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快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浏览:200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轨道交通是民生交通。市地铁办聚焦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工作理念,发起了三期建设、TOD开发和“双碳”战略三大攻坚战。为向大家介绍我市加快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有关情况,今天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到:
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建刚同志;
青岛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张君同志;
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 迟建平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建刚董事长介绍情况,有请。
张建刚: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长期以来广大媒体对青岛地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青岛地铁自2010年开工建设至今,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帮助下,已建成并投入运营6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246公里,跻身全国前十,单日客流量在70万-75万之间,最高的一天是123万。这十年,青岛地铁是全国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工作理念,聚焦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广发“英雄帖”寻找地铁建设同路人,共同发起三期建设、TOD开发和“双碳”战略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
一、发起三期建设攻坚,积极推动打造立体化大公交体系,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青岛”
我们有一个目标,建设以后运更多的乘客、运更多的人。
今年9月,我市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共7条线139公里,总投资约1000亿元。目前,在相关市直部门和区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筹备工作,预计这个月月底三期三条线2号线、5号线、7号线全线开工,将创造“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开工”的青岛速度。明年3月份和6月份,另外四条线也相继开工,我们从9月份获批,明年6月底以前,9个月内开工,这个速度我们认为现在可能在国内首屈一指的速度。后续我们将围绕“质量、安全、效益、效率”四大要素,持续加强建设管理,加快三期线路建设进度,力争三期规划早建设、早投用、早受益。
同时,结合三期建设,积极推动打造“地铁+”立体化大交通体系。“地铁+铁路”“地铁+小汽车”“地铁+公交”“地铁+慢行”,建立科学、合理、体系、综合高效顶层的大公交体系,通过大数据我们把整个公交建成一个体系,让更多的人方便坐青岛地铁。我们有一个测算,今年1号线现在已经进行试运行,昨天已经通过验收,1号线正常运行以后,我们估计要突破100万,将近涨20万-30万人次。明年4号线估计春节前,今年1号线也是提前了半年,明年4号线预计是160万-200万,今年1号线是贯通东西,明年4号线是成网之年,真正的地铁变成了网络,达到了将近200万人次。三期全部建完是503公里,我们力争通过“地铁+”大立体公交的测算和布局、优化,我们的理想是500万人,达到500万人以后,青岛地铁赋能城市,我们觉得可以说是真正的赋能这个城市,也就是说青岛市由大城市和大都市之间的跨越,有青岛地铁的贡献一份力量。有力支撑“一主三副两城”都市区空间结构。
二、发起TOD开发攻坚,建设“地铁新城”,打造10分钟宜居宜业活力圈,让更多的人工作和生活在地铁两侧。
TOD是指国际上通用的城市扩张、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沿着地铁两侧、沿着轨道交通两侧来发展城市空间,打造集商业、商务、居住、生态、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片区中心,是国际上公认的最集约、最高效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像东京、香港、成都、上海等城市得到了充分验证。
TOD可以让城市更加高效、土地更加集约、出行更加便捷、配套更加完善、居住更加舒适、生活成本更加低廉。特别是对于青岛海边城市来说,环湾“扇形”的城市,在轨道交通上建“地铁城”是最好的选择,所以45分钟通勤圈,交通“双碳”,现在我们看是比较高的,未来我们通过轨道交通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最佳的选择。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策划和规划,明确了“三级四类”开发模式(三级:城市级、片区级、一般级;四类:综合中心型、商业中心型、产业服务型、生活服务型),“十四五”期间,建立了“21+N”重点项目库,建立了地铁集团、区市平台、顶级策划、龙头开发、央企施工“五位一体”的联合开发体系,覆盖一级土地整理+二级项目开发+三级项目运营“三级联动”全生命周期。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先行策划、系统规划、精准设计、功能复合”四个原则,给大家呈现出最好的10分钟生活圈,特别是对于年轻人,TOD不是在市中心,但是和轨道交通连在一起,就可以和市中心非常紧密,同时又具有中心城区的一切功能,而且是更加便捷和方便,功能复合,生活宜居宜业,文化、生态、生活“三生”高度融合,吸引更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高效、运行更加低碳,让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舒心,这是我们通过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交通新城的攻坚。
