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发布解读(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浏览:122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解读系列发布会的第9场。由市应急局专场发布。

  出席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潘思晓同志;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有先同志;

  市应急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刘培喜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分别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潘局长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情况。

  潘思晓: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向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日前,《青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应急管理事业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

  近年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防”与“救”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一个全新的应急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同时,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们的安全生产水平、应急处置能力与国家、省、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革创新持续改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时代要求,对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编制依据

  《规划》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方面,注重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围绕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全面对标《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与国家、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紧密衔接,确保在方向和目标任务上与国家、省保持高度一致。

  另一方面,注重与我市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严格遵照《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同时加强与发改、林业、城管、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全力构建多灾种应对、多部门协同、跨领域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规划的主要特点

  作为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准确把握思想、目标、布局等基本原则,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

  一是树牢“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二是坚持“党建统领”。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

  三是突出“两大领域”。聚焦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两大领域,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坚持防救结合、科学应对,坚持整体统筹、一体推进。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加强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在风险感知、管控以及应急指挥、救援、保障等方面的应用。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4部分12章节。

  第一、确定了发展目标。《规划》系统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设定了1个总体目标、5个分项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管理水平达到新高度。

  5个分项目标是:

  一是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各类安全风险实现精准识别、整体监测、实时感知、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应急指挥体系高效有序。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灵敏、协同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市、区(市)建成现代化应急指挥平台系统。

  三是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航空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形成立体化应急运输网络,综合应急通信网络保障更加有力。

  四是基层基础建设更加稳固。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演练实战化水平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网格化管理更加规范。

  五是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应急实训基地和科普教育场馆功能进一步完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大幅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

  第二、提出了发展思路。锚定总体目标,聚焦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奋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推动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行业部门监督管理“任务清单”,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在全市凝聚起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二是加强风险防范,提高安全生产能力。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持续深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业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化管理,配齐配强安全总监,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韧性发展,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完善地质、海洋、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全力推进燃气管网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试点,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县、示范社区创建,切实提升基层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初期应急处置等能力。

  四是增强协同联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市、区(市)一体化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全市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发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军作用,推进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快速保障体系。完善预案的定期评估、应急演练和动态更新机制,提升快速应对处置能力。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应急管理智能化。按照“数字青岛”建设统一部署,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字危化”、智慧工业园区建设,在高危行业领域持续实施自动化改造,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推进数字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安全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

  六是推进社会共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构建多元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多元主体参与方式。加大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力度,发动全民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开展应急安全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第三、明确了重点工程。《规划》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目的,从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提升本质安全、强化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强化航空救援能力等方面推出了12大项20小项重点工程项目。

  第四、制定了保障措施。《规划》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发,提出了落实规划的三项保障及推进落实举措。一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聚焦重点,倒排工期,实施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三是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分阶段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推动、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潘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刚才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来自齐鲁法制网的记者。大家都知道,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请问我市安全生产形势如何?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潘思晓: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做好安全工作责任更大、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一年来,我们聚焦聚力防范安全事故,用心用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督导调研和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一体推进,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凝聚合力。坚持全市安全生产“一盘棋”,充分发挥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和行业部门的专业优势,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今年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50个行业部门的401项安全生产任务清单,各个行业部门职责更加清晰,合力更强。

  二是持续加强监管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实施“下沉式”集中执法和区市间异地交叉执法;发挥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的优势,在全市22个行业领域开展了安全生产“大诊断”行动,逐企诊断,一企一策;同时,修订《青岛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加大隐患举报奖励力度,发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截至目前,今年累计排查治理各类隐患27.7万项。

  三是坚持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首先是指导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指导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一线生产工人,把工作生产当中应负的责任清单化,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和奖惩机制。第二是对高危行业和300人以上的企业配齐配强安全总监,专门负责监督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第三是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青岛市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违章行为监督管理办法》,指导企业编制违章行为负面清单,纠正员工不良作业习惯,推动作业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第四是常态化组织开展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了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加强理论考试,加强实操考试,确保这些人员严格按规定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方可持证上岗。第五是严把项目建设安全条件准入关,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和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毫不忪懈奋力备战。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加强日常演练,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物资保障,随时做好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尽最大努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家、省、市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相比,工作中还有一些短板和不足。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安全保障。

  谢谢!

