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创新开展农民培训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94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青岛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狠抓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养水平,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育了一支本领高、素质好、战斗力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为向大家介绍我市农民教育培训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本场发布会,特别邀请到了: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徐振峰先生

  青岛市瑞草原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吴连英女士

  青岛市农民培训教师王伦世先生

  农民学员、青岛九龙山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春花女士

  欢迎4位发布人来到发布现场,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徐振峰先生介绍我市农民教育培训情况,有请。

  徐振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青岛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这一主题进行发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今年以来,青岛市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把其办成服务农民群众的贴心事、暖心事、满意事,办成政府的放心事。青岛市政府连续8年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市办实事,今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800多万元,培训农民2.4万多人,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培训农民16万多人,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一、筑牢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主动适应农业科技进步所需,不断创优培训环境,推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一)打造过硬的培训机构。发挥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驻青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优质资源,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多方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培训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6处,农民田间学校160处,青岛东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评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优秀培训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即墨区引入竞争机制,按照产业振兴、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果茶花卉等专业,竞标确定了5大培训机构实施培训,培训的专业性更强、内容更精准。

  (二)锻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是组建“处长宣讲团”,组织局机关18名处长,搭建乡村振兴政策理论宣讲平台,年度所有培训班都由主管业务处主要负责人讲授第一课,全年共授课48个班次。二是建设“专家讲师团”,从全国各地选聘理论基础扎实、授课水平高、指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500余名农业专家教授和的10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讲师团”,讲授新知识,传授新技术。胶州市农广校教师高兴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手机在农业植保、农田灌溉、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培训,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数十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通过提升农民的“手机+智慧农业”应用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三是建设“传帮带师傅团”,把全市1万余名乡村种植、养殖、农机、农艺、营销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组织起来,传授绝艺、推广绝技。平度市“田秀才”王伦世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2021年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

  (三)强化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组织专家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电话访谈、入户指导、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学员发展产业提供坚强的后盾。主要采取三种指导模式:对规模较大、专业性强的种养殖户带头人,安排专家“一对一”指导;对同一区域学员的不同需求,组织多个专家开展“多对一”指导;对不同区域学员的共性需求,组织专家进行“一对多”指导。今年跟踪指导农业生产10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100%。

  二、优化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遵循农业生产规律,坚持“三贴近”原则,推进培训方式灵活多元。

  (一)按需培训,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组织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区市、乡镇街道、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户走访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微信小程序,电话咨询和填写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培训时间、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和意见。按照贴近农业发展实际、贴近农村时令需求、贴近农民实际需要的“三贴近”原则,针对农民渴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急”“需”“难”等问题,今年共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26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平度市学员侯元江获得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资助项目。

  (二)分类培训, 培训效果“精准有效”。一是举办“带头人班”,针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业园区负责人等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现代农业人才,开展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培训,将课堂搬到浙江、江苏、上海等先进发达省市,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服务能力,共计培育农民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和行业“带头人”3400余人。二是举办“主体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典型介绍、案例教学、模拟训练、观摩研讨、实践指导等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生产技能。莱西市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今年举办无人机飞防、化肥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户5000余人。三是举办“特色班”,针对返乡创业创新群体不断壮大、女性从事农业生产比例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理念不断更新等现状,组织开展返乡创业班、妇女班、党支部书记班等专业特色班8期,培训400余人。

  (三)线上培训,把培训课堂接入“云端”。丰富线上学习资源,加强培训课件建设,制作《青岛市农业主推技术模式汇编》《小麦条锈病认知与防治》等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农业农村部云上智农在线教育平台、央视频手机直播平台等在线发布,实现了农民线上学习、互动、咨询。利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建设的“农民培训云直播”平台,开展设施番茄、食用菌、草莓种植和绿色农业、安全生产等直播活动,访问量达2.7万人次。利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情系三农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信息,并将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等农业新技术直接推送到农民手机上,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政策信息、农业技术、经营管理、防灾减灾等知识,全面提升了培训时效。

  三、搭建农民才能施展平台

  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为农民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让参训农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搭建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推动新技术落地开花。今年全市共发布涵盖粮食、蔬菜、畜牧、农机等新技术30项,其中,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创新研发的“畜禽养殖源头减排和异味除臭等关键技术”在全省推广。作为新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参训农民在专家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提高科学种养技能水平,将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粮油等生产中,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推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胶州市学员张居波采用工厂化技术种植胶州大白菜,每亩用种由传统露地直播的4.5万粒降到3000粒,并开展“耕、种、管”等标准化机械生产,每亩节本增效300元。