三、发起“双碳”战略攻坚,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力争实现节能降耗40%,40%是我们认真研究和对接,也是自我加压,大家知道地铁是用电大户,我们不否认。我们现在将近一年4亿度电,未来双碳计划、双碳战略,地铁必须是首当其冲走在前面、冲在前面,所以节能降耗降碳是我们必须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未来要考虑的事。所以我们早在今年7月-8月,我们就成立了双碳工作小组专班,简单来讲就是在技术上节能,我们现在已经应用的节能将近1000万度电,管理上节能,我们预计能节约2100万度电,这是现在已经完成的。
下一步是做好两个事:一是创新,和国内特别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我们已经牵扯到商业机密、保密,我们已经准备成立联合实验室节电,围绕地铁的运行包括地铁的场站照明节电,我们初步从理论上讲节电30%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发电,用新能源、新技术,比如光能、地热能、氢能发电,组成微电网的形式,主要是削峰填谷的模式,我们的目标是10%,这样就是降碳40%的目标,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自我目标,也是自我加压,为我们青岛市的双碳规划和计划贡献青岛地铁的力量。
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建好青岛地铁,做大做强我市的地铁产业,我们正与市工信局一起,加紧筹备“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青岛地铁产业合作推介会”,将广发“英雄帖”,寻找地铁建设同路人,助力城市千亿级轨道交通生态圈。我们特别欢迎青岛本土企业参与,也诚挚邀请外地企业参与青岛地铁建设,在青投资、落户青岛。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帮我们好好做做宣传,我们希望把青岛本地好的企业都招到,这个要广而告之,也希望到青岛有意投资建厂的企业也和我们联系。
地铁成就城市未来。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给周边环境和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市民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借此机会,向广大市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董事长发布。下面,请媒体记者就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我们近期从新闻上了解到,1号线即将迎来全线开通。这条线路的情况,以及开通后为城市带来的利好,能否给大家详细讲一讲?谢谢。
张君: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
青岛地铁1号线是全省的重大工程项目,也是青岛市民高度关注的一条地铁线,1号线呈南北走向,全长60公里,一共设置车站41座,起点是自西海岸新区王家港站,终点是城阳区东郭庄站。这条线分两段开通,其中1号线北段2020年12月24日(即青岛北站至东郭庄站)已通车。1号线南段目前正在进行试运行,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这个月要进行试运行前的一些评审。
地铁1号线作为连通西海岸新区和青岛主城区骨干线路,跨海穿越胶州湾,它的开通从团岛站到西海岸新区的凤凰岛站,穿越胶州湾只要6分钟,西海岸和东岸距离不再遥远。1号线的开通,对于支撑城市发展、打造胶东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号线串联了西海岸长江路、市南中山路、市北台东、四方利群、李沧、城阳等商业圈并且连接了青岛站、青岛北站和汽车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可极大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市民出行,将为青岛构建全域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带来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化都市生活品质,让青岛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在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沿线区市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全体地铁人日夜奋战,这条线将于今年年底开通,比原来计划提前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我们体现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目标。老百姓很希望早日坐上这条线,大家共同努力为此付出,提前一个月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家基本上现在24小时在加班工作。
另外,为了让广大市民提前体验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带来的方便快捷,提前感受新鲜的魅力,我们也计划在线路正式开通之前进行试乘活动,此次试乘活动与以往有几个不同的特点。
一是扩大范围、全网试乘。1号线只要有试乘票的可以在全网所有的车站进行上车体验1号线。二是形式多样、便于参与,此次试乘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团体试乘,主要面对沿线的一些社区、学校在1号线建设过程当中大家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搞团体试乘。同时我们也会发环卫工人专列、志愿者专列,为城市做出贡献的人,体现城市的一些温暖。另外还有个人试乘,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来获取试乘票,线下派发、线上采取申领的形式,线上主要通过地铁APP、地铁公众号、地铁小程序等等,具体的获取时间、获取方式以及试乘的一些详细的规定,我们后面会及时向媒体进行发布。三是一票通达、往返无忧。本次试乘体验与已运营线路乘车方式不同,无需购票,无须刷卡进出闸机。参与试乘的市民,根据团体预约时间或试乘票标注时间,进行往返试乘体验。