  记者:你好,我是中国报道网的记者。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力度,请问市应急局都推出了哪些便民服企的改革措施?谢谢。

  潘思晓:这个问题请韩局长来回答。

  韩有先: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底线思维,源头管控,当好企业和市民的“店小二”,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办事不求人”服务环境,先后推出“秒批+承诺制”、重点项目“嵌入式”服务等多项改革举措,实现行政审批效率平均提升1倍,大大降低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办事成本。

  今年以来,在市审批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首创推出危险化学品经营“三零e办”服务模式(即零材料、零跑腿、零干预,全程网上办),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预,企业和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数字化服务的红利。截止目前全市677家企业通过“三零e办”模式办理了这项许可。

  “三零e办”服务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创新申报方式,企业市民“零跑腿”。整个申报过程极简化,全部实现网上在线提示性填报和在线承诺,系统自动获取企业营业执照、人员社保、房屋产权等信息,应急预案备案、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材料全部转为内部核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提交材料。

  二是创新审批方式,实现事项“无感批”。将审批过程从“线下”“窗口”搬到“线上”,以短信推送实现到期预警、受理告知、补正提示、办结送达,申请材料自动比对、审查文书自动生成、电子证照自动签章、许可证照快递送达,部分事项实现受理即许可或申报即秒批,让企业和群众在无感体验中完成事项办理。

  三是创新发证方式,电子证照“同认可”。随业务办理系统同步提取关键信息、录入模板、加盖电子签章,形成并发放电子文书和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享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克服传统纸质证照易污损、易遗失、易造假的弊端。持证人获得电子证照后,监管、执法部门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查验证照详细信息。

  四是创新审查方式,强化企业“事后管”。针对“放管服”改革后,审批、监管、执法工作容易脱节错位的问题,建立审批监管双向沟通机制,系统自动将许可信息推送监管部门,监管人员按信息现场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借助许可企业“数字地图”对比分析企业情况,切实发挥“互联网+安全监管”作用,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质量。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聚焦群众满意,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服务环境,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当好人民群众的“店小二”。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观海新闻的记者。刚才提到要加强社会共治,发挥保险机构风险防控作用,构建多元应急管理服务体系。据了解,我市于2020年7月份推出了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请问,现在这项工作的实施情况是怎样的?谢谢!

  潘思晓:这个问题请刘局长回答。

  刘培喜: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是由政府财政出资,为市民在自然灾害和特定意外事故中遭受的损失提供的一种风险保障,是市委市政府在民生领域的重要举措。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19〕74号),《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实施方案》(青应急〔2020〕38号),于2020年7月份全面推行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每年度为全市居民每人及每户分别投保2元,以一家三口为例,一个人2元共6元,加上一户2元共8元。2020年共投入财政资金2183.28万元,由市、区(市)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我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包括6个基本项目,分别是:自然灾害和特定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居民住房倒塌或损坏、因灾造成居民基本生活用品损毁、因灾导致受灾人员饮水困难、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人员伤亡和其他政府认定需救助的事项这6个全省基本保障项目。我市另外增加了灾害公众责任保险、见义勇为、志愿活动、重大恶性案件伤害、踩踏救助、突发灾害应对拓展等6类保险项目。2020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0日保险年度,全市受理报案3361起,已赔付到位2590.8万元,赔付率118.67%。

  为扎实推进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全市灾害救助体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民生灾害保险工作。建立了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信息化管理机制、考核和优胜劣汰机制等,制定了《青岛市民生灾害综合保险防灾减灾费用管理使用办法》《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承保人理赔定损细则》《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承保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规定》等相关文件,确保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高效运转、顺畅实施。

