共计开展检查20余次。港口运输和扬尘整治方面,严格落实青岛市重污染天气期间中重型货车临时性管制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及应急流程;强化散货作业扬尘管控。青岛港持续开展现场生产“五个文明”专项整治,组织召开现场会;严格落实散货作业、施工现场“六个100%”要求,堆场结合堆存周期采用“苫盖+结壳剂+喷淋”的抑尘模式,货物装卸作业低开慢放,杜绝扬尘;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控,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检测工作;港区建设洗车池等设施,降低道路扬尘;港区清扫车、洒水车对道路进行不间断的清洁,加大港区清洁能源推广利用。
控制油品污染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成品油生产企业、仓储批发企业和加油站进行全覆盖监督抽查,共抽检车用汽柴油2048批次,合格率99.61%,这是逐年上升的。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销售不合格成品油案件7起。
强化执法方面,全市针对工业企业无组织污染物排放管控情况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200余次,检查火电、供热、钢铁、石化等废气污染源4756家次,存在问题企业232家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34个,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3381台次,监督性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449台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9起。
三、下步工作计划
在改善空气质量上,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深入打好“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我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我市印发《青岛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全市“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重点部署。2022年4月,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青岛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聚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运输体系、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加强精细管控、加强科技支撑、健全综合管理机制6个方面,统筹谋划确定了30条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升级。包括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强化源头控制、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5个方面。我市将关停整合青岛热电有限公司、莱西九联集团等机组。实施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15台以上,在去市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低碳的清洁取暖改造。在全国率先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工作,助力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的“青岛样板”。
二是优化交通结构,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包括优化货物运输方式、加强重型柴油货车监管、实施移动源综合监管、加快推进交通用能清洁化、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强化油品质量监管7个方面。2022年,我市将加快完善董家口港区内铁路配套设施,完成翻车机及配套流程建设。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全部采用新能源车,推广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3000个,新建加氢站4座。严禁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不符合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标准要求的重型柴油车。
三是强化协同减排,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开展夏季臭氧攻坚执法专项行动。推动码头船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万吨级以上原油、成品油码头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鼓励集约化治理,推进汽修行业建设配备高效污染防治设施的钣喷中心,鼓励引导钣喷中心向周边小型汽修企业提供集中喷漆服务,这也是我们一个创新工作。
四是加强精细管控,深化扬尘综合治理。2022年,我市将全面加强各类扬尘面源管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六项措施”,实施城市绿化裸露土地整治50公顷。完成矿山绿化恢复和综合整治。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持续严厉打击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违规行为。持续提升城市道路精细化保洁水平,实施城市降尘监测考核。
五是提升监管能力,加强科技支撑水平。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远程管控,开展强化非现场执法“春雨”行动。今年对重点企业安装了一批远程用电监控,可以远程发现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是否与生产设施同步启动,极大地提高夜间执法和节假日执法的效率。继续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对全市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现象进行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加快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移动源定位监控等信息数据集成。
六是严格落实责任,健全综合管理机制。继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调度推进机制。通过每月市政府召开的重点工作调度会,通报、考核、补偿等手段,组织协调各部门全面推进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各位媒体朋友,展望2022年,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向好,为广大岛城人民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宁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您好主持人,您好各位领导,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刚过去的采暖季我市有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针对重污染天气我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谢谢!