另外,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为确保试乘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此次试乘活动对总人数进行控制,参与试乘的市民需要在进站前出示健康码、配合测提问,全程佩戴口罩。另外试乘期间,我们也会发放调查问卷,也希望市民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城市地铁大家一起来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青岛地铁建设运营的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山东商报》的记者。我们从一些渠道了解到,虽然地铁建成后极大方便了沿线居民,但因为地铁建设周期长,在施工过程中也对周边产生了影响,针对市民集中反映的噪音、拥堵问题,咱们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谢谢。
迟建平:首先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应该说地铁是当前城市最为便捷、准时、安全、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因为我们的地铁线路主要是沿着城市的主干道辐射,另外车站距离居民区比较近,所以客观上对周边的环境、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青岛市的广大市民也对我们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在此也对广大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针对我们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噪音、因为调流造成了道路拥堵我们也非常重视,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首先针对噪音问题,因为我们地铁施工,青岛的地质条件爆破比较多,另外使用机械设备也比较多,所以噪音客观来说声音比较大,为了减少噪音的影响,我们也采取多种措施,一是采取了隔离法,所谓的隔离法,大家知道地铁沿线有很多的封闭大棚,我们所有的在这个大棚里面进行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减少扬尘,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因为大棚的设计从外观上也是比较漂亮的,和周边的环境也比较融合。封闭大棚是从青岛第二条线2号线开始试点,从第三条线往后都在全线推广,主要是使用竖井、斜井口的都使用封闭大棚。另外对于一些车站采用爆破的也采用竖井、地下位置也假设了一些隔音门,在爆破之前先把这个门关上,减少噪声对外界的影响,这是我们目前对于暗挖车站和区间采取的一些措施。
对于明挖车站,我们从4号线,1号线试点采用了移动式的工棚,因为明挖车站是打开挖的,一般在开挖上方设了一个带滑轮的可移动的大棚,比如这个位置要爆破了,就把大棚移过来,客观上起了一个减少噪音、减少扬尘对于环境的影响,这是我们目前采取比较多的措施。
另外,因为地下施工要通风,对于一些爆破等噪声比较大的设备,我们采用了比如通风机加设降噪消音器,另外空压机一般建一个戴隔音的房子,把空压机放在房子里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至于其他的一些设备,因为地铁施工特别是涉及到明挖的,在地面上的设备还是不少的,所以我们在选型的时候原则是首先选用低噪音的一些设备,另外就是在施工过程当中,在设备四周也加设一些声屏障,这都是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
另外还有采用加强现场管理来减少对周边的影响,比方说工序调整,有一些噪音大的作业放在白天,晚上尽可能的不进行噪音大的施工作业,特别是晚上10点以后的夜间施工。另外通过一些对人员的管理,特别是晚上施工干活,不管是人也好、机械也好,比如轻拿轻放,通过一些管理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是噪音方面。
另外针对拥堵,主要是通过交通调流引起的,很多明挖车站,线路我们是沿着主干道辐射,车站一般是放在马路中间,马路边上一侧绿化带如果有地方,我们可以放在绿化带里面,但是在主城区道路比较窄,很多要放在路中,我们一般在施工前期有交通调流方案的研究,我们通过组织专家和交警一同不同的研究、优化,最终确定调流方案。
对于调流方案,一是我们现在原则上占一还一,占一条车行道要还一条车行道,保证车行道的数量不变,所谓“还”就是利用路边的绿化带、人行道拓宽出来的车行道,这是我们的原则。
另外,我们对于一些周边具备条件的,因为这里占路段,交通可能相对来说拥堵一些,我们在占路段交通调流的基础上,和交警一起研究利用周边的道路,通过周边道路的区域调流来减轻占路段的交通流量,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些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配合交警、信号灯的配置、标识标线的设置,通过辅助的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在市内的一些建设也使用过的,交通量特别大,边上又没有调流路,不具备调流路的条件,我们有可能在工法上可能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工法,包括盖挖法、半盖挖法,这些我们都用过,2号线的浮山所站当时用了半盖挖法,包括台东站也都采用了这些方法。这都是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
作为地铁建设者,我们也深感地铁建设责任重大,因为我们不仅要把地铁建成优质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也非常欢迎在地铁建设过程当中广大市民也能给我们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随时拨打集团的服务热线:55770000,希望我们短暂的打扰能给大家带来永久的便捷,谢谢!