  二是建立民生灾害综合保险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报灾受理效率,完善理赔数据信息,便于灾情分析研究。各承保机构积极完善巨灾协同机制,做到了定人定位定职责,建立大灾绿色理赔服务通道,确保理赔服务快速顺畅。简化理赔流程,建立小额快付、大额预付、紧急费用垫付等快速理赔机制,提高理赔效率。目前小额快付最快30分钟完成赔付。

  三是加强对承保机构和各级灾害信息员的监管。进一步规范灾情核查流程。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服务体系,及时有效做好风险评估、数据统计分析和监督理赔服务质量等工作。做好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绩效评价工作。

  四是加强了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的宣传,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微博等媒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宣传推广,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的重要意义、基本政策、工作程序以及应享受的保险权益。通过深入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升居民整体防范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抓好防灾减灾、案件理赔和宣传服务等工作,加强各级各部门协作,更好发挥保险机制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确保普惠性政策落地落实,提升全市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谢谢大家!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鲁网的记者。刚才《规划》中提到,要完成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撑。据我了解,这项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自然灾害摸底调查,能不能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谢谢。

  潘思晓:请刘局长介绍一下。

  刘培喜: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首先介绍一下这个任务的背景。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发表了重要讲话,部署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作为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的核心工作,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突出特点,通过普查摸清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客观认识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为推进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我市从承接这个任务以来,普查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五大项任务”。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开展普查,摸清我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这是我们的总体目标。

  五大项任务即:

  一是开展主要灾害调查,查明我市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要素及其危险性信息。

  二是开展承灾体调查,获取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

  三是开展历史灾害调查,收集我市年度、重大等历史灾害信息。

  四是开展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摸清市和区(市)各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情况。

  五是开展重点隐患调查,收集地震、洪水、海洋、森林火灾等灾害重点隐患数据信息。

  自开展这项任务以来,我市坚持高站位、细谋划、强举措,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普查各项工作落实。崂山区作为全国122个首批普查试点县之一,于2021年2月圆满完成了32类84项普查试点调查任务,向国务院普查办汇交数据成果24万余条,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风险普查“崂山路径”。在积极推广崂山区全国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市普查办通过抓实“四个强化”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调查和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系统承灾体调查以及历史灾害、减灾能力、重点隐患调查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调查数据已汇交至省级行业部门开展质检核查;房屋建筑、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为高质量开展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普查体系。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2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级层面建立了“1+9+26”(即1个市普查办+9个工作专班+26个参与部门)普查组织体系,形成了市县两级贯通、各级普查办牵头协调、行业部门联动的普查工作体系。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夯实普查工作基础。发挥市普查办统筹协调作用,压紧压实区(市)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级重点任务承担部门牵头责任和统战、民政、教育、卫健等其他部门协同责任,形成统分结合、协同作战的普查工作格局。持续优化普查方案,组织8个重点任务承担部门统一编制市级普查方案,对10个区市方案进行了统一审核把关,解决了市县两级普查“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宣传发动,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是强化督查督办,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市普查办不断完善统筹调度、协调联动、保密管理等工作机制,建立了“普查方案导引、工作机制推动”的普查实施模式。坚持系统思维,强化质量管控,采取“周调度、每半月通报”等方式,推动普查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普查任务按期完成。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做好督导指导,全面完成好调查收尾工作。二是压紧压实责任,加强质量把关,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三是加强探索研究,抓实成果应用,进一步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应急局,联系电话:85913647。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我们和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共同推出了青岛市“十四五”专项规划解读系列发布会,自9月份开始以来,我们陆续举办了9场,今天也是最后一场。我们共解读了青岛市专项规划25个,9位局长一把手和25位副局级领导来到我们的发布厅发布解读政策,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各位媒体朋友们的积极参会和大力报道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希望在专项规划所擘画的宏伟蓝图的引领下,青岛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更加乘风破浪,更加美好。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解读系列发布会的第9场。由市应急局专场发布。

