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

浏览:114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健全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是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根据山东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9〕31号)把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和建设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要求,市民政局编制了《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并由市政府组织实施。

  为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专项规划内容,有效保障养老服务设施落地需求,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哲同志;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同志;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天青同志。

  请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哲局长介绍规划总体情况,有请。

  王哲: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青岛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政策扶持,完善设施保障,引导社会参与,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近日市民政局编制完成印发实施《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专项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青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目前,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04万,老龄化率20.3%;8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1.3万,占老年人口的15.3%。养老服务设施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基础,建立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事关全市老年人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亟待优化完善升级。为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保障养老服务用地供给,市民政局经过前期调研、部门座谈、集中编制、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阶段,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区市、镇街的意见,全面衔接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各区已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衔接,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于近日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总则、目标体系与分区引导、机构养老设施规划布局、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规划布局、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议与引导、实施措施与政策保障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主要阐述了本轮规划的规划背景、规划期限、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内容界定、规划原则等。明确了重点规划区域为《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确定的都市区主中心城市,即东岸(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原黄岛区域。

  第二部分为目标体系与分区引导。主要阐述了本轮规划的规划目标、指标体系、总体布局与引导。本轮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分项目标为: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不低于0.25平方米,床位满足全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区(市)、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设施总体布局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以优化提升为主。重点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嵌入式、分设、兼容、合建等建设方式保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地实施;黄岛、城阳、即墨、胶州以新建为主。严格落实“街道(镇)-社区(行政村)”两级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要求,鼓励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平度、莱西结合实际情况,近期以完善中心城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养老院为主。结合城乡人口分布特点,兼顾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要求,科学配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第三部分为机构养老设施规划布局。主要阐述了我市养老机构床位规模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床位规模方面,至规划期末全市共需约15.5万张机构养老床位,其中,社会福利院及护理型养老院两类设施共配置不少于1.9万张,除上述设施外的其他养老院需提供床位约13.6万张。规划布局方面,规划社会福利院11处、护理型养老院29处、其他养老院347处。

  第四部分为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规划指引。主要阐述了我市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村)级养老服务站点建设规划以及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设计要求。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方面,规划街道(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28处,其中,完善提升162处,新增66处。每处中心拥有不少于10张托养床位,签约家庭养老床位100张以上,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每处社区(行政村)级养老服务站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设计要求方面,提出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公用部分不应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二层及以上楼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设置老年人用房时应设电梯等9个方面的要求。

  第五部分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议与引导。主要阐述了推进适老化宜居环境建设、加强智慧社区与养老服务有效衔接、营造良好的老龄社会文化环境、创建和申报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相结合,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推进社区物联网建设应用,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强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营造,扩宽老年社会参与通道。

  第六部分为实施措施与政策保障。实施措施主要包括机构养老设施实施措施、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实施措施和设施功能动态优化措施。要求促进规划有效传导,完善规划调整机制,加强控规层面落实,细化地块审批条件。探索养老服务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兼容模式,按规定转换使用功能、复合利用。政策保障主要包括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养结合、推行智慧监管方式、增强存量利用、建立回顾评估机制等。

  三、规划特点

  总的来看,《规划》体现了“六个坚持”的鲜明特点:

  (一)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坚持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托底保障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养老服务基本格局,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

  (二)坚持服务均等、差异引导。推进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常住人口,逐步实现养老服务均等化。着力确保养老基本服务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对独居、高龄、失能失智等重点老年人群的服务能力。加强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实行分类引导,明确差异化指标要求,形成不同等级养老服务设施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格局。

  (三)坚持城乡统筹、补齐短板。强化城市地区优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倾斜扶持,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能力,因地制宜配置符合农民生活习惯的养老服务设施,促进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城乡均衡发展。

  (四)坚持适度前瞻、底线管控。着眼于我市常住老年人口发展趋势,根据预测峰值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总量,预留弹性空间。对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底线管控,通过约束性规划指标明确配置标准。

  (五)坚持优化布局、增存并举。结合区域人口特征和发展导向,引导新增养老服务设施向需求集中区域配置。充分挖掘存量设施和空间,深化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推动存量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推动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向社区和村庄下沉。