记者:张董事长,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刚刚您在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将举办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青岛地铁产业合作推介会,请您简单介绍下相关情况?谢谢。
张建刚:我们三期建设投资1000亿,过去我们主要职能特别是一期、二期建设运营是重要的工作,现在地铁和全国相比进入弯道超越的时候,1000亿的场景、1000亿的投资,涉及到除了土建之外还有机电建设等各种设备建设,将近2000多个供货。这么大的场景如果把它浪费了就太可惜了,我们算了算,一期、二期青岛地铁本地化不到35%,纳统纳税,青岛政府的钱给青岛干活,不算青岛GDP,不在青岛纳税的将近60%多,我们也看到这个问题,这么大的场景如何最大限度的为本地服务?我们想做了这么几个事。
一是五换打法,订单换股份、场景促技术、投资换产业、流量换效益、资产资本化。我们有三大资源,第一是1000亿场景资源。第二是每天将近100万人的客流量,广通商,这个资源也浪费了。第三是2000多亿的资产,这个资产放在这儿也可以通过和资本运作,所以就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我们除了建设运营之外,我们又提了经营、TOD开发和资本运作五大赛道,特别是刚才说的,我们通过1000亿的场景把本地的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给它场景促技术,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正在和中车合作,拿出一条线来,中车四方股份四方所、青岛地铁做世界上一流的地铁?这个场景多有力?我们一起研究,无论从技术、节能、大数据、管理,本来是延伸30年,我们是不是可以延伸40年?我们通过场景来促技术,所以本地的企业是不是要优先?当然我们所有的都是在市场情况下,同样的情况下本地优先,这是第一,所以我们要寻找本地好的合伙商,通过我们的场景做大做强本地的地铁和轨道交通产业。
第二,外地好的、先进、“专精特”的企业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过来,过来以后和我们合作,这样促进招商引资,对城市的发展、人才的引进、岗位的提供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好事。还有一个“得”就是做强地铁集团、做大地铁产业,通过我们有好的可以和他们合作,“专精特”、效益高、隐形冠军的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我们甚至可以入股、参股、控股。还有一些可以通过集采的方式降低成本,所以我们要开这次会,也是市政府决定要开这个会,地铁集团勇于担当,把我们的场景拿出来,“十四五”期间1000亿场景,再加上二期的6号线,我们是8条线的场景向社会来做强地铁集团、做大地铁产业。
主持人:感谢张董事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地铁办(地铁集团)。联系电话:58625018。
刚才三位老总给我们描绘了地铁事业、地铁产业的宏伟蓝图,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地铁线网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百年大计。过程当中施工复杂,任务艰巨,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共同助力我市地铁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全面、科学、高质量推进,同时让我们将来的地铁绿色出行更便捷高效。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轨道交通是民生交通。市地铁办聚焦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工作理念,发起了三期建设、TOD开发和“双碳”战略三大攻坚战。为向大家介绍我市加快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有关情况,今天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到:
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建刚同志;
青岛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张君同志;
青岛地铁集团总工程师 迟建平同志;
欢迎3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建刚董事长介绍情况,有请。
张建刚: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长期以来广大媒体对青岛地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青岛地铁自2010年开工建设至今,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帮助下,已建成并投入运营6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246公里,跻身全国前十,单日客流量在70万-75万之间,最高的一天是123万。这十年,青岛地铁是全国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工作理念,聚焦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广发“英雄帖”寻找地铁建设同路人,共同发起三期建设、TOD开发和“双碳”战略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