  出席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潘思晓同志;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有先同志;

  市应急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刘培喜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分别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潘局长介绍《青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情况。

  潘思晓: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向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日前,《青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应急管理事业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

  近年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防”与“救”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一个全新的应急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同时,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们的安全生产水平、应急处置能力与国家、省、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革创新持续改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时代要求,对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编制依据

  《规划》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方面,注重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围绕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全面对标《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与国家、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紧密衔接,确保在方向和目标任务上与国家、省保持高度一致。

  另一方面,注重与我市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严格遵照《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同时加强与发改、林业、城管、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全力构建多灾种应对、多部门协同、跨领域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规划的主要特点

  作为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准确把握思想、目标、布局等基本原则,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

  一是树牢“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二是坚持“党建统领”。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

  三是突出“两大领域”。聚焦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两大领域,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坚持防救结合、科学应对,坚持整体统筹、一体推进。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加强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在风险感知、管控以及应急指挥、救援、保障等方面的应用。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4部分12章节。

  第一、确定了发展目标。《规划》系统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设定了1个总体目标、5个分项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管理水平达到新高度。

  5个分项目标是:

  一是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各类安全风险实现精准识别、整体监测、实时感知、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应急指挥体系高效有序。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灵敏、协同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市、区(市)建成现代化应急指挥平台系统。

  三是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航空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形成立体化应急运输网络,综合应急通信网络保障更加有力。

  四是基层基础建设更加稳固。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演练实战化水平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网格化管理更加规范。

  五是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应急实训基地和科普教育场馆功能进一步完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大幅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

  第二、提出了发展思路。锚定总体目标,聚焦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奋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推动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行业部门监督管理“任务清单”,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在全市凝聚起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二是加强风险防范,提高安全生产能力。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持续深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业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化管理,配齐配强安全总监,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韧性发展,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完善地质、海洋、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全力推进燃气管网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试点,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县、示范社区创建,切实提升基层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初期应急处置等能力。

  四是增强协同联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市、区(市)一体化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全市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发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军作用,推进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快速保障体系。完善预案的定期评估、应急演练和动态更新机制,提升快速应对处置能力。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应急管理智能化。按照“数字青岛”建设统一部署,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字危化”、智慧工业园区建设,在高危行业领域持续实施自动化改造,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推进数字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安全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

  六是推进社会共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构建多元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多元主体参与方式。加大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力度,发动全民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开展应急安全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第三、明确了重点工程。《规划》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目的,从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提升本质安全、强化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强化航空救援能力等方面推出了12大项20小项重点工程项目。

  第四、制定了保障措施。《规划》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发,提出了落实规划的三项保障及推进落实举措。一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聚焦重点,倒排工期,实施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三是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分阶段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推动、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潘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刚才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来自齐鲁法制网的记者。大家都知道,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请问我市安全生产形势如何?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潘思晓: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做好安全工作责任更大、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一年来,我们聚焦聚力防范安全事故,用心用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督导调研和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一体推进,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凝聚合力。坚持全市安全生产“一盘棋”,充分发挥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和行业部门的专业优势,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今年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50个行业部门的401项安全生产任务清单,各个行业部门职责更加清晰,合力更强。

  二是持续加强监管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实施“下沉式”集中执法和区市间异地交叉执法;发挥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的优势,在全市22个行业领域开展了安全生产“大诊断”行动,逐企诊断,一企一策;同时,修订《青岛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加大隐患举报奖励力度,发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截至目前,今年累计排查治理各类隐患27.7万项。

  三是坚持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首先是指导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指导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一线生产工人,把工作生产当中应负的责任清单化,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和奖惩机制。第二是对高危行业和300人以上的企业配齐配强安全总监,专门负责监督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第三是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青岛市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违章行为监督管理办法》,指导企业编制违章行为负面清单,纠正员工不良作业习惯,推动作业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第四是常态化组织开展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了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加强理论考试,加强实操考试,确保这些人员严格按规定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方可持证上岗。第五是严把项目建设安全条件准入关,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和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毫不忪懈奋力备战。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加强日常演练,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物资保障,随时做好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尽最大努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家、省、市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相比,工作中还有一些短板和不足。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安全保障。

  谢谢!