  (六)坚持凝聚共识、多规衔接。《规划》紧扣国家和省、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关于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相关政策、标准和口径,确保本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四、下一步安排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按照法定程序,扎实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动态修订《规划》,优化实施质量。一是坚持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定期监测和调度《规划》任务落实情况,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街道(镇),开展《规划》实施示范工作,发挥示范点的突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解决关键难题,推动全局工作。二是坚持重点监测和全面覆盖相结合。突出《规划》实施的重点难点,选取关键性的发展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开展重点监测评估,以点带面推动《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取得全面进步。三是坚持动态监测和定期调度相结合。紧密衔接《规划》任务,健全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实地调研、专题研究、第三方评估等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健全“动态监测——定期调度——中期评估——总结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规划》任务顺利实施、全面实现。

  我们相信,《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哲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是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请问目前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计划怎么推动?谢谢。

  乔先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当前青岛市老年人口204万,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2万多人,按照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的安排,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所谓居家养老服务,就是有社区的平台给居家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做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好街道、社区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养老服务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了〔2019〕32号,我们开始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行了改革,也开始了大面积的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我们在每一个街道,青岛市目前有98个街道办事处,都要建设一处街道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农村每一个镇建设镇级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我们把建设街道中心和建设镇中心任务分别列入了2020和2021年市办实事任务,经过两年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我们现在截止到目前建成136处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些大多都有600-2000平方米,具备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各项服务功能。目前为止通过街道和镇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把养老服务向居民家庭、老人家庭延伸,目前我们已经为青岛市符合条件的愿意接受居家服务的老年人签约服务2.1万人,当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我们的服务设施要越织越密,满足老年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需求,在一个街道建设一处街道中心还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从今年开始,又进一步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设施向社区延伸,今年市政府市办实事绝对在农村100个行政村建设100处农村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在城市社区要完善提升100处城市社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这200处服务站建成以后,会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街道、镇层面向社区、村进一步延伸,随着这100个服务站的进程,相信我们多老年人会就近、就便享受到我们优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谢谢,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齐鲁晚报的记者。我们了解到,去年我省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请问我市采取了哪些活动?社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都有什么要求?设施建好后,将如何运营?谢谢。

  乔先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刚刚介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是关键的因素,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为了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做好,山东省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条例》规定新建的小区要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按照每百户15平方米的标准来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虽然法律有规定,但是法律出台比较滞后也比较晚,落实每百户20平方和每百户15平方的标准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青岛市全面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清查和整治活动,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摸清设施底数、查找问题短板、强化整改落实,到目前为止全市新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率,通过整改已经达到了100%。

  下一步将组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的回头看,逐一开展核查、摸准小区底数,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整改质量,切实把应该配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用于养老服务的过程当中。

  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规定:

  一是老年人居室和老年人休息室不应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开发商往往为了经济效益的考虑,会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规定百户配建20平方,会配建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在市政府发布的明确规定要求不得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在地下室或者是半地下室。

  二是道路系统应保证救护车辆能停靠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且应与建筑的紧急送医通道相连。这一条也在这一版发布的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当中有了明确的要求。

  三是二层及以上楼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设置老年人用房时应设电梯,电梯应为无障碍电梯,且至少1台能容纳担架。

  四是老年人使用的楼梯严禁采用弧形楼梯和螺旋楼梯。

  五是老年人居室和休息室不应与电梯井道、有噪声震动的设备机房相邻布置。

  六是散热器、热水辐射供暖分集水器必须有防止烫伤的保护措施。

  七是同类型功能可考虑合并设置,提倡空间的综合化、多元化利用。

  八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应设有通风设备和通风通道,确保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空间空气清洁;房间和走廊地面要铺设无缝塑胶地板;沐浴室和卫生间地面须铺设防滑地砖,配备安全扶手。要保证水、电、温湿度调节等设施设备齐全。

  九是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省市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与防火减震设计要求。

  在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使用上,我市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9〕32号),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使用作了明确规定。我市在街道和镇建设的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区市民政部门采取招投标或委托运营的方式,选取具有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资质的养老服务企业或组织进行运营,这些要求已经得到了落实。此外,我市将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成为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下设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将原农村幸福院转型成为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下设的村级养老服务站点,统一免费交由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组织运营。通过政府免费提供房屋设施、专业化社会力量连锁化运营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提升了整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水平。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城市发展愿景,专项规划采取了哪些策略和措施?谢谢。

  王天青: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本次规划为了实现城市愿景,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突出了工作的重点:

  一是多措并举,完善养老设施体系。结合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和养老理念、文化观念,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在养老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要求,规划建立了适应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多种养老模式的规划体系。规划中首先是适当扩大机构养老的规模,切实保障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养老院社会托底型养老机构的作用,对失能失智、特困老人的养老托底作用。提倡医养结合的建设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长期护理床位,鼓励100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独立的医务室,建议大型养老机构开设老年病医院;新建的养老设施有条件的可以结合用地,临近医院选址建设,建立医院和养老机构绿色联系通道,形成医养相互补充的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的养老设施;为了发挥好社区的养老设施的作用,推进建立责任医师制度,让责任医师、养老设施、日间照料中心无缝衔接,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做出保障。

  二是科学分区,差异化引领养老设施布局。针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以及西海岸东部老城区,这些区域现状的养老设施比较密集,另外用地紧张、所以布局中,这些区域重点提升现有养老设施的改造,提升服务能级。另外结合老旧小区的改造,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结合现有的公共设施,采用嵌入式、合建式的方式充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体系和容量,对于西海岸新区西部、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城区,这些区域现状的机构性养老设施比较匮乏,另外用地比较充足,所以规划中重点针对这些区域布局新增的规模比较大、品牌比较好、示范作用比较大的大中型养老机构,提高社会托底型养老的能力,同时也落实好镇街、社区两级居家社区养老的设施建设要求,满足市民的居家养老要求。

  乡村地区结合镇街社区生活圈的建设,同时兼顾好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的要求,以镇区主要布置养老院或者是养老设施的建设,村庄主要结合现有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促进、社会参与以及村民互帮等多种手段利用闲置的用房用地建设一种人人参与的养老模式,最终形成“镇有院、村有站、组有点”三级乡村养老体系。

  三是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各级各类养老设施落实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将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养老服务设施,以及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养老院等社会托底型养老设施规模都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保养老设施的用地和空间资源配置。本次规划中将其他的需要独立占地的养老设施的占地规模、床位数、建设指标要求都严格落实传导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于不足占地的养老设施,本次规划明确的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建设规模、服务内容,用于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内容的编制,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天青副院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民政局养老处,电话为:85795582。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健全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是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根据山东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9〕31号)把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和建设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要求,市民政局编制了《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并由市政府组织实施。

  为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专项规划内容,有效保障养老服务设施落地需求,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哲同志;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同志;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天青同志。

  请以上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哲局长介绍规划总体情况,有请。

  王哲: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青岛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政策扶持,完善设施保障,引导社会参与,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近日市民政局编制完成印发实施《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专项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青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目前,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04万,老龄化率20.3%;8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1.3万,占老年人口的15.3%。养老服务设施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基础,建立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事关全市老年人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亟待优化完善升级。为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保障养老服务用地供给,市民政局经过前期调研、部门座谈、集中编制、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阶段,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区市、镇街的意见,全面衔接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各区已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衔接,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于近日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总则、目标体系与分区引导、机构养老设施规划布局、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规划布局、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议与引导、实施措施与政策保障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主要阐述了本轮规划的规划背景、规划期限、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内容界定、规划原则等。明确了重点规划区域为《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确定的都市区主中心城市,即东岸(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原黄岛区域。

  第二部分为目标体系与分区引导。主要阐述了本轮规划的规划目标、指标体系、总体布局与引导。本轮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分项目标为: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不低于0.25平方米,床位满足全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区(市)、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设施总体布局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以优化提升为主。重点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嵌入式、分设、兼容、合建等建设方式保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地实施;黄岛、城阳、即墨、胶州以新建为主。严格落实“街道(镇)-社区(行政村)”两级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要求,鼓励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平度、莱西结合实际情况,近期以完善中心城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养老院为主。结合城乡人口分布特点,兼顾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要求,科学配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第三部分为机构养老设施规划布局。主要阐述了我市养老机构床位规模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床位规模方面,至规划期末全市共需约15.5万张机构养老床位,其中,社会福利院及护理型养老院两类设施共配置不少于1.9万张,除上述设施外的其他养老院需提供床位约13.6万张。规划布局方面,规划社会福利院11处、护理型养老院29处、其他养老院347处。