一、发起三期建设攻坚,积极推动打造立体化大公交体系,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青岛”
我们有一个目标,建设以后运更多的乘客、运更多的人。
今年9月,我市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共7条线139公里,总投资约1000亿元。目前,在相关市直部门和区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筹备工作,预计这个月月底三期三条线2号线、5号线、7号线全线开工,将创造“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开工”的青岛速度。明年3月份和6月份,另外四条线也相继开工,我们从9月份获批,明年6月底以前,9个月内开工,这个速度我们认为现在可能在国内首屈一指的速度。后续我们将围绕“质量、安全、效益、效率”四大要素,持续加强建设管理,加快三期线路建设进度,力争三期规划早建设、早投用、早受益。
同时,结合三期建设,积极推动打造“地铁+”立体化大交通体系。“地铁+铁路”“地铁+小汽车”“地铁+公交”“地铁+慢行”,建立科学、合理、体系、综合高效顶层的大公交体系,通过大数据我们把整个公交建成一个体系,让更多的人方便坐青岛地铁。我们有一个测算,今年1号线现在已经进行试运行,昨天已经通过验收,1号线正常运行以后,我们估计要突破100万,将近涨20万-30万人次。明年4号线估计春节前,今年1号线也是提前了半年,明年4号线预计是160万-200万,今年1号线是贯通东西,明年4号线是成网之年,真正的地铁变成了网络,达到了将近200万人次。三期全部建完是503公里,我们力争通过“地铁+”大立体公交的测算和布局、优化,我们的理想是500万人,达到500万人以后,青岛地铁赋能城市,我们觉得可以说是真正的赋能这个城市,也就是说青岛市由大城市和大都市之间的跨越,有青岛地铁的贡献一份力量。有力支撑“一主三副两城”都市区空间结构。
二、发起TOD开发攻坚,建设“地铁新城”,打造10分钟宜居宜业活力圈,让更多的人工作和生活在地铁两侧。
TOD是指国际上通用的城市扩张、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沿着地铁两侧、沿着轨道交通两侧来发展城市空间,打造集商业、商务、居住、生态、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片区中心,是国际上公认的最集约、最高效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像东京、香港、成都、上海等城市得到了充分验证。
TOD可以让城市更加高效、土地更加集约、出行更加便捷、配套更加完善、居住更加舒适、生活成本更加低廉。特别是对于青岛海边城市来说,环湾“扇形”的城市,在轨道交通上建“地铁城”是最好的选择,所以45分钟通勤圈,交通“双碳”,现在我们看是比较高的,未来我们通过轨道交通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最佳的选择。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策划和规划,明确了“三级四类”开发模式(三级:城市级、片区级、一般级;四类:综合中心型、商业中心型、产业服务型、生活服务型),“十四五”期间,建立了“21+N”重点项目库,建立了地铁集团、区市平台、顶级策划、龙头开发、央企施工“五位一体”的联合开发体系,覆盖一级土地整理+二级项目开发+三级项目运营“三级联动”全生命周期。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先行策划、系统规划、精准设计、功能复合”四个原则,给大家呈现出最好的10分钟生活圈,特别是对于年轻人,TOD不是在市中心,但是和轨道交通连在一起,就可以和市中心非常紧密,同时又具有中心城区的一切功能,而且是更加便捷和方便,功能复合,生活宜居宜业,文化、生态、生活“三生”高度融合,吸引更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高效、运行更加低碳,让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舒心,这是我们通过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交通新城的攻坚。
三、发起“双碳”战略攻坚,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力争实现节能降耗40%,40%是我们认真研究和对接,也是自我加压,大家知道地铁是用电大户,我们不否认。我们现在将近一年4亿度电,未来双碳计划、双碳战略,地铁必须是首当其冲走在前面、冲在前面,所以节能降耗降碳是我们必须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未来要考虑的事。所以我们早在今年7月-8月,我们就成立了双碳工作小组专班,简单来讲就是在技术上节能,我们现在已经应用的节能将近1000万度电,管理上节能,我们预计能节约2100万度电,这是现在已经完成的。
下一步是做好两个事:一是创新,和国内特别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我们已经牵扯到商业机密、保密,我们已经准备成立联合实验室节电,围绕地铁的运行包括地铁的场站照明节电,我们初步从理论上讲节电30%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发电,用新能源、新技术,比如光能、地热能、氢能发电,组成微电网的形式,主要是削峰填谷的模式,我们的目标是10%,这样就是降碳40%的目标,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自我目标,也是自我加压,为我们青岛市的双碳规划和计划贡献青岛地铁的力量。