  记者:你好,我是中国报道网的记者。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力度,请问市应急局都推出了哪些便民服企的改革措施?谢谢。

  潘思晓:这个问题请韩局长来回答。

  韩有先: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底线思维,源头管控,当好企业和市民的“店小二”,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办事不求人”服务环境,先后推出“秒批+承诺制”、重点项目“嵌入式”服务等多项改革举措,实现行政审批效率平均提升1倍,大大降低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办事成本。

  今年以来,在市审批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首创推出危险化学品经营“三零e办”服务模式(即零材料、零跑腿、零干预,全程网上办),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预,企业和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数字化服务的红利。截止目前全市677家企业通过“三零e办”模式办理了这项许可。

  “三零e办”服务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创新申报方式,企业市民“零跑腿”。整个申报过程极简化,全部实现网上在线提示性填报和在线承诺,系统自动获取企业营业执照、人员社保、房屋产权等信息,应急预案备案、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材料全部转为内部核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提交材料。

  二是创新审批方式,实现事项“无感批”。将审批过程从“线下”“窗口”搬到“线上”,以短信推送实现到期预警、受理告知、补正提示、办结送达,申请材料自动比对、审查文书自动生成、电子证照自动签章、许可证照快递送达,部分事项实现受理即许可或申报即秒批,让企业和群众在无感体验中完成事项办理。

  三是创新发证方式,电子证照“同认可”。随业务办理系统同步提取关键信息、录入模板、加盖电子签章,形成并发放电子文书和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享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克服传统纸质证照易污损、易遗失、易造假的弊端。持证人获得电子证照后,监管、执法部门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查验证照详细信息。

  四是创新审查方式,强化企业“事后管”。针对“放管服”改革后,审批、监管、执法工作容易脱节错位的问题,建立审批监管双向沟通机制,系统自动将许可信息推送监管部门,监管人员按信息现场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借助许可企业“数字地图”对比分析企业情况,切实发挥“互联网+安全监管”作用,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质量。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聚焦群众满意,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服务环境,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当好人民群众的“店小二”。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观海新闻的记者。刚才提到要加强社会共治,发挥保险机构风险防控作用,构建多元应急管理服务体系。据了解,我市于2020年7月份推出了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请问,现在这项工作的实施情况是怎样的?谢谢!

  潘思晓:这个问题请刘局长回答。

  刘培喜: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是由政府财政出资,为市民在自然灾害和特定意外事故中遭受的损失提供的一种风险保障,是市委市政府在民生领域的重要举措。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19〕74号),《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实施方案》(青应急〔2020〕38号),于2020年7月份全面推行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每年度为全市居民每人及每户分别投保2元,以一家三口为例,一个人2元共6元,加上一户2元共8元。2020年共投入财政资金2183.28万元,由市、区(市)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我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包括6个基本项目,分别是:自然灾害和特定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居民住房倒塌或损坏、因灾造成居民基本生活用品损毁、因灾导致受灾人员饮水困难、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人员伤亡和其他政府认定需救助的事项这6个全省基本保障项目。我市另外增加了灾害公众责任保险、见义勇为、志愿活动、重大恶性案件伤害、踩踏救助、突发灾害应对拓展等6类保险项目。2020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0日保险年度,全市受理报案3361起,已赔付到位2590.8万元,赔付率118.67%。

  为扎实推进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全市灾害救助体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民生灾害保险工作。建立了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信息化管理机制、考核和优胜劣汰机制等,制定了《青岛市民生灾害综合保险防灾减灾费用管理使用办法》《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承保人理赔定损细则》《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承保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规定》等相关文件,确保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高效运转、顺畅实施。