  (二)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服务惠及千万农户。着力打造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示范体系、试点体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600余家、农民合作社1.8万家、家庭农场2.2万家。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通过参加培训,吸引入社农户42.5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20多万户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市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3%,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节约农业成本2亿多元。胶州市学员朱梅楠作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范,创新发展“滴滴打药”新的植保服务模式,今年已组织200余名植保无人机操作手,为7000多户农民开展农作物飞防300余万亩。

  (三)搭建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精品园区建设,在全市布局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15个产业强镇和30个田园综合体,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中,为参训学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学员们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经营管理新招,成为创业能人、致富能手。全市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元,同比增长11.6%。莱西市学员耿琪超,把学到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创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果蔬种植产业化模式,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建成胶东半岛地区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15万吨,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今年出口创收2亿多元。

  我的新闻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徐振峰先生的发布。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下午好,我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的记者。刚才农业农村局发布中提到全市建了160个农民田间学校,这些学校是怎么开展培训农民的?现在的培训效果怎么样?谢谢。

  徐振峰: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今天我们在场的刚好有田间学校的校长,坐在我旁边的就是瑞草园农民田间学校的校长吴连英,这个问题由吴校长回答。

  吴连英: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对我们的关心,下面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是青岛瑞草园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吴连英。我通过参加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民培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也深深认识到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我非常想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农民,所以于2016年创办了这个学校。这张图片是我带领我们的学员在沂源神农药谷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多年来,我们一共开办了60多期培训班,让3000多名农民受益;组织研学活动300多次,参与活动3万多人,成为农民成才的摇篮。

  一、整合资源,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好学校必须先有好老师。我们三管齐下,建立师资库,根据培训计划搭配班级培训老师。一是从科研院所里找,对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聘请了泰山学者丁兆堂教授等10多名不同专业的30多名教师;这张图片就是青岛农大泰山学者丁兆堂教授给我们授课。二是从实践基地里找,对接全省50多个基地,聘请不同领域的实践专家80多名;三是从“田秀才”里找,针对农民生产需求,聘请农业生产一线“土专家”20多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建起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实践经验丰富教师队伍,满足了教学需要。这张图片是即墨当地植保专家现场给学员解答问题;这张照片是学员在茶园田间进行指导。

  二、按需培训,满足农民多样化培训要求。

  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各乡镇不同产业和农民培训的不同需求,设置了粮油作物栽培、食用菌栽培加工、果茶生产加工、设施农业建设等10多个专业课程;提供了青岛农大潘庆杰院长的《畜牧养殖业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突破》等25门精选课程,供学员们挑选。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交流互动环节,学员可把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老师现场答疑、帮助解决问题。我们还设置了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如,解读农业废弃物包装回收利用处理办法,增强农民法制意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培训服务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考虑到学员住的比较分散和偏远,每次我们都租赁车况良好的大巴车挨个村庄接送学员,解除培训后顾之忧。这是我们代课老师和大巴车一起接送学员的照片。

  三、实践培训,组织学员外出开阔眼界。

  我们采取理论学习+基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我们自己现在有320亩的集茶叶研发、种苗繁育、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实践基地,可同步进行课堂教学和田间实践。这个视频是我们在日照茶园带领学员进行参观学习。另外,按照产业好、产品好、理念好、管理好、模式好的标准,还在省内淄博、泰安、潍坊等地区挑选了52个实训基地,涉及种植、销售、产业融合、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组织学员前去参观学习,聘请老师对每一个基地进行详细讲解,使学员能学到生产经营新理念、新技术和致富新经验。如到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学习红色教育与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经验。这张图片是我们的学员在参观临沂朱彦夫红色教育基地。

  今后,我们要主动适应农业科技进步,通过培训为更多农民带去最新实用技术,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谢谢大家!我的回答到此结束。

  主持人:感谢吴校长图文并茂的解答,接下来请继续提问。

  记者:王伦世老师好!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农民学习需求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接受学习能力也不同,请问您是怎么跟农民沟通、进行差别化教学确保参训农民受益的?谢谢。