  第四部分为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规划指引。主要阐述了我市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村)级养老服务站点建设规划以及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设计要求。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方面,规划街道(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28处,其中,完善提升162处,新增66处。每处中心拥有不少于10张托养床位,签约家庭养老床位100张以上,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每处社区(行政村)级养老服务站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居家社区养老设施设计要求方面,提出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公用部分不应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二层及以上楼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设置老年人用房时应设电梯等9个方面的要求。

  第五部分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议与引导。主要阐述了推进适老化宜居环境建设、加强智慧社区与养老服务有效衔接、营造良好的老龄社会文化环境、创建和申报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相结合,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推进社区物联网建设应用,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强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营造,扩宽老年社会参与通道。

  第六部分为实施措施与政策保障。实施措施主要包括机构养老设施实施措施、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实施措施和设施功能动态优化措施。要求促进规划有效传导,完善规划调整机制,加强控规层面落实,细化地块审批条件。探索养老服务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兼容模式,按规定转换使用功能、复合利用。政策保障主要包括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养结合、推行智慧监管方式、增强存量利用、建立回顾评估机制等。

  三、规划特点

  总的来看,《规划》体现了“六个坚持”的鲜明特点:

  (一)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坚持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托底保障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养老服务基本格局,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

  (二)坚持服务均等、差异引导。推进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常住人口,逐步实现养老服务均等化。着力确保养老基本服务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对独居、高龄、失能失智等重点老年人群的服务能力。加强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实行分类引导,明确差异化指标要求,形成不同等级养老服务设施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格局。

  (三)坚持城乡统筹、补齐短板。强化城市地区优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倾斜扶持,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能力,因地制宜配置符合农民生活习惯的养老服务设施,促进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城乡均衡发展。

  (四)坚持适度前瞻、底线管控。着眼于我市常住老年人口发展趋势,根据预测峰值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总量,预留弹性空间。对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底线管控,通过约束性规划指标明确配置标准。

  (五)坚持优化布局、增存并举。结合区域人口特征和发展导向,引导新增养老服务设施向需求集中区域配置。充分挖掘存量设施和空间,深化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推动存量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推动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向社区和村庄下沉。

  (六)坚持凝聚共识、多规衔接。《规划》紧扣国家和省、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关于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相关政策、标准和口径,确保本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四、下一步安排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按照法定程序,扎实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动态修订《规划》,优化实施质量。一是坚持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定期监测和调度《规划》任务落实情况,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街道(镇),开展《规划》实施示范工作,发挥示范点的突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解决关键难题,推动全局工作。二是坚持重点监测和全面覆盖相结合。突出《规划》实施的重点难点,选取关键性的发展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开展重点监测评估,以点带面推动《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取得全面进步。三是坚持动态监测和定期调度相结合。紧密衔接《规划》任务,健全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实地调研、专题研究、第三方评估等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健全“动态监测——定期调度——中期评估——总结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规划》任务顺利实施、全面实现。

  我们相信,《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哲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是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报道的记者。请问目前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计划怎么推动?谢谢。

  乔先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当前青岛市老年人口204万,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2万多人,按照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的安排,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所谓居家养老服务,就是有社区的平台给居家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做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好街道、社区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养老服务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了〔2019〕32号,我们开始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行了改革,也开始了大面积的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我们在每一个街道,青岛市目前有98个街道办事处,都要建设一处街道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农村每一个镇建设镇级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我们把建设街道中心和建设镇中心任务分别列入了2020和2021年市办实事任务,经过两年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我们现在截止到目前建成136处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些大多都有600-2000平方米,具备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各项服务功能。目前为止通过街道和镇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把养老服务向居民家庭、老人家庭延伸,目前我们已经为青岛市符合条件的愿意接受居家服务的老年人签约服务2.1万人,当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我们的服务设施要越织越密,满足老年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需求,在一个街道建设一处街道中心还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从今年开始,又进一步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设施向社区延伸,今年市政府市办实事绝对在农村100个行政村建设100处农村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在城市社区要完善提升100处城市社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这200处服务站建成以后,会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街道、镇层面向社区、村进一步延伸,随着这100个服务站的进程,相信我们多老年人会就近、就便享受到我们优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谢谢,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齐鲁晚报的记者。我们了解到,去年我省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请问我市采取了哪些活动?社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都有什么要求?设施建好后,将如何运营?谢谢。