  二是建立民生灾害综合保险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报灾受理效率,完善理赔数据信息,便于灾情分析研究。各承保机构积极完善巨灾协同机制,做到了定人定位定职责,建立大灾绿色理赔服务通道,确保理赔服务快速顺畅。简化理赔流程,建立小额快付、大额预付、紧急费用垫付等快速理赔机制,提高理赔效率。目前小额快付最快30分钟完成赔付。

  三是加强对承保机构和各级灾害信息员的监管。进一步规范灾情核查流程。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服务体系,及时有效做好风险评估、数据统计分析和监督理赔服务质量等工作。做好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绩效评价工作。

  四是加强了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的宣传,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微博等媒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宣传推广,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的重要意义、基本政策、工作程序以及应享受的保险权益。通过深入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升居民整体防范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青岛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抓好防灾减灾、案件理赔和宣传服务等工作,加强各级各部门协作,更好发挥保险机制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确保普惠性政策落地落实,提升全市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谢谢大家!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鲁网的记者。刚才《规划》中提到,要完成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撑。据我了解,这项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自然灾害摸底调查,能不能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谢谢。

  潘思晓:请刘局长介绍一下。

  刘培喜: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首先介绍一下这个任务的背景。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发表了重要讲话,部署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作为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的核心工作,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突出特点,通过普查摸清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客观认识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为推进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我市从承接这个任务以来,普查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五大项任务”。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开展普查,摸清我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这是我们的总体目标。

  五大项任务即:

  一是开展主要灾害调查,查明我市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要素及其危险性信息。

  二是开展承灾体调查,获取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

  三是开展历史灾害调查,收集我市年度、重大等历史灾害信息。

  四是开展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摸清市和区(市)各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情况。

  五是开展重点隐患调查,收集地震、洪水、海洋、森林火灾等灾害重点隐患数据信息。

  自开展这项任务以来,我市坚持高站位、细谋划、强举措,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普查各项工作落实。崂山区作为全国122个首批普查试点县之一,于2021年2月圆满完成了32类84项普查试点调查任务,向国务院普查办汇交数据成果24万余条,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风险普查“崂山路径”。在积极推广崂山区全国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市普查办通过抓实“四个强化”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调查和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系统承灾体调查以及历史灾害、减灾能力、重点隐患调查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调查数据已汇交至省级行业部门开展质检核查;房屋建筑、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为高质量开展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普查体系。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2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级层面建立了“1+9+26”(即1个市普查办+9个工作专班+26个参与部门)普查组织体系,形成了市县两级贯通、各级普查办牵头协调、行业部门联动的普查工作体系。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夯实普查工作基础。发挥市普查办统筹协调作用,压紧压实区(市)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级重点任务承担部门牵头责任和统战、民政、教育、卫健等其他部门协同责任,形成统分结合、协同作战的普查工作格局。持续优化普查方案,组织8个重点任务承担部门统一编制市级普查方案,对10个区市方案进行了统一审核把关,解决了市县两级普查“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宣传发动,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是强化督查督办,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市普查办不断完善统筹调度、协调联动、保密管理等工作机制,建立了“普查方案导引、工作机制推动”的普查实施模式。坚持系统思维,强化质量管控,采取“周调度、每半月通报”等方式,推动普查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普查任务按期完成。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做好督导指导,全面完成好调查收尾工作。二是压紧压实责任,加强质量把关,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三是加强探索研究,抓实成果应用,进一步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应急局,联系电话:85913647。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我们和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共同推出了青岛市“十四五”专项规划解读系列发布会,自9月份开始以来,我们陆续举办了9场,今天也是最后一场。我们共解读了青岛市专项规划25个,9位局长一把手和25位副局级领导来到我们的发布厅发布解读政策,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各位媒体朋友们的积极参会和大力报道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希望在专项规划所擘画的宏伟蓝图的引领下,青岛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更加乘风破浪,更加美好。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可以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