  王伦世:谢谢您的提问,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是来自平度的农民培训教师王伦世,同时,也是中央农广校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山东省农广校、青岛市农广校的兼职老师,青岛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等等,2020年还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的光荣称号。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青岛田野飘香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从事农业生产、培训,技术传授近30年了。这是我农业劳动生产、获得农业技术和农技传播的30年,也是我通过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的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和师资培训,一步一步由农民成长为一名老师的30年,这些年来,我先后参加了全国、全省、青岛市农民培训班200多次,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作为一名农民教育培训老师是怎样开展教育培训的,我分四个方面:

  一是课堂特色教学: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课件、实物、板书绘画等教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互动式的方式进行授课,深受农民欢迎每年平均为农民上课60多天,300多个课时,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800多人次,使大批农民受益。这是我在为农民培训的场景。

  二是田地里现场传授技术。随时随地把田间作为课堂,现场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给农民,这些年来,通过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业技术培训的授课工作,推广种植业新技术320余项、新品种158种;预报、预防蔬菜病虫害10万多亩;这是我在平度仁兆洋葱地里给农民解决农害问题。提供农业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6000人次。帮助学员推广订单农业,签订定单2000余份。这是我在田间指导学员的视频。

  三是“微信圈”里跟踪服务:在青岛、平度等组织部门和南村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建立了“王伦世农技服务工作室”网站和服务热线,共接到3000余个热线电话,为群众解决了近2000多个技术问题。为了更多更远的菜农学到实用技术,我建立了QQ群、微信群、网站等,微信朋友圈有2000多位好友,最多的就是农民朋友,我的学员种菜出现问题,将照片或者诗篇发过来,远程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我的指导下,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大棚蔬菜种植户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

  四是线上传播技术

  作为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山东乡村广播12396科技热线栏目,平度电视台《田园风》的做客专家,通过电视和电台为成千上万的农民传授了技术;这是我做直播的图片。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知识,加入全国40多个农业技术咨询微信群,通过手机为农民免费解答技术难题。现在我还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为农民群众传授农业技术。

  今后我想努力把农民培训的课程讲得更好,使更多的农民受益,为青岛市的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我的回答完毕。

  主持人:感谢王老师,视频让我们意犹未尽,下面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我是来自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培训效果好不好,参加培训的农民最有发言权。看到今天来了一位女学员,请您谈谈学习后的收获好吗?谢谢。

  李春花:感谢您的提问。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对我们的关心,下面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是通过参加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民培训成长起来的新农人李春花。通过学习,让自己懂得新知识、新技术,懂经营,还做起了直播销售,我把新技术、新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从而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得了一个“春花庄主”的雅号。

  我们合作社基地种植面积有2000多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果花生,这个水果花生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还少油、胶州的白菜全国闻名。建设21个现代冬暖式大棚,种植西红柿、草莓、中华麒麟果桑等50亩,建起“九龙山生态采摘园”研学基地,今年销售收入800万元。

  下面,我分享一下在参加培训后,我们在生产中的三个小片段。

  一是把原来的废弃物变成了作物喜爱的有机肥,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参加农民技能培训班后,学会了堆肥技术,利用家禽粪便和西红柿、玉米等秸秆进行混合,加菌种做成堆肥施到地里,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把地养肥了,再加上使用秸秆生物热气肥技术,种植的草莓上市早、个头大、口感好,增产达到10%以上。目前此技术已经推广到100多户的500多个大棚。下面请大家看看我们的堆肥视频。

  二是用熊峰授粉技术代替了原来的人工授粉,保持了西红柿的原汁原味。大家来看看我们的熊蜂授粉。

  这是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会的技术,运用熊峰授粉技术种植西红柿,西红柿一般是2个多月的授粉期,1亩地能由原来人工授粉成本的2000多元减少到400多元,亩产量高达1.2万斤,而且还能保持西红柿的原生态口味,颗颗带种,粒粒饱满。

  三是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马铃薯,增加了经济效益,我们大棚里的马铃薯,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因为做好了温度控制,能赶上春节上市,成为青岛地区上市最早的马铃薯,预计亩产3000斤,每斤售价8元钱。

  下一步,我将不断地通过培训,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把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带领更多的人实现共同富裕。

  感谢大家!我就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感谢“春花庄主”李女士的回答。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联系电话为:66999631。

  我们常说“授人玫瑰,芳香满园”。今天的发布会形式十分新颖,三位发布人带来的短视频和图片让发布会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彩,会前精心策划的展览、讲解、演示、品鉴,让我们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结出的丰硕成果,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接下来请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三农”,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青岛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狠抓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养水平,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育了一支本领高、素质好、战斗力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为向大家介绍我市农民教育培训相关情况,今天召开本场发布会,特别邀请到了: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徐振峰先生