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建好青岛地铁,做大做强我市的地铁产业,我们正与市工信局一起,加紧筹备“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青岛地铁产业合作推介会”,将广发“英雄帖”,寻找地铁建设同路人,助力城市千亿级轨道交通生态圈。我们特别欢迎青岛本土企业参与,也诚挚邀请外地企业参与青岛地铁建设,在青投资、落户青岛。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帮我们好好做做宣传,我们希望把青岛本地好的企业都招到,这个要广而告之,也希望到青岛有意投资建厂的企业也和我们联系。
地铁成就城市未来。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给周边环境和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市民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借此机会,向广大市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董事长发布。下面,请媒体记者就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民生新闻网的记者。我们近期从新闻上了解到,1号线即将迎来全线开通。这条线路的情况,以及开通后为城市带来的利好,能否给大家详细讲一讲?谢谢。
张君: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
青岛地铁1号线是全省的重大工程项目,也是青岛市民高度关注的一条地铁线,1号线呈南北走向,全长60公里,一共设置车站41座,起点是自西海岸新区王家港站,终点是城阳区东郭庄站。这条线分两段开通,其中1号线北段2020年12月24日(即青岛北站至东郭庄站)已通车。1号线南段目前正在进行试运行,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这个月要进行试运行前的一些评审。
地铁1号线作为连通西海岸新区和青岛主城区骨干线路,跨海穿越胶州湾,它的开通从团岛站到西海岸新区的凤凰岛站,穿越胶州湾只要6分钟,西海岸和东岸距离不再遥远。1号线的开通,对于支撑城市发展、打造胶东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号线串联了西海岸长江路、市南中山路、市北台东、四方利群、李沧、城阳等商业圈并且连接了青岛站、青岛北站和汽车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可极大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市民出行,将为青岛构建全域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带来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化都市生活品质,让青岛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在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沿线区市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全体地铁人日夜奋战,这条线将于今年年底开通,比原来计划提前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我们体现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目标。老百姓很希望早日坐上这条线,大家共同努力为此付出,提前一个月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家基本上现在24小时在加班工作。
另外,为了让广大市民提前体验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带来的方便快捷,提前感受新鲜的魅力,我们也计划在线路正式开通之前进行试乘活动,此次试乘活动与以往有几个不同的特点。
一是扩大范围、全网试乘。1号线只要有试乘票的可以在全网所有的车站进行上车体验1号线。二是形式多样、便于参与,此次试乘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团体试乘,主要面对沿线的一些社区、学校在1号线建设过程当中大家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搞团体试乘。同时我们也会发环卫工人专列、志愿者专列,为城市做出贡献的人,体现城市的一些温暖。另外还有个人试乘,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来获取试乘票,线下派发、线上采取申领的形式,线上主要通过地铁APP、地铁公众号、地铁小程序等等,具体的获取时间、获取方式以及试乘的一些详细的规定,我们后面会及时向媒体进行发布。三是一票通达、往返无忧。本次试乘体验与已运营线路乘车方式不同,无需购票,无须刷卡进出闸机。参与试乘的市民,根据团体预约时间或试乘票标注时间,进行往返试乘体验。