陈宁: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刚刚过去的采暖季,青岛市没有出现一天重污染天气,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前几年的采暖季里都是出现过重污染天气的,比如在2018-2019年的采暖季我们出现6天,2019-2020年采暖季出现4天,在2020-2021年我们出现1天,这是逐年在改善、逐年在消除重污染天气的过程,这是非常好的趋势,针对这项工作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两个方面,青岛市重污染天气的启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自己建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体系,达到启动的条件就发布启动的通知。二是根据山东省联防联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他们判断全省会发生大面积重污染天气的时候会统一发动全省启动。按照省里的要求,我们在自己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体系当中,兼顾了两方面的要求,在操作具体手册上明确了启动的几种情况,明确了具体启动的应急级别、响应措施和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这项工作我们是在逐年地修订,每年都要根据新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订完善。
二是修订了新的年度应急减排清单,纳入到应急减排里所有的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按照企业不同的排放特点进行了一厂一策修订,这个过程当中结合环保部最新发布的关于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的绩效分级,对我市纳入绩效分级的39个重点行业里的企业进行了分级,在分级中我们也是注意对示范性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鼓励性地引领创建,凡是创建成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的,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措施,目前我市已经被认定为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达到32恰如,A级由生态环境部来认定,B级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认定,C级是我们认定,如果企业不申报级别,就只能按照D级,这个是要严格落实所有应急期间的减排措施。
三是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按照预案的方案,去年11月份开展了两个层次的演练,一是市级指挥部组织了演练,二是各个区市在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大家在演练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地复盘和完善,把方案更加落到实处。
四是在采暖季集中技术力量专门加强对空气质量的预测和研判,只要预测到可能会出现污染,我们会及早采取减排措施,将污染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这几项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几率,谢谢。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山东商报的记者。请问今年采暖季过后,接下来我们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是什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谢谢!
陈宁:谢谢这位记者,您提的问题非常好,也很符合青岛市当前的新的阶段管理的思路,我们每年基本上是过完了秋冬季采暖季污染防治工作时段以后,接下来就要开始针对夏秋季高发的臭氧污染的工作要开展一系列行动,这方面已经有了具体的部署,详细的安排请大气环境处沈小鹏处长来介绍一下。
沈小鹏:谢谢记者的提问,我回答一下记者的问题。
夏秋季是臭氧污染的高发季,这一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是加强臭氧污染管控。目前我市正在制定《青岛市2022年夏秋季臭氧污染强化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攻坚行动,使全市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夏秋季臭氧污染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尽量避免出现臭氧污染导致的污染天气。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我们根据部里的有关要求罗列突出的环境问题逐家企业进行排查,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我们要求企业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进一步组织实施专业帮扶,聘请相应的专业团队来对一些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全面帮扶,给企业指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进行改进;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差异化管控,从而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治理水平;加大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从源头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加强储油库、加油站能够产生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单位的控制和整治,对无组织废气进一步强化治理;强化石化、化工企业泄漏监测与修复(LDAR)监管工作;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高值区域全面排查,在这个基础上鼓励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开展错峰生产,减少集中时段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坚持帮扶执法结合,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在这里,我们也呼吁市民从自身做起,选择夜间错峰加油,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共同守护蓝天。谢谢。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目前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监管重点是什么?谢谢。
陈宁:谢谢这位记者,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执法监管方面也是协同配合、各自发力,大气污染防治市里有指挥部,指挥部的成员单位里多数都具有执法的任务,大家分别制定了今年年度执法计划,今天在会场上专门请执法支队的宋支队长汇报一下生态环境部门制定的执法重点任务。