  青岛市瑞草原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吴连英女士

  青岛市农民培训教师王伦世先生

  农民学员、青岛九龙山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春花女士

  欢迎4位发布人来到发布现场,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徐振峰先生介绍我市农民教育培训情况,有请。

  徐振峰: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青岛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这一主题进行发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今年以来,青岛市创新开展农民培训,把其办成服务农民群众的贴心事、暖心事、满意事,办成政府的放心事。青岛市政府连续8年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市办实事,今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800多万元,培训农民2.4万多人,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培训农民16万多人,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一、筑牢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主动适应农业科技进步所需,不断创优培训环境,推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一)打造过硬的培训机构。发挥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驻青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优质资源,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多方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培训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6处,农民田间学校160处,青岛东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评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优秀培训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即墨区引入竞争机制,按照产业振兴、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果茶花卉等专业,竞标确定了5大培训机构实施培训,培训的专业性更强、内容更精准。

  (二)锻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是组建“处长宣讲团”,组织局机关18名处长,搭建乡村振兴政策理论宣讲平台,年度所有培训班都由主管业务处主要负责人讲授第一课,全年共授课48个班次。二是建设“专家讲师团”,从全国各地选聘理论基础扎实、授课水平高、指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500余名农业专家教授和的10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讲师团”,讲授新知识,传授新技术。胶州市农广校教师高兴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手机在农业植保、农田灌溉、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培训,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数十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通过提升农民的“手机+智慧农业”应用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三是建设“传帮带师傅团”,把全市1万余名乡村种植、养殖、农机、农艺、营销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组织起来,传授绝艺、推广绝技。平度市“田秀才”王伦世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2021年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

  (三)强化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组织专家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电话访谈、入户指导、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学员发展产业提供坚强的后盾。主要采取三种指导模式:对规模较大、专业性强的种养殖户带头人,安排专家“一对一”指导;对同一区域学员的不同需求,组织多个专家开展“多对一”指导;对不同区域学员的共性需求,组织专家进行“一对多”指导。今年跟踪指导农业生产10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100%。

  二、优化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遵循农业生产规律,坚持“三贴近”原则,推进培训方式灵活多元。

  (一)按需培训,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组织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区市、乡镇街道、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户走访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微信小程序,电话咨询和填写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培训时间、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和意见。按照贴近农业发展实际、贴近农村时令需求、贴近农民实际需要的“三贴近”原则,针对农民渴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急”“需”“难”等问题,今年共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26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平度市学员侯元江获得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资助项目。

  (二)分类培训, 培训效果“精准有效”。一是举办“带头人班”,针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业园区负责人等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现代农业人才,开展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培训,将课堂搬到浙江、江苏、上海等先进发达省市,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服务能力,共计培育农民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和行业“带头人”3400余人。二是举办“主体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典型介绍、案例教学、模拟训练、观摩研讨、实践指导等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生产技能。莱西市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今年举办无人机飞防、化肥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户5000余人。三是举办“特色班”,针对返乡创业创新群体不断壮大、女性从事农业生产比例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理念不断更新等现状,组织开展返乡创业班、妇女班、党支部书记班等专业特色班8期,培训400余人。

  (三)线上培训,把培训课堂接入“云端”。丰富线上学习资源,加强培训课件建设,制作《青岛市农业主推技术模式汇编》《小麦条锈病认知与防治》等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农业农村部云上智农在线教育平台、央视频手机直播平台等在线发布,实现了农民线上学习、互动、咨询。利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建设的“农民培训云直播”平台,开展设施番茄、食用菌、草莓种植和绿色农业、安全生产等直播活动,访问量达2.7万人次。利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情系三农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信息,并将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等农业新技术直接推送到农民手机上,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政策信息、农业技术、经营管理、防灾减灾等知识,全面提升了培训时效。

  三、搭建农民才能施展平台

  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为农民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让参训农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搭建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推动新技术落地开花。今年全市共发布涵盖粮食、蔬菜、畜牧、农机等新技术30项,其中,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创新研发的“畜禽养殖源头减排和异味除臭等关键技术”在全省推广。作为新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参训农民在专家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提高科学种养技能水平,将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粮油等生产中,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推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胶州市学员张居波采用工厂化技术种植胶州大白菜,每亩用种由传统露地直播的4.5万粒降到3000粒,并开展“耕、种、管”等标准化机械生产,每亩节本增效300元。