另外,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为确保试乘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此次试乘活动对总人数进行控制,参与试乘的市民需要在进站前出示健康码、配合测提问,全程佩戴口罩。另外试乘期间,我们也会发放调查问卷,也希望市民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城市地铁大家一起来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青岛地铁建设运营的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好,我是《山东商报》的记者。我们从一些渠道了解到,虽然地铁建成后极大方便了沿线居民,但因为地铁建设周期长,在施工过程中也对周边产生了影响,针对市民集中反映的噪音、拥堵问题,咱们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谢谢。
迟建平:首先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应该说地铁是当前城市最为便捷、准时、安全、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因为我们的地铁线路主要是沿着城市的主干道辐射,另外车站距离居民区比较近,所以客观上对周边的环境、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青岛市的广大市民也对我们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在此也对广大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针对我们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噪音、因为调流造成了道路拥堵我们也非常重视,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首先针对噪音问题,因为我们地铁施工,青岛的地质条件爆破比较多,另外使用机械设备也比较多,所以噪音客观来说声音比较大,为了减少噪音的影响,我们也采取多种措施,一是采取了隔离法,所谓的隔离法,大家知道地铁沿线有很多的封闭大棚,我们所有的在这个大棚里面进行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减少扬尘,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因为大棚的设计从外观上也是比较漂亮的,和周边的环境也比较融合。封闭大棚是从青岛第二条线2号线开始试点,从第三条线往后都在全线推广,主要是使用竖井、斜井口的都使用封闭大棚。另外对于一些车站采用爆破的也采用竖井、地下位置也假设了一些隔音门,在爆破之前先把这个门关上,减少噪声对外界的影响,这是我们目前对于暗挖车站和区间采取的一些措施。
对于明挖车站,我们从4号线,1号线试点采用了移动式的工棚,因为明挖车站是打开挖的,一般在开挖上方设了一个带滑轮的可移动的大棚,比如这个位置要爆破了,就把大棚移过来,客观上起了一个减少噪音、减少扬尘对于环境的影响,这是我们目前采取比较多的措施。
另外,因为地下施工要通风,对于一些爆破等噪声比较大的设备,我们采用了比如通风机加设降噪消音器,另外空压机一般建一个戴隔音的房子,把空压机放在房子里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至于其他的一些设备,因为地铁施工特别是涉及到明挖的,在地面上的设备还是不少的,所以我们在选型的时候原则是首先选用低噪音的一些设备,另外就是在施工过程当中,在设备四周也加设一些声屏障,这都是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
另外还有采用加强现场管理来减少对周边的影响,比方说工序调整,有一些噪音大的作业放在白天,晚上尽可能的不进行噪音大的施工作业,特别是晚上10点以后的夜间施工。另外通过一些对人员的管理,特别是晚上施工干活,不管是人也好、机械也好,比如轻拿轻放,通过一些管理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是噪音方面。
另外针对拥堵,主要是通过交通调流引起的,很多明挖车站,线路我们是沿着主干道辐射,车站一般是放在马路中间,马路边上一侧绿化带如果有地方,我们可以放在绿化带里面,但是在主城区道路比较窄,很多要放在路中,我们一般在施工前期有交通调流方案的研究,我们通过组织专家和交警一同不同的研究、优化,最终确定调流方案。
对于调流方案,一是我们现在原则上占一还一,占一条车行道要还一条车行道,保证车行道的数量不变,所谓“还”就是利用路边的绿化带、人行道拓宽出来的车行道,这是我们的原则。
另外,我们对于一些周边具备条件的,因为这里占路段,交通可能相对来说拥堵一些,我们在占路段交通调流的基础上,和交警一起研究利用周边的道路,通过周边道路的区域调流来减轻占路段的交通流量,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些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配合交警、信号灯的配置、标识标线的设置,通过辅助的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在市内的一些建设也使用过的,交通量特别大,边上又没有调流路,不具备调流路的条件,我们有可能在工法上可能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工法,包括盖挖法、半盖挖法,这些我们都用过,2号线的浮山所站当时用了半盖挖法,包括台东站也都采用了这些方法。这都是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
作为地铁建设者,我们也深感地铁建设责任重大,因为我们不仅要把地铁建成优质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也非常欢迎在地铁建设过程当中广大市民也能给我们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随时拨打集团的服务热线:55770000,希望我们短暂的打扰能给大家带来永久的便捷,谢谢!