宋敏:谢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计划来开展的,明确任务清单,突出检查重点,全面落实“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精准的要求,突出三个重点工作:一是紧盯重点行业,紧盯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围绕建材、钢铁、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减排,实施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指导督促工业企业严格落实排放许可及相应排放标准管控要求,组织开展火电、钢铁行业高架源专项检查,“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和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专项行动。二是紧盯重点时段,围绕夏季、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治理和重污染天气等重点时段,强力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执法,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行业的动态调整,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紧盯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移动源管控,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在全市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升级改造,提升老旧机械排放阶段,减少老旧机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另外结合青岛市的特点,加强青岛港等重点单位的港口运输车辆管控,从宣传管控政策、减少公路运输、加强车辆管控三方面入手,全力减少公路运输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谢谢。
主持人:感谢宋敏副支队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964043。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秋冬采暖季是北方城市一年之中大气污染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4月5日,我市采暖期正式结束。为向大家介绍我市2021-2022年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我们召开本场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陈宁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沈小鹏同志;
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宋敏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宁副局长介绍总体情况,有请。
陈宁: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大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青岛蓝”日益成为常态。2021-2022年采暖季,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一、全市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北方城市作为冬季供暖的城市,采暖季空气质量历来是全年空气污染最重的时段,也是市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把采暖季的空气质量向大家进行通报。采暖季指每年11月16日-次年4月5日。刚刚结束的采暖季,青岛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0.1%,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0%;PM10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9%;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2%;NO2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9%;CO平均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3%。大家知道CO也是燃煤中产生的,煤气当中就有这个成分。2021-2022年采暖季与前三年同期平均情况相比,青岛市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3.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相比改善21.6%;PM10平均浓度相比改善24.2%;SO2平均浓度相比改善18.2%;NO2平均浓度相比改善4.9%;CO平均浓度相比改善13.3%。其中,我市SO2改善较为明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SO2的一级浓度限值是20微克/立方米,二级浓度限值是60微克/立方米,我们只要达到二级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连年逐步改善,现在已经好于一级标准;142个镇街子站SO2全部达标,其中浓度最高的为19微克/立方米,也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说明我市近年来散煤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二、采取的措施
我市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好转得益于近年来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多元施治的有力举措。今天台下还邀请了几个主要的部门承担采暖季大气污染防治重要的部门,包括青岛市发改委、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委和市场监管局,大家共同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工作。2021年10月,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青岛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专门针对采暖季污染防治,由1个总方案和12个子方案组成,是一个组合拳的方式,对煤炭消费压减、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清洁取暖建设、建设工地扬尘整治、加强道路保洁管理、建筑垃圾运输扬尘整治、交通工程扬尘整治、港口运输和扬尘整治、给水排水扬尘整治、绿化和园林扬尘整治、强化油品质量监管、强化环境综合执法等12项重点工作分别制定单项方案。
控制燃煤污染方面,研究出台《青岛市2021-2022年煤炭消费压减工作行动方案》。综合考虑单位煤耗产出、煤耗基数、新增重点项目等因素,将煤炭压减任务合理分配到各区市,压实主体责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规模化发展。清洁取暖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各项建设,按期完成省下达的12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改造量位居全省非通道城市首位。
抑制扬尘污染方面,严抓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围绕房屋建筑、市政(地铁)公用、房屋拆除三类重点工地,以严管重罚“零容忍”组织实施覆盖全供暖周期的140天扬尘治理集中提升行动。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抽查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情况4000余个次,对检查发现的扬尘隐患立查立改;应用渣土车AI智能识别管控系统检查进出工地渣土运输车辆12万余车次,查处违规行为1700余起。检查核验全市建设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3513台次,这是指所有工地里面的塔吊、挖掘机等非道路设备,查处不合格机械17台,均已清出施工现场,并按照规定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持续开展城市绿化裸露土地和园林工程扬尘防治工作。全市实施城市裸露土地绿化13.08公顷,对不具备条件绿化的城市裸露土地实施临时覆盖8.15公顷。加强现场指导和巡查检查,全市开展园林扬尘防治出动1223人次,发现问题131个,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在给水排水扬尘整治方面,全市扬尘检查近50处(次),发现扬尘问题2处。