  (二)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服务惠及千万农户。着力打造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示范体系、试点体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600余家、农民合作社1.8万家、家庭农场2.2万家。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通过参加培训,吸引入社农户42.5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20多万户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市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3%,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节约农业成本2亿多元。胶州市学员朱梅楠作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范,创新发展“滴滴打药”新的植保服务模式,今年已组织200余名植保无人机操作手,为7000多户农民开展农作物飞防300余万亩。

  (三)搭建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精品园区建设,在全市布局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15个产业强镇和30个田园综合体,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中,为参训学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学员们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经营管理新招,成为创业能人、致富能手。全市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元,同比增长11.6%。莱西市学员耿琪超,把学到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创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果蔬种植产业化模式,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建成胶东半岛地区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15万吨,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今年出口创收2亿多元。

  我的新闻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徐振峰先生的发布。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下午好,我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的记者。刚才农业农村局发布中提到全市建了160个农民田间学校,这些学校是怎么开展培训农民的?现在的培训效果怎么样?谢谢。

  徐振峰: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今天我们在场的刚好有田间学校的校长,坐在我旁边的就是瑞草园农民田间学校的校长吴连英,这个问题由吴校长回答。

  吴连英: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对我们的关心,下面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是青岛瑞草园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吴连英。我通过参加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民培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也深深认识到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我非常想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农民,所以于2016年创办了这个学校。这张图片是我带领我们的学员在沂源神农药谷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多年来,我们一共开办了60多期培训班,让3000多名农民受益;组织研学活动300多次,参与活动3万多人,成为农民成才的摇篮。

  一、整合资源,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好学校必须先有好老师。我们三管齐下,建立师资库,根据培训计划搭配班级培训老师。一是从科研院所里找,对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聘请了泰山学者丁兆堂教授等10多名不同专业的30多名教师;这张图片就是青岛农大泰山学者丁兆堂教授给我们授课。二是从实践基地里找,对接全省50多个基地,聘请不同领域的实践专家80多名;三是从“田秀才”里找,针对农民生产需求,聘请农业生产一线“土专家”20多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建起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实践经验丰富教师队伍,满足了教学需要。这张图片是即墨当地植保专家现场给学员解答问题;这张照片是学员在茶园田间进行指导。

  二、按需培训,满足农民多样化培训要求。

  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各乡镇不同产业和农民培训的不同需求,设置了粮油作物栽培、食用菌栽培加工、果茶生产加工、设施农业建设等10多个专业课程;提供了青岛农大潘庆杰院长的《畜牧养殖业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突破》等25门精选课程,供学员们挑选。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交流互动环节,学员可把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老师现场答疑、帮助解决问题。我们还设置了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如,解读农业废弃物包装回收利用处理办法,增强农民法制意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培训服务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考虑到学员住的比较分散和偏远,每次我们都租赁车况良好的大巴车挨个村庄接送学员,解除培训后顾之忧。这是我们代课老师和大巴车一起接送学员的照片。

  三、实践培训,组织学员外出开阔眼界。

  我们采取理论学习+基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我们自己现在有320亩的集茶叶研发、种苗繁育、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实践基地,可同步进行课堂教学和田间实践。这个视频是我们在日照茶园带领学员进行参观学习。另外,按照产业好、产品好、理念好、管理好、模式好的标准,还在省内淄博、泰安、潍坊等地区挑选了52个实训基地,涉及种植、销售、产业融合、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组织学员前去参观学习,聘请老师对每一个基地进行详细讲解,使学员能学到生产经营新理念、新技术和致富新经验。如到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学习红色教育与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经验。这张图片是我们的学员在参观临沂朱彦夫红色教育基地。

  今后,我们要主动适应农业科技进步,通过培训为更多农民带去最新实用技术,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谢谢大家!我的回答到此结束。

  主持人:感谢吴校长图文并茂的解答,接下来请继续提问。

  记者:王伦世老师好!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农民学习需求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接受学习能力也不同,请问您是怎么跟农民沟通、进行差别化教学确保参训农民受益的?谢谢。