  乔先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刚刚介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是关键的因素,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为了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做好,山东省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条例》规定新建的小区要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按照每百户15平方米的标准来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虽然法律有规定,但是法律出台比较滞后也比较晚,落实每百户20平方和每百户15平方的标准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青岛市全面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清查和整治活动,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摸清设施底数、查找问题短板、强化整改落实,到目前为止全市新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率,通过整改已经达到了100%。

  下一步将组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的回头看,逐一开展核查、摸准小区底数,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整改质量,切实把应该配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用于养老服务的过程当中。

  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规定:

  一是老年人居室和老年人休息室不应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开发商往往为了经济效益的考虑,会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规定百户配建20平方,会配建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在市政府发布的明确规定要求不得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在地下室或者是半地下室。

  二是道路系统应保证救护车辆能停靠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且应与建筑的紧急送医通道相连。这一条也在这一版发布的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当中有了明确的要求。

  三是二层及以上楼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设置老年人用房时应设电梯,电梯应为无障碍电梯,且至少1台能容纳担架。

  四是老年人使用的楼梯严禁采用弧形楼梯和螺旋楼梯。

  五是老年人居室和休息室不应与电梯井道、有噪声震动的设备机房相邻布置。

  六是散热器、热水辐射供暖分集水器必须有防止烫伤的保护措施。

  七是同类型功能可考虑合并设置,提倡空间的综合化、多元化利用。

  八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应设有通风设备和通风通道,确保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空间空气清洁;房间和走廊地面要铺设无缝塑胶地板;沐浴室和卫生间地面须铺设防滑地砖,配备安全扶手。要保证水、电、温湿度调节等设施设备齐全。

  九是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省市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与防火减震设计要求。

  在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使用上,我市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9〕32号),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使用作了明确规定。我市在街道和镇建设的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区市民政部门采取招投标或委托运营的方式,选取具有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资质的养老服务企业或组织进行运营,这些要求已经得到了落实。此外,我市将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成为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下设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将原农村幸福院转型成为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下设的村级养老服务站点,统一免费交由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组织运营。通过政府免费提供房屋设施、专业化社会力量连锁化运营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提升了整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水平。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城市发展愿景,专项规划采取了哪些策略和措施?谢谢。

  王天青: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本次规划为了实现城市愿景,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突出了工作的重点:

  一是多措并举,完善养老设施体系。结合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和养老理念、文化观念,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在养老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要求,规划建立了适应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多种养老模式的规划体系。规划中首先是适当扩大机构养老的规模,切实保障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养老院社会托底型养老机构的作用,对失能失智、特困老人的养老托底作用。提倡医养结合的建设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长期护理床位,鼓励100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独立的医务室,建议大型养老机构开设老年病医院;新建的养老设施有条件的可以结合用地,临近医院选址建设,建立医院和养老机构绿色联系通道,形成医养相互补充的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的养老设施;为了发挥好社区的养老设施的作用,推进建立责任医师制度,让责任医师、养老设施、日间照料中心无缝衔接,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做出保障。

  二是科学分区,差异化引领养老设施布局。针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以及西海岸东部老城区,这些区域现状的养老设施比较密集,另外用地紧张、所以布局中,这些区域重点提升现有养老设施的改造,提升服务能级。另外结合老旧小区的改造,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结合现有的公共设施,采用嵌入式、合建式的方式充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体系和容量,对于西海岸新区西部、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城区,这些区域现状的机构性养老设施比较匮乏,另外用地比较充足,所以规划中重点针对这些区域布局新增的规模比较大、品牌比较好、示范作用比较大的大中型养老机构,提高社会托底型养老的能力,同时也落实好镇街、社区两级居家社区养老的设施建设要求,满足市民的居家养老要求。

  乡村地区结合镇街社区生活圈的建设,同时兼顾好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的要求,以镇区主要布置养老院或者是养老设施的建设,村庄主要结合现有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促进、社会参与以及村民互帮等多种手段利用闲置的用房用地建设一种人人参与的养老模式,最终形成“镇有院、村有站、组有点”三级乡村养老体系。

  三是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各级各类养老设施落实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将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养老服务设施,以及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养老院等社会托底型养老设施规模都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保养老设施的用地和空间资源配置。本次规划中将其他的需要独立占地的养老设施的占地规模、床位数、建设指标要求都严格落实传导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于不足占地的养老设施,本次规划明确的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建设规模、服务内容,用于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内容的编制,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天青副院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民政局养老处,电话为:85795582。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