在建筑垃圾扬尘整治方面,利用智慧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对参运车辆密闭运输状况开展远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导企业进行整改,共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1572辆次,发现运输未密闭行为8辆次,发现车载终端部分摄像头传输故障38辆次,均督导运输企业进行整改。采暖季各区市共开展执法检查5015次,出动执法人员3.6万余人次,设置卡口2187处,检查工地1.7万余处,检查渣土车1.7万余辆,全市立案处罚违法行为643起,罚款108.9万元。交通部门制定并印发《青岛市交通工程2021-2022年秋冬季扬尘整治工作方案》,分三个阶段开展秋冬季扬尘整治工作,共计开展检查20余次。港口运输和扬尘整治方面,严格落实青岛市重污染天气期间中重型货车临时性管制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及应急流程;强化散货作业扬尘管控。青岛港持续开展现场生产“五个文明”专项整治,组织召开现场会;严格落实散货作业、施工现场“六个100%”要求,堆场结合堆存周期采用“苫盖+结壳剂+喷淋”的抑尘模式,货物装卸作业低开慢放,杜绝扬尘;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控,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检测工作;港区建设洗车池等设施,降低道路扬尘;港区清扫车、洒水车对道路进行不间断的清洁,加大港区清洁能源推广利用。
控制油品污染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成品油生产企业、仓储批发企业和加油站进行全覆盖监督抽查,共抽检车用汽柴油2048批次,合格率99.61%,这是逐年上升的。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销售不合格成品油案件7起。
强化执法方面,全市针对工业企业无组织污染物排放管控情况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200余次,检查火电、供热、钢铁、石化等废气污染源4756家次,存在问题企业232家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34个,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3381台次,监督性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449台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9起。
三、下步工作计划
在改善空气质量上,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深入打好“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我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我市印发《青岛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全市“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重点部署。2022年4月,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青岛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聚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运输体系、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加强精细管控、加强科技支撑、健全综合管理机制6个方面,统筹谋划确定了30条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升级。包括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强化源头控制、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5个方面。我市将关停整合青岛热电有限公司、莱西九联集团等机组。实施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15台以上,在去市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低碳的清洁取暖改造。在全国率先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工作,助力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的“青岛样板”。
二是优化交通结构,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包括优化货物运输方式、加强重型柴油货车监管、实施移动源综合监管、加快推进交通用能清洁化、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强化油品质量监管7个方面。2022年,我市将加快完善董家口港区内铁路配套设施,完成翻车机及配套流程建设。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全部采用新能源车,推广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3000个,新建加氢站4座。严禁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不符合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标准要求的重型柴油车。
三是强化协同减排,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开展夏季臭氧攻坚执法专项行动。推动码头船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万吨级以上原油、成品油码头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鼓励集约化治理,推进汽修行业建设配备高效污染防治设施的钣喷中心,鼓励引导钣喷中心向周边小型汽修企业提供集中喷漆服务,这也是我们一个创新工作。
四是加强精细管控,深化扬尘综合治理。2022年,我市将全面加强各类扬尘面源管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六项措施”,实施城市绿化裸露土地整治50公顷。完成矿山绿化恢复和综合整治。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持续严厉打击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违规行为。持续提升城市道路精细化保洁水平,实施城市降尘监测考核。
五是提升监管能力,加强科技支撑水平。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远程管控,开展强化非现场执法“春雨”行动。今年对重点企业安装了一批远程用电监控,可以远程发现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是否与生产设施同步启动,极大地提高夜间执法和节假日执法的效率。继续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对全市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现象进行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加快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移动源定位监控等信息数据集成。
六是严格落实责任,健全综合管理机制。继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调度推进机制。通过每月市政府召开的重点工作调度会,通报、考核、补偿等手段,组织协调各部门全面推进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各位媒体朋友,展望2022年,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向好,为广大岛城人民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宁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您好主持人,您好各位领导,我是华人频道的记者。请问刚过去的采暖季我市有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针对重污染天气我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谢谢!