  王伦世:谢谢您的提问,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是来自平度的农民培训教师王伦世,同时,也是中央农广校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山东省农广校、青岛市农广校的兼职老师,青岛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等等,2020年还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的光荣称号。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青岛田野飘香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从事农业生产、培训,技术传授近30年了。这是我农业劳动生产、获得农业技术和农技传播的30年,也是我通过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的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和师资培训,一步一步由农民成长为一名老师的30年,这些年来,我先后参加了全国、全省、青岛市农民培训班200多次,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作为一名农民教育培训老师是怎样开展教育培训的,我分四个方面:

  一是课堂特色教学: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课件、实物、板书绘画等教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互动式的方式进行授课,深受农民欢迎每年平均为农民上课60多天,300多个课时,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800多人次,使大批农民受益。这是我在为农民培训的场景。

  二是田地里现场传授技术。随时随地把田间作为课堂,现场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给农民,这些年来,通过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业技术培训的授课工作,推广种植业新技术320余项、新品种158种;预报、预防蔬菜病虫害10万多亩;这是我在平度仁兆洋葱地里给农民解决农害问题。提供农业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6000人次。帮助学员推广订单农业,签订定单2000余份。这是我在田间指导学员的视频。

  三是“微信圈”里跟踪服务:在青岛、平度等组织部门和南村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建立了“王伦世农技服务工作室”网站和服务热线,共接到3000余个热线电话,为群众解决了近2000多个技术问题。为了更多更远的菜农学到实用技术,我建立了QQ群、微信群、网站等,微信朋友圈有2000多位好友,最多的就是农民朋友,我的学员种菜出现问题,将照片或者诗篇发过来,远程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我的指导下,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大棚蔬菜种植户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

  四是线上传播技术

  作为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山东乡村广播12396科技热线栏目,平度电视台《田园风》的做客专家,通过电视和电台为成千上万的农民传授了技术;这是我做直播的图片。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知识,加入全国40多个农业技术咨询微信群,通过手机为农民免费解答技术难题。现在我还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为农民群众传授农业技术。

  今后我想努力把农民培训的课程讲得更好,使更多的农民受益,为青岛市的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我的回答完毕。

  主持人:感谢王老师,视频让我们意犹未尽,下面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我是来自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培训效果好不好,参加培训的农民最有发言权。看到今天来了一位女学员,请您谈谈学习后的收获好吗?谢谢。

  李春花:感谢您的提问。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对我们的关心,下面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是通过参加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民培训成长起来的新农人李春花。通过学习,让自己懂得新知识、新技术,懂经营,还做起了直播销售,我把新技术、新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从而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得了一个“春花庄主”的雅号。

  我们合作社基地种植面积有2000多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果花生,这个水果花生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还少油、胶州的白菜全国闻名。建设21个现代冬暖式大棚,种植西红柿、草莓、中华麒麟果桑等50亩,建起“九龙山生态采摘园”研学基地,今年销售收入800万元。

  下面,我分享一下在参加培训后,我们在生产中的三个小片段。

  一是把原来的废弃物变成了作物喜爱的有机肥,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参加农民技能培训班后,学会了堆肥技术,利用家禽粪便和西红柿、玉米等秸秆进行混合,加菌种做成堆肥施到地里,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把地养肥了,再加上使用秸秆生物热气肥技术,种植的草莓上市早、个头大、口感好,增产达到10%以上。目前此技术已经推广到100多户的500多个大棚。下面请大家看看我们的堆肥视频。

  二是用熊峰授粉技术代替了原来的人工授粉,保持了西红柿的原汁原味。大家来看看我们的熊蜂授粉。

  这是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会的技术,运用熊峰授粉技术种植西红柿,西红柿一般是2个多月的授粉期,1亩地能由原来人工授粉成本的2000多元减少到400多元,亩产量高达1.2万斤,而且还能保持西红柿的原生态口味,颗颗带种,粒粒饱满。

  三是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马铃薯,增加了经济效益,我们大棚里的马铃薯,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因为做好了温度控制,能赶上春节上市,成为青岛地区上市最早的马铃薯,预计亩产3000斤,每斤售价8元钱。

  下一步,我将不断地通过培训,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把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带领更多的人实现共同富裕。

  感谢大家!我就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感谢“春花庄主”李女士的回答。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联系电话为:66999631。

  我们常说“授人玫瑰,芳香满园”。今天的发布会形式十分新颖,三位发布人带来的短视频和图片让发布会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彩,会前精心策划的展览、讲解、演示、品鉴,让我们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结出的丰硕成果,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接下来请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三农”,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场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