记者:张董事长,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刚刚您在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将举办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青岛地铁产业合作推介会,请您简单介绍下相关情况?谢谢。
张建刚:我们三期建设投资1000亿,过去我们主要职能特别是一期、二期建设运营是重要的工作,现在地铁和全国相比进入弯道超越的时候,1000亿的场景、1000亿的投资,涉及到除了土建之外还有机电建设等各种设备建设,将近2000多个供货。这么大的场景如果把它浪费了就太可惜了,我们算了算,一期、二期青岛地铁本地化不到35%,纳统纳税,青岛政府的钱给青岛干活,不算青岛GDP,不在青岛纳税的将近60%多,我们也看到这个问题,这么大的场景如何最大限度的为本地服务?我们想做了这么几个事。
一是五换打法,订单换股份、场景促技术、投资换产业、流量换效益、资产资本化。我们有三大资源,第一是1000亿场景资源。第二是每天将近100万人的客流量,广通商,这个资源也浪费了。第三是2000多亿的资产,这个资产放在这儿也可以通过和资本运作,所以就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我们除了建设运营之外,我们又提了经营、TOD开发和资本运作五大赛道,特别是刚才说的,我们通过1000亿的场景把本地的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给它场景促技术,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正在和中车合作,拿出一条线来,中车四方股份四方所、青岛地铁做世界上一流的地铁?这个场景多有力?我们一起研究,无论从技术、节能、大数据、管理,本来是延伸30年,我们是不是可以延伸40年?我们通过场景来促技术,所以本地的企业是不是要优先?当然我们所有的都是在市场情况下,同样的情况下本地优先,这是第一,所以我们要寻找本地好的合伙商,通过我们的场景做大做强本地的地铁和轨道交通产业。
第二,外地好的、先进、“专精特”的企业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过来,过来以后和我们合作,这样促进招商引资,对城市的发展、人才的引进、岗位的提供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好事。还有一个“得”就是做强地铁集团、做大地铁产业,通过我们有好的可以和他们合作,“专精特”、效益高、隐形冠军的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我们甚至可以入股、参股、控股。还有一些可以通过集采的方式降低成本,所以我们要开这次会,也是市政府决定要开这个会,地铁集团勇于担当,把我们的场景拿出来,“十四五”期间1000亿场景,再加上二期的6号线,我们是8条线的场景向社会来做强地铁集团、做大地铁产业。
主持人:感谢张董事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地铁办(地铁集团)。联系电话:58625018。
刚才三位老总给我们描绘了地铁事业、地铁产业的宏伟蓝图,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地铁线网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百年大计。过程当中施工复杂,任务艰巨,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共同助力我市地铁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全面、科学、高质量推进,同时让我们将来的地铁绿色出行更便捷高效。
今天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录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蓝睛视听“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