陈宁: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刚刚过去的采暖季,青岛市没有出现一天重污染天气,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前几年的采暖季里都是出现过重污染天气的,比如在2018-2019年的采暖季我们出现6天,2019-2020年采暖季出现4天,在2020-2021年我们出现1天,这是逐年在改善、逐年在消除重污染天气的过程,这是非常好的趋势,针对这项工作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两个方面,青岛市重污染天气的启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自己建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体系,达到启动的条件就发布启动的通知。二是根据山东省联防联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他们判断全省会发生大面积重污染天气的时候会统一发动全省启动。按照省里的要求,我们在自己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体系当中,兼顾了两方面的要求,在操作具体手册上明确了启动的几种情况,明确了具体启动的应急级别、响应措施和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这项工作我们是在逐年地修订,每年都要根据新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订完善。
二是修订了新的年度应急减排清单,纳入到应急减排里所有的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按照企业不同的排放特点进行了一厂一策修订,这个过程当中结合环保部最新发布的关于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的绩效分级,对我市纳入绩效分级的39个重点行业里的企业进行了分级,在分级中我们也是注意对示范性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鼓励性地引领创建,凡是创建成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的,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措施,目前我市已经被认定为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达到32恰如,A级由生态环境部来认定,B级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认定,C级是我们认定,如果企业不申报级别,就只能按照D级,这个是要严格落实所有应急期间的减排措施。
三是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按照预案的方案,去年11月份开展了两个层次的演练,一是市级指挥部组织了演练,二是各个区市在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大家在演练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地复盘和完善,把方案更加落到实处。
四是在采暖季集中技术力量专门加强对空气质量的预测和研判,只要预测到可能会出现污染,我们会及早采取减排措施,将污染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这几项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几率,谢谢。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山东商报的记者。请问今年采暖季过后,接下来我们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是什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谢谢!
陈宁:谢谢这位记者,您提的问题非常好,也很符合青岛市当前的新的阶段管理的思路,我们每年基本上是过完了秋冬季采暖季污染防治工作时段以后,接下来就要开始针对夏秋季高发的臭氧污染的工作要开展一系列行动,这方面已经有了具体的部署,详细的安排请大气环境处沈小鹏处长来介绍一下。
沈小鹏:谢谢记者的提问,我回答一下记者的问题。
夏秋季是臭氧污染的高发季,这一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是加强臭氧污染管控。目前我市正在制定《青岛市2022年夏秋季臭氧污染强化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攻坚行动,使全市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夏秋季臭氧污染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尽量避免出现臭氧污染导致的污染天气。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我们根据部里的有关要求罗列突出的环境问题逐家企业进行排查,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我们要求企业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进一步组织实施专业帮扶,聘请相应的专业团队来对一些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全面帮扶,给企业指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进行改进;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差异化管控,从而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治理水平;加大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从源头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加强储油库、加油站能够产生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单位的控制和整治,对无组织废气进一步强化治理;强化石化、化工企业泄漏监测与修复(LDAR)监管工作;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高值区域全面排查,在这个基础上鼓励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开展错峰生产,减少集中时段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坚持帮扶执法结合,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在这里,我们也呼吁市民从自身做起,选择夜间错峰加油,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共同守护蓝天。谢谢。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目前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监管重点是什么?谢谢。
陈宁:谢谢这位记者,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执法监管方面也是协同配合、各自发力,大气污染防治市里有指挥部,指挥部的成员单位里多数都具有执法的任务,大家分别制定了今年年度执法计划,今天在会场上专门请执法支队的宋支队长汇报一下生态环境部门制定的执法重点任务。
宋敏:谢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计划来开展的,明确任务清单,突出检查重点,全面落实“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精准的要求,突出三个重点工作:一是紧盯重点行业,紧盯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围绕建材、钢铁、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减排,实施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指导督促工业企业严格落实排放许可及相应排放标准管控要求,组织开展火电、钢铁行业高架源专项检查,“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和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专项行动。二是紧盯重点时段,围绕夏季、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治理和重污染天气等重点时段,强力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执法,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行业的动态调整,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紧盯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移动源管控,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在全市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升级改造,提升老旧机械排放阶段,减少老旧机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另外结合青岛市的特点,加强青岛港等重点单位的港口运输车辆管控,从宣传管控政策、减少公路运输、加强车辆管控三方面入手,全力减少公路运输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谢谢。
主持人:感谢宋敏副支队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82964043。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